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赋能】“人来人往”的直播间里,优质农产品、特色纺织品让全国各地的网友们忍不住“买它”;手机扫描农产品标签二维码,可溯源种植全程,品种、产地、检测报告等一目了然……乘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我市持续打造的数字乡村为十里八村装上“智慧大脑”,让村民“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享受数字红利。

2021年,我市按照《〈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分工方案》,全面提升乡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为精心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提供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

联动示范

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在市委网信委的领导下,市委网信办牵头建立了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将数字乡村建设列入正在编制的“十四五”时期保定市网信规划。市委网信办与驻保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协作,借助“外脑”为全市数字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年来,保定市智慧农业云平台、保定市产业扶贫大数据平台、保定市惠农政策服务平台等数据平台相继建成,数字乡村培训持续开展。望都县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投资100万元建成覆盖8个乡镇、61个小区的综合指挥和信息化平台系统;完成现代农业MAP农场项目MAP大数据中心主体建设;为农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电商培训精品网货项目稳步推进。

发展新业态

乡村数字经济成果丰硕

目前,我市行政村光纤宽带和4G网络已全部实现通达、覆盖,共建成5G基站8700个,实现市区、县城主城区及平原农村区域的5G网络连续覆盖;农村电子商务实现全部覆盖。全市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25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25个、乡镇物流配送中心45个、村级服务站5717个。2021年全市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63.04亿元,同比增长18.41%。

我市阜平、易县、唐县等8个县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1年网络零售额达63.38亿元;培育阜平县“阜礼”、易县“易州印象”、唐县“唐尧山下”等8个电商区域公共品牌,整合8个县52家企业入驻“北京消费帮扶双创中心”进行展销,累计销售额实现2552万元。

清苑区水润佳禾、顺平县顺德、顺平县顺安绿生3个农业生产园区,被评为省级智慧物联网示范试点;2021年,国家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项目完成44个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建设,培训指导10700人次;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议销售金额超8500万元。

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基本实现了邮政EMS、顺丰、京东等8个主要品牌快递服务全覆盖。把握“直播带货”窗口期,在河北新发地批发市场设立保定农产品展销中心、保定特色农产品展示直播厅等,中央电视台在河北新发地“振兴直通车”直播基地挂牌。

打造新场景

生态环保数字监管显成效

去年以来,我市食用农产品监管和追溯体系建设逐步健全。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公司等6家单位建立了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追溯系统,51家农贸市场建成快检室。

建立国土变更调查地类监测体系、农药兽药包装废弃物押金制回收体系及监管平台,开展“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监测,23个地下水水源地所测指标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要求。

激发内生动力

村民数字素养显著提升

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及知名专家的深度合作和产业对接,望都辣椒、清苑西瓜、满城草莓等一批传统优势特色产业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我市搭建“互联网+”岗位信息平台,针对返乡再就业农民工群体“点对点”推送信息,全年共培训乡村各级各类人员5.05万人次;600余名农村建筑工匠录入数据库,打通了农村住房建设“最后一公里”。

推广新应用

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逐步攀升

推动“互联网+党建”,全市升级扩展5597个站点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开展“互联网+村务”,研发“保定市村级便民服务平台”,实现村级政务服务事项在线申请、村级终端初审、县乡一体化平台审批的全流程网上运转。

依托村(居)公证法律服务工作站设立公证咨询联络点,推广线上自助办证,建设“不打烊”公证处,学历、学位、驾驶证等公证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发力“互联网+”

乡村信息惠农服务体系日益健全

我市持续推进农村中小学网络覆盖,全部实现入校带宽100兆以上。推动“三通两平台”“无线校园”等项目建设,建设“专递课堂”项目学校185所,教室291个,推进了城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同时,推进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全市完成17个县(市、区)远程诊室项目硬件配置调试和项目验收,2700名医疗专家注册并上线工作;实现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在乡镇和村级医疗机构全覆盖,市医保电子凭证全渠道用户量接近400万,开通范围覆盖全市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全市649家住院医疗机构开通了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跨省、跨市、市域内住院一站式即时结算。

