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大洗牌:#北京天津人口出现负增长# 】近日,各省区市陆续公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发现,浙江、广东、湖北、江苏、福建,2021年人口增量规模居全国前五,去年一年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净增72万、60万、54.7万、28.1万、26万。

全国有8个省区市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它们是河南、黑龙江、河北、天津、甘肃、内蒙古、江西、北京等省区市,尤其是河南省,已成为全国人口流出最严重省份,去年常住人口数量骤降58万;黑龙江人口减少46万;河北省人口减少16万。

从已公布数据的各大城市人口增量排名来看,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成为此轮抢人大战中大赢家,去年人口净流入数量为24.5万、23.9万;作为老牌直辖市的天津,在人口增量排名中垫底,去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了13.6万。

"逃离北上广"不是一句笑言,无奈背后是真实的人口迁徙流向。数据显示,2021年一年,北京常住人口数量减少0.4万,上海人口仅增长1.07万,广州人口增加7.03万,人口吸引力均远远不及新一线城市。

人口加速流向强二线城市

目前,我国共有4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在2000万以上,分别为重庆、上海、北京和成都。其中,成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第六次相比,人口净流入将近600万,总人口已经正式跻身全国四强。

但无论是上海和北京,从人口增速来看明显有着放缓趋势,成都依然保持强劲人口吸引力。

成都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数量为2119.2万,比上年末增加24.5万,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点增加25.42万人;2010-2020年十年间常住人口增量高达581.89万。

成都所在的四川省去年人口仅增长1万,这说明成都对全省人口吸引力仍然巨大。目前,成都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为25.31%。这意味着,每4个四川人中,就有1个成都人,省会城市人口首位度相当高。

成都与重庆,被称为西南双城,一个是四川省省会、一个是直辖市,都是国家中心城市。但去年一年,重庆新增人口仅3.5万,与成都已形成差距。

人口增量第二大城市是杭州。2021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220.4万,与2020年末常住人口1196.5万相比,增加23.9万。2010年-2020年,杭州新增人口共计323.56万,比苏州还要多100万,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到杭州工作、生活、落户。

近几年,杭州发展突飞猛进,一方面,大力收割"人口红利",另一方面,疯狂卖地。2016-2020年,杭州卖地收入累计超过1万亿元,为全国最高;2021年杭州卖地收入3029.9亿元,同比增涨20%,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

大量人口流入必然会催生巨大的住房需求。以杭州为例,2017-2019年,杭州每年商品房成交量都超10万套;2021年杭州新房成交总套数约18.7万套,成交金额高达6200亿元,均创下近几年新高。

南昌市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三,2021年一年新增人口18.3万。其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南昌人口增长速度并不快。2015-2020年,南昌每年常住人口增量仅约六七万。

直到2020年,南昌地铁三号线通车,高铁东站建设开工,南昌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大南昌都市圈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合作在南昌正式启动,随之人口迎来一小波上扬,2020年新增人口65.44万。2021年,南昌常住人口达到644万,城镇人口数量突破500万,成为特大城市。

但就江西省而言,2021年已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去年人口减少1.46万。这意味着,江西省内,除南昌以外其他城市几乎都是人口减少趋势,也就是,南昌新增18万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南昌周边县市,这与杭州人口增长的逻辑完全不同。

人口增量第四大城市是青岛,2021年常住总人口1025.67万,较上年增加15.1万。青岛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2021年GDP为14136.46亿元,在山东省的首位度由2020年16.96%提高到2021年17.01%。青岛对人口的吸引力、承载力在不断增强。2010至2020年10年间,青岛人口增加量居全省首位,比增量排第二、三位的济南、临沂分别多增26.67万、37.76万。

人口增量第五大城市是郑州。2021年末,郑州常住人口数量为1274.2万,一年增加14.2万。2010年-2020年10年间,郑州人口增量高达397.41万,超过了杭州。整个河南省则步入人口负增长阶段。

此外,宁波、嘉兴、南京、福州4个城市,2021年人口增量均超10万。按照南京官宣数据,截至2021年年末南京常住人口达942.34万,占全省的11%;一年内新增人口数量为10.37万,占整个江苏省去年28.1万新增人口的比重为36.7%。南京人口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显现出近年来南京人才落户政策的效果。

武汉市2021年末常住人口数量达到1365.5万,增量较2020年达到100多万。不过由于2020年正值武汉疫情又是人口普查,也许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或求职人员未及时返回武汉引起普查数据偏差,故未统计在排名之内。

