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明区GDP稳居贵阳市首位—— 念好“强字诀” 奋力“强省会”

来源:天眼app

作为省委所在地、省会城市核心区,南明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良好的区位条件给南明区带来了各种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责任和使命。肩负责任和使命,一路走来,南明区奋勇争先,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跨越。

  

  回眸2021,南明区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以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强省会”为主抓手,倾力打造“强南明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用奋斗的姿态向人民、省委、市委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7.65亿元,同比增长6.6%,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二;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零住餐销售营业额、实际利用外资等位列全市第一;2021年全省产业大招商成效综合考评取得全省第三、全市第一的优异成绩,全省营商环境评估考核获得全省第八;省委宣传部公布的“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考核,南明区在全省排名第四,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中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中南明区排名第71位,是全省唯一入选区。

  

  紧盯“一主一特” 做强工业经济

  

  “经过印刷、SPI检查、贴装、回流焊接、AOI检查等自动化工序后,一块块电路板便实现‘华丽蝶变’。”依托智能制造技术,贵阳臻芯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高质量发展,2021年该企业实现产值1.73亿元。

 贵阳臻芯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南明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于2021年8月投产运营,是一家基于超高清显示、5G高速数据传输等半导体技术研发的创新研发公司,所研发的芯片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也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高科技、高税收、高投资”是南明区招引工业企业秉持的理念。

  

  在南明区,除了贵阳臻芯科技有限公司,还有许多具备“高科技、高税收、高投资”特征的企业。这些企业在为南明区创造税收的同时,也促进了产业更新,为南明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贡献了重要力量。

  

  “要坚定不移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以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为重点,以园区项目建设为平台,推动工业经济在规模总量、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产业链条、项目建设、平台支撑等六个方面实现大突破。”这是2021年召开的贵州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工业发展方向。

上有指示,下有行动。2021年,南明区结合省、市发展定位以及自身实际,大力发展“一主一特”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所谓“一主”,即发展以芯片、封装测试、半导体、传感器、电子元件、电子显示器、电子信息端产品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做集成、做体系、做标杆、做示范。

  

  而所谓的“一特”,即以贵州现代中药应用创新产业示范基地项目(中科分子)、中铭虾青素产业项目为龙头,引入上下游及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等上下游产品吸引投资,形成倍增效应,同步发展代工(生产制造),做特做优做强食药同源产业园。

  

  “‘一主’‘一特’是根据我们区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南明区承载空间有限,只有因地制宜,发展才有成果。”南明区工信局副局长况植培说,2021年,南明区坚持“高科技、高税收、高投资”理念,锁定“扩总量、优结构、提效益”目标,大力发展“一主一特”产业,新型工业化取得一定突破。去年,南明区新建成标准化厂房15.34万平方米,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全年工业企业上缴税收7.34亿元。

  

  “之所以把公司落户南明,是看好南明区助力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高效的办事效率”。贵州中科分子生物有限公司于2021年6月入驻南明欧美医药产业园,在公司总经理金正旭看来:“政府的帮助与支持可以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与信心。”对于引进来的企业,南明区从市场拓展、优化结构、要素保障、融资等方面,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进行“一企一策”对口帮扶,增强企业归属感,服务工业经济发展。

  

  “只有做好‘贵人服务’,才能最大限度释放企业潜力。”据况植培介绍,2021年,南明区共计为32户工业企业拨付各级各类奖扶资金1073.3万元。

  

  2021年,贵州益佰女子大药厂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产值2.8亿元左右;贵州天齐野生资源开发保护研究中心实现产值1.8亿元左右;贵阳市国鸿天成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值5102万元;贵州金天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值3154万元……一个个企业硕果,为南明区工业发展增添了动力,为南明区GDP增长贡献了力量。

  

  布局“智慧产业” 做强数字经济

  

  优特云、工投智造、明略科技、宏景科技、高灯科技、巨龙科技、优特数联、年华数据、远合思创、聚通科技……走进位于南明区花果园亚太中心的“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一股浓郁的数字化气息扑面而来。

  

  “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于2021年5月落户南明区新型数字化产业集聚区亚太中心,是赋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动力源。

