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越秀山故事》征文连载(39)| “五层楼”撤兵 开博物馆

文/图 胡荣华

1913年,越秀山曾被军阀龙济光划为军事重地,禁止市民入内。
一、越秀山曾堡垒林立重兵把守 
  1929年2月11日,农历大年初二,筹备不足半年的广州市立博物馆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引起极大的社会关注。不仅《广州民国日报》等广州本地媒体对此事开展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就连远在天津的《北洋画报》,也及时将这个消息公之于众,称这家建在名胜古迹上的博物馆“始克告成,已于元旦开幕,任人游览”,向生活在北方工商业中心城市的人们传递这一中国文化界的盛事。 
在广州市立博物馆筹建过程中,当时主政广东的李济深发挥了重要作用。1885年出生的广西人李济深,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创始人,早年就读于保定咨府军官学校,毕业后曾赴日本留学,受孙中山引导走上革命道路。北伐时期,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留守主任、广东省政府主席,他所领导的第四军,因在北伐中的卓著表现,被赞为“铁军”名满天下。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积极响应中共号召,主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 
  同时,李济深也是一位文化爱好者,曾有“天风佛我若为容,立马名山第一峰,回望竹深沉碧海,却疑松古化苍龙”的佳句流传。 
  孙中山逝世后,在国民革命根据地广东,掀起了一场以纪念孙中山、构筑革命文化、发扬南中华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文化设施建设热。时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兼广东省主席的李济深,选址于风景名胜云集的越秀山南麓,开始依次推进。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广东革命党人纷纷宣布讨袁。袁世凯任命龙济光为广东宣抚使。龙济光率部进入广州后,向据守在越秀的讨袁军进攻,讨袁军不支,撤离广州。随后,越秀山也被龙划为军事重地,建筑堡垒加派重兵把守,禁止民众游览。越秀山上包括镇海楼(五层楼)在内的许多古迹也因日久失修,渐趋圯塌。 
  对此,1928年应李济深之聘担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广东通志馆馆长、广东省政府委员的近代著名报人黄觉,在《重修镇海楼记》中说: 
  “辛亥以还,龙济光据粤,于楼之西南筑镇武楼,置炮石火药,布逻骑,禁樵采,而楼逐荒。其后八九年兵火不绝,争城者必争山,楼乃没为马槽军灶矣。” 
  这是越秀山上的镇海楼及其周边古迹继明朝中期被火焚毁、清顺治平藩之乱后的第三次历史浩劫。 
  二、用英国水泥加固五层楼 
  李济深主政广东后,应当地士绅和民众要求,先是撤去越秀山上的驻兵,在越秀山上筹建了孙总理纪念园,1926年12月,在纪念园基础上经向市民和华侨筹款扩建而成的越秀公园(时称中山公园)正式对公众开放;接着提议在山麓孙中山任大总统时的总统府所在地建筑中山纪念堂、在山顶建筑中山纪念碑,在山岭建筑纪念辛亥革命将领邓仲元的仲元图书馆。 
  在规划这批广州早期文化设施的过程中,李济深吸纳了时任广州市政委员会委员长林云陔和时任广州市教育局局长陆幼刚修复镇海楼、在楼上建立广州博物馆的建议。 
  林云陔是广东省信宜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到美国留过学,1920年后,一度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在民初政治家中,他以品行和实干著称。1927年5月20日,林云陔第二次出任广州市政委员会委员长,兼广东省政府民政厅长。他没有政治野心,也没有实际兵权,以“不多言”且勤勉实干的为政风格,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广州的市政建设上,任上草拟了《广州市政府施政计划书》。镇海楼历经兵荒马乱之后的破败,引发了林云陔保护、修复名胜古迹的责任感。1928年,他向李济深任主席的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提出了修复镇海楼的议案。对此,黄觉也证实“林云陔任广州市长,叹斯楼倾圮,建议修复……请于政治会议广州分会”,获得通过。 