截至记者发稿,长沙、西安等均尚未公布去年末人口数量,但这些城市都是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抢人"之城,人口增量亦颇丰。

陕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陕西省常住人口数量为3952.9万,西安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295.29万,西安常住人口已占全省人口的32.8%,即每3个陕西人中,就有1个西安人。2017-2019年,西安3年人口总增量为128.87万。

近日,长沙市市长郑建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近5年来,长沙每年净流入人口30万左右,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过去10年,长沙常住人口净增加300万以上,2021年净增人口也在15万以上。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认为,成都、郑州、长沙、武汉、西安、重庆等强二线城市,近几年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与一线城市差距越来越小,居住条件好,生活压力没那么大。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多人留在了这些城市。

这些强二线城市,如今亦被称为"新一线"城市,未来发展或可比肩北上广深。

这些城市人口流失严重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红利减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而2020年、2019年这一数据分别是1.45‰、3.34‰。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表示,0.34‰的增长率意味着中国又向绝对的零人口增长迈近了一步,但不会在2022年就迎来人口负增长,而是会在几年"零人口增长波动期"后,然后才进入常态化负增长阶段。

届时,未来越来越多的地区面临人口收缩。因此,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并最终留住人才,对一个城市而言就变得更为重要。

作为GDP第一省,广东在过去这些年堪称吸引流动人口的"黑洞",2017-2019年,每年常住人口增量都在170万以上。第六次人口普查到第七次人口普查之间,广东全省常住人口增量更是达到惊人的2170.94万。但2021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量却只有60万。常住人口增量方面,浙江已超越广东,位居第一。

这或许是老牌一线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2021年北京、上海、广州常住人口合计增长7.7万,不及成都、杭州单个城市人口增量的三分之一。

尤其是北京,2021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了0.4万,其中,城镇人口数量1916.1万,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7.5%;常住外来人口数量834.8万,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1%。2020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数量为841.8万,占当年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5%。明显看出,常住外来人口数量在减少

根据七普数据,2010年至2020年,北京平均每年净增22.8万人,上海平均每年净增18.5万人,广州平均每年净增59.7万人,加起来合计101万人。

2017年初以来,武汉、西安、长沙、成都、郑州、济南等强二线城市先后掀起"抢人"大战,落户门槛一再降低,其中西安只凭身份证、毕业证即可落户,堪称"零门槛"。广东作为人口第一大省,也一直在不断拆除落户的藩篱。

反观之,北京、上海,一个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一个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仍是"一户难求"。这些超大城市的住房成本,也是外来人口所不能承受之重。

3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建设,以人口净流入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整个京津冀区域的人口吸引力都在下降。

天津最明显。近几年,天津经济比较低迷,GDP不增反减,人口吸引力也有所下降。2020年,天津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386万,与十年前(1294万)相比,仅增加92万,与成都、杭州、郑州等城市差距甚大。

天津还有不少市辖区的常住人口为负增长,如著名的滨海新区。202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有207万,占天津常住人口(1387万)的14.92%,位居全市第一。然而,201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数量为242万,与10年前相比,人口减少了65万。

在天津的二手房市场上,据贝壳找房数据,有着15.5万套的库存,等待有人来"接盘"。

整个河北省亦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石家庄、唐山2021年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减少3.68万、2.1万。

整个东北地区人口发展已先后经历了高速增长、稳定增长、低速增长和负增长四个阶段,现在仍处于人口加速下滑期。2010-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减少了1099.8万。

房地产发展长期看人口。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人口集聚分化促使房地产市场不断分化,在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将更加分化,未来经济基本面好、人口流入的大都市圈大城市群房地产市场更有潜力。(中国房地产报、头条新闻)

【济美华睿园小区和富兴嘉城A区解除管控 终止疫情Ⅳ级应急响应……
奋战14天•坚守•温暖•感动】

“凌晨解除管控,有点儿小兴奋……”3月27日清早,松山区全宁街道富兴嘉城A区居民李女士给记者发来信息,解除管控后,很多居民迫不及待走出小区,并用手机记录下这一刻。

在赤峰市、松山区两级相关部门科学精准施策、高效果断处置下,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等基层一线人员夜以继日辛苦付出,最终在短时间内有序有力应对疫情,全市14天以来无新增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松山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提醒:常态化疫情防控依然不能松懈。

“解封”不等于“解防”

