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数学书 为《西游记》玉华州铁匠证清白

  熟铁虽可锻打,但其内部结构松散,质地较软,需进一步锻打成钢才能制造优质兵器。反复加热、锻打、折叠,可以尽可能去除铁中含镁、铝、硅、钙等元素的杂质,让其质量变得越来越好最终成钢。从生铁到熟铁,再从熟铁到钢,锻打过程都会让其重量减少。

  阿基米德以发现浮力定律而在科学史上赫赫有名,这个发现相传来源于叙拉古国王怀疑一顶金王冠的纯度,于是委托阿基米德查明此事。最终阿基米德运用刚发现的浮力定律,测出制作王冠的工匠偷窃了黄金,代之以杂质。从《西游记》里,我们也能看到一桩颇为相似的案件。它发生在第八十八回到第九十回,大致情节是悟空三兄弟在天竺玉华州收了三个小王子为徒,分别传授武艺,王子们组织铁匠仿造悟空等人的兵器,制造期间黄狮精把金箍棒等盗走,铁匠一度被怀疑为盗窃犯。经过一番波折,金箍棒等神兵被找回。铁匠的盗窃嫌疑虽被洗清,但书中透露的两组数字却让他们有了贪污的嫌疑:

  王子又随宣召铁匠,买办钢铁万斤,就于王府内前院搭厂,支炉铸造。先一日将钢铁炼熟,次日请行者三人将金箍棒、九齿钯、降妖杖,都取出放在篷厂之间,看样造作,遂此昼夜不收。

  又见那铁匠人等造成了三般兵器,对行者磕头道:“爷爷,小的们工都完了。”问道:“各重多少斤两?”铁匠道:“金箍棒有千斤,九齿钯与降妖杖各有八百斤。”

  制器之初,钢铁万斤,造成之后,3种兵器的重量合计只有2600斤,两者相差7400斤。读到此处,不免有读者产生疑问,这相差悬殊的数字,是否意味着铁匠们偷偷搬走铁料,充实了自己腰包呢?

  原料的消耗有多少

  欲判断从原料到产品的产出比是否合理,需知道古代从炼铁到打铁,通常会消耗多少原料。

  从原文可看出,铁匠在造作之前,要花一天时间将铁炼熟,所以王子最先买的万斤都是生铁。生铁就是把粉碎的铁矿石与起还原剂作用的煤粉等混合,得到的含碳量大于2%的产物。它只能铸不能锻,要制作兵器必须再精炼成熟铁。中国传统上使用“炒钢法”来得到熟铁,即在炒炉里鼓风让生铁熔化,并通过搅拌让其脱碳。

  以新中国成立前后仍流传于山西等地的“地炉式”炒炉为例,操作者先把木炭、木柴等装入炉缸内,点燃鼓风烧旺,再加入生铁,这些生铁既可以是刚刚从矿石冶炼出来的,也可以是回收利用的铸铁锅碎块。操作者把炉门堵塞,继续鼓风加热,生铁会逐渐烧成红色,这时开始用铁棍搅拌,当生铁进一步烧得发白时,再用力搅拌,让它形成半熔融状态的团块,搅拌可以让生铁所含的碳与空气中的氧结合逸去,从而降低其碳含量。随后,操作者用火钳把团块取出,锻打挤出杂质,经过几次回炉加热、重打,最终形成铁锭或板条。

  熟铁虽可锻打,但其内部结构松散,质地较软,需进一步锻打成钢才能制造优质兵器。反复加热、锻打、折叠,可以尽可能去除铁中含镁、铝、硅、钙等元素的杂质,让其质量变得越来越好最终成钢。成语有云“千锤百炼”,就源于这个过程。从生铁到熟铁,再从熟铁到钢,锻打过程都会让其重量减少。对此北宋沈括记载道: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

  关于炼钢损耗,从成书于8世纪末的现存本《夏侯阳算经》里可略窥一二。该书中炒得的熟铁称作黄铁,有两题与之相关:今有生铁6281斤,欲炼为黄铁,每斤耗5两,问为黄铁几何?答曰:黄铁4318斤3两。现在有黄铁4318斤3两,欲炼为钢铁,每斤耗3两,问钢铁几何?答曰:钢铁3508斤8两10铢5絫。

