明宫“尚食”的几个事 #尚食# #尚食[超话]#

本文首发于《扬子晚报》,作者胡丹(皇帝不称朕)

尚者,上也(如尚方宝剑又名上方宝剑),尚又有掌管之义(如尚书),则“尚食”既指上方之食、御食,也可以是掌领上食之机构。总归“尚食”不是民间能用的词,它是皇家的专属;说白了,尚食就是管皇帝一家子吃饭的。

一、明宫确曾有过“尚食”

“尚食”是明代内廷机构,这在《明太祖实录》里有明确记载:1365年七月,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元璋宫里,“置尚食、尚醴二局,设大使、副使各一人”。顾名思义,尚食管饭,尚醴管酒,有酒有饭,就可以饱醉了,看起来吴王的日子很有些好过了!

开设专门的“尚食局”埋锅造饭,这是朱家王朝兴旺发达的一个微小信息;不到三年,朱元璋果然登基坐殿,当上了大明皇帝。而这个开国前设立的尚食局,很可能是明宫最早的宦官衙门。

明朝首次“定内侍诸司官制”,是在洪武二年(1369),这时尚食局不见了,而在近侍内臣60人中,有“执膳”4人,专管皇上吃饭——《皇明祖训录》记:“执膳奉御,掌监造御膳供进。”

老朱家的生活越过越好,尤其是建国后,添丁加口的速度加快,朱元璋大小老婆四十多位,皇子公主合起来也有四十多,一旦开起家宴来,坐满十桌不止,光靠4个内臣执膳,肯定兜不住。不知后宫是搭伙吃饭,一齐吃集体食堂,还是各宫自开小灶,各顾各的?

洪武五年(1372),内廷始设“六局一司”,尚食局又来了!但它作为“六尚女官”之一,由宦官衙门变成了“女官之职”。朱元璋对设立女官这事儿很重视,专门派了两名宦官前往苏、杭二州,在民间选择能写会算、愿意入宫的妇女,一共44位,送到南京,其中14人授职任事,其他人因未满二十,赐银遣送回家。尚食局既然由妇女管理,理应专门照顾妃嫔和幼年皇子女的饮食。

皇明的后宫,规模不断扩大,尚食局也随之扩编,到洪武末年,尚食局的女官首领“尚食”增为二人,正五品,下设司膳司,“掌割烹煎和之事”,而且,“凡进食先尝之”——由这个情节来看,司膳司也供办御膳。但尚食局管的事,已不止主家的饮食,它下面还设司酝、司乐、司饎三司,分掌舆辇伞扇、园苑蔬果和灯烛膏火之事,相当于宫廷的总务科,而不止“膳食科”了。同时内官衙门里增设了四品尚膳监,掌管御膳与宫中筵宴及食用之物。

明朝的内廷,从主上到大小宫奴,总在两万人上下,一到饭点儿,这么多人一起突突地开火造饭,顿时炊烟四起,可不称盛景乎?大概京人都会指皇城说,万岁爷开饭了!

皇家的后厨,如上所言,包括尚食局与尚膳监两大系统,各自服务于不同的对象。吃饭的人太多,对宫廷后勤,是很大的考验。

在这些人中,自然皇帝的吃饭问题,最为重要。而皇帝对“饭口”的重视,不妨从朱元璋对厨子的特别态度说起——

二、朱元璋父子与厨子

洪武十一年,诸皇子中,前面几个儿郎已长成大小伙子,朱元璋迫不及待地打发他们到各自的封国去,好亲自掌领他老朱家的军马。几个王子上路了,忽一日,朱元璋接到密报,说第二子秦王朱樉,在到西安就藩的路上,因为一点小不如意,鞭打了厨子。而另一路到山西太原就藩的三王子晋王朱棡,也因小事笞辱了膳夫。

厨子、膳夫,打不得!

朱元璋竟然大起惶恐,立马点灯铺纸,亲笔写了一份敕谕,令人急送至儿前,谆谆告诫小子们,侮辱“造膳者”,有多危险!

