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宝歌 》
浅释
对佛法僧
三宝的礼赞

大家都很熟悉
《 三宝歌 》,

佛教界重大法事活动都是在
《 三宝歌 》声中拉开帷幕。

唱《 三宝歌 》
能建立我们对三宝的神圣信心。

这首歌里浓缩了佛教很多内容,
是对佛教信仰的总核心 ——

“ 皈依三宝 ”
内容的概括。

词作者太虚大师是近代佛教界泰斗,
民国年间佛教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一生为佛教改革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

曲作者弘一大师是一位近代的高僧,
在早年历尽尘世间的繁华之后,
放下一切出家。

其时,
他在世间的书法、
音乐、
戏剧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出家以后,
在佛教的行持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是一位旷世奇才。

《 三宝歌 》
用了三段歌词
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礼赞。

第一段是赞扬
“ 佛宝 ”。

“ 佛 ”梵文称为
“ 佛陀 ”,

歌词里是
“ 佛陀耶 ”,

“ 耶 ”
是梵文和巴利文的尾音。

“ 佛 ”
是觉悟的意思,

有三个特点 :
第一要
“ 自觉 ”,

就是自身明白、
洞悉宇宙人生的真理;

第二是
“ 觉他 ”,

像菩萨,
不仅自觉,
还能令众生觉悟;

第三是
“ 觉行圆满 ”,

就是说佛所修的觉悟之行,
对宇宙人生的洞彻,

达到了彻底、
究竟的境界。

第二是
“ 法宝 ”。

“ 法 ”
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

内容很广,
“ 二谛总持 ”、
“ 三学增上 ”,

都是法的内容。

一般来讲,
菩萨行的六度,

乃至八万四千种对治烦恼的法门,
都称为法,

因为只有彻见宇宙、
人生的真相之后,

才能知道心中所呈现的烦恼是什么,
然后再运用方法来对治它们。

所以,
法从认识的角度来说,
就是真理;

从修行的角度来说,

就是对治、
解脱烦恼的方法。

第三是颂扬
“ 僧宝 ”。

梵文的
“ 僧 ”叫
“ 僧伽 ”

( 念qié,
不是念jiā ),

是“ 和合众 ”的意思,
指依照佛陀的教法修行的出家众的教团,
主要专指出家人。

这个“ 宝 ”字就有无量的意思了。

我记得自己在武汉宝通寺皈依的时候,
道根老和尚给大家说皈依,

他说《 瑜伽焰口 》里
有一段对三宝的赞叹 :

“ 夫三宝者,
千生罕遇,
万劫难逢。

皈依者,
福增无量。

礼念者,
罪灭河沙。

譬如灵丹之妙药,
疗百病以蠲除 …… ”

《 法华经 》里
有个比喻
“ 盲龟遇浮木孔 ” :

一只瞎眼的乌龟在茫茫的大海里,
五百年才能浮到水面伸头呼吸一下,
结果一伸头正好遇到从海上漂过来的一段木头;

木头上有一个洞,
乌龟一伸脑袋,
正好伸到洞里去了,

你想想这个概率是多少,
就知道多么多么难。

世界上宗教信众最多的并不是佛教。

信佛教的人非常少,
信佛念佛的人在佛教里被称为
“ 人中芬陀利花 ”,

在《 观经 》里边讲 :

“ 若念佛者,
当知此人,
是人中芬陀利花。”

芬陀利花,
梵语是白莲花的意思,
象征着念佛人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

能够遇到佛法就是得到了无量的佛的无价珍宝,

因此,
《 三宝歌 》唱的时候,
不光要有对三宝的恭敬,

还要有富足感 :

我是一个拥有世界上最珍贵珍宝的人,
我是人中的芬陀利花,
我是佛亲自授记的,
我们大家将来必定成佛!

第一段对佛宝的赞叹 :

“ 人天长夜,
宇宙黮黯,

谁启以光明?

三界火宅,
众苦煎迫,

谁济以安宁?

大悲大智大雄力,
南无佛陀耶!

