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世上有好人,但一定要防范坏人;相信自己很坚强,但不要拒绝眼泪;相信金钱能带来幸福,但不要倾其一生;相信真诚,但不要指责虚伪;相信成功,但不要逃避失败;不埋怨谁,不嘲笑谁,也不羡慕谁,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
​人生在世不是没有快乐,是我们的心把痛苦抓得太牢了,以至于没有力量和空间去容纳光明了。好好做现在该做的事情。昨天下雨,不会淋湿今天的衣服,但如果我们的心情停留在昨天的雨中,就错过了今天的太阳。不是吗?、做一个向日葵族,面对阳光,不自艾自怜,每天活出最灿烂的自己。每个女孩都想找到,将自己视若珍宝的男人。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就体会不到成败和悲欢;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可能——永远都感受不到劳累和心酸!
​做一个内心平和的人……心内平和了,很多事就会看得开,放得下,不会因执着而伤害自己;内心平和了,有些事更容易想明白,不会被瞬息万变的信息牵着走,能清晰判断什么事物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内心平和了,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好,事情也会越来越顺利,生活也会因此而更自在,更踏实,更安详。
​一个真正有福气的人,对遇到的事,遇到的人都会心存感恩;不要忽视身边最亲的人,他给我们的爱无怨无悔;不要忽视生命中注定的擦肩而过,他的出现可能会影响我们一生;不要挑剔你不喜欢的遇到,他注定是我们成长路上必读的教科书;不要憎恨曾伤害你的人,他可能会成为我们成佛路上最大的助缘,惜缘。
​学会适应,就是一种本事。适应身边的人,大家会认为你合群。适应环境,自己就有生存环境。人世间,世故人情,冷暖自知,面对美好和凄苦,要不悲不喜,不愤不忧,学着去适应,结果或许会不一样。 https://t.cn/R2Wxaeh

关于《知觉的世界》的读书笔记
一本可以细读的书~梅洛.庞蒂从人的知觉出发,论述了关于我们对于事物、生活、艺术等各方面的看法。上一次有如此看书体验的是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时光》,再一次被这种论述的方式所打动。自从前段时间开始接触哲学,自己对于生活的体验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有所改变,这大概就是哲学的魅力吧。看到最后,真心希望哲学能成为每个国家义务教育里的必修课程,就像法国所做的那样,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一种新的体验。

摘抄:

在检视了空间之后,让我们着手检视那些填充了空间的物本身。就此,若去查考经典心理学的教科书,我们会发现里面是这么界定物的:先是有一些不同的性质呈现给了不同的感官,然后再由理智的一个综合行为将这些性质统合为一个体系一这就形成了物。例如,柠檬就是这个两头鼓起的椭圆的形状,再加上这个黄黄的颜色,再加上这个凉凉的触感,再加上这个酸酸的味道……然而,这一分析并不能让我们满意,因为我们并没有看到这里有什么是能够把这其中的每一个性质和所有其他的性质统一起来的;而实际上,我们是的的确确地感受到了这一点的:柠檬是个统一的存在,它所有的性质都不过是这统一的存在的不同表现。只要我们还把物体的各种性质看作属于视觉、味觉、触觉等截然分疏的世界的,物体的统一性就一直会是神秘难解的。然而,在这一点上,遵从歌德的指引,现代心理学已经注意到:物体的任何一个性质都远非严格地独立的,而是都拥有一种情感意谓(une signification affective),这情感意谓会将此性质与所有其他感官的情感意谓连结起来。举例说来,正如给房间挑选过壁毯的人都知道的,每种颜色都会氤氲出一种情绪氛围,都会使这壁毯或忧郁或明快,或阴沉或昂扬。既然不仅颜色是如此,既然对于声音和触觉来说亦是如此,那么我们或许就可以说:每一种颜色都对应着某一种声音和温度。正是因此,当向盲人描述一种颜色时,盲人可能会通过把此颜色类比为某种声音来想见此颜色。因为人的经验赋予了性质某种情感意谓,所以一旦我们把一个性质放回到人的经验之中,那么这个性质何以能够和其他那些它原本与之毫无关系的性质发生关联也就变得开始能够被理解了。

