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发展路径定了!2025年燃料电池车保有量达5万辆;2035年产业形成多元应用生态】
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以进一步促进氢能产业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

《规划》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

受此消息影响,3月23日,A股氢能源概念股集体高开。截至记者发稿前,兰石重装、华电重工、雪人股份、浙江新能、镇洋发展、石化机械、京城股份等个股集体涨停,恒光股份、昇辉科技、致远新能等涨幅超14%。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规划》科学分析了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明确了氢能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战略定位、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氢能创新体系、基础设施、多元应用、政策保障、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具体规划,将对我国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明确氢能产业发展目标

过去两年间,氢能产业频繁迎来政策利好。

2020年,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示范期间,五部门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入围示范的地区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自此,全国多地掀起了氢能产业布局热;2021年12月,工信部印发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氢能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氢能多元利用。而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氢燃料电池汽车也迎来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集中示范运营,成为了冬奥赛场上的一抹亮色。

3月23日,氢能产业再度迎来政策利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2021-2035年)》,对氢能产业的未来指明了路径。

在当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对该《规划》的详情进行了详细说明。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表示,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王翔透露道,当前,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已将氢能视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持续加大投入,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制高点。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居于世界首位,在清洁低碳氢能源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不过,目前我国的氢能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面临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等诸多挑战,需加强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为此,《规划》从八个方面为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厘清了路径,进一步明确了氢能产业发展定位、氢能产业发展总体要求、氢能产业发展目标、氢能产业发展具体任务等。

《规划》指出,发展氢能产业,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着力提高氢能技术经济性,积极探索氢能利用的商业化路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 产业发展基础性制度体系,强化全国一盘棋,科学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规范发展。此外,在积极发挥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的同时,要有序开展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示范,避免一些地方盲目布局、一拥而上。

《规划》发布当日,A股氢能概念股盘中强势拉升,兰石重装、华电重工、雪人股份、粤水电、浙江新能、京城股份等逾10股涨停。

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指出,发展氢能产业,紧扣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在发布会上,王翔也表示,此次发布的《规划》是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N”之一,全面对标了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谋划、整体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既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抓手,也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具体来说,在能源供给端,氢能将成为未来清洁能源体系中重要的二次能源;在能源消费端,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可通过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将氢能作为高品质热源直接供能等方式,推动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在工业生产端,氢气是重要的清洁低碳工业原料,应用场景丰富。通过逐步扩大工业领域氢能应用,能够有效引导高碳工艺向低碳工艺转变,促进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在政策推动、产业引导、企业积极实践的背景下,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势头猛烈,汽车产业已成为氢能落地应用的核心板块。欧阳明高指出,燃料电池车辆只是氢能应用的突破口,长远发展应逐步拓展到交通、电力、化工、冶金等领域多元应用,充分发挥氢能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排放、高污染行业绿色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鼓励符合条件的氢能企业IPO

万亿蓝海市场蓄势爆发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该《规划》不仅在政策体系、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氢能产业发展扫清障碍,还特别强调要强化对氢能产业的财政金融支持 ,鼓励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性原则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运用科技化手段为优质企业提供精准化、差异化金融服务。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氢能创新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符合条件的氢能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等注册上市融资。

光大证券分析称,氢能产业有望在政策催化下迎来高景气,成长可期。按照光大证券的预测,到2050年我国氢能供应端市场规模达到13027亿元,制氢端市场规模可观,氢能产业发展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在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作为氢能发展利用的关键环节,我国加氢站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有望在2050年达到千亿市场规模,规模化和设备国产化可推动加氢站降本。同时,未来随着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成熟以及成本下降,氢燃料电池重卡和乘用车规模有望快速扩大,可发挥氢燃料电池在长距离、重载领域的优势。

欧阳明高表示,对照我国纯电动汽车从孕育到高质量发展的历程,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比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约滞后10年,目前仍处于产品导入期,正在进入应用成本快速下降的成长期。根据国内外主要燃料电池厂商产品测试数据,预计今后十年燃料电池成本将大幅下降、性能稳定提升。

