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佛教经典之一,因其探讨解脱生命困惑的大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

禅宗的六祖惠能禅师,就是因为在街边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中的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激发了他的佛性,后来,他远赴千里去亲近五祖红,五祖专为他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于是他豁然开悟。

从浅处说,《金刚经》解决的是心的问题;从深处说,它谈的是宇宙真理、时空等大问题,而它的根本是讲智慧,因此,不论学佛的人好,还是不学佛的人,《金刚经》都能让你获得重要的人生启迪。

下面与你分享由南怀瑾大师解读的《金刚经》40句,希望能让你受益。

《金刚经》最精华的40句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4.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若留一点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

5.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7.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8.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

9.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10.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如来所说法,你也不可抓住!你听了他老人家的话,认为这样就对,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当了……说得出来的,表达得出来的,已经不是它了。

11.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1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13.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14.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拢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

15.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16.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就是学佛的精神,换句话说,不要被一切现象骗了,或迷惑了……大乘菩萨走大乘的路,应该离一切相,发起求大彻大悟菩提之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

17.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18.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不要著相,那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1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20.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

21.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学佛的人发心度一切众生,救了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心中一概不留,认为是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菩萨道,是菩萨发心。

22.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2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24.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

2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26.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27.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

28.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29.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千万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观念来看佛。

3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3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32.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33.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须要佛来度的……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

34.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所讲的是色、声都不能见道,也就是整个金刚经上所讲的不能著相。学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见得法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四大原则,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见得法身,所以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都错了。

35.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36.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虽然有福德,自己并不贪著,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不想要。

37.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38.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39.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不要著相,尽管在说佛法,始终没有一点佛味,不像那些佛油子,而是很平凡,很平静;尽管在讲金刚经,没有一点金刚钻的味道,如如不动。什么是如如不动呢?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

4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南怀瑾: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典译著珍藏版 上篇)

南怀瑾老师解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译文、解读的珍藏版)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心经何故无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等六种成就,以证明是佛说呢?
唐太宗时,有一位国师名玄奘法师,在家姓陈,十二岁时跟随哥哥出家,出了家后,读一切经典,有些经典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有些经典是别的法师翻,他对有些语句生疑,很想到印度取经,后来在四川成都挂单,遇到一位老和尚,身生疥癞,人不敢近,惟有年轻的玄奘法师,以一颗同情心侍奉他,为他洗脓血,涂药,不久,这老和尚的疥癞病痊愈,老和尚感他调治之恩,无以为报,惟有一部经,可以口传给他,就是这一部心经,一共二百六十字,念了一遍,玄奘法师便记在心内,后来把它译出来,一个字也没有更改;鸠摩罗什法师也有翻译这部心经,名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如是我闻等语,但不及老和尚传给玄奘法师所说的那么简洁流利清楚,那位老和尚又是甚么人呢?他就是观音菩萨。

玄奘法师后来到印度取经,经过八百里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中间无人,惟多鬼怪,念任何经也不能降服,一念心经,所有邪魔鬼怪隐藏,仗这心经的功德神力,成功到印度取经,十五年后回中土,成为国师,专心翻译经典。
心之神力是观音菩萨,心之智力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心内的法力,就是大行普贤菩萨,心中的愿力,就是地藏王菩萨。
这部心经是观音菩萨教我们明心,凡夫末明心,起烦恼作业,受无边生死苦,所以文中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开始就教我们要认识自己,自己不认识不能度自己,认识自己就能度自己,还要认识众生,认识众生就能度众生,诸佛认识自己,也认识众生,故诸佛成佛度众生。

华严经云:“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十方如来同一个心,无两个心,阿弥陀佛的心与释迦佛的心相同,释迦如来的心与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心亦相同,所以十力无量佛都是一个心,返观众生心,个个不同,因为众生的心是妄心,妄心又如何会相同,你有你的妄,我有我的妄,一百人有一百人的妄,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何谓观自在?对机说法,对病落药,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背了自己的菩提心而去观法,背菩提心观法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于一切法不得自在,被法所缚,离菩提心观色,便著色,为色所缚,不得自在,离菩提心闻声,便染声,被声音所缚,不得自在,离菩提心嗅香,为香所染,为香所缚,不得自在,离菩提心讲话,著了语言文字,亦不得自在,离菩提心觉触,昧著了触,为触尘所缚,不得自在,过在何处呢?皆由背了自己的心而观一切法,著一切法,于一切法不得自在,若能背法观心,心明法空,于一切法得自在,故观音菩萨的“观”字,不是叫我们观法,若观黄金,可能起盗心:观色则著色,观名则求名,所以要离境——离三界之境、离六尘之境、离人天之境、还有,离目前之境,而观自己的心,观心则无心,心空境寂,一切法如幻如化,于一切法得自在。

