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大师:竹窗随笔【白话】(二百零一)

【译文】
  世间有无赖恶徒假借佛教名义欺骗群众,甚至聚集不法分子企图谋反作乱。他们假称“释迦佛的法运已衰,弥勒佛将降临人间治世。”这绝不是庐山慧远大师倡立的莲社宗旨。慧远大师劝人厌离娑婆而求生净土,一向教人将世间金银财宝视为染心的秽物,将爵禄当做是羁身的苦具,视女色为杀伐慧命的利斧,视华衣美食、田园屋宅为堕落三界的坑阱。惟愿能够脱离污浊的人世,托质于极乐世界的九品莲台,则是何等的欣喜庆幸,何等的令人羡慕。而那些借弥勒菩萨之名所组织的白莲教,则专以金银、爵禄、女色、衣食、田宅引诱愚民,投其所好,使他们归附听命于自己。由此可见,真伪二种莲社,其性质如同冰炭,完全相反。凡有智之士,不可不加以辨别。若是真正莲社中人,也该以避嫌远祸为宜。我一向主张莲社中人数宜少不宜多,这是很切实的。我也曾写一篇在家真实修行文劝世,大意为:凡真实修行的人,不必成群作会,家有静室,自可在家闭门念佛。不必供奉邪师,家有父母,自可在家孝顺父母专心念佛。不必定要出外听讲,家有经书,自可在家依教念佛。不必定要布施寺门,家有贫穷宗族亲戚或邻里相识,自可及时周济,一心念佛。为什么呢?修行务求真实,不是为了外观热闹。希望出家人能以此普告诸居士。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太上感应篇》与道教修证的关系
茫茫世界,芸芸众生,所有文化的初衷与最终目的都不过是为了究竟生命的本来面目,一探宇宙万物的本源。

这个究竟于道家来说,干干脆脆,便是一个“道”字。自太上设教以来,历朝历代为阐释“道”而出现的经典数不胜数,这其中就包括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的《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大约成书于北宋末年,其中内容,相信对道家文化感兴趣的朋友早已烂熟于胸,因篇幅有限,在此不再赘述。

恰逢我们班同学(中国道教学院2018级研究生班)最近倡印新版《太上感应篇》,遂尝试探讨下感应篇与道教修证的关系。

古语有云: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任何一个文化现象的背后都有着无数的因缘,所以我们看待一本经典的时候,也需要考量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北宋末年,正是面临国破家亡,社会动荡的时期。我们中国的历史每逢乱世,一定也是英雄豪杰、圣贤智者辈出的时期,《太上感应篇》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

后世儒释道三家皆推崇此经,宋理宗曾在卷首提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颂词,历朝为其作序、作注者数不胜数,其伟大价值可以概见。

为何《太上感应篇》早不出晚不出,偏偏这个时候出现呢?很简单嘛,进者退之,退者进之!

正因为社会道德的退步与缺失,才会有唤起人性善的一面的经文出现。这个道理就好比当下我们强烈呼吁传统文化的复兴,背后的道理自然是因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现在由于出版、网络行业的发达,经典早已广为流传,《道藏》、《佛藏》、《儒藏》等等这些大部头,过去庙里、图书馆里都很少的,现在不但都有,而且只要你想看,一台接上网络的电脑,甚至一部手机都可以做到。

经书古籍的流传本来是件好事,可恰恰是由于珍本的泛滥,后世学人很容易心浮气躁、好高骛远。经书一流传开,随意就可以翻阅到,你问某某书看过没呀,看过呀。可是经书的内容信的过么?

平日生活起居,行住坐卧,做的到么?如此长久下去,理论越来越熟悉,信心的坚固越来越不稳,那这个“看过”就是个大问题!不由又想起古人的殷切叮咛: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这句话当然是对经书流传开,尤其是秘本丹经流传开后果的反思,也是对年轻一辈学人态度的不满,对比早晚功课中所言“信受奉行”四字,要虚心反省自己能真实做到几字。我们再看历代儒释道三家都对《太上感应篇》评价甚高,道家不必说,“太上”二字便是最好的说明;佛家历代有很多法师阐述、介绍此经;儒家更是认为此经中大部分的日常行为规范,劝善积德内容完全符合儒家自我身心修养的原则。

也是因此,很多出世的修行人,好比道家、佛家的,很容易看不起儒家的理论,总以为仙佛比圣人高一等嘛。

以至于将《太上感应篇》匆匆读过,就搁置一边,对于其中的道理并没有契入,甚至把先贤的警告丢之脑后: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其实佛道两家都有律宗一脉,《太上感应篇》的内容完全就是入世的律宗呀。
哪怕撇开宗派,也没有哪一个实修文化不讲约束,有约束就是有所守,有所敬畏。戒律其实很难讲,因为严苛、细致,当我扪心自问时,深感自己也做得远远不够。