在我们试图找回我们在生活的经验中所领会到的那个世界的努力中,所有那些古典的艺术法则都被打破了。关于绘画的古典教条是建立在视角主义之上的。所谓视角主义就是说,比如当画家在面对一片风景时决定只按照最传统的画法把他所看见的在画布上再现出来:画家先是看见了他身边的树,然后他把目光放远,投放到前方的路上,再然后将目光投向更远方的地平线;如此一来,根据目光每次所投注的焦点之不同,其他物体的外观也都随之发生变化。在画布上,画家所试图完成的不过是所有这些各异的视图所折中调和而成的产品,画家不过是在试图给所有这些各异的知觉找到一个公约数,也就是说画家并不是在给出物体呈现给画家的尺寸、颜色和外观,而只是在试图给出物体为传统绘画规则所规定下的尺寸和外观,也就是说,当把目光投注于地平线上某一个固定的点时,当风景画中的一切线条都因而从画家出发奔向这个点时,物体所呈现出的尺寸和外观。如此这般画出来的风景就会显得平静、端严而可敬,因为这些风景是被一个投注于无限远处的目光所固定住的。这些风景是与我有一段距离的,观看者是没有被卷入其中去的,这些风景是彬彬有礼的。观看者的目光从这些画中风景上从容地掠过,这些风景画中不会有任何令人不悦的东西来扰乱观看者那无上的从容安闲。然而,上述方式并非世界实际上呈现给我们的方式。世界实际上是在我们与世界的接触中呈现给我们的,而这与世界的接触正是知觉给予我们的。每时每刻,在我们的目光流转于现实场景中的时候,我们都必然只能从某一个确定的观点出发,而这些前后相继的瞬间之所见,无论是关于哪一个风景区域的,都是不能够简单地相互叠加起来的。画家如果想成功地彻底控制住这一系列的所见并从中提取出一个永恒的、唯一的风景,就不得不破坏掉自然而然的看的方式。比如画家就必须得时不时地眯起一只眼睛,借着铅笔去目测清楚一个细节处看起来到底有多大--然而这种做法难免就会改变这一细节本身--然后把这些都置于一个分析性的看之注视下,并进而在画布上构建对风景的再现。如此这般再现出来的风景完全不符合任何自然而自由的看,这般再现出的风景宰制住了自然的看之动态的开展,并且,这般再现出的风景还取消了这自然的看之律动和生命本身。自塞尚以来,很多画家都开始拒绝再遵从几何视角这一规则,因为他们想要重新抓住并再现出风景在我们眼底下的诞生本身;因为他们不再满足于去做一个分析性的报告,而是想要重新融进并采用知觉经验的“作画法”(“style”)本身。所以,他们的画的不同部分是从不同的出发点来看的,这就会使不仔细的赏画者觉得这些画犯了“视角错误”,然而却会使认真的赏画者觉得:在这些画中,从来没有任何两个物体是同时被看到的;若要在这些画里的不同空间部分之间游动目光,永远都是要耗费时间的;在这些画中,存在不是现成地被给予了的,而是通过时间显现或浮现出来的。

塞尚就曾说我们当能够绘画出树木的气味。在相同的意义上,萨特曾于《存在与虚无》中写道:每一个性质“都在揭示出物的存在”,他接着说道:“柠檬(的黄)贯彻于柠檬的所有性质中,且其每一个性质都是贯穿于所有其他的性质中的。那黄黄的正是柠檬的酸,那酸酸的正是柠檬的黄;我们吃糕点的颜色;而且糕点的味道也在向我们所说的饮食直观揭示着糕点的形状和颜色……泳池中水的流动性、温热感、泛蓝色以及涌
动态,这其中的每一个性质都一下子就在所有其他性质中被呈现出来了。”

