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艺术##原创油画##封面图#
郭志刚的雄心是要真正复兴一种诗性的文人艺术,重构中国当代语言美学的文人精神。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他致力于打通从传统到当代的美学上的精神气脉,并为之找到一种新的诗性的形式。这一践行不仅表现为关于灵魂的前世今生的作品《陵墓》《棺椁》《骨》《风》《羽化》《千秋》等系列,还体现在这部《魂兮归来:回向东方美学深处的当代性》文集中。

20世纪初,传统的文人画受到西方的形式主义和抽象艺术的挑战,以中国体系为背景的东亚艺术,先后诞生了日本的抽象书法、具体派、物派,韩国的单色画以及中国的实验水墨。从形式主义角度,将中国的笔墨传统转向抽象主义语言;在观念上,则吸收道家、禅宗的概念转换为一种后观念主义。

以形式主义和观念主义来统领作品和语言,这是20世纪东方艺术的现代性主线。从绘画性来看,20世纪的水墨现代性的变革重点在于关注线与形象的关系,总体趋势是以笔墨的抽象主义消解形象,使笔触和线条的书法性成为一种抽象主义语言,进而放弃笔和笔法体系,进入行动绘画和装置形式。郭志刚的一部分纸墨作品亦属于放弃毛笔的减法进程,直接以墨创作。通过以墨代笔,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墨法语言,奔放的放射状的墨线以及块面化的褶皱层层扩散的墨纹,充溢着一种前世今生穿越的文人魂性。

在放弃毛笔这一体系之后,郭志刚没有让画面走向形式主义,而是返回到现代性与传统的界墙,他似乎在传统的墓穴中打通了一个气口,使精神史的气脉通过穴孔,与当代的精神场域开始对流,并混合成一股古今杂融的美学气脉。郭志刚的画面相当于流动着这样一股清流,一种孤高的沉郁以及畅游交融的气息。这股混沌又充满神游的气息成为画面的中心,墨成为跟随气韵的一种流动动势的附着形式。

这一方式将笔墨现代性的形式主义,拉回到以魂性为主体的诗性形式。在郭志刚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传统文人画诗性的东西。如果诗性表现在语言的形式上,那么魂性才是郭志刚画面上的精神内涵。魂性表现为一种布满画面的、弥散的精神气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超越了传统的气韵生动的诗性层面,进入一种从传统文人转为知识分子的批判视角。

有关魂性的阐述,郭志刚的文论要比作品更为充分。他的文论相当于一部文人美学的精神穿越史,回顾了从春秋、汉唐至宋明的美学进化以及儒、释、道的渗入。其中,对风、水、骨、香、墨等中国美学的隐喻性象征,作了提炼性的阐释。在这一中国美学的精神阐释中,郭志刚将中国美学超越性的诗性体系,转述为一种矛盾性的二元结构的魂性体系。中国的美学精神并不强调有关痛苦和批判的正面表达,而是首先构造一个正面的清、寂、静、和的超越性的内在美和纯粹的诗性世界,这一体系到宋代达到极致,成为一种沉潜涵泳中尚韵的美学。

这一美学并非文人的唯美主义,它的内在渗透着一种至美至痛的双重结构,即在冲淡轻远的贵族风格下,涌动着文人的阴郁、孤冷、落寞、悲苦乃至虚无。但中国的文人并不直接表达这一负面性,而是试图将其溶解于超越性的诗性世界,从而成为被冲淡后的幽玄和沉潜的一种中正的审美品性。所谓怡神涤虑、澹志忘情、内敛里蕴,使艺术美学臻至“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纯意象美。

因此,中国的美学精神是一种以诗性涵泳魂性,或者魂性隐于诗性中,获得一种近似宗教意义的美学慰藉。虽然这一美学策略由此产生了一种超越性的高格美学,但它稀释了魂性的正面张力和批判性,止步于现代性之前。郭志刚显然不满足于对这一美学传统的复述,他在阐述中增补了文人美学精神中“至美”的另一面,即有关“至痛”的论述。比如“宋人深沉忧生意识下幽深细婉和人类患难焦虑的绝唱”,以及文人的放浪游心的孤傲与寂寞漂泊的生命意识的两难。