大悲忏内,观音菩萨云:“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枯竭,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消灭,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观音菩萨观心,于一切法得自在,故名观自在。

普门品云: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于火坑得自在。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于水得自在。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于王难得自在。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于怨贼得自在。
观音菩萨不但于种种难得自在,于贪嗔痴三毒亦得自在,亦令受持观音菩萨圣号的人得自在。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友——于求男求女得自在。
但供养观音菩萨,与受持供养恒河沙菩萨的功德相同——所谓一多自在。
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于一切身得自在。

有些人把“观自在”解作观自己所在,那自己又是甚么?自己要认识自己,自已是众生:只缘众生迷了佛,识得众生便识得佛,不是佛迷了众生,度了众生便无迷,不迷便见佛,佛是众生所成,一定要认识众生,犹如馒头、水饺,为面粉所成,是故一定要认识面粉。
下文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如何照见五蕴皆空呢?要用般若力,般若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发现。自己就是五蕴,五蕴空,度一切苦厄,若被五蕴所覆,便不能认识自己,所以人人念佛,也不识得念佛是谁,因为被五蕴所覆,因此要加般若力,所谓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但这个“深”字很重要,大乘称为深般若,小乘称为小般若,我认为这个深般若是大乘的般若,般若必定深,我们念佛,佛从何处出呢?

你要看!

越看越深,绝不容易看到底,所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我们看这个念佛是谁,亦无有来处,惟有看他从那个地方出,就从那个地方直看下去?诸法无有来处,是故看不到来处,若有来处,如来便不是无所从来,而是有所从来,既然如来无所从来,佛号亦无所从来,既无来处,便是深,是故甚深般若无底。虽然看不到佛号从何处来,但已入了另一世界,而这个浊恶世便空了,无论你看甚么?看念佛是谁、看自己拜佛、看自己讲话、看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一切法都无来处,甚深!甚深!故般若称为深般若。
有些有善根的人,坐禅时身体空了,他使惊恐起来,切不要惊恐,身体虽然空了,但心还末空嘛!身体空的时候,心便现出来,你再看这个心,心有无量的妄想,你便看这些妄想,无量的妄想不生,那时你的涅盘心便现出来,所以在深般若中,观音菩萨说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就是众生,五蕴也就是自己,各位若想认识自己,你自己就是五蕴,蕴即盖覆之意,五蕴盖覆佛性,菩提心被五蕴所覆,一定要空了五蕴,菩提心才现出来:我们现在这个心名叫妄想心,不是菩提心,亦不称为道心,可以说是人我是非,贪名贪利的心,五蕴空时见菩提心,从菩提心起修,直修至成佛。

生极乐世界也要空五蕴:劫浊就是色蕴,烦恼浊就是想蕴,见浊就是受蕴,众生浊就是行蕴,命浊就是识蕴,空了五蕴便能到极乐世界见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释迦佛所说的一切经典,都教我们空五蕴,心经故然如此,弥陀经离五浊即空五蕴,妙法莲华经过五百由旬到宝所,五百由旬亦即五蕴,乃至解深密经空八识,转八识成四智,八识也是五蕴,眼耳鼻舌身识便是受蕴,所对五尘是色蕴,第六意识是想蕴,第七识是行蕴,第八阿赖耶识便是识蕴,是故八识便是五蕴,唯识教我们转八识成四智,不是教我们分别甚么名相,转八识即空五蕴,四智即佛性,亦即是菩提心。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时”字也要解释一下:一切法唯识所变,唯心所现,时指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过去现在未来都行深般若,所谓过去不可得,过去便有般若,未来不可得,未来便有般若,现在不可得,现在便有般若,时者,即过去未来现在不可得,故名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把六百卷大般若经浓缩为五千字的是金刚经,再把五千字的金刚经浓缩为二百多字的是心经,我现在再把心经浓缩为一句,就是“照见五蕴皆空”。观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未来的菩萨亦照见五蕴皆空,过去的菩萨亦照见五蕴皆空,现在学佛的人亦要照见五蕴皆空,路就是这样行,把照见五蕴皆空,再浓缩为一个字?

照!

