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全员初代头像团建#这头像梦回90年代,好新鲜好好玩的感觉,爷青回!好有年代感!好用心!!#启航当风起时# ​这波回忆感有被拉满,以前列表都是这种头像,吴磊和侯明昊的师兄弟组合也太让人很期待啦 ​​​初版的头像、软盘这种古早的物件,年代感满满的妆发和服装,真的让我回到了小时候,满满的都是回忆 ​

【西安:镜像十四运,一个城市的成长】#新时代新全运新西安#早秋的西安,还留着盛夏的热情,晴好的晨照从路两边的树叶上被风一吹,滚落了下来,砸在街头小品的雕塑上,给它晕染上金边;砸在新铺的道路上,溅在了老李和妻子的衣领、肩头,坐在三轮车后座的妻子不禁咯咯笑了,“今儿天气好,生意不会差!”

两口子这么早就去店里了,这个夫妻面条店,他们在西北一路开了十几年。用老李的话说,“从路这边,开到路那边,以前是来西安谋个生计,现在是和它有了感情。面店也从搭得彩棚,变成了卫生整洁的门面房,西北一路也从烂泥巷,变成了有调调的最美街巷。尤其是这两年,变化快得很!”

对于这对普通的夫妻而言,西安一年创造了多少GDP,他们不太明白,有多少大体量项目落地,他们听不懂,他们只知道,所在的西北一路这两年变新了,变美了;自己的生意更好做了,在西安买了小房子了,不用挤在面店后面的弹簧床上了;女子的娃娃,上了一所好学校;来检查的队伍,不像以前那样生冷硬倔了,好说话了,笑得多了;办个手续手机就行,不用跑冤枉路了。而对于十四运会的即将开幕,老李说的是,“咱们家门口光荣的事,要是人家客人喜欢吃碗手擀面,那就更嫽了!”

一场盛会,之于一座城,并不只是媒体文书的溢美之词,更是因着盛会,西安从内到外、从治理者到市民的共同成长。

举全力办会 干了多少年想干的事

生产生活与生态,要融合在一个单元格里,恐怕小巷子就是一个微小的切片。围绕十四运会,展开的老旧小区和街巷的改造,不仅是要用一大笔钱,更是要用一颗匠心的事情。

漫步在西北一路,小巷子被打理得分外干净,翻修过的墙面上装点了不少,珍贵的西安城市老照片和60、70年代的老物件回忆。针对群众提出的休闲娱乐场地不足问题,街道因地制宜,利用街角空地修建健身小广场。也难怪老李夫妻说,街道干净漂亮了,自己生意也好做。

“改造前,这条街就是烂泥路,一下雨才叫人难缠。这里道路狭窄拥堵,路面破损严重,路两边还有占道经营的,看见就木乱。现在,西北一路改造好了,配套功能也更加完善,我就喜欢骑个自行车来回走个几遍,当逛公园一样。”今年67岁的孙师傅在这里住了20多年。今年,让西北一路改变“旧貌”,改造完成的那一天,街坊邻居甭提多高兴。

十四运会开幕,西安将迎来四面八方的客人,提升改造工程,在所难免。从去年以来,西安先后启动一系列城市面貌更新工程,包括绕城整修、主干道路面优化、老旧小区外立面更新、高压线网落地等等。据公开资料显示:围绕十四运会,西安相关建设工作总投资约2600亿元,涉及54项重点任务,共521个具体项目。而重点任务中,还涉及老旧小区改造、地铁14号线建设、断头路打通、口袋公园建设等民生领域。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把西安翻新了一遍。

2019年10月,“三改一通一落地”的民生工程全面启动。2000多个老旧小区、64个城中村(棚户区)、599条背街小巷;59条断头路;1000多公里架空线......两年时间,人们看到的是西安基建的“高速度”,只有涉及到项目里面的人,才知其中的“高难度”,尤其是拆迁。

西安市委书记王浩提出了“四最”安置原则——让拆迁群众在可利用的土地中挑选最好地段;以最好的设计提高小区舒适度;用最好的质量标准选择建设单位;以最好的配套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的便捷服务。“城市建设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核心。”