  陆幼刚是北京大学的文科毕业生。1928年,广州市教育局局长任上的陆幼刚草拟了筹设广州市立博物院的提议,其中称: 
  “广州为我国岭南文化中枢,际兹训政伊始,举凡启发民智之事业,自宜尽量建设,次第举行……且各国都市,均有宏伟之博物馆,即吾国北平市,亦有古物陈列之所。现拟在本市设立完备之博物院一所,模型世界今古特产异物、风俗历史之特征、雕刻、绘画、工艺等美术陈列。院内任人观览,附以注释,借以启发民智,引起国民研究学术兴趣。” 
  意思是,为开启民智,各国大都市均建设宏伟的博物馆。作为政府新政的重要举措,北京、天津、上海等中国大城市,也相继开办公立博物馆,供市民观摩文化,而当时的广州尚没有一座体现岭南地区地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陆幼刚的提议放眼全球,阐明了在广州建设一座博物馆的必要性,同时勾画了博物馆展陈的内容,明确了博物馆创办的初衷。 
  经李济深和林云陔首可,经广州市工务局和教育局共同筹划,博物馆定址越秀山镇海楼。被誉为“五岭以南第一楼”和“岭南第一胜概”的镇海楼,又名“五层楼”,是广州著名古建筑,为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为修缮广州城,在北城垣拓展至越秀山的最高处建造。该楼在清代以“镇海层楼”列为羊城八景之一,登楼远眺,羊城景色尽收眼底。数百年来,文人墨客在此赞叹抒怀者极多,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篇章。 
  承担工程建筑的景生公司,采用了建筑大师梁思成“整旧如旧”的建筑设计理念。外面依照旧式建筑样式用英国水泥加固,里面在尽现旧貌的基础上大刀阔斧改良一番。为让博物馆有耳目一新之感,广州市政当局还在镇海楼原建筑基础上,在外围兴建花园一座。工程拨款“四万有奇”,1928年5月5日开工,12月底完工。《重修镇海楼记》这样对比了镇海楼修复前后的面貌: 
  “当楼之未成,赭壁青烟,塊然附郭,残城坏堞,出没其下;及其成也,涂饰丹雘,扫除烦秽,盘马纡道,干云而上,大海奔流,五山南来,以临北户,形胜在目,浩森无际。” 
  三、为充实藏品市民踊跃捐献 
  1928年11月21日,李济深辞去广东省主席兼职一事获得了蒋介石的批准。但广州市博物馆的建设步伐依旧,12月,广州市立博物院常务委员和美术部主任、著名书画家丁衍庸,被派赴上海征集名家作品。丁衍庸凭借自身在专业领域的强大威望争取到支持、满载而归,于右任、经亨颐、陈树人、何香凝、褚民谊等国民党要员以及徐悲鸿、张聿光、高剑父、朱应鹏、黄宾虹、程瑶笙、吴仲熊、江小鹣等著名书画家的多幅作品被征集进馆。 
  1929年2月11日,经广州市政当局几经筹备,由镇海楼改建而成的广州市立博物馆开馆纳客,成为当时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 
  “广州市市立博物院”的馆名和门口“五岭北来,珠海最宜明月夜;层楼晚望,白云仍是汉时秋”的馆联,是林云陔致信请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亲笔所写。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长的胡汉民,是李济深和林云陔共同的老朋友。 
  据《北洋画报》报道,新开张的广州博物馆“楼分五层,第一层陈列革命伟人烈士遗像及其纪念品,第二层陈列两粤名人字画,第三层陈列动物标本,第四层陈列植物标本,最下一层陈列矿物标本。”开馆后,各机构和海内外民众不断为博物馆充实藏品。4月25日,市民彭炳均向博物馆捐献了奇异鱼虾介壳等海产品。该月月底,市民林崇志捐献了从海南岛带回的罕见鸟类标本多种。以至于1929年年底,博物馆开馆临近一年之际,《广州民国日报》报道“市博物馆成立以来,各名人硕彦,多有赠送品物,留院纪念,以资观感”。 
  1933年,广州博物馆在越秀山上举办了广州市的第一次展览会,设市政、工商、农业、教育、美术、古物、民俗、摄影、武备、革命纪念品十个馆,镇海楼为市政陈列馆馆址。

【抗疫评论|“来的都是客人”!合肥人的这句话暖了多少外省人的心】

深夜,微信收到上海友人发来的一张截屏、一句留言:合肥对待外省人的态度,太暖了!

