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逮捕乌间谍“婴儿”,乌公布“俄间谍”名单,俄乌情报战牵动多方】#乌公布俄间谍名单#俄乌冲突已持续一个多月,这场战争将在何时、以什么方式结束,依然难以预测。除了武装部队的正面冲突和谈判桌上的针锋相对,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激烈战场——情报战。3月初,一名参与谈判的乌方人员“离奇”死亡事件,让外界依稀看到这个战场的冰山一角。近日,乌军方情报机构公布600多名在欧洲活跃的“俄罗斯间谍”的详细信息,让观察家们开始思考这条战线会延至哪里。事实上,冲突早已不限于俄乌,自2月下旬以来,美欧多国已以从事间谍活动为名宣布驱逐百余俄外交官。

从间谍“婴儿”被捕说起

“你是哪国人?”

“乌克兰人。”

“你用了什么假名?”

“婴儿。”

“你还与乌克兰安全部门的成员讨论了其他什么特殊任务?”

“搜索有关俄罗斯联邦境内目前的……反对派记者的信息。”

这是俄罗斯《消息报》网站3月25日上传的一段视频的部分内容。视频开头,俄联邦安全局三名官员给一名倒在雪地上的男子戴上手铐,另一名俄官员走到这名男子面前,将他的头拽向镜头。然后,视频切换到一个空荡荡的房间,这名男子身体前倾,右眼一侧似乎有一道伤口,他开始回答审讯者的问题。

据俄新社报道,该男子名叫鲁达西,出生于乌克兰哈尔科夫,具有乌克兰和波兰双重国籍,2019年来到莫斯科,考入俄罗斯一所知名高校。他负责监视乌克兰驻俄记者和政治学者。“在试图获取参与俄罗斯国防部在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的军人的信息时,嫌疑人在莫斯科被捕。”俄联邦安全局称。

有分析称,此次逮捕意义重大,这是俄乌冲突爆发后,俄方首次公开逮捕乌间谍。新西兰《先驱报》评论称,随着俄罗斯宣布抓获这名乌克兰间谍,俄乌两国之间的秘密情报战浮出水面。

俄罗斯抓乌克兰间谍,乌方也没闲着。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为打击俄罗斯在欧洲的情报系统,乌克兰国防部情报部门近日公布了一份620人的俄罗斯间谍名单,这些人据称都在欧洲活动。名单以俄文发布,被披露的有这些人的姓名、电话号码、护照号码、车牌号、部分财务细节,甚至包括一些人的家庭住址。“每个欧洲人都应该知道他们的名字!”乌情报机构在社交媒体上称。

“举国抓间谍”

提起俄乌间谍战,很多人会想起3月上旬曾参与俄乌谈判的乌方代表杰尼斯·基列耶夫在基辅被杀害事件。关于他的死,有乌方人士称,是乌国家安全局所为,他们已掌握基列耶夫“勾结”俄罗斯的证据。乌国防部情报总局却说,基列耶夫是该部门官员,与另外两名情报人员在执行特殊任务时被杀,属因公殉职。让人不解的是,根据塔斯社编制的官方名单,基列耶夫并未被正式列为乌克兰代表团的一员,但他被拍到参加了谈判。

除了这起案件,3月30日,乌克兰根据一项新法律宣布首个针对乌公民与俄罗斯军队合作的起诉案。乌总检察长办公室表示,东部城镇克拉马托尔斯克的一名居民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段视频,“视频中,他否认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并公开呼吁乌克兰人支持侵略国的非法决定和行动”。法新社称,3月中旬,在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两周后,基辅通过这一新法律。根据该法,与“敌方”部队“合作”可能会导致被判10到12年监禁。乌检察官表示,已经展开150多项调查。

