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心!》

什么是“见”?
你面前有个杯子,你看到了,你看见了杯子。你认为这是客观事实,无容置疑。

真是这样的吗?

实际的发生是,你面前这个权且叫做“杯子”的物件,反射可见光,通过眼睛视网膜细胞,在眼睛后方成像,这个被眼球晶状体折射的“像”,转变为视神经的神经冲动,这种类似数字编码的脉冲借由视神经传递到大脑视觉中枢。在视觉中枢,这些神经信号被翻译为“图像”,然后你看见了杯子。

所以,事实是并不是杯子的图像通过眼睛被“大脑”识别看见,那个你所看见的杯子,是神经信号的转译,换句话,大脑根本不知道什么”杯子“的存有,它只是收到信号,转化为图像,然后你以为有个杯子。

在换句话,
你所看到的杯子不是外面真的杯子,而是大脑信号的转译,是一个”相“。啊,并不是你脑袋中那个是相,而是你以为你面前有一个杯子的那个杯子,本来是神经信号的转译,是相。所以你所看到的杯子,并不是杯子,是相。

再换句话说,
如果你眼前并没有杯子,空空如也,如果现代科技可以直接给你的大脑输入一个”杯子“的神经冲动信号,那么你就会看见杯子,你就会真的以为有一个杯子在你面前。virtual reality 正是借此让你看到一个虚拟的世界,可是又有那个世界不是虚拟的呢?

啊,这不是耸人听闻啊,这就是实际。
一切借由感官所感知的,都是“相”。
这是现代科学对于佛法的如实佐证。

所以啊,当你闭上眼睛,通过眼睛传递给大脑的本来是代表杯子的神经冲动变化了消失了,于是便没有所谓的”杯子“被大脑变编程,所以杯子的相消失了。

与这个消失相伴随的是你闭眼,啊,我闭眼了,杯子消失了;我睁开眼,杯子出现了,所以我是用眼看的。你将缘起的表象套上因果的理论,于是便不自觉成为五官的奴隶。

错错错!

所以啊,当你闭上眼睛睡觉,在你睡梦中,并没有任何东西入你的眼,但是你却活在栩栩如生的梦境中。因为让你看到的是提供给大脑的神经信号,只要有个东西能够喂给你大脑它所认识的信号,它就能编译它,让你活在另一种场景中。

谁,是谁,给了你大脑睡梦中的信息?心!你的心!

心是什么?现代科学无解,它们无法触及,因为研究者正是被研究者。

所以啊,当你死亡时,你的大脑甚至都崩掉了,无法接受任何信息,但你在那可怕漫长的中阴途中,却依旧可以看到各种景象,是谁,谁,在呈现这些,心,你的心!

当心解脱了这个肉身大脑传递的信息,它无法再感知这个肉身所在的空间相貌,但是你的心啊,那个成就了一切山河大地,湖泊江河,乃至星球的心啊,它并没有醒来,在它亿万年,亿万劫的沉睡中,一切都被它记录着,感知着,如同波浪一样,一个浪推下去,后面的浪就跟上来。

所以你以为你此世一死了之,错错,你没死,也不可能死,但是你生前好坏念头,好坏心思,好坏欲求,你的渴望,你的恐惧,你做的好坏事,你以为无人知,无人晓,拍拍屁股走人了,

你以为你这辈子做了一箩筐好事,你做那事时用的是什么心,这一切一切都被你自己准确记录,然后就如同你活着时一样,在你四大崩解时,放给你看,即使你此时再也无法支配你的感官,四肢,再也不能说话思想,但是你依旧要承受心灵的拷问。

所以啊,问心无愧,并不容易,你不知,我不知,天不知,地不知,心知。它的记录并不是主动的,它并不是阎罗殿的阎王,而是被动的,它不得不记录这一切,你以为它愿意,哦,它别无选择,