同时,围绕着可再生能源制氢方面,中国氢能联盟也给出了最新预测,预计到206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产量将提升至1亿吨,占2060年氢气年度总需求的77%。随着大规模的风电、光伏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下降,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也将迎来突破。

下载e公司app,获取更多上市公司资讯:https://t.cn/A6ITxCyj

【人努力天帮忙,北京解渴了,地下水复苏了】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曾经泉源遍地、河流纵横,但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地下水位因超采、气候等因素呈现加速下降趋势:从1980年的平均埋深7.24米下降到2015年的25.75米,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

  对很多北方城市而言,地下水是城市用水的重要来源,过去几十年中,地下水在北京城市用水中始终超过半壁江山的分量。地下水的超采,令人揪心的地下水漏斗区,无疑是首都城市安全和饮水安全的极大隐患!

  幸运的是,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通水,大量“南水”源源不断供给北京市民,也滋润了饥渴的大地,极大地改变了地下水的超采局面。

  七八年过去了,“南水”对北京地下水的影响如何?那些干涸的泉眼“复活”了没有?那些断流河道有水了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进行了调查。

  来自北京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连续6年回升,超采区面积比2015年最严重时减少82%。不少曾经干涸的泉眼复涌了,市民家门口的“沉睡的河道”又“活”起来了。

  地下水,这个北京的“隐藏资源”正悄悄地恢复生机。

81处泉眼复涌见证地下水“复苏”

  自2021年汛期以来,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孙胡沟村的一个小变化让村民老范开心了很久:村里干涸多年小河道复苏了,潺潺流水给村里的风景增添了一份秀丽。

  而在几十公里外的怀柔区渤海镇,大榛峪村境内干涸多年的泉眼恢复了生机,汩汩泉水从泉眼喷涌而出,汇入河道,连续十个月水流不断。

  “这个泉以前几乎没什么水,也就汛期能稍微多一点。”对于“意外之喜”,大榛峪村村民贾金有格外高兴,复得的水源方便了生活,美化了环境,为村里迎来了写生的学生和民宿客人,“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了!”

  根据北京市2021年汛期泉水摸排基本情况,截至2021年9月30日,北京市共有81眼泉水表现出复涌迹象,复涌泉水占摸排总量的11.1%。在怀柔区,36眼复涌的泉水中有14眼至今仍在涌水。

  泉水又被称为“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复涌的泉水也折射出北京市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据北京市水务局局长潘安君介绍,自去年以来,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累计回升5.75米,地下水储量增加了29.4亿立方米。

  北京市的地下水因何而复苏?据北京市水务局介绍,北京近年来降水条件相对稳定,特别是2021年的“超长汛期”降雨颇丰,为北京市地下水修复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天帮忙”之外,还有“人努力”。北京市水文总站地下水监测评价科科长白国营介绍,2014年底“南水”进京后成为保障北京城市用水需求的主力水源,为地下水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与此同时,在多类外来水的支援下,北京完成了永定河、潮白河等多条流域的生态补水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砂石坑、蓄滞洪区、河道水网回补地下水,推进河流沿线地下水水位回升、储备能力提高。

  此外,北京市近年来还通过严控地下水开采、强化重点领域节水、做好水源置换等方式,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对地下水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陈莹介绍:“北京市地下水开采量已经从2004年的约27亿立方米下降至现在的约13.5亿立方米,减少了一半。”

  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6年累计回升9.64米。根据北京市水文总站公布的最新监测数据,北京市3月中旬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6.30米。“目前北京市平原区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仍处于近年来同期最高水位。”白国营介绍道。

科学应对地下水“欠账”

  人类逐水而居,城市因水而兴。北京历史上水资源极为丰富,泉眼众多,河湖广布,但前些年因超采、气候等因素,地下水一度不断下降:从1980年的平均埋深7.24米下降到2015年的25.75米。

