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凡夫跟佛一个性,一个自性,一个灵性,丝毫差别都没有。我们在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里面得到这个信息,他老人家跟我们讲得很详细,讲得非常的精彩。

我们学了之后,虽然没有证悟,有解悟,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佛菩萨、祖师决定不会欺骗我们,我们对他要有坚定的信心。

我们学佛没有别的,就是把它找回来,把自己的本来面目找回来。所以他论文的题目「妄尽还源」,还源就找回来,把真的我找回来。

身是假我,把身认为是我,那你就错了,错到家了,所以头一个觉悟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

这个事实真相真明白、真清楚了,你怕不怕死?不怕,为什么?没有生死,你怕什么!舍身命就跟脱衣服一样,我衣服脏了脱掉,丢掉再换一件新的。

阿赖耶就是这样,阿赖耶在佛法里叫神识。这个身体老了,不好使用,换一个新的,可是有的人愈换愈好,有的人是愈换愈差。

这个关系大,六道里面人天好,畜生、饿鬼、地狱那就很差,你换什么身?这里面讲业因果报,你的心善行善,善恶的标准是什么?是自性,自性的性德。

自性性德里面的核心,用我们现在一般的话来说就是爱,佛法里面讲慈悲,中国古人讲仁义,本性里头就是一个爱。

确实,见性之后自性的爱自然流露出来,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着,他的爱心遍宇宙、遍法界,像光波、电磁波一样,遍法界虚空界统统感受到。

我们现在的念头,起心动念,这个念头可了不起,无论是个善念、是个恶念,才动就周遍法界,我们自己不知道。

为什么?《还源观》上告诉我们,无论是物质现象或者是精神现象,物质也有波动现象,任何物质都有波动现象,所以现在科学家讲宇宙是个波动的状况,实际上什么都没有,物质是波动形成的,精神也是波动形成,如果没有波动,精神跟物质都不存在。

这跟佛法讲的宇宙万物的缘起就很接近。佛经上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从一念不觉就生起万物,那一念就是波动。可是科学家没有把那个一念讲清楚,佛经讲清楚了。

我们看到佛跟弥勒菩萨的对话,这个对话在《菩萨处胎经》里面,这部经有这么一段对话,佛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我们一般凡夫,六道里面凡夫,心里起一个念头,佛就问:这一念里头有几念?这我们想不到的,一念里头还有几念?谁能想到这问题?我想现在最聪明的科学家也没想到。

一念里头有几念?换句话说,这一念是多少个细念组成的?这问的才有意义,有几念?后头还接着问:有几相?有几识?相是物质现象,识是精神现象。佛问了这么个问题。

弥勒菩萨是我们佛教的心理学家,如果把佛教看作教育,他专门教心理学的。他回答世尊,实际上他们两个人谈话是给我们听的,不是不知道。

弥勒菩萨说一弹指,这一弹指的时间很短,我们这个世间人起一个念头大概就一弹指。这一弹指多少个细念?三十二亿百千念。

单位是百千,百千就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中国人讲三百二十兆,一弹指。

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佛经上说出来,科学家没说出来。弥勒菩萨说「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就是佛说的相,相分,阿赖耶的相分,「形皆有识」,每一个形都有识。

这就是说,物质跟精神从产生的时候就同时,没有先后,物质里头一定有精神,精神里头一定有物质。

这个物质,佛经里有一个名词叫无表色,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是有表,这个物质现象;无表色我们看不见,真有,能感觉到吗?能。

什么叫无表色?我们曾经见过,在香港我们看到香港跟九龙当中是海,是海水,不是淡水,海水,我们都看见。

现在我们坐在房间里,我们想想这个海下的水,能不能很清楚有种概念?问你有没有色?有,你自己很清楚,别人看不见。

这是物质,这是说明精神里头有物质。精神是什么?精神是受想行识。受想行识从哪来的?是从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见闻觉知。

见闻觉知是性德,觉悟了,受想行识就没有,就转变成见闻觉知;迷了,见闻觉知就变成受想行识,就这么回事情,变质了。

受想行识是六道凡夫里有五种受,这不是真的。所以佛在经上讲,我们的身叫五蕴和合,成了这个身体,众缘和合,众生;一个人叫众生,众缘和合而生。

这里头有色法,色法是物质,就是形;有受想行识,心法,受是前五识,想第六识,行第七识,末后那个识就是阿赖耶,精神现象。

所以我们说唯物说唯心都错了,心物同源,是一桩事情,决定分不开的。我们动物有受想行识很明显,植物有没有?有。

矿物有没有?有。很难得,日本江本博士,水是矿物,他细心去观察水,水能看、能听,能懂得人的意思,有见闻觉知。

那是矿物,有见闻觉知。我告诉他:不但水有见闻觉知,所有矿物都有见闻觉知,现在你只是把它的色看到了,色相看到了,它还有声、香、味,这三种你还没有能够发觉,你要好好继续努力,任何物质里它有香,你能闻得到,它有味,它有音声,你现在只看到它的色相。这就是佛讲的,在三千年前说得这么清楚,他现在做实验才看到一个,他佩服。

