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无条件救度的譬喻

阿弥陀佛,心涵太虚,光照宇宙,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以众生之心为心,以众生之境为境。不论何人,不论何时,不论何处,只要当下忆佛念佛,阿弥陀佛实时与他同在;佛心入其心,佛光照其身,毫不简择,毫无差异。《观无量寿经》说: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又说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不论何人,只要念佛,佛入我心,我入佛心;我与佛、佛与我,机法一体,不相舍离。
《观无量寿经》说: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无缘慈”就是无条件的爱心、无条件的救度,我们是什么样子,阿弥陀佛就救度什么样子的我们。
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不勉强做什么,对众生只有长劫的呼唤,不舍的关怀,无私的给予,绝对的救度。
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救主,是我们平安、希望的来源。在人世间有苦难,在佛怀中有平安。
弥陀爱心彻底,而且无条件;弥陀救度彻底,也是无条件的。弥陀愿救十方众生,无有众生不加救度;弥陀深愿十方众生都往生极乐,不愿一人独留娑婆。若能愿生、称名,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则现在已经蒙佛救度了,已经往生决定了;已非生死凡夫,已是极乐圣众。正如印光大师说:
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现举以下譬喻,以明佛对众生的救度是无条件的,只要念佛就能成佛。
叩钟喻
洪钟虽响,不叩不鸣;弥陀救度,不归不救。
洪钟叩之则鸣,弥陀念之则生。
“洪钟虽响,不叩不鸣”。所谓大叩大鸣,小叩小鸣,不叩不鸣。叩即鸣,是钟天性自然,不假造作的,如火往上,如水流下。
“弥陀虽度,不归不救”,善归善生,恶归恶生;一归则生,不归不生。因为归则生,是弥陀天性自然,不假造作的,如火往上,如水流下。阿弥陀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限慈爱,无有不知,无有障碍。我们只要念佛,弥陀应声即现,犹如叩钟,一叩即鸣。
唤人喻
念佛如唤某某人:我们呼唤张三,张三即应;唤李四,李四即来。
何况是佛,大慈大悲,大智大慧,有大神通、大愿力,念佛怎会不感应?念佛感应,亦如唤人,一念即应,不念不应。
而且无始劫来弥陀为众生苦修;成佛以来,亦长劫呼唤。期盼十方众生早日归极乐。我们念佛即是回应弥陀的呼唤,亦是归家的承诺。
弥陀以名号呼唤众生:“孩子,汝快归来!”
众生念名号回应弥陀:“慈父,我速归家!”
电灯喻
念佛如开电灯:电灯一开,顿时一片光明,不问何人所开。只要念佛,无论何人,弥陀光明摄受,定生极乐。
但若不念佛,则众生与佛没有交集,不能感应道交;犹如不按开关,电灯不亮。
手机喻
念佛如拨打手机:无论何人,无论用何种方法,只要按对号码,即能与对方接通。
念南无阿弥陀佛即是与佛接通,与佛相通,得生极乐;若不念佛,则如有手机不开机,或者拔错号码,无论如何用功,则信号不通,亦不能与佛相感,难入净土。
吃药喻
念佛如吃药:无论何人,对症则灵,立起沉疴。当然业障重之人可能服药不灵。但弥陀名号为阿伽陀药,万病总司,无有障碍,也不受障碍,且能化除障碍;只要称念,便可化一切无明大病,脱离生死轮回之大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若不服药,尽管掌握药性,明了药效,知晓医理,亦不得病愈。若不念佛,纵然通晓教理,亦难成佛道。
月影喻
月光虽无处不照,唯宿仰望者心中;
弥陀虽无人不救,唯与念佛人同在。
月丽中天,影现万水;但若不抬头望明月,或不低头观月影,则月与我、我与月,两不相关。
弥陀大悲,名号万德;但若众生不愿往生西方,或不念弥陀名号,则与佛疏离,不顺佛本愿,亦难得度。
故无论何人,抬头望月则月随人行;无论何人,念佛则与佛同在,随佛往极乐。
日出喻
日出之刹那,十方暗皆晴;
月出之同时,法界水映现。
日出暗转晴,月出影宿水;
当思日出否,莫疑暗晴否;
当知成佛否,莫疑得生否。
旭日东升,阳光普照,既照高山,也照平地;既照好人,也照坏人。阳光无私,普照一切,带来光明、温暖和希望。
太阳一出,大地之暗——不论深暗、浅暗,实时一片晴朗。
月亮一出,大地之水——不论大水、小水,实时显现月影。
日出暗转晴,月出影宿水,这都是同时的,不用再等几分几秒;也不须费力,不须造作,此乃天性自然之理。
念佛即成佛,无论善恶,不简根机,不在时节久近,亦是顺佛愿力,自然成就。
破暗喻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说:
千岁暗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
暗岂得言,在室千岁而不去耶!
当思太阳出否,太阳若出,应知黑暗已去,不用疑虑。
当知法藏菩萨成佛否,若已成佛,应知我等往生的功德、功能、资粮都已成就;我若归命,愿生、称名,毕生不退,则我往生成佛之事当下决定,不隔时,不隔日,不用费力,不用造作:所谓“平生业成,现生不退”。这是天性自然,亦即弥陀愿力自然。
善导大师《般舟赞》言:
莫论弥陀摄不摄,意在专心回不回;
但使回心决定向,临终华盖自来迎。
善导大师《法事赞》言:
无问罪福时多少,心心念佛莫生疑。