今年,也是陕西省提出的要从浅绿迈向深绿的一年,生态之绿,不仅在郊外,更融在了生产生活所在的城市里。位于城东的“幸福林带”,最早见于1953年西安市第一轮总体规划,但受经济能力等诸多因素影响而搁置数十年。2016年,项目终于在重新规划后启动,并于今年7月1日全面对外运营。全长5.85公里,占地面积1134亩,绿化覆盖率达85%,拥有健身、休闲、文娱设施,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林带工程,也是西安市最大的市政工程、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

对于城市生活品质的追求,曾经是温饱,现在是书香与花香。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因十四运会的召开加速度,干了多年想干却没条件干成的事情,断头路、背街巷、彩钢房,还有各种原因搁浅的规划,过期却并不失效。源自城市经济发展积累的财力,治理者的魄力,更源自为了一场会所凝结的共情力——群众的支持、思想的共鸣、心意的相合。

“我们去给违建的群众拿着文件说,以前都不太理解我们。现在,我们去拆违建,给群众说是为办会,把咱们西安要搞干净、好看,群众都支持,都盼望做好这件事。”西安市城管局一位干事深有感触的说。

以人民为中心 干了多少年干不动的事

楼房好起,工程好造,难在寸土寸金时,给这儿盖什么。

一段时期以来,西安民生有九难,教育、医疗在前列,娃娃上学挤破头,父母看病摩过肩。哗哗哗的高楼起,商场、楼盘雨后春笋,好学校好医院,来来回回那几家。说白了,还是土地怎么用,钱给哪里投的事情。分析起来,显而易见,要干起来,难上加难。财力、魄力、智力、全力,缺一都办不顺溜。

2019年9月,在经过缜密的调研和重新布局后,西安启动了力破教育沉疴的“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新建、改扩建学校195所、新增学位19.4万个。今年秋季入学,又有143所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13.04万个。

仅2020年一年,西安财政教育经费预算203.13亿元,为历年之最。全市学位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计划3年内投资50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430所,增加学位38.95万个。新建学校144所,占总数的74%;公办学校171所,占总数的87%,是西安历史上新建学校、新增学位最多的一年,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同时,西安市多批次按需为公办学校招聘教师7833名,是过去3年招聘数量的总和。

老梁的孙女文文,进入了碑林区的一所公办院校,他却不像以前那样担心,反而说,“人家现在招了那么多好老师,而且名校校长、老师都会来轮岗,一样的教学。教室修的明光明光的,还有那么多信息化设备。不用光想着砸钱,削尖脑袋往五大名校走了。”

沉珂用猛药,教育破了局;冰水以急火,医疗同样化了难。

2020年,西安市出台《西安市卫生健康事业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全市13个医院项目建设陆续启动。未来3年全市三级医院达到55家 。据西安市卫生健康委项目负责人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安累计建设医院床位10000余张,而仅2020年一年13个医院项目,规划新增床位数16000余张,几乎就是西安现有床位总数的1.5倍。

登录、预约,点击自己需要的医生进行在线问诊,不过3分钟的功夫,就有医生出来回复,不排队,不预约,一键问诊,8块钱。线下医院,扩容增效,线上医疗,更是蹄疾步稳。

对于工作、生活在这座城的中坚力量来说,都是上有老 下有小,那是我们的天和地,老人看病方便了,孩子上学不愁了,就是普通人最期盼的事情。

这两年的西安,经济已入万亿俱乐部,不只是有钱用了,更重要的是,把钱用在紧要处了。

向高质量发展谋局 干了对未来负责的事

天高云软,秦岭此时,绿肥红瘦。重峦在这里把深深浅浅的花木、远远近近的鸟鸣,折叠得层层落落,让浅浅的秋,有了深深的韵。孩子们跟着大人,蹦蹦跳跳地向前跑去,偶或惊起几只飞鸟,扑棱棱把这满山的诗情画意,都引到蓝盈盈的天空去了。这里曾是违建别墅“群贤别业”所在地,于2018年9月拆除后建成免费公园,生态恢复,市民叫好。

子午峪口,秦岭保护站内的大屏幕上,监测着远山的气温成像、入山的游客行为以及河流的水位变化。秦岭之下,太乙驿站,是西安“三河一山”环线绿道的一个站点。这条已贯通开放293公里游径的绿道,沿浐灞河、渭河、沣河的堤顶路和秦岭环山路,串联起103个生态节点、42个人文历史遗迹、109个休憩驿站。

