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本體還是源頭,道教之“道”一直都體現為“一”,“一”就是宇宙世界的整體统一。《老子道德經想尔注》以早期五斗米道思想教義注解《老子》,其解释說道:“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間,但往來人身中耳,都皮裹悉是,非獨一處。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昆侖,或言虚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耳。”

虚無、恒常之道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它無形而不可見,恍惚而不可隨,此無聲象、大小、遠近、明暗之道演化出形形色色、大大小小、有遠有近、有明有暗、有成有亏的世界萬物,道是自然界所有存在事物的唯一根源。

首先,道為虚為無。虚無既用于描述宇宙創生之前空寂的太虚境界,也用于描述道散入天地間無處不在而無形無象。老子說道:“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老子之道,無名無形,無聲無色,無生無灭,化生萬物,無窮無盡。道教早期經典《道德真經指歸》以“虚無”為本體說道:“萬物之生也,皆元無虚,始于無。”

王弼同樣認為道“寂然無體,不可為象”。元初道士李道純所撰《中和集》:“是知虚者,大道之體,天地之始,動靜自此出,陰陽自此立,萬物自此生。是故虚者,天下之大本也。”天下萬物都是無的體現,無是本原。道體無形,恬然若無,虚無是道之本體。損心弃意,廢偽去欲,守虚無則是學仙得道的重要内容。《唱道真言》:“煉虚者,以陽神之虚,合太虚之虚,而融洽無間,正所謂無間,所謂形神俱妙,與道合真者也。”虚無就是道教修煉的最高境界。

其次道為神(太上老君),道是有意志的最高神靈。道教的核心思想是神仙信仰。道教以道為宇宙世界之本體、本源,同時也主張神創生萬事萬物。而實際上,道本論與神創論并不冲突,道與神合二而為一,道即是神,神也是道。東漢《老子聖母碑》說道:“老子者,道也。乃生于無形之先,起于太初之未判,窺濁清之未分。”老子即道,道即老子。東漢順帝時(126年-144年)張道陵在巴蜀鶴鳴山創五斗米道,奉老子為教主,尊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為主要經典。太上老君被神化為永恒的創世主、造物主、救世主,成為至高無上而又無處不有的至上神靈。南北朝道教經典《太上老君開天經》對太上老君創造宇宙天地萬物的過程作詳細的描述,在混沌未分、天地未辟之時,“老君犹處空玄,寂寥之外,玄虚之中,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若言有,不見其形;若言無,萬物從之而生”。

道無形無象,如果一定要想象它的容貌,那就是仙人太上老君的樣子。而實際上,太上老君就是道,“老君生于無始,起于無因,為萬道之先,元氣之祖也。無光無象,無音無聲,無色無緒,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彌綸無外,故稱大道。大道之身,即老君也。萬化之父母,自然之極尊也”。

總之,無論是虚空還是神(太上老君),道是絕對無偶的,始终體現為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老子》第39章)得一,即是得道。天得道而清明,地得道而寧靜,神得道而靈妙,河谷得道而冲盈,萬物得道而生長,侯王得道而使得天下安定。“萬物之總,皆閱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門”。(《淮南子•原道訓》)可見“一”統領着百事萬物,是百事萬物發生發展的依據。

“天地運而相通,萬物總而為一”(《淮南子•精神訓》),在天地萬物這個大系統中的一切最終都能追溯回到“一”,“一”就是維系着這一大系統的“道”。“道有經紀條貫,得一之道,連千枝萬葉”(《淮南子•俶真訓》),在這種意義上,“道”也體現為存在客觀世界中的普遍原則、秩序。事物千姿百態,由“一”統率,其真實面貌存在于整體之中,而任何事物都不能離開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整體而獨存。每個個體都是道的體現,因此可以通過認識個體來認識道,來認識其他個體。

因而“能知一則無一之不知也,不能知一則無一之能知也”(《淮南子•精神訓》),因而聖人能“由近知遠而萬殊為一”(《淮南子•本經訓》)。一即是道,道也是一,故人欲思壽仙,必當守一。《老子道德經想尔注》說道:“今布道誡,教人守誡不違,即為守一:不行其誡,即為失一也。”“守一”成為修煉長生成仙的重要途徑。東晋葛洪則提出了知一、思一、守一、真一等修煉方法,他說道:“白刃臨頭,思一得生。”又說道:“守一不怠,眾惡遠迸。”認為一是神妙無比、化生萬物的道,它無所不能、無所不有,只要堅持思一、守一,就能够排除一切障碍,化險為夷,獲得仙道。

值得一提的是,道教之道始終暗含着一種和諧的狀態,體現為兩極的统一。“萬物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為和”。(《老子》第42章)冲氣是陰陽之氣的和諧。老子說道:“反者道之動。”(第40章)道的運動就是循環的,事物總是向着相反的方向運動發展,却又總要返回到原來初始的狀態。“天地之道,極則反,盈則損”。(《淮南子•泰族訓》)
這里講出了一個“物極必反”的道理,這里的“道”表示觀普遍原則,表示某種秩序。而這種秩序體現為自然萬物的和諧。“天地之道”,使極反,使盈損,最終要達到的就是一個調和適中的、處於過與不及之間的一種狀態。“所謂道者,體圓而法方,背陰而抱陽,左柔而右剛,履幽而戴明”(《淮南子•兵略訓》),可見“道”處於一種方圓、陰陽、剛柔、幽明的兩極统一的和諧的狀態中,其中任何一極都不能用以描述“道”。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
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
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
《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
《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超话]# #道教[超话]# #道教#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整体营养观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

