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心要略解(上)

【始终心要】

“心”,即吾人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以肉团乃色法,缘影即非心,的指圆明寂照,常住真心。所以无有内外、中间、过现、未来、分齐、方隅等虚妄之相也。

“要”,即三谛也。迷之为三惑:见思、尘沙、无明也。悟之为三因:正因、了因、缘因也。修之为三止三观:体真止、空观;方便随缘止、假观;息二边分别止、中观也。证之为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成之为三德:法身、般若、解脱德也。至果成三身:法身、报身、应身也。

“始终”二字,赅六即,通迷悟,含修证,收因果也。以迷悟方,“理即”为始。以修证言,“名字即”为始。以因果言,“观行即”为始。皆以“究竟即”为终也。

言“六”,以事释,不无迷悟、修证、因果之殊。言“即”,以理明,则三惑、三因、三止、三观、三智、三德、三身皆即三谛,无二体也。

然则迷悟本空,修证亦幻,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始终一贯。迷者悟者,修者证者,皆三谛也。事则始终宛然,故有“六”;理则始终不二,故曰“即”。明于斯,乃知一心之要旨也。

释题竟。

次入文

【夫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

首句标。“夫”,发语之端也。“三谛”,真、俗、中也。

次句叹。谓称性功德,具足河沙之多,虽迷之不减,悟亦不增,不假修有,何待证成。故如天之自然受用,吾人日用自不知耳。

【中谛者,统一切法;】

“中”,不偏不倚也。“谛”,审实不虚也。

“一切法”者:一,尽际之词;切,赅括之谓。略则根、尘、识界;广则百界千如;处中而言,即五位百法也。

此等诸法,原无别体,故以中谛而总统之,即自性之体大也。

【真谛者,泯一切法;】

“真”者,无伪,即空寂也。“泯”者,泯全,即融会也。

意谓一切诸法,原无自性,当体即空,不过缘会则有,缘散则无。

称真而观,当处寂然,了不可得,融通会合,本来无相,即自性之相大也。

【俗谛者,立一切法。】

“俗”者,俗有,无法不备也。“立”者,建立,万象森然也。

“一切法”者,天亲菩萨约为五位百法,所谓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个心所法、二十四个不相应、六个无为,成百法。略则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谓三六十八界也。广则三千性相,百界千如,数繁不赘,请详教乘法数。

称俗而观,不舍一法,事事无碍,相相宛然,即自性之用大也。

【举一即三,非前后也。】

夫法性无为,不堕诸数。须知三谛,三非定三,约义说三;一非定一,据理说一;说三说一,皆随情耳。

从通而言,一中一切中,无真无俗而不中,则三谛都统理而绝待也。一真一切真,无中无俗而不真,则三谛俱泯合而绝想也。一俗一切俗,无真无中而不俗,则三谛并建立而宛然也。所以举一即三而不纵,非前后也。言三即一而不横,非并列也。

【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

凡血气之属必有知,故曰“含生”。凡有知者必同体,故曰“本具”。

此指真净明妙,虚彻灵通之心,非一非三,而三而一谛理,即前云“天然之性德”者是也。既云“天然”,不假造作,迷时无失,悟亦无得,故曰“非造作之所得也”。

【悲夫!秘藏不显,盖三惑之所覆也。】

“悲夫!”叹词也。谛理非他,是吾人固有之真心。如衣里明珠,不逢亲友指示,其人不知,所谓怀珠作丐,故可叹耳。

不知自心之妙,曰“秘”;含于烦恼垢中,曰“藏”;从来未悟,虽常现前,迷不自知,故曰“不显”。“三惑”谓见思、尘沙、无明惑也。

“盖”,推源之词也。意谓:吾人固有灵妙之真心,所以秘藏不现前者,盖是迷此一心三种妙谛。

“迷”即不了也,不了真谛,起见思惑;不了俗谛,起尘沙惑;不了中谛,起无明惑;以迷惑故,虽现前而不知。如眼被翳障,觌面而不相识也。

然三惑无体,全依三谛为体。如人迷方,依方故有迷也。

问:惑性本空,无相可得,安能覆谛?