昭朗万有,
衽席群生,
功德莫能名。

今乃知,
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 人天长夜 ”,
以“ 人天 ”
概括六道——

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 人天长夜 ”
实际上说的是众生长夜,
不是单纯地说人天,

是说所有的众生在生死的流转里面没有解脱的机会,

就像在漫漫的长夜里看不到光明。

“ 宇宙黮黯 ”,
宇宙,
是我们众生所生活的世界。

“ 黮 ”
念dǎn音,

比喻黑暗、
蒙昧。

“ 黮黯 ”,
是说众生因为心中有烦恼,

所以眼睛是蒙蔽的,
看一切都是黑暗的。

“ 谁启以光明 ”,
在人天长夜和宇宙黮黯这样的状态之下,

谁能够开启令我们解脱的光明呢?

“ 三界火宅,
众苦煎迫 ”,

“ 三界 ”,
指的是欲界、
色界、
无色界,

我们生活的娑婆世界称为欲界,
色界就是一些天人。

这是从众生的精神状态来分的。

欲界看重物质,
有很多的爱欲;

色界的天人,
已经断掉了爱欲,
但是还有物质形象,
有天人的色身;

到了无色界,
众生只有精神状态,
连形象都没有了。

普通众生轮回六道都不出这三界的范围。

“ 火宅 ”,
也是《 法华经 》的一个比喻,
比喻四面火起的房子。

这个火,
既有外在的火,

就是世间不安、
国土危脆、
各种各样的灾难和一些不吉祥的事;

同时内心也有无数的烦恼在煎熬我们。

所以,
内外交困,
就好像生活在已经着火的房子里。

“ 众苦煎迫 ”,

有很多苦在煎熬、
逼迫我们。

众苦,
佛教一般讲八苦 :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 谁济以安宁 ”,

谁能够给我们安宁呢?

这是第二问。

第一是谁给我们光明,
第二是谁能给我们救济。

接着答案说,
佛能指给我们光明,
给我们救济。

“ 大悲大智大雄力 ”,

这三个“ 大 ”
概括了佛的功德。

“ 大悲 ”,
悲是慈悲,
不恼害众生,
不忍众生受苦。

慈能与乐,
悲能拔苦,

给予众生快乐,
解脱众生的苦难,
就叫慈悲。

我们普通人讲慈悲,
可能因为对象是我的亲人,
是我的同修,
是我认识的人等等,
会有条件。

但是像观音菩萨,
是“ 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

没有条件,
不分彼此。

“ 大智 ”就是
“ 般若 ”。

这个般若智慧不是世间人所理解的那种聪明或者学识。

大家知道
“ 六度 ” ——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般若
( 智慧 )。

只有有了般若的时候,

前边的布施、
持戒等才能称为波罗蜜。

波罗蜜是什么?

到彼岸,
能够引导我们渡过生死的河流,
从生死轮回的此岸达到涅槃解脱的彼岸。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这些跟其他的宗教是共通的,

但是
“ 般若 ”
是不共的,

只有具足
“ 般若波罗蜜 ”,

前面五度才能够把我们引向解脱的彼岸,
所以佛教里说,
六度中如果缺了般若波罗蜜,

前面的五度就像盲人一样 ——
“ 五度如盲,
般若如眼 ”,
没有般若波罗蜜没办法达到解脱。

“ 大雄力 ”,
大雄指伟大的英雄。

《 华严经 》里说,

“ 如来智慧不思议,
悉知一切众生心,
能以种种方便力,
灭彼群迷无量苦。

大雄善巧难测量,
凡有所作无空过,
必使众生诸苦灭,
栴檀林神能悟此。”

“ 大雄善巧 ”
就是形容有佛无与伦比的力量,
能够降服一切世间的邪恶势力。

“ 南无佛陀耶 ”,
“ 南无 ”
就是皈依、
顶礼。

皈依是入佛法门的第一步,
所以很重要。

皈依三宝,
身心就能够得到安宁、
解脱,

这是皈依三宝的威德之力。

在《 俱舍论 》里就说,

皈依以何为义呢?