3月27日0时许,松山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关于解除封控、管控、防范区域的通告》(简称《通告》)。目前,全宁街道济美华睿园小区、富兴嘉城A区内的封控区和管控区已封控(管控)14天,进行了7轮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按照国家疫情防控相关政策,根据专家组会商研判意见,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决定于3月27日0时起,解除济美华睿园小区、富兴嘉城A区内的封控区、管控区和全区其他区域的防范区管控。

《通告》中还提到,“解封”不等于“解防”,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广大居民朋友要牢固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继续严格遵守佩戴口罩、消毒通风、“1米线”等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规定,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构建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当日上午,松山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关于终止新冠肺炎疫情Ⅳ级应急响应的通告》,为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有关防控政策,经专家组会商研判,区人民政府决定,自27日起,终止Ⅳ级应急响应,有序转入常态化防控,严格执行常态化防控各项政策。

感动与温暖同在

27日上午,记者先后来到富兴嘉城A区和济美华睿园小区看到,小区院里临时搭建的帐篷等疫情防控设施已经撤走,小区门口人来人往,居民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小区解除管控,第一件事就是把姑娘从老城接回家。”济美华睿园小区居民董先生告诉记者。

“13日早晨,一阵敲门声把我从梦中叫醒,通知去做核酸采样,整个小区被‘封’了……”富兴嘉城A区居民李女士说,在接下来的14天里,她和邻居们共计做了7轮核酸检测。阴性、阴性、阴性……每一次核酸检测结果汇聚成最终胜利的曙光。

“除了不能出小区,其他方面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回想小区管控期间的生活,李女士表现得十分平静与坦然,平日自我防护意识很强,外出戴口罩、取快件先消毒,特别是经历了2020年年初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那段时间,今天再面对疫情心中并没有太多的焦虑、恐惧,反而可以利用闲下来的时光,宅在家里做健身操、享美食、上网。“社区工作者等防疫人员想得非常周到,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非常辛苦,令人感动。”李女士介绍,每栋楼都组建了居民微信群,相关通知、要求会在群里及时发布。管控期间,他们还扮演着“摆渡人”的角色,把每户家庭线上购买的生活必需品、亲友送来的物品等及时送到楼下。居民有什么需求,他们都能想办法给予协调解决。比如,原定上午8点30分做核酸采样,为不耽误小区里的孩子上网课时间,他们把核酸采样时间提前到7点;对于行动不便的居民,他们上门采样,生活物资也会给送到楼上。

小区管控期间,感动与温暖同在。一家爱心企业为济美华睿园小区、富兴嘉城A区居民送来“蔬菜包”,里面包括茄子、土豆、黄瓜、角瓜等7样新鲜蔬菜。这些蔬菜由社区、城管工作人员送至居民楼下。“社会爱心人士的关爱,让人心里特别温暖;防疫人员坚守一线,让人心生感动。”李女士深有感触地说,“面对疫情,从人员排查登记到帮助居民解决各种问题,各项工作做得特别细致。”

只能休息两个小时

全宁街道亲水湾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高远达是参与此次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的社区工作者之一。“3月13日凌晨接到通知,社区留1人值班,其他人员紧急前往富兴嘉城A区集合。”高远达说,那一刻,头脑中首先想到的是可能发生了疫情。简单收拾一下生活物品,她提前半小时到达指定地点。不出预料,小区发现1例境外返回的无症状感染者。

很快,多方疫情防控人员全部到位,按照各自任务分工有条不紊落实既定措施。尽管疫情来得突然,可高远达对防控流程和应急处置心中有数,因为平时多次参与的疫情防控演练、桌面推演、业务培训,对有序应对此次实战起到了关键作用。

根据“包楼制”分工,高远达负责1号楼,共计45户120人。她要第一时间摸清楼里人员信息情况、老弱病残孕群体底数、封控小区外人员数量等相关情况,同时,时刻关注居民的情绪,帮助协调解决居民的个性化诉求。她进入富兴嘉城A区开展工作的前几天,工作量大、时间紧迫,每天只能短暂休息两个小时。

“绝大多数市民都很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但也有‘小插曲’。”高远达介绍,期间,个别居民情绪不稳定。她得知信息后,迅速上楼当面了解情况,对其进行耐心地心理疏导,同时,其他居民也在微信群里安慰、劝说,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社区工作人员的艰辛,广大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很多居民对我们嘘寒问暖,心里特别欣慰。”高远达说,总有一些话语和行动令人感动。有的居民给她和同事送来暖贴、小被子、开水暖身,还有的居民在每个单元门口放上凳子,方便她们临时歇歇脚……那一刻,所有的疲劳一扫而光。

