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財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財之道,不過最主要的問題是:你自身的價值和福報是否能和你得到的財富相對等;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價值和福報;你有財富,但對此是否知足。財富對每個人都很重要,但當你的溫飽解決了,你日常的開銷解決了以後,你又是如何支配自己的財富?你是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還是要像其他動物對於食物的貪求一樣不斷囤積呢?這需要我們去思考。窮人也是這樣,當你得到富人的幫助,你認為是理所當然,還是應該懷有感恩的心?但有的人並不懂得感恩,甚至因為很多人的施捨養了一批懶人,很多人靠別人施捨當了寄生蟲。所以對於財富的運用也是需要智慧來支撐的。
【第一章 取財之道】【財富要從心頭來】3

凡事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加上自己不懈的努力,基本最後的結果也會如所願的。生財之道同樣如此,雖然取之有別,但是真正的財富還是屬於那些有大捨大得之心的人。好的心態可以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結果。但是如果心懷貪婪,財富的獲取就失去了它真正的價值。富貴和有錢是兩碼事,就像土豪並不被人美幕一樣。如何運用財富和如何獲取同樣都需要智慧。
【第一章 取財之道】【財富要從心頭來】5

擁有好心態本身就是一種福報。這種積極的態度並不是說比別人所擁有的更多,而是懂得智慧的取捨。在好心態的促使下,對於很多問題的看待和理解會得到少即是多的富足。世間的一切無論財富也好、健康也好、長壽也好,等等的一切並非都能如我們所願的那樣圓滿,但好的心態卻可以讓我們感恩的去看待一切殘缺的美滿。
【第一章 取財之道】【讓財富主動找上門】9

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宗教林立的時候,是以最包容的心面對。佛陀在密法裡講到,不准排斥其他宗派。你可以講佛教是最好的,但絕不能說別的宗教是不好的;你可以講別人的缺點,來襯托你的優點在哪兒,但要絕對講事害。對佛教來講,眾生平等,不能因為對方與你宗教信仰不同,就把他趕走,或毀滅,佛教歷史上從沒有這類事情發生。佛教到哪兒傳播,都是包容的,學別人的優點,把佛教的優點傳播給別人,即使看別人的缺點也是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而不是詆毀。這個世界上,一個商業能成功並能持久,推銷一個產品也好,推廣一種文化也好,一定要想方設法獲得別人的認同與信服,佛的弟子都是佛教的代言人,你需要完善的永遠是自己,不是別人。當別人真正認同與信服你的產品或理念時,成功就屬於你了。
【第一章 取財之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10-11

一方面我很有福報很努力,成為了一名佼佼者,而一個人光靠自己的能力是創造不了這些東西的,還需要很多沒有出名的人,他們跟我們一樣努力,把我們捧到這個位置上來了。所以,反過來要懂得,沒有這個土壤、氣候等各種因素就不會有豐收的果實,你不能只看到果不看樹,還有自然環境等各方面因素才會帶來累累的果實。

當你擁有以後,除了自己享受,更應思考該如何回饋!大地不應隨意被掠取,自然萬物都共生共長,一切是大家共有的,只因我們的能力、福報正好在這個位置才有所得,得到這些,更要懂得回饋。一個有錢人,對社會沒有責任感,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奉獻,大家就會遠離你;久而久之,福報用完了,你又會回到原始起點。
從另一方面來講,窮人要理解富人:他們付出了比我們更多的辛苦勞累,他們艱辛的努力是我們看不到的,我們看到的是他們燦爛的那一面。所以,要感謝這些有福報的人,是他們帶領我們一起努力,今天才得以共同見證果實的精彩呈現。
【第一章 取財之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12-13

