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蘭,傾人城

世上每一朵花,皆合女子气。
玉兰,似娴静绰约的美人,温婉大方,有遗世独立之仙姿,持春信芬馥,令人怦然心动、心向往之。喜爱一种花,也像喜欢一个人。乍暖还寒时,玉兰皎皎盛开,凭凌玉树前,烂漫春风里,多么希望,我在花下遇见你。

我们今日熟知的“玉兰”之名,在明代以前还未见应用。同属木兰科的辛夷、玉兰、木莲,常被古人混称为“木兰”。

白居易有诗《题令狐家木兰花》:“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大概因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木兰有了“女郎花”的别称。而从诗中“朱粉”、“紫霞”的描写推断,诗名“木兰”应指“辛夷”,即紫玉兰。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辛夷,亦有白色者,人呼为玉兰。”几十年后,王象晋所著《群芳谱》,才将木兰、辛夷、玉兰视为三种不同的植物,分别加以介绍。

时至今日,人们口中提及木兰或玉兰时,所指对象仍可能难解难分,但心中共同倾慕的,尽在这场倾国倾城的早春花事。

如果把不胜凉风的水莲花,比作一位娇羞的小家碧玉;那么舒展大方的玉兰,就像是温婉高洁的大家闺秀,同样诠释着令人陶醉的温柔。

早在寒冬未过时,玉兰就已开始孕育它的花蕾,不待枝桠上长出绿叶,花朵已傲然盛开。

“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臙脂染小莲花。”玉兰盛开之态亦如莲花,但更显亭亭玉立、高贵向上。玉兰花苞玲珑圆润,飘逸多姿,有如敦煌壁画上曼妙的盛唐飞天,霓裳羽衣,纤尘不染。

与其他花卉相比,玉兰的花朵大而繁茂,在高高的枝头上,孤傲地挺立。大气昂扬的玉兰,尤其符合唐代人的审美,也难怪对玉兰的吟咏,从唐代开始频繁。

甚至有诗人在称赞玉兰时说:“今朝绕郭花看遍,尽是深村田舍儿。”——把玉兰看成神仙,其他的花就只能沦为俗气的乡下人了。

玉兰处处都不落俗,形似莲,香似兰,纯洁而芬芳。透过绚烂繁华,归于平淡真淳——如此看,后人冠以“玉”之名,确是恰切的。

苏州拙政园中有一处“玉兰堂”,是当年文徵明读书作画的地方。小院南墙筑湖石花台,亦有湖石、青竹,堂前东西两侧对植高大的白玉兰,花开时,千枝万蕊,如大家闺秀,优雅可人。

玉兰堂庭院肃静雅致,玉兰的栽植恰与文震亨《长物志》记述相符:“玉兰,宜种厅事前。对列数株,花时如玉圃琼林,最称绝胜。”

文徵明偏爱玉兰,他称赞玉兰“譬彼孤洁士,可望不可亲”的芳洁高雅,也曾作诗将其比作素衣美人轻盈起舞:“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有趣的是,玉兰堂曾名为“笔花堂”,取“梦笔生花”之意,恰与辛夷别名“木笔”通有灵犀。玉兰花蕾似毛笔,盛开时如佳人,怎能不为文人所喜?文人爱玉兰的姿容,玉兰亦可谓文人的灵感缪斯。

高大挺拔、满树着花的玉兰,堪为草木中的佼佼者。以玉兰所比拟的人物,也定是气宇不凡。

《世说新语》记述了一段故事。谢太傅当着各位子侄的面,问了一个怪问题:“你们这些孩子,与长辈的功业有何相干?大人为什么老是想让你们出人头地呢?”