没有生来无畏无惧,只有“疫”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高远达是应战此次疫情的一线工作人员代表。正是那些和她一样的“平凡英雄”共同扛起责任、负重前行,守护着万家安宁。高远达说,“疫”线坚守了14天,她要把这次抗疫实战的成功经验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以便更好地做好社区今后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记者: 周建军 文并图

(“终于可以回家啦。”)

(居民恢复正常生活。)

【人口流动大洗牌:#北京天津人口出现负增长# 】近日,各省区市陆续公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发现,浙江、广东、湖北、江苏、福建,2021年人口增量规模居全国前五,去年一年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净增72万、60万、54.7万、28.1万、26万。

全国有8个省区市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它们是河南、黑龙江、河北、天津、甘肃、内蒙古、江西、北京等省区市,尤其是河南省,已成为全国人口流出最严重省份,去年常住人口数量骤降58万;黑龙江人口减少46万;河北省人口减少16万。

从已公布数据的各大城市人口增量排名来看,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成为此轮抢人大战中大赢家,去年人口净流入数量为24.5万、23.9万;作为老牌直辖市的天津,在人口增量排名中垫底,去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了13.6万。

"逃离北上广"不是一句笑言,无奈背后是真实的人口迁徙流向。数据显示,2021年一年,北京常住人口数量减少0.4万,上海人口仅增长1.07万,广州人口增加7.03万,人口吸引力均远远不及新一线城市。

人口加速流向强二线城市

目前,我国共有4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在2000万以上,分别为重庆、上海、北京和成都。其中,成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第六次相比,人口净流入将近600万,总人口已经正式跻身全国四强。

但无论是上海和北京,从人口增速来看明显有着放缓趋势,成都依然保持强劲人口吸引力。

成都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数量为2119.2万,比上年末增加24.5万,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点增加25.42万人;2010-2020年十年间常住人口增量高达581.89万。

成都所在的四川省去年人口仅增长1万,这说明成都对全省人口吸引力仍然巨大。目前,成都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为25.31%。这意味着,每4个四川人中,就有1个成都人,省会城市人口首位度相当高。

成都与重庆,被称为西南双城,一个是四川省省会、一个是直辖市,都是国家中心城市。但去年一年,重庆新增人口仅3.5万,与成都已形成差距。

人口增量第二大城市是杭州。2021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220.4万,与2020年末常住人口1196.5万相比,增加23.9万。2010年-2020年,杭州新增人口共计323.56万,比苏州还要多100万,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到杭州工作、生活、落户。

近几年,杭州发展突飞猛进,一方面,大力收割"人口红利",另一方面,疯狂卖地。2016-2020年,杭州卖地收入累计超过1万亿元,为全国最高;2021年杭州卖地收入3029.9亿元,同比增涨20%,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

大量人口流入必然会催生巨大的住房需求。以杭州为例,2017-2019年,杭州每年商品房成交量都超10万套;2021年杭州新房成交总套数约18.7万套,成交金额高达6200亿元,均创下近几年新高。

南昌市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三,2021年一年新增人口18.3万。其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南昌人口增长速度并不快。2015-2020年,南昌每年常住人口增量仅约六七万。

直到2020年,南昌地铁三号线通车,高铁东站建设开工,南昌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大南昌都市圈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合作在南昌正式启动,随之人口迎来一小波上扬,2020年新增人口65.44万。2021年,南昌常住人口达到644万,城镇人口数量突破500万,成为特大城市。

但就江西省而言,2021年已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去年人口减少1.46万。这意味着,江西省内,除南昌以外其他城市几乎都是人口减少趋势,也就是,南昌新增18万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南昌周边县市,这与杭州人口增长的逻辑完全不同。

人口增量第四大城市是青岛,2021年常住总人口1025.67万,较上年增加15.1万。青岛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2021年GDP为14136.46亿元,在山东省的首位度由2020年16.96%提高到2021年17.01%。青岛对人口的吸引力、承载力在不断增强。2010至2020年10年间,青岛人口增加量居全省首位,比增量排第二、三位的济南、临沂分别多增26.67万、37.76万。

人口增量第五大城市是郑州。2021年末,郑州常住人口数量为1274.2万,一年增加14.2万。2010年-2020年10年间,郑州人口增量高达397.41万,超过了杭州。整个河南省则步入人口负增长阶段。