每個生存在世間的人,都有屬於他們獨有的社會角色,無論成功與否、富貴與否、貧窮與否、健康與否等等。造就這些角色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個人的福報因緣也有很多的助緣。所以每個看似獨立的個體,其實沒有一個是依靠個人的力量獨自存在的。這樣看來我們就很好理解眾生平等的含義了。即使成功,我們也無須傲慢和炫耀,因為那只是屬於你使命的一部分,如果是暫時的困苦那麼也無須躊躇,或許是我們福報不具足的緣故。人與人在這個世間都是平等的,包括一切生命體。不同的角色只能說明不同的使命,所以無論身處何位,都要給予身邊的人和物以尊重和感恩,沒有大家的共存,就不可能有一個所謂的成功人士。當我們福報因緣具足時,就更應該懂得捨得和回饋,這是一種智慧的成功生存方式。
【第一章 取財之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13

正義、正念、正行、正道才能取得正財。這種財富的獲得不僅可以讓個人受益也可以利益更多的需要之人,它不會是不善之財,但要懂得善用。所謂的不義之財,必招之禍,這是一條屢試不爽的真理,不善之財一定不是通過正道獲取,那麼因果的定律也一定會在合適的時候上演。
【第一章 取財之道】【謹防不義之財】17

財富和權力容易使人膨脹,有智慧的人會控制管理自己的心,讓心沉靜下來。人要懂得惜福。一個社會能夠太平不容易,當社會太平,我們擁有這麼好的生存機會,要懂得珍惜。做老闆的要珍惜員工,反過來,對經濟上比較弱的人而言,如果有人給了我們改善生活的機會,我們要懂得感恩。

擁有財富的人應該自重,為社會的價值;而經濟能力有限的人,也應該珍惜尊重那些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的人。
【第一章 取財之道】【貧富之間,相互作用善待尊重】20

我從來不要求人一定要選擇什麼宗教,我會把宗教的共同和不同的地方告訴他們。佛教有雄心,實際上在佛教裡不是找愛,是找慈悲。愛的節圍是很小的,最多就是愛自己喜歡的人。單純的愛是很狹隘的,佛教裡說慈悲是需要智慧的,慈悲是要去愛你不要的人,對所有的人、一切眾生一視同仁。相比慈悲,愛是有限的。

沒有智慧,慈悲不了。如果我們沒有慈悲,只是有愛,我們怎麼對不喜歡的人慈悲?怎麼付出愛?他跟我們完全不同,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與我們的行為準則、喜好等完全不一樣,我們怎麼去愛?慈悲是沒有任何選擇的。佛教裡的那種大慈悲是用無私的智慧同理心去思維,不管你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人、跟你共同信仰的人,跟你非共同信仰的人,我們都要一視同仁,尊重他們每個人的生命。生命是平等的,生命平等不代表他的福報平等。有人是富人,有人是窮人,有人是高智商,有人智商稍低,但每個人生命的價值是平等的。愛是可以選擇,慈悲是沒有選擇的。

我們有智慧才能無私,有無私才能慈悲。
【第一章 取財之道】【貧富之間,相互作用善待尊重】22

一個人富裕的原因,貧窮的原因,都和我們累世的福報因緣相關聯。但是,這不是永恆不變的,富人不一定永遠都富有,貧困的人也有轉運的時候。這就需要去認識福報積累的重要性和對於積極向善的首肯。我們說眾生皆有佛性,所以要平等看待一切眾生。作為人,我們不同的只是社會角色和職業的不同而已,但是在人格方面都是平等一致的。如果沒有勞動人民的努力也不可能成就一個富人。而作為財富暫且的擁有著,也是在用自己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帶動更多的人去積累財富。因此,無論是暫時的富人或是窮苦的人們,彼此都需要互相尊重和理解。
【第一章 取財之道】【貧富之間,相互作用善待尊重】23

《用好你的富緣》
嘎瑪仁波切

#用好你的富缘-嘎玛仁波切[图书]# https://t.cn/R2WxksT

【了凡四训】过有千端,惟心所造。改过之法,治心最上!