答:即指以不了为覆,非同物以覆物也。

【故无明翳乎法性,尘沙障乎化导,见思阻乎空寂。】

此释三惑覆三谛也。

“法性”即中谛,前云“统一切法”者,言法性也。

“化导”指俗谛,俗谛门中,一切有情,为所化导也。

“空寂”即真谛,谓一切法本来寂灭,终归于空也。

“无明”,根本惑也。“尘沙、见思”,枝末惑也。谓不了中谛,一中一切中,离边无中,空、有即中也。“不了”即“无明”之异名辞耳。

不知俗谛门中,一切诸法,能化所化,唯是假名,各无实体。则一假一切假,离真、中无假,真、中俱假也。此惑数多,如尘若沙,从喻立名也。

不解诸法无生,依他而起,当体本空,则一空一切空,离俗、中无空,俗、中皆空也。以不解故,妄于诸法上起见思惑,执我、我所。此惑从谬解立名也。

“翳、障、阻”三字,即“覆”之变名词耳。

【然兹三惑,乃体上之虚妄也。】

“然”,转语也。

三惑无体,唯是假名。如空里狂花,犹梦中幻境,空原无花,花由目病;梦本无境,境由心迷,乃彻底不真,故曰“虚妄”。

“体”,即三谛也。

—— 待续 —— #佛法看世间##修行##佛学大智慧##佛教#

原文:
12、佛光者,十法界凡圣生佛,即心本具之智体也。此体灵明洞彻,湛寂常恒。不生不灭,无始无终。竖穷三际,而三际由之坐断。横遍十方,而十方以之消融。

●12、佛光,是十法界的凡圣众生和佛,即心本具的智慧之体。此体灵明通彻,寂静常恒,不生不灭,无始无终。时间上,穷尽过去、现在、未来三际,三际不出其外;空间上,遍布四面、四隅、上下十方,十方融于其中。

原文:
谓之为空,则万德圆彰。谓之为有,则一尘不立。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在凡不减,在圣不增。虽则五眼莫能觑,四辩莫能宣。而复法法承他力,处处得逢渠。

●说它是“空”,却又圆满显现万法;说它是“有”,却又没有一粒微尘。即是一切法,又远离一切相。在凡夫地不少,在圣人位不多。虽然具有五眼也看不到,拥有四辨也说不清,却又法法都仗它的力,处处都能遇到它。
【注】:

1、五眼: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凡夫所见为肉眼,天人禅定所见为天眼,小乘照见真空之理为慧眼,菩萨照见普度众生的一切法门为法眼,佛圆满具足五眼而照见中道实相为佛眼。

2、四辨:指佛菩萨等圣人所具有的四种自在无碍辩才。即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辞无碍辩、辩无碍辩。(1)法无碍辩︰亦称法无碍智。指对于一切法相、名字,有无碍自在的智解辨才。(2)义无碍辩︰亦称义无碍智。指对于一切法相、名字的义理,有无碍自在的智解辩才。(3)辞无碍辩︰亦称辞无碍智。指对于一切方言、文词,有无碍自在的智解辩才。(4)辩无碍辩︰亦称辩无碍智,或乐说无碍辩。指随顺众生根机而巧妙演说,令众生乐闻的智解辩才。

原文:
但由众生从未悟故,不但不得受用,反承此不思议力,起惑造业,由业感苦。致令生死轮回,了无已时。

●只是由于众生从来没有觉悟过,不但得不到它的受用,反而依仗这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起烦恼造恶业,由恶业感苦果,以致沉沦于生死轮回,没有了期。

原文:
以常住之真心,受生灭之幻报。譬如醉见屋转,屋实不转。迷谓方移,方实不移。全属妄业所现,了无实法可得。

●以常住不变的真心,受生灭虚幻的果报。就像喝醉之人见到房屋转动,房屋其实并未转动;迷向之人说是方位变了,方位其实没有变化。这些全是虚妄之业所现,毫无真实之法可得。

原文:
以故我释迦世尊,示成佛道,彻证佛光时叹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所以释迦牟尼世尊,示现成佛,彻底证得心性佛光时,感叹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原文:
楞严云: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

●《楞严经》说:“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
【注】:

1、因妄有生,因生有灭:因为无明妄动才有生起,因有生起就有灭亡。

2、生灭名妄,灭妄为真:有生有灭就是虚妄之相,灭除妄相就是真如实相。

3、二转依号:即是菩提、涅槃,这两种转依的称号。转烦恼而依于无上菩提,转生死而依于大涅槃。

原文:
盘山云: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光非照境,境亦不存。心境俱亡,复是何物。

