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

或许我们应该是中国第一代从小受欧美文化熏陶的一代了。从90年代开始,各种大片里的高楼林立,摩登现代,纸醉金迷的场景把一个让人感觉富可敌国几乎没有一个词可以准确形容它的好的小岛展现在了我的面前。

那时候中国还很穷,不说我生活小城市,哪怕当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种现在看起来和发达国家无二样甚至更漂亮的的顶级大城市里超过20层的高楼都是让人仰望称奇的东东,因此在我小小的心灵里曼哈顿岛上那一望无际的摩天大楼群带给人的震撼,让人很自然的联想到人类科技,工业文明的伟大。因此,从小我就有了一个莫名的小心愿,长大了要去看看纽约,要去看看曼哈顿,要去看看那些老一辈人挂在嘴边的资本主义的腐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在随后的成长岁月里,曼哈顿一直在各种电影和新闻里保持着在我眼前出现的频次和热度,911时,还不由得感伤了一下,很遗憾的想…….就算以后去也看不到著名的双塔了。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2012年,经过了12个小时的飞行,我终于踏足了这个从小心驰神往的地方:纽约。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前前后后去了4次纽约,甚至还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曼哈顿岛从上到下用脚量了一遍,屏幕里的纽约,记忆里的纽约和现实中的纽约终于融合在了一起……关于纽约,我终于有了一个直观全面的认知。

纽约是座“老城”

纽约给我的第一个颠覆性认知是这居然是一座“老”城,在小时候的认知里,美国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纽约作为这个国家的象征,一切都是新的,想象中的纽约应该是摩天大楼扑面而来,地铁公交窗明几净,一切都应该是现代的,新潮的,甚至应该是超时代的。但当我真正踏足这里,走进纽约地铁Penn station的换乘站,走进中央火车站,走进纽约公共图书馆,我的认知就被颠覆了,这些地铁,建筑,装饰可以让人在1秒钟的时间里穿越到欧洲的那个鎏金时代。看看这些建筑的历史,不由得让人心生感叹,原来当我们还在半封建半殖民的时代里挣扎的时候,纽约就已经如此的美轮美奂了。特别是纽约公共图书馆,简直可以用人间值得来形容,1895年始建的它结合了古典和现代的美,结合了艺术感性和知识的理性,漫步其中会有一种不停在穿越的错觉,既像走在宫殿里,又像走在书店里,既像身处教堂的祈祷房,又像坐在大学的自修室…….以至于走出这里,我对纽约市民产生里一种莫名的羡慕嫉妒恨的情绪,真羡慕他们能在这里,借书,读书…….

纽约是座“文化之城”

小时候看过的各种电影中,仿佛都存在着一种鄙视链,美国人的形象就是粗鄙的,没文化的,与欧洲贵族的那种优雅,文艺形成一种鲜明的反差。因此纽约在我脑海中的人设应该是处处透着暴发户气息,全是LV,香奈儿那种奢侈品,与艺术,文化毫无瓜葛。但当我真正踏足这里,纽约又一次颠覆了我的认知。这里简直是一座博物馆之城,尤其是大都会博物馆和现代艺术博物馆比起卢浮宫和蓬皮杜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你还可以去林肯中心听一场纽约爱乐乐团的音乐会,去百老汇看一场现代艺术歌剧演出,总之,在几站地铁的范围里,纽约的文艺氛围就可以轻易平复任何一个文艺青年那颗躁动的心。

纽约是座“奇幻之城”

