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法华经》的人「皆是普贤威神之力」!

普贤菩萨在四大菩萨里是「大行普贤」。之所以讲「大行」,跟「普贤」这个法号有因缘关系。「普贤」为「佛后普贤」,是老古佛倒驾慈航示现菩萨相,普度一切众生。观音、文殊、普贤、地藏,有没有哪一个菩萨不是普贤呢?都是老古佛倒驾慈航,现菩萨相教化众生。凡夫不是倒驾慈航,恨不得要超越。怎么超越?没有成佛就提前当佛,没有明心见性就提前说自己明心见性,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这都是我执。普贤菩萨是东方不眴国的教主,他示现菩萨相护持《妙法莲华经》,护持修行普贤十大愿王的一切众生。

普贤,由梵文翻译而来,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意译为「普贤」,或「遍吉」。遍吉也好,普贤也好,都是指以平等心帮助一切众生修正法,证菩提。〈劝发品〉,普贤菩萨以极其权威的身份劝告修行人受持《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首先由诸佛护念,是三世诸佛共同护持秘密之藏。不仅有佛,还有菩萨护法,这就是普贤;还有药王菩萨、勇施菩萨,这都是些等觉位、妙觉位的大菩萨。不仅有菩萨,更有天龙八部。

对于受持《法华经》的人诸佛菩萨不会袖手旁观。俱诣其所,你走到哪里都有诸佛菩萨在护持。不光普贤菩萨这样讲,释迦牟尼佛是这样讲,诸佛菩萨都是这样讲,把受持《法华经》的人抱在手里,「以衣覆之」。所以我们要心安理得。这种观照虽然是真实,仍然是皮毛而已。你自己不发心,诸佛菩萨跟在后面也是白跟。你自己不发心,你照样受到邪鬼邪神的伤害,为什么?是你自己的心。从第一义来观照,你自己就是诸佛菩萨在护念自己。因为你护念一切的万法,诸佛菩萨是不是平等地把这个心回向给你啊?连魔鬼都是诸佛菩萨在护持你。

若法华经行阎浮提,有受持者,应作此念:皆是普贤威神之力。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为诸如来手摩其头

~~《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在娑婆世界,凡是能受持《法华经》的人,都应作此念。「此念」即是我已得普贤菩萨佛力加持,无复任何的顾虑和恐惧。

皆是普贤威神之力:「普贤」二字,它是对一真法界、十法界森罗万相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个本质特征的一个概括。我们的一念心「普」于一切万法,「贤」于一切万法——「贤」包含解脱智慧之义。我们能够遇到《法华经》,能够读懂《法华经》、能够弘扬、流通、受持《法华经》,这种力量当下就是普贤神力。

佛每一部经的第一句话都是“如是我闻”,这个『如』,这个『是』,这个『我』,就是『一心三藏』。『如』就是空如来藏,『是』就是不空如来藏,『我』就是空不空如来藏,这三个如来藏次第圆融。每一个如来藏当下都是三个如来藏,你明白这个道理吗? 【如是我】就是【阿弥陀】,『如』就是『阿』, 『是』就是『弥陀』,『我』就是『阿弥陀』。懂得阿弥陀佛,你就是阿弥陀佛;懂得普贤行,你就是普贤行。这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的特征。你看什么、听什么、信什么,你当下即是什么。

诸佛菩萨出世就是讲经说法,最终归于《法华经》《楞严经》。诸佛本愿就是要众生跟自己一样自在解脱,秘诀就在于「善用其心」,你这个心用好了没有?这段经文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藕益大师的解释,为什么讲受持《法华经》的人「皆是普贤威神之力」?