——慧净法师

(摘自佛学在线网)

《观经》六大成就

(第三段)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
所有佛经的开头都有“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本经也不例外,这是为了遵循佛陀的遗教,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入大般涅槃前,佛的堂弟,在佛弟子中号称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代表在场的所有人向佛请示了四个问题,史称“四事问佛”,阿难问:
1、佛陀涅槃后,以谁为师?2、佛陀涅槃后,弟子们依何处安住?3、佛陀涅槃后,恶人如何调伏?4、佛陀涅槃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佛陀回答说:阿难!你和大家都要好好地记住:
一、我入灭后:你们应依戒为师。因为有一人依戒律修行,佛教就会有一份光明;有十人就会有十份光明;有百人、千人、万人、以至人人都依照戒律修行而不毁犯,佛教就会有无量无边多的光明,这些光明能照破世间所有众生的生死无明,可使众生得解脱道,所以凡是学佛之人,都应该以戒为师。
二、我入灭后:佛弟子应依“四念处”为住。即:1、于身念处观身不净;2、于受念处观受是苦;3、于心念处观心无常;4、于法念处观法无我。佛子若能依此四处起观,就依然还是与佛同住一处。
三、我入灭后:结集经文之首应冠以“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如是”、是“如此”“这样”的意思;“我闻”则表示经的内容是阿难亲自听闻佛陀所说的,非从他闻,真实无谬。
四、我入灭后:对待恶性比丘应用“默摈”为之。“默摈”就是不与其争辩,默然离弃。这些恶性比丘,佛住世时,尚能调伏,佛不在世了,是没有人能管得住的,所以说对待这样的比丘,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理他,久而久之,让其感到无趣后,自动迁单。
阿难在佛陀涅槃后,参与了经藏的结集,诵出的经藏得到了五百位曾在佛陀身边闻法的大阿罗汉的核实和认同,所以“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在弘传佛法上意味着所说之经的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
“如是”本义为“信顺”,以“信”则说“如是”、不信则说“不如是”。佛法以“信”为第一、以“信”为道源功德母,所以诸经之首皆举阿难之能“信”而说“如是”。其他外道经典,开卷有阿(无之义)、伛(有之义)二字为吉祥之表法,这到底是“无”还是“有”,反成了是非诤论的焦点,故佛教为避免诤论而列“如是”等“六成就”以成无可争辩之独家妙法、“六成就”即:
1、如是:为信成就。指如来所说法,是如是之真理、如是之正法,信者必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我闻:为闻成就。这指的是阿难长期跟随在佛陀的身边,到各地弘化,以这样的因缘,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了阿难的心中。阿难的记忆力超群,佛将自己一生讲过的经,都全部对阿难复述过一遍,阿难一经于耳,永不忘失。所以阿难说:所有结集的经典都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是真实不虚、值得信任的。
3、一时:为时成就。一时意为佛处一切时,一切时可无限长、可无限短,但不论长短,佛都无时不在,无有定时,故名“一时”。佛说法,声闻听、是小乘法;菩萨听、是大乘法;无缘份者、见佛没说法。所以用“一时”最恰当。