原来以为佛教是迷信,不敢接触,现在他明白了、相信了。我们这是讲的「出佛身血」,插这么一段闲话,都是属于佛学常识。

djyy8-3

道教的《感应篇》。《太上感应篇》,偏重在因果的教育,这个根要扎,为什么?你有这个根,起心动念你会想到因缘果报。动一个善念,这个念头遍法界虚空界。不要以为我动一个恶念,没有人知道,天地鬼神都知道,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动一个善念亦复如是,你为什么不动善念,去动恶念?这错了。所以因果教育非常重要。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淨法師:念佛,還要不要積德修善?-第116集

  一聲佛號,就是把阿彌陀佛圓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一聲佛號一聲心,一聲佛號一聲圓功德。你要是能真正明白這個道理,這個道理經上講很多遍,不止一遍,修善積德過於念佛,修什麼樣的善,積什麼樣的德,都不如念阿彌陀佛。那念阿彌陀佛,還要不要積德修善?隨緣,不要執著,有緣就做,沒有緣就念佛,功德全是圓的。

淨土大經科註(第302集)2012/4/20

  不能夠執理廢事,念佛就是圓滿功德,我就念佛,斷惡修善我都不幹了,這就錯了,你的法不圓,要圓融,要自在。有緣,盡心盡力的做,不管做多少,不放在心上,這個很重要。放在心上,心就不清淨。惠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清淨裡頭沒有善惡,裡面沒有分別執著。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存在,這叫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

淨土大經科註(第302集)2012/4/20  

  善導大師在《觀經》上講的,定善、散善,定善是定課念佛,散善是不定課的念佛。念佛是善,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你要做善事,最大的善事是念阿彌陀佛,你做其他的任何善事都不能跟它相比。念阿彌陀佛能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大善。

淨土大經科註(第61集)2011/11/25 

  一向專念,廣積功德,發願迴向,求生彼國,比什麼都重要。做善事,做什麼樣的善事都比不上念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是無量功德,是圓滿功德,是究竟功德。不要費錢財,不要費勞力,一切時、一切處都可以念。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451集)2013/9/22 

  我們一天到晚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不要想別的,只想阿彌陀佛,只念阿彌陀佛。在這個社會上,處事待人接物,一切都隨緣;事情來了,我們要做;不能說事情來了,我躲避,這是錯誤的,要認真的去做;做完了之後,不要再想了,事情做完了,這一放下,佛號就提起來。

無量壽經(第3集)1992/6

  凡是利益眾生的事情,利益要大,利益的時間要長,這就大福大貴。遇到了要真幹,遇不到,就念阿彌陀佛,念觀世音菩薩,好,菩薩加持你。如果不是佛力加持,自己去想盡方法來找機會,這不是一樁好事。想盡方法找來的,你能不能受?跟你的善根福德相不相應?如果相應,好事,不相應,不是好事,可能會有更大的麻煩,那就不好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502集)2017/10/27

  我們一句佛號念到底,心裡頭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第一樁大事,念佛,第二樁大事還是念佛,第三樁大事依舊是念佛,你就成功了,到極樂世界去了。這個世界有緣,等到眾生回頭,喜歡佛法,喜歡淨宗了,我們再來。他還沒有搞清楚,我先成就自己,重要,比什麼都重要!世間一切事隨緣,好事,利益眾生的事情,隨緣;搞自私自利的事情,我們不搞,不參與,我們就念阿彌陀佛。所以於他也沒有妨礙,於自己得真實利益。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18集)2012/11/13 

  念佛求生淨土,要不把這些福德放下不能往生。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斷惡不放在心上,修善也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沒有其他的雜念,沒有其他的妄想,這決定能往生。斷惡修善,事情要不要做?要做,這是護持佛法,這是普度眾生,所以一定要做,不能著相,不能以為我做了這麼多好事,那就統變成福報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410集)2012/7/4 

  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是我們念念想求的,想多做一點。佛告訴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是斷惡修善,就是積功累德,不要再搞別的了,就這一門深入就好。真正想在這一生成就的,你就不能不放下,你不放下這一生決定空過。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130集)2013/1/17 

  發了心之後,我們這一生就一個方向,西方,一個目標,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其他的事情隨緣,不要執著,不要放在心上。也是以大慈大悲,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來度這一生,斷惡修善,救拔眾生。這些事情是菩薩應該做的,是菩提心裡面的事情,我們都要去做。做了怎麼?不著相,就對了。不著相就是不把它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將一切斷惡修善的功德統統迴向求生淨土,這個世間六道十法界我們統統放下,這就對了。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427集)2013/9/6 

