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深度:一层层掀开美国面具!#美国是世界动荡的幕后黑手# !】#面具下的丑恶美利坚# 编者的话:“这个人(俄罗斯总统普京)不能再继续掌权。”当地时间3月26日,美国总统拜登在波兰就俄乌冲突发表演讲时这样说。虽然事后白宫试图为这一赤裸裸干涉他国内政的表态洗白,但这句“说漏了嘴”的话,暴露了华盛顿挑事的真实目的——拖垮俄罗斯,推翻俄政府,以助美国全球称霸。

俄乌冲突只是美国通过激化他国矛盾或者直接发动战争来谋取地缘政治利益众多例子中的最新一个。美国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舆论平台等资源统统玩弄于股掌之中,打着“人权”“民主”“自由”等旗号,在世界各地制造动荡。

据不完全统计,自1776年宣布独立以来,在240多年的历史中,美国没有参与战争的时间不足20年;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01年,世界上15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248场武装冲突,其中美国发起的就有201场,约占81%。

回顾美国的侵略史和干涉史,足见华盛顿就是世界动荡的幕后黑手,是世界混乱之源。

沉迷于穷兵黩武的“快感”

美国好战吗?如果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二战以来,几乎每一任美国总统都有“属于自己的战争”,这些战争让被侵略国满目疮痍,数百万平民死亡,数千万人流离失所。美国前总统卡特将本国“好战”的原因归结为“美国总是想迫使其他人采用美国的原则”。

中国有“兵者(指兵器)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的说法。但为什么美国在二战之后依然对用兵“甘之如饴”?寻找答案,可以先看看美国的建国史和扩张史,追溯到印第安人几乎被斩尽杀绝的那一幕。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出过一本名叫《应许之地》的回忆录。之所以叫这个名,是因为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脚下这片“风水极佳”的宝地是上帝的恩赐。可是他们忘了,北美并非无主之地,当年的几千万印第安人去哪儿了?

翻过“印第安人大屠杀”一页之后,美国又在更大范围内借力战争走强——通过美西战争,跻身世界军事强国;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契机,成为世界巨头;二战后,取得国际秩序的主导地位。在200多年的历史中,美国不断发动和参与战争,而战争也始终在塑造美国。这个过程促使美国大量政治精英沉迷于穷兵黩武的“快感”,苦恼于和平可能带来的“无敌则无武”的安宁,无法遏制其制造动荡以夺霸权的欲念。他们满世界找敌人,特别是在冷战后,以其“单极世界”狂想在世界多地掀起干涉主义浪潮,搞出一系列战争、颠覆和渗透行动,目的只有一个——全球称霸。

为扫除异己而战

1945年日本战败后,反法西斯同盟迅速解体,而大国争霸脚步震荡世界。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50年美国对朝鲜发动全面侵略,并直接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美国强权干涉他国内政、屠杀平民的这页罪恶史,写满了300多万平民死亡、约300万人成为难民的悲惨故事。朝鲜方面统计,战争摧毁了约8700座工厂、5000所学校、1000家医院和60万户家庭,而韩方的损失高达412.3亿韩元,相当于官方汇率下的69亿美元。透过历史硝烟,人们能够清晰看到美国遏制共产主义、谋求全球霸权的狰狞面目。

为达到扫除异己的目的,美国从来都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在世界各地发动战争,不惜导致生灵涂炭。曾经的“巴尔干之虎”南斯拉夫,就是在美国寻求霸权的过程中逐渐被“肢解”的。

尽管南斯拉夫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在冷战前期,它曾一度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拉拢的对象。原因说来也十分简单:由于和苏联存在地缘政治矛盾,再加上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之间的不和,南斯拉夫在冷战期间采取了不结盟的独立外交政策。对于把东欧视为和苏联对峙“前沿阵地”的美国而言,这成了一个机会。于是,美国向南斯拉夫提供大量经济援助,其他西方国家也向南斯拉夫打开贸易大门。