藕益大师讲:因在自根,缘在普贤。自根——普贤、《法华经》是我们的根,就在这里。这句话解释得妙极了!因在自根。为什么?因为我们就是普贤,就是《法华经》,这是真的。缘在普贤,缘在阿弥陀,缘在释迦牟尼。我们自己就是缘,我们自己就是释迦牟尼,就是阿弥陀;而显现出肉团形相的那个所谓的阿弥陀、所谓的观世音、所谓的释迦牟尼,他是来「开权显实」,是我们自己来教化自己。所显现的佛相、菩萨相都是缘,因为我们众生本来就是实,本来就是因,本来就是佛缘,所以「佛种从缘起」,从现相而入。这个「开」的功德在于化身佛,可如果我们不是佛,他来「开」什么?来「开玩笑」,没有「开」的价值。因为我们本来是佛,所以他来开发;因为有因,才有缘来开;以缘开因,以「权」来开「实」,开「权」就显「实」,叫「开实」。所以藕益大师这两句话是一针见血,把话说绝了!好好悟进去,你拍案叫绝。「因在自根,缘在普贤」!

这就是《法华经》,是发心的经。然后由此继续观照,叫作「观及万法,其体绝待」。这就是「一真法界」的「一」,由观自、观普贤然后再进一步观及一切万法之本体,没有相对,没有二,是唯一。越观越真,怎么样都假不了。不是当成口头禅,不是当成官腔。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你刻骨铭心、深信不疑,万法万相皆由当人当下一念所变现。当万法归真以后,我再往外看一看,你又会体会到「万法融摄」——万法相互之间互相圆融,互相摄受。科学家牛顿虽然说出了万有引力,可是他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在佛法来讲,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明白?因为万法都是「我」一个念之所变现,万有引力,不漏一法,没有哪一法跟你没有吸引力。连你最讨厌的老鼠药、牛屎狗粪都跟你在互相吸引。「万法融摄」,这就是法界,以此我们明白什么叫「一真法界」。

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注意,讲经、听经、受持、读诵,这是一条龙啊。见道、修道、证道,在「受」之前不见道,你不可能接受;见道以后,你持也持,不持也持,你没有办法不持。这就是「菩提不退」。能受、能持,即为「自利」。「读」,在「自利」的同时还要「利他」,「读」可以观照为解、行、证,不断提升我们的境界。到了「诵」,已经到了自在、通达,圆融、圆满、圆通这种境界。「诵」还有表达通利之义,是表一种解脱。

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是对「受持读诵」具体的、分别的解释。「受持读诵」是笼统而言,下面是作具体的分别。「正忆念」就是随文入观,我们要被《法华经》「牵着鼻子走」,随着它的境界往内观照。「解其义趣」,我们再牵着《法华经》的鼻子走,互相牵,来与我们当人当下、一切的万法相互对照、观照。「如说修行」就是在「正忆念」、在解、在观的同时转境界,心能转境。

所以这四句话是整个修行的次第——见道、修道、证道。当然这种次第,强调一下,是时时、事事、处处,否则你这个修行不如说。

修行人「相见无杂言,互勉念佛声」。吃饭、穿衣、走路,你都是「如是等大米、如是等馒头、如是等路……」都在观照。佛不可能从头到尾大家一起「如是等、如是等」。他要讲许多话,所以忙里偷闲提醒你一句「如是等」。他不可能通篇经文都「如是等」呐!他把话匣子打开以后,总是来提醒你一下,我怎么样讲都是个「如是等」,这样讲是「如是等」,那样讲是「如是等」,再这样那样翻来覆去讲还是「如是等」;除了「如是等」还是「如是等」。一会儿讲到天上,一会儿讲到地下,一会儿讲到海龙宫,一会儿讲到风,一会儿讲到雨,都是个「如是等」。这就是诸佛菩萨出口腔,就是「如是等」,就是「如是我闻」。

每读一次,这个念都要飞快地观照一次:「如是等」就是「阿弥陀佛」,就是「诸法空相」,就是「如是我闻」,就是「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都提醒我们作「一心三藏」这个观照。一念观照足矣,一定要观,有观必有得。观是功,境界的提升是得,就怕你不观。即观即得,不断提升品位。