此外,宁波、嘉兴、南京、福州4个城市,2021年人口增量均超10万。按照南京官宣数据,截至2021年年末南京常住人口达942.34万,占全省的11%;一年内新增人口数量为10.37万,占整个江苏省去年28.1万新增人口的比重为36.7%。南京人口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显现出近年来南京人才落户政策的效果。

武汉市2021年末常住人口数量达到1365.5万,增量较2020年达到100多万。不过由于2020年正值武汉疫情又是人口普查,也许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或求职人员未及时返回武汉引起普查数据偏差,故未统计在排名之内。

截至记者发稿,长沙、西安等均尚未公布去年末人口数量,但这些城市都是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抢人"之城,人口增量亦颇丰。

陕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陕西省常住人口数量为3952.9万,西安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295.29万,西安常住人口已占全省人口的32.8%,即每3个陕西人中,就有1个西安人。2017-2019年,西安3年人口总增量为128.87万。

近日,长沙市市长郑建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近5年来,长沙每年净流入人口30万左右,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过去10年,长沙常住人口净增加300万以上,2021年净增人口也在15万以上。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认为,成都、郑州、长沙、武汉、西安、重庆等强二线城市,近几年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与一线城市差距越来越小,居住条件好,生活压力没那么大。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多人留在了这些城市。

这些强二线城市,如今亦被称为"新一线"城市,未来发展或可比肩北上广深。

这些城市人口流失严重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红利减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而2020年、2019年这一数据分别是1.45‰、3.34‰。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表示,0.34‰的增长率意味着中国又向绝对的零人口增长迈近了一步,但不会在2022年就迎来人口负增长,而是会在几年"零人口增长波动期"后,然后才进入常态化负增长阶段。

届时,未来越来越多的地区面临人口收缩。因此,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并最终留住人才,对一个城市而言就变得更为重要。

作为GDP第一省,广东在过去这些年堪称吸引流动人口的"黑洞",2017-2019年,每年常住人口增量都在170万以上。第六次人口普查到第七次人口普查之间,广东全省常住人口增量更是达到惊人的2170.94万。但2021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量却只有60万。常住人口增量方面,浙江已超越广东,位居第一。

这或许是老牌一线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2021年北京、上海、广州常住人口合计增长7.7万,不及成都、杭州单个城市人口增量的三分之一。

尤其是北京,2021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了0.4万,其中,城镇人口数量1916.1万,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7.5%;常住外来人口数量834.8万,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1%。2020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数量为841.8万,占当年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5%。明显看出,常住外来人口数量在减少

根据七普数据,2010年至2020年,北京平均每年净增22.8万人,上海平均每年净增18.5万人,广州平均每年净增59.7万人,加起来合计101万人。

2017年初以来,武汉、西安、长沙、成都、郑州、济南等强二线城市先后掀起"抢人"大战,落户门槛一再降低,其中西安只凭身份证、毕业证即可落户,堪称"零门槛"。广东作为人口第一大省,也一直在不断拆除落户的藩篱。

反观之,北京、上海,一个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一个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仍是"一户难求"。这些超大城市的住房成本,也是外来人口所不能承受之重。

3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建设,以人口净流入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整个京津冀区域的人口吸引力都在下降。

天津最明显。近几年,天津经济比较低迷,GDP不增反减,人口吸引力也有所下降。2020年,天津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386万,与十年前(1294万)相比,仅增加92万,与成都、杭州、郑州等城市差距甚大。

天津还有不少市辖区的常住人口为负增长,如著名的滨海新区。202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有207万,占天津常住人口(1387万)的14.92%,位居全市第一。然而,201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数量为242万,与10年前相比,人口减少了65万。

在天津的二手房市场上,据贝壳找房数据,有着15.5万套的库存,等待有人来"接盘"。

整个河北省亦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石家庄、唐山2021年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减少3.68万、2.1万。

整个东北地区人口发展已先后经历了高速增长、稳定增长、低速增长和负增长四个阶段,现在仍处于人口加速下滑期。2010-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减少了1099.8万。