然而,当时间的车轮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苏联颓势渐显,南斯拉夫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也逐渐降低。对这样一个已经无法再成为“战略缓冲地”的国家,华盛顿的态度迅速改变。更何况,南斯拉夫的“红色”血脉和地处地中海要道的位置,更让它成为美国急迫希望拔掉的“眼中钉”。

经济遏制、扩大民族分裂、意识形态舆论战……美国的一连串攻势,导致南斯拉夫在上世纪90年代陷入分裂和内战的境地,逐渐解体。即便如此,美国制造混乱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止。科索沃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打着“避免人道主义灾难”的旗号,无差别轰炸南联盟78天。在这场战争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3名中国记者不幸遇难,成为中国人民至今难以忘怀的伤痛。在美国的军事干预下,南联盟最终彻底解体。

为“清理门户”而战

美国不仅在东亚、中东、欧洲这些具有重要地缘战略意义的地方挑起战争,就连一向被它视为“后院”的拉丁美洲也没有放过。在历史上,华盛顿一直寻求在拉美拥有“绝对优势”,对于那些产生了“反美总统”的拉美国家,美国轻则策动军事政变,重则直接派兵入侵。

1983年10月,美国突然入侵格林纳达。在此之前,这个加勒比岛国刚刚发生了内乱,“亲苏反美”的科尔德成为格林纳达的新任领导人。这自然是美国所不容的结果。最终,美国占领格林纳达,并在“指导”这个国家选出新的亲美政府后,才从这个岛国撤军。

有分析认为,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并不仅为这个国家本身,更意在向苏联示威,并震慑古巴、尼加拉瓜等其他有反美倾向的国家。不止格林纳达,在过去的半个世纪,美国还曾因类似原因入侵过巴拿马、多米尼加等多个拉美国家。从本质上来说,华盛顿这样做都是为了稳固自己在拉美的“绝对权力”。

能否给和平一个机会?

越南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细数二战后美国发动的对外战争,可以说嗜战成了华盛顿的传统。这些战争不仅在世界上造成动荡,还导致美国民粹泛滥,国内政治对立加剧,美国国内出现全方位危机。美国在发动战争时总是打着“人权”“民主”等旗号,但是这样的事做多后,穿帮的就太多了,世界人民也认清了美国行为的本质。

曾经因为美国制造动荡而饱受战争之痛的塞尔维亚人,近期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对华盛顿的战争罪行进行揭露和鞭笞。当地时间2022年3月17日,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的一场足球比赛中,观众拉起6条横幅。其中5条横幅上密密麻麻写着美国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直接或间接入侵国家的名单:朝鲜1950年,危地马拉1954年,印尼1958年,古巴1961年,越南1961年,刚果1964年,老挝1964年,巴西1964年,多米尼加1965年,希腊1967年,阿根廷1976,尼加拉瓜1981年……在最长的一条横幅上赫然写着一排大字——“我们想说的是,给和平一个机会!”

美国是世界动荡的幕后黑手,何日能收手?世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士都在质问!(《环球时报》3月28日7版文章,本报记者 李剑 白云怡 本报特约记者 张栋 )

【环时深度:一层层掀开美国面具!#美国是世界动荡的幕后黑手# !】#面具下的丑恶美利坚# 编者的话:“这个人(俄罗斯总统普京)不能再继续掌权。”当地时间3月26日,美国总统拜登在波兰就俄乌冲突发表演讲时这样说。虽然事后白宫试图为这一赤裸裸干涉他国内政的表态洗白,但这句“说漏了嘴”的话,暴露了华盛顿挑事的真实目的——拖垮俄罗斯,推翻俄政府,以助美国全球称霸。

俄乌冲突只是美国通过激化他国矛盾或者直接发动战争来谋取地缘政治利益众多例子中的最新一个。美国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舆论平台等资源统统玩弄于股掌之中,打着“人权”“民主”“自由”等旗号,在世界各地制造动荡。

据不完全统计,自1776年宣布独立以来,在240多年的历史中,美国没有参与战争的时间不足20年;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01年,世界上15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248场武装冲突,其中美国发起的就有201场,约占81%。

回顾美国的侵略史和干涉史,足见华盛顿就是世界动荡的幕后黑手,是世界混乱之源。

沉迷于穷兵黩武的“快感”

