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看牙医吗# 《洗牙之后,我对看牙医产生了PTSD》 文 | 读者:乔七阳

生活中有很多明知对自己有益,却依然难以坚持、甚至偶尔抗拒的事,譬如运动、读书、不点外卖等等。于我而言,这份长名单上还要再加一项,就是看牙医。

在我小时候,看牙医和体检一样,还不是大众认知里需要定期做的事。对我爸妈这样的老一辈来说,只有牙疼得实在忍不了才会想到要找牙医。因此,成年前我只跟牙医打过一次交道。

那会儿我读小学二年级,不知道为什么蛀了几颗乳牙,隔三岔五就对我妈喊牙疼。我妈想等它们换牙时自然掉落,奈何这几颗牙极其倔强,任凭时间流逝、蛀得千疮百孔也自岿然不动。就这么僵持了几个月,在我又一次半夜因牙疼哭闹后,我妈终于决定给它们也给我一个痛快,在某天放学后把我带到了社区医院。

尽管已经过去了许多年,我却仍能清楚地记起当时的情景:在一个简单的白色房间里,牙医阿姨拿棉签往我的牙龈上抹了些许麻药,等了一会儿就抓起钳子,探进我嘴里,麻利地开始了动作。许是这几颗乳牙已被蛀得根基不稳,居然只一眨眼的功夫就被一颗颗连根拔起。全程我都没什么感觉,唯有拔到最后一颗时略有些疼,想来是麻药开始失效的缘故。

我还没从“拔牙原来这么快”的震惊中回过神来,牙医阿姨已经叫我从躺椅上下来了,指着身边放蛀牙的铁盘,让我看看自己的牙蛀得有多厉害,还告诉我以后一定要认真刷牙。回家路上,我一路好奇地舔着曾经蛀牙的地方留下的空洞,一边天真地想,拔牙还挺好玩的,也没有听上去那么可怕嘛。

那次拔牙后的十几年里,我幸运地再未受到蛀牙的困扰,也就没再去看过牙医。直到工作以后,因为公司提供的牙科保险里包含一年两次的免费洗牙,本着“不洗白不洗”的心态,我兴冲冲地预约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洗牙。

牙医在美国是公认的高薪职业,大部分牙医受雇于小型的私人诊所,一些忙碌的诊所甚至需要有熟人介绍才会接收新客户。我预约的这家私人诊所就是同事介绍的,坐镇的牙医是一位韩国大叔,同事说他认真、可靠,适合像我这样初次洗牙的人。而彼时的我还在为薅到了羊毛沾沾自喜,浑然不知自己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什么。

到了预约的那天,我在护士的引导下拍了X光,很快就被领到了躺椅上。戴着口罩的牙医大叔登场了,简单寒暄了两句就叫我张嘴。因为角度的关系,我看不见他拿了什么,只感觉像是一根细针,从上排牙开始由口腔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在每颗牙之间的牙龈上不轻不重地戳了一下。大叔边戳边麻利地报出了一连串数字,我还在好奇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他已经完成了动作,也没多废话,对刚刚在记录数字的护士招招手,直奔主题开始洗牙。

如果说之前戳在牙龈上的工具感觉像细针,那洗牙的工具就像一把磨钝了的钩子,在牙医大叔的操作下围着每颗牙打转,变换着角度掏来捣去,虽然不至于疼得无法忍受,但深深浅浅、延绵不绝的刺痛感也足以叫人抓心挠肺。有时不知刮到了哪个敏感点,一股钻心的酸痛沿着神经直蹿头顶,生理性的泪水根本控制不住,“哗”的一下就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牙医大叔忙得起劲,一旁的护士也没闲着,拿了根管子在我嘴里边挪动边吸血水。机器的嗡鸣声中,我努力张大嘴,紧紧闭上眼,想象此刻自己的血盆大口就像cult片里的喷泉,噗哧噗哧地往外喷着可疑的液体……生无可恋之余,又有几分诡异的好笑。

也许是见我面目狰狞,牙医大叔中途还停了停,叫我放松点,太疼的话就举手告诉他。我勉强回了他一个含糊的“ok”,暗暗把手紧攥着拳,只盼着这场酷刑早点结束。

不知过了多久,当牙医大叔终于停止了动作后,我眼冒金星地从躺椅上慢慢坐起来,满嘴的铁锈味儿混着奇特的薄荷牙膏味,随着口水的吞咽从喉咙蔓延到鼻腔,脑海里只剩下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牙医大叔也摘下了口罩,盯着我问:“你有多久没洗牙了?”