为什么,因为“存在”。因为“无明”。故,被存在缚,被无明障蔽。

所以你的心也是无可奈何的再记录一切,显现一切,然后你也无可奈何的随着它轮回。

哦,不,它没有轮回,它是观察者,记录者,但因为它在黑暗中,它的观察记录,注定它必然显现无止尽的轮回诸相,直到,直到,直到,它清醒那一刻。

啊,修持不易,不在俗世的洪流中被卷入,固然不易。知道心的本面,更不易。
知道本面,并能实际践行,将累世尘垢洗净,无摇,无惑,更是难上加难。

认识了本心,你所做的一切便都是修持。
不识本心,你所做的一切都是轮回。

心心心!
一澄江明月色成空

【西周利簋,为西周做过哪些贡献?】
“现在,利簋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一。利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将赏赐的青铜制成簋,并刻下铭文留存的小小举动,为后世带来了非凡的意义。通过这件簋,今人破解了牧野之战的时间之迷,并推演出夏商周断代的时间。利簋还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为铜器断代提供了实物见证。”
提到国之重器的青铜器,不知大家脑海中首先想到什么,我想到的是“司母戊鼎”,现在叫“后母戊鼎”。这件上了中学历史课本的青铜器高133厘米、鼎口长110厘米、宽79厘米,重832.84公斤,绝对是国之重器。当然了,评价一件青铜器的重要程度还与它的铭文数量,历史价值等等因素有关。我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这件青铜器,叫“利簋”,它体型不大、重量很轻,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铭文也不多,内底铸铭文4行33字。但是也被称之为国之重器。
“利簋”
那它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地位,拥有如此重大的价值呢?这还要从它的铭文说起。这四行33个字,经专家辩论,全文如下: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著名学者张政烺先生用现代话翻译一下铭文,就是: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
这段话很好理解,记载了一件重大历史事件:武王伐商的“牧野之战”。在利簋发现之前,有文献记载“‘牧野之战’发生在甲子日清晨。”如《尚书·牧誓》中说:“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效牧野”;《逸周书·世俘》中写:“甲子朝,至接于商。”但不少人仍有疑惑。利簋及其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不仅澄清了大家的疑虑,还让专家结合《国语·周语下》的记载,最终确定这一天就是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利簋上短短的33个字,破解了一个历史学的著名悬案,这实在是太重要了。于是,它又被称为“武王征商簋”。
牧野之战
簋在西周时期是另外一种比较重要的食器/礼器,常与鼎成套出现,往往代表了主人的身份等级,如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簋里面一般装的是黍稷稻粱等粮食,类似的还有簠,其中簋为圆口,簠为方口。这和中国古代封建制度是紧密结合的。
2012年,《国家人文历史》独邀九位考古以及文博专家,在国宝中做取舍之间的思量、权衡,盘点出中国文物中的九大“镇国之宝”。分别是:金银器“太阳神鸟金饰”、青铜器“西周利簋”、石刻壁画“秦石鼓文”、文献书简:《孙子兵法》竹简书法:《平复帖》、绘画:《五牛图》、工艺品“真珠舍利宝幢”、陶瓷“定窑孩儿枕”和玉器“渎山大玉海”。其中利簋是1976年3月,陕西省临潼县零口镇西段村村民在打井时发掘的。村民们发现的是一个西周窖藏,一共出土了151件青铜器。
所谓西周窖藏,就是西周中晚期,由于不断受到西方犬戎的威胁,不少王公贵族被迫迁徙,而家中一些贵重的物品,特别是青铜器无法带走,就挖坑埋掉,期待有朝一日能回来,再把它们挖出来,但这一离开就再也没有回来。这个簋叫“利簋”的原因是制作者叫“利”,这在铭文中已有说明,他铸这个簋是为了纪念先祖檀公。那么,利是什么人呢?
据学者唐兰分析:利就是周初名臣檀伯达,达可能是字、利是名,名字相应。利簋的造型也很优美。深腹,双耳有珥,作兽首口衔鸟头状,圈足下有方座。腹部和方座座壁的纹饰是以饕餮纹为主题;两侧加饰倒夔纹,圈足饰夔纹,呈二方连续图案绕簋一周;方座面四隅加饰蝉纹,方座上的兽面造型与利簋腹部的主体兽纹相仿,都用云雷纹为底来衬托主题。兽面巨目凝视,森严恐怖。兽面纹、夔龙纹和云雷纹三种纹饰,线条流畅清晰,共同给这个肃穆庄严的西周铜簋平添了几分凝重和神秘。
利簋
现在,利簋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一。利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将赏赐的青铜制成簋,并刻下铭文留存的小小举动,为后世带来了非凡的意义。通过这件簋,今人破解了牧野之战的时间之迷,并推演出夏商周断代的时间。利簋还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为铜器断代提供了实物见证。
西周中期开始,铭文体例出现了变化,记载的内容除了和王有关活动之外,还包括其他很多社会事件,例如大篇幅的册命金文,例如裘卫器上的土地交易、五年琱生鼎上的土地交易、散氏盘上的土地争端等等,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不为专门事件而作的铭文也出现了,如史墙盘,超长篇幅的铭文讲述了微氏史官家族史上列位先祖的丰功伟绩。
史墙盘
这和之前的铭文形成了鲜明的区别,西周早中期的铭文记录是讲给先祖们听的,而西周中晚期的这些和早期迥异的铭文实际上是给大家看的——封官赐土、土地交易、契约给所有人看到,让所有人作见证;先祖的丰功伟绩让所有人看到,炫耀自己家族的高贵。
换句话说,铭文记录在西周中晚期已经逐渐褪去了其宗教功能,转向一种向世俗社会开放的公开历史记录的性质,这个时候被后世称为“史料”的记录才开始符合一般历史研究的逻辑。从商到西周晚期,随着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演变,历史纪录经历了从鬼神领域走向人间的过程,所以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个进程基本完成,并随着列国政府的成熟化,历史记录开始爆发,形成我们熟悉的中国历史记录体例。看来利簋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关于利簋历史上也有这样的记载,乙亥,王又(有)大丰(礼)。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降,天亡又(佑)王。衣(殷)祀于王丕显考文王,事喜(傣)上帝。文王德在上,丕显王作省,丕肆王作赓。丕克乞(迄)衣(殷)王祀。丁丑,王飨大宜。王降。亡得爵复觵。唯朕又(有)蔑,每(敏)扬王休于尊簋。
利簋
所以这时候,周人交流历史的对象就是死去的祖先,变成了人和人之间的沟通,这个时候才会出现大篇幅、较为客观的历史记录。周人通过铭刻在青铜彝器上的铭文和祖先交流,向他们讲述自己获得的荣耀,而这些青铜器也被保存下来,作为这些作器者后代们重温祖先光荣的最好物证。虽然这些历史人物会随着时间的变迁逐渐被抹淡,但是这些历史文物却永久的保留了下来,成为了永远的经典。
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大家可以去国家博物馆亲自参观一下西周利簋的真实面貌。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和感受,这种代代相传的中华文化是中国人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切实体现。西周利簋记录着西周时期的风雨,像我们娓娓道来那个时代的故事和沧桑,他仿佛就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历史的使者!
#千年前的兵马俑是什么颜色##这就是中国风##出道吧新星#