改造命运以因果律为依据,方法是:认识一条苦因就改一条,认识一条乐因就修一条,由此自然趋吉避凶。反之,不见自己过,或者知而不改,都不可能改变命运,因为:因上意乐、行为不转变,果上绝无命运可转。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以前的种种好象昨日死,今后的种种犹如今日生,这是义理再生之身。

  “义理”就是真理、就是法。“义理再生之身”,是和真理相应而再造的生命,也就是慧命。

  有些人不认识真理和生命的关系,不了知新生命要通过法来塑造的。他们认为:义理只是书本上的道理,和自己的生命没有关系。

  其实大有关系。就流转生死来观察:从根源上看,凡夫人正是因为不了知因果和空性的真理,才受无明的支配,造作罪业、耽著生死、自私自利,结果变成恶趣之身、轮回之身和小乘之身。这些具有痛苦和缺憾的生命状态都是因为没有和真理相应而造成的。反之,明白了真理,身、口、意的行为与真理相应,由此出现的新相续,就是再造的新生命。

  分别言之,与因果的至理相应,内心趋入十善业道,努力断恶行善,这是义理再生的下士之身;认识四圣谛,发心出离生死,趣入解脱道,勤修戒定慧,这种新相续是义理再生的中士之身;缘众生苦兴大悲悯,发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由此趣入智慧方便双运的大乘道,这种新相续是义理再生的上士之身。

  所以,对圣法有了胜解,安住于胜解的生命,才是义理再生之身,也就是法身慧命。如果对圣法没有胜解,充其量只是一种染污之身。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7。

  血肉之身尚且有它的定数,意思是这个有漏身由业和烦恼而来,受前业的支配,有它决定的命运安排。而义理之身是安住于胜解如理修行的身,更是修一分正因,召一分善果,步步有切实的感应,怎么不能格天呢?

  与业果的义理相应,能转恶趣为善趣,显现人天的吉祥;与四谛的义理相应,能转生死为涅槃,显现寂灭的安乐;与大乘义理相应,能让客尘消归法界,现前无住大涅槃的境界。所以,与真理相应,能闭恶趣、出生死,转染成净,转识成智。到达究竟时,灭一切障碍,转依为纯一真如,则是彻底的格天。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太甲是商朝的皇帝,早年胡作非为,后来在大臣伊尹的教导之下,改过自新,这是他后来对伊尹所说的感激之语。

  “天作孽,犹可违”:就是过去造的恶业,现在能忏悔改过,还是能转变。“自作孽,不可活”:就是明白道理还去造恶,那就不可救度。

  为什么说“天作孽,犹可违”呢?如果业不可转,果是不动,确实也改变不了。但业果毕竟只是以因缘造成的有为法,只要在成熟果报之前,积聚相违的因素,就可以让业报转变、减弱,甚至彻底遮止果报现前。如果已经成熟而感受果报,只要随缘顺受、不造新恶,并努力行善积德,也能让果报提前受完,苦尽甘来。

  譬如说,过去造了杀生的罪业,自己能猛利追悔,发誓以后纵遇命难也不杀生,同时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修持金刚萨埵忏悔法门,发愿生生世世爱护众生,平时也尽量放生,这样决定能使重业转轻、轻业消尽。

  过去杀生,在识田里种下了杀业种子,现在能截断杀业的相续,好比种子没有水滋润就不会成熟一样,杀业不会增长,再依靠金刚萨埵的大愿、心咒等多方面的力量,就可以对治杀业。

  如果杀业已经成熟在自己身上,一方面随缘消业,观想代一切众生受苦,另一方面努力忏悔、修善,杀业也终究会消尽的。

  但是如果不改过自新,还继续杀生,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比如,中毒之后,不去排毒还继续服毒,那纵然药师佛到来,也无法救护。

  诗8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永”是永远,“配”是符合,“命”是讲天心,也就是因果律。