偶然遇见在路口卖粗粮的村民方秀云,在她身后还放着笤帚簸箕和塑料袋,“咱们都是自己种的庄稼,大家都稀罕这。但都在这里买,有些不小心弄脏的地方,一天过后要好好打扫。”50多岁的她,并没有读过多少书,却有一个意识,用她自己话说,“只要大家都爱惜这山,就没多少问题。政府号召是政府号召,还能光累政府吗?咱们要从自身做起。”

不管在蜿蜒的城市绿廊,还是巍峨的秦岭山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治共建共享,在这两年的工笔雕刻里,描得更深刻。而从粗放的管理,到精细化、智慧化的治理,是这座城的转变,之于山水的保护如是,之于城市的运行如是。网格化、共治,群众参与,是西安这两年的高频词。

“1单元红色楼长蔡平安,1-3层层长杨麦粮,4-5层层长贺改秀,6-7层层长刘西珍......”在表单里,清清楚楚标着具体的负责人。“从单元楼到楼层数,都有群众选举出来的党员,作为网格员。家庭互助、水电维修、头疼脑热,串个门儿就能找到个管事儿的人。”西安莲湖区旭景名园社区的党委书记陈令云介绍说。80多岁的赵阿姨,独自居住在旭景名园1号楼20层,有一次突患重感冒,卧病在床,还是这些网格员照顾过来的。直到现在,赵阿姨一见到“网格员”就点头示意,“好人呢好人!”

智慧电眼,知一叶可知秋。近日,拥有40倍光学变焦,搭载360度旋转云台,可视距离超过1.5公里的400万像素新型智能球机正式上岗,它能在200米范围内看清楚车牌,相邻两个监控点,还可进行视频追踪。让城市道路变得更“聪明”。据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数据显示,通过114条“绿波带”的调控,能让市区道路通行效率提升23%。目前,主城区700多个路口均实施了“绿波带管理”。

有人说,现在的城市治理,是思考“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它必定有“既识乾坤大”的敬畏法则之心,还有“犹怜草木青”的热爱自然之心;必定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纯朴民生之心,更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推陈出新之心。大数据、智慧化是手段,生态化是责任,共治化、精细化是保证,而人性化是落脚点。

十四运会的举办,是全市的一场修悟和成长。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对于昨日历史的厚积,借着今日盛举的薄发,方能对明日之局,胸怀丘壑。

一个盛会,是百万倍速的镜头,西安的方方面面都会被聚焦和透视,但因一场盛会全力展现的“优秀”,绝不是仅凭大刀阔斧就能快速塑造,而是精雕细琢和日夜兼程的努力。秋实,必须经历春耕。

西安蝶变,来临时。

【雕塑点缀珠江碧道,彰显滨水人文之美】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言:“艺术之始,雕塑为先”。在广州塔至阅江路的6.6公里长碧道上,可以观见艺术之滥觞——这里新坐落14件享誉海内外的雕塑。
近年来,海珠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建成“广州塔—阅江路”新时代驿站6个,由东至西分别是会展东、会展中心码头、新时尚、广州琶洲、财富码头、新风尚。随着驿站群一同与市民游客见面的,还有来自海珠三代雕塑家潘鹤、梁明诚、许鸿飞的雕塑作品。
这些雕塑不仅反映了中国现当代雕塑的发展脉络,体现海珠区艺术薪火生生不息,还与驿站群、碧道组成有机整体,成为构建生态、文化、幸福海珠的重要一环,点亮群众生活。

近日,记者专访两位海珠雕塑家及一位雕塑家的后人,了解他们的创作经历和对碧道雕塑的思考。

“20”后潘鹤:造物寄意,见证历史

《虎门销烟》《怒吼吧!睡狮》《得了土地》《艰苦岁月》《广州解放纪念像》《开荒牛》《和平少女》……出自潘鹤之手的7件雕塑,时间跨度从虎门销烟到改革开放,在广州琶洲·新时代驿站和新时代驿站·会展中心码头之间的碧道上一字排开,向市民游客生动讲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潘鹤生卒于广州,享年95岁,70多年艺术生涯中留下数百件作品,分布在全国60余座城市。其作品带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如同史诗般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重要时间节点,正如中国美协的评语,“他始终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但不失浪漫主义形式特征,其大批为国家而作、为人民造像的经典力作,是革命岁月和改革时代的见证,为现当代雕塑史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时代记忆。”