所以佛在世的时候讲诸部经典,开头没有「如是我闻」;临终遗嘱规定,把「如是我闻」作为每一部经的第一句话。所以小乘人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原来如此!怪不得佛在讲许多经典的时候老是讲「如是等如是等」啊!佛在把大乘金刚种子不知不觉就已经种在我们心里,到最后捅破一层窗户纸,原来如此。

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你看到这个西瓜,是不是见佛啊?这是真见。这个法妙啊!这个法太重要!没有哪一法不是我们的自性显露。其它的经典都是讲善、讲美,让你对于丑对恶生起厌离心,对初上路的修行人必须做这种引导。「引导」是桥、是路,并不是最终目的,你不能一屁股就坐在那个桥上、坐在这个路上:我成佛了。所以在《法华经》里叫作「化城」,目的就是让你到达宝所。

特别提出,你能够认可、受持《法华经》,就是见佛,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当下往生佛土。但见到了佛,注意:你还没有究竟成佛,见佛叫「分真即佛」;如果你破除了「四十二分无明」,你圆满成佛。

受持《法华经》的人则为见佛,就是「华开莲现」——受持了《法华经》就是「华开」;「莲现」,你已经成为「分真即佛」。也叫「如是我闻」——「闻」就是「华开」,「我」就是「莲现」。「闻」到什么?「闻」到「如是」,「华开」了;「莲现」什么?「现」的还是「如是」。即如即是、即因即果、即念即佛。

当知是人,行普贤行:果真做到如此,你就是普贤菩萨,你即是在「行普贤行」。所以千法万法,唯有刻骨铭心见「如来藏」之法理法义,才能够做到普贤行,才能够做到念念在道。

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这是进一步解释什么叫「普贤行」。对十法界一切万法——从诸佛菩萨、天人鬼众,旁及山河大地、风云雨雾、大小多少、香甜苦辣,我们所能耳闻目睹身受一切的万法——我们刻骨铭心、深信不疑皆是我当人当下一念而已,这叫「于诸佛所深种善根」。从数量上来讲,无量无边、不漏一法;从质量上来看,这个竖穷三际,无边无际,唯有「一心三藏」能够达到这种境界。

为诸如来手摩其头:一切的万法都是你,以此转变你的心态,这叫「灌顶」。《楞严经》就是「灌顶章句」,「法华三昧」即是「灌顶章句」,是以法理法义开我们的智慧,灌我们的顶。你明白了万法皆是「我」一念所现,这就是「法华三昧」,这就是「首楞严三昧」。开权显实,明白了佛你就是佛,这就是「法华三昧」;即念即佛、即因即果,这就是「法华三昧」;不历修证,一步登天,这就是「法华三昧」。

明白了「法华三昧」真义,你就是从佛口亲自闻法。《法华经》就是如来全身。那么讲解《法华经》的人就是「如来报身」。「佛种从缘起」,无师不足以成道。

佛在诸大法会开讲之前往往手摩菩萨之顶,其意在于告诉你:安心,我马上要传了义大法了。是安慰而已,并不是摩顶就把你摩开了智慧。

一切布施中,法布施为最。发一篇智慧和正见的文章就是在践行法布施,它可能触动一个人,改变他的人生,从此朝着光明前行。感恩随喜您的随手点赞和转发给您的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功德无量!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文章、图片、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随喜赞叹!

受持《法华经》的人「皆是普贤威神之力」!

灌顶章句 Today
请点击左上方(灌顶章句)关注公众号!