●盘山禅师说:“心性如月,独特圆明;光明遍布,普照万象。光非因境而有,境不因光而存;心境俱亡之时,此物又是什么?”
【注】:
盘山:即盘山宝积禅师,唐代高僧。
南无阿弥陀佛 https://t.cn/RXnNCmL

【一日禅】曹洞宗 下

续上:

接引三路:禅宗历来重视师承关系,唐末五代以来,禅系五家更是机锋棒喝,电光石火,接化学人花样迭出。曹洞一脉,家风绵密,在随机利物、就语接人方面,尤为周到细密。《景德传灯录》卷十五载有洞山良价与学人的一段话:云岩圆寂后,良价年年于忌日设斋上供。僧问 :“你从云岩处得到什么开示?”良价答:“虽在彼中,不蒙指示。”僧说:“既然未蒙指示,又为什么要设斋供奉?”良价说:“因为他是恩师。”僧又问:“你是在南泉普愿座下悟道的,为什么称云岩是恩师并为他设供?”良价说:“因为云岩不为我说破。”僧说:“那么,你是肯定云岩禅师要人自悟禅的风了。”良价说:“半肯定,半不肯定。”僧问:“为什么不全肯定?”良价说:“若全部肯定,那就太辜负先师了。”于中反映了曹洞之家风,以及接化学人时所遵循的原则。洞山接引“三路”,即是良价为接引学人而设的三种手段。

据《人天眼目》卷三载:僧到夹山,山问:“近离甚处?”僧云:“洞山”。夹山云:“洞山有何言句?”僧云:“和尚道:‘我有三路接人’。”夹山云:“有何三路?”僧云:“鸟道、玄路、展手。”山云:“实有此三路耶?”僧云:“是”。山云:“鬼持千里钞,林下道人悲。”后浮山圆鉴云:“不因黄叶满,争知是一秋。”

所谓“鸟道”,是指鸟飞空中,不其迹,取无踪迹、断消息、往来空寂处之意。所表达的是自性自悟的解脱之道。《景德传灯录》卷15载:僧问:“师寻常教学人行鸟道,未审如何是鸟道?”师曰:“不逢一人。”曰:“如何行?”师曰:“直须足下无丝去。”曰:“只如行鸟道,莫便是本来面目否?”师曰:“阇梨因什么颠倒?”曰:“什么处是学人颠倒?”师曰:“若不颠倒,因什么认奴作郎。”曰:“如何是本来面目?”师曰:“不行鸟道。”

良价的回答,意思是令学道者明白,自古求道者都是孤峰顶上人,须耐寂寞孤单,因为无人能传达于你,冷暖已心知,方可悟得“不与万法为侣”的独特境界。所以良价说:“不逢一人。”佛性圆成妙明,人人具足。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学道人只应“直须足下无丝去”,莫生分别,勿取执著。自可体悟。故而良价告诉学人需行鸟道,而又不取鸟道,方是本来面目。在《五家宗旨纂要》中,对“鸟道”的诠释为:“不开中处玄关转,未措言时鸟道玄,此是不落语言,声前一句。”

至于“玄路”,即指玄妙之路,取离语言文字之意。它的设立,重点用以对治“三种渗漏”中的“语渗漏”。《人天眼目》卷三有大阳警玄于“语渗漏”作案语云:体妙失宗者,滞在语路,句失宗旨。机昧终始者,谓当机暗昧,只在语中,宗旨不圆。句句中须是有语中无语,无语中有语,始得妙旨密圆也。

这里表述的是有关言语的要点问题,与临济禅的“三玄三要”说有异曲同工之处。它要求禅师们要注意在日常言语间解悟佛法。师家应以玄妙语言去引导学人悟解禅的宗旨,而学人也应从玄言中去体会禅的意义。曹山本寂视“金锁玄路”为“洞宗三纲要”之一。《人生眼目》卷三载其颂为:“交互明中暗,功齐能觉难;力穷忘进步,金锁网鞔鞔。”根据这一偈颂考察,则“玄路”的施设并未混同于“三玄三要”,而是坚持了曹洞宗的立场和特色,其立足点乃在偏正回互上。