我犹豫了几秒钟,实在不好意思说这是有生之年的第一次,于是含糊其辞道:“挺久了。”

他露出洞悉一切的笑容,随即告诉我虽然我预约的是常规洗牙,但基于我牙齿的糟糕状况,他刚刚给我做的已经算是深度洗牙。洗牙前他报的那些数字,代表的就是每颗牙齿的健康程度,数字越大越糟糕。而且,因为我的牙龈发炎得厉害,接下来需要每天早晚用一种处方消炎药漱口,两周后来做一次复查,他会在复查后再给我补四颗牙……

牙医大叔说得云淡风轻,我却听得毛骨悚然,只觉得自己的牙俨然已处在朝不保夕的危难时刻。在此之前,我以为自己的牙齿整齐又健康,吃冷吃热都毫无顾忌。谁曾想在平日看不见的地方,早有数不清的牙石和牙菌斑悄悄堆积,就像埋在口腔深处的炸弹。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去前台拿了处方,顺带一张两百多美金的账单,说是深度洗牙的自付费用,不能报保险。我在懵懂中付了钱,约了下一次的复诊时间。大叔送我到门口,又给我苦口婆心地科普了一番定期看牙医的重要性,顺带附送一碗抚慰心灵的鸡汤,说他现在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我能在七十岁时,还拥有可以跟现在一样吃嘛嘛香的好牙口。

不得不说,这第一次的洗牙经历给我留下了不小的心灵创伤。之后一段时间里,只要想起工具在牙缝里使劲儿鼓捣的感觉和机器的嗡嗡声,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打个冷战,到了临近复诊的日子更是焦虑得坐立难安,甚至几度想取消预约。

虽然听上去有点夸张,但事实上我发现,身边有不少像我一样因洗牙而对看牙医产生了PTSD的人。某次和朋友聊天时得知,她第一次洗牙洗到一半就直接落跑,原因是过程中牙龈出血得太厉害,她受不了了想漱漱口,坐起来接连吐了几口颜色惊人的血水,吓得一旁作陪的她妈直接求牙医:别洗了吧,你看孩子都吐血了……

而据牙医说,洗牙时之所以会疼痛和流血,是因为牙齿本身有炎症,健康的牙齿就不会有这些问题。所以,放弃洗牙只会形成恶性循环,唯有痛下决心、从头根治,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我在坚持认真刷牙、使用牙线一段时间后,洗牙时“血沫横飞”的恐怖画面确实减少了许多,从R18渐渐降级到了PG13,也算是身体力行地印证了这一说法。

不过,洗牙其实还并非是我在看牙医的路上最大的心病:如果说洗牙给我带来的焦虑是三分的话,那智齿带来的焦虑大概就有七分了。

从X光片上看,我的智齿其实还挺规整的,没有横向生长、也没有挤占其他牙齿的位置,就和普通的大牙差不多。成长过程中虽偶有发炎,但都在一两天后自行消退,并不影响日常生活,因此,我从没想过要拔掉它们。

开始看牙医以后,几乎每一任牙医都会在第一次就诊时注意到我的智齿,然后告诉我,尽管这些智齿长得没什么问题,但因为它们的位置太靠里面,平时刷牙很难刷到,容易造成牙菌斑堆积,建议我还是找个合适的时间移除。

在一次搬家换了新牙医后,对方似乎对我的智齿格外在意,三番两次地催我尽快手术,却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理由。我心有疑问,又不敢质疑医生的专业性,无形的压力下,只好磨磨蹭蹭地预约了几周后的手术时间。

等待手术的那几周,我差不多每天都会在网上查阅各种可能的后遗症,从开口障碍到面瘫,每一样都看得我心惊胆战。我也时不时地想起身边朋友们拔智齿的悲惨故事,譬如好友S之前一口气拔了四颗智齿,菱形脸直接肿成了方块,两颊都是淤青,一周里掉了五斤;还有闺蜜L,因为找不到可以在手术后来接她的朋友,只能选择不用麻醉、吸着笑气拔智齿,据她的回忆,血光飞溅中,她几度觉得“看到了真正的地狱”……

人的意念有种奇特的重量,原本平常的一件事,思前想后得多了,就会显得愈发沉重起来。预约的前一周,我对手术的忧虑终于累积到了难以承受的顶峰,连上班都难以集中精神,最后干脆一咬牙、一狠心,直接打电话取消了手术。

