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猪的果报,体验到猪被宰杀的惨痛——至诚忏悔https://t.cn/A6JAzbOR

佛保佑所有的人
我在行医的路上,曾经遇到一位患者菩萨,他虽然是一位屠夫,但是平常待人很诚实、宽厚。杀猪是他的父母传给他的职业,他告诉我:“我们也不便去改行,也不懂得应该去改行。”他说在小的时候就有人教他念阿弥陀佛,所以从小他每次看到佛像,就合掌念三声阿弥陀佛。

很难得的是,他从来不为自己祈求,而希望佛能够保佑所有的人。他说:佛怎么能够只保佑我一个人呢?我说:对!你这个观念非常正确。

体验到猪被宰杀的惨痛——至诚忏悔

他杀猪虽然杀了很久,但是他待人很好,来医院探望他的亲友,很多人都曾经蒙受他的恩惠,对他很感恩、赞叹。只是他以前不懂得杀猪也是伤害众生,伤害众生是会受到痛苦的果报。后来他得了下咽癌,在几年之间,整个喉咙都被癌所侵犯了。

虽然他曾经做过治疗,但是又复发了。他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呼吸都很困难,呼吸的时候就一直发出像拉锯子一样的声音,一口痰哽在喉咙,既吞不下去又吐不出来,整个喉咙就像被勒紧了一样,每一个喘息对他来说都是痛苦的折磨。当他很痛苦的时候,他告诉我,他现在深深体会到猪被宰杀的时候那种惨痛。他合掌恭敬坐在床上念佛,至诚忏悔。

因为他完全没有办法吞咽食物,只好由鼻子插了一条‘鼻胃管’来灌东西,虽然是这样,可是他在观念上能够想得开,而且能够发起很大的善心,发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他的面容很开朗、快乐,和其他病人忧愁的面孔都不一样。

发出菩萨舍身大愿

有一天他告诉我:‘郭医师,你看,我的身体还有那一部份可以用呢?我的眼角膜可以捐给人家吗?我的心脏还好吗?可以捐给别人吗?如果能够捐出来的,都帮我捐出来吧,因为牺牲我一个人那是不要紧的,只要让别人能够舒服就好了。’我听了他的话,很感动地赞叹他:‘您真不愧是菩萨的心地!’

而因为一位癌症的患者,即使他现在有很大的善心慈悲,愿意在活著的时候就当下捐出他的器官给别人,但是有人敢接受吗?接受的人能够不忌讳自己因此而染上癌病吗?然而他的发心实在很伟大、很难得,我真不愿意说让他丧气的话,所以就转了一个方向劝勉他。

当时我告诉他说:‘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种榜样,您的精神可以帮助更多人换心,换眼。肉体上,您的一对眼角膜只能给一个人,而且那个人有了眼角膜,虽然可以睁开眼睛,但是他每天要因为睁开眼睛看见东西来欢喜或是生气,那还不一定呢!也有人是用这对眼睛每天都看些令他忿怒的事,反而很懊恼。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好好地利用眼睛,即使有肉眼,有健康的眼角膜,并不见得就能够幸福。假如一个人没有了解真正的道理,就是做了换心手术,也不一定就能觉得幸福、满足。天下有肉眼、肉心而不满、痛苦的人很多,所以更重要的,是打开内心的心眼。’

以此慈悲佛心,来念佛,
您可以给很多人‘内心的眼角膜’,
看见清净佛世界,免除生死恐怖

当时,劝他说:‘您既然有这么慈悲的佛心,假如用这心来念佛,就可以和佛感应道交。阿弥陀佛的愿力是不可思议的,假如和世间因缘未尽,也就是寿命未尽的人念佛,就可以消灾免难、延长寿命,让我们身心安乐。假如是寿命已尽的人念佛,阿弥陀佛就会慈悲地来接引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您现在好好的念佛,现在身心安乐,就能安慰鼓励大家,临终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乘愿再来,广度众生。

人在临终的时候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死关头,这个关头是人人必经的,这个重要的关头决定我们这口气断了是要上升还是要堕落。假如要上升,一念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上升到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在临终的时候生起了恶念头,也可以堕落到地狱去受苦。这个念头决定在我们自己的一念。

如果您可以把握这个关头努力念佛,用发愿要去西方成佛的心,至诚来念佛,一定可以蒙佛接引,登上极乐世界的莲台,那么您这一生就是一个榜样。您自己只要能够安然自在地往生西方,就可以救很多很多的人,您不止可以给一个人眼角膜或是心脏而已,您可以因此帮助许许多多的人打开内心的心眼,免除大家生死的恐怖。这等于给很多人内心的眼角膜,帮助大家看见清净的极乐世界。