普贤菩萨在四大菩萨里是「大行普贤」。之所以讲「大行」,跟「普贤」这个法号有因缘关系。「普贤」为「佛后普贤」,是老古佛倒驾慈航示现菩萨相,普度一切众生。观音、文殊、普贤、地藏,有没有哪一个菩萨不是普贤呢?都是老古佛倒驾慈航,现菩萨相教化众生。凡夫不是倒驾慈航,恨不得要超越。怎么超越?没有成佛就提前当佛,没有明心见性就提前说自己明心见性,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这都是我执。普贤菩萨是东方不眴国的教主,他示现菩萨相护持《妙法莲华经》,护持修行普贤十大愿王的一切众生。
普贤,由梵文翻译而来,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意译为「普贤」,或「遍吉」。遍吉也好,普贤也好,都是指以平等心帮助一切众生修正法,证菩提。〈劝发品〉,普贤菩萨以极其权威的身份劝告修行人受持《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首先由诸佛护念,是三世诸佛共同护持秘密之藏。不仅有佛,还有菩萨护法,这就是普贤;还有药王菩萨、勇施菩萨,这都是些等觉位、妙觉位的大菩萨。不仅有菩萨,更有天龙八部。
对于受持《法华经》的人诸佛菩萨不会袖手旁观。俱诣其所,你走到哪里都有诸佛菩萨在护持。不光普贤菩萨这样讲,释迦牟尼佛是这样讲,诸佛菩萨都是这样讲,把受持《法华经》的人抱在手里,「以衣覆之」。所以我们要心安理得。这种观照虽然是真实,仍然是皮毛而已。你自己不发心,诸佛菩萨跟在后面也是白跟。你自己不发心,你照样受到邪鬼邪神的伤害,为什么?是你自己的心。从第一义来观照,你自己就是诸佛菩萨在护念自己。因为你护念一切的万法,诸佛菩萨是不是平等地把这个心回向给你啊?连魔鬼都是诸佛菩萨在护持你。

若法华经行阎浮提,有受持者,应作此念:皆是普贤威神之力。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为诸如来手摩其头
~~《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在娑婆世界,凡是能受持《法华经》的人,都应作此念。「此念」即是我已得普贤菩萨佛力加持,无复任何的顾虑和恐惧。
皆是普贤威神之力:「普贤」二字,它是对一真法界、十法界森罗万相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个本质特征的一个概括。我们的一念心「普」于一切万法,「贤」于一切万法——「贤」包含解脱智慧之义。我们能够遇到《法华经》,能够读懂《法华经》、能够弘扬、流通、受持《法华经》,这种力量当下就是普贤神力。
佛每一部经的第一句话都是“如是我闻”,这个『如』,这个『是』,这个『我』,就是『一心三藏』。『如』就是空如来藏,『是』就是不空如来藏,『我』就是空不空如来藏,这三个如来藏次第圆融。每一个如来藏当下都是三个如来藏,你明白这个道理吗? 【如是我】就是【阿弥陀】,『如』就是『阿』, 『是』就是『弥陀』,『我』就是『阿弥陀』。懂得阿弥陀佛,你就是阿弥陀佛;懂得普贤行,你就是普贤行。这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的特征。你看什么、听什么、信什么,你当下即是什么。

