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峰:王蒙《青卞隐居图》赏析
贾峰 中国美术

元代画坛领袖赵孟頫曾有诗云:“何当便理南归棹,呼酒登楼看卞山。”几十年后,即1366年,其外孙王蒙创作出一幅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影响力巨大的作品——《青卞隐居图》。董其昌在该画的绫纸上题写:“天下第一王叔明画。此图神气淋漓,纵横潇洒,实山樵(王蒙)平生第一得意山水,倪元镇退舍宜矣。”从董对此图冠以“第一”的评价中,不难看出《青卞隐居图》在山水画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价值。
一、创作背景
《青卞隐居图》作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此时,王蒙已是第二次隐居黄鹤山中,他一生都在隐逸与出仕之间做着思想斗争。在黄鹤山中隐居二十余年后,又出任元朝的理问一职,元政权覆灭之际,他再次回归山林,以观后变。他显然没有倪瓒那般洒脱与坚定,散尽家财,终身避世。相反,他的内心一定是激荡不安的,生不逢时的苦闷抑郁可以想象。因而,我们看到《青卞隐居图》不再像其早期的《东山草堂图》那样安详宁静了,反而多了些繁复曲折。实际上,此时的卞山只是画家向往的一方世外桃源,树石飞瀑虽壮美无比,但处处都是作者心中的沧桑。元代推行的“荫叙”制度,原先“儒为席上珍”的文人士大夫成了第九等,介乎娼丐间。丧失了传统文人士大夫修齐治平的鸿鹄之志,转而“游于艺”,将自己难以言说的士人情怀寄托于丹青之上。这样的心境,又有这样的山水,于是便有了这样的图景。

二百五十年后,董其昌行舟至卞山下,赞王蒙该画“能为此山传神写照”。       

二、繁密之意象
元人作山水讲求抒写“心性”,从“心性”中架构山水意象。王蒙用“繁密”的意象取胜,同时又不偏离山水本体的物象之理,从而提炼出一种新的山水画表现语言,这种新的符号化语言从艺术的本体来看,是道与技的和谐,使艺术创作的灵魂在更为自由、自在的情境中得以彻底展现。
“元四家”中,倪瓒与王蒙在审美趣味上形成了强烈对比,二者一简一繁,这种繁与简只是一种表象的差异,其本质却异途同归。正如清代钱杜所云:“云林似简而繁、山樵似繁而简。”倪云林的《秋亭嘉树图》也是表现隐逸题材的山水作品,以清旷、幽深之象取长,而王蒙在《青卞隐居图》中山重水复、层峦密林的布局,将自己装进一个远离人烟的洞天山水之中,以突显其“隐”的心境。因此,他要用“繁线密点”将画面气韵与形式美感有机地统一起来,用繁密的皴擦,再加以“水晕墨章”的渲染来营造“隐”的意象,从而宣泄内心仕与隐的矛盾情绪,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之境界。

三、解索皴法与牛毛皴法
在山水画中,皴法起着重要作用和特殊意义,古有斧披皴、披麻皴、云头皴等。王蒙用繁线密点之技,创造出了解索皴法,后又创牛毛皴法。
清人唐岱在《绘事发微》中写道:“王叔明喜用长皴,皴山峦准头。用笔多弯曲似解索。”解索皴是由披麻皴变化而来,因笔法线条似解开的绳索而得名,呈上紧下松或是上松下紧之状,此法在该图中上部山石中有充分的展现。清代王概说他是“用古篆隶法杂入皴中,如金钴镂石,鹤嘴画沙。故尖而不稚,劲而不板,圆而不成毛团,方而不露圭角。”打开五代画家董源的《潇湘图》就不难发现,王蒙的解索皴发端于董源的披麻皴,干湿、浓淡、虚实、皴染皆一脉相承。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王蒙在前辈画家的基础上,丰富了他们常用的披麻皴法,恰当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物理的审美感受,形成了富有个人语言的新皴法。

牛毛皴又从解索皴发展而来,用细如牛毛的笔法线条将山顶、崖、壁反复皴擦,纵横交错,杂而不乱,密而不闷,浓墨淡墨交替结合,使画面层次更加分明多变。最后用焦墨点出苔点,这种苔点法在《潇湘图》中同样一目了然,二者都是用来表现远山顶上的树木繁茂之态,与此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点线构成,强化了整体的视觉张力。