假如您可以去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得到最殊胜庄严的果报。所以古德在开示中提出来,成就一个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成就一个众生去做佛,此等功德实在不可思议。’

器官捐赠很伟大,但须有大慈悲、忍力,不可乘兴草率

我所以这样告诉他,并不是不愿意需要器官移植的人能够重新获得健康幸福,而是因为一方面他的癌已全身蔓延;另一方面,器官捐赠并不是可以草率从事的,因为真正能够在受到割身痛苦的时候,内心还很安然自在,既不懊恼也不后悔,这是需要很深的忍力功夫,很深的慈悲道力,才能够做到,这不是一般普通人的能力。

有的人发愿是很快又很容易,但是真正到刀割肉体的时候,就会因为疼痛、恐怖而生起了后悔的心。所以并不可以因为一时乘兴逞英雄发愿就潦草这样做,须诚实衡量自己的愿力、忍力,以免到时心乱、后悔。

发现杀猪一生,不但无盈余,反欠债,赔出极苦代价

他听了,果然就认真念佛,可以说完全都不必用止痛药就可以很安详的过日子。他告诉我说,他杀猪杀了一生,原先是因为经济情况不行,不杀猪没有办法过生活,后来病倒了,才发现他杀猪一生所赚来的钱根本不够他付医药费,而且还欠债,更难过活。

我们大家常有一些‘我不做某种行业,没办法过生活啊!’,这样的说词,虽然明明知道它不合佛法,也继续做下去。等到真的有一天发现不行了的时候,再回头冷静地想一想,便会发现您这一生也许曾经用过‘和佛法不相合’的方法,去赚得一些小小的名利,但是后来您所要赔出去的代价和痛苦却会远远超过您所曾赚得的一点点名利。

临终念佛发愿生到极乐世界,露出最珍贵稀有——最后的微笑

这位患者菩萨在住院当中,曾经有好几位莲友都去为他念佛、讲说佛法。他出院回家以后,到临终前几天,他自己就知道时间到了,最后还交待他的孩子们说:‘请郭医师找几位朋友来为我念佛。’我们中国医药学院‘医王学社’几位学长,还有我们的房东,都跟到北港去帮助他念佛,他们助念回来告诉我说,他临终的时候是面带笑容念佛往生的。大家越念佛他就越微笑,他在往生之后八个小时还是面带笑容对著大家,去助念的莲友学长都非常感动、赞叹。

人生最后的微笑,是最珍贵最稀有的微笑。

全是干货!
这份佛教15问
整理的太全面了

一 、什么是佛

佛这个字,
是梵文音译过来的。

汉文里的 “ 弗 ” 字,
音与梵文发音相同,

因为释迦牟尼佛当时是印度悉达多太子通过修道后觉悟成佛的,

就在 “ 弗 ” 字旁边加了个
“ 单立人 ”。

所以 “ 佛 ” 这个字,
是专门为佛陀新造的字,
也显示出古大德的智慧。

二 、为什么称释迦牟尼佛为 “ 本师 ”

因为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第一位创始人,
是佛弟子最根本的老师,
所以称为 “ 本师 ”,
也说明学佛者和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三 、什么是菩萨

菩萨,
是菩提萨埵的简称,
“ 菩提萨埵 ”
是梵语bodhi - sattva的音译,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 觉有情 ”。

菩萨是佛早期的学生,
学佛人和佛是师生关系,
和菩萨则是同学关系。

四 、中国最早的佛寺

汉明帝迎请竺法兰与迦叶摩腾两位法师来到中国后,

安排在河南洛阳的鸿胪寺,
由皇帝直接管辖。

后来为了把两位法师长久的留在中国,
就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
—— 白马寺,

供僧人们居住以及弘法布道。

之所以叫白马寺,
是因为当时迎请两位法师时,

所带的佛经、
佛像、
法器等等,

是由一匹白马驮载而来,
所以就把这座寺院称为白马寺,
作为纪念。

五 、为什么寺院的围墙是黄色的

黄色自古以来都是皇帝专用的,
其他机构和民用建筑是不可以用黄色的。

因为佛教最早是汉朝皇帝从印度迎请过来的,
皇帝把佛当成老师,
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重,

