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舵爷发了过老下棋的图。
歙县雄村竹山书院附近,原有座“江南棋院”。
2004年6月,老张在雄村拍竹山书院,刚支起脚架,一位70多岁戴着眼睛文质彬彬的老人主动走来搭话:“你是聂(摄)影的人,你应该到我家去拍拍。我家的房子是过旭初照故宫棋院设计的,名字也是因他们两兄弟取的,叫江南棋院。“
老张听到”故宫棋院“与”过旭初“就收了脚架,跟老人走了。
一路上老人向老张介绍了自己家的情况:老人叫曹印川,雄村曹氏后裔,父亲是早年支持修建徽杭公路的领头徽商,家里的这栋宅子是很精美的,想留下来。
推开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图1的景致。
走近些,老人告诉老张:“你们不来拍,再过三天就看不见了”。
老张追问:”这么好的房子为什么拆“。
老人无奈地回答:“孙子在上海打工,找了女朋友,要结婚没有新房。”
老张从小厅上了二楼,外表看来很华丽的两层楼房,内部却已破烂不堪,只是有些结构确实独特(在此卖个关子,可以自行前往博物馆观看、了解)拍了几张照片,老张便下了楼。
在楼上,老张又听曹老提及这栋宅子是打算拆卖,他担心卖出去就不是整体了,但现在又不得不拆。
因觉拆了太可惜,老张下楼后,便又重复对曹老说:“这房子拆了太可惜!”
曹老答:“没办法,孙子和孙媳妇不愿意住。”
老张继续问:“卖给谁。”
曹老很难过的回复:“文物贩子。2万块,这石桌石凳明天就搬走了。”
老张听说明天就要搬走一部分,立刻拿出纸笔开始询问曹老家以及这栋宅子的历史,希望回去后能作为“论据”说服文化局收走,放入博物馆内。
雄村曹氏的历史自不必多说,徽班进京的联系以及备受争议的曹振镛是歙县一代“通识”。
曹老补充的家族史是最为重要的:曹老先生这支,祖辈四代经商,商号遍及杭州、上海、天津。曹老父亲在上海经营‘怡源批发’商号,这栋屋子便是父亲建的。1951年曹家家厂被统一充公。劳改4年后,父亲被释放回到徽州,此时,祖上所有房屋都已分给了农民。与棋院紧联着的一幢三层楼清代老宅便是祖屋,被分给了八户农民居住(产权问题一直是徽州古建难以顺利保护的阻力之一),此外,歙县古城的曹氏二宅也是他们家的,航步头还有曹家大院(远不止这些,不再赘述),说完老屋,曹老又告诉老张:
“我父亲曹霆声,20年代就参与了屯溪到杭州修建公路的工程,工程刚拟定的时候,他便主动出资30万大洋,随后又在1946年主动集资四千万,创办了歙县医院与紫阳书院。雄村这幢老房子是我家唯一用于居住的房子,这幢老屋应该是‘徽商’最后的历史见证。我本来是不想拆的,又有什么法子!以前,过旭初兄弟都常在这所院子里下棋。土改时,我父亲与堂兄13人将浮财、金银、玉石近百斤,商务影印《四库全书》共计一万册(120箱),一齐上缴国库”。
曹老所说的这些,确也被地方资料印证属实。
老人滔滔不绝的叙述时,神情黯然,老张立刻电话联系了时任市文化局副局长倪国华,将老屋情况简叙一遍后,倪局长当即便答应”第二天叫文物科的人来看看。“
文物科用了几天时间完成全面评估后,市博物馆根据评估,以5万元价格收购了这幢老屋,并做出计划,准备将它搬至博物馆内(现在这座江南棋院依旧被藏于博物馆中,对公众开放)。
9月的一天,曹老人带着一瓶洋酒,到屯溪找老张,两人聊了很多。