四、奇异之空间
王蒙在构图上多取法于五代及北宋诸家,以纵式立轴在狭长的画幅中,以高远法构图,山脚峰顶,自下而上,呈“之”字形取势布景,气势撼人。山脚怪石突兀,溪流潺潺,一组组树木密密层层布满画面下方三分之一的空间,前后重叠,气脉相互贯通。山上有座瀑布,两旁各夹着形貌怪异的山头,有虚有实,忽凹忽凸,交汇出现在观者面前,顷刻间使画面产生动感,犹如一条游龙飞腾而上。因此,这种画面构成也叫“龙脉式”。画作右下角,有位白衣男子策杖而行,但是树林上方则出现了陡峭的山峦,阻断了去路,使山林的曲折幽深之气更加形象。
元代山水画家都试图创造一个可观、可游、可居的理想境地,以表达自己的人生格调与避世情怀。《青卞隐居图》的山水形态布局,山重水复,峰岭盘旋,路径隐蔽曲折,在真实的自然中实际上很少存在。其创造的是一种视觉幻境,用画笔营造出一种奇异的空间幻觉,给观者以超自然的视觉冲击。
此图画面空间的处理,被后世画家继承并进一步向前推进。吴门画派领袖文徵明就全面吸收其作品中的用墨特点和空间分割形式。尤其晚期的作品出现了更加玄幻的变化,如《云壑观泉图》中层岩重叠,崇岭危岩中飞泉急泻,水平面七转八折,由下至上几经出没,流贯画面上下。

五、后世之影响
《青卞隐居图》是王蒙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图的山水空间分割疏密得当,意境营造形式新颖,笔墨技巧丰富多样,对明清乃至近现代绘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张大千说:“元四家中黄鹤山樵法门最大,明清作者无不师之,即不羁如方外二石(石涛、石溪),亦不能越其藩篱也”。明清的山水几乎是文人水墨一统天下,无论是吴门画派,还是松江画派都以黄公望和王蒙的作品作为主要的师法对象。如沈周的代表作品《庐山高》直接受《青卞隐居图》的影响,采用“密式”构图,山石先用淡墨勾出,再施以重墨皴擦加以变化。即使是以“搜尽奇峰打草稿”为艺术创作座右铭的石涛也绕不开这幅作品的直接影响,在石涛《信着芒鞋作浪游图》中就大量借鉴了“苔点法”的技法。到了近现代,黄秋园、吴冠中等人都曾从此图的点线技法中获得过灵感。
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山水画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王蒙在《青卞隐居图》中将解索皴、牛毛皴、“水晕墨章”、“苔点法”等技法发挥到了极致,极大地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和形式语言。其“繁线密点”的章法和玄幻多变的空间分割更是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开一代新风。

贾峰:王蒙《青卞隐居图》赏析
贾峰 中国美术

元代画坛领袖赵孟頫曾有诗云:“何当便理南归棹,呼酒登楼看卞山。”几十年后,即1366年,其外孙王蒙创作出一幅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影响力巨大的作品——《青卞隐居图》。董其昌在该画的绫纸上题写:“天下第一王叔明画。此图神气淋漓,纵横潇洒,实山樵(王蒙)平生第一得意山水,倪元镇退舍宜矣。”从董对此图冠以“第一”的评价中,不难看出《青卞隐居图》在山水画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价值。
一、创作背景
《青卞隐居图》作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此时,王蒙已是第二次隐居黄鹤山中,他一生都在隐逸与出仕之间做着思想斗争。在黄鹤山中隐居二十余年后,又出任元朝的理问一职,元政权覆灭之际,他再次回归山林,以观后变。他显然没有倪瓒那般洒脱与坚定,散尽家财,终身避世。相反,他的内心一定是激荡不安的,生不逢时的苦闷抑郁可以想象。因而,我们看到《青卞隐居图》不再像其早期的《东山草堂图》那样安详宁静了,反而多了些繁复曲折。实际上,此时的卞山只是画家向往的一方世外桃源,树石飞瀑虽壮美无比,但处处都是作者心中的沧桑。元代推行的“荫叙”制度,原先“儒为席上珍”的文人士大夫成了第九等,介乎娼丐间。丧失了传统文人士大夫修齐治平的鸿鹄之志,转而“游于艺”,将自己难以言说的士人情怀寄托于丹青之上。这样的心境,又有这样的山水,于是便有了这样的图景。