  《夏侯阳算经》把炼钢分成两步,第一步从生铁炼熟铁,产出率为11/16,第二步从熟铁炼钢,产出率为13/16,总计从生铁到钢,产出率约为55.9%。

  《夏侯阳算经》是数学书,它里面的数字能否反映炼铁的实际效率呢?从工艺调查和历史记载来看,倒是相差不多。例如20世纪50年代,学者们在云南调查的毛铁炉炒钢,从生铁炒成熟铁后,损耗三分之一,与“每斤(16两)耗5两”接近。明末的宋应星在《论气》中说,“凡铁……初入生熟炉时,铁华铁落已丧三分之一”,在《天工开物·锤锻》里又说,“凡出炉熟铁,名曰毛铁,受锻之时,十耗其三”。其比例与前面都接近。如果取宋应星和云南调查数据,生铁炼熟铁要损耗1/3,熟铁炼钢损耗30%,则产出率约为46.7%。

  从46.7%到55.9%,可视为传统炒钢工艺的生铁产钢率范围。代入到《西游记》玉华州的情况,工匠从万斤生铁可得钢约5000斤。

  如果用熟铁打制兵器,需要反复折叠锻打,让结构变得致密,增加其强度。如已准备好优良钢材,那么锻打过程就可精简一些。这个环节材料的损失主要是锻打时去除钢材表面的氧化皮,也就是我们旁观打铁时,被铁锤砸落的暗色小块。当然,产品质量也不一定只能减,不能增,对于已经磨损严重的兵器,铁匠也可以取其他钢材,把它们再重新打到一起,日久天长,反复折叠锻打,兵器上就可能呈现出弯曲回转的美丽花纹。

  这道工序造成的损耗视产品种类而定。比如木工所用的刨刃,恰需要利用熟铁的松散性,锻打次数较少,凿子小刀等质地就密实很多,刀剑等则可达“九炼”“七十二炼”乃至“百炼”。锻打次数越多,砸掉的氧化皮也越多,损耗也越大。据有经验的师傅告知,要得到质量上等的刀剑,在前一步基础上还可能耗费材料约20%。也就是说,5000斤钢出的兵器,总重量应在4000斤左右。

  这么看来,玉华州的铁匠给出的产品确实不够足斤足两,比合理情况还要少约1400斤。也许他们把剩余原料交还给官府,但作者并没有记下这件与取经关系不大的闲事,再联系兵器被盗的波折给工匠们带来的警示,他们下手贪污的可能性实在不大。

  铁棒为何重千斤

  如果我们搜集《西游记》一书里的有关数据,会发现,工匠打出的千斤铁棒,恰好对应于孙悟空金箍棒的常用尺寸。

  金箍棒有多重?《西游记》第三回提到它上面铭文记录“重一万三千五百斤”,书里没说悟空的使用体验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认为它的重量保持恒定。金箍棒的材料是“神珍铁”,含义或是随其体积按主人心意伸缩的同时,密度相应可大可小。那么孙悟空惯用什么规格的铁棒呢?《西游记》第五回说孙悟空大战九曜星君,晃一晃铁棒,“碗来粗细,丈二长短”。第八十八回他给小王子们演示武艺时,也是“碗来粗细,有丈二三长短”,看来这就是悟空实战中的金箍棒尺寸了。

  值得一提的是,悟空平常身高只有4尺,“丈二”即12尺,悟空站在地上只能手持棒的一头,因此他不会像戏曲、电视剧里所演的那样站着舞棍,第八十八回他是在半空“离地约有三百步高下”处,撒开架势表演的。

  一丈为10尺,明代常用营造尺为32厘米,“丈二”相当于3.84米。“碗来粗细”是多粗呢?各地博物馆收藏有不少传世和发掘出的明代碗,从故宫博物院等藏品资料,可看到明代大碗口径多为27—30厘米,茶碗或小碗口径多在10厘米左右,大小适中的碗口径多为15—20厘米。如果我们取16厘米为“碗来粗细”,那么就能算出整条棒的体积约77.2立方分米。

  玉华州仿造的铁棒可不是神珍铁,其密度只能是接近于致密的纯铁或钢,即约7.8克/立方厘米,这样可算出如按悟空日常所用棒一模一样的尺寸仿造,铁棒总重量约为602千克。明朝的一斤又有多少呢?据度量衡史学者考证,其重量相当于现在的596.8克,如此则仿造铁棒合1009斤,恰与书中所说“千斤”相差无几。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科技日报

