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看牙医吗# 《洗牙之后,我对看牙医产生了PTSD》 文 | 读者:乔七阳

生活中有很多明知对自己有益,却依然难以坚持、甚至偶尔抗拒的事,譬如运动、读书、不点外卖等等。于我而言,这份长名单上还要再加一项,就是看牙医。

在我小时候,看牙医和体检一样,还不是大众认知里需要定期做的事。对我爸妈这样的老一辈来说,只有牙疼得实在忍不了才会想到要找牙医。因此,成年前我只跟牙医打过一次交道。

那会儿我读小学二年级,不知道为什么蛀了几颗乳牙,隔三岔五就对我妈喊牙疼。我妈想等它们换牙时自然掉落,奈何这几颗牙极其倔强,任凭时间流逝、蛀得千疮百孔也自岿然不动。就这么僵持了几个月,在我又一次半夜因牙疼哭闹后,我妈终于决定给它们也给我一个痛快,在某天放学后把我带到了社区医院。

尽管已经过去了许多年,我却仍能清楚地记起当时的情景:在一个简单的白色房间里,牙医阿姨拿棉签往我的牙龈上抹了些许麻药,等了一会儿就抓起钳子,探进我嘴里,麻利地开始了动作。许是这几颗乳牙已被蛀得根基不稳,居然只一眨眼的功夫就被一颗颗连根拔起。全程我都没什么感觉,唯有拔到最后一颗时略有些疼,想来是麻药开始失效的缘故。

我还没从“拔牙原来这么快”的震惊中回过神来,牙医阿姨已经叫我从躺椅上下来了,指着身边放蛀牙的铁盘,让我看看自己的牙蛀得有多厉害,还告诉我以后一定要认真刷牙。回家路上,我一路好奇地舔着曾经蛀牙的地方留下的空洞,一边天真地想,拔牙还挺好玩的,也没有听上去那么可怕嘛。

那次拔牙后的十几年里,我幸运地再未受到蛀牙的困扰,也就没再去看过牙医。直到工作以后,因为公司提供的牙科保险里包含一年两次的免费洗牙,本着“不洗白不洗”的心态,我兴冲冲地预约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洗牙。

牙医在美国是公认的高薪职业,大部分牙医受雇于小型的私人诊所,一些忙碌的诊所甚至需要有熟人介绍才会接收新客户。我预约的这家私人诊所就是同事介绍的,坐镇的牙医是一位韩国大叔,同事说他认真、可靠,适合像我这样初次洗牙的人。而彼时的我还在为薅到了羊毛沾沾自喜,浑然不知自己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什么。

到了预约的那天,我在护士的引导下拍了X光,很快就被领到了躺椅上。戴着口罩的牙医大叔登场了,简单寒暄了两句就叫我张嘴。因为角度的关系,我看不见他拿了什么,只感觉像是一根细针,从上排牙开始由口腔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在每颗牙之间的牙龈上不轻不重地戳了一下。大叔边戳边麻利地报出了一连串数字,我还在好奇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他已经完成了动作,也没多废话,对刚刚在记录数字的护士招招手,直奔主题开始洗牙。

如果说之前戳在牙龈上的工具感觉像细针,那洗牙的工具就像一把磨钝了的钩子,在牙医大叔的操作下围着每颗牙打转,变换着角度掏来捣去,虽然不至于疼得无法忍受,但深深浅浅、延绵不绝的刺痛感也足以叫人抓心挠肺。有时不知刮到了哪个敏感点,一股钻心的酸痛沿着神经直蹿头顶,生理性的泪水根本控制不住,“哗”的一下就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牙医大叔忙得起劲,一旁的护士也没闲着,拿了根管子在我嘴里边挪动边吸血水。机器的嗡鸣声中,我努力张大嘴,紧紧闭上眼,想象此刻自己的血盆大口就像cult片里的喷泉,噗哧噗哧地往外喷着可疑的液体……生无可恋之余,又有几分诡异的好笑。

也许是见我面目狰狞,牙医大叔中途还停了停,叫我放松点,太疼的话就举手告诉他。我勉强回了他一个含糊的“ok”,暗暗把手紧攥着拳,只盼着这场酷刑早点结束。

不知过了多久,当牙医大叔终于停止了动作后,我眼冒金星地从躺椅上慢慢坐起来,满嘴的铁锈味儿混着奇特的薄荷牙膏味,随着口水的吞咽从喉咙蔓延到鼻腔,脑海里只剩下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牙医大叔也摘下了口罩,盯着我问:“你有多久没洗牙了?”

