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问题,只是头脑编织的一个故事

摘自:一念行者《告别自欺欺人的生活》
转自:立品图书

01,成年以后,当你遇到工作、生活、婚姻、家庭等问题时,你非常苦闷,你想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你不知道该怎样解决。人们通常认为,要解决一个问题,必须找到那个问题发生的根源。

基于这一思维定式,只要人们想解决他们当下的问题,头脑就会去寻找它认为的那问题的源头。

显然,当一个问题产生,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但对问题的归因却有不同。

所有的归因都是糊涂的心在为它自己的痛苦寻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或支持。

现在这个时代不同了,人们的思想大为开放,他们敢质疑一切,他们敢向父母“下手”了。因而,当他们产生了痛苦,他们敢向前思考,那是不是他们小时候,因为父母和家庭的原因造成的。

要知道,头脑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寻找证明或支持。

把自己成年后遇到的问题,说成是幼年时期家庭或父母给自己带来的,并深信“那的确有道理”“是这么回事”等,只不过是头脑找到了它自己的证明或支持而已。

“原生家庭”问题,只不过是头脑编织的又一个迷惑它自己的故事而已。它愿意相信,并于麻痹中愿意待在那儿。

只要是外归因,真正解决那个问题就还遥遥无期。

因为首先你的方向都错了。

一座城市在北边,你却往南走,那怎么能够到达它呢?

同样,你的心在痛苦,但避开心而到别处解决问题,那怎么能够真正解决心的问题呢?你的身体病了,你却到别人的身上寻找病因治病,那怎么能够真正治好它呢?把你心灵的问题,不归因于它自身,而归到你的幼年、你的父母、你的家庭、你过去遇到的某个人某件事,这怎么能够真的解决问题呢?

02,要想真正解决心的问题,就必须认清它的念头、信念或支持它运作的信仰体系。

在你整个成长过程,你的父母并没有半点错——无论曾经发生过什么,是你对父母行为作出的判断伤害或影响了你,并不是你父母本身的行为伤害或影响了你。

同样的事,如果在那个时刻你不做那样的判断呢?结果还会不会对你产生与今天一样的伤害呢?没有那个判断,就没有那判断的结果。不要再相信你有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或童年,造成了你今天的状况,这纯粹是一个谎言。

越向外归因,越远离真相。

当头脑思考,就开始离开真相;头脑以为自己思考得越对,它就越进入自己的故事;它越进入自己的故事,它就越撇开真相。

这是一定的。

头脑喜欢故事,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社会有那么多的所谓心理学家、学者、文学家、科幻工作者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整个社会到今天还普遍处在一个大梦中的原因——因为头脑喜欢故事,编造故事是头脑的生命和生活。

相信那些故事,意味着你在离开当下,离开真实,而进入越来越远的梦。无论一个故事看起来多么真实、有道理,但故事终究是假的。每一个相看起来都很真,但都是虚妄不实的。梦中样样都真,但它是真的吗?

这些所谓的治疗家,都是梦中的治疗师,他们在梦中发现了一种对付某种梦境的方法——他们兴奋不已,并开始尝试、运用和推广他们的治疗方法。那疗法似乎也对一部分人起到不错的效果,但它只是把人从一个梦带往另一个梦,那疗效是短暂的、虚幻的错觉。

佛陀因为也了解这一切,所以他不会再为人类编织更多的故事或梦。因此,他不会提出什么“原生家庭”学说,也不讲什么潜意识、情结、前世、轮回。他只告诉你“觉知”,“保持觉知”,“在觉知上,而不要在念头上”。他指导给

你方法让你自己去了解这一切的真相。他只告诉你最实用、能断一切苦的方法让你修持,自证自悟,自我解脱,除此他不给你讲更多的故事。

03,当心产生问题,不要“归因”——既不要外归因,也不要内归因;因为一归因,就是心在创造故事。

当你遇到生命的问题,不要为那个“问题”找理由,也不要分析它、支持它、批评它、证明它或推翻它。

因为你无论是为它找原因,还是分析它、证明它,都是心在为它编造故事。

面对它,你不必那么做,你仅仅是觉知或质疑那个念头就足够了。

当你痛苦或困惑,你的箭不要射向别人,也不要射向自己。

仅仅觉知那问题、那念头、那情绪,不要为那支飞跑的箭助长一点点力或能量。或者,你可以跟踪那箭,解剖它,了解它。这就是觉知和质疑的方法,这就是至简的解脱方法——我叫它“一念觉法”。

