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rah Abraham正在为她允许她13 岁的女儿Sophia进行隔膜穿刺的决定进行辩护。
在最近接受 TMZ 采访时,这位30 岁的青少年妈妈 OG明星公开表示要让青少年拿到首饰,首饰是通过分隔左右鼻孔的软骨壁放置的。
“我认为她 13 岁的那一代与我 13 岁的那一代有很大不同。索菲亚是我家中第一个……在隔膜穿孔,尤其是在 13 岁时,”法拉说。“......我宁愿由专业的、经过消毒和清洁的人来做,也不愿让我的孩子偷偷溜走,自己动手,然后感染。”
虽然她说她总体上“不是为了它”,但法拉指出,索菲亚“比她的 COVID 镜头做得更好——我很震惊”,然后她向其他可能对她女儿的新首饰有问题的人发表了讲话。
她解释说:“对于那些可能觉得我女儿专业地、合法地做鼻子是不合适的人来说,我完全是为了合法。” “我们遵守了法律。作为父母,我正在尽我最大的努力确保她健康快乐,并且我涵盖了这些基础。恭喜索菲亚。我祝愿她在青少年时期一切顺利,如果她想要更多的穿孔,给她更多的力量。”

南开大学孙亚民:奥密克戎疑似宿主出现,未来要防动物传人

01.30-22:32

继阿尔法、贝塔、伽玛、德尔塔之后,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和传染能力更强的奥密克戎来势汹汹,横行西方国家在多国掀起了几乎垂直式的新增病例大潮,并迅速取代德尔塔,成为全球优势流行株,防疫格局随之改变。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奥密克戎纳入第五种“关切变异株”(VOC)。2021年11月27日,奥密克戎输入中国香港;2021年12月9日,该变异株首次登陆中国内地,并在近期引发全国多地发生聚集性感染或跨省传播病例。

但肆虐背后,奥密克戎的起源仍然是个谜。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建国院士团队和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孙亚民教授团队在权威专业期刊《生物安全与生物安保杂志》(Journal of Biosafety and Biosecurity)上发表了一篇题为“SARS-CoV-2奥密克戎变体的起源和进化分析(Origin and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the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的研究论文。

该团队发现,

奥密克戎不是从德尔塔进化而来,而是形成了单系群谱,与伽马变体系姐妹群,但分支更长。且种种迹象表明,奥密克戎可能在非人类的物种中悄然进化和演变。对此,研究团队通过对鼠适应性毒株和奥密克戎突变谱的对比后发现,奥密克戎病毒株或起源于老鼠,在鼠宿主中进化后重新回传给人类。

新冠流行两年,人类已疲于防疫。如若“动物传人”,无疑是雪上加霜。而这一研究结果,或将有助于预测和防止未来危险变体的上升。

对此,澎湃新闻对话孙亚民教授,试图进一步走近神秘的奥密克戎,探讨接下来的防疫之路。孙亚民表示,动物强大的繁衍能力很适应病毒的进化,通过跟人类的接触,病毒来回“溢出”,会进一步加剧新冠病毒的多样性和难以预测性。未来,我们要防止人传人、物传人,更要防动物传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建国院士团队和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孙亚民教授团队发表一篇题为“SARS-CoV-2奥密克戎变体的起源和进化分析”的研究论文。

锁定老鼠澎湃新闻:一直以来,外界都有新冠病毒可能是“动物传人”的说法,而动物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也早有先例。截至2021年12月底,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记录了625起动物感染新冠病毒的疫情,如水貂、鹿等。你和团队通过什么契机,把研究对象锁定为老鼠?孙亚民:动物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主要从2020年的4月开始,当时,变异株在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上出现了一个关键且重要的突变,叫“N501Y”。而这个突变,赋予了此后出现的新冠病毒一种“广宿主”的适应性能力,可以感染啮齿类动物、猫科类动物,如猫、老虎、水貂等。

但是,感染一个动物、能够在动物群体内引起传播,以及能够引起传播并回传给人,是三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期的大量研究表明,很多动物感染后,病毒在动物体内的复制能力并不强,病毒载量也达不到能够引发群体内传播,或传播给其他动物、人类的能力,而且我们也完全可以通过现有的检测手段筛查出来。