兴国振朗禅师长沙兴国寺振朗禅师,初参石头,便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头曰:“问取露柱。”曰:“振朗不会。”头曰:“我更不会。”师俄省悟。住后,有僧来参,师召上座,僧应诺。师曰:“孤负去也。”曰:“师何不鉴?”师乃拭目而视之。僧无语。﹝时谓小朗。﹞汾州石楼禅师汾州石楼禅师,上堂,僧问:“未识本来性,乞师方便指。”师曰:“石楼无耳朵。”曰:“某甲自知非。”师曰:“老僧还有过。”曰:“和尚过在甚么处?”师曰:“过在汝非处。”僧礼拜,师便打。问僧:“近离甚处?”曰:“汉国。”师曰:“汉国主人还重佛法么?”曰:“苦哉!赖遇问著某甲;若问别人,即祸生。”师曰:“作么生?”曰:“人尚不见,有何佛法可重?”师曰:“汝受戒得多少夏?”曰:“三十夏。”师曰:“大好不见有人。”便打。法门佛陀禅师凤翔府法门寺佛陀禅师,寻常持一串数珠,念三种名号,曰一释迦、二元和、三佛陀,自余是甚么“碗跶丘”,乃过一珠,终而复始。事迹异常,时人莫测。水空和尚水空和尚,一日廊下见一僧,乃问:“时中事作么生?”僧良久。师曰:“祇恁便得么?”曰:“头上安头。”师打曰:“去!去!已后惑乱人家男女在。”大同济禅师澧州大同济禅师,米胡领众来,才欲相见,师便拽转禅床,面壁而坐。米于背后立,少时却回客位。师曰:“是即是,若不验破,已后遭人贬剥。”令侍者请米来。却拽转禅床便坐。师乃绕禅床一匝,便归方丈。米却拽倒禅床,领众便出。师访庞居士,士曰:“忆在母胎时,有一则语,举似阿师,切不得作道理主持。”师曰:“犹是隔生也。”士曰:“向道不得作道理。”师曰:“惊人之句,争得不怕!”士曰:“如师见解,可谓惊人。”师曰:“不作道理,却成作道理。”士曰:“不但隔一生、两生。”师曰:“粥饭底僧,一任检责。”士鸣指三下。师一日见庞居士来,便揜却门曰:“多知老翁,莫与相见。”士曰:“独坐独语,过在阿谁?”师便开门,才出被士把住曰:“师多知,我多知?”师曰:“多知且置,闭门开门,卷之与舒,相较几许?”士曰:“秪此一问,气急杀人!”师默然。士曰:“弄巧成拙。”僧问:“此个法门,如何继绍?”师曰:“冬寒夏热,人自委知。”曰:“恁么则蒙分付去也!”师曰:“顽嚚少智,多痴。”问:“十二时中如何合道?”师曰:“汝还识十二时么?”曰:“如何是十二时?”师曰:“子丑寅卯。”僧礼拜。师示颂曰:“十二时中那事别,子丑寅卯吾今说。若会唯心万法空,释迦、弥勒从兹决。”青原下三世药山俨禅师法嗣道吾宗智禅师潭州道吾山宗智禅师,豫章海昏张氏子。幼依槃和尚受教登戒,预药山法会,密契心印。一日,山问:“子去何处来?”师曰:“游山来。”山曰:“不离此室,速道将来。”师曰:“山上乌儿头似雪,涧底游鱼忙不彻。”师离药山见南泉,泉问:“阇黎名甚么?”师曰:“宗智。”泉曰:“智不到处,作么生宗?”师曰:“切忌道著。”泉曰:“灼然,道著即头角生。”三日后,师与云岩在后架把针。泉见乃问:“智头陀前日道,智不到处切忌道著,道著即头角生。合作么生行履?”师便抽身入僧堂,泉便归方丈。师又来把针。岩曰:“师弟适来为甚不祇对和尚?”师曰:“你不妨灵利!”岩不荐,却问南泉:“适来智头陀为甚不祇对和尚,某甲不会,乞师垂示。”泉曰:“他却是异类中行。”岩曰:“如何是异类中行?”泉曰:“不见道:智不到处切忌道著,道著即头角生。直须向异类中行。”岩亦不会。师知云岩不荐,乃曰:“此人因缘不在此。”却同回药山。山问:“汝回何速?”岩曰:“祇为因缘不契。”山曰:“有何因缘?”岩举前话。山曰:“子作么生会他,这个时节便回?”岩无对。山乃大笑。岩便问:“如何是异类中行?”山曰:“吾今日困倦,且待别时来。”岩曰:“某甲特为此事归来。”山曰:“且去!”岩便出。师在方丈外,闻岩不荐,不觉咬得指头血出。师却下来问岩:“师兄去问和尚那因缘作么生?”岩曰:“和尚不与某甲说。”师便低头。﹝僧问云居:“切忌道著,意作么生?”居云:“此语最毒。”云:“如何是最毒底语?”居云:“一棒打杀龙蛇。”﹞云岩临迁化,遣书辞师。师览书了,谓洞山、密师伯曰:“云岩不知有,我悔当时不向伊道。虽然如是,要且不违药山之子。”﹝玄觉云:“古人恁么道,还知有也未?”又云:“云岩当时不会,且道甚么处是伊不会处?”﹞药山上堂曰:“我有一句子,未曾说向人。”师出曰:“相随来也。”僧问:“药山一句子如何说?”山曰:“非言说。”师曰:“早言说了也。”师一日提笠出,云岩指笠曰:“用这个作甚么?”师曰:“有用处。”岩曰:“忽遇黑风猛雨来时如何?”师曰:“盖覆著。”岩曰:“他还受盖覆么?”师曰:“虽然如是,且无渗漏。”沩山问云岩:“菩提以何为座?”岩曰:“以无为为座。”岩却问沩山。山曰:“以诸法空为座。”又问:“师作么生?”师曰:“坐也听伊坐,卧也听伊卧,有一人不坐不卧。速道!速道!”山休去。沩山问师:“甚么处去来?”师曰:“看病来。”山曰:“有几人病?”师曰:“有病底,有不病底。”山曰:“不病底莫是智头陀么?”师曰:“病与不病,总不干他事。速道!速道!”山曰:“道得也与他没交涉。”僧问:“万里无云未是本来天,如何是本来天?”师曰:“今日好晒麦。”云岩问:“师弟家风近日如何?”师曰:“教师兄指点,堪作甚么?”岩曰:“无这个来多少时也?”师曰:“牙根犹带生涩在。”僧问:“如何是今时著力处?”师曰:“千人万人唤不回头,方有少分相应。”曰:“忽然火起时如何?”师曰:“能烧大地。”师却问僧:“除却星与焰,那个是火?”曰:“不是火。”别一僧却问:“师还见火么?”师曰:“见。”曰:“见从何起?”师曰:“除却行住坐卧,别请一问。”