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宝歌 》
浅释
对佛法僧
三宝的礼赞

大家都很熟悉
《 三宝歌 》,

佛教界重大法事活动都是在
《 三宝歌 》声中拉开帷幕。

唱《 三宝歌 》
能建立我们对三宝的神圣信心。

这首歌里浓缩了佛教很多内容,
是对佛教信仰的总核心 ——

“ 皈依三宝 ”
内容的概括。

词作者太虚大师是近代佛教界泰斗,
民国年间佛教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一生为佛教改革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

曲作者弘一大师是一位近代的高僧,
在早年历尽尘世间的繁华之后,
放下一切出家。

其时,
他在世间的书法、
音乐、
戏剧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出家以后,
在佛教的行持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是一位旷世奇才。

《 三宝歌 》
用了三段歌词
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礼赞。

第一段是赞扬
“ 佛宝 ”。

“ 佛 ”梵文称为
“ 佛陀 ”,

歌词里是
“ 佛陀耶 ”,

“ 耶 ”
是梵文和巴利文的尾音。

“ 佛 ”
是觉悟的意思,

有三个特点 :
第一要
“ 自觉 ”,

就是自身明白、
洞悉宇宙人生的真理;

第二是
“ 觉他 ”,

像菩萨,
不仅自觉,
还能令众生觉悟;

第三是
“ 觉行圆满 ”,

就是说佛所修的觉悟之行,
对宇宙人生的洞彻,

达到了彻底、
究竟的境界。

第二是
“ 法宝 ”。

“ 法 ”
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

内容很广,
“ 二谛总持 ”、
“ 三学增上 ”,

都是法的内容。

一般来讲,
菩萨行的六度,

乃至八万四千种对治烦恼的法门,
都称为法,

因为只有彻见宇宙、
人生的真相之后,

才能知道心中所呈现的烦恼是什么,
然后再运用方法来对治它们。

所以,
法从认识的角度来说,
就是真理;

从修行的角度来说,

就是对治、
解脱烦恼的方法。

第三是颂扬
“ 僧宝 ”。

梵文的
“ 僧 ”叫
“ 僧伽 ”

( 念qié,
不是念jiā ),

是“ 和合众 ”的意思,
指依照佛陀的教法修行的出家众的教团,
主要专指出家人。

这个“ 宝 ”字就有无量的意思了。

我记得自己在武汉宝通寺皈依的时候,
道根老和尚给大家说皈依,

他说《 瑜伽焰口 》里
有一段对三宝的赞叹 :

“ 夫三宝者,
千生罕遇,
万劫难逢。

皈依者,
福增无量。

礼念者,
罪灭河沙。

譬如灵丹之妙药,
疗百病以蠲除 …… ”

《 法华经 》里
有个比喻
“ 盲龟遇浮木孔 ” :

一只瞎眼的乌龟在茫茫的大海里,
五百年才能浮到水面伸头呼吸一下,
结果一伸头正好遇到从海上漂过来的一段木头;

木头上有一个洞,
乌龟一伸脑袋,
正好伸到洞里去了,

你想想这个概率是多少,
就知道多么多么难。

世界上宗教信众最多的并不是佛教。

信佛教的人非常少,
信佛念佛的人在佛教里被称为
“ 人中芬陀利花 ”,

在《 观经 》里边讲 :

“ 若念佛者,
当知此人,
是人中芬陀利花。”

芬陀利花,
梵语是白莲花的意思,
象征着念佛人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

能够遇到佛法就是得到了无量的佛的无价珍宝,

因此,
《 三宝歌 》唱的时候,
不光要有对三宝的恭敬,

还要有富足感 :

我是一个拥有世界上最珍贵珍宝的人,
我是人中的芬陀利花,
我是佛亲自授记的,
我们大家将来必定成佛!

第一段对佛宝的赞叹 :

“ 人天长夜,
宇宙黮黯,

谁启以光明?

三界火宅,
众苦煎迫,

谁济以安宁?

大悲大智大雄力,
南无佛陀耶!