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

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
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

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养气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每日一善[超话]#[米奇比心]#阳光信用#人人存善念,并能日行一善,则个人、家庭、社会一定安乐祥和。 ​不出意外的话大家又要担心反y了#我的考研 #考研政治徐
  • #昆明新闻#【9月昆明新房成交均价上涨 呈贡新项目成交价每平超5000元】国庆长假期前后,全国共计20个城市出台楼市限购政策密集调控房价。#昆明新闻#【9月昆明
  • 【百色开展根治欠薪集中联合接访,时间地点是···】为做好2023年春节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劳动报酬合法权益,我市决
  • 是的,即便结婚年龄降低到18岁……可是,大家都不愿结婚,还是没有能够解决问题呀!2023.03省考去试试水 大概率我还是考不上的2023.06我要把握最后一次六
  • 笑嘛 不过也有在进行Zepp的排练啦—笑说起来 差不多从9月初开始的DREAM BOYS 到明天也要结束了呢—是说长不长 说短不短的奇妙感觉呢笑嘛 但是还没有结
  • 活动网址:春季正是过敏性鼻炎高发季节来吧,分享你的鼻炎囧事我们将提供免费鼻炎筛查**小道消息,只要留言均可获得免费筛查机会哦~【参与方式】Step 1:微信搜索
  • 我想我对她的忽视是因为我不想成为她这样的人,我不敢抛弃一切对一个不是那么靠谱的人说“i do”不敢在家中相夫教子,不敢这样毫无防备的爱一个人,说到底是我没她勇敢
  • #阿云嘎[超话]#⚡️#音乐剧演员阿云嘎# 周末牌行榜预告他握着牌,牌上是他的一方世界。【点击二维码查看详情】【下单方法】长按复制这条信息,打开手机淘宝,可领券
  • 你觉得你是御姐,内心就觉得老娘不可一世,谁都想害我,那么周围的人也会觉得你不好相处,太过高冷。 所以有时候你在职场上甚至家庭里遇到的问题,委屈,在想怎么办的时
  • 作为哈弗F系的第三款车型,哈弗F7x延续了F系年轻化、智能化,科技化的基因,所以它的出现就像这条街上任何一个潮流单品,丝毫不显突兀,反而引发不少人的驻足围观。告
  • 感性的男人在不断失望的过程中,爱意被磨灭得差不多了,感情再也无法支撑你们的关系,也没有理由再继续,于是分手;而理性的男人就算还爱,但他心里清楚爱你也没用,反正最
  • l 对中国学生的学术要求如下² 四年制本科(有毕业证和学位证)均分70分² 三年制大专,均分80分² 接受3+2专升本,但本科要求是全日制(有毕业证和学
  • 哦,是是是,小夭那时候除了有意识,身体无法动弹呢,所以某柳就乘人之危了是吧?涂山璟就因为给了承诺,用怀柔政策处理家务事还没有和女主有婚前x行为都被柳丝恶意辱骂这
  • 早些时候,杰克逊因其去年和堪萨斯掠夺者女篮球员发生冲突一事被责令参加愤怒管理培训班,并被要求写下道歉信,同时在一年内禁止饮酒和使用消遣性药物。而他最想做的则是进
  • 看过他的摄影作品,也许是因为自己也有过很难捱的日子,也同样把希望和热爱存放在摄影中,所以看到他的作品时更想找寻隐藏在作品里的心情。我只想堂堂正正的做人,我只愿光
  • 相信关于酱香型白酒口感怎么样这个问题以及酱酒的选择,相信大家在寻找酱香型白酒的时候,能够正确的意识到酱酒带来的好处,并且能正确的选择一款让自己满意适合的酱酒,目
  • 没有欲望的欲望,不想得到的得到培养和保持“热爱”:找到内驱力,将热爱日常化,享受阶段性的成果#亚伯拉罕##罗马##切尔西# 【回归?】“对我来说,我目前专注于继
  • 我一气之下,给关到楼道里,上午也这么关过一次,那会儿我发现他不在了之后,呼喊“力”他从上面的楼层跑了下来,还哼哼吱吱地答复。力同学被29层好心爷爷收留了,给了水
  • 我说这是结缘 也可以是澈秀 朋友跟我说觉得其实也有点降但如果是降的话人均在滴努说第二句的时候就会跟他吵起来 说我哪次没理你明明是你balabala…俩人绝对有来
  • 以前他也愤世嫉俗,觉得在家喝酒就是做自己;后来他成熟了,懂得观众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会找到“做自己”和“适应社会”的平衡点,从穷酸的幕后写手成为了脱口秀界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