有施主施裈,药山提起示众曰:“法身还具四大也无?有人道得,与他一腰裈。”师曰:“性地非空,空非性地。此是地大,三大亦然。”山曰:“与汝一腰裈。”师指佛桑花问僧曰:“这个何似那个?”曰:“直得寒毛卓竖。”师曰:“毕竟如何?”曰:“道吾门下底。”师曰:“十里大王。”云岩不安,师乃谓曰:“离此壳漏子,向甚么处相见?”岩曰:“不生不灭处相见。”师曰:“何不道非不生不灭处,亦不求相见?”云岩补鞋次,师问:“作甚么?”岩曰:“将败坏补败坏。”师曰:“何不道即败坏非败坏?”师闻僧念维摩经云:“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皆欲随从文殊师利。”师问曰:“甚么处去?”其僧无对。师便打。﹝后僧问禾山,山曰:“给侍者方谐。”﹞师到五峰,峰问:“还识药山老宿否?”师曰:“不识。”峰曰:“为甚么不识?”师曰:“不识,不识。”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东土不曾逢。”因设先师斋,僧问:“未审先师还来也无?”师曰:“汝诸人用设斋作甚么?”石霜问:“和尚一片骨,敲著似铜鸣,向甚么处去也?”师唤侍者,者应诺。  师曰:“驴年去!”唐太和九年九月示疾,有苦。僧众慰问体候,师曰:“有受非偿,子知之乎?”众皆愀然。越十日将行,谓众曰:“吾当西迈,理无东移。”言讫告寂。阇维得灵骨数片,建塔道吾。后雷,迁于石霜山之阳。云岩昙晟禅师潭州云岩昙晟禅师,钟陵建昌王氏子,少出家于石门,参百丈海禅师二十年,因缘不契。后造药山,山问:“甚处来?”曰:“百丈来。”山曰:“百丈有何言句示徒?”师曰:“寻常道:我有一句子,百味具足。”山曰:“鹹则鹹味,淡则淡味,不鹹不淡是常味。作么生是百味具足底句?”师无对。山曰:“争奈目前生死何!”师曰:“目前无生死。”山曰:“在百丈多少时?”师曰:“二十年。”山曰:  “二十年在百丈,俗气也不除。”他日侍立次,山又问:“百丈更说甚么法?”师曰:“有时道:三句外省去,六句内会取。”山曰:“三千里外,且喜没交涉。”山又问:“更说甚么法?”师曰:“有时上堂,大众立定,以拄杖一时趁散。复召大众,众回首。丈曰:“是甚么””山曰:“何不早恁么道,今日因子得见海兄。”师于言下顿省,便礼拜。
一日山问:“汝除在百丈,更到甚么处来?”师曰:“曾到广南来。”曰:  “见说广州城东门外有一片石,被州主移去。是否?”师曰:“非但州主,阖国人移亦不动。”山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曰:“我亦弄得。”师曰:“和尚弄得几出?”曰:“我弄得一出。”师曰:“一即六,六即一。”后到沩山,沩问:“承闻长老在药山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长弄?有置时?”师曰:“要弄即弄,要置即置。”曰:“置时师子在甚么处?”师曰:“置也,置也!”僧问:“从上诸圣甚么处去?”师良久,曰:“作么,作么!”问:“暂时不在,如同死人时如何?”师曰:“好埋却。”问:“大保任底人,与那个是一是二?”师曰:“一机之绢,是一段是两段?”﹝洞山代云:“如人接树。”﹞师煎茶次,道吾问:“煎与阿谁?”师曰:“有一人要。”曰:“何不教伊自煎?”师曰:“幸有某甲在。”师问石霜:“甚么处来?”曰:“沩山来。”师曰:“在彼中得多少时?”曰:“粗经冬夏。”师曰:“恁么即成山长也。”曰:“虽在彼中却不知。”师曰:“他家亦非知非识。”石霜无对。﹝道吾闻云:“得恁么无佛法身心。”﹞住后,上堂示众曰:“有个人家儿子,问著无有道不得底。”洞山出问曰:“他屋里有多少典籍?”师曰:“一字也无。”曰:“争得恁么多知?”师曰:“日夜不曾眠。”山曰:“问一段事还得否?”师曰:“道得却不道。”问僧:“甚处来?”曰:“添香来。”师曰:“还见佛否?”曰:“见。”师曰:“甚么处见?”曰:“下界见。”师曰:“古佛,古佛!”道吾问:“大悲千手眼,那个是正眼?”师曰:“如人夜间背手摸枕子。”吾曰:“我会也。”师曰:“作么生会?”吾曰:“遍身是手眼。”师曰:“道也太煞道,祇道得八成。”吾曰:“师兄作么生?”师曰:“通身是手眼。”扫地次,道吾曰:“太区区生!”师曰:“须知有不区区者。”吾曰:“恁么则有第二月也。”师竖起扫帚曰:“是第几月?”吾便行。﹝玄沙闻云:“正是第二月。”﹞问僧:“甚处来?”曰:“石上语话来。”师曰:“石还点头也无?”僧无对。师自代曰:“未语话时却点头。”师作草鞋次,洞山近前曰:“乞师眼睛得么?”  师曰:“汝底与阿谁去也?”曰:“良价无。”师曰:“设有,汝向甚么处著?”山无语。师曰:“乞眼睛底是眼否?”山曰:“非眼。”师便喝出。尼僧礼拜,师问:“汝爷在否?”曰:“在。”师曰:“年多少?”曰:“年八十。”师曰:“汝有个爷不年八十,还知否?”曰:“莫是恁么来者!”师曰:“恁么来者,犹是儿孙。”﹝洞山代云:“直是不恁么来者,亦是儿孙。”﹞僧问:“一念瞥起便落魔界时如何?”师曰:“汝因甚么却从佛界来?”僧无对。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莫道体不得,设使体得,也祇是左之右之。”院主游石室回,师问:“汝去入到石室里许,为祇恁么便回?”主无对。洞山代曰:“彼中已有人占了也。”师曰:“汝更去作甚么?”山曰:“不可人情断绝去也。”会昌元年辛酉十月二十六日示疾,命澡身竟,唤主事令备斋,来日有上座发去。至二十七夜归寂,茶毗得舍利一千余粒。瘗于石塔,谥无住大师。