美国好战吗?如果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二战以来,几乎每一任美国总统都有“属于自己的战争”,这些战争让被侵略国满目疮痍,数百万平民死亡,数千万人流离失所。美国前总统卡特将本国“好战”的原因归结为“美国总是想迫使其他人采用美国的原则”。

中国有“兵者(指兵器)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的说法。但为什么美国在二战之后依然对用兵“甘之如饴”?寻找答案,可以先看看美国的建国史和扩张史,追溯到印第安人几乎被斩尽杀绝的那一幕。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出过一本名叫《应许之地》的回忆录。之所以叫这个名,是因为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脚下这片“风水极佳”的宝地是上帝的恩赐。可是他们忘了,北美并非无主之地,当年的几千万印第安人去哪儿了?

翻过“印第安人大屠杀”一页之后,美国又在更大范围内借力战争走强——通过美西战争,跻身世界军事强国;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契机,成为世界巨头;二战后,取得国际秩序的主导地位。在200多年的历史中,美国不断发动和参与战争,而战争也始终在塑造美国。这个过程促使美国大量政治精英沉迷于穷兵黩武的“快感”,苦恼于和平可能带来的“无敌则无武”的安宁,无法遏制其制造动荡以夺霸权的欲念。他们满世界找敌人,特别是在冷战后,以其“单极世界”狂想在世界多地掀起干涉主义浪潮,搞出一系列战争、颠覆和渗透行动,目的只有一个——全球称霸。

为扫除异己而战

1945年日本战败后,反法西斯同盟迅速解体,而大国争霸脚步震荡世界。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50年美国对朝鲜发动全面侵略,并直接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美国强权干涉他国内政、屠杀平民的这页罪恶史,写满了300多万平民死亡、约300万人成为难民的悲惨故事。朝鲜方面统计,战争摧毁了约8700座工厂、5000所学校、1000家医院和60万户家庭,而韩方的损失高达412.3亿韩元,相当于官方汇率下的69亿美元。透过历史硝烟,人们能够清晰看到美国遏制共产主义、谋求全球霸权的狰狞面目。

为达到扫除异己的目的,美国从来都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在世界各地发动战争,不惜导致生灵涂炭。曾经的“巴尔干之虎”南斯拉夫,就是在美国寻求霸权的过程中逐渐被“肢解”的。

尽管南斯拉夫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在冷战前期,它曾一度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拉拢的对象。原因说来也十分简单:由于和苏联存在地缘政治矛盾,再加上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之间的不和,南斯拉夫在冷战期间采取了不结盟的独立外交政策。对于把东欧视为和苏联对峙“前沿阵地”的美国而言,这成了一个机会。于是,美国向南斯拉夫提供大量经济援助,其他西方国家也向南斯拉夫打开贸易大门。

然而,当时间的车轮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苏联颓势渐显,南斯拉夫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也逐渐降低。对这样一个已经无法再成为“战略缓冲地”的国家,华盛顿的态度迅速改变。更何况,南斯拉夫的“红色”血脉和地处地中海要道的位置,更让它成为美国急迫希望拔掉的“眼中钉”。

经济遏制、扩大民族分裂、意识形态舆论战……美国的一连串攻势,导致南斯拉夫在上世纪90年代陷入分裂和内战的境地,逐渐解体。即便如此,美国制造混乱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止。科索沃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打着“避免人道主义灾难”的旗号,无差别轰炸南联盟78天。在这场战争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3名中国记者不幸遇难,成为中国人民至今难以忘怀的伤痛。在美国的军事干预下,南联盟最终彻底解体。

为“清理门户”而战

美国不仅在东亚、中东、欧洲这些具有重要地缘战略意义的地方挑起战争,就连一向被它视为“后院”的拉丁美洲也没有放过。在历史上,华盛顿一直寻求在拉美拥有“绝对优势”,对于那些产生了“反美总统”的拉美国家,美国轻则策动军事政变,重则直接派兵入侵。

1983年10月,美国突然入侵格林纳达。在此之前,这个加勒比岛国刚刚发生了内乱,“亲苏反美”的科尔德成为格林纳达的新任领导人。这自然是美国所不容的结果。最终,美国占领格林纳达,并在“指导”这个国家选出新的亲美政府后,才从这个岛国撤军。

有分析认为,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并不仅为这个国家本身,更意在向苏联示威,并震慑古巴、尼加拉瓜等其他有反美倾向的国家。不止格林纳达,在过去的半个世纪,美国还曾因类似原因入侵过巴拿马、多米尼加等多个拉美国家。从本质上来说,华盛顿这样做都是为了稳固自己在拉美的“绝对权力”。

能否给和平一个机会?