  自落户以来,腾讯坚持以重点扶持中小数字创新企业发展为主,帮助企业发展应用数字化新技术新业态,鼓励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助力政府结合本地特色资源与政策,围绕产业互联网建设、人才培养、生态联盟等方面内容,着力助推南明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1年,入驻南明区不到一年时间,“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就吸引了33家企业入驻,实现营业收入6.91亿元,带动就业人数333人。

  

  贵阳是我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的核心区,被誉为“中国数谷”。作为贵阳的核心区,南明区发展数字经济是必答题,也是使命所在。“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的引入正是南明区加速发展数字经济的一个缩影。

  

  2021年,南明区以“数字驱动·产创融合”为导向,加速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链生态链,扎实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助推全区数字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作为南明区的超大型社区,花果园交通便利、配套完善,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良好优势。2021年,南明区以花果园片区为载体,辐射整个南明,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发展重点,全力打造南明区新型数字经济集聚区,着力培育、引进发展一批增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产品质量高的行业引领型示范企业,加快推动大数据产业聚集。

  

  在大数据+实体经济方面,南明区深入实施“万企融合”行动,推进大数据与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深度融合,挖掘、培育融合项目,依靠产业数字化来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为营造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氛围,2021年,南明区还对《南明区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南明区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打造集普惠政策与集聚区特色需求的产业扶持政策相结合的特色政策,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成功引入2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达156个,增速达420%,增速全市排名第一;深入实施“万企融合”行动,新增带动250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在全市10个区县中排第一;培育市级众创空间3个,新增入孵企业(创业团队)68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3家……一组组鲜活的数据,是南明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成效的有力见证,也是撬动南明区GDP增长的“数字动力”。

  

  聚焦“提质升级”

做强商贸经济

  

  花果园购物广场、逸天城购物广场、鸿通城购物中心、星力购物广场、亨特购物中心、水岸广场……漫步南明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商业综合体合理布局在各个人气兴旺、位置优越的“黄金地段”,琳琅满目的服装、饰品、美食等吸引着各地顾客前来“淘宝”。

 商场兴,商业兴。这些商业综合体在满足顾客“吃喝玩乐购”需要的同时,也为南明区商贸业的发展增添了无限动力与活力。

  

  作为省会城市核心区,南明区拥有庞大的商业体量,商贸业在全区生产总值中占比较大。聚焦“提质升级”,做强商贸经济,对于南明区来说意义重大。

  

  2021年,南明区以“百场千店万铺”行动计划为抓手,积极构建“2+1+N”的中高端商贸消费体系,全面培育、全域发力,加快聚集中高端消费品牌,差异化打造特色商圈,强化便民服务升级,加速构建中高端商贸网络体系,全面推动商贸业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经济竞争力。

商圈是中高端消费的重要载体,彰显着城市的繁荣和活力。

  

  面对传统商圈活力不足、中高端消费引领不足的问题,南明区坚持“主题鲜明、定位清晰、业态完整”的要求,围绕升级花果园商圈、提升大南门商圈、重塑大十字商圈、培育河滨商圈、拓展贵钢商圈、转型火车站商圈,积极引导各商业综合体差异化协同发展,区别打造综合消费、中高端消费、主题消费、文旅消费、夜间消费等特色商圈,大力推进南明河滨河经济带建设,深化文商旅融合,促进辖区商贸业全面提档升级。

  

  “南明区以《南明区振兴商贸业‘百场千店万铺’建设攻坚行动计划》为指导,深入分析原有商圈业态、要素、现状等基本情况,逐步改造升级购物环境,逐步优化业态结构,紧盯中高端消费重点企业、名优品牌,谋划招引重点、精准招商引业,大力引进城市首店、大力培育特色商店,大力培育时尚买手店、大力打造品牌餐饮店,全力打造中高端消费卖场,激发区域商贸市场新活力。”据南明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南明区还坚持招商与建设并进,高标准加快推进重点在建卖场建成运营,大力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有力促进卖场消费提质升级。

在推进商贸业繁荣发展进程中,南明区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坚持全方位谋划,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打出了一系列商业惠民组合拳——

  

  以“一圈两场三改”建设为抓手,积极引进新零售、新业态企业,分步骤改造升级农贸市场,2021年改造升级8个农贸市场,其中新路口农贸市场成为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标杆;统筹社区连锁品牌便利店等商业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社区购物品质和环境,打造“15分钟优质便民服务圈”,不断扩大消费、提升经济活力、服务改善民生;

