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求生净土不是去享受,是为了成就佛道!

文:净界法师
净土宗其实在逐渐衰微当中,这是很遗憾的事!念佛人很多,成就的人非常的少。 为什么?
有人提倡念佛人不看大藏经典,不看祖师的开示。
不看经典自己就胡思乱想。往生净土的根本在发菩提心!你为什么求生净土?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你去净土不是去享受的,是成就佛道的,亲近十方诸佛,成就佛道!
不管是出家或在家,我们回忆一下,我们刚亲近三宝的那一念初心,那个上求佛道、对无上菩提希求的心,那个心你现在还在吗?那个道心是非常不容易的,又是昙花一现的!
我们如果不经常读诵大乘经典,看看佛菩萨的功德来自我期许,不读诵经典,你的心就攀缘世间法。我们的心是停不下来的。
攀缘世间法久了以后,你累了也到佛堂念念佛,但是你心中对佛号的期许,目标不再追求佛道,因为佛道对你是如此的遥远!
你追求的是身体健康、赚钱、福报大、眷属美好,你儿子考上什么学校。你的著眼点都是在现世的安乐,就是印光大师说的把摩尼宝珠换糖果吃。这句佛号本来是无量光、无量寿,结果你用来追求人天福报。当然你不发菩提心,整天追求人天福报,你自然而然贪恋娑婆,对娑婆世界的美妙境界产生常见。
佛号确实是有求必应,因为它是万德洪名!你把这万德洪名的佛号用来求人天福报,自然而然它就给你人天福报。结果你贪恋娑婆,临终不能往生。别人就诽谤你:你看看,修净土一辈子临终还是颠倒!印光大师说以身谤法!
你今天念佛一生没有求生净土,人家诽谤净土,人家的诽谤跟你有关系,你要负一部份的责任,你用你的身来谤法!
因为净土法门的教授,历代祖师的传承讲得很清楚:三辈往生,发菩提心。净业三福也告诉你“发菩提心,读诵大乘,解第一义谛,劝进行者”。 净土法门是大乘善根界,你不发菩提心,用世俗的心来念佛,佛号变成糖果了。蕅益大师说得好“诸法无性,境随心转”,一个法门对你产生什么功能,是由你的心决定的!
为什么这句佛号,文殊菩萨念的时候,他产生了无量的功德庄严;为什么这句佛号,印光大师念的时候是上品上生;为什么这句佛号,我们念的时候只是个健康长寿如此而已!就是“诸法无性,境随心转”。因为我们的胸量就是这个样子,久了以后,净土的传承就这样断了!
其实你求人天福报不是修净土法门,你只是在念佛而已,因为你的三资粮不具足,你没有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你这样念佛不能说修净土法门,大家要分清楚,否则净土法门被这些人搞坏了,大家看不起净土法门。
其实净土法门是圆顿中最极圆顿的法门,它本身就是一种乘佛的愿力为利有情愿成佛。为了快速成佛,赶快去净土成就法身,成就方便,然后再广度众生。 它本来是极度大乘的法门,但是我们都忽略了祖师的传承,印光大师讲什么,蕅益大师讲什么,我们不在乎了! 自己创出一套方法出来,然后你自己盲修瞎练,你也教别人盲修瞎练,“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净土宗就是这样子搞坏的!