去年11月,奥密克戎被世卫组织纳入全球需关切的第五种变异株后,我们就针对该病毒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它和其他变异株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比如,它有很多突变的位点数。一个正常进化的新冠病毒,突变累计的速度是一个固定值——在同一时间点分离的不同变体的突变数量一般大抵相同。

但我们计算五种VOCs的平均突变数量后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变异数量明显多余其他变体,特别是在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变体数量不仅多,而且很集中。所以我们当时就怀疑,这种冠状病毒很有可能是受到了一种比较大的“选择压力”,存在更换了宿主的可能。

当时,针对奥密克戎的起源问题,我们请教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建国院士,也就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徐建国院士是我国“反向病原学”概念的提出者,他对于传染病的溯源和传播极为敏感。徐院士认为,奥密克戎可能来源于一种“接近人类生活”的动物,在群体内进化后再回传给人类。

在他的指点下,我们对大量文献开展调研,获取基因组序列开展比对研究,寻找证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奥密克戎存在不寻常的关键突变位置。随后我们开始研究这些突变比较容易在哪些动物身上发生,或比较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慢慢就锁定到了老鼠身上。

“或在老鼠体内缓慢积累突变,反向传人”

澎湃新闻:你能否展开说下“关键突变位置”,以及这篇论文的其他研究结果?孙亚民:我们比较了13个鼠适应性菌株与奥密克戎变体的关键突变后发现,奥密克戎变体在病毒S蛋白的五个关键位点——K417、E484、Q493、Q498和N501发生突变。其中,Q493和Q498两个位点的突变与动物感染有关。而Q493K和Q498H突变的菌株,对mACE2的亲和力明显增强。

而同样在这五个位点发生突变的另一种毒株,名为“IA-501Y-MA-30毒株”,它是在”IA-501Y“毒株30次传代后,从小鼠肺部样本中所获得的。这种突变谱特征表明,病毒已经适应了感染老鼠的细胞,也就进一步论证了奥密克戎变体可能是在鼠宿主中进化而来的,或者至少来源于与鼠数量相近的啮齿类动物。

奥密克戎和鼠适应SARS-COV-2毒株之间共有的5个关键突变

此外,我们还做了VOCs和VOIs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奥密克戎放在整个进化树的框架中,进一步揭示了这种变异株的特殊性。

到现在为止,新冠病毒的数据库上有600万个基因组,记录了病毒的出现、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但我们对比后发现,系统发育树显示没有进化的中间分支,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惊讶的结果。

如果奥密克戎是由德尔塔变体的一个菌株演变而来,如AY.4、AY.23或AY.46(分别是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主要变体),那么两者会存在共同的突变特征,但奥密克戎与这些菌株没有相似之处,这说明奥密克戎不是从德尔塔进化而来,而是形成了单系群。我们发现,奥密克戎谱系是伽马变体的姐妹群,但分支更长。

按时间比例排列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在2020年上半年,奥密克戎谱系和伽马谱系发生了分化,这表明奥密克戎可能在非人类的物种中开始进化。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沉寂”后,奥密克戎在老鼠体内缓慢积累突变,然后可能通过偶然的机会,反向回传给人类。

一直以来,有一种起源假设认为,奥密克戎是在一个免疫功能缺陷的个体中进化而来,例如长期接受化疗的患者或艾滋病(HIV)病人,体内经历了慢性感染并长期进化,因此带有大量稀有的突变

这种假设有一定依据和可能性。但我们认为,如果一个病毒在一个人的体内长期进化,根据病毒的特性,会更倾向于朝着有利于复制和生存的方向进化,而不会朝着具有更强传播力的方向去演变。

那么,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是艾滋病群体间的传播呢?因为如果病人之间传播,一年多时间还没有被发现的概率很小。