  

  以“南明惠生活”等各类促销活动为抓手,开展一系列消费惠民活动,通过政府发放优惠券、商家打折、满减、特价等促销方式,将各项补贴政策落细落小落实,营造热销氛围,促进消费升级;

  

  以“食、住、行、游、购、娱”为要素,加快布局文旅新“夜”态,为夜经济注入“文化基因”,推动夜间文旅消费和文旅商产业不断向深层次和高格局发展,丰富群众夜生活,点亮城市夜经济,释放文化新活力……

  

  “在夜经济方面,2021年,南明区坚持规划、建设和业态提升三个同步,强力推进青云路步行街项目改造提升,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南明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青云路步行街项目的投运,将全面升级贵阳小吃夜市生活,满足市民吃喝玩乐一站式消费需求,也将成为贵阳市、南明区未来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靓丽名片。

 “2021年,全社会批发业销售额完成1980.78亿元,同比增长19.4%,全社会零售业销售额完成496.91亿元,同比增长16.4%,全社会餐饮业营业额完成73.8亿元,同比增长30.6%,三项数据总量均居贵阳首位。”一串串鲜活的数字,印证了南明区商贸业发展的成效,也为南明区GDP增长注入了强劲力量。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2021年,南明区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优异成绩。面对新的“赶考”之路,南明区将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以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强省会”为主抓手,围绕“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数字活市、人才兴市”战略,着力构建“强南明高质量发展共同体”新发展形态,勇当全市经济发展领跑者、开放合作领头雁、城市建设主力军、治理创新先行者、品质生活引领者,奋力在“强省会”中实现“强南明”,以“强南明”贡献“强省会”。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甲秀南明视频号

#兵言兵事# 【望月,在喜马拉雅山麓】翻过心中的那座大山——

当抵达成为信念,一切困难都不再难了

这是中秋节前连队最后一次组织巡逻兰巴拉山口。

山口的62号界碑,是上士吴杰和下士郭嘉诚心中“神圣的存在”。

这个每月巡逻4次的点位,位于海拔5700多米的山口上。艰难的攀登是对官兵体力和意志的双重考验,每一次抵达都会留下不同的记忆烙印。

第一次参加巡逻,作为一名新兵,当年19岁的吴杰是队伍中最年轻的队员。他至今不能忘记攀上山口、俯瞰座座雪山时的激动,脚下山崖仿佛“台阶”,一步步攀登的艰难,顿时化作那一刻的澎湃热血。

在吴杰看来,这是青春路上“最深刻的脚印”。

那次巡逻之后便是中秋佳节,吴杰和哨所另一位新战友一起给家人打电话,他告诉母亲,这个中秋节他有收获:“长大,就是翻过心中那座山。”

青春,值得为成长付出汗水。下士郭嘉诚是个00后,在巴弄卓康哨所所在的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某团当兵已经3年。这个连队最高的哨点,是他青春的见证。

每年中秋节前进行一次山口巡逻,是哨所不成文的规定。在郭嘉诚看来,越是节日越要走一趟最难走的路,这关乎对祖国的忠诚,关乎对亲人的承诺。

刚选取士官时,郭嘉诚的母亲突然患病卧床不起。得知消息,他当着战友的面流泪了。

那天风很大,哨外的长廊上,郭嘉诚眼泪刚涌出便被风吹干。身旁的战友默默将手放在他的肩膀。人生艰难时刻,真诚陪伴犹如寒夜中的炉火。那一刻,一股暖流传遍全身。

那天之后,郭嘉诚再也没有惧怕高原凌厉的风雪,“总有一个与你并肩的人,让你忘记寒冷”。

温暖是可以传递的,并最终化为信心和信念。那年的中秋之夜,郭嘉诚翻来覆去睡不着,哨所星幕低垂,睡在上铺的他从窗口望见熠熠星光和银盘似的月亮,内心的牵挂又多了一重。

想起和家人视频时病榻上的母亲,恨不得立即飞回她身边……郭嘉诚在心里和自己较劲:“参加下一次62号界碑巡逻!”