经历战乱与改革,决心为时代作注

1925年,潘鹤出生于广州。从童年到少年,社会的战乱与变革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后来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潘鹤回忆道,自己一共经历了16场战争,看到了曾经的民不聊生,艺术成了他宣泄苦闷情感的途径。

潘鹤一开始师从岭南派画家学国画,创作了《数米犹堪充半腹》《饿殍途中剩一堆》等作品。后来,他的兴趣转移到西方油画雕塑上。随着新中国成立,国家逐渐安定繁荣,潘鹤创作出《艰苦岁月》《省港大罢工》《得了土地》等作品。

上世纪80年代,潘鹤提出“雕塑的主要出路在室外”,大力推动城市雕塑在中国的发展。如今,安放在深圳的《开荒牛》、珠海的《珠海渔女》、日本长崎的《和平少女》、北京的《怒吼吧!睡狮》等,均是他创作的大型城市雕塑作品。

然而,城市雕塑不仅是凝聚艺术家思想的实物,还受到城市规划定位的制约。潘鹤之子、广州美术学院潘鹤艺术馆馆长潘奋对记者笑言,潘鹤尤擅“夹带私货”,即在满足城市规划和官方需求的前提下,充分体现自己的思想。比如在创作《开荒牛》时,潘鹤经过深思熟虑最后选择了“牛”这个意象,一只前脚跪着,寓意为人民鞠躬尽瘁,后面拉着盘根错节的老树根,象征将阻碍改革开放的一切旧观念连根拔起。

兴建雕塑艺术园,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如果将作品比作自己的孩子,那潘鹤雕塑艺术园的建成,就是将潘鹤这分散在60余座城市的孩子重现在自己的故乡,让它们“承欢膝下”。2007年,广州市和海珠区两级财政共投入7000万元,在海珠区后滘西大街兴建潘鹤雕塑艺术园,园区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园内按照“求生存”“求独立”“求解放”“求富强”“求和谐”五个主题进行作品展示,“这些作品的位置都是我父亲当时一个个亲自确定的。兴建潘鹤雕塑艺术园时,我们就梳理发现,父亲一生所创作的这些作品正代表中国百年发展历程,所以就按照这五个主题来设计。”潘奋说道。

潘奋表示,自己和父亲都在海珠区成长,这里是文化的聚宝盆,拥有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知名学校,人才辈出,感谢政府让父亲的作品在潘鹤雕塑艺术园得到集中展示。今年年初,海珠区更是选择了7件潘鹤雕塑,矗立在碧道之上。“父亲认为,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不像别的绘画艺术需要到博物馆、美术馆去观看,城市的公共空间就是城市雕塑的舞台,只要路过就能看见,在引导价值观、提高人文修养、彰显城市形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海珠区一和我提出在碧道放置雕塑的建议时,我就同意了。”

潘奋还告诉记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碧道的潘鹤雕塑是开展红色教育的生动素材,引起强烈反响,甚至促成了海珠区启动“潘鹤雕塑艺术园综合提升项目”。7月1日,潘鹤雕塑艺术园改造后重新开放,园区陈列更加清晰全面地介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河,并新增多媒体设备,升级园区广播系统,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前往参观。开放约13年的潘鹤雕塑艺术园被注入新活力。

“30”后梁明诚:中西交融,承前启后

夜幕低垂,新时代驿站·会展东灯光“啪”一下亮起,显出与白日完全不同的柔美来:建筑的光带如同缓缓流动的江水,屋面坡道上的数千盏芦苇灯点缀夜空。旁边梁明诚的《钢琴》《小提琴》雕塑,在灯光的映衬下,线条感更为强烈,与驿站一道给予人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