  
佛教诸乘诸宗,
都以忏悔业障为佛弟子修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列为修行者的日课之一。

忏悔又分事忏、
理忏。
  
事忏,
是在众僧或佛像或自己伤害的人之前,

诚恳坦白发露过错,
表示悔过,

“ 所未作者,
更不敢作,
已作之业,
不敢覆藏。”

(《 金光明经 》卷二 )。
  
大乘《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说
观想专表忏悔灭罪的普贤菩萨而忏悔之法。

汉传佛教界依经编有多种忏悔的仪轨,

如《 法华忏法 》、
《 金光明忏法 》、
《 药师忏法 》、
《 华严忏法 》、
《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 》、
《 梁皇宝忏 》、
《 慈悲水忏 》、
《 大悲忏 》等,

以供佛弟子依法修忏悔。

密乘则主要观想密法总管、
普贤菩萨的秘密身金刚萨多,

诵念其
“ 百字名 ”
( 咒语 )
而忏悔,

这被列为密乘修行者必修的
“ 四加行 ”之一。

事忏忏至罪障消除,
有严格标志,
称“ 见罪净相 ”。

依《 准提陀罗尼经 》所说,

见罪净相有看见或梦见佛菩萨、
光明,

或梦见听闻佛法,
吐恶食,
或吐或饮乳及酪,

或梦见日月、
空行母、
猛火、
水牛、
黑色人、
僧尼、
乳树、
象、
牛王、
山、
狮子座、
微妙宫殿及飞行上升等。
  
理忏,
又名“ 实相忏悔 ”、
“ 无相忏悔 ”,

即依佛法真理,
观业从心起,
由自心妄想而生,
妄想依缘而生,

即生即灭,
无实自性,
本来是空,
如空中风,
无所依止。

《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偈云 :
  