照即照顾,人人可以照顾,例如带小孩子出外一定要照顾,不照顾便会跌倒,或是走失了,行路要照顾呀,不照顾便踏著粪秽,或是堕进坑内,讲话也要照顾,不照顾便会讲错话,拜佛也要照顾,当照顾时便发觉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所以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诵经时口诵心思惟,随文入观,照顾其义,便会发现经中义理无穷,便能演说经中道理,持咒时亦要照顾,照顾这个音声从那处地方出来,若能照顾看,跟著它入去,便能入定,一入定,这个世界便空了,从生死的此岸,到涅盘的彼岸,从娑婆的秽土,到毗卢性海。

过去有一位和尚,脾气很坏,知客师要他清单,他使求情忏悔,从此止语,在藏经楼当香灯,一心持大悲咒,日夜用功,念了三年,跟著大悲咒一个字一个字的到了涅盘彼岸。持咒是一个无分别法门,若能跟著一个字一个字的走入去,便能离开这个世界,到另外一个禅定的国土去,俗称三昧。

参禅又如何?参禅更加要照顾,禅堂内称为照顾话头,时时刻刻要照顾话头,但照顾话头我不懂呀,就是要照顾这个不懂,在不懂中而摸索,在不懂中参究,谁不知一不懂,一切都不懂,人家骂你,你不懂,人家打你,你不懂,人家求名,你不懂,人家争权夺利,你不懂,是非人我,你不懂,念佛是谁?不懂,在这地方,不防不懂一年,不懂两年三年;虚云老和尚参“拖死尸是谁”,行不知行——不懂,食不知食——不懂,视而不见——不懂,最后,不懂的疑情断了,便悟过来,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空就是般若,般若便是佛性。
所以一定要下苦功,用个“照”字,时时刻刻要照顾自己,动一个念头都要照顾,善念可以保存,恶念要消灭,我们动一个念头,照顾这个念从何处来,照顾这个念往何处去,若能照顾自己的心念,则受想行识空,若照顾自己的色身,则身体空,但心未空,妄想生生灭灭,见到粗妄想,后来粗妄想熄灭,变了细妄想,细妄想犹如流水一样,古人称为流注生灭,赵州老人称其为急水上打皮球,念念不停留,如瀑布一样,还看无生灭,其实微细生灭不停,再照顾,生灭灭已,寂灭现前,便能心空及第归,完全靠这个照字。
所以修行不用多,照见五蕴皆空,留意那个照字,照甚么?照自己,自己就是五蕴,何人无五蕴,五蕴本来空,迷的时候才有,悟的时候即无,古人云:色蕴犹如聚沫,受蕴犹如水泡,不论苦爱乐受,很快便过去,想蕴犹如阳焰,打甚么妄想也不实在,行蕴犹如芭蕉,层层剥落,剥到最后便成空,识蕴犹如幻化。

《金刚经》40句精华,浓缩的大智慧

《金刚经》: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

《金刚经》,全名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佛教经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经典。

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家,无不推崇《金刚经》、奉持《金刚经》,历经千年,这部经典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浅处说,《金刚经》解决的是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生而言是很重要的。从深处说,《金刚经》谈的是宇宙真理、时空等大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全人类来说亦是很重要的。

在传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经典之一。这部经跟中国人特别有缘,念经者,欢喜念金刚经;讲经者,欢喜讲金刚经;注经者,喜欢注金刚。自从鸠摩罗什法师把它翻译成汉字以来,历经南北各朝、直至唐宋元明清,“金刚经”所带衍生的各种文化现象,已经成为了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并列视为释儒道三家的宝典。

《金刚经》最精华的40句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南怀瑾: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南怀瑾: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4.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若留一点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

5.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南怀瑾: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南怀瑾: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7.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南怀瑾: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8.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南怀瑾: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

9.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南怀瑾: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10.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南怀瑾:如来所说法,你也不可抓住!你听了他老人家的话,认为这样就对,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当了……说得出来的,表达得出来的,已经不是它了。

11.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南怀瑾: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1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南怀瑾: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13.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南怀瑾: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14.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南怀瑾: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拢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

15.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南怀瑾: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16.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南怀瑾:这就是学佛的精神,换句话说,不要被一切现象骗了,或迷惑了……大乘菩萨走大乘的路,应该离一切相,发起求大彻大悟菩提之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

17.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南怀瑾: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18.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南怀瑾:不要著相,那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1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南怀瑾: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20.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南怀瑾: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

21.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南怀瑾:学佛的人发心度一切众生,救了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心中一概不留,认为是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菩萨道,是菩萨发心。

22.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南怀瑾: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2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怀瑾: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24.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南怀瑾: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

2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南怀瑾: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26.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南怀瑾: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27.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南怀瑾: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

28.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南怀瑾: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29.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南怀瑾:千万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观念来看佛。

3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南怀瑾: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3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南怀瑾: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32.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怀瑾: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33.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南怀瑾: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须要佛来度的……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

34.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南怀瑾:所讲的是色、声都不能见道,也就是整个金刚经上所讲的不能著相。学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见得法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四大原则,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见得法身,所以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都错了。

35.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南怀瑾: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36.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南怀瑾:虽然有福德,自己并不贪著,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不想要。