据乌媒报道,乌国家安全局称已破获多起“俄罗斯间谍”的破坏行动,逮捕许多“间谍”与“破坏分子”。这些人大部分是乌克兰公民,按乌官方的说法,他们的“破坏行动”包括并不仅限于:提供乌克兰武装部队的信息,给重要设施做标记,窃取重要文件,冲击哨卡,抢劫物资等。一些趁秩序混乱进行违法活动及宵禁期间活动的人也被视作“破坏分子”。

“举国抓间谍:对破坏者的恐惧让乌克兰人不安。”《纽约时报》3月31日描述称,“有检查点,有热线,还有举报可疑活动的应用程序,乌克兰人担心破坏者在他们中间散布引发不信任或错误的信息。”在靠近波兰的利沃夫,怀疑情绪尤其高涨,那里已成为吸引寻求安全的乌克兰人的磁石,街道上因此出现许多陌生面孔。当地一名官员说,战争爆发后的头几周,警方和行政人员每天接到约1.7万个有关可疑活动的电话。

俄方动作也不少。俄罗斯《报纸报》3月31日称,近日,乌情报部门在俄境内的渗透和破坏活动愈演愈烈。俄联邦安全局表示,其与内务部、联邦侦查委员会在俄23个地区抓获乌新纳粹组织“MKU”的60名成员。报道还称,乌情报部门试图利用在俄罗斯生活和工作的同胞进行情报和破坏活动,在俄乌克兰人被起诉的案例越来越多。

驱逐外交官

在这场间谍战中,不少西方国家也在行动。3月30日,斯洛伐克表示,决定驱逐35名俄罗斯外交官。“我的政府不会容忍俄罗斯人以外交为掩护,在斯洛伐克领导大规模间谍活动,腐蚀我们的民众,传播虚假信息,使我们的社会两极分化。”斯总理爱德华·黑格尔在脸书上表达不满。

此前一天,另4个欧盟成员国比利时、荷兰、爱尔兰和捷克分别宣布驱逐“涉嫌从事间谍活动的”俄罗斯外交官,共计43人。《华尔街日报》称,欧洲驱逐俄罗斯外交官旨在瓦解所谓间谍网络。一名欧洲高级外交官说,欧盟一些较小成员国在莫斯科只有少数外交官,它们一直没有这样做,原因是担心针锋相对的驱逐行动可能等同于关闭其在俄大使馆。

据《华盛顿邮报》统计,自俄乌开战以来,涉及约12国的一百多名俄外交官被要求离开。最早是2月28日,美国宣布从俄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中驱逐12名“情报人员”。3月23日,波兰驱逐45名“伪装成外交官的俄罗斯间谍”。俄方称,将基于对等原则做出回应。

上一次这样大规模驱逐外交人员是在2018年。那年,俄罗斯前特工斯克里帕尔和他女儿“中毒”事件引发美西方国家驱逐150多名俄外交官。莫斯科则以驱逐近200名西方外交人员作为回应。

在这场特殊时期的间谍战中,白俄罗斯也出手了。一周多前,白国家安全委员会侦查局副局长贝切克表示,他们摧毁了一个在外交身份掩护下运转的乌克兰间谍网络。白总统卢卡申科说,明斯克驱逐了12名乌克兰间谍。

据俄罗斯“Vesti”电视台报道,明斯克称基辅在白俄罗斯的情报活动“前所未有”,乌外交使团的一半工作人员是间谍,他们不仅仅招募线人,还搜集有关军事设施的情报。白方披露的信息在俄国家电视台上得以展示,比如一些人的照片、姓名和职务,里面有乌克兰驻白大使馆的一等秘书、大使顾问等。还有一段录音记录了乌克兰领事与居住在戈梅利地区的乌克兰公民之间的对话:“你所在地区,有没有俄罗斯装备活动的情况?”“没有。”报道称,白国家安全委员会确信,乌情报部门正在与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波兰情报部门合作。(《环球时报》4月1日16版文章,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李琳佳 本报特约记者 柳 直 辛 斌 萧雅文 张倍鑫)

马斯克:未来人不用再活那么久了,思想可植入机器人实现永生

你能接受死后机器人带着自己的思想继续实现永生吗?