诸佛菩萨出世就是讲经说法,最终归于《法华经》《楞严经》。诸佛本愿就是要众生跟自己一样自在解脱,秘诀就在于「善用其心」,你这个心用好了没有?这段经文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藕益大师的解释,为什么讲受持《法华经》的人「皆是普贤威神之力」?
藕益大师讲:因在自根,缘在普贤。自根——普贤、《法华经》是我们的根,就在这里。这句话解释得妙极了!因在自根。为什么?因为我们就是普贤,就是《法华经》,这是真的。缘在普贤,缘在阿弥陀,缘在释迦牟尼。我们自己就是缘,我们自己就是释迦牟尼,就是阿弥陀;而显现出肉团形相的那个所谓的阿弥陀、所谓的观世音、所谓的释迦牟尼,他是来「开权显实」,是我们自己来教化自己。所显现的佛相、菩萨相都是缘,因为我们众生本来就是实,本来就是因,本来就是佛缘,所以「佛种从缘起」,从现相而入。这个「开」的功德在于化身佛,可如果我们不是佛,他来「开」什么?来「开玩笑」,没有「开」的价值。因为我们本来是佛,所以他来开发;因为有因,才有缘来开;以缘开因,以「权」来开「实」,开「权」就显「实」,叫「开实」。所以藕益大师这两句话是一针见血,把话说绝了!好好悟进去,你拍案叫绝。「因在自根,缘在普贤」!
这就是《法华经》,是发心的经。然后由此继续观照,叫作「观及万法,其体绝待」。这就是「一真法界」的「一」,由观自、观普贤然后再进一步观及一切万法之本体,没有相对,没有二,是唯一。越观越真,怎么样都假不了。不是当成口头禅,不是当成官腔。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你刻骨铭心、深信不疑,万法万相皆由当人当下一念所变现。当万法归真以后,我再往外看一看,你又会体会到「万法融摄」——万法相互之间互相圆融,互相摄受。科学家牛顿虽然说出了万有引力,可是他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在佛法来讲,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明白?因为万法都是「我」一个念之所变现,万有引力,不漏一法,没有哪一法跟你没有吸引力。连你最讨厌的老鼠药、牛屎狗粪都跟你在互相吸引。「万法融摄」,这就是法界,以此我们明白什么叫「一真法界」。
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注意,讲经、听经、受持、读诵,这是一条龙啊。见道、修道、证道,在「受」之前不见道,你不可能接受;见道以后,你持也持,不持也持,你没有办法不持。这就是「菩提不退」。能受、能持,即为「自利」。「读」,在「自利」的同时还要「利他」,「读」可以观照为解、行、证,不断提升我们的境界。到了「诵」,已经到了自在、通达,圆融、圆满、圆通这种境界。「诵」还有表达通利之义,是表一种解脱。
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是对「受持读诵」具体的、分别的解释。「受持读诵」是笼统而言,下面是作具体的分别。「正忆念」就是随文入观,我们要被《法华经》「牵着鼻子走」,随着它的境界往内观照。「解其义趣」,我们再牵着《法华经》的鼻子走,互相牵,来与我们当人当下、一切的万法相互对照、观照。「如说修行」就是在「正忆念」、在解、在观的同时转境界,心能转境。
所以这四句话是整个修行的次第——见道、修道、证道。当然这种次第,强调一下,是时时、事事、处处,否则你这个修行不如说。
