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 | 李健:建睿智之言 献务实之策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航局原副局长李健提交了关于合理利用空地资源、促进无人机物流发展的两份提案。多年来,李健心系通航发展,屡次提交关于通航发展的提案,致力于让通航“飞起来、热起来”。其中,2018年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好提案,2019年、2021年提案均被列为全国政协重点督办提案之一。这些高质量的提案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推动了我国通航发展取得进步?通航发展还需要在哪些方面“破冰”?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李健。

提案要服务国家大局扎根基层群众

问:我们注意到,您已经连续5年提交了有关通航发展的提案。为什么您如此关注通航发展?

答:国务院自1985年以来,共四次发布促进通航发展意见。前三次由于经济未发展起来,客观条件不具备,都未能有效促进通航发展。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通用航空确定为全产业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描绘了通航发展的宏伟蓝图和阶段性目标。多年的民航工作经历,也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发展通航利国利军利民,对落实交通强国、民航强国战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展通航对于促进产业、消费升级意义和作用重大,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通用航空投资少,见效快,而且能很好地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求,特别是在山区等地。国际经验表明,通用航空产业投入产出比为1:10,就业带动比为1:12。通航飞机从最初级运动类飞机到高端公务机,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

通用航空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通用航空体系是国家战略投送能力重要支撑,通过在边疆地区、地面交通未覆盖地区建设机场,可以有效拓展投送范围。通航飞行员、机务维修、制造等人员,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储备。通用航空在应急救援、航空医疗救援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全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在抗灾救援及处置突发事件的各项措施中,航空应急救援快速、高效,受地理空间限制较少,是世界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有效手段。

这么多年我国通航一直没有飞起来、热起来,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提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基本形式,必须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因此,我近年来将通航发展作为提案的关注重点,陆续提出了推进国家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扶持新业态发展等建议。

问:您的提案多次被列为全国政协重点督办提案之一,也获得过年度好提案。这些关于通航发展的高质量提案是如何形成的?

答:做好新时代提案工作,必须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才能确保提案反映情况准确、分析问题深入、提出建议具体。为了充分反映通航行业诉求,我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4年多来,曾赴山西、内蒙古等地大量实地调研。2021年5月中下旬,又随国务院督查室赴浙江、四川、广东、海南等4省9市开展实地督查调研,走访航空器制造、通航运营、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等近50家企业,与地方政府、市场主体、部队等召开9场座谈会,深入了解通用航空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共同研究提出对策性建议。

比如,为解决通航领域反映比较突出的过度监管问题,2017年起,我积极协调民航局组织各司局针对通航监管问题开展全覆盖式专项督查,派出3个督查组,赴7个地区开展实地督查,与32家局方单位和134家通航企业进行座谈,形成1.5万余字督查报告,汇总问题193个,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不适用、监管尺度过严、审批效率偏低。这些问题犹如鱼刺卡在通航企业的咽喉,令他们举步维艰。在民航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这些问题被分解到各司局,每月进行政务督办,并制成“鱼刺图”张贴在民航局机关大厅,接受社会监督。经过近1年努力,这些限制通航发展的瓶颈壁垒不仅全部被打破,而且还促成了60余项有利于通航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另外,在调研中还有一些涉及到民航局以外的意见建议,我就以提案的形式提出,推动有关部门单位协调解决。

合理利用空地资源推动通航发展

问:目前通航发展状况如何?您在提案中的一些建议有没有得到落实?

答:近年来,通用航空传统业态稳中有进、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通用航空业务量年均增长13.7%,通用机场数量超过运输机场。截至2021年底,我国传统通用航空企业达到599家,全年实现飞行118.22万小时,通航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面增强。在无人机新兴业态领域,各类无人机日均飞行小时4.57万小时,持续在航拍、巡查、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领域发力。

这几年在各方支持下,我的部分建议逐步落地,转变为政策措施。大家协同联动、积极作为,共同推动通用航空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比如,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初见成效。四川省先行先试,划设试点空域6600平方公里,5条低空目视飞行通道总长500余公里,137家通航用户参与运行,安全飞行近18万架次、5万余小时。湖南省作为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已实现通航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域服务。海南省率先建成覆盖全省的低空目视航图系统和较为完善的低空空管服务保障平台。