自古以来“永生”一直都是人类所关注的话题,但即便医学发展到今天,人类仍旧还没有寻觅到永生之法。

但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如今人类似乎已经掌握了一种新的“永生之法”,那就是将你的思想复制在机器人身上,让机器人能够带着你的思想永久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前不久一个“你能接受已故亲人成为仿真机器人吗”的话题就快速的冲上了热搜引起了大家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很多人都表示对于这个问题目前真的很难给出答案,但在思考了很久后大多数人还是都给出了难以接受的答案。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呢?

1、思想的永生算不算永生?

实际上,上面提到的这个关于“永生”的话题是来自于一期叫做《未来新世界》的节目,节目上著名主持人蒋昌建探访了大连一家仿真机器研究企业。

为了做这期节目这家大连的仿真机器企业专门制作了一个和蒋昌建几乎一摸一样的仿真机器人,就连蒋昌建自己见到那一瞬间都难以相信一个和自己一摸一样的人站在了自己的面前。

然而,让蒋昌建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机器人开口的第一句话就问到:“我的老朋友,你希望我代替你永远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吗?”,和大多人第一次面对这个问题一样,那一瞬间蒋昌建沉默了,并扬起了头思考了很久,脑子里闪过了无数的画面,但依旧没有得到一个答案。

最终蒋昌建还是给出了一个答案称:“当然我希望你代替我永远的活在这个世上,让关心我的人们留下关于我最好的记忆,但你需要代替我做更多有意义能回馈社会的事情。”

从蒋昌建的这番话看来,蒋昌建内心中所认为的“永生”不是肉体上的永生,而是思想上能够得到“永生”,把自己的思想、行为留给后人,就能算得上是一种真正的永生。

虽然,最终蒋昌建在节目上给出了关于“永生”话题一个自己的答案。但在节目后蒋昌建还是表达出了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纠结。

尤其是在得知了自己离开这家企业后,这个仿生机器人就会被处理掉时,蒋昌建更表达出了自己当时的想法称:“实际上我并不想留下它,但我和它离开的那一瞬间我也不想毁掉它。”

从蒋昌建探访大连这家仿生企业的节目可以看出,在面对未来未知的“永生”这个话题时,人类表现出来了一种即兴奋、期待,但又恐惧的心理。

确实,在自己已经不再存活于这个世界上之时,谁也没有办法想象还有另外一个自己替自己存活于世上。至少目前来说,很多人都难以接受。

但从科学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来看,未来这种事情有可能很快就会在现实生活中上演!

2、马斯克:未来大部分都将把思想注入机器人实现永生!

作为这个世界上目前最杰出的商人和科技狂人,马斯克一直都在致力于将人类思想注入机器人的研究之中。

几年前马斯克就开始致力于脑机接口的研究,并已经在很多动物身上完成了实验,从动物的神经元中提取出了信息。

而在最近的一个采访中马斯克再次称,未来将人类大脑中的数据复制到机器人身上已经不再不再遥远了。未来,我们可以将那些独一无二的东西,比如性格、记忆下载到机器人身体中,这将是一种不同的永生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8月份的AI日上马斯克就宣布了特斯拉即将推出一款人形机器人,该消息一出就立马引发了大众的关注。

按照当时马斯克的说法,之所以特斯拉会选择研发一款人形机器人是因为“基本上在未来,体力劳动将成为一种选择”。因为机器人将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除危险、重复和无聊的任务”。

而在最近的采访中马斯克也再次透露,这款叫做擎天柱的原型产品将在今年年底完成,已经做好了到明年年底达到至少中等规模量产的准备。

虽然马斯克多次强调之所以制造这个人形机器人是为了能帮助人们解决那些重复、枯燥或危险的工作,但在此次的采访中马斯克也首次提出了未来将这个人性机器人发展更多用途的可能,其中他还专门提到了使用这个人形机器人来缓解出生率降低带来的问题。总有一天,人格意识将能够被“下载”或“存放”在擎天柱机器人上,马斯克称。

