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陀身边被饿死的罗汉!

佛陀在世时,城中有一位婆罗门家中生活非常困苦,以乞讨为生,连他妻子也得出门乞讨。后来他们生下了一个男婴,不但又瘦小又丑陋,还是个驼背,父母叫他“小驼背”。

小驼背长大后开始了自己乞讨的生活,但是因为业力现前,他常常要不到食物,每次都是在快要饿死时,才能勉强得到一点点能够维生的食物,不论身体或是内心,都是异常的痛苦。

后来,他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渐渐生起信心,在征求父母的同意后,于一位比丘面前出家、受戒。

他有时候与僧众一起去受供,有时独自去城里化缘。但即使他与僧众一起受供,也经常得不到食物,而其它的比丘都能吃饱喝足。有时是轮到他时,施主的供饭恰巧没有了,要不然就是施主突然有急事走了,回来后就漏了他,而接着供养下面的比丘。在所有的僧人中,他是生活得最苦的。
  
于是世尊制定一条戒律:“上面的比丘未得到食物以前,下面的比丘不能受食。”尽管如此,小驼背比丘还是经常吃不到饭,即使到城中化缘,也常常是空钵而返。
  

后来,有两天他打扫世尊的内殿,都吃得很好,身体也健康了,于是他把握时机勇猛精进,顿时断除一切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然而,虽然他已是位罗汉,但是依然要承受业报。  

他想:“我还是天天打扫经堂,可以生活得好一些。”就又去佛陀的内殿,但当天另一位比丘已经把殿堂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只得着衣持钵到城中化缘,但一无所得。第二天,他早早地拿着扫帚很有把握地去殿堂,谁知早已有位比丘把殿堂打扫干净了,只好先回寮。

回去后,听说有位大施主将在中午供养世尊和僧众。可是,施主临时有急事提前供养,小驼背比丘在坐禅因而不知道。等世尊应供结束,施主也出门了,小驼背又没吃到饭。  

第三天,他更加提早拿着扫帚去殿堂,又见已有比丘在打扫,只好回寮。阿难知道他已第三天没饭吃,特地为他介绍一位施主,中午去他家受供。可是,施主临时有事必须马上出门,匆匆忙忙,忘了嘱咐家人:“今天中午将有一位比丘来应供。”于是,当小驼背前来化缘时,没人理他。阿难从城中化缘回来,听说小驼背罗汉仍未吃到任何食物,心生怜悯地宽慰他:“不要担心,明天我好好供养你。”  

第四天早上,阿难尊者手持两个钵到城中,化到满满的两钵,一钵自己吃了,另一钵准备带给小驼背。到了祇陀林时,来了很多恶狗抢吃钵里的饭,阿难想尽办法也没能对付,只剩空钵。阿难尊者想:“即使再去化,赶回来也已过午,下午阿罗汉不管怎样都不会吃的。”这样,他仍然没吃到饭。目犍连听说小驼背已四天没吃饭,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也想帮他化缘。

第五天,目犍连拿两个钵去城中化缘,化了满满两钵,一钵自己吃完,一钵准备带回来。到了祇陀林,突然飞来一群乌鸦,把钵里的饭抢光,目犍连想尽办法也无法护住钵中的饭食。目犍连自忖:“若再返城中化缘,也已经过午。”只好也是带着空钵回来。就这样,小驼背还是没吃到任何食物。舍利子尊者听说他已饿了五天,就去安慰他,打算明日帮他化缘。  

第六天,舍利子也拿两个钵,在城中化得满满两钵,一钵自己吃了,带着另一钵往祇陀林去,可是,小驼背的业力现前,因此竟来了一群非人把钵抢走,然后就不见了。舍利子觉得再去化缘也过中午了,只得空手回来。小驼背罗汉依然没吃到饭,舍利子再安慰他:“不管怎样,明天我一定会想办法好好供养你。”  

第七天,舍利子到城中化缘,又化得满满的两钵,一钵自己吃,另一钵顺利地带到小驼背的房前,突然间,全部的门窗都被封死,无法进去。舍利子现神变进到房里,叫小驼背罗汉洗脸受供。可是,当小驼背的手一伸出,钵就掉落地面,直堕到金刚大地(距地面四万由旬)。

舍利子立即示现神变把钵从金刚大地拿回来,再拿给小驼背吃;但是小驼背才取了第一口,刚到嘴边,就被非人抢走,第二口,也被抢走。舍利子亲手喂他吃,但是他的嘴却紧闭着,完全张不开。舍利子显现各种神变想打开他的嘴,却是怎么也打不开。过了一会,已过午不能食了,他的嘴才又可以张闭自如。舍利子万般无奈,问他感受如何?小驼背说:“只是口渴,给我一口水喝吧!”