关于传统美学中“骨症”的论述,大量的对于骨的本质表征所作的对文人的悲苦经验的现代性阐释,中国美学的精神诉求是超越痛苦,却难掩骨节的褶皱表象隐含的“吊诡、荒谬、枯谢、魂然落魄地惆怅于苍白虚无的冷漠氛围”。这一骨的褶皱症候,之后成为郭志刚“骨”系列的语言能指,象征“骨正遭受着自身肉体和社会文化病变的双重吞噬,在自我拆解的折磨与痛苦过程中呈现出空虚、凝固、萎缩、无奈的症状”。

如果说郭志刚的油画系列体现为在意象和抽象之间的一种皱褶的象征中,以最底限的形隐喻现代世界生命的身体与精神正趋入越来越低层,进入“至美”另一端的“至痛”边缘,那么其纸墨作品,则表达了他的超越传统又维系其根茎的精神,即境生象外、以神统形、尚意崇气,让画面成为一个精神生气的涌动脉冲的场域,以魂性在诗性的挣扎中获得自我的形式。

无论在文论还是作品中,郭志刚都修改了传统美学的结构,使其成为至美至痛的双重性。这一结构的重置却使得美学精神发生了重心位移,即从超越性的诗性美学,变为一种以魂性统形的现代性美学。但这一魂性统率诗性的现代性,并不背离中国的美学精神,它仍然是为超越痛苦本身,并贯之以诗性的风格与气格交相呼应的形式。郭志刚的画面中,这不再是一股幽深静寂的阴性气息,而更像是至美至痛的两股气流的交缠和荡气回肠的升华。

饶宗颐:画初由法入,终须离法,法而后能,变而后大。黄龙之教云:“但有纤疑在,不到无学,安能七纵八横,天回地转哉。”八大、石涛俱到无学境地。墨之倾泼,势等崩云。笔入虚无,色同青霭。死灰能活,枯木皆春。此非七纵八横而何?叶石林以禅喻诗,一为随波逐浪句,二为截断众流句,三为函盖乾坤句。施之于画,亦涵盖气象。

黄龙晦堂为山谷所从游。语次,问山谷,吾无隐乎尔作何解。山谷诠释极精,晦堂皆不谓然,山谷不服。时秋香满院。晦堂乃曰;闻木犀香否?山谷曰;闻。晦堂乃曰;吾无隐乎尔。山谷乃服。《渔洋精华录》注云:“妙道只在当下,当面错过,但从故纸寻求,都无是处。当前花香,是现现成成、活活泼泼的一个。”

华亭取《楞严经》“八还”之义以论艺。主张师法前人,贵在能会,而神与之离,如哪吒之拆骨还父。“还”的意义,非常紧要。众艺之道,从“有所法而后能”,而进于“有所变而后大”,故必须由能合而至能离。八大画笔从董而来,晚期可谓拆骨已尽,深契“八还”,而自辟户牖,前无古人。其印章有“八还”,即取自董说。若石涛《画语录》,开宗明义,由“一画”说起,自能得源头活水。“一”以生二、生三,以至生出万般形态。执一以驭万,故所得在用繁。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搜尽奇峰打稿》卷,可谓茂密之极;而《万点恶墨》卷,亦以繁见长。可谓有悟于“一即一切”之旨。八大则反是,他注意还原,所得在用简。牢笼万类,而归于一,可谓有合于“一切即一”之旨。故知石涛是小乘僧,八大则大乘(摩诃衍)禅师矣。

施议对:临济宾主句,据义玄所示众,有以下四种方式:
参学之人,大须仔细。如宾主相见,便有言说往来。或应物现形,或全体作用,或把机权喜怒,或现半身,或乘狮子,或乘象王。
如有真正学人,便喝,先拈出一个胶盒子。善知识不辨是境,便上他境上,做模作样。便被学人又喝,前人不肯放下。此是膏肓之病,不堪医治。——唤做宾看主。