#观世音菩萨[超话]##有佛法就有办法[超话]##佛教[超话]##佛学文化[超话]#A、我们平常也没有去研究飞机或者去看航空公司,也没有认识驾驶员,而临时受伤了,要到远地去治疗。假设有很慈悲的人劝我们搭飞机,又代替我们去订飞机票,虽然我们受伤了不能走路,到时候他又用担架、又用轮椅,硬把我们送上飞机。上了飞机就由飞机负载,就由空中小姐负责照顾,这样也能把我们送达目的地啊。助念就好像是去劝搭飞机啊,又代替订机票啊,又用担架轮椅把人送上飞机。那你说受伤的人怎么样呢?他只要有一个念头说:「好吧,接受你的好意!」这样就是信愿具足,他只要不刻意去跳飞机的话,就会在盛情难却之下到彼岸了。所以「临时助念」也是可以往生,这个代替订机票啊、又用轮椅担架送人上机的助念者,追根究底其实是弥陀化身,搭飞机的人一上飞机就到彼岸,根本就不需要怀疑,因为驾驶大愿飞机的是阿弥陀佛,绝对不会失事的!
B、一个人太光明,太亮,本事太大,地位太高,一般的老百姓高攀不上,就会放弃。一个东西太亮了,我们的眼睛就看不见;如果真要看的话,眼睛可能就被刺瞎了。那怎么办呢?就要把它的光芒掩藏一部分,让它显得柔和一些,这叫“和光”。什么叫“同尘”呢?“尘”是尘土、尘埃。一个人太干净了,别人就不敢接受。就像一个脏兮兮的乞丐,头发也脏,脸上也脏,衣服也脏,把他拉到一个特别干净的五星级宾馆,他都不敢迈步进去;如果把他拉到乡下的一个土房子里,他很坦然地就走进去了。善导大师来到娑婆世界,要度化我们这样的众生,如果他显示得特别高洁,怎么能利益众生呢?大家就会说“我们哪有办法?我们学不来”。所以,他一定要显示得跟众生差不多,和光同尘,本来没有污染,没有尘土,但是也撒一点尘土在自己身上。就像《法华经》里的“穷子喻”,大富长者穿上破衣服,跟他的儿子一道除粪,这不就是和光同尘吗?目的是什么呢?“利见”,让众生看到容易得利益。这就是菩萨的“同事摄”,菩萨为了摄化、利益众生,要显得跟众生一样,这样众生才容易接近、亲近。“意显于斯”,就是为了利益众生,让有缘的人能够见到,能够亲近,而显示谦下,说“我也没有本事,我也是罪恶凡夫,只能集记经文,不能自呈己志,我也是蒙阿弥陀佛的救度,大家都一样,都来念佛吧!”这就是“和光利见”。如果善导大师不显示为罪恶生死凡夫,而显示为修行特别厉害,自己能救度自己,不用仰仗弥陀救度,那怎么弘扬净土法门呢?不“和光”,怎么能“利见”呢?“利见”是有利于我们,让我们见到的人得利益。
C、《无量寿经》是从理论上,把整个娑婆世界的众生,从“五恶”的因,到“五痛”的现世果报,再到“五烧”的未来果报,作了一个详细的说明。佛为什么讲这些?让我们发起厌离娑婆世界——厌离秽土、欣慕净土的出离心。我们凡夫众生的出离心不容易发起来,很多人天天讲往生,甚至还说想赶快往生,真正到了要往生的时候,却害怕了。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讲笑话,说某某人平常念了一辈子佛,希望佛来迎接他往生,临终时见到佛来了,“哎,佛对不起,我还不想往生,我的孙子还没长大,我还有很多事情没处理完,等三年、五年以后,您再来接我吧。”我们的往生心是很难发起来的,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净土法门里可以不谈个人的修行如何,善根、福德、因缘的好坏,也可以忽略不计,唯一的一点就是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是出离心,净土行人最大的善根就在于此,这也是与阿弥陀佛相应的一个因缘。如果连出离心都没有,这个人就很难信仰净土教法,也很难来念佛。虽然偶尔也念几句佛,但是让菩萨保佑他升官发财可以,如果要他往生,他就不愿意了。《无量寿经》讲五恶、五痛、五烧,就是让我们厌离娑婆世界,发起出离心,发起往生心。我们的往生心发起之后,就契入法的深信了。所以,这段文字看似好像在讲因果、讲轮回、讲我们众生造罪等等,其实它是有很多深义的,是让我们对这个世界不要再有任何留恋,就像韦提希6夫人一样“不见恶人、不闻恶声”,就是不愿意生在这些恶的地方。