“一时”的真正含义是圆满过去、现在、未来,于“一念”遍入过去、现在、未来。所谓过去、现在、未来说的是时间,时间在真如自性中是根本就没有的,因为时间只不过是众生虚妄生活中的一种颠倒观念,是随顺世间说而已,而大成就者一念遍闻一切法,一时者遍知三世一切法,其实这个“一时”就是“正遍知”。“正遍知”是佛知佛见、是佛的十大果号之一,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意思。可见这“一时”之妙,妙不可言。此为“时成就”。
4、佛:为主成就。“佛”指的是释迦牟尼佛。佛觉知三世一切诸法之实相,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成就三身四智、三明六通、八解脱、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福德功德具足圆满,为不同根性的众生演示种种不同的解脱法,所以佛是说法主、是一切众生之主,故名“主成就”。
5、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为处成就。“处”是地方、是说法的地方。耆阇崛山即灵山,位于古代中印度摩羯陀国首都王舍城之东北侧,是著名的佛陀说法之地,此山为王舍城五山中最高大者,园林清净,圣人多居此处,佛常住于此,《观经》就是在此山中说的,称为“处成就”。
6、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这几句为众成就。“众”指的是众人、众菩萨、众位听众。“大比丘众”指的是大阿罗汉,比阿罗汉证悟高,实际上是大菩萨以阿罗汉的身份示现在佛说法的道场,当佛的听众,他们常随从在佛身边的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还有自觉觉他,证入大乘佛法的菩萨三万二千人,也在《观经》道场来听佛陀说法。在这些大比丘和菩萨众中,坐在首席的是七佛之师、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法王子。具足这些法众,称为“众成就”。
以上六个成就,是佛陀讲的所有经典中都有的,有这六个成就,才能证明是佛亲口说的、是真实不虚的、是阿难亲耳听闻后一字不差所宣说的,是可以绝对相信的。
所有的外道典籍都没有以上六个成就,这六个成就也是佛经与外道经典的根本区别。从上可见,佛讲《金刚经》只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听法,而讲《观无量寿经》除了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外,还有三万二千菩萨及候补佛“文殊师利法王子”参加听法。
文殊师利法王子简称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故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为智慧的象征,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顶,右手持金刚宝剑表示智能之利,能斩群魔,断一切烦恼;左手持青莲花,花上有金刚般若经卷宝,象征所具无上智慧;坐骑为一狮子表示智能威猛。
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具足金刚般若智,示现在《佛说观无量寿经》的法会中,可见《观经》就是金刚般若法,是专为大乘菩萨讲的、是专为学大乘法的人讲的,是真正的一生成佛法!

佛经原文以及祖师大德对“一心三藏”的开示

法华论坛 
#大光明藏中谁非谁[超话]##大佛顶首楞严经[超话]##遇见艺术##瑜伽##读书##推文##不可辜负的美食##健身##运动就是坚持#
1.佛经原文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节选自《楞严经第四卷》经文