《五家宗旨纂要》上对“金锁玄路”的表述更为直截明白:金锁者,钩锁加环,血脉不断,事中隐理,理中隐事,偏中有正,正中有偏,理事圆融,正偏不二,交罗无碍,妙应不穷,故曰玄路。其颂为:“金锁玄关达者稀,如环妙用有临机,往来不断偏回互,一句无私绝妙奇。”玄路的根本意旨在于要求禅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语言的运用中始终贯曹洞宗偏正回互的根本原则。《五家宗旨纂要》对“玄路”的解释为:“写成玉缘非干笔,刻出金章不是刀,此是玄音妙旨,谈而不谈。”

所谓“展手”,意即展开双手,接引来学,使其直入甘露门。佛法一义,并不止向上一路,亦为度生之他化门。《五家宗旨纂要》解释“展手”为:“晱眼牙口叮咛嘱,竖拂拈槌仔细传,此是面觌提持,随机拈出。”三山来对“三路”接人评为 “美则美矣,犹是一人,大不肯在。”并颂云:“空里往来绝朕踪,玄中妙义韵难穷。打开八字无遮障,会取机关处处通。”

从上可见,曹洞禅是把“鸟道”、“玄路”、“展手”三种方法作为接引学人、使其获悟的重要途径。洞山良价在其所作的《玄中铭》中说:“举足下足,鸟道无殊。坐卧经行,莫非玄路。向道莫去,归来背父。夜半正明,天晓不露。”其序又说:“寄鸟道而寥空,以玄路而该括。然虽体寂然,不乖群动;于句中无句,妙在体前;以无语中有语,回途更妙。”这种接引学人的风格,既有曹溪一脉随缘修行、任运自在的禅修原则,所谓”举足下足”,“鸟道无殊”“坐卧经行”俱是修道。又体现了“有句中无句”无语中有语”的曹洞禅法特色。

三种渗漏:曹洞宗的家风,依《五家参禅要纂要》说,是“究心地”,即叮咛绵密。《十规论》说是“敲唱为用”,即师徒常相交接,在坐禅办道间勤开向上一路,以探究学者心地为接机之法,使弟子悟本性真面目。丛林中向有“临济将军,曹洞士民”的说法,意谓曹洞宗接引学人,好比精耕田地的农夫,绵密回互,妙用亲切。曹洞宗这一极其亲切的接引手段,在洞山良价所立的“三种渗漏”、曹山本寂所立“三种堕”、以及后来大阳警玄所立“三句”中有具体的体现。

曹洞宗之祖洞山良价十分注重对学人的接引、勘验,在他的语录开示中,处处体现出他殷勤接化的婆心一片。他所创立的“三种渗漏”就是将修行者容易陷入的三种错误知见给予归纳,提示学人及师家注意。《人天眼目》卷三记载:师谓曹山曰:“吾在云岩先师处,亲印宝镜三昧,事最的要。今以授汝,汝善护持,无令断绝,遇真法器,方可传授,直须秘密,不可彰露,恐属流布,丧灭吾宗。末法时代人多乾慧,若要辩验向上人之真伪,有三种渗漏,直须具眼。”

