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观世音菩萨文‖清净三业,一心五体投地,归依南无十方慈父、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得二随顺、四不思议、十四无畏、十九说法、七难二求、三十二应,无量功德。兴大威力,发大誓愿,同流九界,六道四生,生死趣中,兴百千万亿无量恒河沙劫数善行方便,救度拔济一切众生,无有休息。我今哀求,必赐加被。伏念某夙生庆幸,得遇佛乘。身虽出家,心不染道(居士改“身苦尘缘,心多散乱”)。愚痴邪见,诸根昏塞。又恐福力浅薄,寿命不长,徒入空门(居士改“徒得人身”),虚生浪死。我今洗心泣血,稽颡投诚,终日竟夜,存想圣容,受持圣号,礼拜圣像。唯愿菩萨,天耳闻声,悲心救苦,怜愍加被。放大神光,照我身心。倾大甘露,灌我顶门。荡涤累世怨愆,洗洁千生罪垢。身心清净,魔障消除。昼夜之间,坐卧之中,观见菩萨,放大神光,开我慧性。使某即时神通朗发,智慧聪明,得大辩才,得大智慧,得大寿命,得大安乐。参禅学道,无诸魔障,悟无生忍。世世生生,行菩萨道。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南无大慈大悲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五台山印记##清亦凉兮##金阁寺#

你真的了解“三皈依”和“常住”吗?

原创 慧日 佛教慧日 2022-03-19

“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不可消伏,甚奇甚特!若有闻者,闻已信受,能信如来是常住法,如是之人甚为希有如优昙华。”“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应于如来生常住心,无有变易,正法不断,僧宝不灭。”

“常住之法无名无色,虚空常故无名无色,如来亦尔,无名无色,是故为常。常住之法无因无果,虚空常故无因无果,如来亦尔,无因无果,是故为常。常住之法,三世不摄,如来亦尔,三世不摄,是故为常。”

——以上经文摘自《大般涅槃经》

佛教里有一句话: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这是很敏感的生命才会有的体会。面对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我们真的要去思考,思考了,你才会知道我学佛法学的是什么

作为佛弟子,在常住之法、不生灭中,于佛大般涅槃的极乐世界中而得涅槃,这就叫往生极乐世界。我师父以前常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是涅槃,即是不生不灭法。”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所谓无量,不是有限,不是生灭,这个光就是涅槃之光。

大般涅槃,这是没有阴影的光明,是没有苦的快乐。佛教为什么具有终极性?因为佛教的圆满没有副作用。大般涅槃更是彻底表现了这一点,所以佛陀在经中一遍又一遍地说明。但至于我们能不能听懂,能不能明白佛陀的这份情怀,那就不一定了。

其实我们说,当下这一切就是一种陪伴。当我们按照佛陀的戒律,有序地生活在道的状态里,这就是活在佛陀的陪伴里。纵使三千年过去了,但我们在寺院里,我们有三宝,我们读了《涅槃经》,我们知道了自己是有皈依处的——佛陀是常住的,法是常住的,僧是常住的,三宝是常住的。

对于“常住”二字,我师父曾说:“常住之法是不生不灭法。”《大般涅槃经》里着重就讲这个“常”,若有众生听闻“常住”二字,不堕落三恶道。对于“常住”二字的理解,对于“将三宝作为我们皈依处”的理解,这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认为佛陀涅槃了,涅槃了就是不存在了,那就连三皈依都没有了。

法性常住,这个法性到底是什么?作为僧的体又是以什么形成?请问一个僧身上有没有戒体、有没有定力、有没有智慧?我们一个普通的僧,身上的戒定慧都是有佛陀法性的流露的呀。如果能这样来理解三宝,我们的三皈依体才会形成。像我们天天在法堂听法,实际上始终是围绕着三皈依这个主题的。

这次我们读的《大般涅槃经》和《法华经》是属于同一时的,在天台宗里都叫法华涅槃时,都属于醍醐部。所以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佛陀不仅仅讲了事相,讲了祂一生所显现的事迹,同时也给我们讲解了祂为什么要这样示现,其中甚深的含义又是什么。