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企业茁壮成长。我国自主研制、全球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总装下线并试飞成功;浙江万丰集团收购奥地利钻石飞机8个基本型16个机型的全部知识产权,占全球活塞双发飞机市场份额超50%,位居世界第一;深圳大疆公司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处于全球引领地位,广州亿航无人机公司研制可载双人无人机已成功在中国、阿联酋、美国、加拿大、日本等9国取得飞行许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还有一个可喜变化,那就是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日趋多元化。各地围绕飞机制造、运营、维修、飞行服务、旅游、体育等上下游产业精心布局,多地打造常态化航空医疗救护、应急救援服务。浙江横店开发“通航+影视+旅游”产品,深圳东部通航等企业运营跨境直升机提升大湾区公务出行效率,海南空中旅游、水上飞机、滑翔机等低空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

问:为什么今年您从合理利用空地资源的角度来提出推动通航发展的建议?

答:合理利用、有效释放空中和地面资源发展通航事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有效举措,对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对通航的空地资源投入相对较少,低空空域没有全面开放使用,通航机场建设相对滞后,这导致我国通航的运行优势无法充分发挥。航空用地与公路和铁路用地相比微乎其微,有利于生态保护。近10年统计数据显示,民航投资约是公路投资的1/10,是铁路投资的1/5,而通航投资又只占民航投资很小的一部分。

目前通航发展规模与实际需求也不相适应。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轿车已进入普通百姓家,陆路交通在我国大中城市已经接近饱和,急需向空间要资源,发展立体交通。以美国为例,美国拥有通航飞机24万架,而我国拥有通航飞机不到3000架,发展规模并不能承接社会需求。另一方面,通航在应急救援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比如德国政府承担航空救援每年达6万多次,美国航空救援应急响应时间约为20分钟。

对于通航运行安全,大众的认知也存在偏差。我国现有的规章标准和技术手段是可以有效保障通航飞行安全的。但由于媒体对通航安全过度关注,造成人民群众过分担心通航安全,政府有关部门也因过分担忧容易导致监管过度。因此,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呼吁能改善这些状况。

无人机是航空新业态发展的核心驱动

问:您认为通航发展还需要在哪些方面“破冰”?

答:一是整体推进,合理配置空地资源。建议统筹公路、铁路和航空均衡发展,加大空地资源投入向通航倾斜。释放低空空域资源,实现空域资源对通航的有效供给,加快通航现代化机场体系建设,确保通航飞得起来、飞得顺畅、落得下去。

二是科学规划,加大对通航发展的扶持。建议进一步简化通用机场立项审批程序,增加对通航应急救援、短途运输、通用机场运营等财政补贴力度,以及低空监视、情报、气象等服务项目建设运营的支持力度,完善政府购买通航服务的制度安排。加大应急救援投资,建立通航救援企事业单位,利用通航技术参与医疗救护、消防救援、洪涝灾害救助等工作。

三是建强监管设施手段。建议开展低空通航飞行地区通信监视补盲工作,加强地面设施建设,利用北斗、5G、ADS-B等技术,为通用航空器加装机载通信导航设备,建强低空通信监视网。建设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加强对通航单位的业务管理和服务保障,统筹协调,形成监管合力。

另外,建议地方政府加强引导,进一步出台促进通航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大对通航市场培育,大力普及面向大众的通航产业文化。加强对从业人员管理监督和资质论证考核,树立正确的安全导向,确保通航飞行安全、发展正规有序。

问:您还有一份提案是关于发展无人机物流的,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近年来,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无人机作为新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航空新业态发展的核心驱动,有望实现对新时代民用航空的引领作用。

截至2021年底,我国无人机企业达1.27万家,实名登记无人机约83万架,飞行时间达到千万小时量级。国家13个无人机发展试验区中有2个无人机物流发展试验区,3个城市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区。顺丰、京东、美团等无人机物流模式日趋成熟,已在十余个省市开展业务。但是无人机物流发展也面临着低空空域供给不足、法规标准不健全、无人机制造尚未充分体现其应有作用等问题。