他说:“膳,立命也,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朱元璋却上升到“立命”的高度。他告诫秦王:你的吃食,掌于厨子之手,你不把厨子当人,“将操膳者视以寻常,是不可也”。为何不可?不是怕他勺子一颠,饭菜分量不够,而是“(你)若频加棰楚,不测之祸,恐生于此”!直白说,就是你把他打狠了,他在你食物中下毒,你小命不保!

在给晋王的教训里,朱元璋还拿自己现身说法,他说:

“你老父我率领群雄平定祸乱,对人从未姑息过。唯独厨子徐兴祖,事我二十三年,我从未折辱过他。”

这位以屠戮功臣著名的开国皇帝,一生杀人无数,独独对一介“膳夫”坚持“群众路线”,紧密团结,不愿结怨。“怨不在大,小子识之!”他是这么总结的。

朱元璋对这些“小人”可真是好,不单常赐以白金、宝钞,还送大官给他们做。朱元璋的厨子徐兴祖、井泉,都做到光禄寺卿;剃头匠杜安道、洪尚观,做到太常寺卿,都是从三品的皇皇京卿(参见拙著《大明王朝家里事儿》)。

明初时,宫廷制度初建,宫里有一些外臣服务皇帝的饮食,是特例。后来内外隔绝,规矩大发了,就不大有外人能入宫操膳,皇家的炊事员,都是内臣。

三、大太监魏忠贤靠“办膳”起家

在《尚食》这部戏,似乎宫廷女子包揽了后宫美食。其实,做饭辛苦,对体力是不小的考验,在家里,多是妈妈下厨,女主人管起一家子吃喝。但是在以做饭为工作的岗位上,还是男子才能胜任,所以历代名厨,多为须眉。

在我所能记忆的明代史料里,反映宫女与宫廷饮食关系的材料极少,很难展开了讲,或许只有这样,才给艺术创作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吧。看美女颠勺,总强似看那太监!然而,事实上,在明宫把勺的,却都是阉宦。

宫闱深远讳密,是外人难以知悉宫廷生活的主要原因。明末太监刘若愚写了一部《酌中志》,专记宫廷之事,提供了不少珍稀材料。他在记载“圣驾御前”近侍机构时,记有御药房、御茶房,还有尚冠、尚衣、尚履、管净(出恭之事)等诸色内臣,却偏偏没有一个管皇帝吃饭的“御膳房”;倒是有一个“大庖厨”,虽然也名列“近侍”(即亲近内臣),却怎么听也像一个大厨房,可能管着皇上身边近侍的饮食,而非万岁爷的御膳。

关于御膳的情况,刘若愚也有宝贵的记载,他说:

“天启以前,凡圣驾每日所进之膳,俱司礼监掌印、秉笔、掌东厂者二、三人轮流办之。”

就是说,在熹宗天启年以前,万岁爷用膳,都是由名位最为尊显的几个大太监,即司礼监的掌印、秉笔太监和掌东厂太监轮流操办。

为万岁爷办膳,是身份的象征,虽说皇帝就一张嘴,他能吃多少?可到底是准备“天馔御食”,场面不得不大。刘若愚记道,天启年间,司礼太监王体乾、魏忠贤、李永贞连同皇帝乳母客氏四家轮流办膳,每家管事官数十员、造办酒醋酱料厨役数百人,这还是紫禁城之外的;皇上吃饭了,在乾清宫里领膳、请膳和管果酒的近侍,每家也在四、五十员以上。
皇上一顿饭,宫里宫外大几百人忙活,可见这一口饭的排场和铺张。