截屏(附文后)里,是3月24日上午,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在市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上的一段讲话。

很能理解,身处于疫情敏感地区的上海人,读到上述文字时内心的那份感动。事实上,作为一位外省在肥工作者,我也颇为“我们合肥”在疫情面前展现的“疫情无情人有情”自豪。

不过,因为身在合肥,我更深知这“温暖”背后的不易与担当。

3月以来的这波全国疫情,到目前已波及28个省(区、市),安徽也未能幸免。合肥上一次新增本土病例的时间,是在2020年2月20日。在坚持了2年零1个月“零新增本土病例”后,3月21日,这座城市不幸失守。到25日24时,共发现4例,均系外省关联的无症状感染者。虽是个位数,但因发生在省会城市,又值全国疫情形势严竣之际,后续会不会扩散,合肥乃至安徽,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百姓,上上下下的紧张不安,可想而知。

病例出现,牵涉的部门与人群惊人,工作量巨大。21日第一例初检发现后,为尽快斩断传播链,合肥防疫战线的各类人员迅速与病毒赛跑,到3月23日12:00,该病例有关的排查数据如下:

◎排查感染者在肥密接114人,隔离管控114人;

◎排查在肥次密接822人,隔离管控822人;

◎扩大筛查431372人次。其中第1轮338124人,第2轮77644人,第3轮15604人;

◎落实环境采样1615份,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上述数据,只是反映被流调、隔离、筛查的人的数量。无法反映的,是数以万计乃至几十万计的“大白”们、“蓝朋友”们、“红马甲”们不分昼夜、争分夺秒的付出。

病例与省外关联,引起一些合肥本地人的抱怨,对外地特别是来自疫情风险地区的指责。有人建议,由于奥密克戎毒株传播迅速、隐匿性强、无症状者居多,政府能不能采取封控措施,比如对外省来(返)人员,不管是否来自风险地区,行程码是否为绿码,一律隔离观察,或者非常时期“拒之门外”……

客观说,这些想法和建议有一定道理。对城市管理和防控工作来说,可能相对容易。但这种“一刀切”做法,对非风险地区人们的正常出行工作,会有较大不便,造成情感伤害。面对疫情、舆情双重压力,依然愿意选择不埋怨、不怕麻烦的态度,热情相待外来人员,确实需要点胸襟、气度和担当。

人世间最宝贵的,正是危险降临时的守望相助、不离不弃,是麻烦不期而至时的不抱怨、不推诿。

2020年以来,疫情的至暗时刻,发生过太多暖心故事——是武汉封城时,云南腾冲对流浪于此的武汉人的妥善安置;是北京新发地疫情暴发时,上海没有“谈京色变”的一视同仁;是很多地方对流调信息,哪怕是携“毒”而来的外来人员的隐私保护……一座城市的文明与胸襟、气度与温度,正是在这些细节里有了参差。

从这个角度说,管理情绪、引导情感、同心向力,不伤害、不激化、不撕裂,也是疫情管控的重要内容。

苛求没有疫情输入,未免很难;管住疫情不外溢,方显本事。其实,只要经济社会不停摆,只要人与物还流动,每个地方就必然面临“输入”和“外溢”两种情势的随时转换。谁也不想染上病毒,能成功阻击“输入”固然可喜,若有所疏漏,也不应互相埋怨。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倘若每个地方都画地为牢、自求平安,凝聚力从何而来?战斗力从何而来?