在中国现当代雕塑发展进程中,梁明诚属于“承前启后”的一代:在上世纪80年代前,梁明诚的创作风格深受潘鹤影响,两人一起合作了《广州解放纪念像》《大刀进行曲》等作品;在上世纪80年代后,梁明诚在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影响下,开始对抽象变形雕塑语言的摸索和探讨,冲击了当时的雕塑界。

中外交流转观念,写实写意两开花

1959年,20岁的梁明诚入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由潘鹤担任他的雕塑任课老师,“他(潘鹤)对我方方面面都有影响。”梁明诚直言,那时他深受潘鹤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熏陶和影响,在校期间就创作了《女生产队长》《新娘》等作品。毕业后,梁明诚从潘鹤的学生转变为潘鹤的合作伙伴,陆续合作了《广州解放纪念像》《大刀进行曲》《铜墙铁壁》等。

改革开放春风起,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打开了梁明诚的眼界。1980年-1982年,梁明诚由文化部选派赴意大利卡拉拉美术学院进修两年。“到了意大利后,我看到了流行于西方的现代主义,一下子我的观念就开放了,雕塑除了写实的、红色的,还可以这样。”

于是,他将这种风格大胆运用到雕塑中,在意大利创作的《海风》被认为是他整个艺术生涯风格转变的关键节点。此后,他相继创作了《海天》《钢琴》《大提琴》等艺术作品,冲击了当时的雕塑界。

以置于新时代驿站·会展东旁的《钢琴》《大提琴》为例。梁明诚介绍,两者以写意的手法,勾勒出两名正在演奏的如痴如醉的音乐家,表现音乐的韵律美,“钢琴的旋律是轻松的、丰富的,因此我用线条描出钢琴和人像,摒弃钢琴本身的沉重感,显得通透高扬。大提琴的旋律则是深沉悠远,因此雕塑显得敦实和谐。”

然而,梁明诚并没有一味转向现代主义,而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风格作品并行。他认为,雕塑艺术是宽广的、不设限的,只要是好作品,群众都会喜欢。

艺术氛围海珠生,耄耋之年醉创作

如今,漫步在海珠区土华村梁明诚工作室内,每走几步就能遇见他风格不同的作品,令人大饱眼福。梁明诚表示,作为雕塑家,他的创作灵感、视野不局限在一个区域,但海珠区毋庸置疑是养育他的地方,为他提供良好的创作氛围。

事实上,研究梁明诚的经历可以发现,他在青少年时期漂泊无定,却又在兜兜转转中与海珠联系紧密。1939年12月,梁明诚在广东省南雄县一个普通家庭呱呱坠地。1944年,南雄沦陷,年仅5岁的梁明诚与家人逃难至粤东平远县。1949年,梁明诚一家搬迁至广州,梁明诚入读位于海珠区南村路的广州市第五中学。1955年,梁明诚初中毕业后,赴湖北武昌入读中南美术专科学校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前身)。1958年,随校回广州。次年,被学院保送升入位于海珠区昌岗东路的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1978年开始留校任教。退休后将工作室选址定在土华村。“我就是海珠人,10岁开始我就在海珠各条河涌游泳,这里水美景美,是养人的好地方。”82岁的梁明诚回忆道。

从垂髫至耄耋,梁明诚在海珠待了大半生。他表示,他将在工作室内尽己所能再做些雕塑。他认为雕塑是时代与艺术的交响、形体和心灵的碰撞,不论是在驿站外矗立的雕塑,还是他分布在各个城市的作品,只要路过的人看到了,有体悟,就是雕塑的全部作用。

“60”后许鸿飞:探索多元,走向世界

新时代驿站·财富码头距离广州塔并不远,平日接待大量游客。为了让游客感受快乐生活,海珠区选择在该驿站外,从西往东依次放置许鸿飞的《花城六月天》《吻》《三弹音乐》《童趣》《肥年肥舞》,逗趣的“肥女”形象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海珠形象,成了不少游客的“打卡点”。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认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雕塑文化从单一走向多元,一部分雕塑家开始创作或世俗或谐趣的作品,强调与大众的交流。199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许鸿飞正是这种世俗、谐趣、亲民风格的探索者。