对于马斯克的这种说法,记者也提出问题称:“就像是一种不同的永生?”,马斯克也立马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除此之外,在“永生”这个话题上马斯克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称,研究肉体层面的长寿没有意义,相反他更赞同赞同将人类的大脑“复制”到机器以达到一种“别样的永生”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马斯克赞同将人类的大脑“复制”到机器以达到一种“别样的永生”,但一直以来马斯克仍旧很忌惮人工智能的发展。

一直以来马斯克都是“人工智能毁灭人类论”的坚实拥护者,他多次肯定了霍金所说人工智能毁灭人类的预言,也曾多次向人类大声疾呼道:“我一直在敲警钟,但是直到看到机器人走到街上杀人,人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反应,因为它们看起来如此空灵。”

而在这次采访中马斯克也再次称自己目前拥有的三个“最大恐惧”,而其中一个就是人工智能的危机。

也是因此,虽然目前特斯拉已经开始着手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但马斯克仍旧十分注重其安全性。

可见,面对未来的世界的未知性,即便是马斯克这样的科技狂人也表现出了十分纠结的心理,一边希望未来人类的记忆能被植入大脑,获得“永生”,另一边也担心人工智能的危机爆发带来灾难。

很显然的是,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谁也不知道未来的世界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但即便如此,科技的洪流仍旧是不可逆的,面对人工智能发展未来的不可预测性,没有人能给出绝对的答案,

但可以确定但是时代进步,机器人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不可逆的事实,而人类能做得最好的防备只能是不断的提升自我认知和创新能力,才能始终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原创 蒋东文 东文财经 2022-03-31 20:38

#三联美食# 在淮海中路一间洒满阳光的厨房里,赵荣华热起锅子来。案板上的五花肉已经收拾停当。“我爸爸做菜是‘老三篇’,上海传统家常菜,最拿手的就是红烧肉,所以我骨子里面相信上海味道就是红烧肉,两个月必须吃一回解馋。”但赵荣华烧起菜来,已经和父辈大不相同。

他用平底锅爆香青葱和姜片,将五花肉煎到微黄。“猪油煸过以后特别香,而且高温可以封住肉里面的水分,肉质不容易老。但也不能煸太长时间,猪皮会硬。”他往锅里倒红酒——而非上海人家常用的料酒或是黄酒。“我们的红烧肉做得好,就和法国的鹅肝一样,软糯丰腴。

法国人用酸甜果味的东西来搭配鹅肝,找那个味道的平衡点。我做红烧肉也是这样。红酒有果香、有酸度,能够综合红烧肉里的甜味和油腻。”酱油、冰糖下锅,肉在锅里小火焖了三刻钟,眼见汤汁快要收干,赵荣华淋了些日本料理常用的味噌下去:“现在真正好的黄豆酱油很难找了。红烧肉酱香味要浓,味噌正好可以用来提味。”这一份肉,裹着亮晶晶的酱汁,甜得恰到好处,果然如他所说:“配一碗白米饭,一口闷,下饭菜,下得嚇死人。”

一道小时候“外婆常做”的面拖小黄鱼同样被赵荣华弄出了花样。他用全麦面粉和生粉混合做面浆,再向面浆里淋少许油——这是日本天妇罗的做法。锅里油温七成,他提溜着收拾好的小黄鱼,裹上面浆,在油锅里转一圈,用筷子蘸点面浆洒在正在烹炸的鱼上。这也是天妇罗的技巧,使外壳更加蓬松酥脆。

鱼出锅,赵荣华拿出浓稠的黑醋汁,在盘子里勾出线条。“七分意大利黑醋加三分冰糖,小火慢慢熬成,”他解释说,“混搭小黄鱼,味道会更丰富。前几天意大利米其林三星厨师西莫·博图拉(Massimo Bottura)来上海,我吃了他做的菜,其中用到了他珍藏40年的黑醋汁,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灵感。”