  而随着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通水,大量“南水”进京,北京的水危机才得到缓解。

  “地下水资源除了生产价值外,还有着极高的生态价值和战略储备价值。”陈莹指出,地下水超采会威胁到地表的生态环境安全,造成诸如湿地面积减小、植物资源减少等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地下水过度利用还会削减城市的地下水资源储量,严重制约城市未来的发展,威胁用水安全。

  尽管实现了连续多年的地下水水位回升,但在白国营看来,北京的地下水总体上仍处于“还历史欠账”的阶段。

  例如,目前北京仍有109眼泉水处于干涸状态,一些山间的小流域仍存在断流状态,难以实现对周围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陈莹认为,地下水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北京的地下水尚未达到采补平衡的状态,地下水储备与北京的战略需求相比仍显不足,因此地下水资源需要进一步涵养与合理开发利用。

  “我们既应该补好历史‘欠账’,也得结合城市发展情况科学管控地下水水位。”针对目前北京地下水的情况,不少业内人士与专家提出了看似“矛盾”的建议。

  考虑到历史“欠账”,地下水位是否越高越好?答案是否定的。白国营说,在一些地下水丰水区,过度回升的地下水会造成地下空间渗水,甚至建筑失稳的问题。因此在北京市水文总站定期发布的地下水动态情况通报里,总会附上“密切关注地下水动态信息”“做好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等服务提示。

  陈莹介绍,地下水位升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自然降水、地下水补排、开发等因素息息相关。水利部门在进行地下水修复工作时,要结合不同区域的情况,参考多年数据精细化制定地下水恢复目标。“地下水水位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到城市的安全,因此合理水位管控工作至关重要。”她说。

让地下水被公众“看得见”

  2014年“南水”进入北京以来,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达到150立方米左右,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还是摆在人们面前:作为首都,北京仍是一个特大型缺水城市。

  为此,北京市制定了最为严格的用水“红线”。北京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兼总工程师伊锋在近期举行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到“十四五”期末,北京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到10立方米以内,生产生活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0亿立方米以内,地下水年开采量力争降至14亿立方米左右。

  可以预见的是,北京地下水修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开源,节流更是当务之急。提升公众对北京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资源现状的认识、切实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家住北京市延庆区的贺玉凤是远近闻名的“环保奶奶”。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在延庆区的母亲河——妫水河边捡拾垃圾,保护河湖环境。在她看来,公众爱水护水的意识正在不断被唤醒。

  “以前我捡垃圾,别人总说我‘闲得没事干’,现在不仅没人说了,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河边也很少看到垃圾了。”谈到游客们河流保护意识的提升,贺玉凤非常欣慰。

  区别于地表水,地下水由于深埋地下,公众对其变化缺乏直观感受,因此了解度和关注度相对较低。“使用水井的农村地区还能通过水的深浅感知一下地下水,在更多使用自来水的城市里,很多公众对于地下水是没有概念的。”白国营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万金红认为,如同地表水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修复与保护中,公众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加强地下水知识科普,让公众理解地下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才能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就目前而言,我国还缺乏系统的水常识教育,爱水护水的理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如何提升公众护水意识?陈莹认为应该让地下水从“看不见”的水变为“看得见”的水,让大家从思想与行动上关注地下水、爱护地下水。她建议,以《地下水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抓手,利用各类网站、媒体等加大对于法律法规的解读,积极引导公众形成思想和行动上自觉。

  政府部门加大地下水信息公开力度,也是让地下水“看得见”的重要方式之一。据白国营介绍,北京市已有相关部门开展专门的地质科普工作,北京市水文总站也从2020年开始定期在网络上公布地下水监测数据,向公众介绍地下水信息,经过积累逐步形成了一些“粉丝”。

  “我们每个月都能接到许多咨询电话,这也从侧面证明,一些人开始注意到这个‘隐形’的水资源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白国营说。(来源:新华社)

【人努力天帮忙,北京解渴了,地下水复苏了 地下水长期超采局面得到改变,平原区地下水水位连续6年累计回升近10米】

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曾经泉源遍地、河流纵横,但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地下水位因超采、气候等因素呈现加速下降趋势:从1980年的平均埋深7.24米下降到2015年的25.75米,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

对很多北方城市而言,地下水是城市用水的重要来源,过去几十年中,地下水在北京城市用水中始终超过半壁江山的分量。地下水的超采,令人揪心的地下水漏斗区,无疑是首都城市安全和饮水安全的极大隐患!