促进无人机物流发展,除了要推动低空空域开放、加快构建无人机法律法规体系外,还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和鼓励基层探索相结合,统筹规划无人机物流产业发展方向,加强研发、运营、监管等方面政策协同和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速形成规模效应。要重点扶持一批无人机物流龙头示范企业,给予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加快企业提质增效。建议将无人机物流运营所需的空域、场地、电气、通讯等资源纳入智慧物流、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促进数据共享,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城市物流网络建设,为无人机物流配送多场景应用提供支撑。(中国民航报 记者肖敏)

他山之石,或可引玉!太阳能技术在刚刚出现时,相关材料污染重,造价高,遭受很多诟病。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太阳能技术已到得以大规模的应用,不但材料污染已微乎其微,且经济性越来越好,在世界能源体系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未来船用替代燃料的应用,也将取决于技术的进展以及经济性的提升,以目前的进展预测的图景,可能被某种技术颠覆。 https://t.cn/A6hBahr2

航运需要选择低碳甚至零碳替代燃料。对于需要大量密集型能源的长距离航行船舶来说,选择是替代燃料一项艰巨的任务,不过,航运业或许在日益提升的相关技术下拥有更多选择!在进入业界视野的主要替代燃料中,当前受青睐度最高的是液化天然气(LNG)。

自2018年IMO明确碳减排的目标后,达飞轮船订造9艘23000TEU级和5艘15000TEU级LNG双动力船,中远海能将其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订造的4艘超大型油轮升级为LNG双动力船,壳牌石油通过多家船东订造LNG双动力油轮,多家企业成为把LNG作为替代燃料应用在主流船型上的引领者。

由于在LNG船上的应用,LNG作为船用燃料的应用历史已超过10年,技术上已经较为成熟。2021年,越来越多的新造船选择应用LNG双动力系统。在集装箱船领域,这一年有73艘新造船确定选择应用这一系统,占比13%;在油轮领域,45艘新造船确定选择应用这一系统,占比17%;在散货船领域,36艘新造船确定选择应用这一系统,占比8%。克拉克森统计数据显示,在2021年新订单中,有315艘船舶确定选择LNG作为替代燃料,占比16%。

当然,也有很多船东仍旧谨慎确定替代燃料,选择“骑墙”。2021年,有71艘新造船采用一种便于在未来改装成可增加LNG驱动(LNG-ready)的设计。除了加装费用高、设计建造难度大等原因,当前LNG双动力系统甲烷(CH4)逃逸现象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据了解,CH4排放是全球变暖的第二大原因。虽然CH4比CO2受到的关注少,但甲烷减排对于避免气候变暖的也至关重要。与CO2相比,CH4在大气中的寿命较短,但吸收红外线能量的能力约是CO2的26倍。

此外,甲醇、二甲醚、乙醇以及液化石油气(LPG)等也进入航运业减少温室气体的候选名单之中。在这些燃料中,甲醇是一种可以与LNG相媲美的船用燃料。较之LNG的优势是,甲醇在常压常温下是液态,不需要降温加压液化,与传统燃料在船上的储存类似,但是甲醇的单位体积能量密度较低(见表),因此相对于传统燃料,需要较大舱容来储存。在港口加注可获得性方面则几乎与LNG相当,据了解,全球已有超过100个港口可以获取甲醇。

来源:《多措并举,航运业绿色化未来可期》,中国船级社《航运低碳发展展望2021》编写组,2021

2021年,马士基在韩国现代重工订造的(8+4)艘16000TEU级船选用甲醇双动力主机引发广泛关注。此外,这一年马士基在韩国现代尾浦订造的1艘2100TEU级船也使用这一动力系统。

从趋势上看,清洁能源混合动力新造船正呈逐步增加之势。船用主机巨头MAN认为:“双燃料主机订单规模正在扩大,当前其约占总体订单的1/3,传统主机占2/3。我们预计到2025年两种主机的订单比例将达到1∶1。”

不过,目前LNG或甲醇作为船用燃料均有一定比例的CO2排放,无法实现零排放。更为理想的生物燃料在生产和运输中也会产生CO2,而且作为其主要原材料之一的废弃食用油的供应量对于替代每年3亿吨油基燃料更是杯水车薪。