半跑题多话说了这么多,忽然想起了若干年前一个朋友问我的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纽约最大的特点,你会说什么?” …….其实纽约给我的种种颠覆感,都不是它给我最深印象的东西,如果非要说纽约是个什么样的城市,我想我会用“奇幻之城”来形容它。
首先,就算在曼哈顿岛,你只需要坐地铁从50几街坐到120几街,你就可以轻易的完成从一个美国大都市到一个中东或非洲三线小城的穿越,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若干年前当我从125街地铁走出来,看到路边歪七扭八的躺着一堆吸嗨了的流浪汉的街景的奇幻感,让我瞬间想起了一部我看过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这里跟5公里之外的上西区上东区完全就是两个世界,反差大到甚至会让人有种出戏的脱离感。
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奇幻点则从纽约SOHO区的地名可以轻易理解,这里的地名大多都是在国名前面冠一个“小”字,比如“小意大利”“小韩国”“小俄罗斯”等等,在这里你只需要步行5分钟,穿过一个街区,你就能看到完全不同国家的风情。走在“Little Italy”,仿佛走在一个意大利的小街,你看到的到处都是意大利饭馆,意面,pizza等等甚至街边的招牌都是意大利文和英文并存的,而转过街角,走进“China town”,路边的招牌,商店又让你瞬间穿越回1980年的香港小巷,不只是中餐馆,甚至还有用敞口麻袋装着摆在街边卖花椒,辣椒面等各种调料等杂货铺……满耳朵听到的也是粤语,潮汕语的掺杂……这种奇怪的设定,会让人瞬间忘记自己身处的年代和地点,仿佛置身于一个4D的电影院一样,一国一时代的体悟着。嗯,也许是我文字功底太差了吧,实在不知道怎么描述这种体验,词语匮乏到只能想到“奇幻”这个词。

想着这纽约的日子,写了半天,结尾时又想起一个老友的趣事,实在忍不住要记录下来。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去纽约,为了感受纽约的繁华,特意选择去了一次哈德逊河夜游。在一个全玻璃的游船上,听着驻唱歌手的钢琴,小提琴表演,喝着红酒吃着牛排,看着河两边灯火辉煌的摩天大楼,实在是一种特别的感受…… 哈哈哈哈,忍不住要笑出声,因为我想起了当时坐我对面的@ yt,他老人家从上船开始,倒头便睡,怎么都叫不醒,一直睡到下船我说:“yt,我们结束了,要回去了。” 把哈德逊河夜游活脱脱变成了一场哈德逊河梦游,哈哈,想来都觉得有趣的经历。
随笔就写到这吧,一句话,纽约真的是个很有趣的城市,值得去走走,去看看。“因为有句话说的好:纽约即使天堂又是地狱……能承受世人的爱与恨……”

为买房夫妻“假离婚”,结果妻离子散一场空
回到两年前,陈磊一定不会与妻子王贝贝商量“假离婚”……

耗时5个多月的离婚诉讼终于告一段落,陈磊拿到了之前心心念念的离婚判决书。可现在,两套房子被他“离丢了”,父母的心被他“伤透了”,多年的爱人与儿女也“跑走了”……

图片

为买“学区房”,办理“假离婚”

陈磊和王贝贝结婚多年,育有一儿一女。为了照顾家庭,王贝贝辞掉了工作,全职在家赡养父母、照顾孩子,一家六口的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眼见儿女到了上学的年龄,陈磊动了买学区房的心思。天价的学区房,让陈磊倍感压力。一次朋友聚会,陈磊偶然听说离异后无房的一方可以按照首套资格购买房产,还可以节省一大笔税费。陈磊思来想去,首付款可以找父母借一点,自己的收入足以支付后续的房屋贷款。这样想来,学区房也不是买不起,陈磊渐渐动了歪心思。

这几天,陈磊越想越觉得“假离婚”可行,于是便与王贝贝商量起来。他表示“假离婚”可以节约很多成本,买完房子就复婚,不会有意外情况。王贝贝起初不愿意这么做,但是陈磊一再坚持,并表示可以将“学区房”登记在王贝贝名下,免去她的后顾之忧。王贝贝考虑到自己没有工作,孩子马上开学,这样做确实能节约一大笔家庭支出,便同意了陈磊的主张。两人快速办理了离婚手续,离婚协议约定婚前房产归陈磊所有,陈磊支付王贝贝补偿款45万元。