我犹豫了几秒钟,实在不好意思说这是有生之年的第一次,于是含糊其辞道:“挺久了。”

他露出洞悉一切的笑容,随即告诉我虽然我预约的是常规洗牙,但基于我牙齿的糟糕状况,他刚刚给我做的已经算是深度洗牙。洗牙前他报的那些数字,代表的就是每颗牙齿的健康程度,数字越大越糟糕。而且,因为我的牙龈发炎得厉害,接下来需要每天早晚用一种处方消炎药漱口,两周后来做一次复查,他会在复查后再给我补四颗牙……

牙医大叔说得云淡风轻,我却听得毛骨悚然,只觉得自己的牙俨然已处在朝不保夕的危难时刻。在此之前,我以为自己的牙齿整齐又健康,吃冷吃热都毫无顾忌。谁曾想在平日看不见的地方,早有数不清的牙石和牙菌斑悄悄堆积,就像埋在口腔深处的炸弹。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去前台拿了处方,顺带一张两百多美金的账单,说是深度洗牙的自付费用,不能报保险。我在懵懂中付了钱,约了下一次的复诊时间。大叔送我到门口,又给我苦口婆心地科普了一番定期看牙医的重要性,顺带附送一碗抚慰心灵的鸡汤,说他现在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我能在七十岁时,还拥有可以跟现在一样吃嘛嘛香的好牙口。

不得不说,这第一次的洗牙经历给我留下了不小的心灵创伤。之后一段时间里,只要想起工具在牙缝里使劲儿鼓捣的感觉和机器的嗡嗡声,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打个冷战,到了临近复诊的日子更是焦虑得坐立难安,甚至几度想取消预约。

虽然听上去有点夸张,但事实上我发现,身边有不少像我一样因洗牙而对看牙医产生了PTSD的人。某次和朋友聊天时得知,她第一次洗牙洗到一半就直接落跑,原因是过程中牙龈出血得太厉害,她受不了了想漱漱口,坐起来接连吐了几口颜色惊人的血水,吓得一旁作陪的她妈直接求牙医:别洗了吧,你看孩子都吐血了……

而据牙医说,洗牙时之所以会疼痛和流血,是因为牙齿本身有炎症,健康的牙齿就不会有这些问题。所以,放弃洗牙只会形成恶性循环,唯有痛下决心、从头根治,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我在坚持认真刷牙、使用牙线一段时间后,洗牙时“血沫横飞”的恐怖画面确实减少了许多,从R18渐渐降级到了PG13,也算是身体力行地印证了这一说法。

不过,洗牙其实还并非是我在看牙医的路上最大的心病:如果说洗牙给我带来的焦虑是三分的话,那智齿带来的焦虑大概就有七分了。

从X光片上看,我的智齿其实还挺规整的,没有横向生长、也没有挤占其他牙齿的位置,就和普通的大牙差不多。成长过程中虽偶有发炎,但都在一两天后自行消退,并不影响日常生活,因此,我从没想过要拔掉它们。

开始看牙医以后,几乎每一任牙医都会在第一次就诊时注意到我的智齿,然后告诉我,尽管这些智齿长得没什么问题,但因为它们的位置太靠里面,平时刷牙很难刷到,容易造成牙菌斑堆积,建议我还是找个合适的时间移除。

在一次搬家换了新牙医后,对方似乎对我的智齿格外在意,三番两次地催我尽快手术,却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理由。我心有疑问,又不敢质疑医生的专业性,无形的压力下,只好磨磨蹭蹭地预约了几周后的手术时间。

等待手术的那几周,我差不多每天都会在网上查阅各种可能的后遗症,从开口障碍到面瘫,每一样都看得我心惊胆战。我也时不时地想起身边朋友们拔智齿的悲惨故事,譬如好友S之前一口气拔了四颗智齿,菱形脸直接肿成了方块,两颊都是淤青,一周里掉了五斤;还有闺蜜L,因为找不到可以在手术后来接她的朋友,只能选择不用麻醉、吸着笑气拔智齿,据她的回忆,血光飞溅中,她几度觉得“看到了真正的地狱”……