对一地管理者来说,简单的“拒之门外”,也许是以最小代价换最大防控成果,但如果是用法治、文明的代价所换,从全局看,这代价,很大。

0到1不足惧,严防1到100、到1000,是关键。

就在合肥表示“来的都是客人,返的都是家人”,要求“带着责任和感情做好(防疫)服务”时,更多“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底线”的要求部署,在加快启动——

比如,要求封控、流调、采样、检测、转运等各项工作,严格按技术规范操作,防范每一个细节风险,堵上每一个环节漏洞;

比如,要求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确保封控区封得严、管控区管得住、防控区防得好;

又如,要求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遇突发紧急情况,要边报告边处置,一刻不耽误……

确实,疫情一旦发生规模反弹,现在的“暖心之举”就可能被视为“失之于严”。说到底,支撑城市“气度”与“温度”的,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底气硬气,是每个环节的尽职尽责,也包括每位个体的理解配合:疫苗接种完成了没有?自我防护到位了吗?流调时能否毫不隐瞒、为阻断传播链争取时间?

一座城市,一个地区,愿意体谅“输入”、善待外来者,是文明的体现。我们也应各尽其责、一起守护,给善政者以鼓励、以信心,共同打赢这场硬仗,让这份温暖持续、传递、扩散……(来源:人民日报)

【南阳的路愈走愈畅】#高质量发展•南阳更出彩##新生活新气象#春日南阳##爱看南阳#

路,蕴藏着机遇;路,昭示着发展。南阳的路,愈走愈畅。

——题记

有些变化,你根本想不到;有些惊喜,来得太突然。家住城区医圣祠街的市民吴旭就深有感触。3月16日,记者一见到他,说起城市道路,他高兴地说:“原本上班得15分钟的路,现在5分钟不到……”他节省下来的10分钟路程,得益于医圣祠路断头路的打通和文明路、关帝庙路的贯通,这些断头路的打通,极大缓解了建设路、新华路及周边的交通压力,方便了附近居民,更让城市路网畅通不少。医圣祠东路打通之后的巨变,只是我市中心城区道路之变的一个缩影。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弱变强,我市道路全面升级发生巨变。仅去年,中心城区就打通“断头路”“卡脖子路”5条,新竣工道路7条,大城形象,扑面而来。比政府工作报告上的数字更直观的,是呈现在市民眼前的高标准城市公路,是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开和城市路网的日趋完善,这些点滴之变,有力支撑起了省副中心城市的骨架,为区域经济的腾飞奠定坚实基础。

从堵到通民心之路

一条条路从无到有,带来一系列的蝶变效应。它不单是一条有形的路,也是引领城市经济的发展之路,更是赢得民心的利民、惠民之路。

“断头路”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每打通一条“断头路”就像疏通了“血管”,车流就能汇入更宽广的“动脉”。去年以来,我市在城区不仅打通了南都路北延、原西环路、纬七路、北京南路、关帝庙路、麒麟路卡脖子路、滨河路黄龙庙段等7条“断头路”,还新建和改造了多条主次干道,改善了市民的出行环境,不仅拉大了城市的框架,还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提升了城市品位和综合服务功能。

“路多了,路宽了,路好了……”昔日的不便,今日的畅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的南阳城,当你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前行时,都有多条路线可供选择,出行不再难。

出租车司机顾睿对道路的变化感受颇深。他笑着说,像范蠡西路、梅溪南路等近在咫尺的断头路、卡脖子路被打通,路好走了,活更多了,收入也随之提高了。

位于车站路与人民路之间的光武路段虽然不算长,但长期以来破损不堪且时常拥堵,犹如一张刺眼的城市“牛皮癣”。如今,随着光武路取直、临路违建的拆除改造提升,昔日拥堵的街道成为记忆。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流,路两旁的景观绿化,充满了现代气息,勾勒出了一幅动感十足的现代城市街景。“这条路,我们期盼了多年,终于梦想成真了。现在环境改善了,人流量多了,生意也好了。”附近商户李明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建设路魏公桥段“堵堵堵”、文明路上违建占道……昔日“路没路样”的道路,让咱老百姓上班、回家的路异常不便。今年春节前,我市启动清洁城市美化家园“1050”专项攻坚行动,城市提质更新步伐加快,这些如鲠在喉的“断头路”“卡脖子路”变成了康庄大道,上班的路、回家路不再拥堵不堪,一通百通人心通,提升了一座城的幸福指数。