救济为义,
救济众生是三宝的含义,
皈依三宝能够解脱众生的一切苦恼。

“ 昭朗万有,
衽席群生,
功德莫能名 ”,

是对佛陀功德的赞扬。

前面是发问,
总说佛有三种德行 ——
“ 大智大悲大雄力 ”,

然后表示自己对佛的皈命,

接下来是对佛的赞叹、
赞礼。

“ 昭朗万有 ”,
佛陀的智慧光明能够照耀一切。

这一句跟前面
“ 人天长夜,
宇宙黮黯 ”
是相对应的。

“ 衽席群生 ”,
“ 衽 ”
是衣襟,

“ 席 ”
是卧席

( 古人一般在地上铺席子 ),

“ 衽席群生 ”
是从我们古代的一个词
“ 衽席侍子 ”
化运过来的

( 这个词是说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
用衣襟将他包裹起来安置在床上,
好好地照顾 );

用母爱来形容佛陀对众生的关爱,
是说他用大慈悲来衽席群生,
使众生得到平安。

“ 今乃知,
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是说我现在才明白,

只有佛才是我们真正要皈依、
能够皈依的地方。

“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

这告诉我们皈依不是暂时的,
它给我们确定了一个期限 ——
尽形寿。

我们只要还活着,
就不能放弃对三宝的皈依。

这里
“ 信 ”
是第一步,
信仰;

“ 受 ”
是接受佛陀的教法;

然后还要
“ 奉行 ”,

勤快地、
尊敬地照着去做。

“ 奉 ”,
是双手把它托起来,
表示尊重。

这句讲的是对三宝修学的层次。

第二段对法宝的赞叹 :

“ 二谛总持,
三学增上,
恢恢法界身;

净德既圆 ,
染患斯寂,
荡荡涅槃城!

众缘性空唯识现,
南无达摩耶!

理无不彰,
蔽无不解,
焕乎其大明。

今乃知,
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 二谛总持 ”,
谛就是真理,

二谛指真、
俗二谛。

佛教讲一切事物,

一般都用真、
俗来概括。

什么叫真谛?

佛陀能够证得的真理,
超越了世间的虚妄,
证得了真实,
叫真谛;

俗谛是我们所见到的世间的现象,
是虚幻的。

真、俗都是真理,

俗谛也是真理,
只不过凡夫迷于俗谛,
不能认识真谛;

菩萨真、
俗两谛都看得明白,

所以缘起不碍性空,
性空不碍缘起,

菩萨认识事物是从真、
俗两个方面。

“ 总持 ”,
就是涵盖一切法,
包含无量的含义。

佛法是以真、
俗二谛来总摄一切。

“ 三学增上 ”,

三学就是戒、定、慧 :

戒律防非止恶,
禅定使我们专心一处,
精神不散乱,
才能够开发智慧;

增上就是加强力量。

戒、定、慧能够在解脱道上助我们一臂之力,

使我们得到解脱。

“ 二谛总持,
三学增上 ”,

二谛是讲缘起性空、
真空妙有的关系,

三学是指修学的内容,
前面是认识论,
后面是实践论。

“ 恢恢法界身 ”,
“ 恢恢 ”,
广阔广大;

整个宇宙的存在都叫法界。

佛的法身是遍一切处的,
它和法界是等量的,

所以叫做法界身,
也称为法身。

恢恢法界身,
就是宽阔广大的法身。

#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诗词天地】第039期[作揖][鲜花]

【1】【七律·竹】步乐樵山人韵
诗 /@四平散人

风云几度历韶华,咬定青山足叹嗟。
滴沥雨声情久远,扶疏月影趣弥赊。
灵根破土犹多笋,剑叶穿天不着花。
江上钓竿垂逸士,空留高节向谁夸?