自那之后,我出于心虚,再也没去过那位牙医的诊所。我说不清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做错了事”的感觉,或许是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专业的牙医代表着一种不该被违抗的权威;又或许是因为我也知道,拔智齿从理性上来说是正确的选择,可我还是做了逃兵,像一个对自己的健康不负责任的胆小鬼。

挣扎了一段时间,我终于又鼓起勇气找了一位新的牙医。这一次,面对这位和蔼的亚裔阿姨,我没有再一个人默默纠结,而是直接向她说明了我对智齿手术的顾虑。她耐心地听完了我的倾诉,看了看X光片,然后笑着告诉我,既然智齿长得没有问题,那么只要我没有不适的感觉,就可以先以观察为主,不着急做手术。

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在愉快的交谈氛围中也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和牙医的沟通理应是双向的。曾经我总以为自己在牙齿问题上没有决定权,每次面对牙医时都像犯人等待判决一样;这样的想法直接将我放在了和牙医不平等的位置上,也变相放大了我对牙医的负面情绪。但其实,牙医并不是高高在上、掌握生杀大权的审判者,而是在保护牙齿的路上陪伴我、给我建议的引路人。

当生活中出现种种不如意时,有效的应对行为通常有两种,一是接受与之共存,二是行动将其改进。面对牙齿的问题也是如此,但我想无论是选择接受还是改进,都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和牙医积极沟通,而不是仅凭想象闭门造车,给自己制造焦虑和恐惧。

如果能抱着一颗平常心、将牙医当作一位良师益友来看待,那么或许,看牙医就会逐渐变得不再那么难。我也希望自己能在定期看牙医的路上坚持下去,做到如第一任牙医大叔所祝愿的那样,在七十岁时还吃嘛嘛香,拥有一口健康坚挺的好牙口。

【草长莺飞,我好想你!小时新闻“见字如面清明思”第三季开启,你的思念想读给谁听】草长莺飞,我好想你。
“父亲离开多年,至今一想起,心头还是很痛,现在依然不敢想很多从前。前阵有个多年未见好朋友来看我,说我还没有走出来……”
“天使一样的我的女儿,是不是在天上一直做着甜甜的梦。你的房间还是从前的样子,妈妈都给你留着,可是妈妈真的好想你啊,一个发卡、一个玩具,都是你。”
“你为什么走得那么急,连一句告别都不给我留下。”
“平日里我使劲让自己忙,忙得团团转,这样就不会想你。但草长莺飞,我就忍不住想你。”
“妈妈,你过得好吗?我过得好辛苦。我还能像个孩子一样在你面前哭吗?”
……

又一年清明至,春天依然烂漫。
疫情原因,这个清明,我们中的不少人回不去扫墓,可某一个深夜汹涌而来的思念依然如此真切。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见字如面清明思”第三季来了,帮你记下思念,也帮你寄托思念。

第一篇我们来听一份读给老师的思念↓↓

那个让我“坐第一排”的余老师,爬山狡黠回头说“我第一”的余老师,走了。
“坐第一排来!”这是很多大学老师对付上课走神同学的小小惩罚。
我第一次得到这样的惩罚,是在逻辑课上,来自余式厚老师。
我记得很清楚,大二下学期,逻辑课排在周五上午最后两节,下午就没课了。我和几个同学坐在最后一排,也是这样的春日,小声商量下午出游的计划。
上课不到五分钟,余老师用他那招牌式的沙哑声音,把我和几个同学叫到了第一排。
这就是我和余老师师生缘的起始。

2022年3月7日上午,在我大学毕业18年后,85岁的余老师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说要去良渚汇报工作。这很“余式厚”,余老师热爱工作,视工作为最大乐趣。我就亲眼见过多次,他一边咳嗽,一边还翻阅着书稿校对,顺手抹去桌上的烟灰。
余老师是一个多么开心的老顽童!
余老师的逻辑课实在非常有意思,所以“坐第一排”事件的发生率越来越小。
他讲课,总会将当下热点信手拈来,那时候摩托罗拉V70手机刚刚上市,他就把V70用在了逻辑推理的词汇和算式当中,替代了课本里枯燥的苹果和梨子。
同学们一开始还惊叹于老教授的时尚,哪里知道余老师还专门开了一门时尚课,选修者趋之若鹜。
余老师讲解什么叫浮夸的语言表达,曾把一位女生叫上讲台,指着一把课桌用他的“温州普通话”说:“某某,请满足一下这把椅子拥抱你的愿望吧!”说着,还笨拙地做了一个拥抱的动作。
同学们都笑得直不起腰。
这样的瞬间,我一闭上眼,历历在目。