实际上,目前备受关注的替代燃料是可能支持船舶实现CO2零排放的。生物LNG可以达到更好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由“灰色”甲醇(将甲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2排向大气)向“蓝色”甲醇(将甲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2捕捉)的转变将进一步减少排放,再向“绿色”甲醇(甲醇由生物质原料直接获得,或使用捕捉封存的CO2与“绿”氢反应获得)转变便可实现最终理想。马士基在订造甲醇双动力集装箱船时也意在使用“绿色”甲醇,以便未来实现零排放。

在中国,“绿色”甲醇的示范生产已经实现,并有望取得进一步发展。2020年,由中国化学成达公司与海洋石油富岛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共同研发设计建设的全球首套5000吨/年CO2加氢制甲醇工业试验装置在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已实现稳定运行。目前,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正在扩大其30 兆瓦的电解项目,到2021 年底将达到100 兆瓦,氢气将用于生产甲醇(BloombergNEF, 2021)。

与“绿色“甲醇的理念类似,航运业也在研究通过“绿”氨(NH3)等燃料实现零排放。

一直以来,氨主要运用于化肥工业。氨作为燃料的主机技术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燃料匮乏的比利时成功地在1941—1942年冬季的100辆汽车和从1943年起的8辆公交车上应用了氨和压缩的混合煤气(主要是氢气和一氧化碳)。随着航运业面临脱碳和摆脱对化石燃料依赖的压力,氨看起来是一种有强吸引力的替代燃料。

2019年12月,在“2019年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上,中国船舶集团发布氨燃料双动力概念超大型集装箱船,引发更多关注。

2021年,一些新造船订单采纳一种便于在今后改装成可增加氨驱动(Ammonia-ready)的设计。在这一年的新订单中,有34艘船舶选用这种设计。但是,氨燃料双动力主机现在仍在研发阶段,还没有成型的产品推出。根据主机厂商的信息,首台可燃烧氨的主机要到2023或2024年才会正式面世。

尽管氨作为燃料在船上的实际应用尚未真正开始,却是航运业实现零排放最具潜力的燃料。首先,氨是氮与氢的化合物,由于不含碳,因此在用作船用燃料时不会排放任何CO2,这创造了零碳推进的可能性。其次,从能量密度来看,氨的体积能量密度与甲醇相似,约为传统化石燃料的1/3,从而使得氨燃料在船上存储具有相对经济可行性。第三,氨的液化需要较少的冷却,在常压下-33°C左右,或者常温在1MPa左右即可成为液态,便于存储和运输(见表)。

但不可忽视的是,氨是一种有毒物质,并且对某些金属材料存在腐蚀性,这较传统船用燃料而言更加危险。此外,氨燃烧时会排出具有刺鼻恶臭的一氧化二氮,该物质也是较强的温室气体,这也是在技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与甲醇当前的生产状况类似,氨绝大部分是通过工业生产合成的,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产生CO2,这种氨只能称为‘灰’氨。如果在源头生产过程中捕捉CO2,将可获得‘蓝’氨。生产‘绿’氨则需要利用绿色电能电解水等方式获取氢,再将氢与空气中的氮气合成。

既然“绿”氨需要氢来合成,那何不直接利用氢作为船用清洁燃料呢?实际上,氨是利用氢特性作为燃料,也被称为“氢基”燃料。尽管氢也是一种很好的燃料,但其要求的储存条件比较严苛,易燃易爆的特性导致其危险性较高,近海短程运输船舶会选择氢燃料电池驱动。

无论是”绿“色甲醇、“绿“氨、还是氢,在未来作为船用绿色燃料方面的应用,都离不开一个“电”的概念,这一切还要从“绿”电开始。

2021年,中远海运集团表示:“大力推进船舶受电和港口岸电设施升级改造,分步推动五星旗沿海航行船舶岸电改造,重点推进在建码头岸电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打造绿色航运样板工程和绿色航线,推进船舶岸电使用,实现自有船舶靠泊自有港口岸电使用,形成绿色航运建设和推广机制,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岸电正成为其绿色转型的能源来源之一。

在当前全球主要依赖化石能源发电的背景下,岸电来源“绿色化”才能真正促进CO2的减排。近年来,全球有多个港口正通过将风电、光伏电等引入岸电系统实现真正的绿色岸电供应。例如,天津港从山西省河曲飞龙泉风电场、交口祝源光伏电站等50家风电及光伏发电企业采购的电能已输送至天津北疆港区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的岸电设施上。