或是善知识,不拈出物。只随学人问处即夺,学人被夺,抵死不肯放。——此是主看宾。

或是学人,应一个清净境界,出善知识前,善知识辨得是境,把得住抛向坑里。学人言:大好。善知识即云咄哉,不识好恶。学人便礼拜。——唤做主看主。

或有学人,披枷带锁,出善知识前,善知识更与安一重枷锁。学人喜欢,彼此不辨。——唤做宾看宾。

至于曹洞五位,先生曾据曹山本寂禅师所说,将其要旨揭示如下:

正位——空界本来无物。(“无中有路隔尘埃”)
偏位——即色界,有万象形。
正中偏——背理就事。(“三更初夜月明前”)
偏中正——舍事入理。(“休更迷头犹认影”)
兼(带)中正——冥应众缘,不坠诸有。(“两刃交锋不须避”)

先生说:若以君臣作譬,则君为正位,臣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若臣道合是兼带。

将之引入画理,说得明白一点,应该如何操作?

饶宗颐:临济的宾主句为消极义,目的在于“辨魔拣异”,使人能知。曹洞五位,是积极义,要在破除装模作样,免滞于境,泯色、空之界,以达到事理合一。

我认为,八大采用禅理构图的不二法门,有四个要点一是以虚实浓淡表现空、色异相之辨;二是以左右、疏密显呈偏正变化之美,来安顿整幅画的重心;三是从上下、前后呼应以尽画中兼带之妙;四是以笔墨之轻重、繁简,作开阖排奡之势造成“境”和“人”的互相渗透。最要紧是兼中正,务实冥会众缘,使整幅画浑然一体,这是最高造诣的境界。

八大友契南昌释机质赠诗偈云:“梵音撇在千峰外,拍手拊掌会捏怪。识破乾坤暗里訚,光明永镇通三界。”谓梵音撇开在千峰之外,即不必凭借梵音而能直指心源,识破天地之奥秘。惟大画家能捏怪、振奇者,可造此境界,故拍手、拊掌,以称赞之。而“暗里訚”的“訚”字是吃紧语。
《论语·乡党》云:“与上大人言,訚訚如也。”孔训:“訚訚,中正貌。”
《说文·言部》训“訚”为“和说(悦)而诤”。表示在争论中取得和悦、和谐,乾坤的奥妙即在暗里的“訚”。如何悟得?以佛理言,从无明得到真如。以画理言、从黑漆的墨圈中开拓画的新境界。亦即,从偏正中取得和谐,从宾主间获得调协,非于禅理深造自得,不易取得这样的成果。

所以,我以为八大构图法不是一般画人所遵循的途径,而是出自“教外别传”。这并非穿凿附会,而是顺理成章。八大山人绘画构图的奇崛而缜密,已成为一般写意画家追求的对象。李苦禅曾说,“一生最佩服八大的章法”。李一生致力八大笔墨,功力深至,故多一针见血之论。但其以为八大章法,“究其渊源,当是南宋马、夏遗范”,却未能探骊得珠,击中要害。八大自少深契禅机,早得正法于耕庵,而耕庵为曹洞宗博山元来的嫡裔,故八大于临济、洞山之奥旨,了然在胸。我想他将临济的宾主句以及曹洞的五位义之妙谛,尽量用于写图上,所以在构图、布局能够别开生面。临济、洞山,才是八大章法之渊源所在。