二百五十年后,董其昌行舟至卞山下,赞王蒙该画“能为此山传神写照”。       

二、繁密之意象
元人作山水讲求抒写“心性”,从“心性”中架构山水意象。王蒙用“繁密”的意象取胜,同时又不偏离山水本体的物象之理,从而提炼出一种新的山水画表现语言,这种新的符号化语言从艺术的本体来看,是道与技的和谐,使艺术创作的灵魂在更为自由、自在的情境中得以彻底展现。
“元四家”中,倪瓒与王蒙在审美趣味上形成了强烈对比,二者一简一繁,这种繁与简只是一种表象的差异,其本质却异途同归。正如清代钱杜所云:“云林似简而繁、山樵似繁而简。”倪云林的《秋亭嘉树图》也是表现隐逸题材的山水作品,以清旷、幽深之象取长,而王蒙在《青卞隐居图》中山重水复、层峦密林的布局,将自己装进一个远离人烟的洞天山水之中,以突显其“隐”的心境。因此,他要用“繁线密点”将画面气韵与形式美感有机地统一起来,用繁密的皴擦,再加以“水晕墨章”的渲染来营造“隐”的意象,从而宣泄内心仕与隐的矛盾情绪,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之境界。

三、解索皴法与牛毛皴法
在山水画中,皴法起着重要作用和特殊意义,古有斧披皴、披麻皴、云头皴等。王蒙用繁线密点之技,创造出了解索皴法,后又创牛毛皴法。
清人唐岱在《绘事发微》中写道:“王叔明喜用长皴,皴山峦准头。用笔多弯曲似解索。”解索皴是由披麻皴变化而来,因笔法线条似解开的绳索而得名,呈上紧下松或是上松下紧之状,此法在该图中上部山石中有充分的展现。清代王概说他是“用古篆隶法杂入皴中,如金钴镂石,鹤嘴画沙。故尖而不稚,劲而不板,圆而不成毛团,方而不露圭角。”打开五代画家董源的《潇湘图》就不难发现,王蒙的解索皴发端于董源的披麻皴,干湿、浓淡、虚实、皴染皆一脉相承。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王蒙在前辈画家的基础上,丰富了他们常用的披麻皴法,恰当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物理的审美感受,形成了富有个人语言的新皴法。

牛毛皴又从解索皴发展而来,用细如牛毛的笔法线条将山顶、崖、壁反复皴擦,纵横交错,杂而不乱,密而不闷,浓墨淡墨交替结合,使画面层次更加分明多变。最后用焦墨点出苔点,这种苔点法在《潇湘图》中同样一目了然,二者都是用来表现远山顶上的树木繁茂之态,与此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点线构成,强化了整体的视觉张力。

四、奇异之空间
王蒙在构图上多取法于五代及北宋诸家,以纵式立轴在狭长的画幅中,以高远法构图,山脚峰顶,自下而上,呈“之”字形取势布景,气势撼人。山脚怪石突兀,溪流潺潺,一组组树木密密层层布满画面下方三分之一的空间,前后重叠,气脉相互贯通。山上有座瀑布,两旁各夹着形貌怪异的山头,有虚有实,忽凹忽凸,交汇出现在观者面前,顷刻间使画面产生动感,犹如一条游龙飞腾而上。因此,这种画面构成也叫“龙脉式”。画作右下角,有位白衣男子策杖而行,但是树林上方则出现了陡峭的山峦,阻断了去路,使山林的曲折幽深之气更加形象。
元代山水画家都试图创造一个可观、可游、可居的理想境地,以表达自己的人生格调与避世情怀。《青卞隐居图》的山水形态布局,山重水复,峰岭盘旋,路径隐蔽曲折,在真实的自然中实际上很少存在。其创造的是一种视觉幻境,用画笔营造出一种奇异的空间幻觉,给观者以超自然的视觉冲击。
此图画面空间的处理,被后世画家继承并进一步向前推进。吴门画派领袖文徵明就全面吸收其作品中的用墨特点和空间分割形式。尤其晚期的作品出现了更加玄幻的变化,如《云壑观泉图》中层岩重叠,崇岭危岩中飞泉急泻,水平面七转八折,由下至上几经出没,流贯画面上下。