人的意念有种奇特的重量,原本平常的一件事,思前想后得多了,就会显得愈发沉重起来。预约的前一周,我对手术的忧虑终于累积到了难以承受的顶峰,连上班都难以集中精神,最后干脆一咬牙、一狠心,直接打电话取消了手术。

自那之后,我出于心虚,再也没去过那位牙医的诊所。我说不清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做错了事”的感觉,或许是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专业的牙医代表着一种不该被违抗的权威;又或许是因为我也知道,拔智齿从理性上来说是正确的选择,可我还是做了逃兵,像一个对自己的健康不负责任的胆小鬼。

挣扎了一段时间,我终于又鼓起勇气找了一位新的牙医。这一次,面对这位和蔼的亚裔阿姨,我没有再一个人默默纠结,而是直接向她说明了我对智齿手术的顾虑。她耐心地听完了我的倾诉,看了看X光片,然后笑着告诉我,既然智齿长得没有问题,那么只要我没有不适的感觉,就可以先以观察为主,不着急做手术。

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在愉快的交谈氛围中也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和牙医的沟通理应是双向的。曾经我总以为自己在牙齿问题上没有决定权,每次面对牙医时都像犯人等待判决一样;这样的想法直接将我放在了和牙医不平等的位置上,也变相放大了我对牙医的负面情绪。但其实,牙医并不是高高在上、掌握生杀大权的审判者,而是在保护牙齿的路上陪伴我、给我建议的引路人。

当生活中出现种种不如意时,有效的应对行为通常有两种,一是接受与之共存,二是行动将其改进。面对牙齿的问题也是如此,但我想无论是选择接受还是改进,都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和牙医积极沟通,而不是仅凭想象闭门造车,给自己制造焦虑和恐惧。

如果能抱着一颗平常心、将牙医当作一位良师益友来看待,那么或许,看牙医就会逐渐变得不再那么难。我也希望自己能在定期看牙医的路上坚持下去,做到如第一任牙医大叔所祝愿的那样,在七十岁时还吃嘛嘛香,拥有一口健康坚挺的好牙口。

2008年,十几个兵团知青,一起重返故地黑龙江绥滨农场,追寻青春记忆。几个混得不错的农场老职工后代做东,邀请他们在宾馆吃饭。

席间得知一个当年没回城留在当地的老北京知青,混得非常不好,已经50多岁了,还在建筑工地扛水泥。这个消息传到了北京。

不久,这个未回城的老北京知青就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那是他当年好友的电话,只不过好友当年返城回到北京后,提了干,当了军官,时间长了便失去了联系。

好友和当年一样的口吻:“这段时间你别往外跑,过了奥运,我就去看你。”

奥运过后,好友和一帮老知青到了绥滨农场。吃完饭后,大家在宾馆聊得热火朝天,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直聊到了深夜。

临别时,好友赠送了一支金笔和金表给北京知青。当年钢笔和手表,是知青金贵得不能再金贵得宝贝,而如今有条件了,好友大方地送了个金的给他 ,可见两人年轻时关系有多铁。

但奇怪的是,这个老北京知青并没有邀请他们到自己家坐坐,因为此刻他内心深深地自卑。但好友并没有注意到他的窘境,主动提出明天去他家坐一坐。

第二天一早好友夫妇两人一起到了他的家里,这家哪儿像家?老伴不在了,只有个女儿不在家,不要说招待两个人吃饭,连杯茶都泡不出来。屋里又脏又乱,一股说不出来的怪味,盖的是棉絮发黑,甚至连被套都没有。

好友顿时两眼擎泪,心如刀绞,听说了他过得不好,但没想到竟然过得这么惨,于是怒吼道:“你就这样活着?”

而北京知青羞愧难当,竟然说了声“对不起”。好友顿时一把抱住他:“当年你也是有志青年啊,你过成这样,怎么不早说?”