37.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怀瑾: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38.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南怀瑾: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39.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南怀瑾:不要著相,尽管在说佛法,始终没有一点佛味,不像那些佛油子,而是很平凡,很平静;尽管在讲金刚经,没有一点金刚钻的味道,如如不动。什么是如如不动呢?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

4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南怀瑾: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金刚经》三个字的精华

我去年讲《金刚经》的时候说过,《金刚经》的精华就在三个字:“善护念”。什么是“善护念”?就是“护彼意”,保护你的起心动念。心念永远不散乱,随时都在禅定的境界里,叫做“随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5.希望所有的绊脚石,都是以后惊喜的铺垫16.以后要做自己的英雄,不再渴望别人遮风挡雨。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聪明的人 我怯懦 不自信 也不够漂亮 懂事的也不够
  • 丑午相害者,丑与子合,子冲破午,午与未合,未破于丑,亦是父子相害义也。阴阳五行,万物所存,吉凶之应,各以其类言之,或吉中有凶,凶中有吉。
  • 竟然是经常心碎的人更能释放善意和温柔 可能是自己淋过雨 所以想给别人撑把伞 又或是善待这个世界 觉得世界也能多善待我一点 真正温柔善良的人 会在经历过人心险恶之
  • 更是在2005年就出演了有许多人气偶像主演的电视剧《龙樱》在剧中饰演一个爱憎分明的高中学生。更是在2005年就出演了有许多人气偶像主演的电视剧《龙樱》在剧中饰演
  • )狮子座:你尊重我(最好尊重到重视我,崇拜我,依赖我)处女座:你不作死(别给我找麻烦事儿就行,踏踏实实的最好)天秤座:你跟我很和谐(默契!开开心心跟我一起嗨)巨
  • 初识,于2005年《人神鬥》;2010年Duo演唱会上,那个最帅气的吉他手;你的存在就是那永远闪耀的星星就是天使的礼物我想将 天使的小礼物呈上 一双翅膀在夜空
  • 我们的来自瑞典的学生Yanisa她告诉我们,她最喜欢的运动是足球,她最喜欢的运动员是荷兰运动员--弗兰基。最喜欢的运动员是谁呢?
  • #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 努力的付出都会换来你想要的 从歌手到演员 不断解锁新的身份 用努力与汗水 一步一个脚印突破自我 时光虽轻描淡写 但每一笔都浓墨
  • 奉劝那些拥有外国国籍的所谓成功人士,你们抓紧时间脱离外国国籍吧,虽然你们是在很小的时候由父母安排加入了外国国籍,但你们现在已经超过了18岁,你们不脱离外国籍,限
  • 一切诸法之所以有种种名相,都是我们主观安立的,并不是它自己本身所具有的。一切法的本际就是无住,这实际上讲的就是一切法无自性的道理。
  • #jj860126jj[超话]#打榜#金在中[超话]##金在中全能音乐人# 牛奶皮肤金在中颜值巅峰金在中南韩颜霸金在中#KJJ# 亚洲美男金在中绝美彩虹音金在中
  • ”“是啊,老师最喜欢不懂就问的学生了,世界上最像妈妈的外人估计就是老师了,都盼着你们好。”“是啊,蒋老师都去生宝宝了还在关心我们,难怪家长都叫她蒋妈。
  • 真的是被这组图片迷住了,太喜欢了吧,必须再发一遍。也许是全家福照片[照相机],也许是母亲经常给你送餐的饭盒[兔子],也许是父亲在你整理行李塞进行李箱的月饼欢迎投
  • 搞点hp四学院的自我意识和oc第一位是个班长型的姐姐,身在狮院,本质有一部分赫奇帕奇,德性很高,正直、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向上,总而言之就是位优等生,是大家的好妈
  • #情感#我见过最好的答案就是:因为我喜欢的东西都很贵,我想去的地方都很远,我爱的人超完美。你要做一个努力且会享受的人,不被生活所困,有钱更有梦想。
  • 波瑠表示每天在拍摄现场必做的事情就是和沉迷于甜食的远藤桑聊他昨天又吃了什么。波瑠表示每天在拍摄现场必做的事情就是和沉迷于甜食的远藤桑聊他昨天又吃了什么。
  • Number5 如意四季花城位于繁华的太白路,由如意集团开发,始建于2013年,一直到2021年还没建完,抵押等问题烂尾了,号称最繁华烂尾楼。Number5 如
  • 此前,两人被传出在家被狗狗咬伤住院月余的消息,此后萧亚轩每次现身都口罩遮脸,祝福两人,也希望姐姐早点好起来~#萧亚轩晒与男友亲密照破分手传闻#23日傍晚,萧亚轩
  • 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  耶夫斯基,是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大师,被誉为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2.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 [加油][加油]If I had another chance, I 'd make some new choices. Every time I 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