而皇帝是不出伙食钱的,所需费用全由办膳的大太监承担,说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也算是荣宠之累吧!崇祯帝即位后,革除前朝弊政,改由尚膳监负责御前饮食——“亦节省意”。替谁节省呢?其实受益的是那几个大老太监,他们开脱了。但据刘若愚说,崇祯十四年后,复令司礼监掌印、掌厂、秉笔太监“照先年例挨月轮流办膳,仍遵祖制也”。为什么突然又要“遵祖制”了呢?这时候明朝不行了,尤其是经费左支右绌,皇帝也穷啊!崇祯帝也在想辙开源节流,于是下令将老规矩恢复起来,让那几个大太监挨着月份,轮流办膳,管皇上吃喝,实际上是借着“遵祖制”,把饭钱甩锅给了太监,他自己倒省下啦!崇祯帝也够鸡贼的。但皇上把腰包捂紧了,可办膳太监不会自己白白往外掏钱,皇上的饭钱,归了拢齐还是要从公家抠出来。

大家都知道,厨房管事是个肥差,因为做饭先得买菜,菜钱就是出油水的地方。刘若愚就记说,魏忠贤在给熹宗的妈王才人“办膳时,便渐充裕”。熹宗的爹,当了二十多年太子,不遭待见,自然“青宫凉薄”。熹宗他妈,又不遭太子爷待见,更是阔绰不起来,直到生下熹宗,才有专人办膳,魏忠贤就是抓住机会,夤缘入宫,为王才人母子办膳,以后才靠着这层关系发达起来。想当初,主子不富裕,魏忠贤都能“充裕”起来,说明宫廷菜钱里,油水还真是不少。据说崇祯帝一次想吃城里某家糕点铺的点心,派太监去买,普通人一两银子能吃饱,太监一经手,一百两银子不止,油水全被太监揩了。太监们还常以办膳为名,宫里宫外勒索食材,也是一宗发财之路。

从《酌中志》所记几个太监的“办膳处”来看,都比较分散。这就让我想到,今天我们去紫禁城参观,见明朝皇帝住的乾清宫,四下里似乎没一个厨房,宫里全是木头宫殿,防火关节重大,也不可随便搭灶开火。为皇上办膳的太监们各自找地方为皇上做饭,饭做得了,不可能打电话请皇上移驾过来吃,还得用笼屉装好了送去,路上一经风,菜凉了,还能好吃?说实话,我感觉皇帝在吃这一口上,未必是满意的,最大的不足,应该是没法像普通人那样,家里吃腻歪了,可以随时下馆子。

皇上家有庞大的班子造办御膳,想来真是人间珍馐,可是这就跟吃食堂一样,纵然花样很多,久之必然生厌。皇上念的不是龙肉凤胆,而是变个口味,吃点花样。我曾见一本明代笔记上说,成化年间,一个很有才名的翰林老先生,不仅一手文章铺排得好,还调得一手好羹肴,他有一道菜,皇帝特别喜欢吃,太监想学了来,方便做给皇帝吃,可是向翰林老先生讨教,他却死活不肯教。原来老先生是拿这道菜当作“勾引”皇帝的饵呢!皇帝想他的菜,必然想他这个做菜之人。这个事例说明,皇帝想尝鲜儿的欲望是很强烈的。主要还是宫里规矩太大,御厨做饭有板有眼,不容许自由创新,所以菜色虽然十分丰富,可皇帝每天吃着吃着,就把胃口吃败伤了。

有头脑的人,往往很安静

作家马劳伊·山多尔说:“知识的背后是沉着。如果你了解了生活中的某些实情,你就会变得冷静而从容。”

一个人的智慧越多,活得越从容,人生越安静。浮躁不安的人,是因为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没有把握,无法做到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人,不是没有烦恼,不是没有遇到意外,而是从来不担心遇到意外,以不变应万变,凡事都在股掌之中。

真正有头脑的人,遇到以下四种情况,表现很安静。
01

人生落魄的时候,默默蓄力,伺机而动。

《增广贤文》里写道:“无钱莫入众,言轻莫劝人。”

人微言轻的时候,不要高估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不要以为别人会帮你。当你伸出可怜巴巴的手的时候,别人都不会正眼看你。

有头脑的人,都懂得“人生落魄的时候,就是蓄力的时候”。没有人理会自己,也没有成大器的可能,那么安静下来读书、学本领,是最好不过的了。

朋友老舟创业失败了,人也忽然消失了。很多人都说:“老舟这个人,不靠谱,肯定是躲债去了。”

时隔五年,老舟再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整个人都脱胎换骨了。我问他:“这些年,你干嘛去了?”