所以佛教寺院都是按照皇宫的规格建造的,
可以使用黄色,
后来历朝历代也就都沿袭下来了。

六 、为什么佛弟子之间互相称呼师兄

佛弟子之间互称为师兄,

没有师弟、
师姐一说,

原因有三:

一是代表男女平等,
人人都有佛性,
佛性平等。

二是指修行解脱之道乃是大丈夫所为,
表示尊敬对方,
赞叹其勇于担当的精神。

三 ,称对方为师兄,
表示自我谦卑,
甘居人下,
是我们佛弟子觉悟的一种状态。

七 、什么是六根

六根就是眼根、
耳根、
鼻根、
舌根、
身根、
意根,
眼耳鼻舌身意叫作六根。

根就是树木,
我们以眼耳鼻舌身意来摄受外面的影像,
种下生死的因缘,
这叫作根。

八 、什么是六尘

即色尘、
声尘、
香尘、
味尘、
触尘、
法尘。

六根接触此六境,
则染污净心,
故名为尘。

色尘即各种形色之物;

声尘即各种声音;

香尘即各种气味;

味尘即各种味道;

触尘即各种涩滑感觉;

法尘即分别善恶诸法。

九 、什么叫三皈依

“ 皈 ” 是回头;

“ 依 ” 是依靠。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合称三皈依。

十 、什么是五蕴

五蕴分别是色蕴、
受蕴、
想蕴、
行蕴、
识蕴五种。

色蕴:
“ 色 ” 是指物质。

色蕴是指一切有形态、
有质碍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的聚合,

相当于现在人们所说的物质现象。

受蕴:
是指感官接触外物所生之感受或情感等。

想蕴:
通过对因接受外界事物而产生的感觉进行分析而得到的知觉和表象。

行蕴:
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行动意志。

识蕴:
主要指人的意识作用。

比如,
区分与认识事物等。

十一 、什么是世间八法

八风,
又名世间八法,


“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

这八种风,
能煽起烦恼的火,
所以喻之为
“ 八风 ”。

利是令人得意的事,
衰是令人失意的事,
毁是背后被人毁谤,
誉是背后被人称誉,
称是当面被人称誉,
讥是当面被人讥讽,
苦是身心的各种痛苦,
乐是身心的各种快乐。

这八种境界是人生
名利、
得失、
盛衰、
成败的总和,

因此八法常为世人所爱憎。

十二 、什么是八苦

佛说
“ 众生皆苦 ”,

又云人生有
“ 八苦 ”,

那么佛门的人生八大苦,
到底是指什么呢?

1 、生、老、病、死之苦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
按照佛教的说法皆为苦难。

2 、爱别离苦

“ 爱别离 ”
是一种难以抑制的痛苦,

生离死别,
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的事情。

爱别离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痛苦,
无法改变只能承受。

3 、怨憎会苦

怨憎会苦简单说就是,
冤家对头不想碰头却偏偏遇到。

实际上怨憎会苦与爱别离苦,
是一对相生相克的痛苦。

4 、求不得苦

求不得苦,
就是欲望太多,
又无法达到。

十三 、什么是四摄法

“ 四摄 ”
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是菩萨摄受众生时所应坚持的四种方法便。

第一 ,布施

布施又分为
财施、
法施、
无畏施

第二 ,爱语

我们对人说话,
要和颜悦色,
善言慰喻,

说诚实话、
质直语,
调解语、
柔和语,

使他对三宝起恭敬之心,
方能依教奉行。

第三 ,利行

我们修菩萨行的人,
于身口意三业,

做事、
说话,

存心动念,
要以利益众生为出发点,
助人为乐,
与人为善,
人们自然欢喜受教。

第四 ,同事

观音菩萨普门示现,
随类化身,
同止同作,
同学同修,
即然志同道合,
便易成就菩提。

十四 、什么是六波罗蜜

六波罗蜜也称六度:

1 、布施;
2 、持戒;
3 、忍辱;
4 、精进;
5 、禅定;
6 、般若

1 .布施度悭贪;

2 .持戒度毁犯;

3 .忍辱度嗔恚;

4 .精进度懈怠;

5 .禅定度散乱;

6 .般若度愚痴。

十五 、什么是十善法

1 、不杀生:

不杀生者,
谓不害一切物命,
即是止杀之善。

既不杀已,
当行放生之善也。

2 、不偷盗:

不偷盗者,
谓不窃取他人财物,
即是止盗之善。

既不盗已,
当行布施之善也。

3 、不邪淫:

不邪淫者,
谓不行邪淫欲事,
即是止淫之善。

既不邪淫,
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4 、不妄语:

不妄语者,
谓不起虚言,
诳惑他人,
即是止妄语之善。

既不妄语,
当行实语之善也。

5 、不两舌:

不两舌者,
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
令他斗诤,
即是止两舌之善。

既不两舌,
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6 、不恶口:

不恶口者,
谓不发粗犷恶言,
骂辱他人,
即是止恶口之善。

既不恶口,
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7 、不绮语:

不绮语者,
谓不庄饰华丽之言,
令人乐闻,
即是止绮语之善。

既不绮语,
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8 、不贪欲:

不贪欲者,
谓不贪着情欲尘境,
即是止贪之善。

既不贪欲,
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9 、不嗔恚:

不嗔恚者,
谓不生忿怒之心,
嗔恨于人,
即是止嗔之善。

既不嗔恚,
当行慈忍之善也。

10 、不邪见:

不邪见者,
谓不偏邪异见,
执非为是,
即是止邪见之善。

既不邪见,
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内容参考:
《 佛教常识问答 》
《 十善经 》
《 增壹阿含经 》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五六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六百二十一页倒数第二行,科题,「心佛难思」,不可思议。请看经文:

  【众生业报。亦不可思议。众生善根。不可思议。诸佛圣力。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众生业报』,「业报指业因与果报。由于善恶之业因,则遭受乐苦之果报」。念老举《宝积经》里头一段经文告诉我们,「《宝积经九十六》曰:阎罗(阎罗王)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自来」,是你自己造的罪业,你到鬼道来了,你到地狱来了。地狱跟鬼道虽然是两道,这两道很近,有一点像我们人道跟畜生道一样,我们人跟畜生杂居,鬼跟地狱跟这个很类似。你自己造的罪业,鬼道、地狱道都是罪业,不善的业;如果是善业,果报在人天,人间、天上。阎罗王很慈悲、很公正,告诉到这来受罪的人,他说无有少罪我能加,我能不能加重一点罪业给你?不能;换句话说,你的罪业,我也没有能力帮助你减轻一点。他没有能力加给你,也就没有能力减掉,罪报完全是业因变现出来的,没有业因决定不能有恶报,不可能。我们造这些罪业,违背伦常道德就是罪业。善恶是在一念当中,起心动念这个念头,一个念头里头有恶有善,那就得看你善恶的成分,恶的成分多于善的成分,感得的是三恶道;恶的成分比善的成分少,善多恶少,这就能感得人天,三善道,是这么回事情。三善道有诸天、人道、修罗道。如果是恶多于善,所感得的是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

  六道从哪里来的?大乘经上佛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六道、十法界全是心想生,我们起心动念就不能不谨慎。什么叫善念,什么叫恶念,标准是什么?这个容易懂,确实有标准。古圣先贤教给我们的,与性德相应的,与自性性德相应的是善,相违背的就是恶。我跟同学们说过很多次,人生百日,小孩出生一百天,体露真常,他的身体表露在外面是真的,常是永恒不变的,他的心是真心。真心是什么样子?真心里面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叫真心。有起心动念就是妄心。起心动念是阿赖耶;造作善恶是末那,末那叫染污;第六意识是分别,这都是恶。阿赖耶起心动念,让你永远出不了轮回,麻烦大了。见不了本性,出不了轮回,时间多长?无量劫,不是年月日,太可怕了。我们一般凡夫迷失了自性,完全不觉,要不是佛留下来这么多的经典,我们有缘读到,才知道有这回事。回光返照,照照自己,经是一面镜子,拿它来对照我们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就知道,我们今天从早到晚干了些什么。要照,不照不得了,照自己就清楚明白了,你不可能不造业,念念都在造业,我念头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造无明的业,日夜不断,一分一秒都不断。

  大乘佛法里告诉我们,一个念头存在多久?一个念头,单独的一个念头,存在的时间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所以佛跟我们说,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为什么会存在,它不会消失掉?那就是这个念头灭了,底下一个念头又生了,这就灭不掉。前念永远在灭,后念永远在生,生灭不住,这是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太可怕,假相,不是真相;真相怎么样?真相叫实相。实相不生不灭,所以叫真的;妄相有生有灭,所以是假的。妄的都是假的。真的怎么样?真的不可得。真的虽然不生不灭,它没有念头,它没有现象,没有物质现象,没有念头的现象。所以真心有,从来没有离开我们,但是它不可得。你能体会到,你不能掌握到,能体会到就是大乘教里所说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所以佛告诉我们,真、妄都不可得。确实像我们现在面对着电视的屏幕,我们打开屏幕,看电视先打开屏幕,屏幕是一片光明,这一片光明就是佛经上所说的常寂光。常是不生不灭;寂,清净寂灭,换句话说,它没有起心动念,它没有分别执着,这叫寂;光明遍照,平等的遍照。我们觉悟,成佛,遍照;我们没有觉悟,迷失了自性,今天做六道凡夫,也是遍照。觉悟,遍照知道;迷失自性的人,遍照不知道,差别在此地,我们要晓得。