【弥陀疏钞】禅净均不离于自心 勿执此谤彼

心佛众生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盖心即是佛,佛即是生。诸佛心内众生,念众生心中诸佛也,故云一体。中流两岸者,娑婆喻此,极乐喻彼。始焉厌苦欣乐,既焉苦乐双亡,终焉亦不住于非苦非乐。所谓二边不著,中道不安也。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意盖如是。是则禅宗净土,殊途同归,以不离自心。即是佛故,即是禅故。彼执禅而谤净土,是谤自本心也,是谤佛也,是自谤其禅也。亦弗思而已矣。
——莲池《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心、佛、众生等无差别,这是大乘圆顿佛法一个非常重要而基本的原理,出自《华严经》。为什么这三法没有差别呢?是由于心即是佛、即是众生,三法是一体的。
为什么这三法是一体的呢?实际上诸佛、众生及心,这三个概念都是假名施设。这个假的名相,当下也是缘起法,没有实在自性,也是空。
既然是空,那全体就是真如。心、佛、众生这样现象上的差异,在真如自性的层面,是相入相即,是没有差别的,这就是一体不二。
我们由于迷失了真如,才是众生,才有众生之名;如果悟证了无差别的体性,就是诸佛。

既然三法是一体的,那么我们众生就在佛的心里,佛也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将“佛”换一个概念,因为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我们这些诸佛心内的众生——阿弥陀佛心内的众生,是在念着自己心内的阿弥陀佛!这一下子不就很亲切了吗?
所以很多人比喻,念佛就好像一个娇儿呼唤他的慈母一样。你怎么呼,慈母就怎么应,当下就应!因为他们是一体的。
既然是一体的,这种感应就是当下的,而且是绝对的。你只要真诚去感,阿弥陀佛当下就会有应。因为他跟我们是同体的,能迅速了知我们的心意。

《观无量寿佛经》就直接告诉我们,“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阿弥陀佛的法身就入在我们的念头里。
诸佛如来为何能入到我们的心里面?这也是一体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既然是一体,那当然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只要念阿弥陀佛,我们当下能念的心就是佛,一体嘛!然后你要开发智慧,“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只要念佛,像阿弥陀佛那样的智慧,就在我们每一声佛号当中显现出来!
“中流两岸”之喻,是将娑婆世界比喻为此岸,将极乐世界比喻为彼岸。这就有一个两土距离的概念:我们娑婆世界在东面,极乐世界在西面,中间相隔十万亿个佛刹。这个空间的概念是建立在生灭心的基础上的。只要还有生、住、异、灭的生灭心,那肯定就有空间的概念。

既然有空间的概念,我们开始就得从事相上的修行下手。首先要厌离娑婆苦,欣求极乐乐;之后是“苦乐双亡”,就是能念和所念打成一片,苦乐、净秽等等差异消泯了;最后,等到证果的时候,就也不住于“非苦非乐”,那就是登地菩萨甚至八地以上菩萨的境界了。
这也就是“二边不著,中道不安”的境界。二边就是空和有,都不执著;中道——非有非空,亦有亦空,对这个境界也离开——离四句,绝百非。这就进入到佛智慧的境界,就是“中流两岸不居”。
我们一般讨论“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的含义大概就是如此了。
为什么对这些玄妙的东西,我们一般不去过多地讨论呢?就是因为它还不是我们目前的境界。但了解一下也有好处。当我们了解到什么是“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的时候,就知道禅宗和净土宗,只是下手的门庭施设不同,到家都是一样的、不二的,就是人们常说的殊途同归。