建成了市-县-乡(镇、街道)-社区四级联网的人社业务专网,现有社保卡服务网点338家,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增加企业养老保险个人参保权益证明打印、工伤保险按项目参保网上申报系统等功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实现了网上办理。

全面推行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普通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村、不出户即可掌握便捷、经济、高效的生产生活信息服务;涞水、安国、阜平3个试点县(市)成立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全部纳入关注范围。全市22个县(市、区)、285个乡镇、5561个村(社区)实现了退役军人信息管理服务全覆盖。

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并完善域内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平台,截至2021年末,全市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贷款余额5.87亿元,累计支持建档立卡脱贫户12882户,助力脱贫创业。

今年,我市将分类开展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工作,逐步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数字乡村发展路径,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信息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度融合,为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开辟新赛道、激发新动能。

【剧场:正在走向“生活化”】春节期间,开业不久的济南开心麻花剧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选择。《醉后赢家》《舒克和贝塔》《隐婚男女》等喜剧轮番上演,不少观众走进剧场,感受舞台上的年味儿。
  剧场是什么?起初,它似乎只是一个演出场所,“去剧场看戏”,很多人认为这是颇为高端的文化活动;随着它的属性向文化中心拓展,逐渐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品格。
  如今,剧场努力在大众生活中扎得更深,正在成为“生活化”的一部分。
  “如果剧场能建立起一个健康的生态,那撒下种子,任它发展,戏剧和戏剧文化一定会处处生根发芽。”这是戏剧学家赖声川对剧场发展趋势的某种期待。

不可替代的现场性:
剧场不会消亡的理由

  剧场是多种艺术形式组合起来产生奇妙审美效果的艺术空间,也是从创作到接受、从艺术到市场的最终环节。即便大众能够通过电影、电视剧,甚至短视频等形式观赏表演艺术,但剧场凭借其不可替代的现场性,为戏剧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坚实载体。在剧场里,台上的演员、台下的观众,在同一个空间,共同感受艺术的场域力量,这是手机、电脑、电视等载体无法替代的仪式感,也是剧场不会消亡的最重要理由。追溯我国剧场的发展,哪怕形态形式多样,现场性一直被重视,以此来保证观众能够获得最佳观赏体验。
  据记载,我国最早的实体建筑剧场是戏台,出现在唐代。戏台多为木结构,平面呈四方形,三面敞开,背后有上下场门,观众从三面围观看戏。宋代剧场被称作勾阑,作为中国营业性剧场的开端,勾阑延续到元、明以至清初。
  元初杜善夫的《庄家不识勾栏》套曲中就有对看戏场景的描述:“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圞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大概可以得知,勾栏(同“勾阑”)看戏先付钱,戏台有顶、上面像个钟楼模样,观众席是个木坡,大家层层围坐,有的甚至坐上了台。这样热闹的演出情况,让当时进城的农民感到新奇不已。
  明清时期戏楼出现,剧场的观演建筑变得更为精致,观众能够获取不同的现场观感。《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记载,清代宫苑中的戏楼,不仅面积大,而且变单层为两层或三层。戏楼坐南朝北,和观戏的殿堂组成四合院。正殿明间是皇帝的席位,两廊各间赐王公大臣观戏。
  一直以来,剧场被认为是帮助提升鲜活感、现场感等体验感受的特定表演场地。近代,受欧美的影响,我国新式的现代剧场出现。1874年,兰心大剧院重建开幕,观众可以在封闭空间欣赏一场气势磅礴的演出,极为震撼。兰心大剧院“观众席分上下两层,上层有豪华包厢,座位面朝舞台横列,剧场和舞台之间设置乐池。”作为近代上海话剧场的典型舞台样式,这样的观剧氛围感一直保持至今。