慈悲甘露,细品生命;
一杯净茶,片刻宁静;
体悟茶之自然,生活之禅境;
感受生命当下的自在与欢喜;
穿越纷扰尘世,回到本初的清净。
茶,清净茶;心,平常心。以平常心,品清净茶,生活妙谛,尽在杯中之茶。
茶境如一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以琴、茶、画、香、为主题;提倡传统生活方式,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清净。
一壶,一杯;一茶,一香;一o书,一坐;一斟一饮,一闻一静;生命的的人行道!
一杯茶,从没停止前行的步伐
悲露净禅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光遇陪玩[超话]#最开始清退的时候说我钓陪,该陪已经在一周前退团,然后又说我涉h,我想知道涉h的概念是什么,我承认我没有打码是我的问题,你说我擦边清退我都认,
  • 三星Galaxy Buds2 Pro种草图赏要说三星这两年我最推荐的产品,那绝对是三星Galaxy Buds Pro耳机,之前也多次跟大家分享过我的使用体验(包
  • 本次活动不仅使社区居民体验到亲手做月饼的乐趣,也促进了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使居民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为居民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融洽了邻里关系,营造出欢
  • 孔子在生活中,是一个严厉而不失可爱的小老头,以至于弟子子路、宰我经常跟他顶嘴,但几千年来,他被称为圣人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世间口若悬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然而真
  • 养猫咪真的是一件需要缘分的事情,给他取名小夫(因为太瘦了第一眼看到就想到了哆啦A梦里的小夫)小可怜欢迎成为新家庭成员,会让你猫生幸福的。你现在的付出,都会是一种
  • 今早一场细雨,给了瓜宝宝极好的养分,索性雨中分解出一部分老藤蔓,将有限的养分供给有利稳果,晚上到家查看了下,伪瓜农的实验基地正常运行中[可爱]坐地铁,跑通勤上班
  • 2006年Elizabeth Parker、Larry Cahill、Paul Tejera博士和James McGaugh在Neurocase杂志首次描述了超
  • ——你的白衬衫上染了三百朵黑玫瑰,你的血还在腥气地沿着你的腰带渗出。——朋友,我要善终在我自己的铁床上,如果可能,还得有荷兰布的被单。
  • 忙得不甘愿的人,必然是他没有从忙中得到快乐,没有体会到身心寄托的地方就是忙——不忙做什么呢?一个人拥有再多,如果内心不知满足,那种精神上的贫穷更加可怜!所以,人
  • 中秋快乐第一个没和家人度过的中秋也过的很开心在圣保罗的湖岸公园参与了一个华人中秋活动 认识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朋友 吃了月饼 看了节目 Minnesota Nic
  • 无意间下拉了下备忘录,iCloud 居然云储存了几年前的备忘,感慨之余不禁惭愧,曾经自己也是一个很爱记录生活的喜怒哀乐的人,如今不知有多久未执笔,社交app分享
  • 在剧场里,台上的演员、台下的观众,在同一个空间,共同感受艺术的场域力量,这是手机、电脑、电视等载体无法替代的仪式感,也是剧场不会消亡的最重要理由。起初,它似乎只
  • 2月8日召开的中共雅安市雨城区第五届委员会第二十四次全体会议,定下了未来五年雨城区为之奋斗的目标——到2025年,全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创新能力更强,
  •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对每一个人来说,无论你是车间里的工人,还是扎根乡土的农民,无论你是写字楼里的上班族,还是逐梦前行的创业者……
  • 其实很多时候,只要在大荧幕中看到你,在歌声中听见你的声音,我就心满意足了,[愉快][愉快]如果你恋爱了而退出娱乐圈我会祝福你,也祝福那个女孩,因为她是世界上最幸
  • 射 手 座下半年大射手你就当历劫吧,从今年开始你们周边的环境变动很大,比如搬家、离职,你不要以为如此动荡就是负面的,其实在变动的环境中越来越好的!调整好自己的心
  • 。。
  • “我白天都没什么机会和你说话,只能憋到晚上给你发句晚安,但你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字,它可包含了我今天清晨见到的阳光,中午看到的白云,傍晚遇见的微风,包含着我这一天每
  • 人权包括生命和自由的权利,不受奴役和酷刑的权利,意见和言论自由的权利,获得工作和教育的权利以及其他更多权利。这鬼话是不是你自己听了都要笑死[可怜],选择和二棒子
  • 无界,跨越边界,这也是潮牌的理念让我们探索未知的领域,追逐梦与理想,美好与未来 #回你的明信片# [鲜花]#与哲同行##翔源[超话]#✨#竹马半生 眉目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