每一个物都向我们象征着某种特定的行为,都向我们提示着这一行为,都激发着我们或正面或负面的反应。正因此,从一个人装点布置其居所的方式,从他所喜爱的颜色,从他所爱去散步的地点就可看出此人的品位、性格及面对世界和外部存在的态度。克洛岱尔就曾提到,中国人会用石头建筑园林,其中的一切都干枯而惨淡①。如此这般对环境的石化所透露出的是对生之茵润的否定,也就是说是对死的向往。那些郁结纠缠在我们的梦里的物同样是意味深长的。我们与物的关联并非一种遥远的关联。每一个物都向我们的身体和生活诉说着什么,每一个物都穿着人的品格(顺从、温柔、恶意、抗拒),并且,物反过来也活在我们之中,作为我们所爱或所恨的生活行为的标记。人驻于物,物也驻于人--借用心理分析师的说法就是:物都是情结(complexe)。塞尚亦持此观点,他曾说绘画所力图传达的正是物的“光环”(“halo”)。这也是现代诗人弗朗西斯·蓬热的看法。我们现在就以他为例对此作进一步的说明。萨特曾在一项关于蓬热的研究中写道:“物居住在他那里已经年历岁,物居有着他,物似地衣般覆盖住了他记忆的基底,物就在他那里……他现在努力所要做的就是从自身之深底钓出这些丛生的巨物以使它们出现,而不是对它们作严密细致的观察以确定它们的性质。”比如说水--当然,不仅仅是水,所有的元素都是如此--其本质并不在于它可被观察出的性质,而在于,关于我们它到底向我们说了些什么。
蓬热就是这么评论水的:
“水白、亮、无形、清凉、被动,执拗于它唯一的堕落--重力,用各种绝招完成这种堕落:包抄,穿透,腐蚀,渗透。

堕落同样作用于水的内部:不断地坍塌,每时每刻都在放弃各种形状,一味地卑躬屈膝,四脚八叉地趴伏于地,如尸首,像某些教派的僧侣……

我们几乎可以说水发了疯了,它歇斯底里般地唯重力是从。这个需求控制着它,如同一个根深蒂固的执念……

液体从定义上讲执着于服从重力而不是执着于维持自己的形状。为了服从重力它拒绝一切形状。这一根深蒂固的执念及病态的顾虑使它完全失态……

水的不安定:能感觉出最细微的倾斜变化。连滚带爬地跳下楼梯。活泼快乐,幼稚地顺从。当降低这边的高度以召唤它时,它立马就跟过来了。”
(引于《采取事物的立场》)

① Paul Claudel,Connaissance de IEst(1895-1900),Paris,Mercur
de France,190è; rééd1960p.63:“正如景物之美实非草木和枝叶的颜色所构成,而是由线条与地势之起伏掩映所致,中国人真的会只用石头建园子。如此造园就好比是在雕塑,相形之下,寻常造园法则类于绘画。堆叠山石,以创造人工景观。从确定轮廓和形态来看,用石头似乎要比用植物装点更服帖更适宜它们的层次和外貌的变化令人感觉到高度和深度曲折和突兀”一-编者注。(中译文请参见《认识东方》徐知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2页。-中译注)

加斯东·巴什拉将这种分析拓展到了所有的元素中。听众诸君会在他一系列关于气、水、火和土的著作中发现这种分析。在这些著作中,巴什拉把每一种元素都看成了某一类人的心灵家园,看成了此类人魂之所牵梦之所萦者,看成了主导此类人生活的那一为其所最钟爱的境域,看成了那赋予此类人以力量和幸福的自然圣礼(sacre-ment naturel)。所有这些研究都有赖于超现实主义。长达三十年,超现实主义力图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物体中--尤其是在那些我们失而复得的、弥足珍贵的物件中--寻找那“欲望的催化剂”或者,正如安德烈·布勒东所说,寻找人的欲望于其中显现自身或曰“结晶”的地方。所以说,这是个相当普遍的趋势:不再把物和人之间的关联设想为一个享有着至高权威的精神和一个例如笛卡尔的著名分析中所呈现的蜡之间的那种距离和主宰;而是终于意识到了:这关联并不是那么清楚明白,这关联是一个令人目眩的接近,这接近使我们不能把自己视作与物完全撇清关系的纯粹精神,使我们不能把物界定为与人的性质没有任何瓜葛的纯粹对象。