舍利子取了一钵水,又是业力现前,许多非人把灰撒进水里,成了一钵灰汤。小驼背罗汉知道这是自己前世的业障,就喝了一口灰汤,显示降冰雹、闪电、打雷等神变后,进入涅槃。诸比丘将他的遗体作成塔,并作种种供养。  

后来,比丘们请问世尊:“世尊,小驼背造作什么恶业,在七天中,众比丘竭尽全力都无法救他,虽是阿罗汉,却在饥饿状态下趣入涅槃?希望世尊演说他的因缘。” 
 

佛陀告诉比丘们:“这是他前世业力显现的缘故。一切众生的业力不会成熟在外面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成熟于自己的身心中,有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很久以前,有位施主夫妻,都好行广大布施。他们的孩子长大后,大施主去世了,施主的妻子继续作广大布施,但孩子反对,多次警告母亲:『父亲在世时布施,但我们不能这么做,你不要把家里的财产全都布施给别人。』但母亲依旧广作布施。 
 
有一天,他居然狠心把母亲关在房间里,不给她吃,也不给她喝,打算饿死她。即使母亲再三地苦苦哀求,他依然不给一口水、一口饭,也不放她出来,就这样连续了七天。他的亲戚朋友闻风而至,呵责他,他才被迫放出母亲,这时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亲戚们问她: 

『现在你需要什么呢?』 

她说:『想喝一口水。』

儿子听了,心想:『若把灰撒进水里,她喝了肯定会马上死的。』他就在母亲要喝的水里撒进石灰,母亲喝下一口灰汤,就去世了。 

比丘们,你们是怎样想的呢?当时这个不孝顺的儿子就是现在的小驼背。因为他用这种手段杀害母亲,已在千百世中堕入地狱,不论转生何处,都是这样饿死的。虽然今世他已是最后有者,不再轮回了,但也是在喝下一口灰汤,才进入涅槃。

有了好的基础,你的法身也就显现了

——宣化上人
正信稀有分第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捨。何况非法。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那么,方才所说这个四句偈颂就是“若以色见我”,这释迦牟尼佛说的,以这个有形有色的,你在这个地方想见如来,想知道如来的法身。

“以音声求我”:这个音,就是声音的音,不是因果的因。这个声音的音,你以这个有声音的这种的思想来,见如来,“是人行邪道”:这个人,所行的不是正道,不是真正佛法,“不能见如来。”

所以,说完了这个偈颂,这也就是表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现在释迦牟尼佛,说完这话,须菩提就要说了,他又有了见解了。

有什么见解呢?

他生出怀疑来了,他说,“菩提白佛言。”这个“须菩提”是结集经藏的人,说的;“白佛言。”这也是结集经藏,阿难加上去的,这段文。说,“世尊”——这个“世尊”,是须菩提说的了——“颇有众生”,说,可有这个众生,“颇有”也就是可有众生、或者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他呀,听见佛所说的这种言说和章句,也就是这个经典,“生实信不”:他能真真实实地生出一种信心吗?会不会他不相信呢?这就是问释加牟尼佛。

“佛告须菩提”:他这样一问,释迦牟尼佛就告诉须菩提说了,“莫作是说”:说,你不要这样讲,你不要作这种的说法!为什么呢?