除了岸电之外,电池动力船舶的订造也在增加。在2021年,有83艘船舶选择电池动力或电池混合动力系统,占比4.2%。这些新造船以沿海近洋运营为主。由于电池能源密度的瓶颈仍旧难以突破,以电池驱动的船舶更适宜承担短途运输任务。国际航运商会的研究也表明,要满足一艘全球航行的大型集装箱船的能耗需求,需要至少1万个动力电池,目前的电池技术尚不足以应用于远洋船舶。

然而,电能对于航运业走向“碳中和”仍然意义重大,前文所提及的“绿色”甲醇、“绿”氨以及“绿”氢无一例外需要电解水获取氢基。也就是说,电能的供应、尤其是绿色电能的充足供应是航运业实现碳减排的必由之路。

应该说,随着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获取技术的不断进步,清洁电能不断增多,将为绿色船用燃料的生产提供支撑。不过,一旦与一年超过3亿吨船用燃油当量进行换算,当前的清洁电能供应远远不足。有机构按当前航运业使用的能源量计算,如果完全转换为使用“绿”氨,需要消耗的电能约7万亿千瓦时,几乎与目前中国一年的总发电量相当。

低碳或零碳替代燃料在特性、经济性、可获得性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决定了其最佳应用场景将有较大不同,不存在赢者通吃的单一解决方案。对于远洋和近海航运而言,燃料的可获得性、体积能量密度和燃料储存条件将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目前来看可选方案主要有LNG、甲醇、氨等燃料,在氢的高能量密度储存问题解决后,中远期氢燃料将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方案之一。对于近岸和内河航运而言,燃料的储存和补给等相对容易实现,因此基于零碳燃料的动力方案选项会更加易于实施。相比较而言,现阶段的电池动力,尤其是可换电的电池动力方案,以及近中期可能形成技术突破的燃料电池方案,将会是比较有竞争力的零碳航运方案选项之一。《“脱碳”航程前的准备与思考————访中国船级社总裁莫鉴辉》,李英,2021)

在实现远期目标上,CO2捕捉或将成为一种替代方案,那么作为石化燃料的LNG甚至油基燃料或将更长久的作为船用燃料的组成部分。当前,已有相关项目取得进展。2021年初,挪威石油和能源部已批准由挪威石油(Equinor)、壳牌和道达尔联合开发的150万吨/年的“北极光”CO2运输和储存项目的开发计划,并已与两家公司签署了最终的国家支持协议。(《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国际能源署,2021)

打两针的人比不打疫苗的竟更易感染?真可怕...

正如加国一位传染病专家所说,这种趋势是“令人费解的”。

最近一项数据显示,在至少三个省,接受双重疫苗接种的加拿大人比未接种的人更有可能检测出 COVID 阳性,这一事实被反疫苗接种活动人士视为疫苗无效的证据。

数据显示,在完成疫苗接种的人中,每 10 万人中有 89 人对冠状病毒检测呈阳性,而在迄今为止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当中,这一比例为 68人 / 10 万。


但专家表示这一趋势可能源于统计学上的“偏见”——接受检测的人和最经常接触病毒的人本质上是最可能接种疫苗的人——而绝对不是疫苗没有用。

从本质上讲,他们表明接种疫苗的人更有可能进行PCR测试,而且他们更容易因为工作和其他原因暴露于 COVID ,该统计数据至少说明了这一点。

麦克马斯特大学的传染病医生和教授马克·勒布博士承认,“这个研究数据很奇怪。我首先想到的是,我找不到任何生物学上的解释——我觉得没道理。”

渥太华大学的流行病学家 Raywat Deonandan 说这种“令人困惑”的趋势在逻辑上是可以解释的,但是“我们不应该逃避这些数据,也不应该将它们说成是谣言。”

同时,数据明确显示,未接种疫苗的加拿大人仍更有可能患上严重的 COVID疾病。

不过另外一个数据相对正常——在一个有数据可查的省份,接受第三次加强剂量的人比未接种疫苗的人检测出阳性的比率低。

更重要的是,阿省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几乎 58 %的病例是在未接种疫苗或在首次接种后不久的人群中。