做出这个决定,是需要勇气的。从小在城市长大的郭嘉诚,曾自认“不擅长爬山,不适应氧气稀薄的雪山”。此前他曾经2次“挑战”兰巴拉山口都没能登顶。

经历了挫败之后,郭嘉诚曾经一度惧怕。但他明白,年轻就要敢于挑战。

翌日清早,郭嘉诚主动申请和留守战友换班。那天,在距离兰巴拉山口62号界碑只剩几百米距离时,郭嘉诚不小心崴了脚,差点滑入一旁的冰洞。

“当抵达成为信念,一切困难都不再难了。”就像郭嘉诚说的,界碑在哪里,信念就在哪里。在战友帮助下,他一点点挪到界碑前。

这次巡逻之后,郭嘉诚的母亲奇迹般地从昏迷中苏醒。那天手握电话,郭嘉诚泪流满面。

那一刻,他的内心充满感恩。是迎难而上的历练让他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

“翻过心里那座大山,才不会惧怕下一次攀登。”这是郭嘉诚对成长的理解。

此后每次巡逻62号界碑,郭嘉诚都会收获“新的感受”。每次站在山巅看着绵延雪山,他懂得眼前的风景只有边防军人才能领略,那是坚守的馈赠。

翻过青春的最高海拔,这也许就是“抵达”的意义。

哨所月饼的特殊滋味——

守在艰苦的地方,幸福是件容易的事

一缕朝霞跳出山坳照在岗哨前的空地,阳光晃眼,梁艺馨探着脑袋、眯起眼睛望向路的尽头。

早饭过后,这已是指导员梁艺馨第3次出门了。

连队物资每2周上哨送一趟。上哨的车道弯多路窄,有些路段常年覆盖冰凌,每次运输车上哨,梁艺馨这个连队“大家长”的心都悬着。

“连队兄弟都是一家人,不担心那是假的!”在电话中得知,车再转个弯就到了,梁艺馨赶紧召集哨所人员到门口迎接。

列兵道博博有点激动,这一刻他期盼了许久。运输车捎来了物资,还有这孤寂雪山最稀缺的东西——山外的消息、远方的牵挂。

“拆包裹”是哨所官兵心中最欢乐的事。中秋节前能收到包裹,用官兵的话来说,“就像挖到宝藏一样,有一种特别的惊喜”。

守在艰苦的地方,幸福是件容易的事。“每次收到包裹都很满足,这感觉能持续好几天。”梁艺馨一边说,一边拆着手中纸箱。这一次,他如愿收到了期盼已久的爱心快递——女朋友朱若曦从成都寄来的满满一大包零食。

朱若曦和梁艺馨是中学同学,两人一起从四川老家走出来,一个考上驻河南某军校、一个考上成都某大学。

从上军校开始,收包裹就是梁艺馨最期盼的时刻:“学校管得严格,我外出不容易,接电话都有时段限制。朱若曦在成都每次想我了,就会给我寄上一个包裹。”

梁艺馨的手机里,至今保存着各式各样的包裹照片,有T恤,有手表,有小吃,还有“拍立得”照相机……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到一股浓浓的爱意扑面而来。

那个年月,从成都到河南,一个包裹能走大半个月,朱若曦经常在电话中开玩笑:“咱俩的包裹走的路,能绕地球几圈了。”

梁艺馨的微信头像,就是一张月饼的照片。那是一年的中秋假期,朱若曦请假专程来看望梁艺馨,两人一起到酒店参加一场手工月饼制作体验时,亲手制作的月饼。

“月饼的滋味,就是团圆的滋味。”那一次,这对青梅竹马的恋人郑重做出了执手一生的决定。大学毕业,梁艺馨奔赴西藏边防,带着朱若曦对他的支持理解、更带着两人坚守的团圆梦。

一晃几年过去了,每到中秋,梁艺馨都能收到朱若曦从成都寄来的月饼。梁艺馨说,他们已经计划好了办婚礼的时间——就在明年的中秋节。

“月饼可真甜。”道博博把一个月饼塞到记者手里,笑得像个孩子。拿出手机,他给记者展示刚刚网上下单的月饼:“月饼寄给我爸妈。”

道博博记得离家的时候,母亲给他的包里塞了自己最爱吃的米花糖。当最后一块米花糖吃完的时候,小伙子流泪了。如今身在雪山的他,有了新的梦想:等休假的时候他要带着父母“打飞的”去贵州,看百里杜鹃。