综合性剧场的变与不变

  当下,现代剧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除了对现场性一如既往的追求,它们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最新数据,2014年至2019年,中国剧场数量从576个增长至977个,但增速逐步放缓,完成了由快速扩张走向冷静发展的转变。
  最为普遍的是综合性剧场。一般来说,它们的规模很大,场地可以容纳一千多位观众同时观看,涵盖不同的表演门类,包括音乐剧、话剧、舞剧等,并且采用联合或独自运营演出项目的方式运作。记者梳理发现,2019年,青岛大剧院不断策划高品质、现象级的演出项目,特别引进了当时大热综艺《声入人心》中人气较高的几位演员出演的剧目,如音乐剧《信》《我的遗愿清单》,全年接待观众约29万人次;2021年青岛大剧院引进被誉为“国内话剧界天花板”的话剧《如梦之梦》、中央芭蕾舞团的《天鹅湖》等5个项目,再次引爆青岛演出市场。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用优质的演艺剧目,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仍然是综合性剧场不变的‘拿手好戏’。”
  剧场的功能变得更加多元化。有研究从经营的角度梳理出不同类型的综合性剧场。如表演艺术中心业态,拥有多种艺术门类的创作生产或演出的能力,对所在的城市文化氛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还能承担文化交流、艺术教育和文创开发的功能,典型代表是国家大剧院、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再如生产经营性剧院,一般同时拥有剧场和剧团,有“保留剧目制”“场团合一制”的特征,典型代表是首都剧场、中国儿童剧场等。
  除此之外,更多剧场着眼于年轻观众的需求,推出相关文化产品及服务。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副总经理杨树聪表示,天桥艺术中心剧目的定位是音乐剧、戏剧、儿童剧、舞剧,其实是基于消费人群的定位。除了剧目创作之外,他们结合自己的优势,在文创方面进行了大力的开发和推广,还酝酿了一个商业展览,“在剧场里做商业展览是不多见的。”杨树聪说。
  而在行业共识里,剧场的发展已经融入当地城市的整体文化建设,需要在城市发展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拓展更多的发展空间。

小剧场的优势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高大上”综合性剧场一路高歌猛进,同时,受专业主义者与相当高品格观众拥趸的小剧场也越来越受欢迎。在剧场正成为“生活化”的努力中,小剧场担负的责任更大。
  与综合性剧场的“雄心壮志”不同,有从业者坚持用小剧场营造艺术空间新消费场景抓住观众。从戏剧的存在及传播方式看,小剧场是相对于大剧场而言的一种当代戏剧演出形式。它的表演空间小,演员与观众贴近,各种要素相互协同呈现最佳的演出效果,令观众有完整的戏剧观赏体验。
  赖声川曾多次表达了对小剧场形式的认同。他认为,综合性剧场涵盖了很多艺术门类,但每个门类需要的表演空间是不一样的。如果是看话剧,座位与舞台最合适的距离应该在24米之内,一旦超过了,观众就看不清演员的表情了,观看体验必定大打折扣。“在很多大剧院,第一排座位与舞台的距离已经有十几米,超过十几排,观众的观看效果就很差了。”赖声川表示。
  实际上,做好了小剧场,一条街道甚至一个城市同样会因为它的存在而散发出奇特的吸引力磁场。2015年,赖声川在上海徐汇区美罗城商场5层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剧场——“上剧场”,以此为契机组建“上剧团”。作为为大商城量身定制的精品小剧场,“上剧场”有巧思,其阶梯状的观众席整体高于舞台,避免了观众总是看到前排观众后脑勺的尴尬,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情侣座”。开业7年来,“上剧场”先后推出了《暗恋桃花源》《曾经如是》等剧,一直保持着超高的人气,远近闻名。各种文化活动也将这里作为据点,它不仅是戏剧爱好者的“圣地”,更成为了普通市民的生活方式。
  无独有偶,创立于2003年的开心麻花,在创新剧场表现形式中找到了生存空间,赚到了“多桶金”。目前,开心麻花已经在全国拥有21家剧场,一跃成为国内著名的演出全产业链公司。拿济南开心麻花剧场来说,自2021年8月正式启幕以来,凭借着独特的小剧场运营模式,一跃成为“网红打卡地”。开心麻花剧场配备高科技舞台、先进灯光、音响设备,极具市场号召力的戏剧品牌,将剧中展现的娱乐精神、生活态度、欢乐和感动一一传递给观众。在济南高新区工作的王晨告诉记者,自己花费680元购买了音乐剧《隐婚男女》的门票。2月12日演出当晚,全场600个座位座无虚席,热闹非凡。“现场实在是太震撼了,散场后还有很多戏剧发烧友在剧场门口排队‘打卡’拍照。”王晨说,抛开戏剧本身,小剧场呈现出的舞台效果更加别具一格。
  “在内容生产方面,我们要在运维角度拓展新的端口,比如优质小剧场作品的生产。”开心麻花集团副总裁刘岩曾在公开场合介绍,未来,他们要把一些在商圈中或者交通便利的合适场所,做成新剧场,推动剧场在一线、二线甚至三线城市快速成长。
  其实,当我们惊叹于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日本宝冢这样的成熟戏剧产业链时,国内剧场正在用实际行动一步步缩小差距,用“诗与远方”和大众生活连得更紧、走得更深。(大众日报)