他对我说:“我啊,在浙江一家汽车装饰店拜师学艺两年,自己开店三年。就这么简单,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老舟说得轻松,但是我却看到了他的厉害之处。一个三十多岁的人,从学徒工做起,然后慢慢熬过人生的落魄期,这样的“沉着冷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人生落魄的时候,找人诉苦,其实是自己反反复复揭开伤疤,是在传递负能量。不如冷静下来,寻找人生的出口,让人生归零。

02

遇到了麻烦事,总是静心思考。

“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每个人都有烦恼的时候,可是摆脱烦恼却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人说:“成年人的工作,没有一份不是想辞掉的。”

任何工作,都不会令人满意,要么是工作时间太长,要么是工作压力太大,要么是收入太低,还有可能是离家太远了。

其实,一个人因为工作而烦恼的时候,是因为工作能力配不上工作岗位。那些在工作中游刃有余的人,都是有硬本事的人,工作效率比别人高,工作成绩也不少,工作中遇到了麻烦,只要动一动脑筋,就解决了,从来不会“举棋不定”。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成年人的家庭,都不容易,如果你想要家庭幸福,就得用心经营婚姻,用心管好家人。带着情绪回家,不是本事,工作疲惫不堪的时候,还可以带着笑脸回家,才是本事。

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静下心来思考,慢慢就会顿悟。找到解决麻烦的方法,比“病急乱投医”要好得多。

03

枕边人突然变心了,学会放手,不会纠缠不清。

人到中年,最怕枕边人变心。要是枕边人有了婚外的爱情,那就是天大的丑事,谁都不愿意看到,也不愿意提起。

很多人,在枕边人变心的时候,会暴跳如雷。俗话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别人欺负到自己头上来了,还要忍住,岂不是太没有骨气了?

事实上,有头脑的人,从来不会做头脑发热的事情,而是积极应对感情的变化。越是难以理解、令人愤怒的事情,越要冷静下来。冲动是魔鬼,会让一个人陷入僵局,甚至毁掉一个人。

缘聚有时,缘散有时,聚聚散散都是平常事。不愿意陪你过一辈子的人,你就是强留,也没有用,不仅会“很碍眼”,还会留下糟糕的心情,甚至因此惹祸。

“放手也是爱”,遇到变心的人,那就放手吧。虽然这样做,不一定是最好的安排,但是比纠缠不清好一万倍。

对于感情的变化,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与其争吵不休,不如顺其自然。放手了,一了百了。

04

别人做了自私自利的事情,不会与其争执,而是让利于人。

有一副很有名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对于自私自利的人,应该放他一马,不要和他计较。如果损失了一点点利益,应该要大度,你就当成是“破财消灾”。

和自私自利的人计较,你就相当于和小人计较。别人可以采用下三滥的手段来对付你,可是你却是一个讲道德的人,不懂得“以牙还牙”,结果吃亏的总是自己。

用另一种眼神看待自私自利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根本就没有出息,只是做了一些鼠目寸光的事情。你放他们一马,你的人生就安静了,就少了阴暗面,并不是坏事。

当然,遇到极度自私的人,伤害了你的重大利益,你应该奋力反抗。凡事要有“尺度”,还要注意把握“尺度”。

真正有头脑的人,遇到“人生落魄、麻烦不断、枕边人突然变心、别人做自私自利的事情”这四种情况,表现很安静,总是用辩证的思维来看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最后摆脱了烦恼,活成了更好的自己。