【一生粉丝无数,却在93岁拍了一部最“心碎”的片子[心]】他出生在另一个时代。在跨越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之旅中,他历经传奇,目睹过自然世界中最壮丽的奇景和最扣人心弦的戏剧性时刻。

2019年,93岁的他拍了一部纪录片,时隔一年,又写了一本书,它们有同一个名字——《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这段旅程,记录了这个时代的悲剧——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螺旋式下滑。因为遥远,绝大多数人并不能真切地感知到自然世界的衰退,唯有他积累了厚厚的“证据”,因为这一切就发生在他的一生当中。

“若是我明明看到了危险却一声不响,我会非常内疚。”有生之年,他剩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向世人发出一份自救倡议书。

这位现年95岁高龄的老人就是大卫·爱登堡,这颗星球上的生物最年长的挚友。

因为看见 所以悲伤

爱登堡的一生,都行走在荒野中,他几乎踏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除了出于从小的爱好,他还把这一切归功于自己的好运气。

26岁那年,他给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广播节目投去简历,被拒绝了。不过,有人看到他那份落选的申请信,邀他到BBC电视台工作,他选择了尝试。

那是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他幸运地搭上了全球航空业起飞的顺风车,才可能去到那些隐世之地,从此享受来自大自然生命的馈赠,60年不曾间断。