幸运的是,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通水,大量“南水”源源不断供给北京市民,也滋润了饥渴的大地,极大地改变了地下水的超采局面。

七八年过去了,“南水”对北京地下水的影响如何?那些干涸的泉眼“复活”了没有?那些断流河道有水了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进行了调查。

来自北京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连续6年回升,超采区面积比2015年最严重时减少82%。不少曾经干涸的泉眼复涌了,市民家门口的“沉睡的河道”又“活”起来了。

地下水,这个北京的“隐藏资源”正悄悄地恢复生机。

81处泉眼复涌见证地下水“复苏”

自2021年汛期以来,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孙胡沟村的一个小变化让村民老范开心了很久:村里干涸多年小河道复苏了,潺潺流水给村里的风景增添了一份秀丽。

而在几十公里外的怀柔区渤海镇,大榛峪村境内干涸多年的泉眼恢复了生机,汩汩泉水从泉眼喷涌而出,汇入河道,连续十个月水流不断。

“这个泉以前几乎没什么水,也就汛期能稍微多一点。”对于“意外之喜”,大榛峪村村民贾金有格外高兴,复得的水源方便了生活,美化了环境,为村里迎来了写生的学生和民宿客人,“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了!”

根据北京市2021年汛期泉水摸排基本情况,截至2021年9月30日,北京市共有81眼泉水表现出复涌迹象,复涌泉水占摸排总量的11.1%。在怀柔区,36眼复涌的泉水中有14眼至今仍在涌水。

泉水又被称为“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复涌的泉水也折射出北京市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据北京市水务局局长潘安君介绍,自去年以来,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累计回升5.75米,地下水储量增加了29.4亿立方米。

北京市的地下水因何而复苏?据北京市水务局介绍,北京近年来降水条件相对稳定,特别是2021年的“超长汛期”降雨颇丰,为北京市地下水修复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天帮忙”之外,还有“人努力”。北京市水文总站地下水监测评价科科长白国营介绍,2014年底“南水”进京后成为保障北京城市用水需求的主力水源,为地下水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与此同时,在多类外来水的支援下,北京完成了永定河、潮白河等多条流域的生态补水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砂石坑、蓄滞洪区、河道水网回补地下水,推进河流沿线地下水水位回升、储备能力提高。

此外,北京市近年来还通过严控地下水开采、强化重点领域节水、做好水源置换等方式,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对地下水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陈莹介绍:“北京市地下水开采量已经从2004年的约27亿立方米下降至现在的约13.5亿立方米,减少了一半。”

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6年累计回升9.64米。根据北京市水文总站公布的最新监测数据,北京市3月中旬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6.30米。“目前北京市平原区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仍处于近年来同期最高水位。”白国营介绍道。

科学应对地下水“欠账”

人类逐水而居,城市因水而兴。北京历史上水资源极为丰富,泉眼众多,河湖广布,但前些年因超采、气候等因素,地下水一度不断下降:从1980年的平均埋深7.24米下降到2015年的25.75米。

而随着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通水,大量“南水”进京,北京的水危机才得到缓解。

“地下水资源除了生产价值外,还有着极高的生态价值和战略储备价值。”陈莹指出,地下水超采会威胁到地表的生态环境安全,造成诸如湿地面积减小、植物资源减少等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地下水过度利用还会削减城市的地下水资源储量,严重制约城市未来的发展,威胁用水安全。