【2】【七律·咏竹】依韵接龙四平散人
诗 /@乐樵山人

空留高节向谁夸?隐处青山度岁华。
破土伸腰仍笑语,经霜历雪未咨嗟。
叶成个字堪描画,根似虬龙任曲斜。
千古孤标真志士,松梅为友道人家。

【3】【七律·遣怀】接龙四平散人
诗 /@柳堂666

空留高节向谁夸,老去不求青眼加。
三径就荒犹有菊,二毛新雪亦由他。
聊将迟暮供诗赋,且尽馀杯恋物华。
瘦马西风云路远,夕阳无限莫吁嗟。

【4】【七律·咏竹】接龙四平散人
诗 /@三七玉人

空留高节向谁夸,自有虚心不用嗟。
朝雨纹身描绿梦,夕阳剪影着红纱。
迷情已染娥皇泪,贪味曾闻陆羽茶。
莫道来仪皆雅士,知音到此便为家。

【5】【七律·云山清韵】接龙乐樵山人
诗 /@精隆0009

松梅为友道人家,浅叩篱门讨热茶。
细腻朱栏镶菊径,镂空玉碗植兰花。
分明两两堂中客,自在三三石上鸦。
最喜云山清水韵,无喧有月少浮夸。

【6】【七律·烹茶】接龙精隆诗友
诗 /@乐樵山人

无喧有月少浮夸,一任红尘乱似麻。
未羡英雄闲煮酒,还参佛祖笑拈花。
才疏懒与争长短,识浅焉能辨正邪。
世网抛开方自在,何人共我夜烹茶?

【7】【七律·追梦】接龙乐樵山人
诗 /@-清蒸李子-

何人共我夜烹茶,当惜残年半漏沙。
穹宇星稀人北望,腊梅香淡月西斜。
乘风逐梦犹孤赏,建业扬名莫自夸。
酒醉樽前听笛曲,悠闲岂止钓鱼虾。

【8】【七律·回首红尘】接龙清蒸李子诗友
诗 /@乐樵山人

悠闲岂止钓鱼虾,愧我当年一念差。
利禄犹如天上月,功名已识镜中花。
还愁世路情难了,但得红尘志未斜。
回首浮生休懊悔,荣枯一任减还加。

【9】【七律·风来竹语】接龙乐樵山人
诗 /@精隆0009

何人共我夜烹茶?一亩莲围半个家。
但得闻禅生雨露,焉须问曲弄琵琶。
台前水镜难知性,色里菩提不是花。
早已苍园无静处,风来竹语响沙沙。

【10】【七律·难得糊涂】接龙精隆诗友
诗 /@乐樵山人

风来竹语响沙沙,长忆先生卧府衙。
愧我学诗诗未好,思君画竹竹无差。
一身傲骨心常坦,两袖清风酒未赊。
难得糊涂谁解悟?千金一字不须夸。

【作者注】①先生卧府衙:清代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云: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②难得糊涂:郑板桥先生《难得糊涂》书法条幅,有文注曰:“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11】【七律·红尘净土】接龙乐樵山人
诗 /@精隆0009