很多人知晓爱登堡的名字,是因为他拍摄了许许多多享誉世界的自然纪录片。

《生命的进化》《活力星球》《生命之源》《植物的私生活》《蓝色星球》《冰冻星球》《地球脉动》……通过这些纪录片,很多人才真正认识了大自然。

在他非同寻常的职业生涯里,他始终保持着幽默,充满活力,从未有隐退之意。

可就在《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的镜头面前,那张熟悉的脸因为衰老而“下沉”,他的眼睛不时时地离开镜头,不发一言,他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悲伤之中。

这部纪录片和同名著作与他此前所有的作品都不同,这是他经过深刻地审视,把那些“最美纪录片”背后,来自自然的哀吟,以及他所亲眼目睹的拍摄对象发生的命运变迁,说给人们听。

“现在回看我早年拍摄的影片时,我认识到,虽然当时我自觉身处荒野之中,徜徉于一个原始的自然世界,但那其实是我的幻觉。即使在那时,很多大型动物就已经非常稀少。”爱登堡在书中写道。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爱登堡都在环游世界,拍摄一部梦想已久的纪录片《生命的进化》。摄制组前往39个国家,拍摄了650个物种,走过了约250万公里。而他们明显地意识到,有些动物变得越来越难找了。

1978年,他去拍摄山地大猩猩,在非洲中部森林深处,这种动物只剩下300只。当时,小猩猩的市场需求量高,非法捕猎者为了捕捉一只小猩猩,会不惜杀死数十只成年大猩猩。

爱登堡第一次见识到生态灭迹的情景是在东南亚。1950年代,婆罗洲有3/4的土地是雨林,能看到很多红毛猩猩。但到了20世纪末,婆罗州雨林面积已经少了一半,另一半变成了单种栽培的油棕园地,那是个已死的生态系统。

他从60年前第一次见到红毛猩猩起,婆罗州的砍伐作业已将他们的数量缩减了2/3。

1990年代后期,爱登堡制作纪录片《蓝色星球》,海洋生态是它的主题。可自1950年代,大型商业渔船开始进入国际水域,捕捞世界各地的海产,到了20世纪末,渔船已捞走了大海中90%的大型鱼类。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开始消失,浅水区的海洋生态也渐渐消失。

1998年,摄制组无意间发现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珊瑚礁白化现象。“期初我们觉得漂亮,后来才猛然惊觉,此景是个悲剧,因为眼前所见其实是一副副白骨。”珊瑚白化的原因是个谜,后来科学家发现,在多数发生珊瑚白化事件的地点中,都是海洋迅速变暖的地方。

2011年,爱登堡制作《冰冻星球》,那一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他出生那年高出了0.8摄氏度,这一变化速度超过了地球过去1万年中任何时候的气温变化速度。

过去30年,北极夏季的海冰减少了30%,地球上的冰盖越来越少。

也是在那时候,爱登堡在沿俄罗斯的北冰洋海岸目睹了令他心碎的一幕:

海象的主要食物是生长在北冰洋海底几个特定地点的蛤蜊。在潜水觅食的间隙中,海象会爬到海冰上休息。

可是,现在供它们休息的海冰都融化了,结果它们只得游往远处的海滩。合适的休息地点寥寥可数。

于是,占太平洋海象总数2/3的数万头海象只能挤在同一片海滩上。密密麻麻的海象挤得喘不过气来,有些海象只得顺着岩坡爬到悬崖顶上。

离开海水的海象视力很弱,但悬崖下方大海的气味是清楚无误的,所以它们就试图抄近路进入大海。一头3吨重的海象从悬崖上翻滚下来摔死的景象令人难以忘怀……

从爱登堡1950年代拍摄纪录片至今,世界上野生动物数量平均减少了一半,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当初的野性。

“这就是我的证词,这是我这一生经历过的地球退化的过程,但故事还没有结束,要是我们再不停下来,下一个时代出现的环境毁坏,将比我这一生所经历的更加严重。”

如何感知人类以外的生命

虽然爱登堡在全世界有无数的粉丝,很多人甚至是看着他的纪录片长大的,但也许鲜有人能真正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爱登堡的独特,是来自他孤独和心碎的一面。”资深纪录片爱好者、青年作家邓安庆告诉《中国科学报》,“因为他比我们地球上绝大多数人都活得更久,经历得更多。”

