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3 辛丑年七月十六

精神分析学派四大天王及其代表作
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和弗洛姆,是心理学领域的四位如雷贯耳的重量级人物,都归属于“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是阿德勒和荣格的老师,一开始关系非常融洽,但渐渐由于各自观点出现差异,阿德勒、荣格相继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只有弗洛姆毕生都认同并完善弗洛伊德的观点。
他们各自开创了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推动了个体心理学派、分析心理学派、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发展。

一、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 梦 的 解 析 》
1.要了解精神分析学派,当然要从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开始。这本书在1900年出版,奠定了精神分析学派的基础,是必读的“精神分析第一名著”。
2.在本书之前,人们从未认真研究过梦境。弗洛伊德研究发现,梦是内心愿望的达成。不过,因为成年人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大多数的梦都经过伪装,将真正的欲望隐藏了起来。而分析梦境,就是要通过探索和解释,发现做梦者内心的愿望。
3.书中还提到了“冰山理论”,来比喻意识与潜意识:人的精神活动就像浮在海面上的冰山,露出海面的一小部分冰山,是能被我们觉察到的意识,而淹没在海面之下的绝大部分,则是很难觉察的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左右我们。
4.愿望要从潜意识进入意识层面并不容易,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以梦的形式呈现。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两种精神力量,一种想办法在梦中实现它,另一种负责“审查”梦的内容,决定潜意识中哪些内容可以进入我们的意识。

二、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阿德勒
《 自 卑 与 超 越 》
1.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原本是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但后来因为观点相左,连发三篇论文批判弗洛伊德的“性冲动”学说。后来更是创立了“个体心理学派”,这本《自卑与超越》就是他的代表作。
2. 与弗洛伊德把人的行为归结为“性冲动”不同,阿德勒更看重自我的作用。他认为,人人都有超越自卑、追求优越的天性,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实现人生目标。
3.阿德勒还提出,要重视自卑感:人人都有自卑感,即对自身状态的不满,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且,与很多人想的恰恰相反,自卑感非但不坏,还特别重要——因为它让我们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所以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动力,是人类文化的基础。
4.阿德勒还提出一个十分鼓舞人心的观点:不幸的经历和环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我们可以通过重新解读经历,改变自己的命运。老师和家长教育孩子时,千万不要说遗传或经历决定孩子的能力,真正束缚一个人能力的,是他自己的思想。

三、分析心理学派创始人:荣格
《原型与集体无意识》
1.卡尔·荣格,也曾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坚定捍卫者,甚至被弗洛伊德钦点为继承人。但他也因观点冲突而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自创“分析心理学派”。他的理论,对后世的心理学、社会科学乃至文艺理论,都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荣格将人的精神世界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所谓“个人无意识”,就是个人经验因为遗忘和压抑,而不能在意识中容纳的内容,只存在于潜意识里。一旦需要,它们就能自觉呈现并浮出意识层面。
3.一个国家的人为什么会有共同的性格特点?为啥某个地方的人口味都类似?这就是“集体无意识”:在进化和文化发展过程中,人们与生俱来、存在于心灵深处的共同心理基础。甚至有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察觉到它对我们的影响。

四、精神分析社会学奠基人:弗洛姆
《 逃 避 自 由 》
1.埃里希·弗洛姆,不仅在心理学卓有建树,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特别善于把精神分析的方法运用在社会行为分析上。而且,目睹了二战的残酷后,更促使他对人的行为深度思考,毕生都致力于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成为了“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2.弗洛姆的战争经历,让他重新审视自由。他认为,自由有好的一面,摆脱了以往的制度和精神束缚,给现代人带来了独立和理性;但也有坏的一面,让人失去了原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感到越来越孤独和无力。
3.当人们无法忍受孤独,会怎么做呢?第一个办法,就是臣服于权威。所谓权威,可以是具体的个人,也可以是团体或组织,或者是一种抽象的存在,比如宗教中的神、社会的流行观念等。通过臣服和结合,可以建立一种新的纽带,找回归属感和安全感。
4.另一个方法,就是破坏。破坏欲一般只针对让自己感到威胁的事物,和让自己显得弱小的对象。值得注意的是:破坏欲经常被伪装成正面情感,比如有人因为怕被动物咬,就打着公共卫生的旗号,呼吁把城市里某类动物都杀掉。

佛罗伊德,阿德勒和荣格的书我都读过,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还没有拜读。但是看起来,弗洛姆这本书倒是对解读当前网爆和一些社会上极端攻击有些帮助。最近要找来读读看了。