意思是,洞山良价对其门下高足曹山本寂说,他先前在希迁再传弟子云岩昙晟处,亲受“宝镜三昧”法门。也就是人观万象,应该和面临宝镜一般,镜内事相上能显现。所谓“影即是形”,从而明了“由事相上能显示出理体”的境界。如今将此心法授与本寂,令其精心护持,勿令断绝,遇到真正的法器,方可传授。此心不可随意泄露,以免广传流布,“丧灭吾宗”。在此修道者如牛毛,而得道者如麟角的末法时代,如要勘验学人慧根之浅深,见解是否纯正,“三种渗漏”即是最好的辩别工具。可见“三种渗漏”说在接化学人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所谓“三种渗漏”,“一见渗漏,机不离位,堕在毒海,妙在转位也。”是指犹有我见之念,执着闻见思惑,陷进身、口、意魔障,而不能见真实。后来明安禅师(即警玄)总结为:“谓见滞在所知,若不转位,即在一色,所言渗漏者,只是可中未尽善,须辩来踪,始得相续玄机妙用。”所言未能尽善,是因为有所知障,造成执著。在《五家宗旨纂要》中三山来颂为“山重重复水重重,万水千山一目中。若道水山常在目,行人依旧路蒙蒙。”“二情渗漏,智常向背,见处偏枯。”指犹存情识之意,取此舍彼,仍含有彼此对立的思维格式。明安禅师结为:“谓情境不圆,滞在取舍。前后偏枯,鉴觉不全。是识浪流转,途中边岸事。直须句句中离二边,不滞情境。”妄执分别情识,故取舍不能融通,须句句离却二边,直取中道,方有出身之路。三山来颂曰:“担板从来见一边,何如到处眼双圆。满腔系恋不须吐,一落思量便不堪。”“三语渗漏,体妙失宗,机昧终始。”指滞碍于语句,不识文字语言仅为悟道之工具,徒然妄执文字语言去解明佛理。明安禅师解释说:“体妙失宗者,滞在语路,句失宗旨。机昧终始者,谓当机暗昧,只在语中,宗旨不圆。句句中须是有语中无语,无语中有语,始得妙旨密圆也。”佛法禅意不可说,所谓开口即错,拟议即乖,然强以言说,亦只是指月之指,捕鱼之筌,若学人不识,滞在语言,名失宗旨,不能于言诠三昧下转身,所以当机暗昧,宗旨不圆。三山来颂云:“有言须是悟无言,开口成双落二三,况复游扬迷妙义,堪悲堪笑口头禅。”良价“三种渗漏”说,就是从见解、情识、语言文字等三个方面来说明,人们之所以对世界产生错误认识,是由于把客观外物和主见知识,视为实有,造成执著,而不能得佛法妙旨。禅林中流传的“洞山无寸草”、“洞山过水悟道”、“洞山说心说性”等公案,所显示的即是摆脱僵死教条而复归鲜活自在、生生不息的生命本心。
  
曹山本寂,继良价思想,提出了“三种堕”学,据《人天眼目》卷三载:曹山云:“凡情圣见是金锁玄路,直须回互。夫取正命食者,须具三种堕:一者披毛戴角。二者不断声色。三者不受食。”所谓“三种堕”,是开示学人的三种方法。堕,有随落、堕除二义。如滞于三种执著中,即是堕落;如能向三者中,寻出身之处,便为堕除。一披毛戴角堕,又称类堕,意思是不拘圣教位,投身于迷界来救度众生, 不受沙门外在形式的束缚,而随顺境遇。二不断声色堕,又称随堕,指不执六尘又求不避知觉生活之外的任何绝对性事物,明了知觉,超越知觉,而得自由无碍境界。三不受食堕, 又称尊贵堕。食,乃为本分之事,也就是本来面目、成佛之当体。知有此本分事而不取不求,忘却此尊贵事,便可得自由无所牵挂的境界。本寂指出,面对“六尘”应无所执著,所谓“迷循六根,号为六师;心外求佛,名为外道。有物可施,不名福田”。觉范慧洪颂云:“有闻皆无离,有见原无物;若断声色求,木偶当成佛。”

大阳警玄(明安)所立三句,意旨基本相同。《人天眼目》卷三载:“安一日示众。吾有三句:平常无生句,妙玄无私句,体明无尽句。”时有僧问三句意旨。明安解释第一句为:“白云覆青山,青山不露顶。”第二句为:“宝殿无人空侍立,不种梧桐免凤来。”第三句:“手指空时天地转,回途石马出纱笼。”明安“三句”的根本意旨,仍然在于使学道者不住空有,明了世间一切生灭变化的本质。尽管禅林中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说,但宋代以后,禅宗五家中,毕竟只有曹洞宗与临济宗流传,而其余三家均失传。后来,曹洞宗又传入日本,分宗立派。近代以来,又远播欧美,影响深远