回到宾馆吃完早饭,几个女知青主动跑到了这个北京知青的家里,帮忙收拾打扫,床单被褥,内衣内裤甚至都给他买了新的。

这伙人里,大多数人和这个北京知青并不熟。打扫完,还给这个老知青讲道理,该怎么过日子?该怎么处理人情世故?千言万语就一句话:“希望你把日子过好。”

三天后,随着这帮老知青的依依惜别,本以为故事就要结束了。没想到的是,这个北京知青的好友夫妇反复商量后,做了一个决定,他是北京知青,当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回城,但是按道理他是可以也应该回北京的,所以一定要把他办回北京。这样不管有什么事,可以搭把手。

回北京?这个老北京知青想都不敢想。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自己户口丢了才没回得了城的。

1979年,自己父亲和弟弟户口迁往江西时,父亲单位就没能找到他的原始户籍证明,而打了一个户口遗失证明。而如今已经时隔30年,自己上哪找原始户籍证明去?就算找到,北京户口那也不敢想。

但是当一帮在北京的老知青们开始行动起来,到他曾经在北京居住的辖区派出所去翻档案底子去。你还别说,真就给找到了他的北京户口底子。

可是证明这人有北京户口没用,现在要证明这人是不是就是这户口底子上的这个人?所以好友打电话让他去农场劳资科开个北京知青的证明。

劳资科一翻档案,又麻烦了,因为现有档案材料可以证明他是知青,但无法证明他是北京知青。

而且就算证明了,回到北京没有房子和工作,也无法迁回。要知道那毕竟“北京户口”,而且好友一开始就打算好,迁不能只迁他一个人回来,还要把他一家子包括没结婚的女儿都迁回北京来,而且工作、退休、医疗、养老这些都得办回北京来,这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好友一开始也想不到这么多,只是不能让年轻时的挚友在那继续过苦日子了。但好友老婆以前在农场开小卖店的,所以心特别细,她从头就把所有问题都统筹好了,把哪些是在北京可以办的,哪些需要当事人处理的,一共列出了需要14项待办事项及材料让他去办。

结果这个在东北呆40年的北京知青,一看就傻眼了,心里就打退堂鼓了,这么麻烦?不办了,你们好意我心领了。

结果被好友痛骂,你知道你嫂子为你这事,每天到处找人,夜里还要整理材料,有多辛苦,你知道吗?

人家这么辛苦帮自己,图个啥呀?自己反而嫌麻烦?于是硬着头皮开始办理各种手续。14项靠自己办成了9项,剩下的还是人家帮忙办成的。

2009年6月,好友又打来电话:“呆在家别乱跑,你工作调动回北京的手续已办好,而且女儿一起迁北京,退休也在北京办,过几天就来接你回北京。”

怕他把“准迁证”弄丢,怕他处理不好人情世故,再节外生枝。好友在一帮北京的知青们的嘱托下,亲自开了2000多公里的车,到了绥滨农场,送来准迁证,并且帮他到当地处理各种手续。

至此,他已经离开北京整整41年了,他这辈子也没奢望过还能回北京,但最终却实现了,而成全这些的,都是当年自己的知青战友们的一片真情。

这个在北大荒呆了41年,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回城的北京知青,名叫邹雪生(图3左2)。帮他办回北京的好友,名叫叶明(图3左1)。

邹雪生和女儿户口迁回北京后,就挂在叶明家,邹雪生女儿问不是只有亲属才能投靠么?叶明回答:“战友就是亲属。”

#历史故事#

2008年,十几个兵团知青,一起重返故地黑龙江绥滨农场,追寻青春记忆。几个混得不错的农场老职工后代做东,邀请他们在宾馆吃饭。

席间得知一个当年没回城留在当地的老北京知青,混得非常不好,已经50多岁了,还在建筑工地扛水泥。这个消息传到了北京。

不久,这个未回城的老北京知青就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那是他当年好友的电话,只不过好友当年返城回到北京后,提了干,当了军官,时间长了便失去了联系。

好友和当年一样的口吻:“这段时间你别往外跑,过了奥运,我就去看你。”

奥运过后,好友和一帮老知青到了绥滨农场。吃完饭后,大家在宾馆聊得热火朝天,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直聊到了深夜。