“如来灭后”:他说,如来灭度之后,等“后五百岁。”如来在世的时候,这个五百岁,叫禅定坚固,也就是修行证果的人多。等如来灭后,再后五百岁,这是多闻坚固。那时候,人人都研究经典,多闻坚固。然后再有五百岁,就是寺庙坚固。等末法时代呢,就是斗争坚固。现在我们这个时候就斗争坚固。

那么释迦牟尼佛,说是,等我灭度了,“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有人哪,他修持戒律,专门持戒修福。这个人,“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他对这《金刚经》,这一段经文,他能生信心。“以此为实”:他以这个经的道理,作为真实不虚的道理。

“当知是人”:你应该要知道,知道这个人,他不是“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他不是于一劫、二劫、三、四、五劫,这个时候种的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已在这无量千万劫以前,“种诸善根”:他种这个一切的善根。

怎么样叫种善根呢?
种善根,就是要在三宝面前来种善根。
供养三宝,这是种善根。
你恭敬三宝,这是种善根。
你信仰三宝,这是种善根。

这个善根,就是和这个恶根是两样。你不供养三宝就增长你的恶根;你不信仰三宝也增长你的恶根。你对于三宝疏远,那就是对你的善根疏远;你对于三宝亲近,那就是增长你的善根。

所以,在北俱卢洲的人就不见佛,不闻法,不睹僧。在北俱卢洲那个人,所以他的善根就会断了。你想要增加你的善根就要供养,恭敬,信仰三宝,皈依三宝。

你皈依三宝,这是你种善根的一个初步。然后你再能受五戒、八戒、菩萨戒、十戒、十重四十八轻,这是菩萨戒。再能,尽受比丘二百五十条戒,这种种的,都是种善根的因缘。你还有,你去修这个五戒、守持五戒、行十善都是种善根。

这个善根,你看是看不见的,你听也听不见的;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你嗅之,它也无味,没有什么滋味。你做去,往前去种善根,也不觉得它有一种东西。因为它是无相的。

前边那不是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么有相是虚妄,无相就是真实了。所以我们一般的人,只知道为这个身体来作打算,而不为善根作打算。

这个善根是什么呢?

善根也就是你的法身,善根也就是你的智慧,不过它变变名而已。善根就是好的根机、好的基础。你好的基础,必须要你去修去。

你有了好的基础,你的法身也就显现了,你的智慧也就增长了,你本有的般若实相的功能也就恢复了。

所以,这是种种种的善根,你必须要在三宝的面前来种。

你种到三宝的面前,这种善根终究有一天,它会结菩提果的;如果你在外道的地方种善根,你种多少,种时间再久,也是虚而不实的。你在三宝面前种善根,这是绝对不会虚种的!

所以要“种诸善根。”这个“诸善根”,就是种种的善根都要去种,就是所谓,诸恶不作,众善奉行。

这也就是种善根。“闻是章句”,因为这个人,在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所以一听这个《金刚经》,“乃至一念”:就在这个一念之中,“生淨信者”:就生出,最清淨、最纯洁这种的信念。这种的信念,就是不杂,没有疑惑心,真真实实地信了。

“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须菩提,你应该要知道,如来悉知悉见这个人哪,“是诸众生”这一个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呀!他会得到如是无量福德。得到这种的福德,是无量无边的。

“何以故”呢?什么缘故他会得这么多的福呢?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个人,他把人空了,所以他也没有人相,也没有我相,也没有众生相,也没有寿者相。

什么叫无我相?

无我相就是没有我了,把我看空了。

什么叫没有人相?

就是人空了。我也空了,人也空了;人我都空了,所以众生也就空了;众生空了,那么也自然就没有寿者相了。寿者相就是想要永生,得到永远都生存著,这叫寿者相。你凡是爱惜一切的物质,你不破坏它,这都叫寿者相。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那么人空,法也要空,所以,一切的法相也没有了,也空了。

“亦无非法相”:也没有一个,那不是法的相,到这个法的本体上,也没有一个是法,也没有一个非法。“何以故”:什么原因哪?“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假设他这个心要有一个法相和人相我相,这就是著住到我人众生寿者了,这还是著相,他还没有得到解脱,没有真正的放下。“若取法相”:他要取这一切的法相,法没有空,这也是著我人众生寿者,这四相上了。

“何以故。若心取非法相”:若取,这个非法相。法相、非法相,不是法的相,也就是著我人众生寿者了。他都没有把它看破,也没有得到人空,也没有得到法空;人空、法空没有得,所以还是有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因为这个,所以就说,不应该取这个法相,不应该有所执着这个法相。“不应取非法”:也不应该取一个没有法的相。怎样子呢?“以是义故”:以这种的道理,这种的意义的缘故,“如来常说”:你在过去常常听见佛常说过,说什么呢?“汝等比丘”:说你们这些个比丘啊,“知我说法”:你们应该要知道,知道什么呢?知道我所说的一切法,“如筏喻者”:就好像,一个船似的。这个筏,就是个船,“如筏喻者”。

你用这个船干什么呢?