《礼记》里写道:“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

聪明的人,就像一口深井,一直很安静,却又一直有泉水汩汩而出。看似与世无争,却是人生的赢家。

作者:布衣粗食。

#洛阳24小时#【关于《风起洛阳》,原著小说作者马伯庸这样说……】近日,由知名演员王一博、黄轩、宋茜等主演的大型古装悬疑剧《风起洛阳》正式开机。原著小说作者、著名作家马伯庸心中的洛阳城是什么样的?他将如何塑造盛唐时期的洛阳城?我们为您一一道来。

  关于《风起洛阳》:影响最大的是隋唐洛阳城40年的考古发掘报告

  记者:《风起洛阳》中有两大场景“南市”和“不良井”。南市在洛阳如今的茹家凹东至曙光村一带,从隋代开始,就是规模最大的市场,全国各地甚至外国商人来这里做生意。能否简单为我们讲述您在《风起洛阳》中展示的南市的样子,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是否也是如此还原盛唐风貌?

  马伯庸:我希望的是展现一个鲜活的唐代洛阳城。何谓鲜活?即是充满生活气息、真正有人味的空间,而不是一个华丽空洞的布景。这种人味儿的体现,即是在于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越是琐碎,越能还原当时的氛围,让读者信服。因此包括南市在内,我希望探讨的是洛阳城空间与人之间的关系,写出这种关系,才能写出活的洛阳城。

  记者:您在知乎上说《刺客信条》是《长安十二时辰》的灵感来源,这次《风起洛阳》的灵感来源是什么呢?您怎么评价武则天时期的神都洛阳城?

  马伯庸:没有特别的灵感来源,因为洛阳从很早之前就是我特别喜欢的文化古城,许多年来我始终保持着关注和研究。这一次不是灵光乍现,而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武周时代的洛阳城,确实不愧神都之名,它的一系列工程带有一种难得的浪漫气质,这在秉持实用主义的中国古代大都市建设中,并不多见。

  记者:在之前的采访中,您提到为了尽量保证小说的严谨性,会做详细的考据。例如您在写《古董局中局》系列前,花了比较长时间学古董鉴定方面知识,还向专家请教。这次在写《风起洛阳》,有没有看哪些关于洛阳的书籍或者影视剧?对您触动最大的书或者影视剧是哪一个呢?

  马伯庸:影响最大的不是文学作品和影视剧,而是一本专业书籍,叫作《隋唐洛阳城——1959~2001年考古发掘报告》,是隋唐洛阳城40余年田野考古的发掘成果总结,内容非常丰富,举凡城墙、城门、街道、里坊、宫殿、园林、水系等等,都有详细介绍。这是好几代考古工作者的心血凝结,他们为了复原洛阳城的风貌付出了巨大努力,我读的时候,能感受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本书对于我们这些文学创作者来说,是极为宝贵的参考资料。洛阳的复兴,这些做基础性工作的学者居功阙伟。

  记者:在写《长安十二时辰》时,您把长安城布局一坊一坊地敲进表格里,又把诸坊功能、典故、所居名人写进批注,做完地图,如此考据才把长安的生活淋漓尽致展现出来。请问在《风起洛阳》中,您对神都洛阳进行过哪些考据?这次写盛唐时期的洛阳城,又会突出哪些方面塑造出和长安城不同的盛唐气象呢?

  马伯庸:洛阳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有一条洛水横贯其中,构成了建筑、人与水的三位一体,这对城市生活和蕴藏其中的人文元素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柔其棱角,润其气韵,这是最值得去探讨和渲染的独到之处。

  关于洛阳:印象最深的是卢舍那,最喜欢的洛阳美食是不翻汤

  记者:您过去曾说过:“站到古人曾经站过的地方,看到古人看过的风景,才能去思考古人的思考。”您过去来过洛阳多少次?去过哪些地方?哪些地方让您印象最深刻?给过您怎样的灵感?能否分别谈谈?