  这一句是说,一个人的行为永远要符合因果律。平常自己看念头,是善,就让它圆满,是恶,就马上遮止,这叫“永言配命”。只要还有分别心,任何行为都会对自己造成利益和损害,是善会带来安乐,是恶会现前痛苦,小到起一念,都是在种祸福的因。所以,我们应当行为谨慎,每天防护自心,身不作恶行、口不说恶语、心不起恶念,就是自求远祸;身口意处处行善,利益他人,这样摄集福德,是自求多福。

  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也;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孔先生当时算你无功名,命里无子,只是根据你的宿业预测的结果,这种“天作之孽”还是可以由对治来转变的。你现在扩充德性,努力行善,多积阴德,这是自己作的福德,怎么会不受用呢?决定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德性就是善心,逐渐把善心加深拓广,使贤善的意乐日益清净广大,就是扩充德性。“阴德”,“阴”是行善不显露、不求人知的意思。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汝信得及否?

  《易经》为君子谋划,目的是让人“趋吉避凶”。如果命运是常法,那就无法改变,无吉祥成了永远无吉祥,趋吉也是枉然;有凶祸成了永远有凶祸,想避也无可避。事实却非如此,所以《易经》开章第一义就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对此你信得过吗?

  这个趋吉避凶的道理,我们按照因果规律来解释:

  如果不加对治,恶业丝毫不会空耗,当然要在自己身上成熟果报,但是以四力忏悔积聚对治,灾祸也就消于无形之中。另一方面,不积善也无法召来吉祥,以三殊胜9修善,必能迅速趋向吉祥,不但现世的吉祥,连后世的吉祥、解脱成佛的吉祥,也都可以趋向。

  积善是因,余庆是果。“余庆”,是指在后代身上显现的吉庆。祖宗积德深厚,家族必然兴盛。

  经过这一番教化,了凡深信可以造命。由于相信,就有他日后的实行。总之,反复思惟业果,信心就会生起,有信心就有欲,有欲就有精进,从意乐到行为到结果,有这样一条缘起规律。

  余信其言,拜而受教。

  了凡信受禅师的教言,恭敬地拜而受教。如此尊重教言,使他日后能再造义理之身。如果只是随便听过,不铭刻在心,再好的教言也会失去功用。

  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

  因为明理了,就把往日的罪过在佛前尽情发露,这是具有破恶力,没有这一步,也不可能开出一条自新之路。了凡生存在世间,难免有世间的追求,他先求登科,发誓行三千善事,以报答天地祖宗的恩德。

  人们对命运的看法有三种:一是宿命论,认为命运是注定的,无法改变,因此人生唯一听凭命运的安排,不去努力追求;二是邪命论,认为由非法的途径可以求得人生的圆满,这一类人背道而驰,想寻求安乐,种下的却是未来的苦因;三是正命论,深信安乐唯一来自善业,因此为了创造未来的幸福,努力修集相应的善法。

  了凡经云谷禅师启发,觉悟到以改过行善为因,可以安身立命。现在他很决定,就是以修积善行,来求取功名。这是真正认识了创造人生圆满的方法,从正因上下手,种什么得什么,决定不空耗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

“和大怨”,就是去化解所结下的大怨,化干戈为玉帛,使矛盾趋于和解,岂非善事。

为什么又说“必有馀怨”呢?这是因为,人们虽有这种善心去帮助人调解怨仇,但都是一种有为的周旋撮和,往往只能就事论事,不能深知其内因、本因上的根源,不能从根本上去解析。也不能以大德深化其心,故只能使双方的仇怨气势暂时平息,其怨心未必尽除,余怨仍扎根在心。待到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成熟时,因缘重新际遇,故技仍会重演,矛盾还会发作。由于因果规律的制约,这种恶性循环,世世代代,怨怨相报,无有终了。既然恶缘未了,余怨未消,这种善德也不彻底。由此可见,以有为解决怨仇之难。