昭朗万有,
衽席群生,
功德莫能名。

今乃知,
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 人天长夜 ”,
以“ 人天 ”
概括六道——

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 人天长夜 ”
实际上说的是众生长夜,
不是单纯地说人天,

是说所有的众生在生死的流转里面没有解脱的机会,

就像在漫漫的长夜里看不到光明。

“ 宇宙黮黯 ”,
宇宙,
是我们众生所生活的世界。

“ 黮 ”
念dǎn音,

比喻黑暗、
蒙昧。

“ 黮黯 ”,
是说众生因为心中有烦恼,

所以眼睛是蒙蔽的,
看一切都是黑暗的。

“ 谁启以光明 ”,
在人天长夜和宇宙黮黯这样的状态之下,

谁能够开启令我们解脱的光明呢?

“ 三界火宅,
众苦煎迫 ”,

“ 三界 ”,
指的是欲界、
色界、
无色界,

我们生活的娑婆世界称为欲界,
色界就是一些天人。

这是从众生的精神状态来分的。

欲界看重物质,
有很多的爱欲;

色界的天人,
已经断掉了爱欲,
但是还有物质形象,
有天人的色身;

到了无色界,
众生只有精神状态,
连形象都没有了。

普通众生轮回六道都不出这三界的范围。

“ 火宅 ”,
也是《 法华经 》的一个比喻,
比喻四面火起的房子。

这个火,
既有外在的火,

就是世间不安、
国土危脆、
各种各样的灾难和一些不吉祥的事;

同时内心也有无数的烦恼在煎熬我们。

所以,
内外交困,
就好像生活在已经着火的房子里。

“ 众苦煎迫 ”,

有很多苦在煎熬、
逼迫我们。

众苦,
佛教一般讲八苦 :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 谁济以安宁 ”,

谁能够给我们安宁呢?

这是第二问。

第一是谁给我们光明,
第二是谁能给我们救济。

接着答案说,
佛能指给我们光明,
给我们救济。

“ 大悲大智大雄力 ”,

这三个“ 大 ”
概括了佛的功德。

“ 大悲 ”,
悲是慈悲,
不恼害众生,
不忍众生受苦。

慈能与乐,
悲能拔苦,

给予众生快乐,
解脱众生的苦难,
就叫慈悲。

我们普通人讲慈悲,
可能因为对象是我的亲人,
是我的同修,
是我认识的人等等,
会有条件。

但是像观音菩萨,
是“ 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

没有条件,
不分彼此。

“ 大智 ”就是
“ 般若 ”。

这个般若智慧不是世间人所理解的那种聪明或者学识。

大家知道
“ 六度 ” ——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般若
( 智慧 )。

只有有了般若的时候,

前边的布施、
持戒等才能称为波罗蜜。

波罗蜜是什么?

到彼岸,
能够引导我们渡过生死的河流,
从生死轮回的此岸达到涅槃解脱的彼岸。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这些跟其他的宗教是共通的,

但是
“ 般若 ”
是不共的,

只有具足
“ 般若波罗蜜 ”,

前面五度才能够把我们引向解脱的彼岸,
所以佛教里说,
六度中如果缺了般若波罗蜜,

前面的五度就像盲人一样 ——
“ 五度如盲,
般若如眼 ”,
没有般若波罗蜜没办法达到解脱。

“ 大雄力 ”,
大雄指伟大的英雄。

《 华严经 》里说,

“ 如来智慧不思议,
悉知一切众生心,
能以种种方便力,
灭彼群迷无量苦。

大雄善巧难测量,
凡有所作无空过,
必使众生诸苦灭,
栴檀林神能悟此。”

“ 大雄善巧 ”
就是形容有佛无与伦比的力量,
能够降服一切世间的邪恶势力。

“ 南无佛陀耶 ”,
“ 南无 ”
就是皈依、
顶礼。

皈依是入佛法门的第一步,
所以很重要。

皈依三宝,
身心就能够得到安宁、
解脱,

这是皈依三宝的威德之力。

在《 俱舍论 》里就说,

皈依以何为义呢?