尽管实现了连续多年的地下水水位回升,但在白国营看来,北京的地下水总体上仍处于“还历史欠账”的阶段。

例如,目前北京仍有109眼泉水处于干涸状态,一些山间的小流域仍存在断流状态,难以实现对周围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陈莹认为,地下水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北京的地下水尚未达到采补平衡的状态,地下水储备与北京的战略需求相比仍显不足,因此地下水资源需要进一步涵养与合理开发利用。

“我们既应该补好历史‘欠账’,也得结合城市发展情况科学管控地下水水位。”针对目前北京地下水的情况,不少业内人士与专家提出了看似“矛盾”的建议。

考虑到历史“欠账”,地下水位是否越高越好?答案是否定的。白国营说,在一些地下水丰水区,过度回升的地下水会造成地下空间渗水,甚至建筑失稳的问题。因此在北京市水文总站定期发布的地下水动态情况通报里,总会附上“密切关注地下水动态信息”“做好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等服务提示。

陈莹介绍,地下水位升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自然降水、地下水补排、开发等因素息息相关。水利部门在进行地下水修复工作时,要结合不同区域的情况,参考多年数据精细化制定地下水恢复目标。“地下水水位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到城市的安全,因此合理水位管控工作至关重要。”她说。

让地下水被公众“看得见”

2014年“南水”进入北京以来,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达到150立方米左右,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还是摆在人们面前:作为首都,北京仍是一个特大型缺水城市。

为此,北京市制定了最为严格的用水“红线”。北京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兼总工程师伊锋在近期举行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到“十四五”期末,北京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到10立方米以内,生产生活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0亿立方米以内,地下水年开采量力争降至14亿立方米左右。

可以预见的是,北京地下水修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开源,节流更是当务之急。提升公众对北京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资源现状的认识、切实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家住北京市延庆区的贺玉凤是远近闻名的“环保奶奶”。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在延庆区的母亲河——妫水河边捡拾垃圾,保护河湖环境。在她看来,公众爱水护水的意识正在不断被唤醒。

“以前我捡垃圾,别人总说我‘闲得没事干’,现在不仅没人说了,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河边也很少看到垃圾了。”谈到游客们河流保护意识的提升,贺玉凤非常欣慰。

区别于地表水,地下水由于深埋地下,公众对其变化缺乏直观感受,因此了解度和关注度相对较低。“使用水井的农村地区还能通过水的深浅感知一下地下水,在更多使用自来水的城市里,很多公众对于地下水是没有概念的。”白国营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万金红认为,如同地表水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修复与保护中,公众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加强地下水知识科普,让公众理解地下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才能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就目前而言,我国还缺乏系统的水常识教育,爱水护水的理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如何提升公众护水意识?陈莹认为应该让地下水从“看不见”的水变为“看得见”的水,让大家从思想与行动上关注地下水、爱护地下水。她建议,以《地下水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抓手,利用各类网站、媒体等加大对于法律法规的解读,积极引导公众形成思想和行动上自觉。

政府部门加大地下水信息公开力度,也是让地下水“看得见”的重要方式之一。据白国营介绍,北京市已有相关部门开展专门的地质科普工作,北京市水文总站也从2020年开始定期在网络上公布地下水监测数据,向公众介绍地下水信息,经过积累逐步形成了一些“粉丝”。