所以,我们认为,奥密克戎更可能是起源于一个非人类的群体,而不是个人。

BA.2亚型毒株或取代奥密克戎成为新主流毒株

澎湃新闻:最近,奥密克戎(BA.1)已经出现了BA.2和BA.3两种亚型,被称为“三姐妹”。 BA.2因传播速度更快、传染性更强,被认为或将取代BA.1成为优势株。目前,英国、丹麦等国家的感染者有所激增。那么从结合你此前对鼠的研究来看,BA.2和BA.3这两种亚型有什么传播及变异趋势?孙亚民:病毒不断进化,奥密克戎不会成为最后一个变异株。

我们最近研究发现,奥密克戎“三姐妹”在关键部位的共同突变很多,可以推断是来源于同一个群体。而BA.2和BA.3之间,有很多相似的特异性突变。

同时,这三个变体之间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数量和差异化情况,意味着它们可能处于不同的进化时间节点,且出现的顺序也不相一致。我们分析认为,奥密克戎可能在某一个地区或区域内不同鼠群体间来回感染进化,形成了新的亚型。

根据丹麦、英国等国家的研究发现,BA.2亚型毒株的传染性比奥密克戎变异株高1.5倍,传染速度更快,可能会取代奥密克戎,成为新的主流毒株。

从突变位点来看,相比奥密克戎,BA.2亚型的S蛋白上多了几个重要的突变位点,如T376A、R574S等,与传播能力有一定关系,需要深入研究。

未来要防人传人、物传人,更要防动物传人

澎湃新闻:论文中指出,研究人员应该专注于从野生动物,特别是啮齿动物中分离出的SARS-CoV-2变异株。如果奥密克戎是在鼠宿主中进化后回传给人类的,在目前对动物的防疫手段和经验较少的情况下,你认为它在非人类宿主中传播的影响,将对该流行病的防控带来什么新的挑战?孙亚民:如果奥密克戎找到了野生宿主,尤其是啮齿类这种群体数量居大的天然宿主后,想把新冠彻底从人类生活中清除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

动物强大的繁衍能力很适应病毒的进化,通过跟人类的接触,病毒来回“溢出”,会进一步加剧新冠病毒的多样性和难以预测性。

未来,我们要防止人传人、物传人,更要防动物传人。奥米克戎在上呼吸道的病毒载量高,对物品的污染计量比其他的变体病毒更高,所以出现了“物传人”的情况,但概率还是相对较低的,因为在非低温的环境下,病毒的存活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所降低,很难达到可传染的病毒数量的要求。

但最近,中国香港疑似出现全球首宗宠物仓鼠将新冠病毒传染给人类的个案,很不常见。当病毒潜伏于和人亲近的宠物身上,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奥密克戎出现后,动态清零的压力超过以往。动物传人,对下一阶段的防疫政策和手段,发起重大挑战。

对于进口物品和动物,要做好检验检疫。针对国内爆发过奥密克戎的地区,要做好疫区内的环境监测和动物检疫,特别是会与人密切相关的动物监测,加强对未知原因的非输入性病例的溯源及研究。

病人清零不容易,但要做到疫区内的“环境清零”,更难。

美国科学家对环境和动物监测的信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我们的论文中也提到,2021年7月发表的一份针对纽约下水道样本的研究发现,Q498突变在生活于纽约下水道的大量动物宿主中已经积累了很长一段时间。研究者们对此还讨论了SARS-CoV-2在非人类动物宿主之间传播的可能性,富有启发性。

澎湃新闻:对应我国的防疫政策,你认为未来该如何处理活体动物与人的关系?孙亚民:首先要加强动物微生物研究和动物新冠病毒检测。既然奥密克戎具备了在啮齿动物繁殖的能力,发生疫情的地方,一般要高度警惕,不要让奥密克戎从患者传给当地的啮齿动物。

一旦发生“动物传人”的情况,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直接大规模捕杀,而是要学会更好地去处理动物,特别是宠物与人的关系。