不惑之年的赵荣华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对上海味道的改造与这座城市的变迁同步。从前,赵荣华家就住在现在上海新天地所在的位置,太平桥。

他记得小时候,家里出门的几条街上遍布小吃摊。一家叫“春园”的铺子有鲜美的小馄饨和黄芽菜肉丝春卷。那时候流行“小笼馒头”,“外面是发酵过的面皮,里面裹肉馅”。他爱吃大汤团,猪油芝麻的馅子,也爱“四大金刚”,呛饼、油墩子、粢饭团和粢饭糕。当然少不了生煎,“下面的底薄而脆,上面的皮薄而有弹性,肉馅结实,大口咬下去都是汤水,一不小心就会溅得一塌糊涂”。

普通人家的孩子并没有太多机会上餐馆,婚宴就是盛事。“我至今还记得一个场景,在一家饭店二楼,台子上有条很大很漂亮的松鼠鳜鱼。一桌菜好不好,就看一道松鼠鳜鱼。小孩子等着鱼上来,吃完可以下桌玩了。”

1996年,上海开始改造太平桥地区52公顷的旧城。也就是这一年,已经学了4年厨师,做惯了上海菜、广东菜的赵荣华赶上最时髦的一阵风,成了西餐厨师。那以后,意大利菜、日本菜、东南亚菜、美式餐饮他都上过手。他在外滩三号的一家西餐厅做热房主管。一天,一个美国女记者穿着厨师服到厨房里来采访,他负责向她介绍厨房的运作方式。临走时,她问他:什么时候可以一起吃顿饭?

认识赵荣华时,莫云刚刚开始在中国的美食记者生涯。她本就出生在一个跨文化背景的家庭。母亲是上海人,8岁离开上海去西班牙,随后到美国定居。

赵荣华描述岳父母家的厨房:“你能想到的世界各地的任何调味品,都能在那里找到。单单是芥末就有十几种之多。”在莫云记忆里,母亲“从来不会做两道一模一样的菜”。赵荣华赞叹岳母对食材充满想象:“比方做豆腐,她会放奶酪进去,让人意想不到,但是非常好吃。”

爱情在厨房破土,被美食滋养成长。两个背景完全不同的人在上海相遇,一拍即合。

赵荣华在外滩三号工作的时候,每天都要忙碌12个小时以上,但无论多晚回到家里,他都要给莫云做一道菜。莫云对他的手艺充满了赞叹。这让赵荣华大为惊讶:“从前我没有觉得厨师是个什么高尚的职业。我也给我以前的女朋友做吃的,她并不会赞美,甚至在向其他人介绍我的时候会羞于说我的工作。在莫云这里,我第一次感到这门手艺是值得尊重的。”

同样,赵荣华的经验和人脉为初入美食报道的莫云打开了厨房秘密的大门。相处的前10年,两人一起去上海各种餐馆试菜。“每天都去新的餐厅,认识新的厨师。”从5000元一位的分子料理餐厅到广园路菜场对面的灌汤包和辣肉面:“骑着一辆电动摩托车,两个人每天到处跑。”

莫云也爱上海味道,熏鱼、酒香草头、腌笃鲜,胃口好的时候,丈夫的红烧肉她能吃掉一整盘。但赵荣华家的餐桌,从来不会连续两天出现一种风味,那是一桌世界美食的流水席。1年前,赵荣华开了一家潮汕火锅店,那个时候上海吃四川火锅的风头刚过。没想到,一年来,沪上的各个档次的潮汕火锅“开了不下1000家”。生意之好令赵荣华大为意外,第二家分店已经开张。

今天的上海好像赵家的餐桌,在灯红酒绿的林立餐馆中,本帮菜反主为客,成了边缘角色。这倒并不奇怪。曹聚仁在《上海春秋》里回忆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本来,天下美食佳味,集中在扬州,到了近百年间,才转到上海来。上海本地,并没有什么特色的菜味,可是,这个吃老虎奶长大的城市,她就吸取全国的精华,加上了海外奇珍,成为吃的总汇。”