有时候你明明已经知道一切真相
我想Say的就是:人不必活的太过自醒
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会有痛苦 会难过 或不甘
但那又如何 总会过去
这趟旅途过程 你快乐过 幸福过
就够了 这不就是人生常态吗
或许很多人会不理解我 会背后说我傻
这是我自己选择的 与他人又有何干
生活过的糊涂点 简单点 快乐点 知足点
这是这个年纪成年人的爱情观
(我又没吃你们家大米,

花你们任何人一分钱跟你们何干)

“原生家庭”问题,只是头脑编织的一个故事

01

成年以后,当你遇到工作、生活、婚姻、家庭等问题时,你非常苦闷,你想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你不知道该怎样解决。人们通常认为,要解决一个问题,必须找到那个问题发生的根源。

基于这一思维定式,只要人们想解决他们当下的问题,头脑就会去寻找它认为的那问题的源头。

显然,当一个问题产生,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但对问题的归因却有不同。

所有的归因都是糊涂的心在为它自己的痛苦寻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或支持。

现在这个时代不同了,人们的思想大为开放,他们敢质疑一切,他们敢向父母“下手”了。因而,当他们产生了痛苦,他们敢向前思考,那是不是他们小时候,因为父母和家庭的原因造成的。

要知道,头脑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寻找证明或支持。

把自己成年后遇到的问题,说成是幼年时期家庭或父母给自己带来的,并深信“那的确有道理”“是这么回事”等,只不过是头脑找到了它自己的证明或支持而已。

“原生家庭”问题,只不过是头脑编织的又一个迷惑它自己的故事而已。它愿意相信,并于麻痹中愿意待在那儿。

只要是外归因,真正解决那个问题就还遥遥无期。

因为首先你的方向都错了。

一座城市在北边,你却往南走,那怎么能够到达它呢?

同样,你的心在痛苦,但避开心而到别处解决问题,那怎么能够真正解决心的问题呢?你的身体病了,你却到别人的身上寻找病因治病,那怎么能够真正治好它呢?把你心灵的问题,不归因于它自身,而归到你的幼年、你的父母、你的家庭、你过去遇到的某个人某件事,这怎么能够真的解决问题呢?

02

要想真正解决心的问题,就必须认清它的念头、信念或支持它运作的信仰体系。

在你整个成长过程,你的父母并没有半点错——无论曾经发生过什么,是你对父母行为作出的判断伤害或影响了你,并不是你父母本身的行为伤害或影响了你。

同样的事,如果在那个时刻你不作那样的判断呢?结果还会不会对你产生与今天一样的伤害呢?没有那个判断,就没有那判断的结果。不要再相信你有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或童年,造成了你今天的状况,这纯粹是一个谎言。

越向外归因,越远离真相。

当头脑思考,就开始离开真相;头脑以为自己思考得越对,它就越进入自己的故事;它越进入自己的故事,它就越撇开真相。

这是一定的。

头脑喜欢故事,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社会有那么多的所谓心理学家、学者、文学家、科幻工作者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整个社会到今天还普遍处在一个大梦中的原因——因为头脑喜欢故事,编造故事是头脑的生命和生活。

相信那些故事,意味着你在离开当下,离开真实,而进入越来越远的梦。无论一个故事看起来多么真实、有道理,但故事终究是假的。每一个相看起来都很真,但都是虚妄不实的。梦中样样都真,但它是真的吗?

这些所谓的治疗家,都是梦中的治疗师,他们在梦中发现了一种对付某种梦境的方法——他们兴奋不已,并开始尝试、运用和推广他们的治疗方法。那疗法似乎也对一部分人起到不错的效果,但它只是把人从一个梦带往另一个梦,那疗效是短暂的、虚幻的错觉。

佛陀因为也了解这一切,所以他不会再为人类编织更多的故事或梦。因此,他不会提出什么“原生家庭”学说,也不讲什么潜意识、情结、前世、轮回。他只告诉你“觉知”,“保持觉知”,“在觉知上,而不要在念头上”。他指导给