其实动物感染分几个层次和阶段,绝大多数的动物身上都带有多种病毒,可以用技术手段检测出来,但并不一定具备将病毒传染给人的能力。

我认为,接下来可能会朝着动物宿主和动物感染的方向去研究,比如动物自身的免疫系统能否慢慢把病毒清除等问题,都值得关注。

澎湃新闻:你认为,对动物的研究分析,能为潜在的COVID-19治疗药物和疫苗研发带来什么启发?孙亚民:目前,新冠疫苗和药物正朝着广谱、预防感染、减少重症和死亡的方向去研发。针对奥密克戎的特点,未来可能会朝着保护特殊人群免于感染的方向发展,尤其是老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随着的新冠病毒感染动物的能力不断增强,研究动物用疫苗需要未雨绸缪。

事实上,在很多国家动物疫苗已经被提上日程。例如:美国的兽医制药公司Zoetis也正在研究用于水貂和宠物的新冠疫苗。因此,评估新冠病毒对于动物(特别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易感性,在动物群体内传播程度等信息,确定高危动物群体是至关重要的。

澎湃新闻:你的团队接下来有什么新的研究方向和计划?孙亚民:新冠已经出现两年了,公共数据库累积了庞大的病毒基因组,我们最近计划对新冠病毒的变异和进化做一个总结,比如它的核酸、碱基突变类型有什么进化趋势。

同时,我们还会将研究重点放在没有发生突变的位点上。这两年,新冠病毒群体内的所有位点几乎都发生了突变,被记录在册,说明该群体内突变已经“接近饱和”。

从表象上来看,新冠病毒的感染部位,已经由下呼吸道向上呼吸道转移。而奥密克戎表现出来的所有特点,都可以归因于它在上呼吸道复制的速度更快,得以淘汰掉那些在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因而更具传播优势和选择优势。

所以,我们还会将研究重点放在没有发生突变的位点上,观察这些位点是否会影响病毒的生存和传播速度,这对研究新冠病毒的基因功能和结构有重要价值。

来源 :【澎湃新闻】

【肺癌ROS1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进展】

  ROS1基因融合突变首先是2007年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被报道,从那以后ROS1的重排就被作为肺癌的一个明确的治疗性靶点,ROS1的重排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突变比例约占1%-2%,虽然比例很低,但我国每年肺癌患者有70-80万,也就是近七八千的患者可能是ROS1基因突变,对患者来说,真要是这个基因突变,对所有肺癌患者1-2%的概率,对自己却意味着100%。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刘晓梅

  2016年3月,FDA批准克唑替尼用于治疗ROS1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克唑替尼具有ALK、MET和ROS1三个靶点。克唑替尼治疗ROS1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客观缓解率为7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是19.2个月。克唑替尼是目前唯一获批的靶向药物,但是患者使用克唑替尼一段时间,总是不可避免地耐药。

  虽然惹是生非,但ROS1这个基因在人体的生物学作用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癌度今天给大家解读的这篇文献综述,会对ROS1的这个靶点、目前正在研发的靶向药物,以及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些靶向药物做些梳理。

  哪些癌症种类有ROS1突变

  ROS1基因重排首先是在人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被鉴定出来,在成人胶质母细胞瘤也发现有ROS1与其他基因的融合突变。随后在多个癌症种类发现了ROS1基因的重排,如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胆管癌、卵巢癌、胃癌、结直肠、血管肉瘤、鼻息肉黑素瘤、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是第二种发现ROS1重排突变的实体瘤。ROS1基因的突变形式是与其他的基因发生融合,这种融合造成了一个新的基因,能够驱动肿瘤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非小细胞肺癌中发现ROS1可以与14种基因发生融合,尽管CD74-ROS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是最常见的,但是如果要想彻底摸清楚ROS1是否突变,最好的办法还是测序,如果用针对CD74-ROS1的抗体做免疫组化,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漏检。

  这里也提醒病友,没有基因突变是不会导致癌症的,对于检测结果阴性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其他的检测手段,至少有2-3种检测技术来去相互佐证。

  与ALK基因突变类似,出现ROS1突变的患者,更多的是年轻的、非吸烟的肺癌患者,其中肺腺癌居多。另外在大细胞肺癌、鳞状细胞肺癌里也发现ROS1重排的突变。

  与ALK基因重排突变不同,ROS1重排的患者,脑转移的概率较小。即这两种突变的转移模式可能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肿瘤的驱动基因突变是互相排斥的,1073个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样本检测发现,ALK和ROS1这两个基因没有出现在同一个肺癌患者的肿瘤细胞里,但是EGFR和BRAF突变的肺癌患者中存在ROS1的重排突变,尽管这一概率很低。