大家都无从答起。只有谢玄回答说:“就好比希望芝兰玉树生长在自己的庭前阶下一样。”

谢玄回答得巧妙,不去纠缠什么成败荣辱、功名利禄……却用一个新颖别致的比喻,把这些虚虚实实的问题,转化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活小景。

“芝兰”是灵芝和兰草,至于“玉树”,世上并无此物。然而后人认为,玉兰可以胜任。李渔《闲情偶寄》中讲到玉兰:“世无玉树,请以此花当之。”

“芝兰玉树”当然名贵,“华庭玉阶”也很华丽。优秀的子弟,如株株名草、几树玉兰,长于门庭之内,自然而然,生出一种贵族气象。

玉兰高贵,却不事招摇、不争不夺,隐于庭阶,而芬芳依旧。玉兰,既是粲粲女郎花,亦有谦谦君子风,他们不因俗常而自喜自艾,却以高贵的心性,出落得圆融超脱,平静释然,全意盛开。

玉兰花明艳皎洁,一树玉兰竞相花开,仿佛便拥有了整个春天的和风与阳光。

过去的文人雅士极爱玉兰,栽之种之,咏之画之。今天的人依然爱着玉兰,自然山水、人文胜迹,都可以遇见玉兰盛开,吹兰芬馥,若雪涛落玉,蔚为奇观。

走进春天里,草长莺飞,烟柳轻絮,皆是烂漫。然而,玉兰不同于其他的花木,它不愿看见人们蜂拥而至,也不适合扰攘和喧闹,而更宜在僻静的庭院,或是幽深的寺庙,为人们渲染一处神圣庄严、空灵脱俗的所在。

生活里似乎有太多的时不我待。春天虽短暂,但请不要急着追赶,不如让生活的梦笔慢慢生花,让心灵在春光里自在地徜徉和休憩。

若没有玉兰,春天便丢了一份气质。

玉兰,勾勒了满眼的芳华,亦存有想象的留白。悦目,亭亭明丽;赏心,清静淡然。玉兰年年是此色,却总有深情悄悄涌来,让这一抹从岁月深处传来的幽远香气,更添朝露的清新。

春天正好,莫错过大好春光,莫错过玉兰的纷纷开落,去接受光明的拥抱,去承蒙香海的浸染。春天终有尽时,你却不会忘记,这场倾城的花事。

勃发一枝香带雨,
自在飞花轻似梦。
玉兰一醒惊三月,
陌上花开倾人城。

《华胥引》一声“阿凝”道出了沈岸最深的痛:对不起,我不能爱你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当宋凝自漫山遍野的尸体中挖出奄奄一息的沈岸,她迎来了生命里的春天,惊喜、忐忑与期盼。

那场大雪下了太久太久,它将天地间的苍凉尽情覆盖,仿佛一直都是如斯静谧与祥和,而那场残酷的厮杀从来未曾发生;它丈量了生与死的距离,见证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对恋人的深情,如斯纯粹。

宋凝背着沈岸,一步步艰难跋涉,救他,救他,救他!这是宋凝唯一的信念。

然而,那个昏睡在她后背上的沈岸,与她依偎在山洞中的沈岸,苏醒瞬间承诺要娶她的沈岸,却并非她的良人。

是谁将痴心错付?

重逢是在他们的洞房火烛夜。然而,他们的重逢不是缘分的重续而是撕裂的开始。

掩在盖头下的那张脸娇艳似花,她的心事在胸膛里欢喜雀跃。她等待盖头掀开来的一刻去迎上那张俊美的面颜,届时她定会柔柔地道上一声“夫君”。

然而,她的耳畔却传来一串冷冰冰的话语:宋凝,你不该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我只爱萋萋,且此生都不会负她!

她僵在那里,听他远去的脚步声,感受周围出奇的静谧。依稀仿佛,又是一场大雪,漫天飞舞,充盈于她的眼前融化为水,渐渐模糊了视线、冻结了心绪。

萋萋?一个如此陌生的名字,那才是他放在心坎的人吧。那么她宋凝又是谁呢?一个为了追逐爱情不惜跋涉千里下嫁于敌国将军的公主?不,她分明是一个闯入他们中间的不速之客!