通过检视知觉的世界,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呢?我们学到了: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它的显现方式区分开。诚然,当我像字典那样去定义桌子的时候--三条或四条腿支撑起的一个平面,人们可以在上面吃饭、书写等等--我可能会觉得如此我就抓住了桌子的本质而完全不必在意桌腿的形状、纹饰的风格等等这般伴随性的偶然之处。然而,这样我就不是在知觉了,而是在下定义。与此相反,当我在知觉一张桌子的时候,我不会不在意这桌子实现其作为桌子的功能的方式,而且,正是桌腿每一次承载起桌面的独特方式、正是那从桌脚到桌面抵抗重力的独特运动吸引着我,并使得每张桌子都卓然有别于所有其他的桌子。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细节--从木头的纤维、桌腿的形状、木头的色泽及年龄到印证着木头之年龄的某些涂鸦或磨损--是无关紧要的,而且“桌子”这个意谓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为它是透过所有这些“细节”显现出来的,因为正是这些细节体现着它在场的样态。然而,一旦我们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因为艺术品也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在此总体中,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正是这些符号和细节向我显现了意义,以至于正如被知觉到的物那样,艺术品也是要去看的、要去听的,任何的关于艺术品的定义和分析--无论这分析作为对知觉经验所进行的事后盘点做得有多么完备--都不能取代我对此艺术品所进行的直接感知经验。这一点乍看上去并不是那么明白无疑。

当你迷惑了,该问谁要答案?问谁要智慧?——你自己。

你是那个唯一能真正回答你的人,你是那个唯一能给予你智慧的人。当你有疑问,自己问,自己答——让自己变成自己的桥,完成自己内在的沟通,让你自己的首尾沟通。像蛇的头咬住蛇的尾巴一样,自我圆满。

每当你向外问问题时,你在离开你自己;每当你期待别人的回答时,你关闭了自己的心。

为什么你是一个一直向别人讨要水喝的人?因为你没有发现和开发出自己的泉。没有发现和开发出自己的泉并不代表你没有泉,相反,人人有泉,只是等待开掘。

根据我的经验,自己给予自己的回答,是唯一真正有用处的回答,别人的回答总是那么不入骨,任何别人的回答都是“外在”的,唯自己的回答才是“内在”的。

你的问题是你内在的问题,因此靠那些外在的回答不能解决你内在的问题,因为从来没有过什么“外在”能真正切入过自己的内在的。

所以,当你有问题,自己问自己,自己给予自己回答吧。你必须完成你自己内在的圆——你必须完成你内在的圈,那内在的蛇的头必须遇见它的尾,疑问才能真正消失,否则,你有问不完的问题。

在你的里面,头脑是发问的根源,所有的为什么都由它发出来;而心则是真正回答的根源,所有真正智慧的答案必由它回应。让你的头脑和你的心相遇,这是一个智者的内在之旅。

头脑的一生有问不完的问题,它会一个接一个,这个结束就是那个,它会不停地问下去,仿佛它的工作就是制造烦恼和发问似的。

真正的答案来自内心。我知道的头脑恰是有疑问的根源,而你那里面的、“我不知道”的心却每每成了那个真正的回答者。

生命之中,一个问题对应一个答案,有问必有答,有求必有应——就像你每对着山谷大喊一声一样,必有一个回声从那里返回来。仿佛人的头脑、人的自我就是那个对着山谷喊出声音的人,而智者或心,是那个回声的来处。

一个人要想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向自己里面喊,听自己内在的回声。这是唯一能真正止息自己头脑疑问的方法,是真正使自己圆满和安静下来的方法。

在智性方面,我从没有问过别人问题。我的头脑很少升起“为什么”,当有一个“为什么”产生时,总能遇到我的心给它的回应。我的问题消失在我的内部。它从没有在我的里面形成过长久、持续而过大的震动,让我不安而不得不去寻找师父解决我的为什么。

我似乎总是一个头脑木木的人,但却总有不断的地下的泉冒出来滋润那头脑之木。所以,我有时看起来很木讷,但我活生生。因为我内在的宇宙在滋养它的众生,那内在的雨水在滋养那内在的花朵、内在的种子,那内在的河流在带走那内在的垃圾。所以,我的内在问题很安静,又很干净。我是一个能解决自己疑问的人。

从一开始,我就是自己的师父,而那学生似乎没存在过。因为很少有问为什么的人存在。有时我给予自己一个问题,然后我自己来回答它,那只是像一个小孩在往那湖水里投一个小石子,然后看那浪花或涟漪而已。