复婚后,为求真爱“真离婚”

“假离婚”期间,陈磊在工作中遇到了刘丽丽。刘丽丽年轻漂亮,两人相处十分融洽,这让离异的陈磊心动不已。刘丽丽得知陈磊是离异状态后,多次邀请他外出游玩,两人渐渐越走越近,每天出双入对。

王贝贝从陈磊父母手里拿到首付款,办理完贷款手续,把“学区房”落到了自己名下之后便多次催促陈磊复婚。陈磊却一直拖延,迟迟不肯配合复婚。在此期间,王贝贝偶然听到了陈磊在公司的风言风语,她便找到了刘丽丽说明自己与陈磊是“假离婚”。事情闹得很大,刘丽丽从单位辞职,与陈磊断了一切联系。陈磊父母知道儿子与儿媳妇的事情后,多次与陈磊沟通复婚的事情。迫于父母和孩子的压力,陈磊选择了复婚。复婚后,陈磊为了表示回归家庭的决心,书写一份赠与书,将名下房产全部赠与王贝贝,并与王贝贝一起到不动产登记中心把自己婚前的房产过户到王贝贝名下。

复婚后的陈磊与王贝贝过了一段安生日子,但陈磊始终对刘丽丽念念不忘。一次偶然,陈磊再次遇到了刘丽丽。这一次,陈磊不愿意再次失去刘丽丽,但是王贝贝不同意与陈磊离婚。陈磊火急火燎向法院提起了离婚诉讼,要求与王贝贝离婚,且自己要占有两套房产50%的份额。老两口得知自己的儿子竟然把儿媳告上了法庭,一气之下双双病倒。

“弄丢”房产一场空

王贝贝接到离婚起诉状后,思虑再三,终于痛下决心同意离婚。但为了孩子,王贝贝要与陈磊争一争房子。陈磊认为,婚前自己买的房子在婚内过户给了王贝贝,这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其应当占有一半的份额。王贝贝离婚后买的房子是自己父母出资购买,登记在王贝贝名下,也应当有自己一半的份额。王贝贝则认为两套房屋应当均归其所有。

诉讼期间,老两口写了一封信寄到法院。信中写到:“陈磊错了,我们没能教育好儿子。我们希望他能回头,回归家庭。两个孩子很可怜,没有爸爸,我们希望能把孙子教育好。儿子大了,我们也劝不动,还有一封信,希望法官能帮我们转交给陈磊。来信是想证明购买学区房的首付款是我们老两口辛苦攒的养老钱,这钱是给王贝贝的,不是给陈磊的。房子也是给贝贝的,让贝贝带孩子用。”收到信后,法院将其中一封信转交给陈磊的律师。而陈磊丝毫不相信父母会把钱和房子都给王贝贝。为进一步查明案情,法院与老两口进行了谈话,谈话中老两口一再表示王贝贝就是他们的女儿,两个孙子以后还需要王贝贝带,钱和房子就是给王贝贝的,不是给陈磊的。









本案的审理焦点聚焦在两套房屋的归属问题。

关于陈磊婚前房屋,该房屋系陈磊第一次婚前个人财产,且在陈磊与王贝贝第一次协议离婚的离婚协议中也约定为归陈磊单独所有。而在陈磊与王贝贝复婚后,陈磊自愿将上述房屋过户给被告,并约定为王贝贝单独所有。法院认为陈磊与王贝贝对于夫妻财产的约定是双方的真实意思,陈磊将自己离婚时属于自己的个人财产在再婚后自愿转移至王贝贝名下,且写有明确意见归王贝贝单独所有,应视为对王贝贝的赠与,现该房已经过户至王贝贝名下,完成了赠与,故上述房产应为王贝贝个人财产,陈磊要求该房产归其所有的主张法院不予支持。