2.圆瑛法师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即中道,第一义谛,胜义中真胜义性,亦即一乘寂灭场地。上句离不空藏,即一切法,是离有;离空藏,非一切法,是离空,乃双遮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体,不滞于空有也。下句是即非即,是字,双贯即与非即解,其义自明,是即十界,照不空藏,是照有;是非即十界,照空藏,是照空,乃双照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用,互融于空有也。此经从阿难舍妄求真,求佛发妙明心,即显发此三藏一心也。佛始从眼根指出,十番极显其真,二见略剖其妄,复自根中,推而广之,普会四科,遍融七大。阿难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此悟次第空藏,己成顿意,而圆意犹未彰也。复由满慈,问三种生续之因,如来与答,性觉必明,以为其咎,以致世界、众生、业果,生续不断,显次第不空藏;斯则体用已备,圆意己露,犹未具彰也。复答满慈,五大圆融之难,以示性相二无碍理,且释有碍之疑,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妙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尙未极显也。迨依迷悟心,对辩二种缘起,依本来心,圆彰三种藏性,显理显到此处,可谓彻法流之㡳,穷性海之源,显之极矣。
 
然此一心三藏,即首楞严定,人人本具,迷不自觉,当起奢摩地,微密观照,方能圆悟。前三卷,佛为阿难大众,微妙开示,各各自知,此心遍满十方,常住不灭,得微密观照之功。此四卷,因满慈启问,佛为说三种生续之因,五大圆融之故,会归三藏,极于一心,即微密观照之功,照彻心源,一切事究竟坚固,方信首楞严,为自性天然本定,不假修成,但是了因之所了,而非生因之所生矣。——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第十卷》

3.憨山大师

初示三观之体:
而此体者,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即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也!先示此体为所观之境,要依此体启大智用故。然此藏心具有三义:一空如来藏、二不空如来藏、三空不空如来藏。
一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本空,一法叵得。如摩尼珠其体空净,了无色相;虽有随方之色,色不离珠,以即珠故。真心本净,了绝妄缘,虽有随缘之妄,妄不离真,以即真故,名曰真空;故为观者先示真心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真空观。(经名奢摩他,亦名体真止)从此经首阿难启请,世尊许说,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起,一往七征八辩,始则决择真妄;且云妄不是真,以明五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以显本觉真如;以至三科七大会归藏性,然后真妄和融,方显妄即是真;从浅洎深,大段总显空如来藏理。(从初卷启请至第三卷终)
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体虽空,具有恒沙称性功德,包含融摄,纤悉不遗。如摩尼珠其体虽净,具有圆照之用,而能随方现一切色,色即是珠,以珠现故。藏性虽空,而能随缘显现十界依正之相,相即是性,以性起故,名不真空;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不空观。(经名三摩,亦名方便随缘止)此从富那执相难性,三种相续,深穷生起之由,委明循业发现之义,总显不空之体。(始从四卷初至本卷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有半卷经文,计一千五百余言。)
空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清净,能应能现。如摩尼珠其体净圆,净故非色,以即珠故;圆故能应,非不色,以即色故;非色非珠。而此藏性其体净圆,净故非相,以即性故;圆故能现,非不相,以即相故;非相非性,名空不空;非相故空,非性故不空,非即非离,平等如如,名曰中道;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中道观。(经名禅那,亦名离二边分别止,亦名等持。此从四卷中而如来藏非心等起,至即常乐我净等,文有二章,几三百言。)

然上三谛体虽不二,举一即三,终带名言,犹存历别,未及一心之源,难契圆融之旨;必若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则藏心妙性彻底穷源,绝诸对待;良以双离则双泯,双是则双存;存则三谛灵然,泯则一心无寄;寂照同时,存泯无碍,唯在忘言者可以神会、绝虑者可以心通,可谓妙契寰中、泯同法界矣!圆融圆融,深思深思,历然不昧;故佛开示已毕,乃总告之曰:上来所说藏性之理如此深妙,如何汝等以所知心而能测度、世间语言而能入哉?且此妙理人人本具,然虽本具隐而未现;譬如琴瑟虽有妙音,非妙指不能发;众生虽具妙心,非妙观不能显。且如我今证此真心,安住大定,圆照法界,凡有动作皆是大用现前;汝等迷之,举措云为皆是尘劳业用;故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此无他故,盖由不肯勤求,得少为足耳!当机遂请何因有妄?要显妄元无因,使悟妄不离真,亦似头非外得。然此天然妙性不假修成,但能一念回光,方悟神珠本有,故随结责戏论,切劝修持;乃曰:汝虽忆持十二部经,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如何自欺尚留观听而不修之?是以阿难闻说,疑惑消除,心悟实相,遂乃请入华屋,摄伏攀缘,冀得陀罗、入佛知见等。由是观之,大概一往开示藏性,岂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观妙行,然后行成解绝,顿证一心者乎?——节选自憨山大师《楞严经悬镜》 