这个船是度生死苦海的。你生死了了,你就应该把它放下;你要生死没了,你用这个法去修行去。生死要了了,还要把这个法也放下了;你要不放下这个法,你有一个法执。不放下这个人,你有一个人执,人的执着;你不放下这个法,就有法的执着。你要有法的执着,这又成了一个法病了,成了一个病了,这也是病。你治病,用这个药来治这个病。病要好了,你还要吃药做什么呢?你病没有好,你应该吃这个药;如果病好了,再要吃药,那简直就是一个狂人了。那就是一个癫人了,疯癫的人了。为甚么呢?他自己不知道病好没好呢!

所有的法,你这一切的比丘应该知道,我给你们说的这个法,教你们了生死;如果生死了了就不需要法了。

所以说,“过河不需舟。”你已经过了这个河的时候,就不需要再背着一个船去跑路。你如果过了海,然后说,我这个船没有地方放,我背着它吧!把它背着,背着这个船跑路。你说,这个人要见着你,这个人,哦!都认为你是一个发癫的人、癫狂的人。癫狂的人哪,英文不知道叫什么。大约就是crazy。这个“法尚应捨”:那么你过河不需舟,生死了了,就要把筏也放下,要人空、法空。

那个真正的法尚且要把它放下,“何况非法”呢?何况你所执着的,一般人所执着的,那么又怎么可以不把它放下呢?法都应该放下,那要不是法更应该放下了!

恭录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

被饿死的罗汉!(一定要认真读读)

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佛陀在世时,城中有一位婆罗门家中生活非常困苦,以乞讨为生,连他妻子也得出门乞讨。后来他们生下了一个男婴,不但又瘦小又丑陋,还是个驼背,父母叫他“小驼背”。

小驼背长大后开始了自己乞讨的生活,但是因为业力现前,他常常要不到食物,每次都是在快要饿死时,才能勉强得到一点点能够维生的食物,不论身体或是内心,都是异常的痛苦。

后来,他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渐渐生起信心,在征求父母的同意后,于一位比丘面前出家、受戒。

  他有时候与僧众一起去受供,有时独自去城里化缘。但即使他与僧众一起受供,也经常得不到食物,而其它的比丘都能吃饱喝足。有时是轮到他时,施主的供饭恰巧没有了,要不然就是施主突然有急事走了,回来后就漏了他,而接着供养下面的比丘。在所有的僧人中,他是生活得最苦的。  

  于是世尊制定一条戒律:“上面的比丘未得到食物以前,下面的比丘不能受食。”尽管如此,小驼背比丘还是经常吃不到饭,即使到城中化缘,也常常是空钵而返。  

  后来,有两天他打扫世尊的内殿,都吃得很好,身体也健康了,于是他把握时机勇猛精进,顿时断除一切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然而,虽然他已是位罗汉,但是依然要承受业报。  

  他想:“我还是天天打扫经堂,可以生活得好一些。”就又去佛陀的内殿,但当天另一位比丘已经把殿堂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只得着衣持钵到城中化缘,但一无所得。第二天,他早早地拿着扫帚很有把握地去殿堂,谁知早已有位比丘把殿堂打扫干净了,只好先回寮。

  回去后,听说有位大施主将在中午供养世尊和僧众。可是,施主临时有急事提前供养,小驼背比丘在坐禅因而不知道。等世尊应供结束,施主也出门了,小驼背又没吃到饭。  

  第三天,他更加提早拿着扫帚去殿堂,又见已有比丘在打扫,只好回寮。阿难知道他已第三天没饭吃,特地为他介绍一位施主,中午去他家受供。可是,施主临时有事必须马上出门,匆匆忙忙,忘了嘱咐家人:“今天中午将有一位比丘来应供。”于是,当小驼背前来化缘时,没人理他。阿难从城中化缘回来,听说小驼背罗汉仍未吃到任何食物,心生怜悯地宽慰他:“不要担心,明天我好好供养你。”  