所以读《大般涅槃经》,对我们的大脑是有挑战性的,这部经极其辩证。一方面佛陀要讲出需要表达的真实义,同时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我们听众的劣根。听众、看经人的思维角度不同,所领会的也不一样。

佛陀为了让我们理解真实义,还是给出了好几块垫脚石。比如经中当不同的菩萨、不同的人出来问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问出我们还不明确的问题,在拉近我们跟佛之间的距离。有时候问题出来了,我们就觉得“是啊,是啊,我也是这个迷惑”;有时候我们连这个迷惑都没有,经他一问,觉得有道理,然后引发我们更多的问题,更多的思考。

我师父也跟我说过,“佛法就在一问一答间。”我那时候听了:哦,一问一答就形成佛法了。现在领会的才更深入,这种问答其实就是觉性摩擦的火花,通过对事物认知深度的展示来表现佛陀的圆满智慧。

佛陀在引领我们、对我们讲述的时候,实际上就是“醍醐灌顶”。让我们从不知到知,由不知道而启问,到“是呀,这也是个问题啊,我却不知道”,在这种落差中,更加坚固自己的信。

佛法是需要以信仰为前提的,仰之弥高,对三宝生起真实的皈依心,我们才有机会跟佛陀的圆满相应。否则我们连怀疑、提问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不具足提出疑惑的智慧。

《涅槃经》的智慧是大智慧,可以促使我们审视自己的生命:我们这一生如果觉悟,我们生生世世的有缘都有救;我们如果还是轮回,那就由轮回制造着轮回。

生命将毫无意义。所以我们读经,就要多思维佛陀所讲的智慧。多思维,你就是在靠近佛陀;能安住,你就是在佛光之中



——三参法师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禅话人间岁月

作者:释明仪

天上的太阳给了生命白昼和光亮,夜的漆黑间,时常会有那爱护着勉励着人儿的星星月亮。

设想一下古时的黑夜或乌云密布的白天,如若没有星星月亮,也没有电光火光油灯,生命便会欣喜着或思念着日月星辰。

开悟佛法妙契禅机的人,自会识了苏东坡居士的境界,苏东坡居士随兴而有的“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这种禅意颇深的诗句,若读来、当会随着一个人的处境或悟境及个人之人生经历,各有所思各有所悟。

有些东西,要么随着年龄在变化,要么随着境遇在变化,要么随着境界的优劣在变化,可谓是“一时心境一时禅,不同年龄不同悟”。

无欲无邪无烦无恼即是如如佛,无垢无染生机盎然即是自在身,古今贤达虽有于参禅路上之开悟消息、却并非人人可臻妙觉,佛门智者出世入世皆载着菩萨道而行。

凡夫俗子不懂得知足不知常惭愧,需知芸芸众生的福报皆是诸佛菩萨回向而有,仁者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智者不随心妄动、动必有道。

病怏怏便不能于身体及生命力生机盎然,生存艰难便不能于生存大事生机盎然,邪见邪行便不能于自性佛性生机盎然,忧愁怅惘郁郁寡欢便不能于心情心境生机盎然。

十方圣人不行愚昧者迷信者之语言文字思想心理,利人利己或曰克己奉公即是在做佛做菩萨,有了自觉觉他或明镜不疲的修为便可与日月同辉。

人类只是宇宙时空间之人形生命中,智商最低心智最差的一类人形生命,这人间优秀到极致或云智慧顶尖的人,可以叫人看懂佛国生命和诸天生命的脑力心力智力。

于众生而言业力是可怕可累人的东西,于修行人而言魔障是可恶至极的东西,活在娑婆世界之我们这个人间世界,人除了要能不怕苦累、还要能虚怀若谷,人除了要能知书达礼勤于思考、还要能修证慈悲无碍佛力相随的愿力。

智者仁人常思希望、常憧憬美好、常回向皆大欢喜,信愚邪之人信狂妄之人则可能招致邪气邪事烦恼事苦事,佛菩萨遍满十方却又道心外无佛菩萨,聪明的人清静着心灵忏悔业障、便不会随因缘动心自扰。