“ 一切业障海,
皆从妄想生,
若欲忏悔者,
端坐念实相,
众罪如霜露,
慧日能消除。”
  
这种理忏,
因与绝对真理 ——

本来空性相契合,
故消灭罪障恶业的力量比事忏更大。
  
2 、对治现行力。

即修佛教所说种种能对治业障的法门,
如读诵大乘经,

观空、
无我,

持诵有消业力用的真言密咒,

及以虔敬心、
忏悔心塑画佛像、
供养佛和佛塔,

礼佛、
持念佛菩萨名号等。
  
多种大乘、
密乘经典中,

都盛说此类修行能消业灭罪。

如《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说
若昼夜六时礼十方佛,

诵大乘经、
思第一义甚深空法,

“ 一弹指顷,
除却百万亿阿僧祗劫生死之罪。”
  
《 金刚经 》说
诵持该经能转后世重罪为现世受人轻贱的轻报。

《 观无量寿经 》说
临终者至心称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名号一声,

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观想佛的形相、
净土等也皆灭罪无量。

《 大悲心陀罗尼经 》说
供养观世音菩萨并专称其名号,

“ 得无量福,
灭无量罪,
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

持诵此菩萨
“ 大悲咒 ”,
一宿满七遍,

“ 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 ”,

甚至接触从虔诵此咒者身边吹过的风,


“ 一切重障恶业,
并皆灭尽,
更不受三恶道报,
常生佛前 ”,

然“ 唯除一事 :
于咒生疑者 ”。
  
密乘经典中此类说法比比皆是,
多数佛菩萨真言皆被说为有消罪灭障之效。

这类灭罪法门的神力,

来自佛菩萨与真实相应的誓愿和历劫修行所成就的功德,

与众生虔诚敬仰心、
忏悔心的清净心力之因缘和合。
  
3 、遮止力。

指严格遵守以
“ 防非止恶 ”
为旨的佛教戒律,

谨言慎行,
不作诸恶,
奉行诸善,

以实际行动证明已痛改前非,
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4 、依止力。

指皈依佛法僧三宝,

发普度、
普利一切众生的
“ 菩提心 ”,

依靠三宝的巨大法力和菩提心的强大愿力为殊胜增上缘,

自能起到消罪灭障的作用。
  
虽说恶业罪障可以依以上种种法门,

随心转、
消,

但是否转、
消,

须具严格条件。

如前所述,
事忏须修到
“ 见相 ”,
方算见效;

理忏则须修至明心见性,
与空性真实相契,

《 永嘉证道歌 》曰 :
  
“ 了则业障本来空,
未了应须还宿债。”
  
了,
指明了自心佛性,
证见空的本面,
其境界相当高深,
非可轻易达到。

若不能
“ 了 ”,
那就还得受因果律制约,
偿还宿世所欠的债。

可消可转之业,

主要指非决定心作、
作已有悔的
“ 不定业 ”。

《 优婆塞戒经.业品 》说 :
  
“ 若时不定果报不定,
是业可转,
或果报定应后受者,
是业可转现在受之。”
  
没有说过重大定业可以不受。

佛典中说,
以佛力之大,
亦难卒灭定业,

但也非绝对不可灭,
只不过消灭转移的因缘难具罢了。

智者大师
《 法华文句 》卷十说 :

“ 若其机感厚,
定业亦能转。”

肯定深厚的非常机缘和大感应,

可以转、
消定业。
  
至于佛教所设各种忏悔灭罪法,
虽可奏效,

但经论中还是强调作了恶业之后忏悔而净,
与注意防护不作恶业之清净,
两者大有区别。
  
《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 》说,

若破犯杀、盗、淫、妄( 语 )的
“ 根本戒 ”
( 性戒 ),

虽然可以通过深重忏悔灭罪后,
重新受戒,
但障碍现生证入菩萨初地。
  
只有皈依佛教、
受佛教戒以前所造的重大恶业能忏悔而净,

皈依受戒后所造的重业难以忏除。

僧尼戒条规定,
同性恋等重大恶业是不可忏悔

( 僧团不接受其悔,
非驱逐不可 )的。

这就避免了业可转消说可能产生的

“ 今天先尽情作恶,
明天再忏悔念经持咒以消灭恶报 ”
等副作用。

附 :

野孤禅 ”公案
  
中国禅宗门下,
流传着一则著名的
“ 野孤禅 ”公案
( 参禅故事 ),

讲的便是业报是否转可消的教理。

故事说 :
禅宗六祖慧能三传弟子百丈怀海禅师,

每日上堂,
见常有一不认识的老人听他说法,
听毕随众僧散去。

有一天,
众僧散去后,
老人独自留下来,

百丈乃问 :
“ 站在那里还不走的是什么人?”