【“春晚”云端见,“线上”过大年 叮咚~古城新春“文化大礼包”送到了】欢乐过大年,温暖在长安。在2022年新春来临之际,为让身处西安的广大市民朋友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节,全市“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之新春文化活动,于日前正式开展。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市有关方面精心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新春文化惠民活动,将以互联网和数字文化资源为载体陆续上线。这些活动在丰富市民群众假日生活的同时,用老传统与新风尚共同带来满满过年仪式感,让云端共聚幸福不减、欢乐不少。

海量大片“宅家”就能免费看

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各类“免费看”“公益看”活动丰盈市民群众的“宅家”享受。

陕西广电网络于疫情期间提供免费服务,陕西广电网络在“秦岭云”和高清互动电视平台上开放总量达15万小时的点播内容供用户免费点播观看;优酷视频开设“西安人民免费看”公益展播专区,于2022年1月1日至2月6日对西安地区用户实行限免服务,公益展播200部优秀影视节目;爱奇艺开设“西安人民免费看”公益展播专区,于2022年1月7日至2月6日,对西安地区用户公益展播200余部精品网络视听节目。

除此之外,西影集团西影视频也精选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等优质影视作品共1000余部,供市民在线免费点播观看。西安广播电视台推出“精品剧场”,1月13日起在各频道播出《红旗漫卷西风》《平凡的世界》《长安十二时辰》《大秦帝国》《那年花开月正圆》及《从长安到罗马》《手中的“一带一路”》等经典影视剧节目。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也分别开通惠民服务,用众多影视佳作,奉献给西安地区观众。

云端好戏你方唱罢我登场

新春期间,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演出大餐”“晚会大餐”,将奉献给在西安过年的所有人。生旦净丑粉墨登场,唱念做打轮番上演,为中国年增添浓浓的文化氛围。

全新丝路城市“云”春晚,将在春节期间于西安广播电视台及多个新媒体平台播出。晚会采用“线上演出+名人和观众互动+全媒体传播”的方式,以展现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和城市风貌、体现丝路文化和对外开放成果、弘扬抗疫精神、展示西安人风采为主题,汇集歌曲、舞蹈、音乐、相声、戏曲、杂技等节目,并与韩国晋州、意大利罗马,以及吉林、泉州、乌鲁木齐、广州、成都、南京、青岛、连云港、洛阳等国内外广电和网络媒体进行线上互动,呈现欢乐、祥和的氛围。

《丝路戏苑》特别节目、《西安大玩法》特别综艺节目、“童心迎春”特别节目等,于1月15日至2月7日,通过西安广播电视台广播各频道、新媒体客户端与观众见面,其中不仅有秦腔、豫剧、黄梅戏、川剧等剧种的经典剧目和名家唱段,也有响应号召留守在西安的建设者、农民工、坚守抗疫一线的工作者和广大市民的春节生活分享,更少不了广大少年儿童带来的《虎年少儿春晚》《童言贺新春》童真童趣。