  第四天早上,阿难尊者手持两个钵到城中,化到满满的两钵,一钵自己吃了,另一钵准备带给小驼背。到了祇陀林时,来了很多恶狗抢吃钵里的饭,阿难想尽办法也没能对付,只剩空钵。阿难尊者想:“即使再去化,赶回来也已过午,下午阿罗汉不管怎样都不会吃的。”这样,他仍然没吃到饭。目犍连听说小驼背已四天没吃饭,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也想帮他化缘。

  第五天,目犍连拿两个钵去城中化缘,化了满满两钵,一钵自己吃完,一钵准备带回来。到了祇陀林,突然飞来一群乌鸦,把钵里的饭抢光,目犍连想尽办法也无法护住钵中的饭食。目犍连自忖:“若再返城中化缘,也已经过午。”只好也是带着空钵回来。就这样,小驼背还是没吃到任何食物。舍利子尊者听说他已饿了五天,就去安慰他,打算明日帮他化缘。  

  第六天,舍利子也拿两个钵,在城中化得满满两钵,一钵自己吃了,带着另一钵往祇陀林去,可是,小驼背的业力现前,因此竟来了一群非人把钵抢走,然后就不见了。舍利子觉得再去化缘也过中午了,只得空手回来。小驼背罗汉依然没吃到饭,舍利子再安慰他:“不管怎样,明天我一定会想办法好好供养你。”  

  第七天,舍利子到城中化缘,又化得满满的两钵,一钵自己吃,另一钵顺利地带到小驼背的房前,突然间,全部的门窗都被封死,无法进去。舍利子现神变进到房里,叫小驼背罗汉洗脸受供。可是,当小驼背的手一伸出,钵就掉落地面,直堕到金刚大地(距地面四万由旬)。舍利子立即示现神变把钵从金刚大地拿回来,再拿给小驼背吃;但是小驼背才取了第一口,刚到嘴边,就被非人抢走,第二口,也被抢走。舍利子亲手喂他吃,但是他的嘴却紧闭着,完全张不开。舍利子显现各种神变想打开他的嘴,却是怎么也打不开。过了一会,已过午不能食了,他的嘴才又可以张闭自如。舍利子万般无奈,问他感受如何?小驼背说:“只是口渴,给我一口水喝吧!”

  舍利子取了一钵水,又是业力现前,许多非人把灰撒进水里,成了一钵灰汤。小驼背罗汉知道这是自己前世的业障,就喝了一口灰汤,显示降冰雹、闪电、打雷等神变后,进入涅槃。诸比丘将他的遗体作成塔,并作种种供养。  

  后来,比丘们请问世尊:“世尊,小驼背造作什么恶业,在七天中,众比丘竭尽全力都无法救他,虽是阿罗汉,却在饥饿状态下趣入涅槃?希望世尊演说他的因缘。”  

  佛陀告诉比丘们:“这是他前世业力显现的缘故。一切众生的业力不会成熟在外面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成熟于自己的身心中,有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很久以前,有位施主夫妻,都好行广大布施。他们的孩子长大后,大施主去世了,施主的妻子继续作广大布施,但孩子反对,多次警告母亲:『父亲在世时布施,但我们不能这么做,你不要把家里的财产全都布施给别人。』但母亲依旧广作布施。  

  有一天,他居然狠心把母亲关在房间里,不给她吃,也不给她喝,打算饿死她。即使母亲再三地苦苦哀求,他依然不给一口水、一口饭,也不放她出来,就这样连续了七天。他的亲戚朋友闻风而至,呵责他,他才被迫放出母亲,这时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亲戚们问她: 