20岁,一切皆有可能的年纪。

“我将来要开个月饼店,就叫‘哨所月饼’。”刚到哨所,道博博曾听老兵说,哨所的月饼特别甜。在哨所守了几个月,他才真正领悟老兵那句话背后的深意——哨所月饼的滋味,就是家的滋味;和战友一起吃月饼,就是团圆的滋味。

中士高鹏永远忘不了和战友在边防线上吃过的月饼。

那天,外出巡逻的高鹏和战友在一个垭口遇上风雪,他们被困在山洞。几个人点燃篝火,一起分吃一块月饼……

此刻一边和大家吃着月饼,高鹏的眼前再次浮现那个中秋节的风雪、山洞的篝火。

“在哨所,我吃过最有味道的月饼。”哨所月饼的滋味,都是人生的滋味。

每一个夜晚都可以是中秋——

头顶边关月,只为了身后的家国更美好

即将离队,高鹏舍不得哨所的一切。

高鹏主动和战友“调岗”,凌晨时分那个最容易犯困的时间段,他全部承担下来。他明白,哨所的月下坚守,将成为他一生中“最皎洁的回忆”。

执勤岗哨位于一片空地,远处是连绵雪山,再远一点的地方便是官兵每天凝视的边防线。

高鹏第一次站哨,就是在这样一个月夜。银盘一样的月亮,把班长王普的身影,衬托得愈加高大。在他的带领下,高鹏手握钢枪、站得笔挺。

气温降至冰点,冷风吹过,王普转身为高鹏紧了紧衣领。望着月亮,第一次站哨的高鹏,感受到坚守的传承、更感受到坚守的神圣。

那时候,城里的年轻人都喜欢一首流行歌曲《当时的月亮》。当兵前,高鹏经常和高中同学一起在KTV点唱这首歌。当他想起那句歌词“当时的月亮/曾经代表谁的心”,伫立遥远哨位的他,心中渐渐有了答案——军人的坚守属于祖国,头顶边关月,只为了身后的家国更美好。

“假若没有守在这里,我不会懂得,月亮为何明亮,山河为何壮美,边防线为何神圣。”写给家人的第一封信中,高鹏这样写道。

在这个遥远哨点,一茬茬官兵在传承中坚守,也在坚守中传承。

那天,下士吴郑弦第一次上哨。他的班长高鹏语重心长地说,站在哨位上,你更能感受到军人肩上责任之重。

第一次站夜岗,四周一片寂静,在这个海拔5500多米的战位,夜里听不到鸟兽虫鸣,耳边只有呼啸风声。翌日中午,吴郑弦给女朋友微信留言:“在山顶静谧的夜里,仿佛能看到远方的你,仿佛在守护着你酣眠。”

守护,因为责任。吴郑弦渐渐发现,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他更加理解了何为责任,何为担当,“在哨所望过月亮,就会懂得脚下土地的分量”。

今年,吴郑弦到连队参加无人机操控员培训。他以优异的考核成绩成为连队首批无人机操控员。

这次上哨前,吴郑弦带着无人机,跟随连队战友参加另一个哨点的巡逻。那是一个海拔较低的点位,无人机成功捕捉到一处巡逻盲点的图像,而在过去到达这些“死角”,战友们往往要绕行数小时。

“能发挥技能特长,为连队执勤做点事,我觉得这个兵没白当。”吴郑弦说。同样感受到自身价值的,还有老兵吴杰。

攀上兰巴拉山口,吴杰用手机拍摄了一片冰川。他把照片发给妻子曾友花:“今年中秋恰逢你的生日,我依然不能回家……”没有说出口的,是老兵内心的亏欠。

手机那头的曾友花,一下子红了眼圈。她懂得,如果丈夫不是一名军人,此刻的她便可以和他牵手赏月;在每一个风雨的夜里,他都会来接自己下班。

曾友花更懂得,她是一名军嫂,必须用肩膀为丈夫撑起一片天。

这位边防军嫂,已经快一年没能和丈夫团圆。去年的中秋节、前年的中秋节,她都是和父母一起度过的。

去年,吴杰把一张三等功证书寄回家。曾友花把证书放在客厅橱柜里,这是丈夫的荣誉,更是她的荣誉。

同事问曾友花:“你的丈夫是做什么工作的?怎么老看不着他来接你?”曾友花说:“我的丈夫守护的地方很远很高。那里有巍峨的雪山,有璀璨的星河,他是为祖国站岗的人。”