倘若那个叫作“萋萋”的姑娘果真是他的挚爱,倘若她的出现果真伤害了那个可怜的姑娘,她愿意做出妥协、做出让步。

然而,见到柳萋萋的瞬间,宋凝才恍然醒悟。原来,这个外表楚楚可怜的聋哑女子李代桃僵,在她暂别沈岸的那段时间不仅抢占了她救沈岸的功劳,更是掠夺了本应属于她的爱情。

何其荒唐啊!彼时,她默默地照顾沈岸数日却不曾开口说出自己的名字,竟是给了他人一个可乘之机。

更可笑的是,那个男人竟对一个骗子百般信任、万般呵护。

曾几何时,他揽她入怀,说要娶她为妻,字字铿锵、言犹在耳。

而今,就在她的面前,他将她的骄傲与自尊撕碎了、抛洒满地,再狠狠踩去。

雪花纷飞而至,砸在她的心口,簌簌的声响分外清晰。

她的心慢慢地结冰,然而,她却依然期盼着来自他的一份温暖:倘若他能醒悟,她还是愿意去原谅与接纳,因为她是那么爱他,这份爱流淌于血液,镌刻于生命。

可是她等来的是什么?

是柳萋萋意外流产后,沈岸冷冰冰的斥责;是沈岸用剑挑开她的衣服,强制与她洞房;是她怀了身孕后,沈岸为了安抚柳萋萋彻底搬离沈府;是他与柳萋萋之子害死了她的儿子……

她等了那么久,却不曾等来他的爱,而是等来了他一次胜似一次的凌迟。

她的春天尚未开始便已远去。她在寂寞里独自妖娆、黯然凋敝。

是谁不敢面对自己的真心?

宋凝为她的一生添上最凄凉的一笔:挫骨扬灰,连尸身都不愿留下。

倘若她对这世间还残存那么一丝丝的希冀,她便不会决然地选择活在华胥引的梦境中。

在那个梦境中,没有柳萋萋,更没有误会。沈岸是真心地爱她,他们相依相伴、举案齐眉……

原来,让沈岸爱上自己是她这一生唯一的执念。她情愿接受沈岸最终战死沙场的梦境,亦不愿接受沈岸对她无情无义的现实世界。

而沈岸终于出现在那个满是灰烬的地方,去追忆、去忏悔。那时那刻,他痛得不能自已,原来他竟负了她的一生。

那一声“阿凝”,是道不尽的肝肠寸断,是诉不尽的痴缠爱意。他怎么会对自己的挚爱如此残忍,他怎么可以连辩解的机会都不曾给予她?

然而,她再也没有机会听到他的心声:即使有了柳萋萋,他依然会爱上她!

原来,他们的错过不只是因为误会,更是因为宿命。

宋凝深爱着沈岸,却每每对他说出最无情的话。而沈岸又何尝不是爱上宋凝,却始终不肯面对?

沈岸啊沈岸,该说他无情还是多情呢?若说他无情,他分明是在用心地报答那份“救命”之情,若说他有情,他却一遍遍地蹂躏着宋凝的真心。

在感情上,他不是渣,是执迷不悟。不悟自己的真心,不悟表象背后的实质。

他是战场上的汉子,却是感情上的懦夫。

于沈岸,“谁才是救命恩人”,他从来未曾怀疑过:是那个他睁眼瞬间便看到的女子柳萋萋。她是聋哑人,所以在他暂时失明的时间里,听不到她的任何回应。

于是,他深以为:他的承诺是因柳萋萋而起,他的情也应是为柳萋萋而动。

那个柳萋萋不会撒谎,也不会为自己辩解,所以他必须信任她;那个柳萋萋出身贫寒、柔若无骨,除了他,她一无所有,所以他只能且必须用尽全力去爱她。

尽管柳萋萋并不美丽,而面对她的某些瞬间他亦会感到些许的恍惚与陌生,他却依然坚信自己的判断。

而相较于柳萋萋,宋凝显然是一位强者,她拥有着太多:绝美的容颜、高强的武功、高贵的出身,即使没有他,这一切也不可撼动。

于是,前者激起了他无穷的保护欲,而后者却是支带刺的花,只能躲在远处,悄悄地欣赏一番。

毕竟那样好看的一张脸,却总是结着最厚重的冰霜,说着最刻薄的言语,让他一个大男人情何以堪?