“爱登堡开始认知的世界还没有这么大规模的生态破坏,他最初选择从事自然纪录片工作,是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想要去探索。然后通过镜头告诉人们,这个星球是多么的多元,多么的壮美。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亲眼见证了曾经的伊甸园一点一点崩塌,他视为珍宝的东西一点一点破碎,那种心痛是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

在观看、阅读爱登堡的作品过程中,邓安庆意识到他的生命已经和自然融为了一体,“他对自然理解和思考的深刻性,远非我们这些后来者能够触达的,这是有很高门槛的。”

爱登堡在他自传的结语中写道:“我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且不愿停下制作节目的脚步,最根本的原因只是,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凝望自然世界并尝试去理解它,更为深刻的快乐。”

“与此同时,他发自内心地觉得,如果人类再不努力,地球真的要走向危险了。而他自己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更想争分夺秒地去工作。”邓安庆说道。

难就难在,荒野对大众来说,太遥远了。爱登堡曾在《关于自然历史电影如何激励人们》中说过:“人们不愿意去拯救他们一无所知的东西。”

所以他一辈子的事业,就是用纪录片的方式进行科普教育。把科学家研究成果中的客观数字可视化,并最大程度地去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

可即便如此,也未必人人都能感受得到。邓安庆的体会是,要真正与人类以外的生命产生心灵上的连接,最终要靠人们走进自然界,拉近物理距离,产生直接的接触。

不必是遥远的荒野,城郊的一片田、一座山、一条河足矣,前提是要学着观察、了解那里的一草一木,那里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迁徙……当人们在现实世界产生了疑问,反过来再从更多的纪录片、书本中去寻找答案,这样不断循环往复,与自然的连接才会变得牢固,并且无论走到哪里,这个世界都是不枯燥的。

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

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研讨会、201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201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近年来,年过九旬的爱登堡带着他的纪录片出现在各种国际会议上,他发表演讲,参与电视访谈,为人类挽救自己的最后机会奔走呼告。

爱登堡说,他用一辈子探索生物世界,终于确定了一件事,“重点不是拯救地球,而是拯救我们自己。”

当他站在30年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废墟上时,他惊奇地看到森林取代了城市,野生动植物接管了那里的一切。

“这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无论人类有过多大的失误,大自然最终都能克服一切,生物世界会顽强地活下去,人类却不能。”

那么,人类究竟应当如何自救?希望并非渺茫。爱登堡在纪录片和书的最后提出了重新野化世界、保持万物可持续性的观点,并针对国家和个人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他引用了研究地球系统的顶级科学家约翰·罗克斯特伦和威尔·斯特芬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探索出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内部运作和固有弱点,发现了9条“星球界限”,包括了生物多样性损失、空气污染、臭氧层浩劫、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化学污染、化肥使用、淡水取水量、土地流转。如果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超过这些界限,生存就是可持续的。

如果人类欲壑难填,突破其中任何一条界限,就可能动摇生命支持系统,给大自然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针对这些生态界限,爱登堡提出要转向清洁能源,科学地管理渔业、设立海洋保护区网,退耕还林,发展垂直农业,倡导更节制、更平衡的生活方式等等,而能真正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人类要超越自身对“增长”的执念。

不过,爱登堡勾勒的并非是一个“生态乌托邦”世界。因为他清楚地知晓,人类社会内部,依然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世界。

他特别提到,最近的一次研究估计,人类对生命世界的冲击几乎有一半是由最富有的16%的人造成的。最富有的人在地球上惯常的生活方式是完全不可持续的。

“我们必须不仅学会在地球有限资源的范围内生活,还要学会如何更均衡地分享这些资源。”

他解释,具体而言,在筹划通往可持续未来的路径时,必须要考虑人类福祉的最起码要求,包括体面住房、医疗服务、清洁饮水、安全食品、能源使用、良好教育、足够收入、政治声音和公平正义。