我行走在自己内在的沙漠,内在的绿洲,内在的河边,内在的草原;我飞行在我自己内在的天空,内在的星球,内在的宇宙;我是鱼,我是鸟,我是一只草原悠行的鹿。我在自己的里面相遇一切,经验一切,知道一切。我自己是一个星球,我存有所有,不需要别人而自存。

藉着向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它像一条路,最终将把你引回你内在的宇宙,发现你内在的星球,看见你内的山川、河流、星宿,看见你内在的生生灭灭和发现你的不生不死。

智者舀泉水给自己;傻瓜向别人要泉水喝,而他自己正守着泉。所有的傻瓜都是盲人,对内在之泉视而不见。

师父是一个能回答自己问题的人,门徒意味着需要师父——他是一个伸头向外探索世界的人,需要师父敲他的头回到自己的世界。

一个师父的经验是:做一个缩头乌龟,是做一个师父的开始。所以,师父总是敲那向外伸头探索世界的乌龟。

乌龟是一个修者的象征,它的四只短脚,加头和尾,正好象征六根,而“龟”正是“归”。

归,归,归——这是修行之路,最后变成“没有归”,既乌龟。

所以,一只乌龟意味着一个修成的师父。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师父喜欢养龟的原因,那是给弟子们看的。那是他修行成道的象征。

乌龟生活于大海,就象成道者生活于道一样。乌龟是两栖动物,它既能在海岸上也能在海水里,那是一个师父即能出世也能入世的象征。

乌龟是安静的,它能千年寿,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成道者也能够长久存在的原因。

乌龟是所有的动物中头脑里最没有“为什么”的动物,它总是把它的六根收于它的壳下,它过着一片巴掌下就是一个世界的生活。这就是一个成道师父的生活。

你了解一只乌龟的存在史吗?假如你不是一个成道者,你不可能真正了解它。与一只乌龟的真正相遇,是一个悟道的心的诞生。

你了解这些吗?乌龟给你所有的回答。

我遇见过很多找寻师父的人。你现在还在找寻师父吗?去拜一只乌龟吧。这无言的老师是你修行的榜样。成为乌龟,即是成道。无归,意味着人的成道。

一只乌龟不关注大海的风浪,它不问海啸,不惧海风,因为一个守静者不害怕任何动,那动和它无关。而一个成道者也不害怕世俗之浪,世俗之灾,因为守静的他也和那动无关。

静能存在于任何动中而不破坏它自己,就像乌龟无论处在何样的波涛汹涌之中它都宁静无事一般。

当疑问的头脑寂灭,心回归它本来的自己,像一只乌龟一样,你处在了你自己的道中。智慧是道的变现,一个成道者不处在智慧上,而处在道上。倘若一个修行者处在智慧上,他的路还没走完。

所有的问题寂灭时,头脑没有一个为什么,大海没一个风浪时,你像老天拥有海一样的拥有着道了。

我是如何发现这些存在的奥秘的?当心向里穿过黑暗,醒来在它不知道的世界时,那四处走走和“看”,便自然的发现这一切,在别人看来很神秘的、不可知的东西,在他看来如白天视物一样。

头脑有似乎拥有无数无量的疑问。但你知道吗?那不知道的心拥有不测、不可知的智慧,它总是能回答头脑,无论问题有多少、是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数千年来,人类所有头脑的总和发出的疑问也没有难倒心的原因。

心不可能被问得哑口无言或被枯竭。心似乎是一个井口很小的井,但一旦通过井而到达底部时,你会发现另一个宇宙在那边。发现这奥秘是不是让你“大自在”,是不是让你感到自己不生不死?这发现和到达曾让你喜悦的不得了。

你也想发现这样一个世界吗?