2005年老人眼疾,老张去医院看望曹老,曹人又和老张聊了很久。之后因太忙,且当时不像现在,老人们都有微信,老张与老人的联系也渐渐减少。
2008年7月,老张再次来到雄村准备拜访曹印川老人,当找到江南棋院老宅地时,发现此处已经竖起了一幢水泥造的小洋楼,大门紧锁。
老张向邻居打听,邻居告诉老张,曹印川两年前已经去世,儿子和孙子现在都在上海打工,房子空在这,没人住。
老张这才想起一年前曹老的儿子曾经给他打过一通电话,说是父亲有些东西要给老张看。但老张终年跑徽州,若非紧要的事情,是很难特意赶去特定村里的。
电话里,曹老的儿子没说曹老去世的事,大概也是曹老临终前的嘱咐。
徽州的这些老人,很怕给人添麻烦,我外公去世时也是如此,不让告知帮过自己的人,害怕说了别人要专程赶来,给人添麻烦。
这次之后,老张除了联系各村老人,还尽可能与老人邻居取得联系,避免不能送这最后一程。
曹老想让老张看的,是一套由他写的,关于他的一生的回忆录。
也许不能出版,但总有人看过,知道。
图3、4、5便是曹家祖宅,但因产权问题,多年未能成功保护。
图6是雄村竹山书院,曹振镛的父亲曹文埴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的传胪,科举二甲第一名,官至户部尚书,对于京剧形成有极大影响的“庆升班”便是由他带到京城的私家戏班。曹振镛的曾祖父曹堇饴为盐商,他临终前的遗愿只有一个:“当在雄溪之畔建文昌阁、修书院。”曹堇饴死后,两个儿子遵从父命,拿出大笔银两在雄村修建了族立书院:竹山书院。
竹山书院有一条规定:每一位中举的后人都要在书院种一棵桂花树,这些桂花树至今仍直立在书院中。
以下在曹老的回忆录里提及的,后经考证均属实:
曹老父辈于1929年出资在家乡建造了从篁墩到歙县西门外的一段长20公里的公路。
1932年,安徽、浙江两省发起建造徽杭公路。在此之前,虽有水路相通,但”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水路下浙江容易(顺风顺水也得四天),由浙江入徽则显艰难(民国年间还有大量盗匪劫财杀人,我在微博更新过不赘述),加之徽州秋冬季为旱期,两地相通只能跋山涉水走半个多月。徽商若想不被时代抛弃,必须修徽杭公路。
但民国年间,安徽省财政困难,徽州又多是山路(图8为徽州古道),修建费用极高。
歙县县长石国柱便赶到上海,求助先前独资为家乡修过路的曹氏兄弟,最终,双方就修路达成协议:
曹氏兄弟对于他们独资完成的徽杭公路路段,享有15年的专营权;
曹氏兄弟需要负责徽杭公路(杭州段已通)建造中的筹款、设计和施工等一切事宜;
除了施工工程费用外,公路路基购买费30万银元,由曹氏兄弟开设在杭州的文新恒绸缎丝织厂拿出15万,并以该厂固定资产担保向浙江兴业银行借款10万,再加上上海怡大纸号(曹家开设)的5万凑齐。
1933年顺利通车,1934年,曹家专门成立徽杭公路鸿飞汽车运输公司专营货运(客运承包给了程君瑞)。对于使用徽杭公路的其他车辆,一律实行收费通行的制度,大卡车每车5元,小包车每车2元,因此,曹氏兄弟下属鸿飞公司有了65辆汽车。
1937年7月,刚建成运营4年的徽杭公路因屡遭日寇轰炸而毁坏,鸿飞公司的65辆汽车交由国民党抗日,抗战结束后,曹家托关系才找回8辆汽车。
#流动的故乡#