2月5日,“欢乐过大年 温暖在长安” 2022年西安云上村晚将通过新浪直播、陕西公共文化云等平台和观众、网友见面。2月3日至14日,2022年新春系列交响乐音乐会将登陆西安交响乐团、西安音乐厅及相关微信公众号平台,《追光者—交响合唱音乐会》《XSO情迷往事——弦乐五重奏》《XSO十亿个掌声——弦乐钢琴五重奏》《华夏风情——新春交响音乐会》《交响之春——新春交响音乐会》等专场音乐会,以音乐带来力量,为广大市民群众送上节日文化享受。

“耳朵剧场”让欢乐氛围在耳畔

让新春喜乐全方位萦绕身边,“耳朵剧场”新春联播板块同样精彩不断。据悉,这一板块由喜马拉雅“我要和你在一起”新春播客演说会、新春音乐汇--“好歌一起听”特别节目、迎新春精品广播剧大联播、e路诗语“我为爷爷奶奶读本书”等多项内容组成,满满欢乐“听”出来 。

其中,喜马拉雅“我要和你在一起”新春播客演说会于1月27日-2月15日在喜马拉雅APP开启,为西安市民呈现一场盛大的“线上西安中国年”活动之外,还将组织“暖冬曲艺文化大赏”系列文艺展播,综合展现陕西优秀文化、文艺成果。

新春音乐汇--“好歌一起听”特别节目在1月15日至2月底,于西安广播电视台广播各频道、新媒体客户端播出:迎新春“经典音乐 经典歌曲赏析”展播、《以艺抗疫、温暖前行》原创公益歌曲展播、专场空中音乐会、“一起读好书,居家不孤独”线上听书公益活动、小说连播等下设活动,充分体现城市温度。

从1月17日至2月底,西安广播电视台广播还推出优秀广播剧展播,包括茅盾文学奖作品《白鹿原》同名广播剧、首部军工题材广播剧《红箭 红箭》,以及《祖国知道我》《赵氏孤儿》《二十四个奶奶》《唱支山歌给党听》《春桃满园》《可爱的中国》《一个人的考场》《天黑得很慢》等30余部优秀广播剧精品,送上满满的“耳畔大礼”。

新春年俗文化云端陪您过大年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系列活动,以网络视频为媒介,用文博、非遗为元素讲好西安故事,营造安全、欢乐、祥和、喜庆的中国年文化氛围。

其中,1月25日-2月6日,“网络中国节”系列主题活动将在我市多个媒体平台同步用主题图文、微视频、动漫、MV、小程序等“网络中国节”融媒体产品,营造“线上团圆”的浓郁年味。“云”赏非遗·匠心传艺——新春文化进万家活动,将于1月25日—2月6日,以云“尚”非遗直播或录播形式,展示非遗技艺。

想要足不出户体验博物馆里的文化年味?同样没有问题,本月至2月,我市各相关博物馆数字平台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等云端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看展、5G及VR全景看展、微课堂等方式,讲述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让市民群众云端参观博物馆文物展览的同时,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除此以外,“我们的节日”--新春博物馆惠民活动也将在1月-2月于各相关博物馆数字平台推出。包含“我们的节日”——快乐中华节春节活动、十二生肖奇遇记——“虎虎生威”、“绘本里的博物馆——吃吃兽”、“牛归虎跃春意浓”——剪纸艺术等30多项民俗文化展示、公益讲座、微课堂、传统文化教育以及非遗民俗展等活动,突出虎年传统文化氛围,为节日增添浓郁的喜庆气氛,让就地过年的市民群众充分感受西安的年味。

艺术迎新,春和景明。“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美术作品展示活动、2022“长安诗会”云上展播以及2022迎新春系列书法美术精品云端展、如虎添“艺” 福到万家——新春美术云端联展等,以书画艺术形式温暖人、鼓舞人,邀市民群众在云端书写文明新风提升艺术鉴赏,各具特色的数字文化资源,丰富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团圆、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

线上线下拉满新春氛围值

就地过年,年味不减。多项“新春送欢乐”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把关的前提下,把关心、温暖送到市民群众身边,将年节祝福,通过网络紧紧与亲人联系在一起。