老人回答 :
“ 我于过去迦叶佛出世时,
曾住此山为大禅师,

有学禅者请教 :

‘ 大修行的人还会落于因果
( 被因果律束缚 )吗?’

我答 :
‘ 不落因果。’

因为答错,
遭受恶报,
堕为野狐,
已经五百生,
今请大和尚代作一正确答案。”

百丈说 :
“ 你只管问。”

老人便问 :
“ 大修行的人还落因也未?”

百丈答 :
“ 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

告辞说 :
“ 金也脱野狐身,
住在山后,
请求能按葬送亡僧的仪式烧送。”

百丈乃命维那师
( 掌管僧众秩序的僧职 )
敲钟召集僧众,

斋饭后率大家去后山葬送亡僧,
果然在后山发现一只死狐狸
( 见《古尊宿语录》卷一等 )。
  
迦叶佛
( 释伽牟尼以前出世的佛 )时的一位大禅师,

因为答徒众所问,
一字之差,
修行一世,

竟然落得个百生堕为野狐的下场,
此事的确发人深省。

这禅师答错的,
正是佛法中关于业报因果的重大理论问题 :

依佛法修行,
究竟能否超越因果律,

不受业力果报的束缚?

禅师的答案,
究竟错在哪里?

如果说他答错了,

那么慧能高徒永嘉玄觉禅师说

“ 证实相,
无人法,
刹那灭却阿鼻业 ”,

岂非更错?
  
依佛法义理,
因果律,
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
是铁的自然规律,

只能从遵遁中获得自由,
不得随意超越。

经传载释迦牟尼在成佛后,
还曾因过去世的宿世,

受“ 金枪马麦 ”

( 被木片伤足、
施主忘记供食而屈尊食用马料 )之报,

佛神通第一的高足摩诃目犍连和禅宗西天第二十四祖狮子尊者等,

尽管已证阿罗汉,
仍因酬偿宿世所欠人命,

被人打死、
杀死。

说明业报不是那么好超越。

《 优婆塞戒经 》说,

依佛法修行,
只有修到阿那含果
( 第三果 )

和阿罗汉果,
才能转应后世重受的欲界重业果报,

在现世提前受报或从轻受报,
轻业不受,

不是一修行便可转、
消业报。

说大修行人不落因果,
笼统肯定因果律可超越,

忽略了可转、
消宿业的条件,

未能将真、
俗二谛统一

( 依业空故必有因果报应 ),

堕于
“ 恶取空 ”的边见、
断见,

会起使人纵心放任、
不勤苦修行的负面教化作用,

令学人智眼不明,
造下了宣扬邪见的恶业,
因此应堕于畜生道,
受痴暗无智之报。

然毕竟善根不浅,
五百世后,
得遇百丈禅师说法,
当下解脱。

百丈回答
“ 不昧因果 ”,

与“ 不落因果 ”
虽然只一字之差,

但这个“ 昧 ”字非常关键,
肯定因果律不可超越,
只能如实认识,

“ 不昧 ”,
与常人的
“ 不明 ”有别,

意谓对前因后果及因果本空的性质看得清清楚楚,

如大珠慧海禅师所说,

“ 现前心通,
前后生事犹如对见 ”

(《 传灯录 》卷二八 )。

据说摩诃目犍连、
狮子尊者,

不是不知宿业果报,
而是以神通智慧看清楚了,
才主动找上宿世怨家债主的门,
去痛痛快快地接受被杀之报。
  
至于永嘉玄觉禅师
《 证道歌 》所说的

“ 刹那灭去阿鼻业 ”、
“ 了则业障本来空 ”,

是从真谛的角度,

肯定证会实相
( 空性 )
有消灭阿鼻地狱重业的巨大力量,

这完全符合佛教教义。

按大小乘所说修道阶位,
修行者观修实相,
当达见道前
“ 四加行位 ”的第二位
“ 忍位 ”时,

便已转、
消重业,

不堕恶道,
继而入见道位以上,
便永断恶道之因,
再也不会堕入地狱等恶道了。

禅宗说的
“ 证实相 ”与
“ 了 ”,

一般指见道,
那当然已消灭了阿鼻地狱重业,
若未达“ 了 ”,

对不起,
那还是得遵循因果律安排,
去偿还宿债。

( 小乘以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为见道,
因十六心是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