但是遍观所有戒律的原则,不外乎八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我们道家喜欢讲清净,什么样才能叫“清净”?一点罪业没有,一点脏的东西也没有,为善去恶,整个人升华到纯善、至善的境界。所以我们再回转来看,所有修养学问的核心几乎也都绕不开为善去恶的原则,正统宗教的修炼就是尽量要把你人性中至善的一面发扬光大,恶的一面消磨殆尽。

譬如我们讲修行,是实际的、平实的。假如身心的修证不能统一,只是理论上知道,实际生活并无任何转变,只是嘴上讲讲我悟了、我懂了,不过是骗人骗己而已。

修行是要身心气质的完全转化,理入、行入!不但见解上知道,做事上一定要行到。

行门是最难的,修行修行,一个“行”字就代表了内在心里的行为和外在身体的行为,也就是心行和身行。《太上感应篇》不单是要你身行上做到善,更是要你长久之后连带心行一起净化,身心内外处处一切合乎道。倘若站在文化的立场上,不以狭隘的宗教观念来分别,

唐朝的李翱参访药山禅师时听到的开示也是一样的道理,药膳禅师叮嘱他回去后: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太上感应篇》的内容毫无疑问就是“深深海底行”,假使没有做到“深深海底行”呢?

那就像后世宋朝宰相张商英对李翱的批评,因为李翱自认为参访药山禅师后自己悟了,但是张商英结合李翱的人物生平,写了两句诗给他:云在青天水在瓶,两眼随指落深坑。溪花不耐风霜苦,说甚深深海底行。其实好好研究历代成道的祖师传记就可以知晓,如何成就的快,同做人的道理一样:一上来就是要做顶天立地,一等一的大丈夫,气象万千,大气磅礴。

没有大的行愿,个人理上的见解不会圆满,实修的功夫也不会长足的进步。甚至说严重的,连对于道的基本信仰都无法坚固,很多人为什么闻道后一点都信不过呀?

说白了,先前的善根不够,没有那个根器,再加上恶业太多,各种烦恼妄想障碍着他,生不起大智慧。这该怎么解决呢?

别想什么内丹、打坐了,老老实实先从行为上做起,把身心的行为都转过来,依照《太上感应篇》的内容,身口意不再犯错,也就是儒家颜回说的“不二过”。

把从前欠的账还清了,才能开发出自己的善根,智慧的光明才会一点点迸发出来。
修道修道,道在哪里?古人早说了:挑水担柴无非道,行住坐卧皆为禅。道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一切现成,为人处世,样样都可以合乎道。

凡事尽量以别人的利益为紧要,自然而然,坦然而住。遇到事更是要提起便提起,要放下便放下,健康轻松,雍容大度,把幸福快乐尽可能的带到人间的每一个角落。也唯有这条路才能培养福德,开发智慧,成就道业。

当今的世界唯科技、金钱马首是瞻,可是人格的养成,个人的修养,乃至为人处世的学问都不是科学和金钱所能涵盖的。
越是在这样高速发展,面临诸多诱惑的社会环境中,越要做个清醒的人,可是难不难?严格要求自己,一定是很难的。

可以讲做人要学坏、要堕落很容易,但是好的言行举止要培养成功非常难,正所谓:恶业易就,善果难成。
时代的担子就在我们每个人肩膀上,我们不应去期盼世界突然出一个祖师级的人物,而是要自己努力,自己承担,立志去做社会人心的中流砥柱。

老法师讲故事:徐凤竹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那是余福给儿孙,自己的福报比儿孙所享受的一定要超过很多倍,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善不能不修、不能不积,积善必定有好的果报。

 【常熟】

  这是江苏省常熟县,有一位徐凤竹先生。

  【徐凤竹栻。其父素富。偶遇年荒。先捐租以为同邑之倡。又分谷以赈贫乏。】

  这是一个善人,他的家庭相当富有。偶然碰到荒年,或是旱灾、或是水灾,收成不好,他就先把他自己应收的这些田租完全捐掉。从前富贵人家,中国自古有一观念置恒产,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不动产。不动产是比较可靠,但是现在人有这个观念的人不多。古时候有钱都买地、买山,这叫恒产。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灾难,他的田地总是在,他的产业不会毁掉。不像现在,现在工商业非常脆弱,一遇到一个经济灾难的时候,就损失非常惨重。从前古人这个观点,我们想想还是正确的。

