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美食# 世上最寂寞的事情,不是一个人吃火锅,而是一群人吃火锅时,你却要在大家的略带惊恐的注视中吃完一份猪脑花。这种状况,在北京的火锅局上,多有发生。

对其他人来说,猪脑花就是猪脑花,但对蜀人而言,像生煎之于上海、热干面之于武汉、螺蛳粉之于柳州、手爪羊肉之于内蒙一样,是乡愁。他们常常对脑花那种入口即化、如慕斯般的口感魂萦梦绕,很多家庭更是将脑花奉为备战高考的健脑神物。

我一直以为,吃脑花是四川人(含重庆)才懂的爱。四川人也确实将脑花吃出了百般花样:冒脑花、卤脑花、烤脑花、爆炒脑花、煎脑花、脑花面、脑花做汤等等,对他们而言,蒸、烤、煮、烧,缺一不可,且普及程度应是冠绝全球的。

去年在贵阳才知道,此地吃脑花亦蔚然成风,普及程度可与巴蜀媲美。贵阳烧烤店以及很多路边摊,烤脑花随处可见,火锅店更是必备之物。

所以关于吃脑花普及地区准确的描述应该是:“穿越半个城只为一份脑花”的情形,多在我国西南地区上演。关于“吃脑花这件事为何吸引你?”我听过最诗意的回答:“因为盛放过灵魂”。

早期四川的家常做法,有用天麻蒸脑花的,但不论怎么做,味道都难令本地人接受而逐渐消失。将脑花加入高汤或鸡汤中同炖,是有高中学子的家庭的经常做法。真正美味的家常做法,是与仔姜和青椒同炒,或与豆腐一起麻婆,或者将脑花与鸡蛋混合,一起煎来吃。年初参与年货专刊,听一位川菜大师说起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是将脑花用黄酒浸泡片刻后,与鸡蛋融合放入姜片、冰糖,隔水蒸。

烤脑花是贵阳、成都、重庆时下最火爆的吃法,是街头宵夜一景。四川、重庆是将脑花放置在锡箔纸上直接烤,有的会放片藕垫在里头,提前拌好了红油、红椒、青椒、花椒、榨菜、香菜、孜然等佐料,比例、搭配是脑花的致胜关键。

贵阳的烤脑花通常是生菜叶打底,佐料大同小异,同样是放在锡箔纸里,但将折耳根切成丁变成烤脑花的调料,是贵阳独有。

脑花置于炭火之上,细细熏烤,等待佐料丝丝入味,从脑花每一条纹路里浸泡进去。因脑髓里没有肌肉,80%都是由易碎的脂肪和蛋白质组成,所以猪脑很矫情,没烤熟和烤老了之间就那么几秒的功夫,故拿捏要准,烤的时候要手脚麻利,撒盐、撒辣椒面,要均匀、要飞快。快烤好的时候,脑花会嗤嗤地冒着小泡,颜色也逐渐变成灰白或黄色,最后至金黄。

脑花经久不衰的吃法当然是下火锅,往往是火锅的荤菜已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开始放入。如果点的是鸳鸯锅,你径直把脑花倒进白汤里,和你一起吃火锅的四川人,如果眼神能杀人,这时你早已被射穿多遍。巴蜀之地吃脑花,记住,进火锅只能到红汤。按照他们的说法,脑花像海绵,能将汤里的各种滋味吸纳进去,所以猪脑的味道并不单调,而是很丰富。

贵阳脑花下火锅是红汤白汤不忌的,当地一个朋友告诉我,在白汤里煮出的猪脑也别有风味,有一些人觉得,猪脑本来就很嫩,有点腥甜,在红汤里煮会掩盖它的本味。当然,即便从白汤取出,还有蘸水在侧,临时改主意也不是问题。贵州特有的酸汤鱼火锅,吃完鱼后用酸汤煮猪脑,亦不算少见。

葡萄美酒夜光杯,脑花葱丝盘上堆。多少人爱脑花味道的入木三分,爱它的吹弹可破,明明知道此物胆固醇极高,肠胃不适者还会拉肚子,却甘愿一博,这感觉不觉相似么?好似明知道没有结果的爱情,却甘愿飞蛾扑火;好似明知道没有酬劳的加班,却无奈欲拒还迎。