  ROS1的临床诊断

  ROS1的临床诊断技术很多与ALK的诊断技术类似,ALK的诊断技术有原位免疫荧光杂交(FISH),还有克唑替尼的伴随诊断技术(Ventana D5F3抗体),这些是获得了FDA批准的。不过ROS1没有什么伴随诊断技术,常用的检测技术有FISH(原位免疫荧光杂交)、IHC(免疫组化)、逆转录PCR、二代检测技术。

  尽管FISH、IHC更简单,价格低,医院本身就可以开展,但是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假阴性概率(即不是可以给一个100%的保障)。目前最靠谱的办法,还是找一个靠谱的基因检测公司,做二代测序。尤其是在样本非常少的情况下。

  很多患者先做了个模棱两可的检测,基因突变未找出来,但是样本没有了,后续的治疗就非常地被动。这个情况下再使用替代外周血,因为血液样本灵敏度受限,所以建议第一次检测时一定要使用组织样本,彻底将驱动肿瘤的基因突变找出来。

  ROS1的靶向治疗

  克唑替尼是目前唯一已经获批用于ROS1重排的靶向药物,下图是一个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克唑替尼治疗之前,和使用克唑替尼治疗6周后,可以看到肺部肿瘤病灶快速缩小,疗效极为显著。

  很让人抓狂的问题是克唑替尼的耐药,目前关于ROS1突变的患者,克唑替尼的耐药主要有下面两个情况。

  ROS1激酶结构域的突变,占比50-60%,远高于ALK(只占20-25%)。ROS1激酶结构域比较常见的突变有G2032R,这个与ALK的G1202R类似,都可以比作守门员突变。ROS1的G2032R突变造成了空间位阻,使得药物与ROS1蛋白不能结合。

  脱靶,即ROS1之外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旁路激活。

  下面这个图,解释了目前临床报道的,使用克唑替尼靶向治疗时ROS1的耐药位点,以及新一代的靶向药物,针对不同ROS1的耐药位点的抑制情况。

  如上图所示,最近的研究发现卡博替尼(XL184)竟然可对多个ROS1的突变位点进行抑制,当然3922劳拉替尼也不错,需要注意的是3922对于G2032R的抑制活性可能不是很好,这个还需要等进一步的数据来看。具体的可结合耐药突变位点来定,但是上面都是临床试验的数据,没有获批正式采用于临床,请一定慎重考虑。

  鉴于篇幅原因,关于上面这些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数据癌度不再解读,有余力的朋友可以阅读下面的参考文献。

  当您做基因检测时,一个靠谱的基因检测公司,其实会给到这些信息:如检测到的是哪个突变,目前的靶向药物治疗数据,这一数据是源自哪个参考文献。因此建议做基因检测选择时,一定要找基因检测公司拿报告模板参考,不能是一张纸几个字母,这种检测报告是不可取的。

  与ALK患者相似,有研究表明ROS1重排的患者可能受益于培美曲塞的化疗,但是免疫治疗的疗效方面并不清楚。目前发现EGFR和ALK的患者受益于免疫治疗的数据不是很理想。