关于王贝贝复婚前购买的学区房,系王贝贝在与陈磊离婚后购买,应系其个人财产。虽该房屋的首付款是陈磊父母出资,但陈磊的父母表示该款项及房产是给王贝贝的,法院对此不持异议。陈磊称该房产应当归其所有,没有事实依据,该房产在陈磊与王贝贝离婚后购买登记在王贝贝个人名下,应当归王贝贝所有。离婚后王贝贝购买的房屋,在双方复婚之后由王贝贝使用夫妻共同财产偿还贷款,陈磊支出的贷款以及增值部分的一半应当归陈磊所有。最后,考虑到陈磊在购房过程中亦有付出,法院酌定由王贝贝支付陈磊房屋增值款8万元。

“假离婚”危机重重

感情不和、想要离婚的夫妻有两种途径结束婚姻关系。一种是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即男女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由婚姻登记机关发放离婚证。另外一种是男女双方或其中一方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经过诉讼程序后,由法院发放判决书或调解书以解除双方之间的婚姻关系。

随着“学区房”的逐渐升温,“假离婚”案件时有发生。“假离婚”不是专业的法律术语,而是指夫妻双方为了规避国家的限购政策、逃避税费而谋取不当利益,并不是是感情破裂为基础的解除婚姻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离婚是一种身份关系变动的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效力。一旦离婚,双方之间的身份关系就不再受法律保护。世事难料,事先想好的“好散好聚”,难免产生意外,导致假戏真做。本案中,陈磊与王贝贝为购买学区房办理假离婚,没承想假戏真做,二人的婚姻维持不下去,财产分割却闹得不可开交。对于陈磊与王贝贝第一次婚姻关系的解除真假,在本案中不予深究,也不对其作出法律评价。但是对于两人之间财产的处分,法院可依据一方的请求对离婚协议中财产处分的真实意愿进行审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之规定,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陈磊婚前购买的房产不因与王贝贝结婚而随之变成夫妻共同财产,在二人离婚和复婚后均属于陈磊的婚前个人财产。同理,王贝贝在与陈磊离婚后至复婚前购买的学区房,亦为其婚前个人财产与陈磊无关。

那么,陈磊婚前购买的房屋是怎么变成王贝贝的个人财产的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第六百五十八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第六百五十九条规定: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或者其他手续的,应当办理有关手续。根据上述法律规定,陈磊将自己的个人婚前房产无偿赠与王贝贝个人所有,并与王贝贝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了过户手续,领取了新的不动产登记证书,完成了整个赠与过程,物权已经发生转移。陈磊作为一个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男性,其应当为自己在自愿情况下作出的赠与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双方复婚后,王贝贝使用夫妻共同财产为其婚前购买的学区房偿还贷款,虽学区房归王贝贝所有,但婚后偿还该房屋贷款及房屋增值部分的一半应属陈磊所有。

婚姻是严肃、庄重的,并非玩闹和利益的附属品。男女双方一旦办理了离婚手续,一方拒绝配合复婚,另外一方也无权干涉。虽婚姻自由,但也切勿因“小利”而失“真情”。

​来源:北京西城法院

《幸福之路》——避免沉溺,客观理性,将个体生命投入更大的系统

罗素先生的这本《幸福之路》算是我大一学伦理学时候的参考书了,当初在课程之余就这电子资料翻了翻,并没有什么想读下去的念头,并不是这本书有什么晦涩难懂,相反,是因为它太直白,这些口水话大道理对于当时的我反倒是显得有些乏味。现在想来,到时当初的自己没有如今自我遇到的问题,或者说大一时我还并没有自己。

罗素先生在这本书中谈到了关于爱情、关于激情、关于如何应对舆论享受单调等等人生方面的问题感悟,但若串成一条线,先生先告诉我们的是:要想获得人生的幸福,我们需要避免过度的自我沉溺,学会客观理性地分析自身,兴趣广泛,再将个体生命投入更广阔系统的过程中收获更为永恒的幸福。