【张同学是谁?围观一个返乡青年用短视频建构的家乡】#辽宁##张同学# 据新华每日电讯 12月8日,在辽宁省大石桥市建一镇松树村,张同学在家中准备拍摄短视频。记者杨青摄

伴着魔性的音乐,张同学从东北大炕上一跃而起,拉开粉色印花窗帘,穿起掖在枕头下的袜子,下床喂狗、养鸡、“嘎肉”、做饭……开始了看似粗糙,实则飘逸洒脱的一天。

凭借着高频快剪的视频风格,张同学在抖音平台两个月内就已迅速吸粉1600多万。与他相关的话题屡屡登上热搜榜,一系列的争议、模仿、围观也纷至沓来。“张同学是谁?”“他的家乡如何?”“他想表达什么?”

带着这样的疑问,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来到了辽宁大石桥市建一镇松树村。

[话筒]家乡与老屋

一进村,就可以看到金黄的田地里,扎着大大小小的秸秆堆,远处渺渺的炊烟在村与山之间弥散。顺着光洁的水泥地往深处走,蜿蜒的小径上高高矮矮地点缀着一个个白墙灰瓦的现代化民居。

张同学经常拍摄的那间老屋,红瓦砖房,夹在一众白色瓷砖贴面的民居之间,显得有些破旧。房间里,棕红色的木柜、陈旧的DVD机,贴满贴画的玻璃书柜……这些富有年代感的陈列与摆设保持着20世纪90年代的模样。

“这是我爷爷的房子,是我用来拍摄的地方。我自家的房子实际上在前院。”张同学解释说。

他穿一件旧青布棉袄,红扑扑的圆脸盘上,印着几道或深或浅的皱纹,泛红的眼睛下浮着眼袋,略显疲惫,鼻头间还沾着一抹刚擦过脸的卫生纸屑,着实有些“粗糙”。

前一天,他刚刚接受过三家媒体采访,每天都有近百名粉丝来到这里与他合影。其中,不少人还来自外省。为了防疫,他的朋友们在老屋旁边架起了桌子,来访的人必须签字、测温、佩戴口罩。

曾经落寞的老屋一下子变成了村子的“网红景点”,门口多了好几辆外地牌照的汽车。

[话筒]乡愁与短视频

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开始有些抗拒,双手插兜,坐在炕沿上侧对着我们。直到抽完一根烟,他才渐渐放松下来,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张同学原名张凯,与网络上的种种猜测不同,他是地地道道的松树村人。如今36岁的他,经历过许多波折。初三年级辍学后,他做过大车司机,与朋友合伙开过汽修厂,但都“没成大事”。汽修厂还因管理不善、意外失火,赔了30多万元。

“当时我就住在汽修厂的一间5平方米的屋子里,一张木板床,一台电视机和一个DVD机。”张同学说,那个时候他总是失眠,常常把光盘反复塞进DVD机里,挤在木板床上观看,凌晨4点多才能睡着。

2014年,修理厂彻底倒闭后,他拎着行李回到了松树村。“刚走到村口,我心里一下子敞亮了起来。”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依旧是熟悉的样子。沉淀一段时间后,他又开始了在村子里的创业,但还是以失败告终。

他在空地上养的5000只鸡,还没到一年,就赶上了鸡瘟。“当时真想干出点什么,但就是干不好。”张同学说,2015年开春,他跟着朋友到山东开店打工,每月能赚到一万元左右。2020年7月,因为家里面生了二胎需要照顾,他又重新回到松树村,开始筹划拍摄短视频。

“我最喜欢看周星驰的电影,他的很多镜头都很刁钻,我每次都把自己想象成摄影师,会从哪个角度拍成这个效果。”张同学说,他最开始是叫来几个赋闲在家的发小一起拍。

这群30多岁的男人女人们,有时候是在村里的空地,“鼓手”用木棍敲着水桶当鼓手,“吉他手”把纸箱子剪成吉他模样,随意拨弄。张同学担任主唱,在雨中狂热地献曲。有时候他们会跑进山里,扮成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来一场无厘头的表演。每次拍完,几个人总会热乎乎地在屋子里“嘎肉”,舒舒服服地喝一顿酒。

破旧的老房子、和兄弟们“嘎肉”吃饭、每晚看DVD……张同学把过去的自己都投影在自己的视频里。在他看来,这是他作为一个农村孩子,对家乡深深的乡愁。此外,端着盆去河里洗衣服、扒火炕、上山砍柴、挖地窖等这些城市人看似遥远的场景,在这座村子里依然是大部分老人的生活常态。