你方法让你自己去了解这一切的真相。他只告诉你最实用、能断一切苦的方法让你修持,自证自悟,自我解脱,除此他不给你讲更多的故事。

03

当心产生问题,不要“归因”——既不要外归因,也不要内归因;因为一归因,就是心在创造故事。

当你遇到生命的问题,不要为那个“问题”找理由,也不要分析它、支持它、批评它、证明它或推翻它。

因为你无论是为它找原因,还是分析它、证明它,都是心在为它编造故事。

面对它,你不必那么做,你仅仅是觉知或质疑那个念头就足够了。

当你痛苦或困惑,你的箭不要射向别人,也不要射向自己。

仅仅觉知那问题、那念头、那情绪,不要为那支飞跑的箭助长一点点力或能量。或者,你可以跟踪那箭,解剖它,了解它。这就是觉知和质疑的方法,这就是至简的解脱方法——我叫它“一念觉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往往会导致盲目进食比如情绪性进食让你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吃了一整袋薯片,但并没有真正注意它或完全享受薯片本身的味道,而只是在机械性地往嘴里塞,那种狂塞的感觉其实
  • 回首往事,人去匆匆,现实压力大,梦想又太奢侈,而邂逅,是没有设计的蓦然相逢,只是前世今生的一种亲切感觉而已。”今生能遇见真自我,这是一个很奢侈的梦想,然而,许多
  • 第三,别说团粉偏心,都叫团粉了爱的就是整个团(EXO就是9个人)某些搞笑唯粉别来搞什么道德绑架第四,这种乱七八糟的时候人还挺多,需要做事的时候,买专辑投票,轻微
  • 再后来我能吃一百种苦,却害怕有人心疼我…你有没有想过,我想要的体谅,可能仅仅是一个态度,而不涉及到行动…不知不觉心态就变了,好像弄丢了从前的自己,变的不善言辞,
  • 五一也准备出去玩,还没想好怎么说,我妈突然在饭桌上以一种命令、威胁的语气跟我说“五一不要再出去了啊”…我一下子好像失去了秘密筹谋一切的希望和信心,不可避免地又陷
  • ”现在这条朋友圈的截图我已经找不到了,因为分开后我们都恨透了彼此,截图早就被我删得干净,看见这些聊天记录和过去,都会让我想起他还爱着我的感觉。”再后来和我说分开
  • 至于逆天改命,拯救家族命运那样的事,那不是我的职责,更不在我的能力范围。 内维尔在评论中说:“前20分钟,他们在看不可见人!”这是一个枪手的巨大夜晚,他们可以在
  • 我不恨into1里的任何一个人,我也知道大家都是好孩子,但我会恨into1,我恨它夺走了你,夺人之痛是永远无法忘怀的,我恨银河系乐团成团不到几个月就开始整整半年
  • 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善良可愛的人…就像是你一樣在這個時刻一定有人會過得很艱難,如果我也能帶來一些些安慰和幫助就好了。“我不是太会说话的人,但不管怎样,我会一直
  • 自媒体创作已经疲惫干不动了,不喜欢跟着大家一起蹭流量蹭热度,做真实的自己太难了。我们平常人除了分享记录生活,不像一开始来平台的时候干劲十足,现在疲惫了一点点劲都
  • P1 coco买一送一我抽到奖啦[打call]P3自己切的小风梨真的很甜!白忙活了 原生发色太黑了染上去不明显 可惜唉 学校里面终于有我最爱的炒酸奶了啦啦啦 好
  • 你们还记得一个牧女对我欢喜地供养果夏达呷花吗?”“记得!”佛曰:“牧女以欢喜心供我鲜花,命终后得以转生为天女,为报恩故昨夜前来拜见并求法,在我传相应的法后证得圣
  • 早安[哈哈][哈哈]到点了,九点了 《树洞论谈》第3期2033.4.11. H生活总有种苦涩的甜人生如大梦一场,来去皆空,有何怕也Y人生如梦,梦
  • #十字花下的日常# 除了开心,还是开心,从未感知过生命是那么美好今天​是生日,也是新的生命的开始。珍爱生命,珍惜拥有的,去怀抱生命中的没一份感动,没有什么大不了
  • -打完针也不是马上见效的,要有个改变的过程,具体在图3,会经历过几个阶段,所以打完针脸还没瘦的宝宝们不要担心哦~-对于已经打过针的宝宝,一些答疑解惑,你们也可以
  • 合租三室一厅一厨一卫,燕山银座 省妇幼 武警医院附近全女生合租,可短租,精装修,电梯房,房屋家具家电齐全,民用水电,没有其他费用,小区有充电桩,随时看房! 合
  • p1-早上整个让无语的大事件 最后一张图是短租的房间(波斯菊说我住的是城中村吗)p2-重新找的新房子 是个阁楼 期待p3-整个大搬家的靖靖p4-来到马来西亚姐姐
  • 2023 / 04 / 22今天是很不错的一天早上约了一个小姐姐晨跑 从才村到龙龛码头看日出 跑了没一会儿 就开始走路了早上5点多出门天还很暗 能看到好多星星
  • 地铁口 公交车 独门独户精装两房3380房东直租不是中介不要中介费!可小区精装独门独户专车免费接送至软件园三期 ABCD区可短租可短租独立门户日密码锁入户隔音好
  • 朝阳公园是本次书市的主展场,北京市“16+1”区实体书店、北京图书大厦等4大书城、京东等3大线上平台为分展场,全市联动,让市民沉浸式感受北京书市的魅力。据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