有关不要过度自我沉溺,罗素先生在书中有一个在我看来绝妙的比喻。我们知道,人是自为的存在,并不像客观事物般有着自我固定的内在本质。并非自在的人就像一台“香肠机器”,我们通过内在机能创造产品。但我们知道,一台机器若没有材料它是并不能有所产出的,过度沉溺的人便像是想要在齿轮上凭空产生价值的机器,愈是向内探求,愈是割裂对外在事物的兴趣,便愈会发现自我空洞,单独自我其实并无价值的本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内在的人,会找不到任何值得关注的事,而那些对外界事物兴致勃勃的人,当他偶尔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灵魂,他会发现所有以前采集、累积的各式各样有趣的材料,都已经被转换重组成美丽且有价值的东西。”我认为罗素先生这并不是在批判内向的人,而是在告诫我们人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应当对外在事物具有一定程度的兴趣,让自我能量在内在与外在事物的循环流动,让自我生命与外在事物的碰撞中,感受到如活水般生命的意义。“生命之河,有源有流”,正是如此。

关于客观冷静分析自身,沿袭上一点。人是需要有自主性与外界对象性的动物,但生活中如担忧、自卑、舆论等等因素都会让我们忽视自我本身的想法与对事物的纯真兴趣,以至于在现实妥协与自我克制中消磨了生命的兴致。客观冷静地分析自身,意味着首先我们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值得尊重的个体,我们的想法值得我们倾听,我们的个性值得我们尊敬。外在的声音与由于幼时记忆或环境植入的担忧惧怕影响着我们,但也仅仅是成为我们的参考。“一个人应该认真建立自己的意念,让它与理性相信的方向一致,不要让任何非理性的信仰不经过检验就占据自己的心灵。”当我们认真尊重自我的的信念,当我们真正理性客观地分析自身,我们便会有一个有力的定点排除外在干扰,我们便会产生显明的方向集中精力。当我们心智整合,耗散消失,我们便更有精力排除干扰,去敢于说出并实践我们自信的信仰。

兴趣广泛,将个体生命投向更广阔的世界是全书的落脚点,也是先生贯穿全书所强调的东西。正如前述,个人应在与外在的互动中感受自我的价值,在理性分析排除外在干扰敢于坚持自我信念的过程中成就自我。而幸福的道路,其实更在其中。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很大的缺点在于:无法提供生命的多样性。“幸福部分取决于外在环境,部分取决于自己”我们的外在环境并非永远顺利,一个人的自我角色也并非一直豪情,我们都是在一个个片段中体会着一个个不同状态下的自己。任何情绪总是阶段性的,任何事项也总有结束,这是如果我们只把自己当作一种角色,只为自己准备一副角色外衣话,人生未免会因此而陷入因自视单调而认为的的不幸循环。在封闭的头脑空间中,若再碰上一点现世的不快,人便很容易陷入一种消极的自我指涉的怀疑怪圈,以不幸的自我验证自我的不幸。人需要在自我快乐时去探索去体验各种各样的兴趣,我们应当也能够在不同领域对自我多样性的发掘中找到能够对抗消解生活中一些偶尔不幸时刻的体验。没有人愿意一直体会封闭与无聊,在怀着自我天性去与自然外在事物互动的过程中,人会应热情而体验到对自我的热情。“幸福并非天赐,而是必须努力追求”。而在外在的一切事物中,作为持久也最为有建设性的人类那众多千百年不断精进也不断求索的人类系统,不断有生命汇入,也不断地有努力诉说。一个人若意识到自己是人类生命长河的一部分,自己的所做所亦是以生命与时间汇入宇宙不断搭建的系统事业中,在强大的持续未完成式的光亮吸引下,在于更广阔系统建立的连接中,人便不会因为自我偶然间的不幸而抱憾长久,因为他知道自己一直在朝着更大的目标,自己的能量一直在往更宏大的系统中汇集。人主动意识到自己在弘大世界中的位置,便更主动在与更广大宇宙能量交互的过程中收获勇气,收获持续不接的能量,在与更广大世界投身未来的过程中享受到广大而不竭的幸福。所谓人生,因渺小而能伟大,正是如此。