尽管如此,随着少数加拿大人对 COV ID 疫苗的抵抗加强,联邦和省政府发布的大量流行病相关数据正受到密切关注。

包括这个“不接种反而阳性率低”的数据正在被反疫苗者大肆引用。

与啊省的经验相似安大略省卫生部统计数据表示1月24日每 10 万名接受两次疫苗接种的居民中有 41 人检测出 COV ID - 19 阳性,相比之下, 未接种疫苗者中为39 人, 接受了一剂疫苗者中为27 人。

这一趋势始于去年 12 月下旬,当时奥米克戎病毒开始流行,病毒传播更加容易和广泛。

疫苗在对抗严重疾病方面仍然很强大,据专家表示疫苗对来自奥米克戎病毒的感染的保护作用已经很好了。

而接种疫苗者的绝对数是没有接种者的 10 倍左右。

但是Deonandan教授还是觉得这个数据让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双重疫苗接种者在检测中阳性率更高的?

他在博客里发问“怎么了?

专家表示目前还没有数据能够最终解释这种现象,但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

像其他专家一样, Deonandan 说这一趋势是在 Omicron 接管后开始的,病毒以指数速度传播。

他说检测盒很快就变得紧张起来,一些省份建议症状轻微的人避开评估中心,可用的检测地点“基本上”留给了卫生保健和其他必要的工作人员。

“他们绝大多数更有可能接种疫苗,”他写道,“这可能就是原因。”

安大略省 COVID 科学咨询表的科学主任 Peter J ü ni 博士说过去对其他疾病的研究表明已经接种疫苗的人很可能在生病时更倾向于接受检测。

他说“接种疫苗的人更有可能寻医问药。”

其他专家同意这个观点,他说大部分接种疫苗的人几乎都是首先进行检查的。

但是专家表示可能还有另一个因素。

J ü ni 指出接种疫苗的人将自己置于更大的病毒暴露风险中。

这是因为他们的双重接种身份允许他们去餐馆、健身房和剧院,这些地方需要疫苗护照——没接种疫苗的人没有。

卫生官员最新表示他们在安大略省检测到至少 15 例奥米克戎亚变异体 BA . 2。

安省公共卫生局周五下午发布最新数据称其中 8 例病例是在 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12 月 11 日期间发现的,而剩下的 7 例病例则是在去年12月12日至 2022 年 1 日 8 日之间发现的。

BA . 2 是高传染性奥密克戎变异体的“后代”,迄今为止,至少有 40 个国家发现它。

它在去年 11 月首次被检测到。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尚未将 BA . 2 称为“关注的变体”但正在跟踪其传播情况。