  这个事情从佛经上得到的信息,然后要从我们生活上去证明。首先证明虚妄存在。真的,我们从早到晚起心动念没有停止过,外面境界,这是心外。外面的境界,物质现象,包括我们的身体,这物质现象;包括我们念头,起心动念,心理现象,或者说精神现象;还包括不属于这两类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生灭不住,念头生了,现象就生,相由心生。这个道理现在连量子力学家也发现了,告诉我们,证明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所讲的没错。存不存在?不存在,时间太短,几乎可以说是生灭同时。太快了,速度太快了,一秒钟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次,单位是兆。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讲真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物质现象是虚妄,精神现象(就是心理现象)也是虚妄,自然现象还是虚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就是有生有灭的,确实所有一切现象全都是生灭法,没有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是自性,明心见性的人见到,怎么见到的?他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了。

  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八识,把这个放下,就是把八识放下。八识放下,好!八识放下,四智现前,它跟四智是一体的两面,所以叫转八识成四智。四智见到真相,八识迷失了真相。四智见到真相,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大圆镜智无所不知,有大智就有大能,大智是无所不知,大能是无所不能。我们常说德能无量无边,那是自性,见性,德是智慧,从体上说的,能是从作用上说的,全是自性,离开自性,自性是真心,无有一法可得。一切法不管是真是妄,都是自性为它的本体,是由自性而生而现。惠能大师开悟,告诉我们,「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整个宇宙,包括西方极乐世界,包括阿弥陀佛,也包括九法界众生,包括地狱众生,统统都是它所现所变的。一个回头,一个解脱、明白了。没有回头,迷,迷而不觉,造业。觉悟的人不造业,为什么?他不起心不动念,法身菩萨;不分别、不执着,三贤菩萨;不执着,小乘阿罗汉。不执着,清净心现前;不分别,平等心现前;不起心不动念,正觉现前。这个都在我们经题「清净平等觉」,这是真的,学佛所求的就是求这个。为什么求不到?你没放下。你没有放下执着,你就比不上阿罗汉;你没有放下分别,你就比不上三贤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你还起心动念,你比不上法身大士。

  我们回忆,章嘉大师教我的一点都不错,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有什么方法能让我快速契入佛法?我们年轻,性子急,希望赶快能证得,这个话问得没错。老师教给我的,「看得破、放得下」,就契入了。看破见思烦恼,因果都是假的,都不可得,这看破了。看破怎么?没放下,没放下你造作的业还要受报,起心动念无非是三途六道,造这个业,果报还是自己承受,就这么回事情。要想像阿罗汉一样,那得放下,放下就证阿罗汉果。真放下,彻底放下,心里头找不到,干干净净,找不到染污,再向上提升,三贤十法界也不是真的,还是在阿赖耶的范围,心现识变,要放下。放下,出六道轮回,没有出十法界,再向上提升,不起心不动念,修这个。不起心不动念就见性,人人都能见性。相信佛的话,佛没有说错,没有说妄语,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要眼见色,不起心动念;耳闻声,不起心动念;鼻嗅香,舌尝味,都不起心动念。看佛,不起心动念;读经,不起心动念,六根对六境不起心动念就是阿罗汉。用少分真心,妄心没有全断,用少分真心,永远脱离六道轮回,阿罗汉果。再向上提升,用什么功?不分别。阿罗汉还分别,不执着,所以他的心虽然清净,还不平等;三贤菩萨心平等,不分别就平等,平等就超越十法界。清净超越六道轮回,平等超越十法界,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到实报庄严土去了,全都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是佛,就没有业报;有起心动念,有业,有报。我们能老想着这个问题好!走这条路,这路怎么走法?一定要依靠阿弥陀佛跟我们同行,我们行这个路有一个伴侣。念佛,信愿持名,你不但很安全的走上这条道路,你还很快速,一生成就。