“祖国要我守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妻子的支持,让吴杰选择了继续坚守在喜马拉雅山麓。今年初,吴杰被评为日喀则军分区“忠诚戍边十大感动人物”。作为军嫂,曾友花受邀来到连队参加颁奖典礼。

那个团圆的夜晚,不是中秋胜似中秋。指导员梁艺馨,带着哨所战友郭嘉诚、道博博和高鹏,一起和吴杰夫妻俩过“团圆节”。

这一次团圆是如此珍贵。

桌上的菜是战友们自己炒的,香蕉和苹果是连队特意送上哨的;窗台上的几盆多肉植物,是曾友花大老远从老家带来的;还有官兵们的笑脸,是那么的真挚、那么的清澈……

端起盛满饮料的杯子,曾友花说:“如果不是来到这里,我无法想象这里的艰苦;如果不是来到这里,我也体会不到这里的‘温暖’。”

对于心中有祖国、有爱的军人和军属来说,每一个夜晚都是中秋,都是温暖的日子、团圆的日子!(解放军报/薛敏 徐娜 冯亚坤 龙龙)

产品名称:风味豆豉产地:贵州贵阳保质期:18个月规格:280g储存方法: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开盖后冷藏配料:菜籽油、豆豉(大豆、水、食用盐)、辣椒、味精、白砂糖这是一款辣酱,一款老少咸宜的辣酱,一款带有味道的辣酱。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调味:给饭菜调味:给生活调味。 陶华碧老干妈—是个悲惨而又轰轰烈烈的故事。1947,一个注定要饱受磨难的女婴在贵州一个穷旮旯山村里呱呱坠地。几年后,没上过一天学的她写不出自己名字,却炒的出一手香喷诱人的辣酱。1967,她嫁给一名地质队队员。日子很拮据,但也未尝不幸福。生活就像她手下的辣酱,和着生活的米饭,越拌越香。几年后,老公的不幸病逝夺走了这个小女人所有的幸福,贫穷给她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财富”,两个嗷嗷待哺的儿子和累累的负债。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她随着大流南下打工养家,生活凄惨无比。由于吃不惯南方的饭菜,她就带着自己的辣椒酱拌饭吃。这酱料,一直吃到现在,都还是那熟悉的味道。颠沛流离的日子又走了十几年。她回到了家乡,为了维持生计,她开始卖当地最廉价的小吃:米豆腐。当时的她身无分文,为了节约车票,她通常早上五点背住竹篓步行五公里去采购原料。那时车少人多,司机常常厌恶她的大背篓,半路赶她下车。一个女人,轮月亮,她背着七八十斤的材料一步步踱回家。她说,手会被麻绳勒的流血,手上的肉从来没长好过。直到现在,她的双手还在不停脱皮。1989,一个用捡来的半截砖和油毛毡搭建的餐厅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街边羞滴滴地开张,专卖凉粉和冷面。小吃量足价低,经济实惠,诱惑了大批中专学生。每当看到狼吞虎咽的学生,她总是加量不加价,学生感激她,称呼她”老干妈”。同年,她因拿起锅铲和男人干架,名振一方。这名声,饱含了一个女人多深的艰辛与无奈。几年后,她的餐厅主业凉粉越卖越差,小店濒临倒闭,副业麻辣酱却是越发红火。凉粉生意冷冷清清,慕名买酱的人却是络绎不绝。直到那天,百思不得解的她走街串巷拜访了十多家火爆的食摊,最后发现她的辣酱竟是座.上佳餐。1994,有些干部为了捞取政绩,以推动当地产业发展为由遏令她建厂专门生产辣酱。她一口拒绝,理由很简单,如果小店关了,那这些穷学生到哪里去吃饭。当时她哭得一塌糊涂,现在也是。从此,她和黑白两道都结下了梁子。不堪假冒城管,地头帮的欺辱,她曾拿起锅碗瓢盆孤身抵抗。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的成就,社会知道。她的凄苦,只有自己知道。1996,她忍痛割爱,用仅有的储蓄租了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雇了40名员工,办起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她只有-一个管理绝招:苦活累活我都亲自干,工人们就能跟着干,还怕干不好?”没有生产线,她亲自披甲上阵,手脚麻利。白天,切辣酱辣得眼睛红肿,眼泪都流不出来。晚上,肩周炎疼得她彻夜难眠,却只能一人硬扛。以后的几年,农户的辣椒,大豆在她那里总能卖- -个好价钱。员工生日,她常送一碗长寿面和两个荷包蛋。员工结婚,她必定亲自当证婚人。来往的长途司机是她的流动广告,贵州的百姓是她的亲朋好友。慕名而来的人,她总是解囊相送。有人叫她活菩萨,她只想当一个小女人。1997,公司挂牌成立,伪冒赝品不计其数,公司起初举步维艰。有关部门坐视不理,暗自谋私。她说:哪怕倾家荡产,也要打到底,你再有权有势,我们也要讲真理。”尽管,说出这番话时,她很努力的学写着自己的名字。2003,她终于得到了公平的诉讼。她说:“我这个人,真金不怕火炼,我不怕。”尽管公司这六年损失惨痛,甚至连定做装辣酱的玻璃瓶的商业交易都被人拒绝。201 7,70岁的她又老又倔,尽管两鬓花白,但仍然腰板硬朗,精神矍铄,神采飞扬。她常对人说“如果有来生,投生之后,我要当将军,上战场,我就打仗去。”现在,她的公司每天卖出150万瓶麻辣酱,-年销售额可达30亿,但每瓶麻辣酱只赚8角7分。这31年里,她将仅有两间厂房,40多名员工的公司扩充到占地两万多平米,四个四个生产基地,交税4亿元,员工逾两千人的贵州龙头企业。她生产的麻辣酱可与茅台齐名,前者风靡神州大地,可谓人手一瓶。后者洞藏于国宴豪席,才是难得一遇。在海外市场,茅台比之,犹风头不及。她的辣酱的光芒遮天盖地,被西洋美食家誉为调味神器,神奇的东方魔酱。有人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她,就是陶华碧,- -个在中国拥有过亿的干儿子,人称国民第- -女神,麻辣天后的女人。现在媒体给她的形象总是两会时那个身着- -身貂皮大衣的贵妇,甚至这身衣服还被炒成淘宝爆款。可是,谁注意到了她因长期搅拌辣酱而钙化的十指,有多少人知道她的故事,又有多少人同情这个苦命的女人。也许连她自己都想不到,这个不认命,不服输,岗有拼劲,敢惹祸的“酱”女人竟然成了真正的人生赢家!