人对于脑花这玩意,与榴莲一样,有着泾渭分明的情感。其实世间食材皆是如此,爱吃的视之如命,不爱吃的视如草芥。据说喜爱之人,烤脑花三个字,都能令其垂涎三尺;对脑花恐惧者,无法直视的纹路是多数人突破不了的业障。记得前些年,6个谈脑花色变的人一起吃火锅,起哄要一起吃一口,并且已有了“共赴黄泉”般的思想准备,当煮好的脑花齐齐送到嘴巴后,两个人是吐了的。

我认识的一个成都姑娘有这样一个理论:世界上有两种人,吃脑花的和不吃脑花的,第二种人不能做朋友。后来成都姑娘去了北京,在一次次火锅局中,吃脑花时,每个人仿佛在看食人魔一般,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以至于后来每一次大快朵颐都要战战兢兢。

再后来,她嫁给了一名烟台汉子。吃惯了胶东海鲜此类高档食材的人,哪里受得了脑花的形态,脑花成了婚姻生活中两地文化碰撞的主战场。矛盾最终以这样的方式完美解决:每次火锅将近尾声,点完三份脑花,烟台汉子起身结帐,出去抽烟,留下成都姑娘独享脑花,完事再一同携手消失于人流,是琴瑟和弦的典范。

接受不了脑花的,北方人比南方人多,一群北方人和四川人一起吃火锅,一团颤颤巍巍的猪脑下了锅,很多人是不敢再往锅里涮菜的。

吃脑花并非西南地区专利,只是其他地区远不如他们爱之深,更谈不上普及。武汉是我见过吃脑花仅次于贵阳、成都的,但非火锅中的常见食材,多见于烧烤摊;江浙一带吃脑花虽从未流行,但渊源是有的,杭州一带有酱油蒸猪脑的做法,本地酱油淋在脑花上,恰到好处的蒸,取其嫩与鲜;广西贺州、梧州一带,有一道类似于麻婆豆腐的菜里是脑花和豆腐的结合,与四川常见的脑花豆腐差不多;广东有一道汤:天麻炖猪脑,作为炖盅的材料,猪脑确实挺合适,只是天麻的味道影响了汤的口感,现在一般用枸杞来炖,吃的时候加点胡椒粉。

河南开封,很多人打小就吃五香脑花,不过用的是羊脑。街边夜市多有出售,十几个羊头骨摆成金字塔状,是小摊常见“招牌”。买下一个后,老板把天灵盖撬开,捧着头骨拿着筷子就能吃到里面的脑花了。

傣族的包烧脑花,据说是口味最复杂的脑花菜。各种切碎的香草末和捣碎的脑花混合,包在大片芭蕉叶上放火上烧熟,脑花的荤香与各种香草的气味混杂成一股糊里糊涂的香味。

最为惊世骇俗的是遵义,有人爱吃生猪脑,大概就是猪刚杀死,剖开头颅,快速取出猪脑,一口吞下,颇为凶猛。熟吃的脑花一定要处理得当,要撕净脑膜,要用牙签挑去血管,一个不小心就容易“脑溢血”,所以脑补“一口生吃”的画面时,难免会感到周身发麻。

国外也是吃脑花的,西厨烹制脑花之前,必定是要焯水的,目的是为了去除异味、后期不易破损。据说他们也很享受这一过程,因为焯水能让脑花像消防水带一样舒展开来。

脑花在印度算比较常见的食物,用的是山羊脑,烹制脑花要先焯水,然后切碎,与masala(印度咖哩粉)一起煎炒;西班牙人吃的也是羊脑,他们通常会将羔羊脑裹上一层面包屑后油炸,下面铺上一层辣味番茄汁,上面撒上黑橄榄酱,少许松仁和几片罗勒叶;在伦敦,吃脑花是高级餐厅的流行之物,不过通常用的是小牛脑,最常见的是油煎,煎好后佐以黄油和腌制的刺山柑花蕾酱汁。把脑花剁碎油炸也是一种烹饪方法,用法式芥末香料、蛋黄酱或者法式酸辣酱蘸着吃。