修行人「相见无杂言,互勉念佛声」。吃饭、穿衣、走路,你都是「如是等大米、如是等馒头、如是等路……」都在观照。佛不可能从头到尾大家一起「如是等、如是等」。他要讲许多话,所以忙里偷闲提醒你一句「如是等」。他不可能通篇经文都「如是等」呐!他把话匣子打开以后,总是来提醒你一下,我怎么样讲都是个「如是等」,这样讲是「如是等」,那样讲是「如是等」,再这样那样翻来覆去讲还是「如是等」;除了「如是等」还是「如是等」。一会儿讲到天上,一会儿讲到地下,一会儿讲到海龙宫,一会儿讲到风,一会儿讲到雨,都是个「如是等」。这就是诸佛菩萨出口腔,就是「如是等」,就是「如是我闻」。
每读一次,这个念都要飞快地观照一次:「如是等」就是「阿弥陀佛」,就是「诸法空相」,就是「如是我闻」,就是「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都提醒我们作「一心三藏」这个观照。一念观照足矣,一定要观,有观必有得。观是功,境界的提升是得,就怕你不观。即观即得,不断提升品位。
所以佛在世的时候讲诸部经典,开头没有「如是我闻」;临终遗嘱规定,把「如是我闻」作为每一部经的第一句话。所以小乘人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原来如此!怪不得佛在讲许多经典的时候老是讲「如是等如是等」啊!佛在把大乘金刚种子不知不觉就已经种在我们心里,到最后捅破一层窗户纸,原来如此。
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你看到这个西瓜,是不是见佛啊?这是真见。这个法妙啊!这个法太重要!没有哪一法不是我们的自性显露。其它的经典都是讲善、讲美,让你对于丑对恶生起厌离心,对初上路的修行人必须做这种引导。「引导」是桥、是路,并不是最终目的,你不能一屁股就坐在那个桥上、坐在这个路上:我成佛了。所以在《法华经》里叫作「化城」,目的就是让你到达宝所。
特别提出,你能够认可、受持《法华经》,就是见佛,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当下往生佛土。但见到了佛,注意:你还没有究竟成佛,见佛叫「分真即佛」;如果你破除了「四十二分无明」,你圆满成佛。
受持《法华经》的人则为见佛,就是「华开莲现」——受持了《法华经》就是「华开」;「莲现」,你已经成为「分真即佛」。也叫「如是我闻」——「闻」就是「华开」,「我」就是「莲现」。「闻」到什么?「闻」到「如是」,「华开」了;「莲现」什么?「现」的还是「如是」。即如即是、即因即果、即念即佛。
当知是人,行普贤行:果真做到如此,你就是普贤菩萨,你即是在「行普贤行」。所以千法万法,唯有刻骨铭心见「如来藏」之法理法义,才能够做到普贤行,才能够做到念念在道。
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这是进一步解释什么叫「普贤行」。对十法界一切万法——从诸佛菩萨、天人鬼众,旁及山河大地、风云雨雾、大小多少、香甜苦辣,我们所能耳闻目睹身受一切的万法——我们刻骨铭心、深信不疑皆是我当人当下一念而已,这叫「于诸佛所深种善根」。从数量上来讲,无量无边、不漏一法;从质量上来看,这个竖穷三际,无边无际,唯有「一心三藏」能够达到这种境界。
为诸如来手摩其头:一切的万法都是你,以此转变你的心态,这叫「灌顶」。《楞严经》就是「灌顶章句」,「法华三昧」即是「灌顶章句」,是以法理法义开我们的智慧,灌我们的顶。你明白了万法皆是「我」一念所现,这就是「法华三昧」,这就是「首楞严三昧」。开权显实,明白了佛你就是佛,这就是「法华三昧」;即念即佛、即因即果,这就是「法华三昧」;不历修证,一步登天,这就是「法华三昧」。
明白了「法华三昧」真义,你就是从佛口亲自闻法。《法华经》就是如来全身。那么讲解《法华经》的人就是「如来报身」。「佛种从缘起」,无师不足以成道。
佛在诸大法会开讲之前往往手摩菩萨之顶,其意在于告诉你:安心,我马上要传了义大法了。是安慰而已,并不是摩顶就把你摩开了智慧。