对张同学来说,视频里的农村生活“是否真实”的探讨,并没有意义。他更多像一个非专业的“农村导演”,因为剧情需要,他糅合了回忆与现实,通过短视频建构一个自己所理解和怀念的家乡。

[话筒]走红与未来

现实中,张同学童年记忆里热闹的乡村,正在慢慢老去。在松树村,虽然大部分人家都盖起了干净整洁的民居,洗衣机、电脑、地热等一应俱全。但与中国部分农村一样,松树村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

由于村里山地多,耕地面积人均不到一亩,很多年轻人选择到附近的乡镇打工,村子里常住人口以老人为主。

直到张同学爆火后,一辆辆涌进村子的外地牌照车,一个个赶来打卡合影的粉丝,才让这座小山村“年轻”起来。张同学的发小二涛,一天下来就加了上百个人的微信,经纪人、合作商、粉丝什么人都有。

来自网络的追捧终究是一时的喧哗,这座小山村始终要回归宁静。住在张同学老屋不远处的李大娘说,对于张同学的爆火,大家都对这个曾经憨厚淳朴的乡亲给予了厚望。“张凯他很老实,我倒不怕他变坏,就希望他以后能把我们附近村子的农产品都卖出去。”

对于张同学来说,当聚光灯突然一下聚焦到一个农村汉子身上时,他也陷入了迷茫。“我不确定具体以后会干什么,但是卖一些家乡的农产品,让家乡变得更富裕、更热闹,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

下午四点半,记者和张同学告别离开了松树村。随着暮色渐深,老屋前的粉丝少了许多。车窗外的天空灰蒙蒙的一片,让人看不真切。只有山脚下的民居里,亮起星星点点的光,才能让人略微有些心安。

【缉毒民警刘嘉伟:智破全市首起“液态冰毒”案】
重庆之声6月24日讯 “货十分潮湿,卖相不好,但质量却很不错。”审讯室,干瘦的男子戴着手铐,端坐在椅子上。刘嘉伟闻言,和同事对视一眼,双眉紧蹙,陷入沉思。

刘嘉伟时任沙坪坝区公安分局禁毒支队探长,干瘦的男子是他们抓获的毒贩。连夜审讯刚打开了突破口,交代了“上家”,隐隐出现一个新型毒品的贩毒链条。

货,指的是冰毒,但多次听到“很潮湿”的细节,让有着多年办案的经验的刘嘉伟心生疑惑和紧觉。为什么会冰毒十分潮湿?正是这个极易被忽视的细节,让刘嘉伟调整并锁定了突破案件的核心要素,重庆首起“液态冰毒”案,逐渐浮出水面。

“一句话”发现疑点

今年34岁的刘嘉伟,已是沙坪坝区公安分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除了皮肤黝黑,不穿警服时,他甚至带着浓浓的书卷气,沉稳、略显安静。只有谈及毒品犯罪,缉毒警察眉宇间的果决,才会清晰地呈现。短短几句话的交流,便让对我们一起案件的抽丝剥茧,提起了浓厚的兴趣。

“毒贩、吸毒者几次提到很‘潮湿’,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我们隐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新的毒品运输方式。后来确定,它叫做‘液态冰毒’”

案件发生在2018年,这是刘嘉伟刚到沙区禁毒支队不久便牵头破获的一起大案。那年夏天,沙区禁毒支队从抓捕的一名吸毒者身上顺藤摸瓜,发现了一个贩卖冰毒的团伙。原本,这对于缉毒民警来说是最常见的案件之一。但在对吸毒者的审讯过程中,他们却发现了蛛丝马迹。

这名吸毒者声称,他此次拿到的“货”有些奇怪,十分的潮湿。起初,办案民警并没有十分重视这个看起来很小的细节。但随后,民警抓获了负责分销毒品的毒贩李某。李某供称,自己是向家住白市驿的蒲某进货。这批货不仅潮湿,且刚拿到的时候其中还有明显的水分。虽然卖相不好,但质量却属一流。