……

我分享了【《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五六集】, 快来看吧! | https://t.cn/A6x1fj2h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关上大门时,姜延还是问了句:“你真不打算去跟陆司令说一声?见状,纪芙蓉主动牵起他的手:“走吧,咱们早点回去,把结婚报告打了。
  • 第二个角度,若从口出,如果说这个口中的水,是口中自已产生口水的,自合口闻,那么,你这个嘴巴,自己就会听闻到酸梅,酸梅,嘴巴自己就能够听闻,“自合口闻”“口闻”就
  • 处言 天下无难处之事,只消两个如之何; 天下无难处之人,只要三个必自反。 凡事要好,必问三老。 好事则裕,自用则小。 勿营华屋,勿作淫巧。 若争小可,必失大道
  • 很真实,给所有女性很多鼓励,不愧是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而且排在米歇尔·奥巴马的前面今日让人开心的事是我在洪晃的微博下就要,晃姐回复我了,哈哈哈,开心[哇]关于
  • 哇塞,这仨孩子,越大睡的越早,宝和小安妮此起彼伏的说句话,11点了还都眼睛瞪得像铜铃[笑cry]一个小众海岛的周末游记(外伶仃岛)蛇口港—外伶仃岛 (船票来回3
  • 凭什么要让我们开当救世主去制造完美 他们眼中的那种完美是无趣的 虚伪的无所谓了 还好我成年了 虽然依旧在被童年影响 但都是会过去的 真正的成年 就是从头到尾把
  • 4、比起日出,我更想见到你。4、比起日出,我更想见到你。
  • 适合九月发朋友圈的句子:²⁰²³/₉.₁ ℍ ‘’ 我听见日子翻页的声音 ‘’ ​ ◡̈ 九月里 平淡无聊 一切都好 只缺烦恼​ 告别八月骄阳 迎接九月微
  • 追七时吉祥的这一段日子,真的是很幸福的,对于一个仙侠剧爱好者的我来说,很开心能看到这样一部别出心裁的作品。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古老的故事还在流传 因果循坏早
  • 另外酒店还设有一家屡获殊荣的餐厅,户外阳台和阳光充足的休息室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并享用恢复活力的花草茶的绝佳环境4 King Street, Daylesford
  • 4.最后希望大家多多看到肖老师闪光的一面,他沉稳内敛,外冷内热,大场面的发言都很有气魄,而且他本人也不喜欢被傻,大家多夸夸肖老师,一些考古的梗留给爱考古的人,不
  • 但是守灵时她明明躺在我一臂距离的位置上,伸出手,却只能摸到冰凉透明的冷柜盖子,真好笑,零下24℃,人想重生都没有活下来的条件了。来时四个小时,回程却只用了五十分
  • 姜瑭傅侗文姜瑭傅侗文(今日热推小说全章节无弹窗)全文阅读笔趣阁6e4H1 请搜索公/仲/号【得意文楼】回个主角名即可! 书名:《姜瑭傅侗文》 主角:姜瑭傅侗文
  • #齐司礼[超话]##齐司礼0901生日快乐##与齐司礼共望春山##齐司礼云月之约# 齐司礼小狐泥,(就要加小,就要加,不准你说我)生日快乐!(^O^)y,这是我
  • 看向自己的内心,就是在給予自己愛;看見自己的痛苦,就是在愛自己;對自己的感覺更好一些,對自己的無能為力更包容一些,就是在愛自己;看到動態成長的自己,看到自己的堅
  • #罗爷睿评##v光计划##罗爷说法普法栏目新闻爆料[超话]#日本人是我见过的最卑鄙、最无耻的民族。都说海关总署包括港澳都禁止进口日本海产品,怕他们的海产品被污染
  • 而对于缺斤少两的解释,火锅店居然说水的重量也要算进去,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不过餐馆要赚钱,贵点他也能接受,但是39元只有4小片,他就很好奇这一盘到底有多重,想看
  • #温暖文案##唯美诗句##文案#努力拼搏,奋斗不息,在人生的路上,就算路不坦荡,即有阳光风雨雷电;有鲜花也会碰见荆棘;有甜蜜也会品尝苦涩,但也要做自己的太阳,用
  • 文艺的、花痴的、感动的、幽默的……体裁与风格不限(散文不少于500字,诗歌可以是古体也可以是自由诗,内容与罗晋、萝卜、后援会相关,必须是原创且独立完成)如果你会
  • 黑塞写了一本书专门去叙述这件事情的难度,结果呢,还不是被报答妹这种处心积虑的把别人搞成坏人的人抱着抒情,有几个人读过它之后去直面真实的自我了。      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