人若失去天良本心,很难和怨为善。“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从本因上,通过自心的真诚忏悔,痛改历史上曾经犯下的过错,在太极弦的另一侧寻找结怨的根源,偿还账债,解开怨结,方可彻底了结大怨。常言道:“浇树要浇根,帮人要帮心。”仅靠显态有为的言语去说和,不能从心的根源上去深挖,就很难从根本上化解大怨。故曰“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所谓“契”,犹如今之“契约”、“合同”。古时的契约分为左右两栏,主人持左契作为存根,客方执右契以为凭据,主客各执其一,合之为信。自古以左为主,为先天;以右为次,为后天。左契为本,故存于为主者一方;右契为末,故执于客方之手。结账之时,以此为凭,两契相合,以验其信。
“执左契”之意,是说我处于先天无为之位,寂静不动,不责求于人,待人来责求于我。当持右契者来合契时,以契为信,见契付物。不计较来人相貌的美丑,不分辨持契者的善恶,也不论其人的高贵与贫贱,唯以契约为凭而已。

太上以执左契为喻,在于启示人们要复归先天,以无驭有,以先天主宰后天。左契为主宰,犹如真心,常处静定之中;右契犹如后天,处世应俗,随遇而动,应过即静,又复归于左。左右相辅相承,主次有序,相合相应,处世应物,浑然为一。

人的心身虽终日处在繁纷的红尘事务中,但不为物转,以静处俗,无心待物,以物付物。执契之喻,其事虽小,其理却大。来者处有为,我则处无为。一方处动,一方处静。有为者是外来以物动求,我以无为静而应之,虽有执契之举,但也只是遵循办事程序应之而已,一切都是自然。客者持右契付物,以合我之左契,此即是“我不求合而人自合”。执左契者,应于外而合于内,是一种人合于我的先天自然状态。

圣人不动心、不动念,其德心无为而民自化,这与执左契其意相同。故曰“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由圣人推其义而知,人最贵于有德,厚德在身,犹如人之执左契,我不求于人,而人却来合我。这就是“司契”的真义。故言“有德司契”。“司”者,主也。

德的本质为“中和”、“柔弱”,有德之人能主合于无德者。有德之人,能包容一切,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心身透发着祥和的气息,故人皆喜欢主动接近,愿受其德场之益。圣人在处世待物中,皆是随缘而遇,随遇而安,行不得已之事,不动主观识心,一切感而遂通,这就是执左契之义。

“无德司辙”,凡是以有心有为去行德,受人回报,其德不广,其善不真。若是以私心去行德,那就是无德。世人不修道德,不知德之真意,不能以德感恪于人,只能以有心有为去行事,以得到外物的满足为目的。凡是有为,必带有后天痕迹,故曰“司辙”。

“彻”与“辙”同。“辙”,即车行过后所留下的车轮痕迹。造车者打车时,其车轮的间距必须合于道路之辙,这是以我之有为,求合于彼之所需。无德者,不能以无为待人应物,只能用有为去应世,犹如车轮求合于路辙一样。以此物求合于彼物,皆是有为之为。故曰“无德司辙”。前辈云:“执德者无德”。此乃至理真言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道无亲”,天道至公至平,无亲无疏,对万物众生皆一视同仁,没有偏私。天道规律的特性就是“常与善人”,“唯以德辅”。“与”者,即赞许、援助、给与、佑助等意。

“常与善人”,是说天道常在人们不知不覚中,默默地帮助、护佑有善德之人。天道富有同类相亲的自然属性,故有奖善罚恶、助弱抑强、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诸多特点。天道与一切德善类的人与事,具有极强的亲合力,唯有善德之人,才能得到天道的助佑。故古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说。

天之道以无为运化万物,毫无后天有为的辙迹。天道至善至公,善者得佑,恶者惩罚。天道自然,既不无故加福于人,也不会无故加罪于人。人既不能在无德的情况下去求福于天,有德之人也无须担心天会无辜降罪。无德之人与天道不亲,故不能得天道之助。有德之人,虽不求于天,却可以常常获助,庇(bì)尔不足,降尔遐福,护之佑之,历历可验。