安大略省 15 例病例中,有 7 例来自多伦多。

安大略公共卫生部未确定其余 8 例的发生地点。

尽管安省的新COVID-19感染率似乎已从创纪录的峰值放缓,但Omicron每日死亡人数仍在上升,并接近疫情爆发来的最高水平。

也没有迹象表明死亡率正在放缓。

科学家们预计,安省的每日报告将继续呈上升趋势,直至2月即使该省周一开始放宽 COVID-19 限制。

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证据表明,接种疫苗的人群的死亡率和住院率有所降低。

还有一项基于安省的新研究证明了疫苗对严重健康结果的有效性,特别是来自 Omicron 变体的疫苗。

这项尚未经过同行评审的新研究发现,接种三剂疫苗在预防因 Omicron 变异而住院或死亡方面的有效性约为 95%,而两剂疫苗的有效性为80%至85%。

“与接种疫苗的人相比,未接种疫苗的人的死亡率要高得多”,这项研究还显示了获得第三剂加强剂的重要性。

目前社区中基本上 100% 的疫情是 Omicron,但大约 10% 的住院病例仍然“与 Delta 有关”。

目前安省正在努力完善死亡报告流程,以更清楚地说明每起死亡事件是由COVID-19引起还是与COVID-19相关引起的。

安省还计划对死亡证明和记录在案的死亡进行“选择性审查”,以评估数据的质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吐槽或许可以缓解一时的焦虑,但吐槽过后,问题还是原封不动地摆在那里,你终究还是要选择面对现实。吐槽或许可以缓解一时的焦虑,但吐槽过后,问题还是原封不动地摆在那里
  • 想到这里不由得猛咽口水,还好有这款同系美味【香香甜甜的黄桃干】忍不住一口气吃了好几块,真的是桃香浓郁,闭上眼睛仿佛就被舌尖带到了十里桃林,收获那甜甜美美的爱情!
  • 【门票】:40元/人【开放时间】:9:00——18:00【地址】:郑州市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苑陵路140号【交通路线】:地铁2号线(城郊线)——新郑机场站——公
  • 风水的好坏,决定你一生的成败,也能决定子孙旺衰钱财多少,官职的高低,权力的大小,健康的优劣!通述的说,从你的八字中,能看出你在某年能发财100万,假如那年你家的
  • 她發現對媽媽最苛刻的永遠是媽媽,「媽媽們互殺是很可怕的⋯⋯」吳曉樂看得好清楚,貧窮如何讓一個人羞愧到把自己縮小,階層又是如何使一個人彎腰到將自己對摺。」吳曉樂對
  • 【考研政治】23肖1000题全四科傻背题哈喽大家好 这里是桃子终于和橙子、君君学姐把肖1000题全部的傻背题&带背肝出来了!笔记中徐涛老师的每一个考点补
  • 每次上来看看你的消息,心里都觉得安心,充满希望,你是那么美好的男孩子,有幸认识你,看你过精彩的人生,能在你走过的旅途中为你捧上鲜花,为你鼓掌喝彩,我觉得很幸福。
  • 跟能让你变得优秀的人在一起才能成就你,和正确的人一起培养正确的爱好和喜好才能让你更优秀以后的前途和钱途才能不可限量,三十岁你要对所有的事物和你所看的书有自己的思
  • #洋迪[超话]##18天安利你是我的荣耀# Day2(昨天禁娱,昨天和今天的都在今天发)当初看荣耀的契机[思考]实不相瞒,好像还真是因为当初剧荒,加上看到荣耀的
  • 去他的,就要穿低领[奋斗]不过该挨的揍孝元还是得受坏消息:外传只有五话,现在进度2/5什么时候最恨疫情到现在才下班的时候我真的不想给别人做核酸了真的很累不想上门
  • 本届女排世俱杯在每次比赛过后主办方都有一个现场采访的环节,询问每个球队里面的球星对于自己本届世俱杯最欣赏的球员是谁,下面就来看看那些人说到的是朱婷,她们又是如何
  • #严浩翔[超话]##严浩翔 音轨成诗十八拍##严浩翔十八岁生日快乐#ॱଳ͘ 浩翔十八岁生日快乐,愿每一岁的你都能够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时代少年团-严浩翔#严浩
  • ”江心亭说着,右手轻轻抚弄着身下雕花椅扶,语调与视线皆是平和“就脾性质气而言,我不改是因着从未离过山中,情有可原。但若要说你们两个,为何在外散漫了这么些年,今日
  • [摊手]#非和平方式将是不得已情况下做出的最后选择#不要妄谈武力收回台湾,有些问题我们要多方考虑:不可妄谈武统,但绝不放弃武统!首先呢,是由尊贵的主cp超话的大
  • 你真修行了,一切有缘都在陪你演戏,欺你也好,骗你也好,逆你也好,谤你也好,都是教你在人生的幻剧里放下妄想执着,学会超越随缘。你真修行了,一切有缘都在陪你演戏,欺
  • #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任嘉伦[超话]#[哇]#任嘉伦请君# [哇][哇]#任嘉伦陆炎#
  • #正能量# [微风][微风][微风] 《史记》中30句名言和注解,句句经典,古人的大智慧,受益无穷! 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释:天
  • 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它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疾病,当然也可通过积极的治疗,使身体恢复到健康状态。针灸治疗可以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协调阴阳,通过调理人体失衡的功能而达到
  • #30天安利李敏镐挑战##李敏镐# 18.01.15 Day19:最喜欢的他的一首歌脑海里第一瞬间出现的就是《Thank You》一首敏镐亲自作词为粉丝创作的
  • #四川大学[超话]##成都约拍[超话]# 本人参与过大大小小毕业照拍摄500余场 服务人数过万 成都所以985 211 等各大高校均参与过拍摄 拍摄照片曾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