又一年,平平淡淡。饱经摧残,原来生活是苦的,尝了太多的甜,也吃了很多生活的苦。成长了很多,变化也很大。慢慢觉得现在的我不是以前的我。没有时间思考,忙忙碌碌为了碎银几两。反思自己,重新定位,重新起航。
不忘初心,找回自我。
喧闹任其喧闹,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渐渐的越走越远,也越来越追求平淡。
有的人还记得,有的人却早已忘记!
可说到底,不还是快乐最重要吗?
平凡的一天很快就会过去,那也迎来了新的希望!
祝自己生日快乐

#柔情史##我和妈妈的故事# 中国式母女的相爱相杀 文|读者:款款 (-本文系读者投稿,不代表本刊立场-)

我和我妈 相爱相杀。”——这是电影《柔情史》印在海报上的一句宣传语,也是整部电影的故事核心所在,即一对普通母女“相爱相杀”的琐碎日常。

北漂女孩小雾是一个自由编剧,因为意外得到一笔稿费,她租下了胡同里的一个老房子,并期待着一个人的崭新生活。然而母亲却突然搬来同住,并将她荒谬的生活规则与偏执的行为方式强行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小雾备受折磨。于是独属于母女间的奇特战争开始了。她们在一蔬一饭间你来我往,仿佛乐此不疲地相互伤害着,又试图从彼此身上寻求慰藉。

电影由“奶”“羊蝎子”“瓜”三段组成,“吃”也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因为正是饭桌连缀了母亲的世界和女儿的世界,是两人之间唯一风平浪静的闲暇时刻。母亲当了一辈子的家庭主妇,对女儿目前身处的世界鞭长莫及。只有饭桌,是她唯一能找回存在感和安全感的地方。她在饭桌前将女儿一口口喂养长大,在饭桌前传递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在饭桌前成为一个母亲。

女儿小雾虽然看似独立自由,但面对生存困境和创作焦虑,她也在艰难地寻找自己的存在感。至于与母亲的争吵,尽管痛苦却也痛快,好似一场默契的游戏,让她短暂忘记外面的风雨。说到底,这其实是两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人,在笨拙地对抗世界、保护自己。而母女关系的微妙映照,又让女儿选择了与母亲完全相反的方式进行应对,于是矛盾、摩擦甚至战争就开始了。

美国心理学与女性研究荣誉教授菲利斯·切斯勒在《女性的负面》一书中,专门用了三个章节来讨论母女关系。在第五章中,她提到了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阿德里安城·里奇(Adrienne Rich)在其著作《女人所生:母性作为一种经验与制度》里引出的“惧母症”(matrophobia)概念。这是一种“愿望”,“彻底肃清母亲的所有束缚,成为个性鲜明的人、自由人”。对此,她还借另一位女性评论家的观点进一步阐释道:“在俄狄浦斯神话中,亲子杀父以便取而代之。相比之下,在新女性神话中,女儿‘弑’母是为了不必取而代之。”

然而大部分情况下,悲剧的宿命论都占了上风,那些女儿们一直努力想要逃离的,反而被根深蒂固地继承下来。在电影《春潮》里,金燕玲饰演的纪母和郝蕾饰演的建波,在将母女之间的角力升级的同时,也将不幸的人生延续。

比起小雾和母亲的“相爱相杀”,建波和母亲更像是仇敌,剩下的只有“相杀”。小雾和母亲会争吵翻脸,也会相携逛街,而在面对母亲如魔咒般喋喋不休的抱怨、控诉乃至谩骂时,建波早就放弃了言语的回击,始终保持冰冷的沉默。因为对于亲手砌起围墙,将自己围困在不幸过往里的母亲,言语是无效的。真正有力的回击或者说报复,是竖起浑身的刺,凡事叛逆而行。

战争止于母亲的病倒。背对母亲的病榻,看着窗外夜色里的霓虹,建波终于开口了。她诉说了从小被母亲漠然以对的委屈,以及母女矛盾的症结所在——父亲。尽管于母亲而言,父亲是罪恶和羞辱般的存在,但于她而言,父亲却是唯一给过她点滴温暖的人。可母亲却硬要摧毁这一点温暖,只为证明自己有多么地不幸。

“你想让我找一个好男人,有一个家,过体面的生活。我不,我就要你看见我现在的样子。”
是的,建波用承袭不幸的方式去反抗母亲的不幸,通过摧毁自己的人生来摧毁母亲的人生。这无疑是双输的惨烈结果。然而不幸的是,这种惨烈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纵使没有如此激烈的冲突,相信每对母女也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类似的“紧迫”时刻。