有头脑发出疑问,有心作答,这是一个契机。它最终会引开一条路,把你带往那世界——那无数、无量、极乐、道也不能描述它的世界。

那里多么美,来到这吧!那探索存在奥妙的人,问心要智慧是去往那世界的钥匙,向这里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推荐指数:⭐️⭐️⭐️⭐️⭐️7⃣画画魔法刷▫️在蓝精灵的绘画室里,有一些需要填色的空白墙,是时候展现我的天才画工和想象力了,把画室变成一个色彩缤纷的宝藏之地推
  • 26条青海旅行攻略,建议以及旅游攻略~ ①青海基本到了夏季之后,晚上9-10点才会天黑 ②青海西宁是也是离海洋最远的城市 ③青海部分地区海拔较高,切记不要
  • 以动力总成为例,欧洲市场悬挂不同品牌标识的Horizon(克莱斯勒欧洲公司此时拥有多个欧洲老牌汽车品牌)使用的都是1.1~1.5升的四缸汽油发动机,但在排量为王
  • #悠塔[超话]##减肥➕V:514364757# 果吸奶片益生菌瘦❷❸斤,顾客直呼绝绝子,因为看起来像是瘦了三四十斤的样子!!不仅围度瘦了好几圈更是解决人生苦
  • 来自法国波尔多的名庄酒,勃艮第一级葡萄酒,品质独步全球的粉红香槟……将教授学员葡萄酒深度知识,课程内容结合了葡萄酒的感官分析、酿酒、葡萄酒生产学、餐酒搭配以及市
  • (魏蔓)(发型)Via:IG白羊男对于爱情的忠诚度是只要你爱上了你,就不会介意你是否拥有天使脸蛋,魔鬼身材。无论多少流言蜚语我都相信他,因为我知道他是个多么善良
  • 毕业后就再没来过啦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还是那个天那片海 沉醉于温柔的海风暮色中 怎么也看不够的层次丰富的云 看到很多放暑假被老人带来玩的小孩 想起很多很多年前
  • #熬夜的七大好处#熬夜除了快乐和爽,好处真的还有很多,许多人知道的太晚了,就皮肤科而言有以下四大好处:1、让人看起来更成熟经常熬夜容易使皮肤暗沉发黄,产生皱纹,
  • 现在起至9月15日,关注 @红门雅顿 ,转发并评论此条微博,一句话证明你有多「忙」我们将选取5位发布优质内容的用户,送上 #雅顿橘灿精华2.0# “忙人补给包”
  • 他们的合作建立在对于共同美学追求的基础上,并创造出丹麦现代主义非常具有标志性的设计作品。她成立于2014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法国本土品牌,她坚持法国原创设计,品
  • 近几年,娱乐圈中不知道有多少的明星在广告代言这件事上翻了车,总是有些不以为然的公众人物为了捞金那是什么广告都接,什么底线都没有,这说的就是最近一位代言而被喷惨
  • 通过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实地参观访问及国外小朋友网上“云打卡”参与活动的国内外小朋友们对童声合唱音乐周的品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了解了音乐周用全世界人民
  • 今晚的感受:1. 最强的个人是Nelson和AC。在表现力、稳定度、创造力和音乐的融合度方面都最牛;2. 最棒的团队是凯哥的那组,炸翻;后面Acki桑和Bubu
  • 因为画这个玩意的记忆太过于痛苦令我无法面对它,宛如一个程蝶衣他妈砍了儿子六指就连滚带爬地跑路了……真的是边画边哭,明知道分镜节奏烂成一锅粥,但还是得咬着牙画完,
  • 另外中国变化快的还不仅仅是基建……就在去年疫情时候,我给学生上网课讲当代中国,还说中国的特色之一是拼搏精神,有大量奋进的年轻人,重点举的就是996的例子。这套
  • ----《次第花开》#大乘佛教[超话]#彻悟大师复香岩居士书:“直须深信谛了,心外无佛,佛无心,全心即佛,全佛即心,一念现前,即一念相应,念念现前,即念念相应,
  • 和乔先生看完花束:感觉还是男的有问题,他怎么还不画画(画画了就能想起所有)我:女的干嘛和别人睡[汗]:不懂在演什么(整部电影表达什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看电
  • 完了,我刚意识到被这小坏蛋骗了,还想着呢,子沐就用两根纤细的手指按住了我的嘴唇,跟着说道,“一会必须你喂我吃饭”说毕,她立刻收回了手指,恢复到了淑女一般的坐姿,
  • 虽说普通文具装进盲盒后价格就会翻倍,但抛开“盲盒”概念,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文具盲盒中,除了部分知名文具品牌推出的系列联名款外,有很多其实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三无”
  • 【#阿里女员工案涉事男领导不构成犯罪# 治安拘留15日】9月6日,中国检察网通报阿里女员工被侵害案进展,具体内容如下:中国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检察院经依法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