从窄到宽发展之路

一条条城市道路的延伸和升级,标志着美好生活迈进的历程,也蕴含着物质与精神的良性互动。

驱车沿着独山大道一直向北,过信臣路行至独山大道北延段,两侧高楼拔地而起,花卉苗木随风摇曳,日渐成型的社区与稍远处的独山森林公园渐为一体。

“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见证和缩影,独山大道建成前曾是又窄又乱的老环城路。2002年建成的独山大道,横贯南北,拓宽了不少,焕然一新。城市再发展,独山大道已然是城市车流量最多的道路之一,如今又显得拥堵不堪。今年,我市两级财政计划投资7亿元用于打造以独山大道为引领的5条特色商业街,要不了多久,独山大道将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精品街。”市住建局城建科科长赵伟看着车窗外的街景如是说。

美观亮丽、城市功能完善的道路是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今年,中心城区计划完成光武路西延、人民路南段(包含在淯阳桥重建项目)、长江路南段、邓禹路等路段的提升优化,大美南阳指日可待。

南阳师范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教研室主任王恒热衷于用无人机记录城市的发展。在他的镜头里——

向北望,全长30.8公里,北起鸭河公路桥,南至卧龙区七里园乡大寨村,与中心城区人民路相接的鸭河工区至中心城区快速通道已竣工,由鸭河到中心城区车程将缩短到20分钟;

东进,高铁片区内的东环路、月季大道线条分明,宜居宜业的东部新城靓影渐现;

朝南看,羊山路、丰山路、紫山路、蒲山路、杏花山路等一大批建设已久的道路喜获“新名”,随之围绕这些道路打造的绿化、亮化以及经济带,将为整座城市赋能、增值;

面西,车站路下穿新华路隧道车水马龙,彰显着城市的活力;而连通麒麟路和中州路段的西环路通车在即,城西区域发展一片蓝海……

这些原本不太畅通的道路变成通途,经过优化提升变成便民路、致富路、风景路、绿色路,不仅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而且有效缩短了群众的出行距离,更有利于城市中心向周边拓展,促进市区周边的开发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吸引力。

从慢到快腾飞之路

“想当年,从南阳去郑州路上要走七八个小时,看现在四通八达方便又快捷!”尽管如此,市文联副主席杜思高还是迫切希望能有更多的交通方式连接南阳。

完善城市交通路网是城市发展之需,是民心所向,更是衡量一座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标志,也是丈量市民心中幸福指数的标尺。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至今仍不过时。

市委、市政府始终没有忘记,从危机中寻找新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誓让南阳交通由弱变强——

高速南阳站和独山站等5个出入市口改造项目,已被列入我市2022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十大工程”;积极推进南信合高铁开工建设,全力争取沿淮高铁南驻阜段、二湛通道南阳段进入国家相关规划等愿景,已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南阳入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名单,这意味着,南阳枢纽城市建设将上升到国家层面加速推进。南阳依托正在加速构建的“空水铁公”一体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正成为中原城市群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战略支点、对接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门户和联系京津城区的重要桥梁……

随着这些连通着广阔未来的道路梦想照进现实,一个面向未来、四通八达、高效便捷的南阳综合交通体系已构建,一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路交通网络和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的现代交通体系初步形成,成为南阳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大动脉”。