文中曰“天道无亲”,看起来人好象与天相隔遥远,很难亲善,但实际上天道就在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常与”善人相亲相合。实际上天与人极易相合,其合是在自然无为中,我有善德,天道必悄然来亲合;我有罪过,也必遭天道责罚。毫无亲情可讲,毫无面子可留。世人常对天道采取实用主义,平日里不修善德,昧着良心做人行事。当灾祸临头时,想发大财时,才临时抱佛脚,才想起来烧香求菩萨保佑。此时求之亦枉然也。

世人以有心有为去“和大怨”,以有为之力强解其怨,虽也费心费力,但终难达到心合的目的。圣人能识透这其中的原故,所以执左。“左”者,先天无为也。惟求之于己,以先天德性去合人,何须在后天中乱动心、大费劳作呢?

以我之识心去求合人与物,就好比“司彻”之无德,损精耗神,劳而无益。执“左契”者,不求人而人自来合,这好比天道常与有德之人相亲相合一样,自然而然,不求自得。此二者验之于自然规律,即可知天道尽是无为,而毫无有为之弊端。

学道之人,千日修炼,在于一日大彻大悟。到此境界,则世间万事万物都透透彻彻,简洁明了。宇宙万物皆是道所生所化,道包容一切,得道即可掌握万物之实质,阴阳之分合,万物之变迁,皆在眼底。天之道即人之道,万事万物皆是道之体现。得道则阴阳在乎手,变化由乎心,何须去有心有为呢?众生所以不能得道,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执着于物,即生贪求,即是烦恼,忧苦身心,即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身心即处于无为先天之中,万事皆合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无需执德,这才是真德上德,才能与天合其德。

【本章说解】

本章的主要精神,全在于末尾二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在无为,道法自然。由此可见圣人眼明手快之妙用。用人心有为去求合于人者,人之道也;我不以有为去求合于人,而人与物自来合者,天道之自然也。以我之有心去合于人,虽大费心思,大费气力,以有为强合人事物,终难得其合。故太上以“和大怨”来比喻,以明示“有为”处处难之理。
物自来合我者,我自顺其自然,无心无欲,若无其物,自修在己,不求合而无不合,这就是天道自然与德善无为的微妙。知此理者,则可知圣人“执左契”之义,以圣人为楷模,安于无为,常处于自然之妙。

本章是承上章“受垢”、“受不祥”,而重申要做到“无我”、“不争”之难。“柔弱”在平时无事时容易做到,但要临事时真能做到却不易。每当受到些微小怨还容易把握,但当遇到横逆大怨时,能做到心平如水,无惊无忧,一心不动,应对自如,不生怨心,则确实比较难了。学道者若遇大怨,虽能勉强自和之,而心中却藏怒宿怨,即使暂不发作,而纤芥之怨未除,终有暴发之时,岂可言“上善若水”之道。

所谓德善,即“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这便是圣人“执左契“的真意。契约有二,我执其左,只待执右契者来应,两契相合,验证无误时,以物付物,并不责求于人。圣人对于万物,顺逆皆无心,既来即受,受而无心;既去不留,不求不怨。来者不见其有怨,给者不自以为有德,德怨两忘,物我浑化,这才是真正体现了“物我不争”之德。若修德未达至备至纯,心中仍有物的痕迹,物我之情不化,吃了亏便生怨心,这无疑是再结新怨,再造新业。