一切布施中,法布施为最。发一篇智慧和正见的文章就是在践行法布施,它可能触动一个人,改变他的人生,从此朝着光明前行。感恩随喜您的随手点赞和转发给您的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功德无量!!

有时候会超级难过,难过到会躲在被窝失声痛哭,想一些有的没得,甚至想离开这所城市,但是又不知道在等待什么!时而很努力,想我努力到自己变得优秀的让人羡慕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却总以失败告终!我的善良也许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小到你看不见,也许是坏事做多了!不知道不为什么自己的压力特别大,总是别人家孩子,自己无形中给自己的压力也很多,怂到朋友圈不敢乱发,话不敢乱说,恨自己优秀,也恨自己在意的太多了,我喜欢别人围着我的样子,也烦身边没人的样子,可最终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一辈子没想过别的事情全在呼和浩特发生了。在工作上自认为我为你好,也得不到回报,生活也一样,自己的不坚定,给自己害成啥样了。2019年我也想改变,完成自己的目标!加油,鄂晓玲。你是一个打不败的小玲玲,好久没有人这样叫了哦,依旧喜欢我的人还是叫我鄂晓玲!过完春节,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太开心]#呼和浩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功效与作用滋阴润肺、补血养血、美容养颜阿胶珠是用蛤粉将阿胶炒成珠,降低了阿胶的黏腻之性,同时也矫正了其气味。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熬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中医认
  • 1.印堂桃花痣两眉间为印堂,此处也称为命宫,此处的桃花痣必须是赤色,这种痣相的女性朋友活泼开朗,喜欢交友,且个人的观念开放,从不缺少追求者,不过这样的人晚婚会更
  • 抖音短篇小说 孟吟景黎(全文txt阅读)孟吟景黎小说 孟吟景黎(全文txt阅读)孟吟景黎小说 孟吟景黎(全文txt阅读)孟吟景黎小说 《孟吟景黎》孟吟景黎抖音小
  •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季最好的一杯养颜水从玫瑰花茶开启每天早晨醒来给自己泡上一杯花香肆意的洛施玫瑰花茶这杯高品质玫瑰花茶喝起来满满幸福得味道这份来自于大
  • #宇宙邵年[超话]#我真的会大喊 他俩是真的吧! 两年前(差不多吧)嗑的cp入的坑粉的乐队 后来因为学业和个人原因渐渐淡了 但还是会签签到偶尔看一看 想着如果有
  • 每天都是新的开始,新的开始就会有新的挑战,早晨起来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告诉自己:我行,我准备好了,每天起来都要给自己一个美丽的微笑,用最平和的心和最炙热的情感迎
  • #域见计划# 【石山小桥、流水人家……#鼎湖迪村成新晋网红打卡点#→】肇庆鼎湖有这样一个地方坐落在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的鼎湖山南麓,总面积1.5平方公里
  • 让自己变优秀的建议 1.如果你和我一样,出身普通人家,请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学会延迟满足,不要提前享受你现阶段无法承受的东西。 #礼仪##礼仪培训[超
  • 如果你有好电影推荐,可以评论或私信小栗哦~#电影推荐#这是雪域高原,这里有一个关于文成公主的传说,这里是信仰的世界。这部电影小栗无限刷,每次看完都有不同的感受,
  • 就比如,有人摘得一枚赤浆果,那他身上的校徽就会自动记录下来,然后在原有积分的基础上自动+10。刚一进来,泉辰就被这片水境的精纯灵气所吸引,至于打怪闯关抢分什么的
  • 还能顺带手考考某,然后把我损一顿,“还考我呀,这个是伦布朗的夜巡,我给你在很多博物馆都讲过他啊,他的布光法” ?在某易蜗牛上花的第三个七块钱,可以全场书任意读七
  • 不少年轻力壮的高荡人和杨正鑫一样,纷纷走向山外,把数百年的历史记忆留在身后,他们也有同样的志向,只要在外闯出一片天,挣了钱至少要在镇宁县城安家,不愿把钱花在这山
  • ”★“阿翡,”谢允叫住她,他收敛了嬉皮笑脸,目光落在周翡的望春山上,“当你长大成人,所有扶着你的手都会慢慢离开,你得自己走过无数的坎坷,你觉得自己的命运悬在刀尖
  • 花儿开开落落,能被人遇见又有心驻足,深喜浅爱的也不易。声声叹息,辗转在谁人的年华,我且不语,待月碧纱,与你约来生,可否?
  • 慧能认为,人本有佛性。“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
  • 他已经做到了他所有能做的了,能不能放过他,他也只是一个高考生,他也要参加高考,我求求了能不能放过小马[泪][泪]这年头无良媒体怎么为了博眼球净搞这些啊,扰乱考场
  • 我国是世界上兰科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兰科植物并未列入名录,缺乏规范化保护和管理,流通到市场上的野生兰科植物又给部分经营者带来可观利润,导致野生兰科植物资
  • アンジュルム@angerme_upfront:#アンジュルム CONCERT TOURーThe ANGERME-PERFECTION日本武道館皆さまありがとうご
  • 16.再忙也要捕捉快乐呀17.热爱生活:18.一筐快乐19.在吃麦当劳20.喜燥无常懒且随意21.阳光是最好的滤镜22.记录近日天空23.肚子圆了24.晚霞温柔
  • 如果没有周蓉去贵州,如果没有冯化成的诗,如果没有郑娟偏偏嫁给周秉昆,或许就没有周楠后来的为了冯玥拼命要去美国。秉义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为了成全他,冬梅忍受了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