千金一字不须夸,弟懂山人佛性佳。
白象骑来黄翡翠,斜阳照出紫袈裟。
非为素念坛前果,实乃禅心树上花。
你我初衷从未改,红尘净土别无差。

【12】【七律·随缘】接龙精隆诗友
诗/@乐樵山人

红尘净土别无差,觉后随缘度岁华。
止念平心参佛谒,登山涉水拜袈裟。
功名利禄何堪羡,诗酒田园岂用赊。
算起百般浑若梦,荣枯恰似镜中花。

【13】【七律·烹茶夜游吟】接龙乐樵山人
诗 /@東岳詩劍客

何人共我夜烹茶,静看碧穹圆月斜。
踏雪寻梅穿曲径,凝眸舞雁落平沙。
松逢墨客容先醉,竹向骚人心已遐。
酌酒品文吟故国,云屏似锦缀千家。

【14】【七律·心净】接龙乐樵山人
诗 /@123321沉着淡定

何人共我夜烹茶,挥笔题词意自遐。
素雪寒梅铮傲骨,青灯冷月绽芳华。
倾心万物皆能赞,放眼千繁岂用夸?
净有禅莲尘不染,无烦无恼自无邪。

【15】【七律·梅】接龙乐樵山人
诗 /@123321沉着淡定

何人共我夜烹茶,淡品禅心境里花。
等若寒梅铮傲骨,非同白雪塑芳华。
冰心不向尘烟俗,冷蕊偏留雅韵夸。
未羡三千金玉缕,犹怜一袭素袈裟。

【16】【七律·心梦】接龙四平散人
诗 /@-清蒸李子-

空留高节向谁夸,可比青松可比花。
赤足迎风奔世路,轻身沐雨洗尘沙。
晨看东海流云散,暮赏西山落日斜。
岂是晴川非锦绣,只因心梦远无涯。

【17】【七律·遣怀】接龙柳堂
诗 /@玉米w1205

夕阳无限莫吁嗟,黛瓦灰墙共晚霞。
一事无成休怨命,残年有幸此为家。
探囊涩涩寻铜板,下地欣欣看木麻。
浊酒薄书舒寂寞,清风明月伴生涯。

【18】【七律·草根家】接龙乐樵山人
诗 /@小舍有大葱

荣枯恰似镜中花,枕水清辉井底蛙。
提酒红尘圆旧梦,捧茶绿野满新芽。
寻寻觅觅千条路,浅浅深深半岭霞。
夕照黄昏秋色赋,天真永葆草根家。

【19】【七律·咏竹】接龙乐樵山人
诗 /@用户松华仕杰(老酒)

松梅为友道人家,浩渺潇湘楚水斜。
一竹百寻收血泪,二妃千里演悲笳。
虚心自古多言善,高节从来少妄夸。
万物终归遵定数,平生何必慕浮华。

【20】【七律·访贤】接龙乐樵山人
诗 /@柳堂666

松梅为友道人家,倚卧修林啸紫霞。
高士何妨千日醉,圣朝难许一清嘉。
广陵散后知音绝,凡鸟题归夕照斜。
拜访时逢冬至节,霜飞竹海语沙沙。

【21】【七律·卜来世】接龙玉米
诗 /@柳堂666

清风明月伴生涯,朝饮芳甘夕饮霞。
鼎鼎高明儒道释,芸芸众类酒烟茶。
未能超脱功和利,亦共沉浮国与家。
今世休论来世卜,皈依我佛著袈裟。

【22】【七律·冬日情怀】依韵接龙柳堂
诗 /@抿嘴看风

来生我也着袈裟,远避尘间佞与邪。
采菊东篱观雁鹜,扬帆曲水逐烟霞。
清霜洗月千杯酒,玉雪凝梅一盏茶。
梦在南柯还化蝶,春秋不问有无涯。

【编者注】以上作品,均为《平水韵·下平六麻》。

——————————————————————————
——————————————————————————

【今日接龙】[作揖][鲜花]

【排律】冬至
诗 /@紫菩提700

留吟未信一阳生,不见葭灰动玉蘅。
至日寒冲荒白草,其时涩冷绝黄英。
灯昏石巷门轻闭,曲腻茶楼客慢行。
冻蕊空存千瓣泪,冰轮错失半江情。
云愁偶对苍山寂,雾厚常思竹月明。
小雀田肥书鹤字,孤亭柳瘦响瑶筝。
微微兽炭蒙禅趣,暖暖貂裘待士卿。
重墨粗文寻短句,柔心亮烛剪深更。
虽无雁过何须怪,总有花飞不必惊。
入画丹青多凤爪,凭栏寂寞少梅声。
由从岁尾听春韵,此向年关减日庚。
金羽扑窗成幻蝶,银团挂树作娇莺。
浑铺黑土停松水,醉下长安染帝京。
画叠三三红数尽,寒消九九梦纷呈。
人祥觉智添新绪,景瑞笙歌赴旧盟。
反复天机谁造化,轮回季节月摇清。
门泥贺客能拴马,草芥胡刀可塑兵。
楚塞严凝薰布晚,吴江慢忆紫微迎。
晓寒南域刚彰示,酷冷关东便出征。
上合鸾鸣喧色界,冰魂借雪点龙睛。