虽然国内“对付”脑花的办法远比国外多,但目前真正开始在西南之外城市流行的,还是以烤为主:洛阳牡丹广场南街的霸道烤脑花,算是洛阳第一家烤脑花,那个女研究生老板还上过本地新闻;北京南锣鼓巷有家“脑子加工厂”,招牌是烤脑花和脑子沙拉;在上海,红料理、付小姐在成都、椒羞等几家以川味馆开始卖烤脑花,食客们经常蜂拥而至。看了看食客们对他们的评论,很明确的显示出,做脑花生意,无论如何也讨好不了不爱之人。

作为一名写吃的记者,对吃脑花难以下箸,我深感羞愧。火锅、烧烤乃至西餐做的脑花,我都浮光掠影的戳过一点,但头皮发麻掩盖了一切美好。只要一想到刚取出来的猪脑会抽动,会冒着热气,并且血丝密布,还有那些皱褶,我深感无力驾驭。

《功夫熊猫3》里阿宝的师傅说:你如果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就不可能有进步。我深受打动,遂下定决心要从吃脑花这件事情开始,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突破自我。可当我看到下面这段时,五味杂陈。

《本草纲目》记载:“猪脑甘,寒,有毒。吃猪要去脑。猪脑损男子阳道,临房不能行事。酒后更是不可食。”

《暗黑料理:一碗脑花的爱恨情仇》 文 | 程磊

贾峰:王蒙《青卞隐居图》赏析
贾峰 中国美术

元代画坛领袖赵孟頫曾有诗云:“何当便理南归棹,呼酒登楼看卞山。”几十年后,即1366年,其外孙王蒙创作出一幅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影响力巨大的作品——《青卞隐居图》。董其昌在该画的绫纸上题写:“天下第一王叔明画。此图神气淋漓,纵横潇洒,实山樵(王蒙)平生第一得意山水,倪元镇退舍宜矣。”从董对此图冠以“第一”的评价中,不难看出《青卞隐居图》在山水画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价值。
一、创作背景
《青卞隐居图》作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此时,王蒙已是第二次隐居黄鹤山中,他一生都在隐逸与出仕之间做着思想斗争。在黄鹤山中隐居二十余年后,又出任元朝的理问一职,元政权覆灭之际,他再次回归山林,以观后变。他显然没有倪瓒那般洒脱与坚定,散尽家财,终身避世。相反,他的内心一定是激荡不安的,生不逢时的苦闷抑郁可以想象。因而,我们看到《青卞隐居图》不再像其早期的《东山草堂图》那样安详宁静了,反而多了些繁复曲折。实际上,此时的卞山只是画家向往的一方世外桃源,树石飞瀑虽壮美无比,但处处都是作者心中的沧桑。元代推行的“荫叙”制度,原先“儒为席上珍”的文人士大夫成了第九等,介乎娼丐间。丧失了传统文人士大夫修齐治平的鸿鹄之志,转而“游于艺”,将自己难以言说的士人情怀寄托于丹青之上。这样的心境,又有这样的山水,于是便有了这样的图景。

二百五十年后,董其昌行舟至卞山下,赞王蒙该画“能为此山传神写照”。       

二、繁密之意象
元人作山水讲求抒写“心性”,从“心性”中架构山水意象。王蒙用“繁密”的意象取胜,同时又不偏离山水本体的物象之理,从而提炼出一种新的山水画表现语言,这种新的符号化语言从艺术的本体来看,是道与技的和谐,使艺术创作的灵魂在更为自由、自在的情境中得以彻底展现。
“元四家”中,倪瓒与王蒙在审美趣味上形成了强烈对比,二者一简一繁,这种繁与简只是一种表象的差异,其本质却异途同归。正如清代钱杜所云:“云林似简而繁、山樵似繁而简。”倪云林的《秋亭嘉树图》也是表现隐逸题材的山水作品,以清旷、幽深之象取长,而王蒙在《青卞隐居图》中山重水复、层峦密林的布局,将自己装进一个远离人烟的洞天山水之中,以突显其“隐”的心境。因此,他要用“繁线密点”将画面气韵与形式美感有机地统一起来,用繁密的皴擦,再加以“水晕墨章”的渲染来营造“隐”的意象,从而宣泄内心仕与隐的矛盾情绪,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之境界。