毕业初期觉迷茫,肥女系列辟新路

许鸿飞出生于广东阳江。1990年从位于海珠区的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他有好几年找不到创作的感觉。“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广东到处是建设的热潮,我就接了许多城市雕塑来做。刚开始我以为这是大的艺术创作,后来却发现不少的城市雕塑是工程,还不是我想追求的东西。”许鸿飞说。

几年的城市雕塑经历,让许鸿飞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支撑艺术的创作,“肥女”便是在此情况下诞生。1998年,许鸿飞在位于海珠区的工作室——石磨坊,创作出人生第一个“肥女”。一开始,许鸿飞并没有特别重视这件作品。1999年,著名艺术家黄永玉来到许鸿飞工作室,一眼相中“肥女”,并提议许鸿飞可以做“肥女”系列。当时的许鸿飞还担心不主流,不好拿奖、评职称,但黄永玉却表示,艺术家要有自己的特点,跳出学院的套套。就是这句话,让本还踟蹰的许鸿飞下定决心。

其实,肥女人的形象并非许鸿飞首创,但如今在雕塑界,说起“肥女”,就能想到许鸿飞,这是为什么?许鸿飞将此归结为“坚持”二字。20多年来,许鸿飞坚持以“肥女”为主人公,不断丰富她(们)的形象:她(们)时而奔跑,时而骑车,时而与情人拥吻,时而与孩子玩闹,不曾改变的是她(们)身上鲜活欢乐的神态,“‘肥女’就像我们的街坊邻居、我们遇到的路人,那种肢体上的亲切感使得她(们)更加容易将快乐传递给人们。”许鸿飞表示,海珠区这次将他的五件作品放在广州塔旁碧道上,正是希望将广州的快乐和艺术传递更远。

泥巴刻刀不离手,带领作品走世界

自2013年以来,许鸿飞带着他的“肥女”从海珠奔向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巡展42场,其作品还被古巴哈瓦那市政府、俄罗斯列宾美术馆、法国卢万河畔莫雷市政府、意大利米兰市政府等30多个机构永久收藏。许鸿飞认为,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讲好中国故事”。“在巡展过程中,我遇到不少外国友人,在看到‘肥女’雕塑来自中国雕塑家后,不约而同大吃一惊,他们认为中国人是严肃死板的,无法创作幽默的雕塑。当看见这些雕塑后,他们也明白在中国生活充满了快乐幸福,所以才能有这样的作品。”