1月-2月,“我们的节日•春节——别样的春节、一样的温暖”云话文明过节活动和“我们的节日•元宵—文明家庭’云’话家风”活动将先后在“文明西安”等网络媒体平台开启,展现我市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志愿者及市民群众在复工复产时期,喜迎新春、文明过节的鲜活生活,分享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家庭、最美志愿者家庭等家庭的春节暖心故事。

1月20日起,“送欢乐下基层”写春联送春联活动启动。围绕“送欢乐下基层”主题,邀请省市知名书画家书写春联、福字进行定制印刷,作为新春“文化礼包”赠送社区群众,送上新春祝福。

春节期间,如虎添“艺” 画中迎春——美术创作鉴赏直播也将从1月23日—2月15日在西安文旅之声等平台展开。活动计划通过5期直播,腊月二十八(云游终南山水画鉴赏篇)、除夕(虎年画虎——福虎创作鉴赏篇)、初一(虎娃贺岁——人物画鉴赏篇)、立春(云赏春花花鸟画鉴赏篇)、正月十五(画出团圆满长安——中国画创作鉴赏篇),邀市民群众在直播中提升艺术鉴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也为在西安就地过年的所有人奉献文化盛宴和新春祝福。

“云端健身”健康时尚迎接新年新气象

运动不打烊,时尚健康年。“云端健身”线上文化活动引领健康新时尚,邀广大市民群众以运动健康的新生活新方式喜迎新春。

其中,1月24 日-2月7日,市体育局举办的“云端健身燃起来”居家健身挑战赛将在西安体育大管家等平台开启,不仅有线上挑战,更有专业线上科普指导、网络直播指导,让汗水挥洒出朝气蓬勃。依托“西安体育大管家”平台,西安市体育局还与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等单位,在春节期间共同举办“西安贺岁祈福线上跑”活动,活动设线5公里项目,采取线上报名组织,线下自行参赛的形式进行。

1月15日至2月底,西安广播电视台也推出了“喜乐迎新春 健康过大年”特别节目,结合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市民春节居家生活,每天早、中、晚不同时段播出广播体操、健身操、室内健身、室内舞蹈等运动健身类音视频,鼓励引导广大市民健康生活。

“云享西安”畅游文化旅游新场景

就地过年欢乐多,精彩西安“云上”见。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丰富线上优质文旅产品供给——“云享西安”文化旅游新场景线上活动,邀请市民大众在家就能云祈福、云逛景区,跟随达人主播看尽东西南北的文旅新场景,感受城市年味不缺席。

其中,“云赏中国年·灯火话长安”线上活动,在小年、初一、初二、初五、元宵节等五个重要节点,通过我市多各景区联动,洋溢起新春气息。活动以大唐不夜城为主会场,与大唐芙蓉园、海洋极地公园、西安城墙等分会场,共同通过线上平台,开展“居家礼包”、“趣讲年俗”、“有奖互动”、“古今大PK”、“网红天团大拜年”等30场系列活动,让市民居家也能体验到浓浓的年味。

此外,“盛世阊阖 宫禧千贺”--“大厨在民间”宫廷创意美食大比拼也将在新春期间热闹开启,于2月1日至15日通过抖音、微博等平台,发起诸多年味话题,开设“宫里来人啦”互动平台,打通西安美食的线上线下互动。

新春期间,还有“秦小易”带您线上云游易俗文化街区”、兴庆宫新春送祝福系列活动、渼陂线上过新年、新春云游--乐享美好翠华山、“金虎送福迎新年”秦岭野生动物园云上活动 、朱雀国家森林公园新春线上文化活动、“云端送福·祥和太平”新春乐翻天、福虎迎春 共祈康宁—南五台新春云游纳福活动等大量“云游”活动,在本土各大景区公众号、小程序及我市多个文旅新媒体平台同步开启。