《平水韵·下平八庚》

【截稿时间】今日12:30——明日(12月22日)12:30截稿。感兴趣者,欢迎参加。参与作品只要达标,将收录于专辑中。特此说明![作揖][鲜花]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五六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六百二十一页倒数第二行,科题,「心佛难思」,不可思议。请看经文:

  【众生业报。亦不可思议。众生善根。不可思议。诸佛圣力。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众生业报』,「业报指业因与果报。由于善恶之业因,则遭受乐苦之果报」。念老举《宝积经》里头一段经文告诉我们,「《宝积经九十六》曰:阎罗(阎罗王)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自来」,是你自己造的罪业,你到鬼道来了,你到地狱来了。地狱跟鬼道虽然是两道,这两道很近,有一点像我们人道跟畜生道一样,我们人跟畜生杂居,鬼跟地狱跟这个很类似。你自己造的罪业,鬼道、地狱道都是罪业,不善的业;如果是善业,果报在人天,人间、天上。阎罗王很慈悲、很公正,告诉到这来受罪的人,他说无有少罪我能加,我能不能加重一点罪业给你?不能;换句话说,你的罪业,我也没有能力帮助你减轻一点。他没有能力加给你,也就没有能力减掉,罪报完全是业因变现出来的,没有业因决定不能有恶报,不可能。我们造这些罪业,违背伦常道德就是罪业。善恶是在一念当中,起心动念这个念头,一个念头里头有恶有善,那就得看你善恶的成分,恶的成分多于善的成分,感得的是三恶道;恶的成分比善的成分少,善多恶少,这就能感得人天,三善道,是这么回事情。三善道有诸天、人道、修罗道。如果是恶多于善,所感得的是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

  六道从哪里来的?大乘经上佛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六道、十法界全是心想生,我们起心动念就不能不谨慎。什么叫善念,什么叫恶念,标准是什么?这个容易懂,确实有标准。古圣先贤教给我们的,与性德相应的,与自性性德相应的是善,相违背的就是恶。我跟同学们说过很多次,人生百日,小孩出生一百天,体露真常,他的身体表露在外面是真的,常是永恒不变的,他的心是真心。真心是什么样子?真心里面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叫真心。有起心动念就是妄心。起心动念是阿赖耶;造作善恶是末那,末那叫染污;第六意识是分别,这都是恶。阿赖耶起心动念,让你永远出不了轮回,麻烦大了。见不了本性,出不了轮回,时间多长?无量劫,不是年月日,太可怕了。我们一般凡夫迷失了自性,完全不觉,要不是佛留下来这么多的经典,我们有缘读到,才知道有这回事。回光返照,照照自己,经是一面镜子,拿它来对照我们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就知道,我们今天从早到晚干了些什么。要照,不照不得了,照自己就清楚明白了,你不可能不造业,念念都在造业,我念头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造无明的业,日夜不断,一分一秒都不断。

  大乘佛法里告诉我们,一个念头存在多久?一个念头,单独的一个念头,存在的时间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所以佛跟我们说,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为什么会存在,它不会消失掉?那就是这个念头灭了,底下一个念头又生了,这就灭不掉。前念永远在灭,后念永远在生,生灭不住,这是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太可怕,假相,不是真相;真相怎么样?真相叫实相。实相不生不灭,所以叫真的;妄相有生有灭,所以是假的。妄的都是假的。真的怎么样?真的不可得。真的虽然不生不灭,它没有念头,它没有现象,没有物质现象,没有念头的现象。所以真心有,从来没有离开我们,但是它不可得。你能体会到,你不能掌握到,能体会到就是大乘教里所说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所以佛告诉我们,真、妄都不可得。确实像我们现在面对着电视的屏幕,我们打开屏幕,看电视先打开屏幕,屏幕是一片光明,这一片光明就是佛经上所说的常寂光。常是不生不灭;寂,清净寂灭,换句话说,它没有起心动念,它没有分别执着,这叫寂;光明遍照,平等的遍照。我们觉悟,成佛,遍照;我们没有觉悟,迷失了自性,今天做六道凡夫,也是遍照。觉悟,遍照知道;迷失自性的人,遍照不知道,差别在此地,我们要晓得。