彼时,他并不知道,是他亲自将一个柔情的女子逼向冰冷和绝望。他也并不知道,是他亲自毁掉了一段美好的情感。

于是,他逃避了,退缩了,且最终无以挽回了。

“阿凝”,这是他对她最有爱的称呼。

他这般亲昵地唤过她两次:一次是在她痛失儿子之时,她倒在他的怀中,他紧紧相拥、深深怜惜;一次是在她死去的地方,他们从此天各一方,他沙哑了嗓音、苍白了面颜。

他与她本是同一类人,一样的傲娇,一样的深情,奈何这一生,他错得太过离谱。

明宫“尚食”的几个事 #尚食# #尚食[超话]#

本文首发于《扬子晚报》,作者胡丹(皇帝不称朕)

尚者,上也(如尚方宝剑又名上方宝剑),尚又有掌管之义(如尚书),则“尚食”既指上方之食、御食,也可以是掌领上食之机构。总归“尚食”不是民间能用的词,它是皇家的专属;说白了,尚食就是管皇帝一家子吃饭的。

一、明宫确曾有过“尚食”

“尚食”是明代内廷机构,这在《明太祖实录》里有明确记载:1365年七月,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元璋宫里,“置尚食、尚醴二局,设大使、副使各一人”。顾名思义,尚食管饭,尚醴管酒,有酒有饭,就可以饱醉了,看起来吴王的日子很有些好过了!

开设专门的“尚食局”埋锅造饭,这是朱家王朝兴旺发达的一个微小信息;不到三年,朱元璋果然登基坐殿,当上了大明皇帝。而这个开国前设立的尚食局,很可能是明宫最早的宦官衙门。

明朝首次“定内侍诸司官制”,是在洪武二年(1369),这时尚食局不见了,而在近侍内臣60人中,有“执膳”4人,专管皇上吃饭——《皇明祖训录》记:“执膳奉御,掌监造御膳供进。”

老朱家的生活越过越好,尤其是建国后,添丁加口的速度加快,朱元璋大小老婆四十多位,皇子公主合起来也有四十多,一旦开起家宴来,坐满十桌不止,光靠4个内臣执膳,肯定兜不住。不知后宫是搭伙吃饭,一齐吃集体食堂,还是各宫自开小灶,各顾各的?

洪武五年(1372),内廷始设“六局一司”,尚食局又来了!但它作为“六尚女官”之一,由宦官衙门变成了“女官之职”。朱元璋对设立女官这事儿很重视,专门派了两名宦官前往苏、杭二州,在民间选择能写会算、愿意入宫的妇女,一共44位,送到南京,其中14人授职任事,其他人因未满二十,赐银遣送回家。尚食局既然由妇女管理,理应专门照顾妃嫔和幼年皇子女的饮食。

皇明的后宫,规模不断扩大,尚食局也随之扩编,到洪武末年,尚食局的女官首领“尚食”增为二人,正五品,下设司膳司,“掌割烹煎和之事”,而且,“凡进食先尝之”——由这个情节来看,司膳司也供办御膳。但尚食局管的事,已不止主家的饮食,它下面还设司酝、司乐、司饎三司,分掌舆辇伞扇、园苑蔬果和灯烛膏火之事,相当于宫廷的总务科,而不止“膳食科”了。同时内官衙门里增设了四品尚膳监,掌管御膳与宫中筵宴及食用之物。

明朝的内廷,从主上到大小宫奴,总在两万人上下,一到饭点儿,这么多人一起突突地开火造饭,顿时炊烟四起,可不称盛景乎?大概京人都会指皇城说,万岁爷开饭了!

皇家的后厨,如上所言,包括尚食局与尚膳监两大系统,各自服务于不同的对象。吃饭的人太多,对宫廷后勤,是很大的考验。

在这些人中,自然皇帝的吃饭问题,最为重要。而皇帝对“饭口”的重视,不妨从朱元璋对厨子的特别态度说起——

二、朱元璋父子与厨子

洪武十一年,诸皇子中,前面几个儿郎已长成大小伙子,朱元璋迫不及待地打发他们到各自的封国去,好亲自掌领他老朱家的军马。几个王子上路了,忽一日,朱元璋接到密报,说第二子秦王朱樉,在到西安就藩的路上,因为一点小不如意,鞭打了厨子。而另一路到山西太原就藩的三王子晋王朱棡,也因小事笞辱了膳夫。

厨子、膳夫,打不得!