  『现在你需要什么呢?』 

  她说:『想喝一口水。』

  儿子听了,心想:『若把灰撒进水里,她喝了肯定会马上死的。』他就在母亲要喝的水里撒进石灰,母亲喝下一口灰汤,就去世了。 

  比丘们,你们是怎样想的呢?当时这个不孝顺的儿子就是现在的小驼背。因为他用这种手段杀害母亲,已在千百世中堕入地狱,不论转生何处,都是这样饿死的。虽然今世他已是最后有者,不再轮回了,但也是在喝下一口灰汤,才进入涅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时候吧 哪里都想去 离家越远越好 回不了家也没关系 高考填志愿 上海去不了 那就去北京 可能是没有真的在外面长久的生活过 最远最久就是在蒙特利尔呆了一个月可能
  • 有一座得天独厚的雪山酒店就位于玉龙雪山下,每天起来看云卷云舒,看日升月落,璀璨的星河呀,彷如手可摘星辰。那年跟着父母,骑着小马,路过蓝月谷,感受过雪山的冰凉,见
  • 本剧为馆博、新垣结衣出演的2007年日剧《父女七日变》翻拍版,讲述一对因事故而人格互换的父女的喜剧,此次翻拍由新人饭沼爱担任主演,真岛秀和饰演父亲,长尾谦杜饰演
  • 我看这个剧 真治疗低血压啊我说 怎么感觉主线剧情里只有男主三观是正常的啊 他就算舍不得也支持女主追求理想 男三为了救女主受伤他感谢男三尽心尽力照顾 一直在用不给
  •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李小豹、万凯的代表资格终止。【#公牛集团继续使用1亿元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2022蓝筹年会# 6月16日,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
  • 2、人人都的还:开财补库法事:補财库就是开财门,人都有扇财门,要是没打开,钱财无法进来,所以不管多么努力拼命去工作也很难赚到钱,求财当有源,无源一场空,开财路,
  • 今年第二批集中供地 昌平城建土城新村地块限均价3.9万限套内70/90项目名字国誉燕园是城建的第六座国誉府系列28号案名发布小区6-10的洋房容积率1.8限高3
  • 如果你没资源、没背景没成功之前,非要选择做个好人,肯定会落入到这个社会的最底层,即使你才华横溢,到最后也会怀才不遇,即使你刚正不阿,到最后也会被人泼冷水,放暗箭
  • @内蒙古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 机构入户陪伴的时候几乎每次遇到小浩他都在看书,无论是课本里的故事,还是亲戚邻居给的旧书,他都津津有味的沉浸在文字里……#托起希望 向
  • 祝他在广州一切顺利 能有时间多多休息 [鼓掌][鼓掌][鼓掌] 会好好想你 希望以后我也能托起他的坏心情[爱你]现在是,6月27日,周一,凌晨三点当我以为我长
  • 有时候回老家,看看以前的同学朋友,在四线城市里,个个倒是小日子有滋有味,钱不多但生活质量不低,比我们这些离乡背井顶着压力发展的人滋润多了。其实这些年,真心感觉在
  • 【极地物种卡通小夜灯系列】发财小夜灯,招财好运,夜灯化身招财符号将麻将元素和灯具相结合,选取发财二字带来美好寓意400毫安电池,一次充电2h,可常亮4-5h两档
  • 还有六祖惠能 留下的一揭 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着,念会楞严咒 楞严咒是菩提可以保护我们的心神,我写他的目的是要给他断了整别人灵体的目的,
  • 因为癌症听起来可怕,所以有些人在查出癌症后,往往不相信医院里的正规治疗,认为那样就是在“慢性死亡”。第一个是前列腺癌,这个癌生长非常缓慢,甚至慢到我们的生命已经
  • 此次摘桂是YOGA系列时隔七年后再次获得该奖项,是行业对YOGA Air 14c产品的设计品质、对联想创新设计能力的一次权威肯定!平安人寿斩获“Efma-埃森哲
  • 命运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为伟大的人民艺术家秦怡老师徐徐落幕的百岁人生点永远的赞 诚如网易作者所说:“这位九死一生的世纪老人,并非独得时光恩宠,不过是将漫
  • #江西遇见美好#P1:突如其来的惊喜真的是感慨她俩终于结婚了在这正当好的年纪看着照片,想着过往的点滴突然间眼含热泪盈眶原来你们也到了步入婚姻殿堂的时候了毕竟十一
  • ”所有“真实粉丝”接受调查的九个俱乐部,包括西汉姆、利兹联、纽卡斯尔以及Big6,只有31%的人相信他们的主队有自己的原则,27%的人认为,他们的主队对球迷的关
  • 我的外婆好像真的老了,已经记不清我是谁了…以前总爱和她斗嘴,外婆也总爱讲她们那一辈的事…我对我妈说要是当时外婆身边有人,跌倒了及时发现也不会这样,我妈说人老了,
  • 22.快乐分享错了人,就成了显摆。简短却有深意的文案1.不想解释了,你说夜里有太阳我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