满城灯火璀璨夜,新春将至味渐浓。“年”在西安”,温暖长安,丰富的文化大餐,以一场场传统与时尚辉映的年味活动,与所有身处古都的人们共迎盛世中国年。(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由于疫情影响,今年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备受瞩目,而在国家统计局召开的为数不多的经济发展形势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两次点赞直播带货经济,这是今年中国经济极
  • 出租车送完病人为什么就不能送留院职工总结:这个小破医院,干啥啥不行,压榨第一名,这一辈子的委屈全在这医院里面了驿马与财运的关系 5、女命不喜八字有驿马,更不喜
  • [强]黄自英,研高,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员,现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从事紫砂艺术创作。[强]黄自英,研高,江苏
  • #CTI_Cafetour# #韩国# Scrab是位于釜山影岛海岸的一处结合了展览和咖啡的复合文化艺术空间,面朝大海的位置让这里成为度过闲暇时间的绝佳去处。)
  • ——《千秋岁》古诗打卡[太开心][太开心]《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
  • 不好说自己再大些会不会因为些生活琐事而退圈,但我可以清楚的知道我不会爬墙[抱抱]除非你慢慢地忘记初心,不热爱舞台,被名利诱惑而做些道德败坏的事,否则那样我才会脱
  • [污]咋一看炸出好多我没有的新图[并不简单]但凡女性居多的行业就嫌「性别单一」教师、护士、柜员,甚至家政现在不都在往里“引进”男的吗?女性居多的行业就嫌「性别单
  • 当日盘点 进货:短线两只中国中铁、神州数码,趋势选股,一只盈利两个点,一只略亏手续费,趋势均线系统都符合我的操盘模式,明日视情而定去留;出货:小鲁尾盘减仓操作昨
  • 我记得我大学很多同学都是重庆一三八的,然后个个高考分数都很高,他们告诉我他们学校是重庆最厉害的几所中学。现在据说八中实力最强,已经逐步和另外两所中学拉开了差距,
  • 为了不打草惊蛇,追踪民警乔装打扮进入饶阳村侦查,在嫌疑人消失区域化妆侦查,终于发现了与嫌疑人体貌特征高度相似之人,并且该人的电动车与作案电动车高度相似,至此确定
  • 【#央视倡议在工作场所设置母婴室#】支持背奶妈妈,让育儿不再尴尬和艰难。【#央视倡议在工作场所设置母婴室#】支持背奶妈妈,让育儿不再尴尬和艰难。
  • 而且很多时候,低级快乐,拖垮的不仅是我们的身体,还有我们的精神。毕竟,读书,是你在和哲人对话的过程,即使不能解决你当下的问题,也能让你获得未来的复利。
  • #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这四个字出自清华校歌,原句是“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指的是美好的德行和与人有意的言辞是青春飞扬的根基,有了这两点,青春才有环顾四周,舍我其谁
  • ☀️☀️买到厌的面包店 有一款芝士面包 今天第一次买 超级!好多年没看文 突然看到一篇好像不错的呜哇果然前段时间的心态崩溃 都在今天换到各种好心情!
  • 我喜欢有钱人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所以我努力工作拼命赚钱我喜欢内心强大且温柔的人 所以我下意识去控制情绪我喜欢饮酒后言行有分寸的人 所以我把酒忌了滴酒不沾我喜欢有
  • 后来让我发银行卡号给他转账到我银行卡让我转给他朋友。众所周知QQ是最容易被盗的,我所熟悉的就是我的号一年就要被盗个两三次,被盗了后QQ被干嘛了呢!
  • 我自卑又怯懦,还总是爱胡思乱想,各种焦虑可我的偶像不会,他总是以乐观,坚强的面貌出现在公众面前,他活成了我最想活成的样子,因为我也喜欢有话直说,不虚伪。#任嘉伦
  •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谁说过这么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年轻的时候不和自己折腾才是真的完了所以不要紧张不要害怕,对自己不满意才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工作上也是一件又一件需要
  • 看眼缘送,尽量是稍微有自制力一点的未成年吧,成年人都有号可以玩不是[doge]#未定事件簿[超话]# ❗❗米游社改绑sfz教程❗❗⚠️必须条件:之前绑的sfz是
  • 女孩子一定要在26岁之前打完九价, 打完当天不能洗澡,姨妈会推迟,一年内不能怀孕,很贵,但是要好好爱自己啊,都说九价疫苗一针难求很难约上,我在威海去了好几家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