  马伯庸:洛阳我来过很多次,最喜欢去的是龙门石窟、洛阳古墓博物馆和白马寺,也曾去邙山晚眺访陵。印象最深刻的,始终还是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还曾把这个观看体验写进《古董局中局》里。无关宗教,无关历史,单纯觉得她太美了,是一种美学上的由衷感动,非常纯粹。

  记者:您在《长安十二时辰》中还原了唐朝人的衣食住行,尤其是在美食方面,例如张小敬同款的水盆羊肉、火晶柿子都很火。本人曾经在2015年写过十余篇《神都洛阳漫游指南》系列,对唐朝洛阳人的衣食住行曾经进行过探讨。例如唐朝洛阳的美食飞刀脍鲤,甚至当时还有“洛鲤伊鲂,贵于牛羊”这句俗语。您最近来洛阳最喜欢的洛阳美食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种美食?

  马伯庸:我最喜欢不翻汤,酸辣咸香,它不是那种满满当当一大桌子的正菜,而是亲民的小吃,美味且不必端着,想先喝汤就喝汤,想吃饼就吃饼,没有一定之规,整个人是放松的。

  记者:洛阳目前正在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您去过很多博物馆,能否结合您去过的例如洛阳的博物馆,谈一些关于建设博物馆之都的建议?

  马伯庸:我建议博物馆不能只是简单陈列,而是要有沉浸感。这种沉浸感来源于两点。一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抓住其精髓;二是对新时代流行文化的把握。沉得下去,浮得上来,用喜闻乐见的新鲜方式讲述古老文化。

  关于创作:每一个朝代就像一个人,有其独特的气质

  记者:您的父母是高级工程师,但您却偏文科,您提到小时候家里有个大书架,看了很多杂七杂八的书,幼年的大量阅读对您以后的写作帮助大吗?能否给一些爱好历史的孩子们推荐一些书单?

  马伯庸:我的历史启蒙读物是《上下五千年》,林汉达、曹余章写的,至今我觉得同类型读本没有能超越这套书的,讲述通俗,知识点扎实,不哗众取宠。如果家里有孩子对历史有兴趣,我建议从这一本开读。

  记者:您在过去出版过的书时间跨度大,涉及很多朝代,写过商朝、汉朝、三国、唐代、明代还有民国等,您最喜欢的是哪个朝代?为什么?

  马伯庸:每一个朝代就像一个人,有其独特的气质。我没法告诉你最喜欢哪个朝代,只能说每个时代都有让我着迷的点。汉的刚强坚韧,唐的华丽大气,宋的优雅深沉,明清的市井文化,这是中国历史最迷人的地方,它有足够的复杂性和纵深,让你一投进去就拔不出来。

  记者:在洛阳有很多您的书迷,您能否给广大支持您的书迷说几句话?

  马伯庸: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我会继续在中国传统文化挖掘,努力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把中国故事讲好。如果你们通过我的作品,爱上真正的古代中国,那就是对我最好的褒奖。(洛报融媒记者 李砺瑾)

