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重新发现自我》

1. 最初,你通过自己的感官来体验世界,逐渐地,你开始通过你的信念来体验你自己和周边的世界。
 
2. 你生命中的问题是由一个核心信念引入的,该信念被压抑在你的潜意识中,一旦将其转换为一个更为正面、有爱的信念,问题要不就会从你的生命中消失,要不你会发现解决它的办法。
 
3. 直面你的信念,注意到你的感觉是这些信念的动力源,并觉知到这些感觉所掩饰的真正的力量。
 
4. 每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都是来支持你的自我概念的。
 
5. 当你没有任何不适感的时候,就去享受当下片刻,你可以停下四处张望,去欣赏和享受你正在体验着的人生,即你存在着的事实。
 
6. 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打造和维持一种身份,让我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我做每件事的动机都是我对重要性和归属感的需求。满足了这种需求,感觉更安全了一点。我们所有的冲突和争吵都来自我们的需求,我们需要感觉到自己在对方的生命中是特殊的。
 
7. 期待证实了关系中的爱是极其有条件的:我不想爱他本来的样子,我想爱他应该有的样子。
 
8. 如果我觉得不快乐,是因为我没有看见自己就是那个快乐。
 
9. 如果你想要改变某事,你首先肯定是在评判它,而如果你评判某事,你做的就是接纳的反面,你在拒绝它。而拒绝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紧抓不放。接纳任何事物就是从它那里解脱,你不会想留住它,你也不会想推开它,你只是和他在一起。
 
10. 你实际是妙不可言的存在,具有无限力量、创造力和才智。
 
11. 你一出生就有对归属感和重要性的需求,因为你无法体验到完整性,也不知道你的真正价值是什么,你就往外寻找肯定和鼓励。
 
12. 你的信念成为真相,仅仅是因为你相信它是真的。
 
13. 人们拒绝一个情景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快乐是有条件的,他们认为只有满足了某些特定条件后,他们才能快乐起来。
 
14. 问“为什么”不能让你满足,因为通常我们问“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已经拒绝了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任何事。
 
15. 你的心理动力来自你对重要性、归属感、力量和安全的需求,但需求是无法满足的,还会一直让你觉得不完整。在任何特定情境中,你会把自己的不完整感投射过去,认为这个情境缺少你所需要的,不能让你平和、快乐和有力量等。然后你会拒绝找个情境,一门心思改变它。
 
16. 情境是中性的,如果你的反应带着焦虑、激怒或其它的拒绝成分,这样你就有了一个问题。所以我们要么接受、要么拒绝。接纳引发更多的觉知,最终还有欣赏。
 
17. 因为我们需要归属感,于是你想要一个人格面具,好适应你所生活的社会,这一切的设计者都是你,而真正的你并不在这个房间中,但是却在体验在这个房间中的幻象,就好像这在真实发生一样。
 
18. 如果我试图去疗愈什么,我就是在试图改变它;如果我试图改变它,我就是在评判它;如果我在评判它,我就是在拒绝它,一点都不接受它。
 
19. “问题”就是一个似乎超出了你处理能力的情况,而且你在情绪上拒绝它。问题出现在你生命中是有目的的,一旦目的实现了,问题就消失了。任何问题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我们看见真相,这个问题就像镜子,反映出自身的一个信念。
 
20. 问题的目的就是反映出一个信念,如果你接纳、觉知和欣赏,就可以看到这个信念是无条件的爱的乔装,并体验到这份爱。一旦你完全拥抱了信念背后的真相,你可以超越信念、在其之上的真相,就不再需要这个情况作为问题而存在了。在面对问题时,把注意力放在接纳、觉知和欣赏上。
 
21. 接纳是真正的快乐,以及真爱的关键。
 
22. 事实上,快乐、爱、平和与喜悦是不会被条件所束缚的,真正的快乐总是在那里,“你就是快乐”。
 
23. 当感觉浮现时,留意感觉而不要陷入自动的提问,比如“为什么我感觉到这个?”或“我应该如何处理这个?”这些感觉也不是你选择的,而是设置到你的人物中的。(接纳自己的潜意识)
 
24. 信念是真相的替代品,信念的核心是恐惧。
 
25. 当一个人来到生命之路的岔路口时,他到达的不是一个做决定的点,而是一个臣服或接纳的点。面临任何两难境地时,没有对的或错的选择,有的只是一个等待以及留意的机会。岔路口是一个美妙的机会,你可以仅仅躺下,在真正信任的静谧之中休憩。#娜理好书#