三、解索皴法与牛毛皴法
在山水画中,皴法起着重要作用和特殊意义,古有斧披皴、披麻皴、云头皴等。王蒙用繁线密点之技,创造出了解索皴法,后又创牛毛皴法。
清人唐岱在《绘事发微》中写道:“王叔明喜用长皴,皴山峦准头。用笔多弯曲似解索。”解索皴是由披麻皴变化而来,因笔法线条似解开的绳索而得名,呈上紧下松或是上松下紧之状,此法在该图中上部山石中有充分的展现。清代王概说他是“用古篆隶法杂入皴中,如金钴镂石,鹤嘴画沙。故尖而不稚,劲而不板,圆而不成毛团,方而不露圭角。”打开五代画家董源的《潇湘图》就不难发现,王蒙的解索皴发端于董源的披麻皴,干湿、浓淡、虚实、皴染皆一脉相承。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王蒙在前辈画家的基础上,丰富了他们常用的披麻皴法,恰当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物理的审美感受,形成了富有个人语言的新皴法。

牛毛皴又从解索皴发展而来,用细如牛毛的笔法线条将山顶、崖、壁反复皴擦,纵横交错,杂而不乱,密而不闷,浓墨淡墨交替结合,使画面层次更加分明多变。最后用焦墨点出苔点,这种苔点法在《潇湘图》中同样一目了然,二者都是用来表现远山顶上的树木繁茂之态,与此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点线构成,强化了整体的视觉张力。

四、奇异之空间
王蒙在构图上多取法于五代及北宋诸家,以纵式立轴在狭长的画幅中,以高远法构图,山脚峰顶,自下而上,呈“之”字形取势布景,气势撼人。山脚怪石突兀,溪流潺潺,一组组树木密密层层布满画面下方三分之一的空间,前后重叠,气脉相互贯通。山上有座瀑布,两旁各夹着形貌怪异的山头,有虚有实,忽凹忽凸,交汇出现在观者面前,顷刻间使画面产生动感,犹如一条游龙飞腾而上。因此,这种画面构成也叫“龙脉式”。画作右下角,有位白衣男子策杖而行,但是树林上方则出现了陡峭的山峦,阻断了去路,使山林的曲折幽深之气更加形象。
元代山水画家都试图创造一个可观、可游、可居的理想境地,以表达自己的人生格调与避世情怀。《青卞隐居图》的山水形态布局,山重水复,峰岭盘旋,路径隐蔽曲折,在真实的自然中实际上很少存在。其创造的是一种视觉幻境,用画笔营造出一种奇异的空间幻觉,给观者以超自然的视觉冲击。
此图画面空间的处理,被后世画家继承并进一步向前推进。吴门画派领袖文徵明就全面吸收其作品中的用墨特点和空间分割形式。尤其晚期的作品出现了更加玄幻的变化,如《云壑观泉图》中层岩重叠,崇岭危岩中飞泉急泻,水平面七转八折,由下至上几经出没,流贯画面上下。

五、后世之影响
《青卞隐居图》是王蒙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图的山水空间分割疏密得当,意境营造形式新颖,笔墨技巧丰富多样,对明清乃至近现代绘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张大千说:“元四家中黄鹤山樵法门最大,明清作者无不师之,即不羁如方外二石(石涛、石溪),亦不能越其藩篱也”。明清的山水几乎是文人水墨一统天下,无论是吴门画派,还是松江画派都以黄公望和王蒙的作品作为主要的师法对象。如沈周的代表作品《庐山高》直接受《青卞隐居图》的影响,采用“密式”构图,山石先用淡墨勾出,再施以重墨皴擦加以变化。即使是以“搜尽奇峰打草稿”为艺术创作座右铭的石涛也绕不开这幅作品的直接影响,在石涛《信着芒鞋作浪游图》中就大量借鉴了“苔点法”的技法。到了近现代,黄秋园、吴冠中等人都曾从此图的点线技法中获得过灵感。
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山水画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王蒙在《青卞隐居图》中将解索皴、牛毛皴、“水晕墨章”、“苔点法”等技法发挥到了极致,极大地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和形式语言。其“繁线密点”的章法和玄幻多变的空间分割更是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开一代新风。