课间,余老师组织我们唱歌。他自己也唱,实在不好听,但实在有喜感。我记得他唱过《家乡的小路》,然后说了一句“年轻真好”。
一个学期下来,有同学说,很喜欢周五,因为开心地上完逻辑课,下午就休息了,心情总是很好。
这个评价,余老师很喜欢。
上完课他总会叫几个同学打牙祭。我那个时候一个月的伙食费也就200,荤菜不多吃的。余老师带我去学校小食堂,去的多了,他索性让我安排一下,上课的同学“雨露均沾”,别总是那么几个。作为“安排者”,我成了最幸运的一个。

余老师编写了很多书,他的书没有一点八股,大多是有趣的逻辑题和辩论稿。一度,他让我当助手,主要工作是编目,给各个章节取标题。书出版的时候,他在后记里写着:我要感谢我的学生们,他们是胡大可、钟夏苹……
我是第一个。
工作之余,余老师爱到景区里走走。
某年秋天,他和我们几个校完书稿,突然来了兴致,提出一起去爬北高峰。那年,余老师快70了,爬山自然不如我们年轻人,但他有妙招——快到山顶的时候,他要求再次休息,却趁着我们不注意快走几步抢先登顶。然后,回头狡黠地笑着说:我第一!

毕业后,我还时不时和余老师有联系,教师节也总是会问候。
余老师每次都意气风发地说起自己的种种计划,老年旅游、良渚文化……他真的停不下来。
在余老师的眼里,学生们都是很可爱的。他总说“这么可爱的女孩子!”“这么帅的小伙子!”
……

3月8日,我去余老师家和他告别。
师母说,余式厚啊,你有福的,你的学生都来送你了。
……

回家路上,下雨了。
我想,能认识余老师这样的老师可能是我一辈子的幸运。
如此温良,如此谦恭,如此宽厚,又如此可爱。

余式厚生于1938年,浙江温州人,1961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退休前一直在杭州大学(后并入浙江大学)任教,退休后被浙大城市学院返聘,讲授逻辑学、美学、哲学、口才学、宗教学、口语表达学、时尚与研究等课程,曾担任浙江省逻辑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口才学研究会会长。他的逻辑学公共课一直是杭州大学最受好评的公选课之一。著有《趣味逻辑学》《智库》《困惑你的逻辑谬误》等数十部逻辑学著作。

你有思念的人吗?https://t.cn/A66SztuJ(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胡大可)

只要你不折磨自己,谁也折磨不了你。

亚里士多德说:“没有谁能折磨一个人,除了他自己。”

中年的苦往往在于,我们既要在肩上扛石头,还要往心里装石头。

许多时刻,难的不是摆在眼前的困境,而是埋在心里那解不开的结和放不下的怨。

想要减轻生活的压力,先要学会卸下内心的包袱。

人生不必比较。
在《我们内心的“坏东西”》这本书里,有一位十分爱与他人攀比的律师。

看见亲戚朋友挣钱比他多,他就心有不甘。

知道别人家孩子的成绩比自己家孩子的好,他就心生烦恼。

听说以前不如自己混得好的老同学,现在的事业超过了他,就陷入深深的挫败感中。

其实,这位律师的生活也很圆满,但总是去跟他人比较,反倒感到不幸福。

美国作家马歇尔曾说:“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一个中年人的不幸,常常是从羡慕别人开始的。

在《武林外传》第四十七回中,掌柜佟湘玉的儿时玩伴韩娟到七侠镇来探望她。

原本老友重逢,是一件愉快的事,但两人见面后,没聊几分钟,就开始暗暗较劲。

韩娟假装炫耀道:“自从我嫁到那个昆仑派啊,没劲透了,也就是出门威风点,手头宽裕点,生活舒服点,没有别的好处。”

佟湘玉一听,心里各种不平衡。

她想着,凭什么韩娟可以嫁给大侠,可以过上舒舒服服的日子,而自己却如此命苦,还死了丈夫,于是她自己跑到楼顶上委屈地哭了起来。

白展堂见此,上去安慰她说,不是人家过得比你好,而是人家的苦,你也未必知道。

看过这样一句话:

“人生是公平的,每个人被分配的苹果都被咬过一口,只是被咬的位置不同罢了。”

人生万象,各有悲欢。

既然已到中年,就更要学会看开和看淡。

不必活在自己的烦恼里,去仰望他人的快乐;

不必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欣赏他人的风景。

越有奢望,越会失望,越患得患失,越得不偿失。

与其在他人的生活中,寻找幸福的影子,不如在自己的人生中,活出独属于你自己的精彩。

人生不易,不必在意。
作家周国平曾说过一句话:

“痛苦,只因为你在乎,越是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别人就伤不了你一根毫毛。”

你越在意他人的评价,越会为难自己。

作家莫言,曾在《吃的耻辱》里,提到自己几段不愉快的经历。

有一次,在一次聚会上,莫言不知为了一句什么话,把请他吃饭的一个朋友得罪了。

于是那朋友便咬着牙说:“你不记得你吃了我多少好东西吗?”

莫言听后,暗暗自责道,当年吃煤块不也照样活吗?你去吃人家那胡萝卜粉丝干什么?

又有一次,朋友请他吃饭,上了一只煤球炉子,炉子上放了一只锅,锅里放了十几只虾米,一堆白菜,还有一些肉,莫言吃着吃着就露出了囧相。

于是朋友就说:“看,又奋不顾身了!”

一句话把莫言的肚子凉透了,他心里想着,我怎么这样下贱呢?

我怎么这样没出息?

你自己下个馆子,老老实实地,吃了屈也不吱声地花上几十块钱吃一顿不就行了吗?

还有一次,朋友请莫言去吃烤鸭。

他想着自己付账,大家就不会嘲笑他了。

可大家吃完后,桌子上还剩了许多,这时他心里想着,多可惜啊,这鸭,这饼,这酱,这葱,于是他本着不浪费的心态,又继续吃起来。

这时,有一个朋友说:“瞧瞧莫言,非把他那点钱吃回来不可!”

那时,莫言的脸上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好像挨了一顿耳刮子一样。

有一句话说:“假如你是一棵树,别人对你的态度就是一阵又一阵的风。

如果你很在意别人的意见,那意味着,随便一阵风,都会把你剧烈摇动,甚至将你吹倒。”

有时,真正伤害你的不是他人的看法,是你对看法的在意。

人到中年,已经历太多不易,又何必自己为难自己。

日子是你自己在过,别人无权指点和干涉。

说不说是他人的权利,听不听是你的自由。

何必要拿别人犯的错,来惩罚和折磨自己。

余生很短,不必纠缠。
才子李敖和佳人胡因梦,曾经爱得轰轰烈烈,而他们的婚姻却只持续了115天。

离婚后的李敖,并没有好聚好散的姿态,而是在媒体面前大肆诋毁她,甚至还讲到她便秘的尴尬事。

但胡因梦提起这些事,却云淡风轻说道:

“多年来,他这样不断羞辱我,对我是一个很好的磨练,只有恨本身才是毁灭者。”

陆琪在《爱情需要止损》中写道:

“在这个世界上,你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如果得到了不想要的东西,就要及时丢弃,否则就会越错越厉害。”

也许我们曾因年少气盛,去跟他人较劲。

但到了中年这个岁数,你就会逐渐明白:

有时,不与烂人纠缠,不是为了放过他人,是为了放过自己。

未经你的认可和允许,无论他人再怎么给你扎针,也扎不到你心里去。

有一则寓言故事。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

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蹩脚,

海格力斯踩了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成倍地扩大着。

海格力斯恼羞成怒地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胀大到把路都堵死了。

海格力斯无计可施,只好坐在路边唉声叹气。

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力斯说:

“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会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与你敌对到底。”

培根在《复仇记》里说:“一个人如果念念不忘复仇,就会令自己的伤口常常如新。”