听说我要寻找本帮菜,赵荣华带我去拜访了他的两位朋友。身材瘦削的孙伟轩原本是一位足球运动员,90年代初,他从市级队伍退下来,被安排进宾馆学厨4年,在一些本帮菜餐馆陆续烧了8年菜。他2010年创业做本帮菜馆“弄堂筵”。

2012年店面扩大时,他相中了武夷路附近一处小楼。把店面转手给他的上一位餐馆老板说,这里19世纪中叶的时候就有一家小酒馆,叫“悦宴九馆”。这个故事打动了他。小楼位置僻静,做的是回头客生意。他的顾客绝大多数是三四十岁的上海本地人,拖家带口的来吃家宴。

本帮菜馆大不易,孙伟轩觉得自己是讲情怀的。“上海各类餐饮输入非常多,论本帮菜,好餐馆两只手的指头就数得过来。消费人群年轻化,年轻人讲新鲜口味,喜欢外来的味道。从经营说,火锅是可以标准化的,本帮菜不能。

比如红烧,糖和黄豆酱油的比例怎么放,什么时候放,调料和火候的把控都是需要有功夫的。没有10年厨龄,烧出来的菜完全不能看。有些菜系的馆子可以开得大,可以有中央厨房,完成一道菜的前四个步骤,但本帮菜最多只能完成前两个步骤,只能进行原料粗加工。原料、人员,成本就都上去了。”

弄堂筵打“怀旧”牌,孙伟轩觉得,许多本帮菜馆为了迎合客人,已经将菜品的口味改得离谱了。他的初衷是做“不改良的本帮菜”。但事实上,“改良”似乎不可避免。

传统上,本帮菜用青鱼做熏鱼,但孙伟轩用三两到三两半的小鲳鱼,“肉质好、刺少、鱼身扁,容易入味”。鲳鱼块经过两次油炸:第一次定型,第二次炸酥。出锅的鱼块浸入孙伟轩留了十几年的“老卤”里。他嫌白糖腻,在老卤里放的是麦芽糖和冰糖。做松鼠鳜鱼,他借用了粤菜的糖醋汁,除了茄汁和冰片糖,还加了西餐常用的OK汁和微有辣味的喼汁。

一道油酱毛蟹,蟹下油锅前需要裹淀粉。他试验了许多回,选了一种荷兰土豆粉,“用量小,挂壁裹料作用好,蟹黄蟹膏不会流失”。不过他不会在这道菜里加更多新鲜调味料。毛蟹和年糕炸过之后下锅红烧,只放酱油、糖和水。“高汤都不用。毛蟹本来已经很鲜,放别的东西就抢味了。”孙伟轩最得意的改良,是把梅干菜和上海酱鸭一起烧。梅干菜吸满了浓厚丰润的酱汁,以上海人的标准看,“下饭最好”。

孙伟轩开的是平价餐厅,赵荣华的另一位朋友方元走的是高端路线。“福1088”餐厅在沪上的名头很响。镇宁路上,三栋奶黄色水泥拉毛墙的西班牙风格老宅子并排在一起。门口没有招牌。镇宁路一带是旧上海的富人区。这三栋老宅中的一栋原本是方家的祖宅。

方元的曾祖父方旭东任过张作霖的财政部长,后来专攻铁路地产等实业,攒足钱后来上海定居,买下这宅子。解放后,老洋房里搬进“72家房客”,方家也一直住在这里。20多年前,住户陆续搬离,方家重新收回房子,方元的母亲就着地方开了一家“福园”餐厅。餐厅的招牌菜是一道用硝、盐、酒等腌制的硝蹄。2006年,方家把相邻的两栋宅子也并进来——他们原本属于李鸿章的小儿子和上海阜新面粉厂老板孙多森。