若论究竟义,诸位!求佛失佛,求法失法,求僧失僧,求大涅槃,得生死业。真求法者,二六时中无所求。
.
体会得出来吗?真的悟明我们的心性,求佛失佛,求法失法,求僧失僧,求大涅槃,得生死业。不造生死业,即得大涅槃。求法者,二六时中无所求。为什么?一、从理上来说,我们的觉性就是佛,般若就是法,和合无诤就是僧,自性本自具足三宝,这是理上来讲。
.
再讲一遍:觉性是佛,般若是法,和合无诤就是僧。所以,真正的僧,是我们心性当中那一颗无诤的心。所以,在座诸位!我必需告诉你,一辈子你要记住的话,底下这二句话你背得起来,一辈子修行就立刻立竿见影,就会成功。
.
第一句话:大修行人不见众生过;第二句话:大居士绝不说僧过。二句话,你要刻在你的脑海里面,时时刻刻这样提醒自己。
——慧律法师开示 https://t.cn/RxRVHIh

这十种供养你听说过吗
一、香供养
香能通气养神,传达境界。燃香时,香自灭而留香与人,这就是佛教中舍己为人的精神。所以燃香不是要烧香给佛陀,而是我们要懂得香的精神。

香还有一层含义即佛教中所说的五分香,五分香就是:(1)戒香:守戒者众人钦仰,美名遍处,人如守戒心自然有定力,故戒属香。(2)定香:由戒行而生禅定,修禅定者,众人敬羡赞叹,故定亦属香。(3)智慧香:慧由定发,儒家有句话说:“万物静观皆自得”用静的心地去用功,才能启发智慧。一个人做任何事,绝不可操之过急,得冷静去深思,用智慧去分析判断,凡事方能有所成就。以上三种就是佛陀常常教导我们的:“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4)解脱香:人若有解脱性,对任何事都能看得开放得下,无所执著,所以人能解脱也是一种香。(5)知见香:有智慧的人必有先见之明,能行则行,可止则止,有思想见解,所做所为正确,就是知见,这也是一种香。还有一种没物质没气味的香,便是声名,如要令名声香,则须依佛陀所指示的去走,去修持,将佛心当己心,以慈悲、喜舍、原谅的心去待人,这就是五行香的真义。

二、花供养
花能清心养目,所以读书人多喜欢在案头上摆瓶花,增加读书情趣。用花供佛,庄严佛堂,或每日在花瓶中插些鲜花,清香扑鼻,让人醒心悦目。庄严的佛堂衬上几朵淡雅芬芳的花,恭敬之心,油然而生。于十供养中,花代表著物质供养。在佛教里,常可听到佛在灵山“拈花说法”这句话,可见花与佛教关系甚大。说到这里,顺便跟各位谈谈“拈花说法”的典故:

《大梵天问佛决疑经》记载: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舍身为床位,请佛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默默无言,一时百万人天,悉皆罔措,独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便是宗门禅的肇始。如果要再追溯禅宗的起源,则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成最正觉时,就已开启端倪,所以禅宗的特点是在“以心印心”,阐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由上面的经文,诸位就知道了“拈花微笑”与禅宗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花也被列为供养佛菩萨中的供物之一。

三、灯供养
灯并不完全指电灯,比如蜡烛,油灯之类能照暗为明的东西,都属于灯供养的范围内。佛教传法亦名传灯。佛教传法,如父传财于子,但其意义不同。钱财传他人,己身积财必会减少。而佛陀传法,如一灯传一灯,灯灯皆明,灯灯无尽,所谓“一灯能续千灯明”。佛陀传法对己不减,对彼有利。灯又有去暗投明之义,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一盏暗路中的明灯,驱除幽暗的世界,光亮宇宙大地。

四、涂供养
“涂”梵语,即水。经云:“水能离垢得清凉。”水不但能洗除众垢,令物清净,并且水还具有和合性,无论大江、小溪汇聚一方,皆成一体。就好比大众学佛,最后都能成佛。所以用水供佛,洗己心垢,三世罪障悉荡涤,心既清净,自性现前,又何叹成佛路远呢?学佛人都应该学水的和合,水的平等无差别。那么,待人处事上不愧天,下不愧人,更不愧己心,日子自然过得心安理得,轻松快乐。

五、果供养
“果”指水果,大众用新鲜可口的水果供佛,功德巍巍。“果”又有结果的意思。人每做一件事,必须有始有终,不得半途而废。就像种果树的人,必须耐得起辛劳、栽植、施肥、灌溉,待树开花结果,才有丰富收获,所费劳力也才有个代价。学佛者亦如是,要发大心,精勤向道,不怕吃苦,不畏阻碍,切莫退失道心,毫无结果,岂不可惜!

六、茶供养
茶能退睡魔王,人若昏昏欲睡,一杯好茶在手,精神百倍。此指示学佛者,昏沉不得,须时时省察自己,检讨自己,每日举心动念,所做所为是否正确?