爱恨交织,情仇难分。因为同性的境遇投射,尤其在父权和男权之下,处于弱势地位且面临纷繁压力的女性又普遍缺乏安全感,母女关系在所有家庭关系里也最为复杂和幽深。

香港大学婚姻与家族治疗硕士、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李惠珠在《母女关系交织着复杂的爱恨情仇》一文中曾写道:“在成长的过程中,通常女儿与妈妈的关系紧密,边界模糊的关系使得彼此情绪相互影响着,女儿一方面要安抚妈妈的情绪,另一方面又吸收妈妈的情绪,融合分不出来。身为女儿,随着年龄增长,渐渐会觉得这个情绪似乎不是自己的,很想摆脱可又摆脱不了,觉得陷入母亲情绪的洞里,但是离开这个洞,似乎又背叛母亲。这样的矛盾挣扎,以及脱离不了的愤怒与无力感,让她纠缠而且进退两难。”

在传统的儒家文化和孝顺美德影响下,中国式母女关系更容易深陷这种“逃离-内疚-挣扎/争吵-逃离”的负性情绪循环,难以找到出口。而面对成年女儿的反抗,母亲的口头禅除了“都是为你好”,就是“再也不管你”。比起前者,后者杀伤力更大。因为它唤起的是孩童期的生存恐惧。

在《春潮》里,母亲会骂“白眼狼”,“你从小吃我的,喝我的,合着我养你就是让你来跟我顶嘴”;在《柔情史》里,母亲会大喊“你以为你的自由是什么换来的,你早该挣钱养活我了” 。

因为养育之恩,所以有了“管”的权力。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的独生子女一代,很多人都经历过被父母支配的恐惧。而作为母亲一生的投射和焦点,独生女所经历的被控制感只会更加强烈。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居家的人,称得上典型的贤妻良母。小的时候,尽管经济条件不好,母亲却总能把家里料理得妥帖温馨,而且常常用一双巧手制造着小小的惊喜。母亲尤擅织毛衣和扎辫子,我也因此经常被同学羡慕。母亲用浓浓的爱意将我包裹,但与此同时,也将我重重围困。

除了上学,只要我一不在她的视线范围内,她就会恐慌。用我四婶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恨不得把你拴在裤腰带上”。整个成长期,我都在这张爱的罗网里左突右撞。直到进入大学,除了遵守至少每两天打一个电话的约定,作为反抗,我开始一两个月不回家。有一次,因为跟同学在外吃晚饭,我没有接母亲的电话。等再拿起手机,有18个未接来电。那一瞬间,往事历历,汹涌而来,我终于忍不住情绪崩溃。

如今回想起来,我才发现,那时的母亲是孤独的。父亲常年在外工作,作为家庭主妇,母亲也没什么朋友。加上那个年代经济拮据、娱乐匮乏,我既是母亲的女儿,又是她的朋友、她的玩伴、她的生活目的、她的情感寄托。也正是因为慢慢意识到这一点,这些年来,我开始跟母亲真的像朋友那样相处,从前的那种紧张感也逐渐变得轻盈。

当然,物理距离的拉开是先决条件。远离之后,爱才能自由呼吸,否则就会在密闭空间里发酵成复杂难言的恨意。中国式母女关系,以及所有代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其实都源自界限感的缺失。而无论是痛苦转嫁还是爱的捆绑,都不过是具体表现形式而已。关于这一点,需要强调的是,“界限感”是对关系双方的要求。当我们想让母亲把女儿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时,我们也应该撕掉母亲的标签,把她也当作一个人、一个女人来看待。

母亲也是人,会有脆弱、愤怒、嫉妒、自私的时候;母亲也是第一次做母亲,会有彷徨、无助、忧郁、想要放弃的时候。中国的很多父母,其实并不清楚为什么要生孩子,或者在根本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成为了父母。而流传千年的“慈母”圣像塑造和主流文化里对“母爱伟大”的讴歌,都让母亲面临更大的压力。

我跟母亲关系的真正缓解,是从第一次明显看出她的衰老开始的。当我惊讶地发现母亲的模样变得比我记忆中瘦小时,就好像褪下了“母亲”这个壳,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母亲也是个普通人。前两年过年回家,如同当初她教我背唐诗一样,我教她使用智能手机,从那笨拙又用力的模样里,我瞥见了幼时的自己。有次国庆回家,我看懂了她眼里的喜欢,于是将口红送给她,并让出梳妆台,让她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开始涂抹,就像小时候我偷偷穿她的高跟鞋一样。与此同时,借助微信的文字和表情包,母亲的爱意有了更多的外露表达,而我也开始学着对母亲进行哄劝式的赞赏,让她感受到我对她的在乎。

在前述提到的两部电影里,两对母女的“相杀”也都因为母亲的“示弱”戛然而止。《柔情史》里是母亲黄昏恋的失败,《春潮》里是母亲的病倒。在《亲情无价》《热泪伤痕》《母女情深》等多部讲述母女关系的经典美国电影里,这也是让矛盾暂歇的通用情节。因为借由危机或生病而来的,其实是一次角色互换,一次婴儿回归。