贾峰:王蒙《青卞隐居图》赏析
贾峰 中国美术

元代画坛领袖赵孟頫曾有诗云:“何当便理南归棹,呼酒登楼看卞山。”几十年后,即1366年,其外孙王蒙创作出一幅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影响力巨大的作品——《青卞隐居图》。董其昌在该画的绫纸上题写:“天下第一王叔明画。此图神气淋漓,纵横潇洒,实山樵(王蒙)平生第一得意山水,倪元镇退舍宜矣。”从董对此图冠以“第一”的评价中,不难看出《青卞隐居图》在山水画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价值。
一、创作背景
《青卞隐居图》作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此时,王蒙已是第二次隐居黄鹤山中,他一生都在隐逸与出仕之间做着思想斗争。在黄鹤山中隐居二十余年后,又出任元朝的理问一职,元政权覆灭之际,他再次回归山林,以观后变。他显然没有倪瓒那般洒脱与坚定,散尽家财,终身避世。相反,他的内心一定是激荡不安的,生不逢时的苦闷抑郁可以想象。因而,我们看到《青卞隐居图》不再像其早期的《东山草堂图》那样安详宁静了,反而多了些繁复曲折。实际上,此时的卞山只是画家向往的一方世外桃源,树石飞瀑虽壮美无比,但处处都是作者心中的沧桑。元代推行的“荫叙”制度,原先“儒为席上珍”的文人士大夫成了第九等,介乎娼丐间。丧失了传统文人士大夫修齐治平的鸿鹄之志,转而“游于艺”,将自己难以言说的士人情怀寄托于丹青之上。这样的心境,又有这样的山水,于是便有了这样的图景。

二百五十年后,董其昌行舟至卞山下,赞王蒙该画“能为此山传神写照”。       

二、繁密之意象
元人作山水讲求抒写“心性”,从“心性”中架构山水意象。王蒙用“繁密”的意象取胜,同时又不偏离山水本体的物象之理,从而提炼出一种新的山水画表现语言,这种新的符号化语言从艺术的本体来看,是道与技的和谐,使艺术创作的灵魂在更为自由、自在的情境中得以彻底展现。
“元四家”中,倪瓒与王蒙在审美趣味上形成了强烈对比,二者一简一繁,这种繁与简只是一种表象的差异,其本质却异途同归。正如清代钱杜所云:“云林似简而繁、山樵似繁而简。”倪云林的《秋亭嘉树图》也是表现隐逸题材的山水作品,以清旷、幽深之象取长,而王蒙在《青卞隐居图》中山重水复、层峦密林的布局,将自己装进一个远离人烟的洞天山水之中,以突显其“隐”的心境。因此,他要用“繁线密点”将画面气韵与形式美感有机地统一起来,用繁密的皴擦,再加以“水晕墨章”的渲染来营造“隐”的意象,从而宣泄内心仕与隐的矛盾情绪,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之境界。

三、解索皴法与牛毛皴法
在山水画中,皴法起着重要作用和特殊意义,古有斧披皴、披麻皴、云头皴等。王蒙用繁线密点之技,创造出了解索皴法,后又创牛毛皴法。
清人唐岱在《绘事发微》中写道:“王叔明喜用长皴,皴山峦准头。用笔多弯曲似解索。”解索皴是由披麻皴变化而来,因笔法线条似解开的绳索而得名,呈上紧下松或是上松下紧之状,此法在该图中上部山石中有充分的展现。清代王概说他是“用古篆隶法杂入皴中,如金钴镂石,鹤嘴画沙。故尖而不稚,劲而不板,圆而不成毛团,方而不露圭角。”打开五代画家董源的《潇湘图》就不难发现,王蒙的解索皴发端于董源的披麻皴,干湿、浓淡、虚实、皴染皆一脉相承。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王蒙在前辈画家的基础上,丰富了他们常用的披麻皴法,恰当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物理的审美感受,形成了富有个人语言的新皴法。