城市的这一条条路,是市民的上班之路、创业之路,也是回家之路、幸福之路。它不仅是一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致富路,也是一条条带动南阳结构调整、推进转型跨越之路,更是一条蝶变为省副中心城市的“民心之路”。(本报记者于欢/文张玲/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暮沉也体验过一段时间没钱的生活,一万块一个小时不是小数目了,但他急着去找温湉,就没有纠结:“行。”全文请到公『众』号〖小小文楼〗发个:5949,即可渣男只会害
  • #裴秀珉[超话]# #裴秀珉0313生日快乐# [230311] STAYC官方更新秀珉相关从寒冷的日子开始到即将来临的春天 活动结束啦!多亏了SWITH 每
  • 挺多通过矫正牙齿而让颜值上升的案例也让大家伙心痒痒,有部分顾客想要矫牙的,但这群人陷入无限的纠结中,牙套or牙套脸,我该选哪个?我们新手商家不会自己直播,不想走
  • 王菲與謝霆鋒由1999年傳出戀情至今,已經過多番離合,2014年兩人「世紀復合」時,獲得全城祝福,雖曾傳出情變但如今二人罕有拖手現身,一話不說已用行動打破分手傳
  • ”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八字命理方面的:“以前医学技术不发达,人们都是自然顺产,只有一个天注定的生日时辰;可现在不同了,很多产妇由于各种原因会选择剖腹产,当然也就有
  • iejj都在花痴 不会吹啊 不吹不代表没有 望周知真没时间关心别人捏!是我们嘉人这辈子要保护的人,我很遗憾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没有遇见他,但是我现在遇见了,我要好好
  • 就让我们带着春天希望,且看花儿,且观大山,且听风吟,且感人生,且侯我们的相聚之期……等一人归来,共赴春光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本
  • 财富,流‬核心不在财于‬富​‎ ͏ 而在于心正‬正念内驱在‬动遇到同的频‬人珍惜这是创业路的上‬惜福我们不只为是‬钱,更为在这条上路‬淋过雨那的‬些人,给他们撑
  • 树那么大、花那么多,每一朵都有着曾经的萌发、当下的绽放、未来的飘飞,旋转在那空荡的光阴深处,悄悄的来,唤起心中不变的似曾相识,悄悄的走,不声不响。这样的美好,入
  • 是,或许一切说出来就会好了,她就会和你一起拍,可是开口对于这种人来说,太难太难了。没人的时候我有时候会照镜子,有的时候觉得自己长的也不是很糟糕,有的时候觉得哇真
  • 是把我从牙牙学语时养大成人,还是在我向他发脾气时包容一切,又或是只为给我这世上独一的偏爱。别去恨一个你曾经爱过的人,哪怕你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很多时候爱情最好的结
  • “时代的尘埃落到每一个人头上就成了一座大山”. #一把青[超话]# 第二次看的时候不紧不慢,被很多之前没太在意的情节戳到,这次整体是属于慢慢品味的,看完没有第
  • 有了这种功夫,等于得到了无价宝(宣化上人)我为人处事的座右铭各位善信:如果每个人都有慈悲心,还能看到众生有不对的事情吗?“常瞅人不对”:你老觉得这人也不对劲,看
  • 或许是不想被外人打扰,他们不像年轻时经常牵手出现,最近几年难得有一块儿出现的,所以每次都会被热搜吧!从2000年到2023年,风风雨雨看遍了人间冷暖,现在的他们
  • #为爱而聚,E起前进##2023CFPL##CFPLS21#2023CFPL S21春季赛常规赛EDG vs R.LGD第二场比分:8:10总比分:0:2地图:
  • ”[话筒] 最初有其科学性,但当前救治水平早已进步2022年6月,健康时报就曾刊发《“死亡48小时”工伤认定的是是非非》稿件,其中,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 感受几个moment1:吃宵夜的时候 和哥哥一起去买饮料给爸爸买酒 从红旗出来的时候突然下了豆大的雨点 哥哥把马甲脱给我让我盖着头 他刚准备跑 我拉住他把衣服还
  • 我完全不知道她们会来,我真的是又惊又喜+感动[泪][泪](她们坐最早的动车到南丰,然后坐车到我家楼下,还去买了花吃了早点哈哈哈)我无比珍惜这段情谊[哇][哇]我
  • 看到女主十年爱情出现危机时,明白了爱情或者婚姻是需要经营、需要维护的;看到女主失业以及职场对于大龄女性的质疑时,明白了该拼搏时拼尽全力、做到最好、打破质疑和常规
  • 颜真卿的书法之美,源自于他的人品之美,就像忠臣烈士、道德君子,“不袭前迹,挺然奇伟”。颜真卿的书法之美,源自于他的人品之美,就像忠臣烈士、道德君子,“不袭前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