越南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细数二战后美国发动的对外战争,可以说嗜战成了华盛顿的传统。这些战争不仅在世界上造成动荡,还导致美国民粹泛滥,国内政治对立加剧,美国国内出现全方位危机。美国在发动战争时总是打着“人权”“民主”等旗号,但是这样的事做多后,穿帮的就太多了,世界人民也认清了美国行为的本质。

曾经因为美国制造动荡而饱受战争之痛的塞尔维亚人,近期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对华盛顿的战争罪行进行揭露和鞭笞。当地时间2022年3月17日,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的一场足球比赛中,观众拉起6条横幅。其中5条横幅上密密麻麻写着美国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直接或间接入侵国家的名单:朝鲜1950年,危地马拉1954年,印尼1958年,古巴1961年,越南1961年,刚果1964年,老挝1964年,巴西1964年,多米尼加1965年,希腊1967年,阿根廷1976,尼加拉瓜1981年……在最长的一条横幅上赫然写着一排大字——“我们想说的是,给和平一个机会!”

美国是世界动荡的幕后黑手,何日能收手?世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士都在质问!(《环球时报》3月28日7版文章,本报记者 李 剑 白云怡 本报特约记者 张 栋 )

【#巴米扬人道灾难凸显美在阿富汗遗祸之深#】(文/史先涛)20多岁的诺里亚是一名寡妇,她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在面积仅三四平方米的石窟内坐着,婴儿时不时咳嗽几声,4岁的儿子则紧紧地依偎在她身边。石窟内铺了地毯,唯一的家具是好心人送的炉子。石窟内用一堵土墙隔出来一个很小的空间做厨房,里面放着煤气炉和锅碗瓢盆,但没有任何食材,也没有做饭的痕迹。石窟最外面砌了一堵墙,墙上装了简易的木门。

在阿富汗中部的巴米扬省,这种石窟就是很多贫困民众的家。像诺里亚一样住在石窟里的家庭目前有数百个之多。这些分布在山崖上的大大小小的石窟大都开凿于上千年前,是佛教石窟群,很多贫困家庭居住的石窟就紧邻举世闻名的巴米扬大佛。

“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

诺里亚虽然住在石窟里,但这个石窟并不属于她,她原本居住的石窟有坍塌的风险,于是过来投靠亲戚扎丽法·古勒·艾哈迈德,同她一家人挤在这个石窟中居住。

诺里亚告诉记者,家里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开火做饭了,因为没有钱买食材,每天就靠吃馕充饥,有时候连馕都吃不上,只能饿着。

诺里亚有3个孩子,最大的4岁,丈夫吸毒后抛弃了她和孩子。之前,她在一家诊所做保洁,每月收入为5000阿富汗尼(约合360元人民币),另外,她还给富人洗地毯和洗衣服赚钱。塔利班上台后,她工作的诊所关门了,自己没了工作。她指着怀里不时咳嗽的婴儿说,孩子前几天生病了,但没钱带她看病,所以一直拖着。

诺里亚的亲戚扎丽法处境也没好多少。扎丽法有6个孩子,其中两个成年的孩子去年8月之后离开阿富汗去邻国谋生。扎丽法家没有土地,在农忙时节,自己会帮别人种地,平时也给人洗衣服、洗地毯赚钱,但现在活儿太少,每天都赚不够买馕的钱,只好让13岁的儿子辍学在街头干活。