五、后世之影响
《青卞隐居图》是王蒙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图的山水空间分割疏密得当,意境营造形式新颖,笔墨技巧丰富多样,对明清乃至近现代绘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张大千说:“元四家中黄鹤山樵法门最大,明清作者无不师之,即不羁如方外二石(石涛、石溪),亦不能越其藩篱也”。明清的山水几乎是文人水墨一统天下,无论是吴门画派,还是松江画派都以黄公望和王蒙的作品作为主要的师法对象。如沈周的代表作品《庐山高》直接受《青卞隐居图》的影响,采用“密式”构图,山石先用淡墨勾出,再施以重墨皴擦加以变化。即使是以“搜尽奇峰打草稿”为艺术创作座右铭的石涛也绕不开这幅作品的直接影响,在石涛《信着芒鞋作浪游图》中就大量借鉴了“苔点法”的技法。到了近现代,黄秋园、吴冠中等人都曾从此图的点线技法中获得过灵感。
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山水画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王蒙在《青卞隐居图》中将解索皴、牛毛皴、“水晕墨章”、“苔点法”等技法发挥到了极致,极大地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和形式语言。其“繁线密点”的章法和玄幻多变的空间分割更是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开一代新风。

#江阴发布# 【今天,《光明日报》头版聚焦江阴!】
今天出版的《光明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发表文章《江苏江阴:郁郁书香,点亮文明之光》。

以下为全文转载
江苏江阴:郁郁书香,点亮文明之光
“《澄怀之音》出版了。”4月21日,站在春色怡然的空中环城绿道上,江苏省江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程政递给记者一本书,扉页是江阴籍书法家沈鹏题写的《献给〈教我如何不想她〉一百周年》。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江阴籍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刘半农在英国留学期间写下的诗歌,表达了游子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情思念。2020年9月,此诗诞生百年之际,江阴向海内外游子发出邀约——动笔写一写记忆深处的故乡。3个多月里,一封封手稿带着滚烫的思念陆续飞回故乡。

江阴人用最传统也是最擅长的方式——出书和朗诵,记录历史长河里身边那些闪光的人物和文化事件,用文字和声音勾连起百姓与这座城市千丝万缕的情感。走进新时代,位于长江之畔的这座江南小城,并没有因为物质财富的迅猛增长,而停顿了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一个有力证据是,江阴市新华书店连续14年销售额超亿元,2020年达2.08亿元,在全国县级同类新华书店中名列前茅。

“要将新华书店办好,单靠一家书店的翻新变样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全体人民的事,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阅读群来支撑,要有多种形式的读书场所与读书活动相配套。”江苏省“十大藏书家”、江阴市“菁存阁”阁主顾铁林以他50多年的藏书、读书生涯总结道。

“菁存阁”背后的藏书故事
江阴市定波路151号,是顾铁林和他儿子顾青的藏书楼,也是江阴古籍爱好者经常聚会的地方,藏书楼取名“菁存阁”。

顾铁林出生在与书为伴的家庭中,其父亲在印刷界是有名望的人。顾铁林从小是个“书痴”,新华书店是他必去的淘书之地。江阴市新华书店老职工焦东,每次见到他都笑嘻嘻地说:“都说你是国宝大熊猫,要保护。”他认定顾铁林是“稀有物种”,长年累月找书不知疲倦。顾铁林的书钱大多是家人支持,当年他母亲为了偿还他欠的书债,竟然摘下金耳环,让他去银行典当,现在这张带着历史年代感的购书发票还被存放着。