  我去年在马来西亚,住在李金友居士的山庄,李居士还是有中国传统的观念,他到处去买地。他告诉我,他不存钱,决定不把钱放在银行,他说:“钱放在银行是个傻事情。我的钱放在银行,让它去赚钱,我只得一点小小的利息。”他不干这事情。我说:“你怎么做?”他说:“我买土地,到处买土地。”所以在吉隆坡,他开了一个六星级的旅馆,那个土地面积是三千个acre。外国人一个英亩,等于中国六亩地;三千英亩,三六,一万八千,中国亩是一万八千亩,这么大的一块地。他在古晋买了一个山,面积多大?五千个acre,五六就三万,中国亩是三万亩。都很大,整理得非常之好。他告诉我,他在澳洲也买了几块地。我说:“多大?”他说:“大的差不多跟新加坡一样大。”我说:“你怎么经营?”他说:“现在还没有开发。”这一次我去的时候,他告诉我,这一块大地总共是八万英亩。八万乘六,这个没有法子想象!这是一块最大的,还有两块比较小的,是一万个acre。有一块最小的,那个地方风景非常之美,他准备优先开发,有两千多个acre。所以我听了很欢喜,我说:「你到澳洲去开发,我去看看。”所以中国古人买山、买地置恒产,这是很正确的一个概念。

  你有这么多土地,一定是租给农民去耕种。农民没有土地,他向地主租地,每年耕种纳租;在收成里面,收的稻谷分一部分给地主,地主收租。徐凤竹的父亲是个地主,他遇到荒年,他就把收租,或者是减免,或者是统统捐出去,来提倡救灾。“又分谷以赈贫乏”,自己家里面的仓库稻米,他把它拿出来再拯救这些贫穷的人,常常做这些好事。

  【夜闻鬼唱于门曰】

  曾经听到夜晚鬼在他门口在唱,唱的什么?

  【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相续而呼。连夜不断。】

  鬼在门口叫。徐家秀才,那个时候就是徐凤竹,徐凤竹是秀才。就是说,他的父亲做这些好事,果报他会得到,他去考试,一定会中举人。

  【是岁。凤竹果举于乡。】

  凤竹果然在这一年考试中了举人。

  【其父因而益积德。孳孳不怠。修桥修路。斋僧接众。凡有利益。无不尽心。】

  他的父亲听到鬼唱歌,果然儿子中了举人,真的有了效应,所以他行善格外的努力。“益”,益是增长;格外努力去做善事,孳孳不息。“修桥修路”,这是举几个例子,利益方便行人。“斋僧接众”,“斋僧”是请出家人吃饭;“接众”是接济大众。

  在这里既然讲到“斋僧”,斋僧的利益在哪里?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明朝时候、清朝时候,这个风气盛行;现在中国、外国,还是很盛行。在家居士以财物供僧,希求修福。而接受供养的这些出家人,要为他说法;换句话说,要教导他。在家人对出家人是财布施,出家人对在家人是法布施,斋僧是求法的。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释迦牟尼佛接受国王大臣的供斋,惯例用完斋之后决定要讲经说法,这一天释迦牟尼佛接受供斋之后没有说法,起身就走了。这些斋主跟着释迦牟尼佛不放,“您没有给我说法,我跟着您”。原来释迦牟尼佛要去办事,办什么事?阿难尊者遭难,先去救他。楞严法会是这个因缘起来的,那些供斋的人都参与了楞严法会。这是斋僧真实功德,真实的好处。这些出家人有道德、有学问、有修养,是社会大众的导师,用现在的话来说,多元文化的教师;他们真正做到彻底的牺牲奉献,为求学问、为教化众生,奉献了一生。

  “接众”,是碰到有困难的人,接是接济,他贫乏,或者是失业,他缺少吃的、缺少穿的、缺少用的,凤竹的父亲,他们家里有财富,只要遇到,都乐意去帮助。“凡有利益,无不尽心”,只要是有利益于社会的、有利益于大众的事情,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命中有财富,应当这样作人就对了。财富绝不是供给一个人享受的,绝不是供给一家人享受的。你命中有财富,你就要知道,你有使命、你有职责帮助世间一切穷苦之人,你的财富生生世世享受不尽!财从哪里来的?财从布施来的,愈施愈多。他这样做,后来又听到鬼在他门口唱歌,唱的是:

  【千不诓。万不诓。徐家举人。直做到都堂。】

  那个官愈做愈大。

  【凤竹官终两浙巡抚】

  “巡抚”,就是现在说的省长,做到浙江的省长。可见得,先人积功累德,果报无比的殊胜。我们想,他的儿孙都享这么大的福报,那他自己?自己福报一定更大。但是他自己已经不在世,自己的果报在来生。凡是这样积功累德的人,他要是在世间,他来世那个福报就不可思议;如果来世不在人间,决定在天上享天福。他的子孙后代所享的福,这叫余福,诸位一定要懂这个意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那是余福给儿孙,自己的福报比儿孙所享受的一定要超过很多倍,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善不能不修、不能不积,积善必定有好的果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云裳褚钰渊》云裳褚钰渊 (荃纹佳paadda) 节选:上辈子,她误信小人,不但憎恶夫君褚钰渊还害死了他,最后自己也死于天启十八年。云裳欣喜起身,提着裙摆朝门
  • 存几张我不知道该怎么存起来的动图一翻手机,你就是我的全世界啊这些胸前总有奶渍 专心专意给你当妈妈的日子还有不到3个月了 我现在就已经能想象到你以后上大学我要去跟
  • #王一博[超话]##王一博正能量艺人# #酷盖王一博#~王一博你踏月而来携星辰而归。1、浪漫的定义:玫瑰花和见你.2、温柔的人都是自卑孤僻出来的.3、天总会亮的
  • 来看看本月已宣布全面杀青的新剧,你最喜欢哪一部呢? 王子文、邓婕、白敬亭《我的助理六十岁》 阚清子、范世錡《抱住锦鲤相公》 宋轶、佘诗曼、李纯《今天的她们》 姚
  •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各国度量衡不统一,度量衡器不相同,甚至一国之内单位量值也不统一,如齐国掌握实权的卿大夫曾创立五进位的“家量”新制,取代“公量”旧制。大意
  • 你要是买了成都厦门的,80%的概率你可以见到亚纶哥哥啦!就是我们在嗑纶的时候他们追上来了! 就是可能6月2号你哥出席了但一个奖都没有! ! 就是前面可能几个大
  • 满¥300减¥20 专享码:DMI20 支付宝花呗银联付款。苹果草莓超细腻果泥99克 ¥13.90 覆盆子香草泡芙球5个方便包30克 ¥26.26 手指零食芒果
  • 静默‮数十‬日,没有最静,只‮更有‬静,静守窗外‮白看‬云,只见‮兰天‬似玉,瑞霭盈盈,突然想起‮句一‬话:“读书随‮净处‬土,闭门即是深山。又想‮有起‬语云:
  • 这两句将“残花”与“垂杨”并提,表现春末特有的景色;由花开到花落,都是悄悄地没人注意,只有柳条还在随风轻摆,这是静中见动;一“自”字写出四周无人的寂寥况味,用来
  • .①民宿周边5min车程可达: #故乡的云[话题]#  #神龙大峡谷[话题]#   #故乡的月[话题]#   #九女峰越野营地[话题]# ②15min车程可达 
  • 其实我不太喜欢用“追星”这个词来定义我们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粉丝与爱豆,我更愿意说是朋友,是未曾谋面但始终不会离去的朋友,是繁琐艰难生活里的一点甜…我知道你会一
  • 虽然他们无处安身,食不果腹,但很多人内心仍然怀抱着梦想,比如成为选美皇后,厨师,警察,潜水教练……罗马尼亚摄影师霍里亚·马诺拉切(Horia Manolache
  • #cv风镜[超话]##风镜1108生日快乐#风镜女士生日快乐,听说又长大一岁过生日时的自己是过去所有自己的结合,所以过生日的是小小镜子也是镜子姐姐和镜子女士我们
  • [噢耶][噢耶]这周北京下雨,计划放晴的周四五跑过去实地玩耍一番,末了溜达去大肠王,坐在同样的位置,也来个“你吃卤煮我啃包子”想想都是美事。#宫政# #辣些年,
  • 行进谷中,让人不忍加速,生怕错过哪一处景色,更怕把美景甩到身后,一去不返。青草跃然而上,比之山那边更厚更绿,宛如自然舒展的军绿毯,小溪潺潺,时而奔流,时而宛转,
  • 让朋友帮我分析一件事的原因,得到答案,不再感到委屈了,反而有点开心,不然我一直从自身找原因,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果然人需要志同道合的知己,在你困惑时,
  • 人才不够的话是没有办法施工的,毕竟工程看重的就是质量,你若是连基本的人才都没有办法满足,那么谁有敢把项目交给你呢?建筑职称一直都是建筑人的硬伤,评又难,不评又不
  • 读了“四十有惑”小文一篇,想到了,四十而不惑,对待事情是无可,无不可,就是一切不当回事儿了。皱纹,白发,三高,这也是惑,认识到这是人生的常态,不断的解惑并成长。
  • 正因为这六项规定看起来非常具有羞辱性,如果个性倔强的欧文都做了,才会让大家觉得欧文是彻底的认错了,如果犹太人还不放过,那么犹太人就会被全社会谴责!表面看起来是对
  • #ExploreFrance#阿泽勒丽多城堡(Château d’Azay-le-Rideau)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建造的一座公爵城堡,卢瓦尔河谷城堡群里的一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