好在这人间,四季皆有鸟语花香,到处有树木竹子果园,不乏种菜种田的人、还有野生动物的存在。

晨钟暮鼓木鱼声声,道不远人,而人自远道。禅宗六祖惠能禅师开示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禅偈很是值得人珍藏参究,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开示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这个禅偈同样妙不可言。

神秀大师开示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有尘埃”这个禅偈,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显得十分珍贵的,我们不可不知。于惠能大师的禅偈可以悟出“自己做的真正对的时候,要能把握好坚持住”此种的真谛,于神秀大师的禅偈当要悟出“自己做的真是不对的时候,要能知错就改”此种的道理。

每个人的使命和愿力不同,每个人的福报和智慧不同,每个人的出生和生长环境及生活环境不同,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和思考能力不同,每个人的脾气性格和受教育程度不同,每个人的自学能力和无师自通的功力不同,等诸多因素决定了一个人该怎么安排人生才合适、该怎么个适者生存才合适。

不论出尘还是入世,皆当不迷失自我、不丢失智慧和理智、伴随着思考和良知、奉行“害人之心不可有”、不忘“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此方好。

这人间,随生命之善良智慧、随生命之自控力衍生出生生不息之道,常言道“事在人为”。虽说事在人为,却需知有可为之事,有不可为之事。山外青山楼外楼,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绝处逢生人欢喜,如如不动自静吾心。

逆行之车需远远就能发现,予以合情合理合度的鸣笛提醒,最关键是要能有及时避让之心理,怕对方不知减速、不知刹车、不知变道。脚下图钉或玻璃渣及各种路障虽无害人之心,人若不能及时予以发现、或不知清除及不知绕开,则可能因之吃苦头添烦恼。因缘到了,若可能遇到坏人或敌人,因缘到了时有能力有智慧有助缘予以避免被坏人或敌人伤害侮辱,能如是便是众生及仁者之善知识。

远离危险,能于人生路上避开一些苦累烦恼自己的人和事物,不玩冒险,如此种种皆是善哉善哉。

车子尚需定期进行合理的保养维护,人怎可于自己之身体无爱惜养护之意识?修行或度人生,无不依靠着一个健康给力的身体皆大欢喜,佛法乃智慧之佛法,有智慧的人才能快乐的活在人间。

……



有的人活在无比累人累心的环境之中,可以考虑换个环境,坚持和出离,也要能相应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凡事不可一概而论,灵活把握随机应变。

有的人各种原因导致其不能马上换环境换地方,就要想办法调适,针对噪音而言,可以买个流水摆件、每天听着流水声,可以养些鸟、叫鸟鸣给人快乐愉悦,可以买一对管用的耳塞、需要时借助耳塞的静音功能来弱化噪音的影响,可以买个播放机、每天听听静心优雅的音乐或佛歌佛经,也可以学学弹奏古筝琵琶、让自己乐在其中而忘忧,也可以听听晨钟暮鼓声或风铃塔铃声及木鱼声、于禅意间活出微笑,也可以利用周末或节假日远离噪音及嘈杂环境、享受着一次次的一两天或三五天的舒心时光。