救济为义,
救济众生是三宝的含义,
皈依三宝能够解脱众生的一切苦恼。

“ 昭朗万有,
衽席群生,
功德莫能名 ”,

是对佛陀功德的赞扬。

前面是发问,
总说佛有三种德行 ——
“ 大智大悲大雄力 ”,

然后表示自己对佛的皈命,

接下来是对佛的赞叹、
赞礼。

“ 昭朗万有 ”,
佛陀的智慧光明能够照耀一切。

这一句跟前面
“ 人天长夜,
宇宙黮黯 ”
是相对应的。

“ 衽席群生 ”,
“ 衽 ”
是衣襟,

“ 席 ”
是卧席

( 古人一般在地上铺席子 ),

“ 衽席群生 ”
是从我们古代的一个词
“ 衽席侍子 ”
化运过来的

( 这个词是说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
用衣襟将他包裹起来安置在床上,
好好地照顾 );

用母爱来形容佛陀对众生的关爱,
是说他用大慈悲来衽席群生,
使众生得到平安。

“ 今乃知,
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是说我现在才明白,

只有佛才是我们真正要皈依、
能够皈依的地方。

“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

这告诉我们皈依不是暂时的,
它给我们确定了一个期限 ——
尽形寿。

我们只要还活着,
就不能放弃对三宝的皈依。

这里
“ 信 ”
是第一步,
信仰;

“ 受 ”
是接受佛陀的教法;

然后还要
“ 奉行 ”,

勤快地、
尊敬地照着去做。

“ 奉 ”,
是双手把它托起来,
表示尊重。

这句讲的是对三宝修学的层次。

第二段对法宝的赞叹 :

“ 二谛总持,
三学增上,
恢恢法界身;

净德既圆 ,
染患斯寂,
荡荡涅槃城!

众缘性空唯识现,
南无达摩耶!

理无不彰,
蔽无不解,
焕乎其大明。

今乃知,
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 二谛总持 ”,
谛就是真理,

二谛指真、
俗二谛。

佛教讲一切事物,

一般都用真、
俗来概括。

什么叫真谛?

佛陀能够证得的真理,
超越了世间的虚妄,
证得了真实,
叫真谛;

俗谛是我们所见到的世间的现象,
是虚幻的。

真、俗都是真理,

俗谛也是真理,
只不过凡夫迷于俗谛,
不能认识真谛;

菩萨真、
俗两谛都看得明白,

所以缘起不碍性空,
性空不碍缘起,

菩萨认识事物是从真、
俗两个方面。

“ 总持 ”,
就是涵盖一切法,
包含无量的含义。

佛法是以真、
俗二谛来总摄一切。

“ 三学增上 ”,

三学就是戒、定、慧 :

戒律防非止恶,
禅定使我们专心一处,
精神不散乱,
才能够开发智慧;

增上就是加强力量。

戒、定、慧能够在解脱道上助我们一臂之力,

使我们得到解脱。

“ 二谛总持,
三学增上 ”,

二谛是讲缘起性空、
真空妙有的关系,

三学是指修学的内容,
前面是认识论,
后面是实践论。

“ 恢恢法界身 ”,
“ 恢恢 ”,
广阔广大;

整个宇宙的存在都叫法界。

佛的法身是遍一切处的,
它和法界是等量的,

所以叫做法界身,
也称为法身。

恢恢法界身,
就是宽阔广大的法身。

有一种情,见与不见,都在心中

席慕蓉在《与你同行》中说:

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有柔风,有白云,有你在我身旁,倾听我快乐和感激的心。

人都是有感情的,来过心里的,谁都忘不了,陪伴着走过一程山水,这份情谊谁也放不下。

即使山长水远,也阻挡不了浓浓思念;即使相聚实难,依旧把你放在心间。

最动人的情感就是即使不会朝暮相见,依旧能在灵魂深处与你相偎。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有一个人在心里挂念你,无论在海角还是天边,都割不断这份牵连,你的快乐他感同身受,你的难过他格外心疼。

人生最幸运的事情,就是你想念的那个人,也在想念着你,互相牵绊,互相懂得。

有一种情,是无言也温暖的牵挂。

对于远方的朋友,虽无多余言语,情义仍山水可鉴。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北朝·陆凯《赠范晔诗》