把期待放进月色,把酱料放入生活。所谓的“提味,就应该像老干妈一样。您与美好生活或许只差一瓶老干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关注】起底莎普爱思:多次行贿官员,一年狂销7.5亿一瓶成本仅1.4元
  • 空姐吃多份飞机餐 视频一出网友炸了锅!为何有人为她打抱不平!
  • 大心脏!英格拉姆三分绝杀76人!还是那句话:“湖人总冠军”!
  • 何洁离婚案开庭,她只说了3句话,素颜憔悴双眼哭肿
  • 极限咏宁坠楼身亡 曾拍着高空挑战赚钱为母治病
  • 莎普爱思曾多次行贿科技局官员 多人已领刑 | 外公见义勇为抓小偷 2岁幼孙被偷车贼碾死……正义网早播报 [2017.12.8]
  • 空姐吃多份飞机餐 网友:剩余餐食可以理解
  • 张卫健挤公车?并不稀奇啊!好莱坞明星经常坐地铁呢!
  • 陕台记者被关太平间侮辱,并遭多人殴打,只因调查采访“天价停尸费”!
  • 王老吉回应延寿 网友:赶紧喝口加多宝压压惊
  • 国家电网改制完成,全民所有制变更为公司制!
  • 赵薇力挺黄有龙:不爱我就不爱我了吧 谢谢你没爱错我
  • 2020年东京奥运会候选吉祥物公布,可以,这很二次元
  • 【解局】美国将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这事儿到底有多严重
  • 黑龙江养老金告急,东北经济“救急还需救穷”| 新京报快评
  • 黄圣依演技遭吐槽 周星驰5字回应两人现在关系
  • 中国人没资格养狗? 矢野浩二致歉:言论有失分寸
  • 22地调最低工资是什么情况_哪些地方调了_最低是多少
  • 人民币汇率七连跌,短期贬值压力犹存
  • 【967提醒】上海迪士尼涨价了!明年6月6日起,最高涨至66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