成长于中国繁荣富强的时代,许鸿飞代表的是新一代雕塑家不拘一格、灵活多元的创作特点,但他认为“与时代同频共振”是所有雕塑家不能忘却的初心。在展现积极向上中国形象的“肥女”之外,近年来许鸿飞还创作了《白天黑夜》《山高人为峰》等“抗疫”系列作品和《不忘初心》《马克思》《西岛女民兵》等主旋律作品。如今他仍日日浸淫在海珠的工作室内,以时代进程为灵感缪斯,用泥巴和刻刀,将脑海中喷涌的灵感一一成型。
记者观察发现,经过约一年的精心打造,广州塔—阅江路碧道成为高品质的公共空间: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有轨电车道的“五道”贯通,让群众感受生态活力;融党群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惠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驿站群的建成,让群众拥有休息休闲的舒适环境;艺术风格多元的雕塑群的矗立,美化和装点了城市,丰富群众的视觉和精神享受……
实际上,广州塔—阅江路碧道的精心打造只是海珠区谋划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为城市塑造更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复合功能和文化魅力的开端。记者了解到,海珠区将聚焦打造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的目标,按照优于5A级景区的标准打造广州塔景区品牌,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级滨水城市客厅;在珠江沿岸29.2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推进12个贯通提升单元建设,串珠成链打造高端产业带、科技创新带、历史文化带、都市景观带、滨江休闲带、公共服务带,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生态、人文效益相统一;在沿江空间按照公共活动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居住空间的梯次布局,把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市民,打造幸福海珠。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全球市场方面,欧洲主要股指收盘涨跌不一,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26%,本周跌1.22%;德国DAX指数涨0.02%,本周跌0.05%;法国CAC40指数跌0.
  • 【肝病科医生的心里话】大家好,我是一名肝病科医生,每天都在与肝病抗争,见证了太多的悲欢离合。我也希望,大家能多关注自己的健康,珍惜生命,让肝脏得到应有的呵护。
  • 约从公元前7000年开始,近东地区就出现了黏土烧制的陶器,除了常规器皿之外,更流行的是制作各种偶像和以动物形象变形的器物。这是古埃及史前文化时期(又被称为前王朝
  • ”苏禾挑挑眉,随意点了广白,吩咐道:“你去跟着那个女人,但凡她想要靠近薄修砚,就想办法把她弄远一点,记住,别做得太明显。第一步:发 不是铁的我会无痕(实际是把不
  • 尔时复有飞腾罗刹食童子罗刹等。而为上首。与其同类诸眷属等。从空中下。绕佛千匝。白佛言。世尊。我于无量劫来。受罗刹身。我之眷属。如恒河沙。各为饥饿之所逼切。于四天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 #刘宇宁南珩离十六# #摩登兄弟[超话]# ♥ 。oOo。.:♥:.。 ℒ. . 。.:♥:.。oOo。 ∴。∴。∴。∴
  • “中队旁边有一个路牌刚好两米,我推测旁边这个人的身高大约在180到190之间,二中队在这个身高范围的人你任燚,高格曲扬波,和几个新来的小战士"“曲扬波
  • 挑选凉拌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个、这个、还有这个都想吃,最后再点上一碗冰粉,挑好后你只需要静静等候,一份份美味的傣味凉拌就好啦~一直都觉得,赶摆就是感受这
  • 20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反复的临床实践中,很多药物被淘汰,薏苡仁却一直沿用至今,套用一句广告语“您吃的不是薏苡仁,是一段2000年的历史。8.杨丞琳
  • 再加上她妈妈反复叮咛的要扶哥携弟,所以她不顾毛毛的劝说,成了猎手中的猎物,开始过起了纸醉金迷的金丝鸟生活。或许是她原生家庭的影响,整天跟着她妈妈四处跑的同时见多
  • ——张晓风 《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17.当岁月流逝,所有的东西都消失殆尽的时,唯有空中飘荡的气味还恋恋不散,让往事历历在目。 ——张晓风 《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
  • 一直哈哈哈、就跟狗狗热得哈气是一个模样…)然后几经周转、还是将它们转移到了鸡窝屋、便在它们居住的框框里放了2个冰袋、这才真正的安安稳稳的睡了下来(当然、这其中也
  • 丑男人上不了杂志,借不到好衣服一方面是自己咖位没达到,还有个重要的点是,设计师多多少少都把自己的作品当“孩子”谁会愿意把辛苦做出来的衣服剪掉一段裤管,只为让一个
  • 2 中取:正常的诊脉力度,可察平脉,为关部常脉。2 中取:正常的诊脉力度,可察平脉,为关部常脉。
  • 在游玩本篇时有个疑问一直困扰着我,为什么开篇焰会义无反顾的与莱克斯分享生命?是不是说这个人不是莱克斯也行,只是因为在场的刚好是他?通关时这个问题也没有被解答,我
  • 澳门和重庆演唱会都搞了回忆向的VCR,其实我没有想到澳门场浩翔会哭,也没有想到重庆场马哥会哭,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你们七个无论是谁都是会心疼的程度,看得到的
  • ཕ་ས་མཐོ་སྒང་འདི་དྭངས་གཙང་ལྷད་མེད་ཡིན་དུས། ། ཨ་ཕོ་འབྲོག་ཕྲུག་ཡིས་སེམས་ལ་སྤྲོ་བའི
  • “因为不是让你去办的,”我冷冷地勾唇,“口头说着要乔听菀永远消失,实际上还是心软了。 “因为不是让你去办的,”我冷冷地勾唇,“口头说着要乔听菀永远消失,实际上
  • 夜夜笙歌的红磨坊是其起始之处,沿着风景秀丽的蜿蜒小径拾级而上,写满爱情的巴黎爱墙,画家聚集的小丘广场,远处高大神圣的圣心教堂,还有那古朴沧桑的简单台阶,好似将我
  • 吸引了村里所有的老法师倾巢而出,每天每小时都是30人+,追着剪尾王拍啊拍,连续四天了还是那么多人、热情似火❤️‍…[偷笑][偷笑]定时幸福自打认识涛哥起,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