临别时,好友赠送了一支金笔和金表给北京知青。当年钢笔和手表,是知青金贵得不能再金贵得宝贝,而如今有条件了,好友大方地送了个金的给他 ,可见两人年轻时关系有多铁。

但奇怪的是,这个老北京知青并没有邀请他们到自己家坐坐,因为此刻他内心深深地自卑。但好友并没有注意到他的窘境,主动提出明天去他家坐一坐。

第二天一早好友夫妇两人一起到了他的家里,这家哪儿像家?老伴不在了,只有个女儿不在家,不要说招待两个人吃饭,连杯茶都泡不出来。屋里又脏又乱,一股说不出来的怪味,盖的是棉絮发黑,甚至连被套都没有。

好友顿时两眼擎泪,心如刀绞,听说了他过得不好,但没想到竟然过得这么惨,于是怒吼道:“你就这样活着?”

而北京知青羞愧难当,竟然说了声“对不起”。好友顿时一把抱住他:“当年你也是有志青年啊,你过成这样,怎么不早说?”

回到宾馆吃完早饭,几个女知青主动跑到了这个北京知青的家里,帮忙收拾打扫,床单被褥,内衣内裤甚至都给他买了新的。

这伙人里,大多数人和这个北京知青并不熟。打扫完,还给这个老知青讲道理,该怎么过日子?该怎么处理人情世故?千言万语就一句话:“希望你把日子过好。”

三天后,随着这帮老知青的依依惜别,本以为故事就要结束了。没想到的是,这个北京知青的好友夫妇反复商量后,做了一个决定,他是北京知青,当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回城,但是按道理他是可以也应该回北京的,所以一定要把他办回北京。这样不管有什么事,可以搭把手。

回北京?这个老北京知青想都不敢想。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自己户口丢了才没回得了城的。

1979年,自己父亲和弟弟户口迁往江西时,父亲单位就没能找到他的原始户籍证明,而打了一个户口遗失证明。而如今已经时隔30年,自己上哪找原始户籍证明去?就算找到,北京户口那也不敢想。

但是当一帮在北京的老知青们开始行动起来,到他曾经在北京居住的辖区派出所去翻档案底子去。你还别说,真就给找到了他的北京户口底子。

可是证明这人有北京户口没用,现在要证明这人是不是就是这户口底子上的这个人?所以好友打电话让他去农场劳资科开个北京知青的证明。

劳资科一翻档案,又麻烦了,因为现有档案材料可以证明他是知青,但无法证明他是北京知青。

而且就算证明了,回到北京没有房子和工作,也无法迁回。要知道那毕竟“北京户口”,而且好友一开始就打算好,迁不能只迁他一个人回来,还要把他一家子包括没结婚的女儿都迁回北京来,而且工作、退休、医疗、养老这些都得办回北京来,这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好友一开始也想不到这么多,只是不能让年轻时的挚友在那继续过苦日子了。但好友老婆以前在农场开小卖店的,所以心特别细,她从头就把所有问题都统筹好了,把哪些是在北京可以办的,哪些需要当事人处理的,一共列出了需要14项待办事项及材料让他去办。

结果这个在东北呆40年的北京知青,一看就傻眼了,心里就打退堂鼓了,这么麻烦?不办了,你们好意我心领了。

结果被好友痛骂,你知道你嫂子为你这事,每天到处找人,夜里还要整理材料,有多辛苦,你知道吗?

人家这么辛苦帮自己,图个啥呀?自己反而嫌麻烦?于是硬着头皮开始办理各种手续。14项靠自己办成了9项,剩下的还是人家帮忙办成的。

2009年6月,好友又打来电话:“呆在家别乱跑,你工作调动回北京的手续已办好,而且女儿一起迁北京,退休也在北京办,过几天就来接你回北京。”

怕他把“准迁证”弄丢,怕他处理不好人情世故,再节外生枝。好友在一帮北京的知青们的嘱托下,亲自开了2000多公里的车,到了绥滨农场,送来准迁证,并且帮他到当地处理各种手续。

至此,他已经离开北京整整41年了,他这辈子也没奢望过还能回北京,但最终却实现了,而成全这些的,都是当年自己的知青战友们的一片真情。

这个在北大荒呆了41年,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回城的北京知青,名叫邹雪生(图3左2)。帮他办回北京的好友,名叫叶明(图3左1)。