人若道理不明,佛理不懂,凡事不知,迷迷糊糊,就好比一天到晚昏睡不醒,辜负大好时光,愧对己身。

七、食供养
用饭菜供佛,表恭敬之心,且含义深广。佛子在供饭时,以七粒饭出食念曰:“法力不思议,慈悲无障碍,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另加咒语三遍谓:“佛法之理深妙,不可以心思,佛法之事希奇,不可以言议。”佛以大慈施一切众生乐,以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今因慈悲之力,则十方通达,了无障碍。以七粒之微,普遍十方,一寸之鲜,施周法界,可知法力难思。

八、宝供养
金银财宝拿出门,处处皆可用。一个人若有了“信”,于己有信。对师长、朋友们守信,不欺暗室,无愧衾影,则人敬如神,待若上宾。

九、珠供养
珠者表圆,学佛的人做事要圆满,待人要圆融,不可有所偏差,有所不圆。

十、衣供养
即用衣服供养三宝。衣在此引申著依靠之意。从事上说,衣服须穿著在身上,才能显出衣体的好坏。从理上说,学佛的人,须依佛、依佛经、依靠出家人,按照佛指示的路径去实行,才能得到究竟解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刚回到家发现小猫头在等我有感而发分享一下与可可DD的相遇3号,在店里聊天的时候,听liga提起他表姐家养了只猫,但因为一些原因无法再养了,所以在想办法把这只猫咪
  • 培养专注力的前提是先认识和了解自己,先向内求,明白自己的诉求,再向外求,解决自己的诉求。在现在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其实并不是什么流量资源,我个人觉得,最稀缺的应该
  • 第九条 本办法发布实施前已经取得敬老卡的老年人可自愿办理天津市第三代社保卡并开通免费乘车功能,免费乘车功能开通后原有敬老卡做锁卡处理。第三条 免费乘坐本市公共汽
  • 项目顺利中标,对河北敬业钢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顺利打开新疆区域市场,进行业务推广、市场拓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展示了河北敬业钢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综合实力、团队凝聚
  • 当然这种潮流的存在还是离不开它的本身,也就是内裤腰带,如果你对自己的内裤腰带不够自信,相信大家也会刻意的把它遮起来吧[偷笑]Separatec308系列,炫彩的
  • 【#幼儿园教师本科学历仅占四成#,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求贤若渴】今年高考录取中,师范类专业异军突起,吸引了大量高分考生,但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却对比强烈,一些院校需要
  • #古典文学#《曾文正公全集》晚清,曾国藩学生以及后人整理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体现就是这套《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
  • #二手书[超话]#出言情 可以预留,可以拼包全收包基础运费(多余运费自付)走转转出一些杂七杂八的言情周边周边可以找到的都会塞,每本随书都在‌掌中娇特签(万死不辞
  • 强大的研发团队(2 名设计师和 4 名助理)使我们能够每周生产新设计,我们始终可以满足客户的 OEM 和 ODM 要求。高品质和环保:为了满足全球客户的所有要求
  • 货拉拉是剥削阶级,货拉拉定价太低,比如下面这个单,是从贵州龙里县到望谟县,全程225公里,司机到手450元,刚刚才2元一公里。[吃瓜]接了个汉口站的单子,再也不
  • 我觉得马蓝星对独孤月更多的是愧疚和自责,愧疚自己把他落在月球上,人家这么喜欢自己,自己却不知道或者对他没意思,而在影片接近尾声的按按钮的镜头,有把她在影片开头按
  • 值得一提的是,Phil在今年6月,还在Ins上回顾了Vio-lence乐队的成员更迭历程,非常骄傲自己是乐队成立以来唯一一个没有变过的成员,从来没有错过乐队的演
  • 这段时间又在看机医,有些片段明明看过好多次,该哭的时候还是会哭[悲伤],好羡慕五个人的友情,我不贪心两个就够了。门诊第一周以每天不超过两个小时的班结束,每天
  • 这个夏窗,巴黎选择了再一次换帅,波切蒂诺无奈下课,名气不大的加尔蒂埃成为了新的掌舵人。不过,新赛季法甲就要开始,巴黎在引援上动作不大,低于球迷的预期。
  • 然后我就回了自己家(虽然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家在哪儿)通过监控发现他俩在打扑克,我赶紧去质问,得到他的肯定回答后我也释然了,说,其实我早就知道你俩的事情…… 我
  • [可乐]首先就是平衡力,其实人生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于心理的失衡,所以能保持内心的那种稳态是觉醒者的首要的标准。[可乐]首先就是平衡力,其实人生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
  • 细数张翰的四部剧男主,占南弦、封腾霸气,最后一个角色印象深刻:第一部就是张翰主演的温暖的弦,与张钧甯、张嘉倪、经超等人合作共同演绎的,讲述了一段十年长跑的爱情故
  • 《南华早报》10日评论认为,白皮书重申了北京统一台湾的决心,并谴责了“台独”行为,但在强调加强两岸交流方面则采取了相对温和的口吻,并强调了寻求和平统一的“最大诚
  • #虫虫拜拜# #除虫工程师的日常# 【别让蚊虫破坏你的完美婚礼】夏季避免不了被蚊虫叮咬的烦恼,尤其当自己在进行甜蜜浪漫的户外草坪婚礼时,更不愿被这些烦人虫害所打
  • 一、死后复生之法古人认为,通过一定的修炼,人的真形便可出脱尸身而不死,并将这种不死的修炼方术称之为“尸解”。此乃杖解之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放有神符的竹杖就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