朱元璋竟然大起惶恐,立马点灯铺纸,亲笔写了一份敕谕,令人急送至儿前,谆谆告诫小子们,侮辱“造膳者”,有多危险!

他说:“膳,立命也,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朱元璋却上升到“立命”的高度。他告诫秦王:你的吃食,掌于厨子之手,你不把厨子当人,“将操膳者视以寻常,是不可也”。为何不可?不是怕他勺子一颠,饭菜分量不够,而是“(你)若频加棰楚,不测之祸,恐生于此”!直白说,就是你把他打狠了,他在你食物中下毒,你小命不保!

在给晋王的教训里,朱元璋还拿自己现身说法,他说:

“你老父我率领群雄平定祸乱,对人从未姑息过。唯独厨子徐兴祖,事我二十三年,我从未折辱过他。”

这位以屠戮功臣著名的开国皇帝,一生杀人无数,独独对一介“膳夫”坚持“群众路线”,紧密团结,不愿结怨。“怨不在大,小子识之!”他是这么总结的。

朱元璋对这些“小人”可真是好,不单常赐以白金、宝钞,还送大官给他们做。朱元璋的厨子徐兴祖、井泉,都做到光禄寺卿;剃头匠杜安道、洪尚观,做到太常寺卿,都是从三品的皇皇京卿(参见拙著《大明王朝家里事儿》)。

明初时,宫廷制度初建,宫里有一些外臣服务皇帝的饮食,是特例。后来内外隔绝,规矩大发了,就不大有外人能入宫操膳,皇家的炊事员,都是内臣。

三、大太监魏忠贤靠“办膳”起家

在《尚食》这部戏,似乎宫廷女子包揽了后宫美食。其实,做饭辛苦,对体力是不小的考验,在家里,多是妈妈下厨,女主人管起一家子吃喝。但是在以做饭为工作的岗位上,还是男子才能胜任,所以历代名厨,多为须眉。

在我所能记忆的明代史料里,反映宫女与宫廷饮食关系的材料极少,很难展开了讲,或许只有这样,才给艺术创作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吧。看美女颠勺,总强似看那太监!然而,事实上,在明宫把勺的,却都是阉宦。

宫闱深远讳密,是外人难以知悉宫廷生活的主要原因。明末太监刘若愚写了一部《酌中志》,专记宫廷之事,提供了不少珍稀材料。他在记载“圣驾御前”近侍机构时,记有御药房、御茶房,还有尚冠、尚衣、尚履、管净(出恭之事)等诸色内臣,却偏偏没有一个管皇帝吃饭的“御膳房”;倒是有一个“大庖厨”,虽然也名列“近侍”(即亲近内臣),却怎么听也像一个大厨房,可能管着皇上身边近侍的饮食,而非万岁爷的御膳。

关于御膳的情况,刘若愚也有宝贵的记载,他说:

“天启以前,凡圣驾每日所进之膳,俱司礼监掌印、秉笔、掌东厂者二、三人轮流办之。”

就是说,在熹宗天启年以前,万岁爷用膳,都是由名位最为尊显的几个大太监,即司礼监的掌印、秉笔太监和掌东厂太监轮流操办。

为万岁爷办膳,是身份的象征,虽说皇帝就一张嘴,他能吃多少?可到底是准备“天馔御食”,场面不得不大。刘若愚记道,天启年间,司礼太监王体乾、魏忠贤、李永贞连同皇帝乳母客氏四家轮流办膳,每家管事官数十员、造办酒醋酱料厨役数百人,这还是紫禁城之外的;皇上吃饭了,在乾清宫里领膳、请膳和管果酒的近侍,每家也在四、五十员以上。
皇上一顿饭,宫里宫外大几百人忙活,可见这一口饭的排场和铺张。