  我們要修心善、念頭善、言語善、行為善。善的標準我們有五科:淨業三福、六和敬、三學、六度、普賢十願,與這個相應就是善,與這個相違背的就是不善。這五個科目要記住,要清清楚楚,起心動念去對照一下。但是斷惡,心裡頭沒有斷惡的念頭,只有阿彌陀佛;修善沒有善的念頭,也是阿彌陀佛,這就對了。要專修淨業,不妨礙斷惡修善,如果斷惡修善有起心動念,這就不好了;不起心不動念,隨緣,有緣,歡歡喜喜去做。真正懂得怎麼個修法,如理如法這就好,讓我們這一生決定往生淨土,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97集)2014/8/22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天下午,一场关于家庭、关于父母和孩子关系的影像放映分享会在成都当代影像馆精彩呈现,《是不是》影片导演杨然、策划和制片人毛姝、以及剧中参与家庭悉数到场,在1个小
  •  一个是雪崩蛋糕喜欢吃蛋糕的朋友福利! 这一款蛋糕很松软 奶油都不算特别甜腻先注金黄色的奶黄酱(属于蛋黄口味)接着在淋上奶黄牛乳再倒一小包薄脆奶黄酱和牛乳是收到
  • 这次第一时间为肖战先生和他的团队找出错误,希望网友们积极讨论,对本人改错了的地方也加以指正,本人能够与肖战及其团队共同一起提高文化水平,不胜荣幸!!
  • 不得不说,我很向往电视里经历了许许多多还不舍不弃、你侬我侬的爱情,但是我更想要的还是爸爸妈妈这种互相尊重、细水长流,把感情过在日子里的亲情式爱情。当然,有时他们
  • 我可爱的弟:就拿笔把答案写下去就好了 长辈对我:你现在怎么这么瘦啊,你怎么瘦的?你怎么瘦的我:没有啊,我也不知道,我体重也没变多少啊PS.然后我纠结了很久很久
  • 公元0624年2月17日 (农历正月廿三),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出生[闭嘴]。 [蜡烛][哈哈]公元0624年2月17日 (农历正月廿三),中国历史上唯
  • 词人饮酒填词,在满眼春光里想象去年的风景,慨叹时光去而不返。初次见到小小只的她仿佛还是昨天,今天怎么就长大了呢!
  • k个g最近被重庆男人蛊得死死的[害羞] 想扩点igu❄️ izhan 最近超好感这俩[舔屏] 偶尔嘴人 摇内有雷 不要5 不要团饭 cp只搞chqs 介意别
  • 小兔赞比说她没错的时候你又在哪儿呢?我的读者告诉我,我不能因为她喜欢一个破坏创作的明星迁怒她。
  • 裂开了。最希望的还是自己不要这么菜了… 但是完全没接触过真的一头雾水。
  •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险资中中国人寿(28.750, 0.48, 1.70%)、太平人寿等在一季度都有增持银行股,但更青睐于国有大行;代表外资的香港中央结算有
  • ”[馋嘴]回答斩钉截铁哈哈哈,我们三个都笑了[太开心]爸爸扳回了一城#宝宝成长记录##萌娃养成记##生活的模样##育儿#前两年流行纳鞋底今天偶然发现了奶奶的存货
  • 你们简直都是上帝派给糖主的小天使!非常感谢昨日风里来雨里去的100多位糖粉们,你们带着对一兜糖家居APP的信任相聚于hi百货,悉心聆听了4位嘉宾倾囊相授的小户型
  • 对喜欢的人也一样,明知没可能,却还是抱着一丝痴念,幻想某一瞬间能够拨动对方的心弦。关注基本是破产三姐妹店家/种草姬/喜欢的明星/歌手/许许多多的树洞/土味po主
  • JJ不耐烦地敲了敲桌子:已霉(谐音自取)你搞清楚,现在愿意出钱捞你的只有我,腾讯用肖战赚钱就够了,除了我之外,没人会再来关心你。签了它,我们还好说。
  • ‬个简单‮例的‬子,‮们你‬都懂法的,如‮突果‬然有‮人个‬跑过来乱讲‮你,‬们是不‮都是‬知道,是不是会‮责谴‬他?~来‮解信‬答374其实 只有我自己知道
  • ‎|•'-'•)و?你终于来和我玩了吗? 这里绵羊毛衣✨。 酸民。 但下午4点左右是猫咪间谍。 四分之一在画画。 但另外四分之三也不是设计师。 间歇性热爱做书
  • 说我们是碰瓷但你们所谓的散粉 却跟你们写时间线的同担是互关好友?想到是你们的黑称我们都在劝删 为什么还要刷我们黑话?
  • 有朋友帮忙交固然是好事,但关于钱和社保的事情容易把友情弄的很尴尬,你换个角度想想,你自己开个公司,左一个朋友又一个朋友说把社保挂你公司,然后每个月或者隔段时间问
  • 我记得之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他说之前也挺喜欢老秦的但是某一次她在一条视频下面留言说老秦有点傻傻的(她的意思是想说老秦可爱但不是真的骂秦老师)然后就莫名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