走进今天的“福1088”餐厅和走进“摩登时代”老上海大户人家的宅邸没有多少区别。在一间用于招待VIP客人的房间里,一块“生福轩”的匾额挂在墙上,是书法家谭泽闿民国二十四年(1935)所题。拼花的瓷砖地板在灯光下显出油亮的包浆釉色,一只中西合璧的红木橱柜和一张梳妆台分立在房间的两头。它们都是上世纪20年代的老家具。梳妆台两侧各有一把30年代的单人皮沙发。瓷砖、吊灯、家具都是方元一家从古董商手里收来的。

“专门请人看过,确定是老上海的东西,”方元说,“并不是因为开店才这么做。有这个情结。房间风格的复原依据我爸爸妈妈小时候对宅子的记忆。这是自己的家,所以一切都做得特别细心。”他让我留意一人高的深棕色木质护墙板,房间里那些可能扎眼的电灯开关都小心地藏在了里面。

悉心打造的旧上海迷梦自然需要称得起的菜式。方元推荐一道金黄浓艳的金必多浓汤——20年代起风靡上海滩的海派西餐富贵菜。一条一尺半长的鲥鱼气势磅礴地端上桌来。鱼身上码了火腿片和醪糟,清蒸出一汪鹅黄清透的汤。火腿的咸香和醪糟的清甜衬着鱼鲜。鲥鱼没有去鳞——上海人的讲究,“鲥鱼吃鳞不吃肉”,“鳞片连接的地方有胶质,最美”。

贵价餐厅会在普通食材的菜肴上格外讲究些功夫。酒香豌豆尖,只取豌豆尖最嫩的那一截,确保口感无渣。九块红烧肉整整齐齐地码在一起,为取到最漂亮的五花,“一大块肚方,修掉一半”。

赵荣华最爱一道清炒豌豆:“小时候吃豌豆,我爸会先打招呼:‘给你炒个豌豆,时令货!’”方元的豌豆自然不同于家常货色。“豌豆太老的发干,太嫩的里面是一包水,我们只取恰到好处的那些。40斤云南豌豆,只能挑出10斤豆子。”小豌豆油亮亮、绿莹莹,小玉籽一般盛在瓷调羹里,放进嘴里,像鱼子酱一般崩裂开来,满口清甜。

“福1088”虽然走老上海的步调,但菜肴已经不完全局限于上海菜了。方元一方面觉得,传统本帮菜做不出太多花头,没有新鲜味道客人不会买账。另一方面他也曾试图去上海周边郊县发掘一些“老味道”,但又嫌加工方法“太原始”,“农家菜,上不得台面”。

毫无疑问,本帮味道在变。就像他小时候记忆里的那些东西:“从前的馄饨皮是碱水皮,发黄的”;现在最红的生煎“吃上去就是和小时候的完全不同。难吃谈不上,就是不对劲”。方元的坚持,是在厨房里无论如何要有土生土长的上海厨师:“真正的上海厨师长已经很少了。本帮菜的厨师算到现在已经有第五代。”

他提到84岁的本帮菜泰斗李伯荣:“李伯荣算第二代,他吃过第一代本帮菜大师的菜。他的徒弟又以他为蓝本,然后是第四代、第五代。”真正的本帮传统味道是什么?那好像已经是一个不可复制的遥远想象了。“据说,李伯荣黄金时代的手艺真的是非常好。”方元喝一口茶,幽幽地说。