4.交光大师

圆彰三藏以劝修。由前次第三藏急于破迷成悟。故俱就众生迷境显示。未暇普收圣凡染净二缘。十界一如无二。以毕彰藏心全体大用。今既粗细二惑次第破尽。妙明披露。道眼近圆。理宜罄竭诸佛之灵府。而彻底显示。故此统会毕彰。用显圆融三藏也。——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八》 

巳二依本来心圆彰藏性。圆彰者。不惟以一心而圆具三藏。且于每一藏中即圆具十法界。如非则十界俱非。即则十界俱即。融则十界俱融也。......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中浑含世出世间。一切融会。离即离非。双遮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圆神不滞之体。固不定属于即。亦不定属于非。故曰离即离非也。下句非即二字。本是非二字。而翻说非即耳。文之巧也。是即是非者。双照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随宜自在之用。全非而即。全即而非。所谓能即能非也。故曰是即非即。大约对万法而独显心。是圆融极至耳。所以直指人心者。有曰。若要直捷会。一切总不是。若要委悉会。一切无不是。而法界观。立非异即非一。非一即非异。义允合也。旧注引净明遣尽之说。方是空藏中一切皆非意耳。管见非之。当矣。夫显心之谈。妙极于此。问答原意。宜此重伸。良以义广言长。忘其最初本意。则始终语脉不可通矣。原夫佛酬阿难妙定之请。舍置权小所修。示以诸佛本定。然斯定所以迥异者。以是全彰自性本妙圆定。释者不可多用修意。以仍滥于常途也。况此奢摩他中。纯谈本定。曲显性真。而说修之意绝少。从初三卷直指藏心本定之体。显次第空藏也。而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斯则顿意成矣。而圆意犹未彰也。问。七大何说圆融。答。彼约周遍说也。复次满慈顿兴二难。为后二藏之发起。于是答万法云何生续。则略彰藏心随染缘之用。显次第不空藏也。斯则体用略备。圆意已露。而犹未具彰也。复答五大不合相容。且示性相二无碍理。显次第空不空藏也。斯则且彰无碍。释彼有碍之疑而已。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业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未极显也。更因当机之伏疑。而与之备谈染缘净缘。四义四相。则一切圆用方以尽彰。又与开二合二。双拂双融而三一妙体方以极显。然用须证而后发。故略带修成。体则本来现成。故仍彰不变。纵因修显。亦非修生。所谓是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矣。是则后之圆融三藏。收前次第三藏。而自心本具圆定。方以极显而无以复加矣。阅斯文者。幸加意焉。极显圆融已竟。——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九》