大乘的菩萨,
则于初僧祇之终,
终四善根之加行,
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使用【皇圣堂中草药外敷】也是一样,每次疼了就敷,不疼就不敷,这样就跟烧开水一个道理。使用【皇圣堂中草药外敷】也是一样,每次疼了就敷,不疼就不敷,这样就跟烧开水一
  • 2021年1-9月中国进出口集成电路情况在旺盛需求的驱动下,全球半导体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公布的数据,2021年1-9月全球半
  • 病在下半夜者,主阳盛阴衰,阴虚不能配阳,阳气既旺,而又有邪念之心火助之,神昏无主,而不能镇静,故作,法宜扶阴以抑阳,如封髓丹倍黄柏、参枣汤加黄连,补血汤、将军蛋
  • 在这个故事里,孩子们接受游戏的邀请,飞到远离地球1200光年的62e星球。可谓是将蜡梅凌寒独立的精神品质体现的淋漓尽致,让游客欣赏这些忠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写
  •   黄明欣表示,由于高含铜量不锈钢的制备采用的是粉末冶金的方式,这使得其可以不受材料表面磨损的影响,能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持续拥有抗新冠病毒特性。  新型不锈钢含
  • 之前我有想写一篇但是不知道怎么写,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写小的时候我觉得不不不不,不是小的时候小时候哪知道这些可能就是几个月前吧,我就觉得挺神奇的街上来来往往,形形色
  • 整理了一些超nice的文艺中英文文案~[心] ᵀʰᵉ ᵇᵉᵍⁱⁿⁿⁱⁿᵍ ᵒᶠ ᵗʰᵉ ˢᵗᵒʳʸ ⁱˢ ᵃˡʷᵃʸˢ ᵛᵉʳʸ ᵍᵉⁿᵗˡᵉ. 故事的开始总
  • #百合圈交友中心#【同学答疑】老师你好~我是英本(利兹大学)均分是68,专业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现在想了解澳洲
  • 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
  • (就是我们成人说的,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呀)就这么唠叨了一年,我娃昨天被老师说的时候,还是难过的。我也没富到可以租直升飞机不是[二哈]直升机这句,心里小声b
  • p1-理智购物 记得带眼p2-这家粉体验感差差差 不会再来p3-为什么会有人下睫毛也这么长 p4-凑图 吃席的夜宵(都比p2 咱就是说骨头汤粉yyds 鲜肉粉y
  • 想要做一个以明智的方式追求幸福的人,在培养生命的核心兴趣之外,也要学会注重那些对那些能够让我们感到放松、帮助我们合理掌握良好的分寸感更是在我们悲伤痛苦的时候给与
  • #抗疫情 西安有力量# #央视网评就地过年应层层压实但不能层层加码#【高陵区关于有序恢复全区生产生活秩序的通告】高陵区关于有序恢复全区生产生活秩序的通告根据当前
  • ”《晋书·温羡传》:“父 恭 , 济南 太守,兄弟六人并知名於世,号曰六龙。” 孔颖达 疏:“乾元乃统天之义,言乾之为德,以依时乘驾六爻之阳气,以控御於天体。
  • 理解不到棒子的这种执着点啊[困]【Linux 5.17网络子系统方面的变化相当令人兴奋】正在开发的5.17内核的Linux网络子系统的更新是相当令人兴奋的,因为
  • 专家回答:变大的功能药物有,变小的药沒有研發”俺对女朋友說:"你不用浪費錢了,俺传受陳氏祖传密方给你,一般人俺不告訴哦",女朋友疑惑紧張問:
  • 上海民宿|巨鹿路上最美小资民宿生日聚会超好看巨鹿路当时生日的时候跟朋友来住 其实是为了拍照和过生 跟房东小姐姐打过申请了 气球可以放在地上 之后也都全部清理干
  • 干燥过滤器:在冷水机制冷循环中必须预防水分和污物(油污、铁屑、铜屑)等进入,水分的来源主要是新添加的制冷剂和润滑油所含的微量水份,或由于检修系统时空气进入而带来
  • 更何况婚姻没有让她们变成更好的人,反而成了男人的保姆,受到不公平对待,那种感觉,会让女人怀疑婚姻的意义,自我的意义,从而觉醒后只把注意力放在提升自己上面,再也不
  • ”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作为用户型科技企业,岚图汽车从创立之初,就与用户共创共享,通过创新技术和独特的产品服务提供美好的智能电动出行体验。”2021年,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