  相关链接:马伯庸,著名作家,作品涵盖科幻、奇幻、历史、灵异、推理、动漫等多个领域,被誉为“文字鬼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古董局中局》(第四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年度十大好书)《风起陇西》《三国机密》《寂静之城》(2005年获国内科幻文学最高奖项“银河奖”) 《风雨<洛神赋>》(获2010年人民文学奖散文奖) 《破案:孔雀东南飞》(获2012年朱自清散文奖)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红小天表面当然不能让众人微博推广知道自己真正的想法,大都对谄媚者,见风微博引流软件使舵者应对得体,更对一些国企有行政编制的一把手干部示好,这让这些人愈加有些张扬
  • 另外不准说自己穷,不然越说越穷好的,不取了,不说穷了,麻麻(妈宝女倾向)但是架还是吵了的(咽不下那口气)回忆老妈的年轻时代,不摆了,确实是英潇洒,跳舞毯家庭kt
  • 范冰冰脸蛋很美,但在演绎“贵妃醉酒”这一段剧情时很失仪态,大哭大笑的表情给人的感觉就跟喝断片似的在发酒疯。因此在演绎醉酒这一段时自带一股娇憨妩媚感,摇晃娇媚的表
  • 离靡广衍,应风披靡,吐芳扬烈,郁郁菲菲,众香发越,肸蚃布写,晻薆咇茀。蜀石黄碝,水玉磊砢,磷磷烂烂,采色澔汗,藂积乎其中。
  • 我市对其在榆期间的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调排查,发现3例核酸阳性人员,立即转入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均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行程轨迹如下:01无症状感染者1:1、7月9日未
  • 接市民举报,7月11日,景德镇市教育体育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联合专班人员先后来到广场南路地王大厦、风景路景富华城小区门口,突击检查了该区域存在违规托管和校外培
  • 不过是过了75年,加缪的预言就实现了:“鼠疫杆菌不会灭绝,也永远不会消亡,这种杆菌能在家具和内衣被褥中休眠几十年,在房间、地窖、箱子、手帕或废纸里耐心等待,也许
  • 发生社会面本土疫情时,对“三区”内人员严格落实相应疫情防控措施,但不得随意延长中高风险地区及封控区、管控区的管控时间,不得随意扩大采取隔离、管控措施的风险人员范
  • 而朱莉则开始觉得布莱斯漂亮的蓝眼睛也许和他本人一样其实很空洞,毕竟,怎么会有人不把别人对树和鸡的感情当回事呢?没想到,到了八年级,布莱斯开始觉得朱莉不同寻常的兴
  • 一切的色彩、造型、意境,都要有“人”去把控,这个“人”就是呈现作品的花艺师。推荐理由:可指定七夕当天送达,要送就送她真鲜花,精选云南A级鲜花,高级花艺师匠心搭配
  • 24m25d,大姨妈准时报道,麻麻脾气暴躁呀,跳跳今天又到处拉尿尿,晚上居然在沙发上直接拉了,这几天一直表现好,今天又,我这暴脾气忍忍忍着不骂。今天晚上大家都不
  • 你心若在,我梦亦在。爱你有多深,心就有多痛!
  • ITZY于去年9月24日发表的正规一辑《CRAZY IN LOVE》进入了美国公告牌 “Billboard 200”排行榜的第11位。ITZY于去年9月24日发
  • 神若出兮便收來,神返身中氣自回。神若出兮便收來,神返身中氣自回。
  •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全线环比上涨,其中北京、上海表现最为明显,这显示出一线城市需求支撑力强,加之新房限价因
  • 在我眼里,你的一切依旧是显得那么的亲切,一言一语都会让自己陷入那暖暖的记忆里,在这凉薄的夜,我愿把我所有的爱注入你的血管里,无声、无怨、无悔,多想你总在我眼前,
  • 他也希望自己闪闪发光能被更多人喜欢,可是总有人拿着嗑cp的名义唯六。他小心翼翼的躲避镜头,却还是遭到了别人的唾骂……终于我的生活中 不只有工作了 现在更像是一个
  • 分享一波我奶家的朋友们一只被耗夹子夹断腿的可怜鸡数量庞大的鸭子天团具有黑社会性质的大公鸡兄弟团(经常内斗)生无可恋狗和在我对它做了无数个白脸之后在我路过它时,它
  • 出道以来,你经历了许多许多,因为你是队长,所以你的压力很大,黑粉的唾弃,私生饭的跟踪……现在你已是一名大一的新生,今天的你也已经成年!#王者荣耀阿泰##xq阿泰
  • #文鑫[超话]#[心]#文鑫浪漫不打烊#藏头诗[并不简单][并不简单]文化背景下的深沉鑫念头已完整保存浪费惯的晴朗天气漫慢把那彩云找回不知不觉不管不顾打败了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