话说人间岁月,凡夫俗子乃是随业流转,有了修行有了境界的人则是如诸佛菩萨随愿力存在于众生世界,常说“佛菩萨能转境,众生被境转”。

禅宗予人于人生路上或修行路上的帮助,非盲从迷信盲修瞎练之人可以明了洞悉,却又道禅悦法喜时莫要忘记参:平常心是道……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四:年轻主持人不搞笑许多人都说,现在的《王牌对王牌》要不是还有沈腾贾玲撑着,或许就很难办下去了。《王牌》每期嘉宾都不少,以往上了节目没有镜头的也是多了去了,《情
  • 亮点推荐:海鲜金汤味有脱水的虾仁鱿鱼和菌菇,还有海苔芝麻和汤料包,食材已经挺丰富啦,其他味道有待尝试说早睡闭上眼半天也睡不捉五点多和小方爬起来往蚌埠跑,就为了一
  • 王军,男,1975年11月生,山西霍州人,1998年3月入党,1994年9月参加工作,全日制大学学历、军事学学士,在职公共管理硕士。马玉红,女,1963年10月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以自己的固执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仅是默忍或是隐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
  • #刘雨昕[超话]# #刘雨昕正能量偶像# 【小广改名公告】亲爱的伞伞们,小广已经接收到了大家超棒的idea,伞伞们真的都是起名小能手呀[羞嗒嗒]小广已由@刘雨昕
  • 依靠易中天、杨红樱、韩寒、冯唐等众多IP作家作品,果麦文化的图书策划与发行收入占据主营收入的90%以上,2020年仅易中天一人作品就带来两千万营收。依靠易中天
  • 另外,如果某处的风水不好,邪气太重,使用朱砂红的颜色,具有明显的镇邪奇效养圣贤品格心,做纯正无私人,留正气给天地,遗清风于乾坤心存善念天必佑之,善恶到头终有报。
  • 人生苦短,勿忘心安~#算八字看婚姻感情##生辰八字命理姻缘##事业财运##八字合婚看婚姻##算八字看命理八字合婚#【八字看财】伤官为喜用者财富的来源需要勇敢者去
  • 」余德丞狠撇投訴睇波的女友余德丞在現場見到意甲球隊祖雲達斯的波衫及物品都表現得相當興奮,他表示意甲是自己第一個接觸的聯賽,當年他是意甲球隊帕爾馬的粉絲,昔日到
  • #淘鲜达#杭州阿里的人在济南喝酒欺负姑娘的事儿,还透露出淘鲜达要跟济南华联超市合作了,之前淘鲜达只跟大润发合作。今天看了杭州阿里的人在济南槐荫区喝酒欺负同事小姑
  • 38、不想听大道理 只想吃小蛋糕39、我今天已经20岁了 想要20个对象不过分吧 多了不要 聊不过来40、承蒙时光不弃 感谢一切给予41、与这世界交手的第十八年
  • 疯狂委屈,哼哼唧唧扒我的腿要我抱抱[笑cry]但是我得上班啊,就让我妈拦着她,我下楼了,门没带上。!
  • 想要加入老吴合作指导的朋友不需要着急,验证好考虑好确定下来后再私信咨询老吴就行,老吴也很明确的说购买一套技术课程的费用跟上老吴的布局,不能给你一夜暴富的黄粱美梦
  • 后来亚古兽他们进化,不出意外的打败了boss赢得了胜利,日子归于平静后亚古兽和加布兽问太一和阿和明天要做什么,他们想了想有答案再回头的时候,亚古兽加布兽已经不在
  • 在帮扶企业——神东公司的支持下,村里投资46万元购买大型耕种设备,驻村书记还当起了“免费”司机。今年,村集体还办起了农牧业公司,投资200万元成立了荞麦种植及杂
  • お休みの方もいたのに集まってくれてありがとう!今日はアフレコ録りだからみんないないのかーと、寂しいって思いながら現場に行ったらびっくり!
  • 他又指,自己沒有特別鍾愛跑步,皆因找不到變化,「自己喜歡與大自然互動,並以帆船為例,稱天氣、自身狀態、風向等因素每日都有變化,從中可以學到很多知識。他又指,自己
  • 梦见自己在果园中行走,表明你个性务实,是个“实干家”在艰苦付出之后,终将取得丰硕的收获。梦见果树上结满果实,预示你可能会与年长的人陷入爱河,最好对你的言行适当注
  • #12生肖##生肖龙#自从幼儿园的时候果果比同龄孩子矮一点,我们家就开启了漫漫身高管理之路,其中走过不少弯路,踩过不少雷,焦虑过迷茫过过,最后经过不断的努力,果
  •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很多牧民到西宁看病,举目无亲,又不通晓汉语,食宿就医遇到很大困难,尕布龙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就主动接纳八方来客,在自己的家办起了接待百姓的“牧民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