像扎丽法儿子这样的孩子在巴米扬市街头随处可见,有些父母没有劳动能力,或者赚的钱不足以养家糊口,就让孩子去街头干活或乞讨补贴家用。

在街头谋生的穆罕穆德今年14岁,他对记者说:“我还在上学,休息日和假期出来赚钱。我们家有12口人,我爸爸也没固定工作,四处干零活,他现在基本上10天也就有一天能找到活干。这几天我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面粉吃完了,食用油也吃光了。现在,食用油涨价涨得厉害,以前一公斤食用油70阿尼,现在涨到了140阿尼。我们家现在一天就吃一顿饭。”

与穆罕穆德同龄的迈赫迪也是这些童工中的一员,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他对记者说:“我原本上五年级,但现在家里太穷了,只好辍学到街头赚钱。但现在我们都赚不到足够吃饭的钱,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虽然已是中午时分,但他和穆罕穆德都还没有吃东西。这两个少年都长得比较瘦小,很明显是长期营养不良。

巴米扬儿童的悲惨情形是阿富汗儿童生存现状的缩影。慈善组织救助儿童会上个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80%的阿富汗家庭自去年8月份以来收入下降,18%的家庭被迫让儿童外出工作,这些儿童的数量有100万左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日前表示,1300万阿富汗儿童急需帮助。

到访游客不超过十人

37岁的哈桑住在洞窟中,他对记者表示:“我家里有8口人,我们每天都吃不饱,只能说勉强饿不死。去年入冬以来,我3个月都没有找到活儿干。”

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巴米扬的民众都明显感觉到,现在工作机会越来越少,经济越来越萧条。对于这背后的原因,25岁的巴米扬市民纳吉布拉认识得很清楚。

他说:“我们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原因在于美国实施的制裁以及对阿富汗资产的冻结。美国及其北约盟友过去20年在阿富汗为所欲为,它们占领并毁掉了阿富汗。”

塔利班执政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切断援助,并冻结阿富汗中央银行90多亿美元的海外资产。今年2月,美国又计划将冻结的35亿美元的阿富汗中央银行资产用于赔偿“9·11”恐怖袭击事件受害者,这对阿富汗经济造成严重打击。

阿富汗中央银行因为没有外汇储备,金融系统处于瘫痪状态,无力维持经济正常运转,而且进出口贸易也陷入停滞;阿富汗本地货币阿富汗尼兑换美元也大幅贬值,造成物价上涨;经济萧条还造成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公务员、教师、医生等都无法按月领取足额工资。

阿富汗如今的经济形势也对巴米扬的支柱产业旅游业造成灭顶之灾。巴米扬历史文化遗产丰富,风景优美,除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巴米扬石窟群和其他一些古城遗迹外,还有班达米尔湖等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巴米扬的旅游业原本非常兴旺,如今已基本停摆。记者居住的旅馆,以前是常年客满,如今每天很少有人入住,房间价格也大幅跳水。

巴米扬省文化局员工哈米德表示,以往每天来此地的游客可达上千人,既有来自阿富汗其他各省的游客,也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这些游客的到来带动了巴米扬经济发展,给人们提供了工作机会。如今,每天到访的游客经常不超过10人。