避免过度自我沉湎,冷静客观分析自身,兴趣广泛,向更宏大的世界中投身自我,这便是罗素先生也是无数先辈为我们指明的一条我们人类的——幸福之路。

以下三段是我认为的能概括本书的本书主题段
“一个人知晓让灵魂变得伟大的方式后,他如果继续允许自己挑剔、自私、为琐事烦心或担心未来的命运,便不再能够感到快乐。能够展自我灵魂的人,会大开心灵之窗,让从各处刮来的风自由无阻地进入。在个人所能达到的极限内,他对自我、生命和世界都有最真实的认识,了解人类生命的短暂和微不足道,也意识到已知宇宙的一切价值都汇聚在个人的心中。而且他知道,可以映照整个世界的心灵,会变得和世界一样伟大。一旦从被命运操弄的恐惧中解放出来,人就能够体验深刻的幸福,任凭万物变迁,他仍然是一个幸福的人。”
“当外在环境不是特别不幸,只要个人的兴致和兴趣向外发展而不是向内沉溺,应该就可以获得幸福。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在教育及诸多尝试上让自己和世界同步,避开以自我为中心的欲望,也避免总是将思想灌注在自我的感情和兴趣上。总是将思想灌注在自我的感情和兴趣上。一个身陷牢笼的人,通常不会幸福,而那些将自我封闭的激情即是最坏的牢笼。……那身陷自我牢笼而不幸福的人该怎么做呢?他只要持续地思考不幸福的原因,就会持续地以自我为中心,无法摆脱这种恶性循环。他如果想要跳出这个循环,就必须要有真正的兴趣,而不是仅仅为了寻找药方而假装对某些事情感兴趣。虽然这样做的困难度相当高,但只要正确地诊断自我的问题,可以努力的方式相当多。……当你克服了自我陷溺的毛病之后,兴趣即是你的天性和外在环境自然而然互动之后的结果。”
“所有的不幸福都源于分裂或者不和谐,意识和无意识的缺乏协调导致自我的分裂,而自我和社会之间,也因为没有客观的兴趣和情感的力量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而缺乏联结。一个幸福的人,就是无须承受上述两种痛苦的人,这个人的个性既不分裂,也不和社会对立。这样的人认为自己是宇宙的子民,自由地享受宇宙提供的奇观和乐趣,不为死亡的念头所困扰,因为他不觉得自己和后继者毫无联系。在人与生命长河浑然天成的深邃联结之中,一个人能找到最大的幸福。”

PS:《伦理学的邀请》的作者费尔南多·萨瓦特尔曾说“:伦理学是关于纯粹个人幸福的学科”。我认为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对伦理学,对伦理学的议题去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这并不关乎他人,而纯粹的关系着我们每个个体所能感受到的幸福。生活不止有远方,还有眼前我们自己的幸福。希望每个人都能走在自己的幸福之路上。