这一信息瞬间让刘嘉伟警觉起来。“成品的冰毒大多是固体,即便潮湿,但通常不会有大量水分。难道嫌疑人开设了工厂制毒?”根据掌握的线索,刘嘉伟和同事迅速地锁定了嫌疑人蒲某,并对其进行了24小时全天候的蹲守。

侦查结果,很快排除了蒲某在重庆范围内制度的可能性。原因在于蒲某并没有购入或从其他渠道获得制毒材料。民警在蒲某家附近蹲守时,也未发现有隐藏的制毒窝点。排除了制毒的可能性,那么,很可能是嫌疑人在运输环节耍起了“花招”。

起底“圣水”的秘密

究竟毒贩耍了什么“花招”?

“蒲某曾给马仔夸耀:‘我带货,绝对保险’。”刘嘉伟介绍说,从相关信息判断,毒贩很可能采用了一种新的运毒方式,即在运输过程中,将冰毒被“伪装”成液态。也就是说,一瓶矿泉水或者是其他的液体,都可能是冰毒的“马甲”。

通过周密侦查,刘嘉伟很快掌握了蒲某的运毒路线。警方了解到,蒲某以到境外旅行为幌子,多次出境贩毒。

2018年年底,蒲某再次派两名马仔前往境外运毒,之前铤而走险的经历,让他以为这一次依然”万无一失”。未曾想到,重庆的缉毒民警已布下天罗地网。

两位马仔从外省驱车回渝后,在警方的监控下与蒲某进行了货物交接。随后,刘嘉伟带领民警迅速捣毁了这个运毒团伙,现场逮捕了正在家里将冰毒“结晶”的蒲某及其妻子。查获20多公斤的成品冰毒,以及半公斤液态冰毒。

经过审讯,刘嘉伟彻底揭开了运毒团伙的秘密。原来,蒲某在境外找到一种“液态冰毒”,其可以呈现出无色的液体状态。故可装在矿泉水瓶或其他容器中,以饮料、水等方式伪装进行运输,躲避打击。收到货之后,又可用极其简单的方式让其结晶,成为冰毒成品。

了解到液态冰毒的特点后,蒲某认为自己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他联系境外卖家购买毒品后,派遣马仔自驾赴云南“带货”,以每人带十多瓶“矿泉水”的方式,将毒品运回重庆。而自己则乘飞机回渝,最后与其交接毒品。

“我们向云南警方的同僚们咨询过,当时他们都未曾遇到过类似案例。后来,有媒体将这种液态冰毒称为‘圣水’。”据了解,当时液态冰毒相关案件极其罕见,重庆之前从未遇到类似案例。沙区禁毒支队支队长罗勇介绍说,破获此案,为禁毒战线有针对性地打击毒品运输的新方式提供了参考,也为之后不少案件的侦破,提供了经验。

“儒将”的办案逻辑

“他年龄不大,还是半路出家,但队里的老缉毒,都服他。”沙区禁毒支队民警向坤是有十几年警龄的老缉毒警。向坤说,在沙区缉毒支队,和自己一样老缉毒不在少数。而刘嘉伟,却是半路出家。

刘嘉伟1986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200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专业,2008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后。曾在很多警种和岗位履职。拿他自己的话说:“干的事很杂”

他曾在沙坪坝区公安分局天星桥派出所做过社区民警,后因为身体素质出色,加入了沙坪坝区反恐特警支队,还做过110快处队民警,也在沙区经侦支队干了多年的经侦警察。直到2018年1月,才加入沙区禁毒支队,成为一名禁毒民警。

也许是科班出生,也许曾长期侦办经济案件。向坤对刘嘉伟的印象是:特别的一丝不苟,特别冷静,喜欢以智取胜。“换到战场上,应该算是一名儒将。”

向坤回忆说,去年,他和刘嘉伟侦办一起制毒案件。前期侦查锁定的制毒窝点是某区县的一处农村老房子。但经过侦查,他们发现毒贩竟然在屋外装有热成像的摄像头,随时监控靠近的人。

强攻?