邹雪生和女儿户口迁回北京后,就挂在叶明家,邹雪生女儿问不是只有亲属才能投靠么?叶明回答:“战友就是亲属。”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金在中[超话]# #金在中0126生日快乐#210125cjesins更新독보적인 비주얼은 물론 발라드부터 록까지 장르를 넘나드는 고품격 라이브로
  • 刘亦菲现在肯定是单身的,因为之前有同行的人就问过一些类似的话题,虽然没有直接说但听意思就是是自己一个人的状态,虽然从她和宋承宪分手后,前前后后传过几次消息,但是
  •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24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已多次就有關加拿大公民的個案闡明立場,康明凱和邁克爾涉嫌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犯罪,已被提起公訴。[拳头]
  • 总归还是有她自己的考量吧,周笔畅在各位姐姐和观众中人气都很高,让她拒绝这么多想加入她的姐姐们也是为难她了,太容易得罪人了。总归还是有她自己的考量吧,周笔畅在各位
  • 2020年7月,特朗普更是宣布将从德国撤回约1.2万名美军士兵,以“惩罚”德国在北约防务开支上未交足“份子钱”。[打call][打call][打call]#真珠
  • 经查,孙振云背离党的宗旨,忘记初心使命,对党纪国法置若罔闻,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处心积虑对抗组织审查;破坏党的选人用人制度,违规选拔任用干部并收受财物;利欲熏心
  • ”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
  •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善者送人以言.。富贵者送人以财,仁善者送人以言.。
  • 感谢大家、感恩你们、没有你们的帮助和支持,就没有今天的北郊!感恩藏友们今天一天忙忙碌碌,偷着闲疯狂转微博,到了晚上终于有时间定下来慢慢地细细地感受哥哥电影官宣的
  • 즈쇈이!!!잘지내는감 하하하일단은 지난해 가을을 너로 채워줘서 너무 고맙고진짜진짜 행복했어 고마워그리고 넌하나도 잘못한게 없어 하나도 아무것도.
  • 最终在各种办法都尝试后,还是没有成功,其实根本的原因是你用错了挽回的方法,而且最根本是错过了挽回最佳时机。他曾经因为你的不足,对你的印象不好,那么现在你就需要改
  • 我只是知道,妈妈回答说我是网船上人的次数,是最多的。我记得我帮妈妈一起采摘棉花来着,那时候的我一定不会超过五六岁,不会太大,因为我那时看棉花,像是看头上眼前的云
  • ”“嘭”把那个人打死了。”所以这两个人当中有一个人就说了:“哎,你这样,你先到村里去弄点吃的,然后呢,我在这里等你,到天黑了,我们两个人一起回去。
  • ☁️难得晚上喝咖啡 失眠到两点❄️走访市场 恰逢雪雪子 蹲坐在客户的火炉边:这个冬天不知不觉已经那么深了⛅️果然一直摇尾巴的狗狗真的惹人爱 吃个薯片都是爱你的形
  • 还说我在给朋友“煽风点火”!#我的时尚生活#我的小啵,你那样好,明明自己有一段时间的心愿是可以有工作,明明很想演反派呀,神经病呀跟自己的性格相反的角色,很想挑战
  • 除此之外,首尔市通过线上收集市民的故事,以大众喜闻乐见的生活为创作灵感,通过聊天的形式制作成线上脱口秀节目。2021年,越来越多的演出届团体希望通过更丰富的非面
  • 不在思量,在担当莫愿人间错过多,几多怨尤,几多惆怅,直教人夜里挑灯,踏雪寻梅,一番痴迷。不贪恋。
  • 【鱼崽的欣赏日记】1.我欣赏小小姐和小诚姐的社群运营能力,加入苏苏和舟舟的梦想陪伴营是我这一年最坚定的事。4.今天是2组小伙伴的自我介绍时刻,好多优秀的人儿,我
  • 民警赶到现场时,一边联系女孩的亲属、救护车,一边联合三名男子一起营救该女子,在经过一番救助后,女子最终被救上了岸。三名救人英雄没有留下姓名就悄然离开了现场。
  • フリージア/希望之花——《机动战士高达 铁血的孤儿第二季 》【读书笔记】 谷川俊太郎 二十亿光年的孤独谷川桑的自我介绍私は背の低い禿頭の老人ですもう半世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