顾青耳濡目染,也对书籍倍加珍视,常常因为淘到了好书而掏光口袋。如今,父子俩拥有5万多册藏书,10个藏书门类里,尤以江阴地方文献为富。20世纪80年代,与顾铁林交往了十余年的江阴籍作家胡山源,曾嘱咐他要注意收集与保存地方文献,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如何让年轻人甚至少年儿童近距离接触历史文化?近年来,顾铁林和顾青尝试把书籍做成线装书和雕版印刷书等文创产品。顾青则提出“阅读与行走”的理念,最近正在做“游走家乡的三十三山半”的活动。他制作了手绘地图,到一座山,带上所在乡镇的一本书,给孩子们讲述地域故事,从而读懂一座城市。

这个家庭的生活并没有藏书种类和数量那般丰富奢侈,顾铁林住在40多平方米的小阁楼里,每天读书,至今做了600万字的读书笔记。4月24日下午,他携顾青应邀前往邻近的城市张家港参加读书会,分享“刘氏三杰”家族鲜为人知的故事。顾铁林说,他希望能够借助自己的收藏,把书变成全社会的财富,让读书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书与咖啡、鲜花邂逅的“三味书咖”
江阴这座诞生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缪荃孙的文化古城,用26年的时间不遗余力推广全民阅读。1995年,江阴在全国首创“富脑袋”工程——“一二三”家庭读书工程,到2000年年底,江阴70%的家庭拥有了一个书橱、二份报刊、三百册图书。近几年来,江阴更是创新模式,把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百姓身边。

晚饭后,家住延陵路的市民周洁,带着孩子去星点咖啡楼上的“三味书咖”艺风微书房看书。书房位于二楼,一楼是星点咖啡,两个空间均布置得温馨雅致。周洁给自己点一杯淡咖啡,给儿子点一些轻食,伴着书和咖啡的香气,就此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这家在市民网红打卡点、空中环城绿道的驿站里建设的市图书馆分馆,于4月23日正式对外开放,共有图书2600多册。李敏主动申请了托管艺风微书房,店内工作人员经过市图书馆培训,承担了图书整理和引导市民自助办证、借书、还书等服务。

书香与咖啡香、花香的邂逅,背后是公共文化和社会资源的深度链接。江阴市图书馆副馆长胡光告诉记者,自2014年开始,江阴市推出全国首创的“公共图书馆+”合作模式——“三味书咖”城市阅读联盟,先后在花店、咖啡店等公共场所建立了12家成员单位。依托艺风微书房,图书馆推出了“滴答借书”服务。市民通过手机App,只需支付4元一单的物流费,5本书即可通过邮政快递送到家,看完后,可在53家图书馆总、分馆就近还书,也可以通过邮政快递还书。

集书香、茶香和咖啡香于一体的“三味书咖”,成为读书人的精神乐园。在全国(县级)公共图书馆一级评估标准中,文献外借量每年达到12万册次,即可获该项目满分。而面向160万常住人口服务的江阴市图书馆,外借量曾逾214万册次,超过标准值近18倍。

文化的光彩折射进每个人心里
“让所有人成为读书人、志愿者,成为城市文明的传播者”,这是季丰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已经努力了11年。2011年,季丰创办了香山书屋,至今在全市发展了23个阅读点,拥有18000多名志愿者,每年举办1000多场公益读书活动。

黄馨怡从小学五年级就跟着母亲到香山书屋参加《弟子规》《论语》读书会,如今她已是南京师范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小学读经典,当时并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我内心能感受到精神层面的愉悦。”黄馨怡告诉记者,大学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在香山书屋的读书经历不无关系。如今,黄馨怡经常会到香山书屋做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一晃,这已经是第10个年头了。

在阅读的滋养中,文化的光彩折射进每个人心里,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2020年,江阴市以同类城市全国第三、江苏第一的测评总分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程政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江阴百姓素质的提升。1200多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遍布城乡,“志愿江苏”服务平台注册志愿者达36万名,活跃志愿者人数占城镇常住人口比重达20.44%。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这座城市的居民看来,这不是一句口号,有时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2020年寒冬,家住利港街道西石桥社区的居民陈杏妹,不顾83岁高龄,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搭救外地打工者的孩子,自己却因为受凉哮喘发作。“谁也不会忍心看到孩子出事。我虽然年纪大、不会游泳,遇到这种事脑子里没想这么多,救人第一。”陈杏妹说。