5.莲池大师

槁木死灰
宋儒谓“释氏只要心如槁木死灰”,遂斥为“异端虚无寂灭之教”,此讹也。为此说者,盖未曾博览佛经,止见小乘枯定,未见大乘定慧双修中道第一义谛。止见空如来藏,未见不空如来藏。又何况中道不居,空不空如来藏耶?彼以为槁木,吾以为万树方春。彼以为死灰,吾以为太阳当午。识者自应平心等量,勿以先入之言为主,而被宋儒误却大事。——节选自莲池大师《正讹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三儿多少留了情面,直言:法院怎么判,我就怎么干……这时,老婆婆也开始反思那些年自己做过的错事,唉声叹气地说道:我承认我是当娘当的不够好,可是我没几年活头了,直言
  • 17、三观非常的正三观就是人生观,价值现,世界观,三观正就是大家所说的行得端,立得正,说话做好老老实实,实实在在,本本分分,诚信是金,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18
  • 《《 53464767 》 容舒 ;顾长晋小说txt《炮灰帝凤有点邪》/路轻溪;主角小说全文阅读四个哥哥的小团宠,被九爷抱走了/傅云染**主角 穿书后女配每天
  • 不得不说李宇春这个造型太难hold住了,1米7也不行。因为我的肩背真的过于酸爽了[苦涩][苦涩]最近睡觉不太好 晚上睡觉总是会醒好几次姐妹们都怕黑吗 我晚上醒的
  • 实施监管的方式是强制执行从包括地缘政治高度不稳定的地区采购的矿产比例,增加从欧洲国家(例如葡萄牙)采购的矿产的方向。3家公司正计划以韩国产品替代中国产品,POS
  • 疫情期间,农庄停止外来人员进入,自己照料不了小菜园了,但是他一点儿也不担心,“因为园区的技术人员帮我们打理的妥妥的,现在疫情形势也好些了,可以进园了,今天来了一
  • 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目前,若将此心以学道, 即生成佛有何难?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目前,若将此心以学道, 即生成佛有何难?
  • 非常喜欢在空间唠叨【投稿】小壳的reaction~(整理了一下!今天是我灰心丧气的日子之一,不是为了什么特别的,我想这是例行公事,是星期一,或者我住的地方已经落
  • 从单一蔬菜到现在培育出30多个种类、300多个品种;从昔日的“三马子”贩运叫卖,到如今进入国际市场;从1998年定远蒋家营村第一家蔬菜保鲜库的建立,到2019年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
  • #灵羽网校学生作业#1、考试的时候要求写散文的话一般是叙事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要把事件描写出来。2、对于人物和事件的描写也有重点,建议侧重于某一个老师,或者母校
  • Ps:红茶加牛奶很棒☕︎☕︎☕︎☕︎#约拍##厦门摄影写真##网红打卡地##厦门旅游攻略##下午茶##网红##简里生活##厦门周边游##厦门·厦门双子塔[地点]
  • 飯島寛騎‏ @Hiroki_I_jima キングダムに出て来そうな古風的なもみあげのハネはありですか?」#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通り越したマシンに乗っ
  • 我最亲爱的姑娘们:​如果有件事必须要做的话就是要先好好爱自己盛不盛开,花都是花 无论如何都要遵循自己的感受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话倘若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不要被
  • 看看大桥亦如此,扯虎皮作大旗,各个地方都是挖掘历史名人、重大事件,总想用这种方法包装自己,都说自己的祖上是干什么的或者说就是谁的后代(当然都是好人,不能是秦桧之
  • 太阳将会在白矮星阶段停留非常长的时间,缓慢地冷却,最终变成一颗现在还属于理论预测的黑矮星,直至宇宙消亡。科学家们有一个合理的推测,他们认为SDSS J1228
  • 俺收到了一个小包裹,标牌叫“日常元素”跑去问了下寄这个的阿米的人,他们说以后阿米家不带电的东西都放到日常元素这个品牌下面了[污]比如这次的运动鞋5作为一个前校队
  • 这可能就是我现在很爱他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他真的无数次把我从自我内耗和悲伤中捞上来,我离不开他,真的好爱好爱我们俊凯[抱一抱]无聊到4点就吃了晚饭的周六虾滑被我
  •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快手热门看到了“丑苹果”嗅到其背后的巨大商机,从此便走上了在快手卖水果,并与水果种植户互动脱贫的道路。【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快手助农带动更
  • 见世面,就是让你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重要的,而什么是无足轻重的;是让你从鸡毛蒜皮都会紧绷神经的状态,到云卷云舒都从容而视的淡然王家卫曾说:人生就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