  这个事情从佛经上得到的信息,然后要从我们生活上去证明。首先证明虚妄存在。真的,我们从早到晚起心动念没有停止过,外面境界,这是心外。外面的境界,物质现象,包括我们的身体,这物质现象;包括我们念头,起心动念,心理现象,或者说精神现象;还包括不属于这两类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生灭不住,念头生了,现象就生,相由心生。这个道理现在连量子力学家也发现了,告诉我们,证明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所讲的没错。存不存在?不存在,时间太短,几乎可以说是生灭同时。太快了,速度太快了,一秒钟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次,单位是兆。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讲真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物质现象是虚妄,精神现象(就是心理现象)也是虚妄,自然现象还是虚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就是有生有灭的,确实所有一切现象全都是生灭法,没有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是自性,明心见性的人见到,怎么见到的?他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了。

  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八识,把这个放下,就是把八识放下。八识放下,好!八识放下,四智现前,它跟四智是一体的两面,所以叫转八识成四智。四智见到真相,八识迷失了真相。四智见到真相,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大圆镜智无所不知,有大智就有大能,大智是无所不知,大能是无所不能。我们常说德能无量无边,那是自性,见性,德是智慧,从体上说的,能是从作用上说的,全是自性,离开自性,自性是真心,无有一法可得。一切法不管是真是妄,都是自性为它的本体,是由自性而生而现。惠能大师开悟,告诉我们,「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整个宇宙,包括西方极乐世界,包括阿弥陀佛,也包括九法界众生,包括地狱众生,统统都是它所现所变的。一个回头,一个解脱、明白了。没有回头,迷,迷而不觉,造业。觉悟的人不造业,为什么?他不起心不动念,法身菩萨;不分别、不执着,三贤菩萨;不执着,小乘阿罗汉。不执着,清净心现前;不分别,平等心现前;不起心不动念,正觉现前。这个都在我们经题「清净平等觉」,这是真的,学佛所求的就是求这个。为什么求不到?你没放下。你没有放下执着,你就比不上阿罗汉;你没有放下分别,你就比不上三贤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你还起心动念,你比不上法身大士。

  我们回忆,章嘉大师教我的一点都不错,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有什么方法能让我快速契入佛法?我们年轻,性子急,希望赶快能证得,这个话问得没错。老师教给我的,「看得破、放得下」,就契入了。看破见思烦恼,因果都是假的,都不可得,这看破了。看破怎么?没放下,没放下你造作的业还要受报,起心动念无非是三途六道,造这个业,果报还是自己承受,就这么回事情。要想像阿罗汉一样,那得放下,放下就证阿罗汉果。真放下,彻底放下,心里头找不到,干干净净,找不到染污,再向上提升,三贤十法界也不是真的,还是在阿赖耶的范围,心现识变,要放下。放下,出六道轮回,没有出十法界,再向上提升,不起心不动念,修这个。不起心不动念就见性,人人都能见性。相信佛的话,佛没有说错,没有说妄语,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要眼见色,不起心动念;耳闻声,不起心动念;鼻嗅香,舌尝味,都不起心动念。看佛,不起心动念;读经,不起心动念,六根对六境不起心动念就是阿罗汉。用少分真心,妄心没有全断,用少分真心,永远脱离六道轮回,阿罗汉果。再向上提升,用什么功?不分别。阿罗汉还分别,不执着,所以他的心虽然清净,还不平等;三贤菩萨心平等,不分别就平等,平等就超越十法界。清净超越六道轮回,平等超越十法界,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到实报庄严土去了,全都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是佛,就没有业报;有起心动念,有业,有报。我们能老想着这个问题好!走这条路,这路怎么走法?一定要依靠阿弥陀佛跟我们同行,我们行这个路有一个伴侣。念佛,信愿持名,你不但很安全的走上这条道路,你还很快速,一生成就。