而皇帝是不出伙食钱的,所需费用全由办膳的大太监承担,说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也算是荣宠之累吧!崇祯帝即位后,革除前朝弊政,改由尚膳监负责御前饮食——“亦节省意”。替谁节省呢?其实受益的是那几个大老太监,他们开脱了。但据刘若愚说,崇祯十四年后,复令司礼监掌印、掌厂、秉笔太监“照先年例挨月轮流办膳,仍遵祖制也”。为什么突然又要“遵祖制”了呢?这时候明朝不行了,尤其是经费左支右绌,皇帝也穷啊!崇祯帝也在想辙开源节流,于是下令将老规矩恢复起来,让那几个大太监挨着月份,轮流办膳,管皇上吃喝,实际上是借着“遵祖制”,把饭钱甩锅给了太监,他自己倒省下啦!崇祯帝也够鸡贼的。但皇上把腰包捂紧了,可办膳太监不会自己白白往外掏钱,皇上的饭钱,归了拢齐还是要从公家抠出来。

大家都知道,厨房管事是个肥差,因为做饭先得买菜,菜钱就是出油水的地方。刘若愚就记说,魏忠贤在给熹宗的妈王才人“办膳时,便渐充裕”。熹宗的爹,当了二十多年太子,不遭待见,自然“青宫凉薄”。熹宗他妈,又不遭太子爷待见,更是阔绰不起来,直到生下熹宗,才有专人办膳,魏忠贤就是抓住机会,夤缘入宫,为王才人母子办膳,以后才靠着这层关系发达起来。想当初,主子不富裕,魏忠贤都能“充裕”起来,说明宫廷菜钱里,油水还真是不少。据说崇祯帝一次想吃城里某家糕点铺的点心,派太监去买,普通人一两银子能吃饱,太监一经手,一百两银子不止,油水全被太监揩了。太监们还常以办膳为名,宫里宫外勒索食材,也是一宗发财之路。

从《酌中志》所记几个太监的“办膳处”来看,都比较分散。这就让我想到,今天我们去紫禁城参观,见明朝皇帝住的乾清宫,四下里似乎没一个厨房,宫里全是木头宫殿,防火关节重大,也不可随便搭灶开火。为皇上办膳的太监们各自找地方为皇上做饭,饭做得了,不可能打电话请皇上移驾过来吃,还得用笼屉装好了送去,路上一经风,菜凉了,还能好吃?说实话,我感觉皇帝在吃这一口上,未必是满意的,最大的不足,应该是没法像普通人那样,家里吃腻歪了,可以随时下馆子。