随着母亲衰老,女儿成熟。身体、经济、认知、地位,在时间的催化下,母女关系也发生了调转。女儿变成母亲,母亲变成女儿,从而获得一次和解的机会。本质上母女一直互为镜像,是某种意义上的双生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看清自己身为人、身为女人的局限,才能找到一种自洽的方式,更好地与母亲相处。抛下“母爱是最伟大的”双重束缚,才能减轻女儿反抗的愧疚,并卸下母亲圣像的枷锁,真正透过“母亲”,看见母亲。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双鱼座双鱼女总是给人一种小公主的感觉,为了保护她们,再柔弱的男生都会变得强大,这也大大满足了男生的征服欲。路透的图片还都是那种女主背对镜头,王鹤棣只露了一点脸出
  • #阿信[超话]#一轉眼 我已經22了 一轉眼 入坑五月天已經兩年了,一轉眼 從第一次聽老周的千里之外到現在也快14年了 一轉眼 我已經看了兩次老周的地表最強2重
  • 早安去做想做的事,去爱值得爱的人人生之旅,有山有水,有风有雨,人走在山水风雨中,只有学会舍弃,保持简单的心境,才能生活得踏实,轻松,幸福!我就在这里,等风也等你
  • 可我,依然做不到忘记,捡起光阴中掉落的花瓣,每一瓣花香都有你的影子……你像远去的风筝,哪怕尘封再久的记忆,我都不舍 失去思念的底线……该如何才能不想你,我一遍遍
  • 是每次回头看都会再次心动的人是每次唱歌情到深处都会眼含热泪的人是填满了我整个中学时代的人长大以后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热烈的喜欢了但回头看看还是会被第一万零一次感动
  • [太阳][可怜][亲亲]杜蕾斯避孕套 [鲜花]冈本避孕套 冈本001[鲜花]杰士邦避孕套 [鲜花][鲜花]第六感 大象 赤尾 名流 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
  • 明年的新剧kt饰演的应该是一个有钱的很会玩的人 fir又是演一个乖小孩 和kt sex也可能只是因为对方是自己的型而被勾引一时兴起 然后就后悔了 可能还动真情了
  • 亏良心,是最不利己的行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平常能够照顾好我们的六根,能够念念都能生起清净的心。诸位想想,度众生最殊胜的是度他成佛,他真
  • 平凡的美丽没有奢华的外衣包裹,只有心与心的契合,而这种美,也只在平淡中彰显出他的本色,花器正是如此。最美的花器并不需要花哨的外表,而是能与花儿相互成就。
  • 孙女士在与家人通话后说道:“对于铁路有这项便民措施非常好,就像这个爱心服务电话,因为我的电话突然没有电了,联系不上家里,家里人接不到我,他们会担心我,有这项服务
  • 晚上看到以前初中老师发的pyq 我又开始想 传统的婚姻观到底带给了女性什么刚认识她的时候 感觉她是个很有自己想法的 独立又有点小家子气的女性 教我们初一的时候是
  • 我觉得很大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联发科,因为高通骁龙8+2确实是要比联发科天玑9200更强的,如果同时宣布两个芯片的首发,那么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把注意力放在骁
  • 最后在各种安抚下勉强入睡,凌晨5点醒来要喝牛奶,满足胃口后继续睡到8点半,那会的我还没有彻底苏醒,断断续续的睡眠导致睡眠质量太差,起床后帮小跳跳换掉尿垫,又清理
  • 网友们也纷纷表示:姐还是那么美那么有气质爱了[飞吻]好漂亮,出云公主,苏美人!”   故事的开头是唱着《青春修炼手册》的白衬衫少年故事的结尾是这个少年成了好 多
  • ”真可爱,我捏住她的脸轻轻扯一扯:“是萨摩耶哦~”最近身边的喵了个咪们楼下小流浪们的群体愈发壮大了,投喂的时候偶遇到了其他的小哥哥小姐姐也在喂,有点开心,至少寒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生命中,有些人相识了很久,却感觉还是陌路人;而有些人只见了一面,却好像认识了一辈子。七寸九【孟婆·忘】传说忘川河边奈何桥头,孟婆以八
  • 被抢魔附身 意识里是美好的啊 看到电次哭还是会停下 多善良的少年在平行世界好好和弟弟玩投接球吧[泪][泪][泪][泪]我在人间贩卖微笑.*初见他时 就被他的笑
  • 感谢你写出《Circles》《Fallin Flower》《Together》《Kidult》等等我很爱的歌,谢谢你用歌曲盛着你的爱意走向我,谢谢你做到那句“不
  • 初识是科学家,扎着丸子头在舞台上努力的样子真的很吸引人,沦陷是在yoy的制服直拍,好像有什么说不出的魅力,让我忍不住一点一点去了解你。土星正巧落在我的10宫,此
  • “Never be ashamed of trying, effortlessness is a myth ” “Scary new is:you’r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