善人虽常受亏于人,而天不会亏他。《图书·蔡仲之命》曰:“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俗话常言:“苍天不负有心人。”自然之道从来都是扶弱抑强,全力佑助有善德之人。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其理易知易明,但非有定慧不能知,非有定力不能守,故曰“无以易之。” https://t.cn/z8ASXNe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狗子走丢自己找警察,死皮赖脸混吃混喝】一只体型健硕的哈士奇自己找上门,民警判断应该是走失犬,便先收留了它...狗子特别顽皮,白天会偷溜出去绝对不呆在值班室,但是
  • #情感#心碎cpf➡️转唯➡️回踩➡️又转cpf➡️又回踩归根结底搞直播是蒋蒋自己的事业 天天说他摆烂 他到底哪里让你不满意 做错了哪些事 节目效果这东西仁者见
  • ”三正半山温泉酒店总经理盛小超表示,成功创建五星级温泉,不是简单的荣誉,对该酒店而言,意味着要建立一套新的标准,以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精神,按照新的定位去思考更高
  • 四年过去了,绯色的牛仔系列做得越来越专业,今年还专门开了一家牛仔专卖店,上次T 的牛仔半裙,想必跟的人都有判断。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四年前和绯色合作开T 的第一
  • 不论何时,都别忘记珍重自己,善待自己,做一切利好的行为,因为只有我们自己过得好,才能让在乎我们的人放心。有的人終身執著,苛于自己也嚴求團隊,卻終究成為了自己理想
  • !!
  • 然而更令人佩服,莫过于科技感十足的“鼓风战斗服”(见下图)位于闵行梅陇镇的一核酸检测点,几名大白防疫服背部连接着一根管道,冷气随着管道送往防疫服里面,虽然看着有
  • 其实还是被大神哥哥们眷顾着呢~作为北方人,真的体验没有很商业化的南方古村落,也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各种新奇。市集售卖亮点:各种存世孤品、稀有款限量版的上个世纪老宝
  • 我只喜欢那个在重男轻女环境里出生长大、心怀感恩、努力承担大小家庭责任的“弟弟”话不多,担起来就得了。#星火风水地理# 国庆放假这几天,看了几块地,做为风水师不但
  •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生猪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继续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必要时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并指导各地同步投放地方政府猪肉储备。下一步,
  • 期待中……从小故事书连环画到今天真人版,最爱的艾玛,你最适合这个角色“野兽”来自法国童话故事#美女与野兽#,最初这个故事的创作灵感来自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quo
  • 我都不记得我是怎么熬过那三个月的[二哈]只记得最后高考那几天的要求就是不吃荷包蛋,以及之后一年多见到荷包蛋都反胃[二哈][二哈]考场离家不算远,自己骑着个自行车
  • 八字看配偶信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日支婚姻宫(也就是日元坐下那一个星神)八字配偶处女,二是看配偶星,男命看财星,女命看官杀星。3、日支逢合,主配偶易有外
  •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李政焕出面控诉自己妻子婚内出轨并吸毒的诸多状况之后,徐莎朗似乎有点认怂,火速删除了之前控诉丈夫家暴的动态,而其本人所给出的解释为,不想因为
  • 你是我所有的少女情怀和心之所向你永远是我最最偏爱的超级农农❤️#陈立农[超话]#[兔子]#陈立农0406出道两周年快乐# [兔子]第一次遇见你的时候,真的没想到
  • 嘿 在嘛 有个事情想告诉你我一直在尝试一些新的可能想要去做一些自己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我觉得人生真的很短暂 不做点什么chua的一下就过去了 我喜欢碎碎念叨自己的
  • 在这中间的是什么,可以想象,是长期的陪伴,是一次又一次磨合,是互相让彼此心碎又互相给予救赎,就像两个词语照应纠缠组成互文……就像《小王子》所说,“你在一朵花上花
  • 胡萝卜丝蒸菜分分钟梦回财大一餐一楼烙馍卷菜呜呜呜[苦涩]凭他一家扭转我对老食堂的印象晚餐我要赖在这家了哈哈哈哈[送花花]晚上还找到了开水房~用校园卡就可以免费接
  • [赞啊]我们与私人银行集团Edmond de Rothschild达成了独特合作关系,因此每个学期,金融专业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参与创新股票市场竞赛来扩展投资眼界。
  • 真的精神内耗,感觉做了好多又没做什么有一些精力付出了没有正反馈,反正心理落差挺大的[微风]而且没有方向很迷茫,对比产生了差距,后悔好像做了一些错误的选择,感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