有一种情,是知道你会来,所以我愿意等。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北宋·李之仪《卜算子》

有一种情,是一场灵魂的相遇,精神的共鸣。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五代·顾敻《诉衷情》

爱到深处是静水深流,情到深处是细水长流。

愿有一人陪你看细水长流;愿你所有付出都不被辜负;愿你所有深情有人眷顾。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明·唐寅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时间,会沉淀最真的情感;风雨,会考验最暖的陪伴。

那些生命里出现过的美好,就像天边的星星,虽然不一定常常想起,但你知道,他们一直都在。

有一种情能把时间凝固,化作天长地久,一切便永恒如初。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北宋·秦观《鹊桥仙》

有一种情是没有条件、不求回报的阳光沐浴。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元代·王冕《墨萱图》

有一种情更是神秘无边、超越生死的心灵照耀。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元·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真正在意你的人,没有情深义重的表白,只是由衷的期盼你一切都好。

人生何其有幸,能够遇见一心待自己的人,哪怕天涯海角,山高路远也不能将这份情谊减损分毫。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想,这世间最好的友情大概就是:你在我陪你,你走我念你。

远方的朋友,在思念的时光里,深深地对你说一声想念,无论你知不知道,只盼你眼中有笑。

有一种情,即使天人永隔,却依旧难以忘怀!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有一种情是无怨无悔,如若相爱便携手到老。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苏武《结发为夫妻》

有一种情是邂逅相遇,怦然心动。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

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唐·李白《陌上赠美人》

“情”,是世间最动人的字眼,温润如玉,暖若春风。

时光因情而暖,人生因情而心动。没有情,世界必将是一片荒芜。

《长安古意》(节选)

唐·卢照邻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不需要山盟海誓,只盼你能坐在我的身旁,共度风霜雨雪,共赏春暖花开,此生足矣。

只要有你陪在身边,人生亦无所求。

生命中总有一个人,踏千山万水向你走来,只为在你的回忆中留下一份思念,留下一份回忆,然后转身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一程山水一程梦,一段时光一段缘。

人和人相遇,靠的是一点缘分,人和人相处,靠的是一点诚心。

相信这世界有一种情,即使时光老去,经年久别;即使青春不再,垂垂暮已,也永远烙印在我们的生命中,永远温暖,永不褪色!

灵隐寺具德弘礼禅师求道因缘与弘化事迹(3⃣️)

至于三峰之家法的宏扬,汉月恢复五家纲宗,重兴锻炼,使学人“不滞鉴觉,洞抉佛祖心髓”,并经过一番钳锤试验而“卒成大器”。具德也曾下过苦功细究向上纲宗,但他究竟如何承师学而继往开来?具德尝语戒显云:“纲宗者,人能讲,我能用。先师当日钳鎚,晚年始获其益。此即我三峰家法也!”且云:“诸方是讲底纲宗,我是用底纲宗。”又如戒显所述其师“讲求宗旨,分条析理,不落言诠;千差万别,总归一源,故能超情离见、迥脱生死”,此中表述具德锻炼学人之手段灵活变化,显大机大用,到了晚年更加高深莫测。如上,具德的禅法教学可以参阅《具德禅师石梁毘尼禅院语录》两卷的对话开示,在此不详述。

因此,地方志给予具德颇高的评价,其中《江南通志》提到汉月法藏“得法者十二弟子,具德、继起最着。其中当时被称誉海内”佛法僧三宝“之一的具德,于三峰法脉传衍之功,如《宗统编年》中描述,其“门庭甲天下”、“学众满数万指”,媲美南宋的佛海瞎堂昔时盛况,再者,接引学众“具大方便,有大慧圆悟不及施之手眼。至沉几骏发,则又度越于古云门。”此中说明具德善于锻炼学人,且“善说法要,洞鉴机宜”,又好扶植法侣,为当时教界所称扬,故传法门庭广大,嗣法得人颇众,门徒多分化一方。据《禅灯世谱》所载名录法嗣弟子有僧六十五位,尼众三位,依《塔铭》所述则付授共六十八人,并载录名号。