皇上家有庞大的班子造办御膳,想来真是人间珍馐,可是这就跟吃食堂一样,纵然花样很多,久之必然生厌。皇上念的不是龙肉凤胆,而是变个口味,吃点花样。我曾见一本明代笔记上说,成化年间,一个很有才名的翰林老先生,不仅一手文章铺排得好,还调得一手好羹肴,他有一道菜,皇帝特别喜欢吃,太监想学了来,方便做给皇帝吃,可是向翰林老先生讨教,他却死活不肯教。原来老先生是拿这道菜当作“勾引”皇帝的饵呢!皇帝想他的菜,必然想他这个做菜之人。这个事例说明,皇帝想尝鲜儿的欲望是很强烈的。主要还是宫里规矩太大,御厨做饭有板有眼,不容许自由创新,所以菜色虽然十分丰富,可皇帝每天吃着吃着,就把胃口吃败伤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那一年(大概记得是2000年左右)寒冬,小学还没毕业,估计五六年级的样子,那一晚,很冷,说有狮子座流星雨,于是,睡一觉半夜醒来,和哥哥们,一人裹一条棉被,一起坐
  • 4.如果有个人或机构以任何方式向家长承诺能解决孩子就读我校的问题,并收取费用,借升学敛财,请留存相关证据,提供给我校,学校将上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理。【#阜阳市第
  • 隔壁才1700,爸爸现在开价2200,看来要长时间空置了,昨晚爸爸一直争论要清理垃圾,结果杂物间的锁也被清理了,好好的锁成了废铁,我们的圆桌估计也被清理了。爸爸
  • 他们的师傅也是小井市民,一个不起眼的卖咸鱼佬,但他曾经是舞狮届的“黄飞鸿”因为生活揾食艰难放弃了舞狮,当师傅不仅成就了他们,也成就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回来不久,收
  • 毕竟嘛,鞋子漂亮就好,财官力量对于日主是否适度不重要,只是想让你“体面”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牺牲掉部分人的幸福度。我们不能站在现在的高度去批判当年的自己,这并不公
  • #每日一善[超话]#[心]#阳光信用# 糟糕的是世界,是天气,是生活,是情绪,而不是你心里有事就想自己请个事假来点好吃的鱼,美味的饮料,马马虎虎的歌。没有结局
  • ”杨洪基自称:“当时唱的时候,我就觉得可以加上中国戏曲的风格,于是,我就把昆曲的感觉加进去,然后再加上美声的特点,把这些都加进去来唱,最后发现,特合适!不一会儿
  • 虽然我也两眼酸热地走出巷口,但是,在踏上公共汽车后,车子一发动,我吸一口气,又能去想一些别的事情了。虽然我也两眼酸热地走出巷口,但是,在踏上公共汽车后,车子一发
  • 17、陈红军(已故)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原分队长,34岁他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杰出代表,坚守高原边防10年,带领官兵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心][心]最全丨29名“
  • 岁月依旧静好,长天落暮,有人念起归心,有人泪予客愁,一念悲切,一念悦喜,此念生,彼念寂,经历了,才能从容此心,静观岁月,静待美好。所谓美好,只是念生,只是缘起,
  • 2、你要找到你的压力源在哪里,如果你做一份毫无前途的工作,很清闲,你可能压力也很大,因为你觉得没有未来。4、一般来说,让你感到极大压力的工作,通常是你不喜欢且不
  • 《英雄不再 3》低劣的贴图,如癫痫般的特效,模糊不清的分辨率,糟糕的帧数,这些基本的情况下却演出了一个特别具有风格化,也是我今年最惊喜的一个游戏。在这最后一天,
  • “最多只有‘严重关切’没有任何具体的安全保证承诺”环球时报:日前民进党当局大肆炒作美国副国务卿、捷克参议院议长访台,声称是重大“外交突破”在您看来,他们到访台湾
  • 当然,在公共卫生领域,印度和巴西的情况表明,即使是新的资本中心,如果其政府不能调动私人和公共资源来实现需要优先处理的社会目标(如战胜疫情或最大限度地实现可持续经
  • 虽然是台词重现,但是还是感觉是me对mi的表白,在万众瞩目下,将爱你的心意隐晦地传递给你,而且披着井田皮示爱也不是me第一次干了[允悲]我好开心啊,2021年一
  • 我的生日的开头就是哭[允悲]他们知道,这么被人欺负,所在阵营的普通玩家恐怕会感到心寒,说不定一些人贯彻打不过就加入的真理,直接跳槽到黑星军团那边去,反过来打他们
  • 其实我不是那么有钱啦只不过确实很爱大牌包包,不过我不是入的全新的哦是中古包呢[爱你]我是能够接受二手包的我收到的包都有9成新关键价格很美好啊都在专柜的2折左右[
  •      3.绕北龙湖大圈的时候,有部分骑友没有按照团练路线进行,领着其他骑友,在北龙湖大圈逆时针骑行,逆时针骑行,有很多的红绿灯,这是非常危险的,以后禁止这种
  • 作为一名演员,我喜欢你的勇敢上进和清醒独立,我喜欢你的家训并会以此勉励成为更好的我自己,所以我心爱的美人,你只管向前走,爱丽丝就在身后,热爱双向一生奔赴。 ❤
  • 设计理念:十余年的专业经历,带领团队致力于打造中国盈利性酒店设计第一品牌,以“设计赢商,美学生活”为核心价值观。 设计理念:十余年的专业经历,带领团队致力于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