牛毛皴又从解索皴发展而来,用细如牛毛的笔法线条将山顶、崖、壁反复皴擦,纵横交错,杂而不乱,密而不闷,浓墨淡墨交替结合,使画面层次更加分明多变。最后用焦墨点出苔点,这种苔点法在《潇湘图》中同样一目了然,二者都是用来表现远山顶上的树木繁茂之态,与此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点线构成,强化了整体的视觉张力。

四、奇异之空间
王蒙在构图上多取法于五代及北宋诸家,以纵式立轴在狭长的画幅中,以高远法构图,山脚峰顶,自下而上,呈“之”字形取势布景,气势撼人。山脚怪石突兀,溪流潺潺,一组组树木密密层层布满画面下方三分之一的空间,前后重叠,气脉相互贯通。山上有座瀑布,两旁各夹着形貌怪异的山头,有虚有实,忽凹忽凸,交汇出现在观者面前,顷刻间使画面产生动感,犹如一条游龙飞腾而上。因此,这种画面构成也叫“龙脉式”。画作右下角,有位白衣男子策杖而行,但是树林上方则出现了陡峭的山峦,阻断了去路,使山林的曲折幽深之气更加形象。
元代山水画家都试图创造一个可观、可游、可居的理想境地,以表达自己的人生格调与避世情怀。《青卞隐居图》的山水形态布局,山重水复,峰岭盘旋,路径隐蔽曲折,在真实的自然中实际上很少存在。其创造的是一种视觉幻境,用画笔营造出一种奇异的空间幻觉,给观者以超自然的视觉冲击。
此图画面空间的处理,被后世画家继承并进一步向前推进。吴门画派领袖文徵明就全面吸收其作品中的用墨特点和空间分割形式。尤其晚期的作品出现了更加玄幻的变化,如《云壑观泉图》中层岩重叠,崇岭危岩中飞泉急泻,水平面七转八折,由下至上几经出没,流贯画面上下。