……

我分享了【《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五六集】, 快来看吧! | https://t.cn/A6x1fj2h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当时心里真的是经历了好多上上下下的过程,尤其是最后找到的时候真的是又震惊又觉得感恩老天又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又觉得冥冥之中肯定会找到,连最后跟那个美女做交接对话的时
  •  【39.9】荣晟 麒麟竭熬夜美肌面膜30片 [鼓掌][鼓掌]去黄神器!  【39.9】荣晟 水感透靓弹润面膜30片 [怒骂]折1块多1片啊!
  • #成长记录# 那天跟小黑俩不开心,我就不开心说一些心里感受,表示他不在意我的感受等等,当时我跟小黑在开车,我在副驾驶,小翊在后排,然后他就突然插进来说,“我就说
  • 一口一口停不下来[舔屏]白胡椒虾|说是很正宗的台式做法,我还di一次尝试,胡椒味真的敲浓郁,大头虾的个头还挺大,入口咸香还带着辣味~回味无 穷芋泥香酥鸭方|小姐
  • ■前腕部にビームサーベルのグリップを格納。■ビームサーベル用にクリアグリーンのビームパーツが付属。
  • 手替!!
  • 誰に何言われ思われようが当人同士さえ通じ合えていればそれで良いと思うのです。今回の目玉は数原龍友の大人気コーナー「かずっちのびしゃもんて」 一人暮らし特有の夜の
  • 但有的女星却走了相反的路线,一直也不看向白幼瘦的发展趋势,哪怕是上了镜头我们也很难认为这些人身材胖,下面3位女明星就是如此,她们的体重都不低于120斤,在一般人
  • 友情提示:喜欢种植花卉或家中有盆栽风水布局的善信注意了,如果用的是网上购买的那种腐殖土、营养土,很容易有咬人的蚂蚁之类的小虫子,尤其是那种松针腐殖土,其中叮人的
  • 这经上说的,「见或国土」我们相信这些事情不仅仅是这个地球上有,十方诸佛刹土有这些衣食住行的事情一定不少,很多,这是众生没福,「为衣食故,苦役万般。用最最最恶毒的
  • 妈耶,真的绝了!初秋最百搭的単品啊~这版型杀疯了!
  • 过了一会儿,土地把童子引到关帝爷面前,关帝爷说:陈以逵这个老奴才,念在他奉太上玄宗的法门,所以不忍惩罚他。过了一会儿,土地把童子引到关帝爷面前,关帝爷说:陈以逵
  • 25一瓶的 米蓓尔精华真的不常来,不过这次只有两种功效可以选 【拍三件75】米蓓尔玻尿酸原液3瓶 真的是性价比很高的一款精华啦,大家根据需求拍就好啦 复
  • ]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人論命,七殺是優先於格局的,不管是月令格局還是其他外格,在命局中七殺透干的情況下,都得先把這個殺“論”個明白。外格有成格的特殊条件,
  • “情侣的共同感” 其实也很简单吧,把自己带进去她的情绪里,让她切实感受到你在听,你和她一样的情绪其实。真的感受到自己的别扭,缺失的责任感与和她的链接的丢失,体会
  • 最终未在一起,至少曾经拥有过,我牵过你的手,你也给过我热烈的拥抱,我们一起笑过,一起哭过,已经是人间值得。网球初体验比想象中难耶,但是勉强也算有天赋吧~昨天晚
  • #有备而战2023# 249下雨一天,赶上有火车站附近有病例,所以三人居家一天;好的时候,赖唧唧地在我床上,让去爷爷家也挺痛快,坏的时候,让关风扇不关,风扇已经
  • 海尔、潍柴、歌尔,这三个不同时间段的优秀企业,凭借着质量、创新与专注,叫响了企业品牌,也代表着山东的品牌形象。如果没有谭旭光大力倡导的“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
  • )所以才会作出毕业的决定。翻回去看了一下,似乎是她主动约南哥出来,现在想想当时应该就是为了毕业以及之后的事情去找南哥商谈寻求建议吧。
  • 这与西游记主角猴子不同,西施讲述的是一位大美女的一生,所以挑选时,杨洁导演当即开始不惜全国搜寻加,各个地方只找漂亮妞。不过遗憾的是,一夜爆红的董智芝并没有事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