在他看来,这些社会条件和之前的9条生态界限一样重要,只有同时满足了,人类才能真正维持一个稳定安全的地球。只讲生态界限,是没有意义的。

这是一位悲天悯人的老人给予这个时代最深切的叮嘱,让人无法不动容。#读书# https://t.cn/A6M2udpA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现在崇礼全区都不可以使用无人机拍摄了⚠️图3是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内部,这里的雪如意的最高处⛰,视野辽阔,可以看到整个崇礼赛区,还能看到跳台中心的赛道,非常震撼。 
  • 松子真的是个很好的人,她在每一段恋情的最初时都被视为最珍贵的存在,只不过正因为亲情的部分缺失使她成为了那个最想得到长久爱的人,谁爱她那她就全心爱谁,她也只不
  • !!
  • 这次的登月机组会有4人组成,其中包括首位女性,他们全都会踏上月球地面,并且要在那里呆上300天(注:原文就是如此stay there for up to 300
  • 我们不能因外国没有相应对待国人的情况就觉得不平等而耿耿于怀,事实上,国外许多医院也有讲中文的义工来帮助生病的中国人,方便和医生护士翻译沟通,在东南亚,不少国家在
  • 每一张图片配上适意的文案,用心去表达自己的每一个想法,也许你会碰上不一样的风景,独行的人也总会遇见有趣的人。我会在季风中忙不更迭的构建属于自己的梦想世界,去随手
  • 56㎡的房子一个人住,就是刚刚好的状态,既不会有面积太大、难打扫的烦恼,也不用担心空间小住着拥挤。本期女主的家正是如此,56㎡的两居室,空间温馨舒适,家里被她喜
  • 星星的含义之——《傻苞时有时无的自信》A:自从演唱会过后,星星在我眼里已经不是简单的字眼了。C:而且每次唱星星都是在那么隆重的舞台上[老师好]D:难怪姐姐那么嫌
  • 【#德润金昌# 她多年坚守 用爱诠释“家人”的内涵——记第八届金昌市道德模范吴耀敏】人生七十古来稀,对大多数人来说,进入了这个人生阶段是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享受
  • 21、别胡吃海喝,对身体不好。11、晚饭后,散散步,对身体有好处。
  • 于是合计着喂海鸥当然现在可是一只都没有在我眼前飞的别说没看见老远的视线可及之处连毛一片都没有不过我相信贪吃的海鸥,眼睛比较贼只要有吃的肯定会聞腥而至……一个计划
  • *购买甜品可以获取对应桌垫纸一张【周边介绍】炼狱杏寿郎诞生纪念活动限定周边:◆2022款亚克力立牌◆2022款文件夹淘宝将于7月23日10:30上架淘宝主页面链
  • 等人走了他直起身子,将身上衬衫一颗一颗扣好,又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了,还冲老太太笑笑:“您老来得真不是时候!等她回过头的时候,男人已经离开了,随后又进来了一个老
  • 是啊,后来我才知道,那不是我的花,我只是途径了他的绽放。就是刹不住车太上头很下饭,无奈太耐看刚刷完38集 [打call]​ 白鹿|张凌赫|王星越如果我能回到从前
  • (综合韩联社、VISTA看天下等)【“露营热”激发中国旅游新活力】一顶顶富有设计感的帐篷、木屋沿湖而建,摆好折叠椅,铺上野餐垫,等待新鲜出炉的烧烤美味……夏日来
  • 不会总结可以机翻[裂开][裂开] 后面的文案让剧情看起来像是:一个毫不知足、不知感恩的老女人在丈夫死后,迫不及待地出去乱搞。”即使是【鳏夫】也并不能完全对等,鳏
  • 凡事讲证据和良心,做人,假话说多了会被反噬,恶念积多了要遭报应…无中生有,恶意抹黑网暴都可以,不过,人在做天看,所有一切的群体暴力都有迹可循,且伤痛永远存在。虽
  • 但不可否认,如果你真正的了解一个射手座,又或者说让射手座凭借他们自己这一生的话,又必然,必然具备着无比大的价值含量,甚至从某种程度而言,他们的人生体验感,绝非一
  • 拒绝了超级温柔超级美且对我们超级好的课题组师姐的毕业聚餐邀请,呜呜呜,真的很对不起师姐,不想让师姐在老师那被为难,但是真的身不由己呀,本来就是一个病号不敢出门再
  • 내가 초콜릿 좋아한다는 거 세상이 다 알고있는것 같네..??ㅎㅎㅎ.. p1.어느 언니가 추천한 liqueur chocolate. ㅋㅋㅋ..물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