老人的善举,和江阴自古是“忠义之邦”的精神气质一脉相承。文化浸润折射出来的文明之光,被镌刻进每一个江阴人心里。4月29日,90岁高龄的沈鹏以“闻道未迟”为题,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诗书作品展,展现了江阴人谦逊襟怀的郁郁古风。文化与文明,在江阴交相辉映,于新时代焕发出更迷人的光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皮肤暗淡没有光泽,做了光子嫩肤以后感觉不用化妆都可以很自信的出门了,皮肤水嫩了很多 成都做光子嫩肤正规的医院医生? 都可以问或评论下方查询#整形# 做了个平
  • 所以有时候需要男人也稍微了解一下这种病症,如果自己家里有这样性格的老婆,在老婆怀孕后千万不要刺激她,尽量地顺着她,性格要改不是件容易的事,可如果在产后月子这关键
  • 平时不化妆,上完防晒经常泛油光,后续也会用这个蜜粉饼压一压,干净又柔和~控油保湿平衡的很到位~混干这个季节用不干不润,多叠加几层不会卡粉斑驳,甚至是外出补妆也不
  • “在上周六的“超级星期六”拍卖现场,有多笔可圈可点的交易。这座大受欢迎的房产位于84 Phillips Street,底价是181万,在拍卖中短短几分钟就超过了
  • 因为知道了无常 所以别太在意 活好当下 过好每一天 遵循天道,修内养外 平和地、善良地、正能量地对待这个世界 保持耐心 日拱一卒不期而至 大道至简 由简入繁,繁
  • 受访学者研判,民进党政府立场转硬,是为安抚亲绿网民和派系,但最后很可能查无罪证,而不了了之。【苏贞昌下令查处冬奥选手黄郁婷 学者:安抚亲绿网民和派系】台湾竞速滑
  • 久违的买衣服了,突然想买好多东西啊,明天看看有没有时间在逛逛,多买点!!
  • 6. 将次卧分为了长辈房和开放式衣帽间2个部分,既实现了屋主想要的衣帽间,又解决了主卫入口的问题。2. 改善客餐厅和长走廊的采光,给孩子们明亮的活动空间。
  •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作者:桃桃一轮胡细细 江醉墨当胡细细这个小胖纸终于成为了一名以"吃好喝好"为奋斗目标的美食记者,又因为"废
  • ❤今天除了工作以外,还跑去治了一下腰,下午被浙江政策刷屏幕了,估计创业的浙江和体制内的工作大于天的山东,如果我在浙江或者广东多好啊,我现在一定是一个小财主啦,但
  • 今天刷到了一个视频[没有句点已经很完美了,何必误会故事还没说完],又重新想了一下,他们就是他们,我之前看到的互动也从来都没有经过剪辑,原原本本都是他们自己表达的
  • 人は「この人と一緒にいると、とても自由に振る舞える」と思えた時、愛を実感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選択肢がありすぎる人生とない人生、どっちが幸せなんだろ?
  •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巩固#长江禁渔# 成果,强化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加强常态化执法监管。
  • 王一博他就能,很多时候想想王一博就会觉得有些自惭形秽,我也一定要脚踏实地好好努力,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让自己对自己越来越满意大宝明天见,大宝天
  • 抱着不纯的目的跟我们结交的人,只是为了从我们身上获取好处,跟这种人交朋友,我们有钱有势的时候还好说,一旦我们落难了,他们是肯定不会帮助我们的,这种就是赤裸裸的酒
  • 干货| 涡轮增压、自然吸气 哪个好?有啥区别?
  • 跟这种男人结婚,女人如果自身没有足够的能量,就会受男人情绪的影响,当然没有幸福感可言,也会后悔嫁给他了。本来在思考如何Mark一下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 但其实我是
  • 虽然都是环境的产物,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每个人的际遇不同,价值观也有千差万别!都是人性,不必执着,心态平和方能安之若素,修好自己的路,有福报的人自然无病无灾…
  • 人和人的任何关系终究是需要维持,想长远大概就是要有成年人的隐忍吧,但是终究有时候还是会想起自己以前想念就是想念不会去克制,不开心就是不开心。确实我最大的运气就在
  • 野球に例えて話したり、仲間とキャッチボールのシーンも。鷹野が掲げる正義がどうなるの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