·随喜转发· https://t.cn/RyhHQ82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6岁的小迎胜带着2岁的妹妹小梅吉在玩耍,看到一堆陌生人围着他,给他糖,给他新衣服,给他讲故事,哄他开心,然后说要带他走,顿时号啕大哭:“娘,俺哪儿也不去,俺不离
  • 上唇薄下唇厚的男人容易变心,上唇薄下唇厚的男人最喜欢新鲜的刺激,因为天生桃花运就很好,身边也是招蜂引蝶,从来不会缺少女伴。鼻梁通直但配合鼻头痣的,有财运,但多是
  • 对于个人而言我真觉得没什么是过不去的我这一个月失眠焦虑哭泣莫名崩溃 心情跌落到谷底 感觉没什么东西能把我打捞起来 就让我烂在泥潭里一度想要休学回家 逃离身边的一
  • 别人家门口种的虞美人和月季,真好看啊,这条行道好多人家门口都种了各种各样的花,针不戳奶奶在屋顶种的草莓,虽然卖相不咋样但确实还挺好吃的,我奶真种啥啥好!在看看我
  • 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不能私下处理解决了就完了,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广而告之,一是教育责任本人,二是更为了教育其他人,重复犯错是不能容忍的,那么这个重任就落在了看板身上
  • 哪怕是在办公室伸伸懒腰,多运动一会,也会带来一天的好运。#热爱生活# 比如你伸展手脚的时候,心里想着,你体内的晦气,霉气都随着这个动作,而挥发到大自然中去了。
  •   多聽聞正法的聖者弟子,對色身的生起、消失、味著、禍患、出離如實了知;如實了知的緣故,對色身不會貪愛樂著,不會以為這色身是我生命的主體『我』也不會以為生命中
  • 就当作A❤️B❤️O文来看吧,会有叫媳妇儿,老公之类的哦。我的年❤️下❤️老❤️公是只大傻狗,怎么办?
  • #我种的石榴# 后院有两棵石榴树,一棵是中国红石榴,今年结得早,一不留神,都被小鸟吃了,它们先从后面开始吃,人从前看,还是好好的,心想再等熟一点吧,摘的时候就发
  • 北京时间4月23日,篮网目前以0-2落后于凯尔特人,这也让主帅纳什遭受口诛笔伐,而对他批评较多的,是他在本轮雪藏了阿尔德里奇和格里芬。”谈到自己,欧文表示:“我
  • 1⃣️丝巾女孩的假期穿搭|行李箱里的必备单品如果说只能选一件配饰来点亮全身搭配,那丝巾的可塑性太多了可松弛、可俏皮、可经典、可温柔...可以系在脖子上、帽子上,
  • 社保待遇篇1、“国统”系统上线停机切换期间,退休手续可以办理吗?5、“国统”系统上线停机切换期间,是否影响就业创业相关业务办理?
  • 不过我又特别坚信女主让男主出国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如果是我我也会这样子。“熬过了异地恋就是一辈子我真的讨厌异地恋 也是真的喜欢你”之前在抖音看到以为结局是分手了(
  • 人工泪‌液裸眼和戴隐‌形都可以用的,懂得就知‌道是好东西,日‌本大‌正制药爱丽‌丝C‌L-I人工泪液眼药水,每只独立包‌装,一支够两只眼睛,成分与眼泪很相‌似
  • 当时你也应该是很迷茫的吧,不知道是不是该坚持下去,就如同我现在,不知道前路何方,但你坚持下来了,给了我莫大的勇气,让我再去继续向前走,真的很感谢你,出现在我的世
  • 《假面女郎》讲述的是拥有外貌自卑感的平凡上班族金貌美(金Momi)每天晚上都用口罩遮住脸,以网络电台主播的身份活动,卷入意外事件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在错综复
  • 仿佛我每想念一次春天,枝桠上就攒满一个花苞,我所希冀的,似乎都在慢慢变好。祝自己在最喜欢的年纪,生日快乐[蛋糕][蛋糕][蛋糕]曾经在看《挪威的森林》时,看到村
  • 其中,喜马拉雅“我要和你在一起”新春播客演说会于1月27日-2月15日在喜马拉雅APP开启,为西安市民呈现一场盛大的“线上西安中国年”活动之外,还将组织“暖冬曲
  • [蜡烛][蜡烛]Yumi是杨丞琳的宠物狗,今年17岁,5月5日是它的17岁生日,但它已经不在了……已经于2月走了,杨丞琳没有第一时间官宣这个消息,可能过于伤感也
  • 高甜烟火气言情都市剧 肖战杨紫《余生请多指教》和隔壁那个有暧昧的人对暗号一样,玩一段心照不宣的就差一点捅破窗户纸,那种暗戳戳的小甜蜜的小剧情实在是甜得让大家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