五、后世之影响
《青卞隐居图》是王蒙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图的山水空间分割疏密得当,意境营造形式新颖,笔墨技巧丰富多样,对明清乃至近现代绘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张大千说:“元四家中黄鹤山樵法门最大,明清作者无不师之,即不羁如方外二石(石涛、石溪),亦不能越其藩篱也”。明清的山水几乎是文人水墨一统天下,无论是吴门画派,还是松江画派都以黄公望和王蒙的作品作为主要的师法对象。如沈周的代表作品《庐山高》直接受《青卞隐居图》的影响,采用“密式”构图,山石先用淡墨勾出,再施以重墨皴擦加以变化。即使是以“搜尽奇峰打草稿”为艺术创作座右铭的石涛也绕不开这幅作品的直接影响,在石涛《信着芒鞋作浪游图》中就大量借鉴了“苔点法”的技法。到了近现代,黄秋园、吴冠中等人都曾从此图的点线技法中获得过灵感。
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山水画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王蒙在《青卞隐居图》中将解索皴、牛毛皴、“水晕墨章”、“苔点法”等技法发挥到了极致,极大地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和形式语言。其“繁线密点”的章法和玄幻多变的空间分割更是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开一代新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大自然的风景中自愈被途中遇到的每一位善良的陌生人治愈司机的故事已经说过了,当然我们后面遇到的每一位司机都如此善良被一起环洱海的92年新婚夫妻治愈他们像哥哥姐姐
  • 那他又是为什么,可以与其他角色一样的光彩夺目呢,我想有一部分源自于他的原型,源自于他的演员mile。单薄的人设被mile赋予了丰富的情感,你只是第一次演戏,我却
  • 书名:《叶枳傅谨修》主角:叶枳,傅谨修 部分章节阅读: 叶枳一把将傅谨修推开,男人不设防,不过也没打算防,所以当被推倒在地上的时候,依旧很从容的调整了一下姿态,
  • 十二星座一直被误解的事情:白羊座:傻(只是懒得计较)金牛座:抠(只是对你抠)双子座:花(本质是不爱你)巨蟹座:渣(只是不知道怎么拒绝)狮子座:强势(只是不依靠别
  • 关于喉科八味汤,临床运用非常频繁,就在年前,一位患者微信上跟我联系,说自己感冒后,别的症状都减轻了,唯独嗓子难受,咽干,咽痒,干咳很长时间了,有时候呼一口气不舒
  • 我还是愿意,对万物抱以怜悯与慈悲我以我所有的姿态眷恋着世界我以我所有的怜悯和感激眷恋着人笑死 洗衣房里码的字,过了1个多小时后世界毁灭吧,所有事情爱咋咋咋地みく
  • 我的房间特别乱,她口中坏了的那个娃娃是我连包装都舍不得拆的伯贤手办,桌子上还放着我明明摆在柜子上的爱丽棒,专辑架上面的摆件歪歪扭扭的,和爸爸一起拼了一个晚上的帕
  • 本来拿到前只觉得这本书不过是蹭上了三体的热度,但是真正打开,才发现这本书是好多我喜欢的画手们的联合创作,各种画风靠银河交织,碰撞出奇妙的视觉,而且还可以发现大家
  • 趁小羊星生日搞了点周边希望大家能喜欢~感谢画手老师@-馋童-[羞嗒嗒] 这个图和美工都是约的稿哦已经向老师说明用途所以不能私用~和大家一起喜欢小洋很开心~祝大家
  • #恋与制作人[超话]##李泽言[超话]# 【欲买桂花同载酒,最不似、少年游】亲爱的泽言: 你好,见字如晤、展信佳 最近恋语市发生了很多事情,我纠结了很久还是不
  • 在电话会上被问及如何应对抖音外卖等竞争者的挑战时,美团强调,鉴于外卖业务的两个重要特点——位置和需求,这一市场的准入门槛相当高。虽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保研率很高
  • #比特币数字币[超话]##加密货币#“在这虚伪的世界里,一定要懂得保护自己,知道也不能全说,听到也不能全信。2.mask真的强,后续也是非常看好3.只要有行情的
  • 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风景,想自己的问题,不要总盯着别人如何,总是羡慕别人的辉煌,嫉妒别人的光鲜,阴暗的是自己的心,损耗的是自己的光阴,磨损的是自己的人格。 踮起
  • !!
  • 是会容易出现,做了说了之后拍脑门后悔的情况,所以火星在巨蟹最大的课题就是克服或者说尽量的去控制我们的情绪化问题。挪威少了哈兰德我为任何球员的受伤感到遗憾,这是这
  • 以玫瑰为忌词,向神明祈愿,鞠婧祎一定要平安喜乐.快给自己加把劲,再走走就到了呀~——鞠婧祎我知道,你们想看我笑,是这样吧.所以我一滴眼泪也没流喔~♥——鞠婧祎可
  • #豪涵无际[超话]##豪志以涵渊 际遇以永存# #元龙豪气 涵今茹古##万事顺意 年年有余#“晚风依旧,夕阳绚烂,满眼皆是你” , , .”
  • 走一圈转过来,在”老地方“一眼就认出一个消失了几个月的背影,那个跟我说”你们是锻炼身体,我炼功是治病“的年青男子,他又出现了,真是太好了!最近来咯碎碎念,买了一
  • 现在证验,可考有三 :一则坐去,神入谷中,闻人说话,如隔里许,一一明了,而声入皆如谷中答响,未尝不闻,我未尝一闻,此为神在谷中,随时可以自验;一则静中,目光腾腾
  • 讲真,瞬间快乐翻倍[耶][坏笑]没想到的是…在比利时宿舍的大桌子上摆满了郁金香后,由于宿舍空间不打,只有一个窗户,有天晚上我就感觉呼吸不畅…和异国李蹦蹦视 频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