刘嘉伟很快否定了直接破门抓人的计划。他知道,捣毁制毒窝点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锁定制毒的地点,防止嫌疑人销毁证据。在对方准备充分、房间众多的情况下,直接行动很可能给对方足够的反应时间。

“他们能用热成像,我们就用无人机。”刘嘉伟迅速制定了计划,用大型的警用无人机肯定容易打草惊蛇。正好,制毒窝点对面有一处景区,游客放飞民用无人机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于是,他们用民用无人机,在高空进行了观察。

民警在其中一栋楼前的树上发现了用以运送材料的滑轨装置,随后又在楼顶看到很多疑似制毒容器的“瓶瓶罐罐”。之后,通过观察蹲守,刘嘉伟最终确定了制毒的房间和所处位置。随后,警方一举端掉了制毒窝点,查获了所有成品毒品、原材料及制毒工具。

让缉毒人平安回家(小)

“所有人都知道,缉毒充满危险,很多时候面对的是亡命之徒,我想做的是把风险降到最低,保证每一名战友、同事的安全,让他们平安回家。”刘嘉伟说,自己做过很多警种,参与过无数次的抓捕,所以深知其中存在的风险。警察的职责是直面罪恶,但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

向坤说,这,也是大家服他的原因之一。

刘嘉伟特别注重和其他警种的合作。2020年4月,他担任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后,便十分注重与其他警种的联动配合,特别是与特警队员的联合行动,他曾多次牵头组织禁毒支队与特警的联合演练。

去年的一起案件中,刘嘉伟获得信息,一名毒贩将毒品从外地运往重庆。沙区禁毒支队迅速开始制定抓捕方案。经过分析,警方确定对方很可能会选择提前从高速公路下道,随后走老路前往附近某区县。

是在高速公路收费站拦截,还是在老路设卡抓捕?

几个抓捕方案摆在刘嘉伟的面前,怎么选?刘嘉伟的选择是到实地进行模拟演练。他带着禁毒民警和特警队员一起,进行了车辆拦截的模拟实验。最后选择了老路一处狭窄段进行堵截。三辆车同时拦停、堵截对方,然后实施抓捕。最后,在经过演练的路段,他们按照预案,成功实施了抓捕。

正是他在工作中的谨慎,让他在2018年到禁毒支队分管案侦工作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共打击涉毒犯罪嫌疑人120余人,侦破多起重大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案件,共缴获毒品80余千克。去年,他又牵头破获公安部督办的毒品案件,两次抓捕分别查获冰毒25.5公斤与19.6千克。

(重庆之声 周露晗)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城管玩具水枪执法 群众不抵触还觉得很好玩
  • 美元刷新三年低位 有色金属强势夜盘沪镍暴涨逾4%
  • 萨摩耶乘地铁离家出走 主人:都是二哈带坏的!
  • 印象刘三姐破产 广西的活名片为何负债累累?
  • 乐视股票复牌了,别傻乎乎购买!
  • 每日问答| 刘亦菲宋承宪分手?刘诗诗近况?宋茜发展?小周周上学?
  • 世界生命科学重大突破 两只克隆猴在中国诞生!
  • 全国棉裤预警地图发布,快看你得穿几条
  • 2018冬季达沃斯有哪些看点?
  • iphoneX或停产?都是“齐刘海”惹的祸?网友留言真相了…
  • 【交通】悉尼火车脱轨事故致多人受伤,停车失败后猛烈撞击车站缓冲器
  • 求职青年陷师徒贷 应聘岗位却变成贷款培训
  • 马景涛强吻刘嘉玲:做人要有分寸感
  • 男子牙咬电池爆炸 网友:敬您是条汉子!
  • 【酒店新闻】 万达酒店澄清公告 “重大收购”应为“重大出售”
  • 马思纯欧豪当街热吻,这波狗粮撒得可以
  • 三室住着三拨骗子 每拨所使骗术各不相同
  • 超模杜鹃恋情曝光,和男友已同居?网友:这可能是她爸爸!
  • 46所高校将改名,改名后你还知道自己选的院校吗?
  • 32趟火车票打折,春运期间12306还有哪些利民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