在班达米尔湖国家公园也是同样的萧条景象,因为没有游客,景区的划船等娱乐项目全部关停,景区里的宾馆也不再营业。

美国入侵及长期驻军令阿富汗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巴米扬人民的苦难凸显了美国对阿富汗人民的伤害。而美军撤离阿富汗后,不仅不反思这种伤害,反而变本加厉,掠夺阿富汗资产,往阿“伤口上撒盐”。美国如果不能改弦更张,巴米扬人民乃至阿富汗人民的苦难很难终结。(生活在巴米扬石窟中的阿富汗贫民。萨菲/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尺寸:20.0x16.0x7.5cm经典款-超爆顶级原单货独家首发型号:M43714皮料是正品代工厂意大利A级皮料(特级正品):所谓的特级正品.是在于品质、五金
  • 没谁能再投胎前不喝“孟婆汤”的,原因就在我们记忆数据遇到出生时“喝水”刷新很明显!让我们汇聚来自不同方向的热爱,守护我们共同的术力口!❤❤❤#随机游程的感悟#(
  • 出道九年后,唱过《花开忘忧》的周深,也逐渐学会了该如何更好地接纳每一个当下的情绪:“开心就是开心,不开心就是不开心,没必要逼着自己一定要扭转某个时间点的情绪,我
  • 满目旋转着期待的恋情,永恒的姿态里,朦胧而清晰地印记这我们相悦相契的最初的幸福与痛苦……我妈明天就要去韩国旅游了,千叮咛万嘱咐她别乱买护肤品,因为我要邀请她未来
  • 是这样的 当我的朋友和我发烦我都会试图给予她安慰以及鼓励表达我的观点但是她好像并不认同当然了有些行为及语言对我产生影响我当然就会存在抱怨的前两天还在想怎么了同样
  • 这个数字估计是米兰根本不可能接受的,因此,只好是先卖出一个,才有机会继续买入新人了。然而,不和约维奇合作则更没有可负责这个位置的选手了,吉鲁要走了,奥卡福伤势太
  • 3月6日二诊鼻子通了一些,脉象好一些,服药无不适,舌尖红,苔薄白,调整去几个辛散的,增生熟地茯苓暂时以调中为主,开了一周。近期kang复案例分享,患者女,30多
  • 近日,NBA名宿米奇-里奇蒙德在《All The Smoke》节目中谈到了自己心中的历史前5得分后卫。#nba##里奇蒙德#近日,NBA名宿米奇-里奇蒙德在《A
  • 但缺点也是很明显,那就是贵,以目前的生成技术来算,如果给新能源汽车供电的固态电池成本达到9000万美元,对你没有看错 9000万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话一点没
  • 《Vogue》杂志在基多专栏中还写道:“2024年,基多不仅将成为达尔文追随者的目的地,而且还将成为世界级的设计胜地。基多被《Vogue》杂志评为“2024年1
  • 好不容易今天又听话的前帘超优秀的在脑门儿前趴好,结果今天出了太阳,那就只能戴上帽子防晒,彻底趴扁了呀~✨磨磨叽叽下楼,刚说发个微博感慨一下,结果…诶?现在也不能
  • 型号0021尺寸19x14x11配原厂盒 回货爆款 新款Alexander大王❤️全皮黑配绸缎面料出大王抽绳包RyanShoulder全皮款抽绳包\/肩背包♡全
  • ”Sean转头告歉,若他没说这句话却被一个全副武装的陌生男人拖走,肯定会引来安保,因为这里的人穿着鲜明时尚,唯有此人,像披星踏月疯魔了的野狼。  ……写不完了
  • DAY 4-6:为了卡点庆祝生日,赶一下进度吧~① 最喜欢的直拍其实是FEAR连震那一趴给我的震撼不亚于文章3天被EST under review....冲击力
  • 前田:目標を常に持つこと柏木:笑顔になること――最後に今後のアンビション(野望)を教えて下さい!前田:頑張り屋さんなところ柏木:仕事に対しての気持ち■自分につい
  • 但是细想,每一个意难平,其实都是当时的我们,能够做到的,最好的结局了,没有必要去纠结和悔恨,做错的事儿,能弥补的尽量弥补,不能弥补的,坦然承受因果就可以了……三
  • #张婧仪[超话]#|#张婧仪花芷# |#张婧仪惜花芷# 还有哪位enjoy不知道我们的五项rw关系到v榜寻艺签到,煮鱼签到,艾漫签到贴吧签到+盖楼,百度送花+盖
  • 在本季的设计探索中,特别推荐来自日本的设计师品牌~⏰展会时间:2024年3月25日至29日10:00-18:00 (29日仅上午)展会地址:IM Shangha
  • 同时网飞会在2024年夏季末尾放出两部电影的R级导演剪辑加长版(每一部时长3个小时),配乐师"Junkie XL"#Tom Holkenbo
  • 此刻我伫立在马路对面,突然之间很好奇此时的这店里还会不会有我曾经熟悉的谁谁谁。陌生的是现实,熟悉的是记忆……匆匆忙忙告别,急匆匆的回来,躺下就睡着了……感觉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