禅宗参话头也好,直指也好,默照也好,都是要回到自性!这自性可以表达为“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也可以表达为“毗卢遮那顶上行”。不管如何表达,它就是那个不染一尘、不立一法的自性嘛!
这样的自性就是佛、就是禅!禅是静虑的意思。自性的觉照就是佛,自性的静虑就是禅。净土是从清净心里面显现出来的,所以净土就是禅之净土;同样,禅也不能离开事相,禅则是净土之禅。
中峰禅师有两句话讲得很到位:“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这就是禅净不二嘛!
如果不了解这个道理,执著禅宗很高妙,诽谤净土宗是著相,是心外求法,那实际上是在诽谤自己本觉的妙心,也是在谤佛啊!空腹高心之人一味好高骛远,言高行卑,却没有认真地思惟禅净之间的关系,从而肆无忌惮,诽谤净土,殊不知诽谤净土就是诽谤禅宗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个有故事的“微信头像” 文/润熙 2022.2.21 一、此微信头像过阴,夜晚为坎卦,坎卦主阴暗、隐蔽、背地里偷摸做的事,此人就不是个正派的人,不走正道
  • 22.02.14 与其说些感想 不如记录些点滴 1/ 他买了孔明灯 和其他人的惊喜相比 他总是忍不住和我分享他突如其来的想法 然后再付诸实践 反观我也很享受这
  • 干咳、湿咳、急性咳嗽、慢性咳嗽,从咳嗽说开去
  • 若要做善事,手中先有钱。正月初五,接财神! 财神,是宋朝商业发达开始造出来的神,以前农耕社会没有财神这个说法,因为只要你把人做好,把事做好,财就自然来了,钱财
  • 思琪说话了:“为什么这个世界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所谓教养就是受苦的人该闭嘴?为什么打人的人上电视上广告?姐姐,我好失望,但我不是对你失望,这个世界,或是生活,命运
  • 江苏鑫宇定制盐城室内外园林景观不锈钢花箱护栏的景观作用 花箱栏杆有必要使用在道路场景中吗?有用性是产品的第一属性。道路场景中使用花箱护栏的作用就是隔离,这就是
  • 第22天的宝宝。 碎碎念时间到~每天喂奶,近距离看着我崽崽的小脸蛋儿,发现他的小脸蛋越来越鼓了[嘻嘻]侧面看着有点儿蜡笔小新的感觉了,敲可爱的[嘻嘻]他的小眉毛
  • 管理者该如何做好管理 1.无形资产导向 企业精神、价值观、创新意识、员工素质、知识产权等这些无形的东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应以这为重心。
  • 【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智慧餐厅受瞩目,美媒惊叹如“科幻电影”】北京冬奥即将在今日举行开幕式。连日来,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智慧餐厅内的各种高科技设备,引发外媒关注。
  • 由礼想境界、库艺文化、中影国际、世纪影游、毅凯资本、巨鲸财富联合出品的古装电视剧【#天泪传奇之凤凰无双# 】,#王丽坤# 、#郑元畅# 、#丁子峻# 、#白冰#
  •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仙女卧室?‍♀️ 俗话说,每个女人都有一颗少女心❤️都想把家装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呲牙] 这一套设计就是把所有关于浪漫的幻想都装修进去了。
  • 恭喜库里拿下历史首个科比·布莱恩特杯赛后有记者说,为什么库里想要这个MVP,因为那上面有科比的名字。那一刻把时间拉回到16年全明星,最后时刻,那个男人告诉他,投
  • 春よ、来い 松任谷由実 淡き光立つ 俄雨 いとし面影の沈丁花 溢るる涙の蕾から ひとつ ひとつ香り始める それは それは 空を越えて やがて やがて 迎えに
  • #小云蜂播报# 春节前夕,工信部对15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的发展成效评估结果通报显示,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卡奥斯COSMOPlat工
  • 根据《太阳报》报道,在查尔斯要求精简王室的计划下,如果有一天查尔斯王子登基,他的加冕典礼上可能将他的一个儿子排除在著名的白金汉宫阳台上。英国《镜报》也说,哈里王
  • 每个周末睡到自然醒 然后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真的很棒 !慢悠悠的洗床单被套 破壁机打个豆浆 敷个面膜 把积了许久的快递拖楼下自助机卖了 结果机器被我塞满了还剩好
  • [羞嗒嗒][蜘蛛侠](∩﹏∩) 宁诗婧睁开眼几乎笑出声。 她成了大安的太后,皇_帝是她便宜儿子,老公早死,没有公婆,享受全天下最好的待遇。 不想,这满眼锦绣之后
  • [羞嗒嗒]【关注转发抽1位50块无门槛店铺代金卷】[羞嗒嗒] 【乱世佳人】背心,SK,帽子,三件套系列。 SK裙子有长款短款可以选择。下面是长款三段塔裙玫紫色S
  • 【楼市开始“变晴”,炒房客“坐立不安”,做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来源:蒂亚手工   看到《搜旅行》的一篇报道,讲的是"中国人买光这里的30000套住房,买下却不
  • 【闽宁协作消费帮扶又有新举措 宁夏六盘山特产馆 上下杭展示馆开业】#台江微资讯#马尾推进闽宁协作消费帮扶又有新举措——宁夏六盘山特产馆上下杭展示馆18日开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