  如上图所示,目前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ROS1突变,推荐的治疗措施还是先进行活检穿刺,明确基因突变,再选择相应的靶向治疗。需要注意的是ROS1的G2032R这个耐药突变位点,3922的抑制效果不是很明确,有报道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是ROS1突变耐药,不要模仿ALK,以为3922是万能神药,一切还是要以数据为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买房指导#【海南三亚:年内开工建设9个安居房项目 崖州湾保利栖悦进入交房倒计时】11月7日,记者从“三亚发布”获悉,2022年,三亚市开工建设9个安居房项目,
  • 我又重温某某了故事的最开始谁能想到他俩会那么属于彼此在那个夜晚,盛望叫住了院子里路灯下的江添盛望第一次醉酒,坐在出租车里的落寞,让江添感觉他孤零零的,想对他好一
  • ——爱写歌的小田《回到夏天》7.这一年的蝉鸣比那一年都要聒噪,教室外枝桠疯长,却总也挡不住烈阳。让人心动的夏日文案#文案##夏日# 夏天是个美好又甜蜜
  • 此外,人的牙床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育过程。 此外,人的牙床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育过程。
  • 肖战顺顺利利[心][心]本 肖战粉丝小飞侠 向阳而生我觉得 肖战图片 好帅![求关注] 肖战主演的电视剧斗罗大陆特效好看,剧情饱满,适合全家老少一起看[哈哈]
  • 【流浪狗妈妈大着肚子在店门口徘徊,女孩领回家第二天带来巨大惊喜】粉丝分享:前两天我在外面吃饭,当时可能是外面的天气太冷了,大中午的店里也不过才几个人,当时有个顾
  • 八角玄井,游憩休闲之所,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建筑,相当特别且神奇。 #爱旅行[超话]# #带着微博去旅行# #西班牙三和旅游# 每周日发团 | Galicia山与海
  • 初中的时候,语文课有让大家准备一本专门写作的本子,大概每周一篇周记还记得那本本子封面上我写了“茕茕孑立,踽踽独行”虽然我外立面标签一直是活泼开朗但很早就对孤独和
  •   5、小阳线,也叫小棋子,实体较小,同时带有不太长的上下影线,显示走势扑朔迷离,行情难料。该图线与上吊阳线的性质一样,若处在高价位,是行情见顶的信号,应卖出股
  • 田永成先生表示:INMODE钻石超塑是新鲜的产物,极具科技创新的塑美黑科技,必须让广大求美者在“田永成美丽风暴”中尝鲜体验,走近科学,看清潮流医美的真相。他还
  • 看书看的眼睛很酸了 敷眼睛偶然听到这首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很爱听的歌然后有被力量源泉到(别管了我就是要名词作动词用)很感谢我的父母 比起一些人来说 让我拥有还能够
  • 12.11版本装备改动 斑比的熔渣 合成价格:300 >>> 200 公理圆弧 穿甲:10 >>> 13 深渊面具 魔抗:30 >>> 35 [损毁]每层
  • “妈妈你可以不扣手机陪我睡觉么”内心:好的好的,不过是睡着了一小时之后被你爸再喊起来罢了[二哈]#石松结菜[超话]# [mail] 20221105“是结菜哟〜
  • 好久没看微博了 最近的情绪很激进 最后情绪都演变成了痛哭 我承认 放不下的那些融进了我的心血里 妈妈 我过得不好 昨天做了个梦 梦到了我抱着你 你看着我的眼睛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们的一生,这样短暂,却充满了风雨、冰雹、雷电,经历了哀伤、凄楚、挣扎,看到了那么多的卑鄙、无耻和丑恶,这是一场无可
  • 我在二傻后面一边进行着负距离运动,一边抓过手机匆匆扫了一眼,靠,是我的单。二傻扭过脸,红扑扑的脸蛋憋着笑,说,要不把视频打开……我差点笑出来,双手扶着他的腰不停
  • [圣诞老人][色][赞]知道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有多少个十年可以给另一个人 [纸飞机]爱可以是一瞬间的事情也可以是一辈子的事情▂﹏▂﹏▂﹏▂﹏▂﹏▂﹏▂﹏▂每个人都
  • 每当节假日的时候,公交劳模志愿者服务队员在工作之余,总会自发来到公交志愿者服务点,头戴小红帽,为往过市民提供导乘、维持秩序活动,为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做出了积极贡
  • 雅君得梦后,即赴母家,将梦告诉阿英,并说:「母病无妨,已加寿五年,但要吃素念佛。是岁杪,其女雅君跪于观世音菩萨像前,至诚恳祷,求延母寿五年,誓劝其母吃素念佛。
  • 小酌亦伤情,却是哀伤,最是一丝情意浓,却成离别不相逢,莫道销魂相思沉,鬓霜容颜瘦,伊人影朦胧,握不住,昔时温柔手中驻,当是未完,却是结局落幕,浮华三千年,两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