然而,禅僧的弘化布教乃至兴福建寺,有赖个人福报因缘,经过一番历练,尔后发大心、立大志而成就佛事,但绝非开始就一帆风顺。透过硕揆的一封尺牍,发现具德的一段行乞历程,让我们更全面了解具德早期的修学弘化样貌:

先径山和尚居学地于圣恩时,特为大众往秦邮行乞一年,绝无人发心布施一文钱,衣敝履穿踉跄而返。及乎后来开法,则又从其州之地藏发轫一期,省发十六人,云居显、黄山润、显宁泳皆其一数也。论地只是一高邮州,论人只是一具德和尚,何前塞而后通也?所谓因缘时节不可强耳。

此封硕揆写给奯菴的信中,详述了具德早年尚居学地时为圣恩寺常住众外出行乞,化缘却无人布施“衣敝履穿,踉跄而返”之窘况,后来同在高邮一地的地藏庵结制开法一禅期,度化省发有云居的戒显、黄山的十力润、显宁的梵音咏等多人,“前塞而后通”,虽说“因缘时节”不可强求,但实际上,如不是禅师日积月累的“真实妙行”与“苦身戮力”下的“殊胜报缘”,弘化布教之因缘何以水到渠成。

四、鼎建灵隐功不居
顺治六年(1649)二月,具德受请正式入住灵隐,《武林灵隐寺志》详细记载着具德重兴灵隐缘起、进院经过、鼎建殿堂规模、感应事迹、塔铭行状以及法语开示,从内容及所占篇幅来看,此志格外彰显称扬具德重兴灵隐寺之功迹。

“进院上堂法语”提及“师于己丑春二月十三日住浙江杭州府灵隐寺,阖郡荐绅文学及各山耆宿、合院大众请陞座”,由其法子戒显时任西堂代表出来酬问对答。入院当年,结夏与冬安居又分别到天宁、佛日结制传法付法。顺治七年(1650)春,待佛日寺解制后返回灵隐,全面营造殿堂,始有《灵隐具德禅师语录》记载。

禅僧接下祖庭住持一职后,维持寺务运作及营缮开销需劳心劳力,而发愿中兴祖庭重建殿堂,更是一段漫长艰辛历程,除了仰赖外护檀信支持、募缘是否顺利,关键也在主事者的德行、毅力与心态。究竟他住持统领大众能力如何?以及所带来的影响改变与弘化贡献有哪些?寺志中有充分的史料佐以考证。

住持为一方之主,主事者的思路攸关祖庭的发展方向,如何住持道场、建设寺院?从具德进院灵隐时一席话,可以看出他对于重兴祖庭的想法:

夫所谓道场者,上以庄严尊像、敬礼三宝,使人得以瞻仰;下以键锤衲子、传佛祖慧命;外以接待宰官、居士,内以安置诸执事、一应僧众,寮屋缺一不可。

寺院营建的通盘思路,住持道场必须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先安内而攘外,方能里应而外合。以此思路来看,具德对于禅寺住持职能的发挥,是同时兼顾禅法教学、寺务管理与殿堂建设三方面。

至于具德对于建寺募缘的态度,可参见檗庵志(1600–1676)给弘储的一则尺牍《报山头老和尚》。顺治十五年(1658)三月灵隐寺大殿毁于祝融,如要重建如昔则工程浩大,寺僧多不愿化缘劝募,而以传记“古尊宿有终身不发一募疏者”夸为 “高节”,顺治十年,当檗庵志挂单灵隐,对此亦感到质疑、犹豫。