本书强烈推荐哒[挤眼]#幸福之路# https://t.cn/zRpuO9N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脸颊起了好多小红疹 编辑此微博完全是因为想消磨一下敷面膜的时间[偷乐] 发现一张去掉泪痣就贼像侑子小姐的壁纸 哇卡卡卡 太美啦 好喜欢 [好喜欢][好喜欢][好
  • 因为超声骨密度没有辐射、操作简便、配合度高的种种优点,也成了很多医院体检、儿科、妇科以及中老年常规的检查项目之一。由于使用的是超声波检测,安全无辐射,可以用于孕
  • 随便拍拍都很好看的,门头沟,东灵山,北京最高峰(别骂了我没登顶[doge])因为赶路没吃早饭午饭,上下六小时,吃了碗泡面就又要坐车回家,然后十点到家了又买了KF
  • #园林景观# #景观设计# #设计# #传奇# #人物# #建筑#【《杜拉拉2》将播 馨子化身职场女魔头】相较第一部,这部的职场与情感戏全面升级,剧中的主人公都
  • 还记得刚上岛我一直看着她的背影,觉得这个小动物好可爱,直到跟她说话的时候,被她的连眉丑哭了。希望有喜欢她的小伙伴能把她接走,不想让她变成数据……希望可以回访一两
  • !以前宅的时候也没这么烦躁过上午嗷嗷喊我要甜甜的恋爱 室友直接打击到 大素颜穿个老睡衣顶个沙哑的大嗓子你说你要甜甜的恋爱[打脸][打脸][打脸]行吧 我不要了
  • 这句看似玩笑的遗言改变了凯特的人生......【下载:】#吉高由里子# #柄本佑# #重冈大毅# #佐佐木藏之介# #吉高由里子[超话]#2020年冬季日剧【#
  • TOFJUo#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 #阳光信用# 【只回阳光信用较好及以上 勿带lj 】善良的人的回报或许会迟来,希望是永不缺席,我也不管上天
  • _文案@是柴某人阿 /他醒来的时候记忆仿佛出现 断层 眼前有时闪时灭的火花耳边有滋滋作响的电流声他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右眼齿轮在眼睛里咔咔旋转 _文案原博@愿
  • #知らなくていいコト# クランクアップおめ重岡大毅「本当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ほんまに、これまでにこんな役演じた事がないから(笑)!
  • 脸颊起了好多小红疹 编辑此微博完全是因为想消磨一下敷面膜的时间[偷乐] 发现一张去掉泪痣就贼像侑子小姐的壁纸 哇卡卡卡 太美啦 好喜欢 [好喜欢][好喜欢][好
  • 倘若,能够在寻常的风景里,守着一颗素净的心,做一枚素净的女子,不为情所伤,不为俗所扰,那应该,也可以算做是理所当然的好。 倘若,能够在寻常的风景里,守着一颗素净
  • 脸颊起了好多小红疹 编辑此微博完全是因为想消磨一下敷面膜的时间[偷乐] 发现一张去掉泪痣就贼像侑子小姐的壁纸 哇卡卡卡 太美啦 好喜欢 [好喜欢][好喜欢][好
  • 我开辆小破车!恭喜ジャニーズWEST将演唱《忍者乱太郎》的新ED「いまだ!!」。
  • 盘点一下日本好看的校园剧[并不简单] (资源看主页置顶那条微博) 《龙樱》(阿部宽 山下智久 长泽雅美) 《对不起青春》(锦户亮 满岛光) 《我是大哥大》(贺
  • 五一出门,不如看剧~资源看主页置顶那条微博no.1 凪的新生活 黑木华 高桥一生no.2 坡道上的家 柴崎幸no.3 东京大饭店 木村拓哉 铃木京香no.4 昨
  • (资源看主页置顶那条微博)1、凪的新生活 黑木华 高桥一生 中村伦也2、我的事说来话长 生田斗真 安田显3、坡道上的家 柴崎幸4、东京大饭店 木村拓哉 铃木京香
  • [憧憬][憧憬][憧憬]资源看主页置顶那条微博no.1 凪的新生活 黑木华 高桥一生no.2 坡道上的家 柴崎幸no.3 东京大饭店 木村拓哉 铃木京香no.4
  • 大概你不知道 大概你也知道 捧在手心的人 怎么可能不想见了 老大 我好像喜欢你很久很久了 老大 遇见你之前 我谁也不喜欢 遇见你之后谁也喜欢不起来 把所有的喜欢
  • 13,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想要有好运,只要心存善念,做一个好人就够了,你的善良,自有天相。14,心存善念、相信自己的信念,我们都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并影响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