《在上海,什么才是真正的“本帮滋味”?》作者 / 徐菁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Aix安晓薰 2.这世界有太多的声音,城市在说,现实在说,过往的人在说,你可以聆听,但不可以被淹没。2.这世界有太多的声音,城市在说,现实在说,过往的人在说,
  • 男人背叛后,对第三者动了真感情,那是因她满足了男人精神上的需求。当人生走到尽头,除正法外,什么都帮不了你,纵然富有四海,也带不走一针一线,位高权重,也带不走一
  • 俩人又意见分歧锵锵两句[笑cry]加上早上炖的排骨豆角,又开了一瓶桃罐头,四个菜开吃吃完饭歇一会儿,1点15开车送宝宝去火车站,她买的两点的火车票,咱俩就直接回
  • 村民们对东营市盛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污染行为怨声载道,村民苦不堪言,周边村民都深感奇怪,一个“污染”企业为何堂而皇之的摆放在那儿,常年明目张胆的非法生产,在生态
  • 是的,如果你不能从工作中得到快乐,那么无论身处什么环境,你都会陷入“内卷化”。个人如何避免“内卷化”作为身处“内卷化”系统中的个人,无力改变规则,也不一定有条件
  • 设计师毛宝宝将艺术与生活互为融合,在保证美感的同时也兼具舒适;现代科技与传统古典的两种风格突破性的创意交融,将西方的古典浪漫融入东方的艺术美学中,传达独立、自信
  • 全陶寳通用无门槛可叠加,戳:【到手价9.9,压缩木浆海绵,刷锅、洗碗多用清洁神器】去油不挂油,柔软不伤器皿,让你告别洗刷烦恼,杠杠的厨房好帮手!全陶寳通用无门槛
  • 13、原来狼狈的人生会让我,连喜欢他的勇气都没有。11、会吵架,也会和好,我们的爱只增不减。
  • 22/11/30P1 看了一半的红楼梦,被借走了,机缘巧合下看了几本阿婆的推理小说,每一部读到结局都会被狠狠震撼到,不愧是推理小说女王P2 室友的生日今年全部
  • 】近日,河南1岁9个月女童乐乐肚子总是鼓鼓的,家属以为能吃能喝不是大毛病,可能是“婴儿肥”直到剧烈呕吐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腹中竟然有一个柚子大小的畸胎瘤,20cm
  • 使用用途:カジュアルシューズ甲材:天然皮革底材:ゴム底サイズ:24.5cm 25.5cm 26.5cm 27.5cm【生産エリア】中国※対象年齢15歳以上※掲載
  • 何超秘书长就协会的定位、发展历程、主要成绩以及未来规划向到场嘉宾做了介绍,并从行业标准和规范的角度上,就企业家们关心的行业发展趋势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就
  • 可能全国只有呼和浩特市会,再有本事也不敢那么写,还有他三个小时就能完成60天的工作量,不止写这个文章的人自己相信吗,他是怎么说服自己写下这几个字的?内部吹无所谓
  • 可见,修身和不修身,是两个冰火境界,修身一旦“温暖如春”人便有了激情,有了状态,有了向上的力量,这样人间才能充满爱,才能四季如春。纵观当下一些事件不难看出,为什
  • #sky光遇[超话]# 我崽想要灯笼裤,但是明天下午她就上学了,她的蜡烛要换的话最早只能后天再跑一次图,我就想给她找个代,碰巧群里一个女生要加我好友,传了我跟我
  • 當然有啦,我們身上發出的味道,就是男人味,最原始時用來挑撥起女人的性慾,哪怕是汗味或者是狐臭,各花入各眼。有一次在飛機上遇到一個穿西裝的黑人,他灑的只有十個巴仙
  • #sky光遇[超话]#把我无翼毁了的人,一开始说赔我,但是没赔跑路了,共友也被拉黑了大家切记风行网道也有自动翼,我就是忘了,看他去风行网道以为要从那去别的图呢,
  • DS&Durga | I don’t know what | 2018这个是新型的香味增强剂貌似只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香水结构你可以自己往里面加东西Du
  • 大S的这篇发声,真的很高明,先说自己一直都是在信守承诺,不管汪小菲和他的家人怎么说她,她都不会说汪小菲的不好,还选择了让汪小菲见自己的孩子,但大S本人想来也一定
  • 这一年又有很多原因我们仍然没有见过面(好吧之前也没见过)当初在学生时代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要亲眼见到你,一定要在你的舞台下大声喊你的名字 。很感慨时间过得好快,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