“我们每个月都能接到许多咨询电话,这也从侧面证明,一些人开始注意到这个‘隐形’的水资源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白国营说。(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任嘉伦[超话]# 4人的一生,要走很多条路,有笔直坦途,有羊肠阡陌;无论如何,路要自己走,苦要自己吃,任何人无法给予全部依赖。没有所谓的无路可走,只要你愿意走
  • -▪️HIGH TEA庄园茶会英国的下午茶文化世界闻名,这支香水里的茶是带有微涩绿意的马黛茶,洋甘菊与薰衣草将其调和的清新别致,泛着丝丝甘甜与沁凉,基底里还有淡
  • 太阳炙热内心滚烫想去公园看花,漫无目的随便走走都觉得很是潇洒,突发奇想说走就走兴许我就四海为家,若是无法再见那就给我写信好吗?想起17年夏日驱车前往碌曲尕海湖,
  • #母亲节##康乃馨##给妈妈的情书# 这是一位被网暴长达九个月的母亲对自己儿子说的话“相信人世间的爱是不会磨灭的,所以不要为自己的经历后悔,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磨
  • 在这静谧的夜里,如同初开了情窦的花朵,仿佛生活突然有了懵懂的味道,空气也有了甜蜜的气息,如痴如醉,坠入爱的漩涡,不想闪躲……思绪,飘去遥远的星河……这爱的花朵,
  • 其中这个主要矛盾就是说你出;轨的这个主要方面,你居然跟我国我出轨,这就觉得这件事情的性质非常的严重,次要方面是你出轨的时候用了我的钱。你在重视这个主要矛盾同时又
  • 当然有,但是变数还有很多,特斯拉现在率先抛出橄榄枝,于他谈判是不利的,也是幼稚的。借用这位网友的程序逻辑,这还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谈判都没进行,就宣传第二工厂在上
  • 感性和理性的区别:感性成分偏多的人即使用理性和逻辑办法推断出正确结论,也期望从这个结论上面获得该有的感受,如果没有感受到这种感受,就很难相信事实,还会进行自我欺
  • 其实,即使是人格神,经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五道轮回历史变迁,这些神像也并不是神仙本来的样貌,之所以将其具体形象,一方面是便于区分敬仰朝拜,另一方面更有其信仰的
  • 对于饮茶器皿的选用,1609年明代罗廪在其《茶解》中说:“瓯,以小为佳,不必求古,只宣、成、靖窑足矣。桃叶渡斗法时,他给张岱沏茶用的是皆精绝的成宣小酒盏且“持一
  •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
  • )这你 ,看了说什么我剑圣怕喻队?恶不恶心啊,简直一点心情都没有了而且最后强调一遍我们剑圣黄少天那么可爱!
  • 在东北部一些区域,BA.2.12.1已超过BA.2成为主要流行毒株,比如BA.2.12.1变异株已经占据了纽约州、新泽西州58%的比例。#母亲节[超话]# 美国
  • 【尊享之选,尽在君享环球】只看面料和剪裁,不够![酷] 戳右方链接,即可定制您的专属豪华世界杯之旅。
  • 前天,老婆在家里整理物品,发现家里有几个不锈钢和玻璃茶杯子,便问我换不换杯子,我记得办公室的茶杯去年才买的,认为没有必要换。 今天,从家里带了一个玻璃杯子去办公
  • 因为这款产品可以有效防止衣服沾染烧烤,火锅,霉味,烟味等异味,真的很体贴叠U券两瓶49.9送4袋浓缩酵素洗衣凝珠体验装(见实物图11)领券戳右 下拉可见留香珠,
  • “籺”这个词很难念 … he,“河”同音,是北海最草根、最传统的美食之一,用糯米粉,加上不同的植物、食材或者香料,蒸汽加热后成型,各种不同的形状和颜色肌理,还有
  • 最近遇到了生活的瓶颈期,感觉与生活脱轨了,想对最好的朋友倾诉,但是感觉突然她与我的生活方式不在一个频道上了,我的生活过的一团糟,凭什么与她分享我的事,她生活过得
  • #十八楼扩关[超话]# 随意月点 来看看੭ ˙ᗜ˙ )੭ 车主@失色海・ࡇ・ 月各家甜唯或者花 或者盆抚宝抚 三代双鑫 肖/战 ____________
  • 那年是杨鸣球员生涯的倒数第二年,今年是他执教的第二年,他在成长,在努力,想证明给所有人看,今天他做到了。这一次,他终于能带着冠军戒指回国陪他怀孕的老婆了,愿他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