—— 未完待续 —— #佛法看世间##历史那些事##修行##佛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比如盼不到打折的Valentino 衬衣,帅气中性的Balmain 连衣裙,现在超级划算哦~ ⋆。˚✩ 别惊讶这就是真珠美学素材号大部分品牌素材号就是刷屏软文
  • 第一个涨停如果出现在下午,尤其是尾盘,说明资金并不想要高位的筹码,只是单纯的为了减少抛压,所以尾盘才拉停。高位涨停,一般都是在上涨的中后期,有快进快出准备的,可
  • #阳光信用# 人生,总要有那么一次为了自己全力去拼搏!即便不为了自己,也为了身边爱着的人。[赞][来][酷炫街舞给手]我好像突然get到了生活的美好三五知己在
  • ​​​5.有时候不是对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对方看得太重;有时候总感觉别人忽略了自己,其实可能是自己太闲了。 ​​​4.这是不是你一直想要的生活,只闻花香,不谈
  • 【上市】2022年9月28日,零跑C01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后驱标准续航版、后驱长续航版、后驱超长续航版、四驱双电机性能版、四驱双电机高性能版五大版本,补贴后全
  • 2、顽固性打嗝患者,男,50岁,据他自己说10分钟起码打10个嗝,没有其他不适,吃得好,二便正常,就是睡眠有点影响,舌淡苔薄白。这里的甘草可不单调和诸药的,跟芍
  • 人生从来就不易,有些人选择承受,有些人选择逃避,当你深处生活的漩涡里,痛苦,难过,低迷,无法自拔的时候,你应该很清楚,这是你选择的生活模式,就像游戏一开始的模式
  • 我记得自己在武汉宝通寺皈依的时候,道根老和尚给大家说皈依,他说《 瑜伽焰口 》里有一段对三宝的赞叹 :“ 夫三宝者,千生罕遇,万劫难逢。能够遇到佛法就是得到了无
  • 农历己亥年八月廿九,周五。这些日子的天气大相径庭,出奇的晴朗。昼夜温着十多度,夜间格外涓凉;白昼气温均在二十度以上,午后是温度最高的时间,尤其是下午三四点钟,犹
  • 当然,该先生种豆也很业余,所以才搞得“草盛豆苗稀”惹后人耻笑。咱琢磨,五柳先生陶渊明自知不是当官那块料,因此,当督邮来检查他的工作时,他借口“不为五斗米折腰”挂
  • 一些我还没有彻底沉迷于无人机和风光摄影的时候拍的一些随手拍,也不是没有想过像Vivian Maier 靠近,后来,或许是因为风光摄影和无人机摄影的色彩构图和光影
  • 第三个是过度的保护啊,甚至是被掌控啊,木星有关于这种神性的力量嘛,有这种比较高大上的这种感觉,所以面向外的人格可能会扮演一种你完完全全要崇拜我,信仰我的这种力量
  •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只有经得起摔打、挫折、考验,才能成为奋斗路上的强者。“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只有经得起摔打、挫折、考验,才能成为奋斗
  • 书中认为,所谓“合”就是“和谐” 的意思,为什么合化以后就和谐了呢? 书中的说法 是,东方甲乙木最怕西方庚辛金来克,甲是阳木为兄,乙是阴木为妹, 于是甲木就想方
  • 有一天,我媳妇忍不住了,说,要不换我做菜吧!是啊,干嘛非要找一个理由开心呢,张开嘴就能大笑,多简单啊!
  • 后来带哎呀看了电影《皮皮鲁和鲁西西-罐头小人》本以为夜场电影哎呀会看的睡着,没想到她很精神的全部看完了,第一次大屏幕看电影的体验啊,真是不错一天走了1.8w步,
  • 我是个“勇士”[打call],一次性拔两颗智齿[污](主要是不想再拔第三次了,之前已经拔过一颗智齿了)第一次是通过橇、拔,记得是两个小姐姐用尽了力气拔出了整颗智
  • 不可能真的开民宿的,因为我不喜欢参与人多热闹的事情里,还要考虑各种人事关系,太费劲,多留几个房间,也许会有父母家里小朋友过来玩,或者安静不打扰的熟人可以住几天。
  • 不过这种情况,确实是有些小材大用了,堂堂的985高校毕业生,怎么着都没想到会沦落到会是修电脑,这种工作职责一般人都能做。格局大了生活就顺了,要学会做一个做事有温
  • 希望两个小孩平安喜乐万事顺遂天总会亮,路总会明以后也要一直牵着对方的手好好走下去哦“还是给我换一个吧,毕竟z/s/y每天都能听见我的声音”“z/s/y,上学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