房地产发展长期看人口。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人口集聚分化促使房地产市场不断分化,在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将更加分化,未来经济基本面好、人口流入的大都市圈大城市群房地产市场更有潜力。(中国房地产报、头条新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又长大一岁今年的生日选择了一个人过该有的仪式感不能少挑战了一个人吃火锅没有想象中的尴尬跟社死边吃边跟朋友分享自己的心情服务员和邻座都很热情友善的送上祝福享受到了
  • 一份烧肉饭一小碗乌冬面一份章鱼小丸子一份甜品樱花大福份量都不多,我几筷子下去就空了味道还可吧,一般网红餐厅就怕踩雷我反正是第一次吃日料,也无从对比,服务还不错,
  • 好几次预约都约不上 四点去差不多坐满了真的夸张 味道也还行 但更爱莲花石的/台北的小猫咪一点也不怕人/台北的卤肉饭真的永远好吃[馋嘴]红色的眼线画画/小时候喜欢
  • 因为平时一个人在家太孤独了,在单位好歹还有同事,跟他们聊聊天,开开玩笑,算是我每天上班的动力了,好了,先说说昨晚吧,昨晚我在书店看书看到了6点,你还别说这两本书
  • 3.配置 iPhone 14与iPhone 14 Plus 采用的芯片是与iPhone 13一样的A15芯片,悄悄说一句,家中没有矿山的iphone13宝们如
  • 这种想法不会出现在金牛的感情 中 ,所以他们最终的选择,大都是从现实意义上讲,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人。金牛座金牛是一个长情且清醒的人,他们很少会因为冲动和好感而对
  • 水之教堂的构想源自80年代中期,我在神户六甲山 上建教堂时,灵光一现想到:在对正对面的土地上,例如海的边际那端盖一座教堂,应该很有意思吧?于是自己设定一块虚构的
  • 呼呼~大家新年快乐捏说这句话的时候就表示天蓝又陪柾国走过了幸福圆满的一整年 嘿嘿:)过去这一年,虽有因现生和站子兼顾而辛苦的时候,但因为有柾国、大家的支持和站内
  • 不少网友在看后也都纷纷表示,夏哈哈跟妈妈真的很像,遗传了母亲的美貌。不少网友在看后也都纷纷表示,夏哈哈跟妈妈真的很像,遗传了母亲的美貌。
  • 【搭配姓氏】赵、叶、楚、岳、郭兰嫣兰花是“四君子”之一,是品德高尚、品行高洁的代表,用在名字中表示女孩兰心蕙质,淡雅清新;“嫣”取自“巧笑嫣然”这个成语之中,形
  • 莫名其妙让我两天白跑了,四龙图大花我都是自己手烧的,他真的不炸啊!我要烧多少个大花才有30蜡烛啊,嘛也没说就直接给我扣了30蜡,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 枞阳县蒲州小学的学生将会踏上阅读的摆渡船,徜徉文学的海洋,在书籍的熏陶下,驶向光明的未来。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与好友聊天、视频、斗图,用主题、气泡、挂件等个性装扮让
  • #生日小记# 1、今天特别忙,上午配眼镜、下午上课,晚上吃饭,吃完饭还得给导师搬砖,地铁通勤时都还在看论文;2、帮导师看本科毕业论文初稿,本人汗颜,感觉比我写的
  • ”(我怀孕期间把《生门》看完了) “我在门口玩手机,我从来不担心,你身体那么好,壮如牛,而且这里是华西,如果这里都出问题了,大家以后都没来医院生孩子了” 我
  • 让人心情好的事物们:花花和小动物走路的时候闻到一阵浓郁的桂花香好惊喜(好像是今年第一次看到)晚上看到盛开的兰花 还有好多花苞 第二天再去看变成了一片小小的花海
  • ——宗宁《格局的逆袭》16.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 管家公的小情绪立马就上来了,擦拭着眼镜回怼了一句“我专职挨揍,你专职躲着”那是心里好气,却不能动手,只能憋着; 怼大圣专职躲着,也是在猜测大圣这位隐藏的身份,猴
  • 现在是23:24 听着歌写着这个[污]也就这个时候比较放松吧[举手]今天也过的挺快 今天我们那边的医养搬新地方了[送花花][送花花]然后中午我们一起聚餐[哈
  • 其实这个社会的真相和底层的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你要明白,就算拼命打工几百年都不可能翻身,真正赚大钱的过程其实是很残酷的,商场如战场,就是利用人性的欲望在法律的框
  • 共赏[鲜花][鲜花]#我的诗意生活[超话]##古诗词[超话]#七言新韵《咏梨花》去年旧燕今又回,四月梨花和风开。共赏[鲜花][鲜花]#诗歌[超话]##古诗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