不与烂事纠缠,不是甘拜下风,而是及时止损。

毕竟没有人会为了一件不值得的事,去浪费不必值得的时间和精力。

当你学会适时放手时,才能得到解脱。

佛说:不受第二只箭。

人到中年,诸多艰难。

既不要去伤害他人,更不要伤害自己。

不必去参照他人的人生,也不必在他人的眼光中打转,更不必与他人做无谓的纠缠。

只要你不折磨自己,谁也折磨不了你。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金钟国 #Gym钟国 #热血#WU with 孙东云# #HIGHLIGHT正规一辑DAYDREAM##孙东云油管频道《孙东云》请适当的关心吧#220317
  • 6个可爱的小团子,也饱含了我们对“顺利”的祝福,吃上一口,温暖在每一个毛孔中游走。为了这些在元宵节因为认真工作还没吃上汤圆的城市服务者们,就让我们来为大家送上一
  • 待疫情退却的时候,就是我们见面的时候呀!希望各地的疫情赶快稳定下来,希望我们都平平安安的呦!
  • 22、洗头时在水中放少许盐,也可以预防脱发。36、煮饺子加点盐煮饺子时要添足水,待水开后加入2%的食盐,溶解后再下饺子,能增加面筋的韧性,饺子不会粘皮、粘底,饺
  • #MG锦鲤到家#4月2日-18日,惊喜盲盒活动教你不氪金,做欧皇全系科技潮品“All in”助力开盒行动让你成为锦鲤本鲤“心愿盲盒”“锦鲤盲盒”小孩子才做选择,
  • 从2月23日,学校封控初始,他们协助1144名在校师生安全转运至指定隔离酒店,随后又24小时不间断坚守封控区域,协同卫健部门完成校园消杀……至此,对市六十六中周
  • 现在看来,要是真的去了韩国,可能还没见到明星和帅哥,我可能已经先饿昏了吧[裂开]今天也是愿望实现的一天[打call]室友:江江你今天像换了一个人。室友:是啊我:
  • 虽然 这应该算是个餐吧或者清吧奈何在佛山门禁太严 10点还不回家就要被电话轰炸昨晚是在盈盈家里睡 才可以迟回 唉昨晚是个特别的体验呀 很多东西对我来说都很新奇从
  • 在《雪豹》中,除了文章饰演的周卫国非常经典,他知人善任,非常让观众有好感。虽然在《雪豹》中是个小人物,但是这个角色也还是挺受观众关注的,饰演他的演员就是白红标,
  • 元苏州租房苏州园区租房地铁口,天虹商场对面,都市主卧带独立卫生间出租,电梯房全女生800元苏州租房苏州园区租房东方之门 苏州中心旁 星海广场新加花园 新加花园
  • ——《我的名字》【11】我是一个很克制的人,不想接受新的事物,也不想接触新的人,不想给人添麻烦,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可乐》【02】不应该太心软,死不放手的
  • 新的一年继续陪小谭一起向前,期待请叫我总监和向风而行,也希望你能遇到自己喜欢的角色,解锁不一样的谭松韵@谭松韵seven 大小姐刚说了新年新的开始,新年走得更远
  • 但是每次真的重要决策的时候又不忍心他们难过就妥协来妥协去,最后真的后悔的只有自己。[赞]其实以前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国际冲突,就会听到很多全球化时代终结或者铁幕再
  • 回顾百年京张|Jingzhang, el ferrocarril interurbano que escribe el futuro tecnológico】S
  • #你可以永远相信迪丽热巴的演技#不是吧不是吧大半夜的阴兵又来了,到底你是水军还是智障啊[吃惊]迪丽热巴作为演员声台形表样样牛掰,我粉丝吹两句怎么啦?有误会就当即
  • 那些知道自己坏的人心里还存在着良知,所以还知道自己坏,而那些不知道自己坏的坏人,心里只有自以为是,他永远都以为自己是正确的,他永远都认为别人欠他的,他永远都在恨
  • 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也会被隔离,而且是密接的7+7隔离,昨天中午刚刚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内心充满焦虑不安的感觉,到楼下看看,楼门外坐着一位保安,我一开门保安大叔就
  • 但仔细思考后,我也为孩子的成长而担忧,他口中的大人是谁?而在婚姻这段乏味又漫长的旅程当中,唯一可以有一些乐趣的,是两颗有趣又相爱的心,可以互相聊天说话……#你觉
  • [憧憬] 想看花海的网友可通过十堰头条客户端、云上十堰客户端、十堰日报微信、十堰晚报微信、十堰晚报微博、秦楚网、一直播·十堰晚报、今日头条·十堰晚报等平台在线观
  • 我默认我写的东西只和自己有关,没有人会关注,没人在意,更没谁会往心里去。 我的这位朋友,心里应该有很大的压力,在生活里、工作里碰很多壁,还要抽出时间来在意感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