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
报恩佛七的意义

文 / 圣严法师
  
最近我收到一封来自法国的信函,这是一位教授所写的,

他认为我这麽忙还能写书、出书,一定是个身体强壮、精力充沛的人。

我回信告诉他,我从小就是一个多病鬼,没有一天不生病,

只是为了报答三宝的恩惠,我还是用这个多病的身体来还我的 “ 草鞋钱 ”。

所谓 “ 草鞋钱 ”,就是在修行过程中得自他人的各种帮助以及三宝的加持。

为了报答这些恩惠,我尽自己的力量去做,这就是所谓 “ 报恩 ”。
  
只要我们从佛法中得到过一点受用,就应该 “ 报恩 ”,

因为得自佛法的利益,比世间上的一切知识学问、物质财富都更加可贵。

因此我们要利用时间好好 “ 修行 ”,以报答三宝的恩。
  
修行如何能报恩呢?

修行,可以将我们向上的心力普及到每一个众生的身上去。

如果不修行,那你的心就会和三恶道的贪嗔痴相应;

相反地,只要肯修行,你的心也就趋近於佛法的戒定慧。

一是光明面,一是黑暗面,而我们这世界,只要有一个人知道 “ 佛、法、僧 ” 的可贵,肯去修行,

这个世界的光明就存在,更何况我们现在有这麽多的人,在此做 “ 七天 ” 的精进修行。
  
在佛法上要报的恩有四种:

一是三宝恩,

二是国家恩,

三是父母恩,

四是众生恩。
  
第一种是 “ 三宝恩 ” 其实三宝恩是无法报的,而三宝本身也不需要我们报恩,只是我们以 “ 报恩 ” 为目标来修行。
  
第二种是 “ 国家恩 ” 今天我们能够在此安居乐业,

这都是国家的恩惠所赐,如果国家不安定,我们又如何能平安度日呢?

所以,我们希望国人不要作奸犯科,制造动荡不安,

也没有来自外国的欺凌和侵略,愿政府有贤明的官员来领导,人民个个健康,社会处处安定;

这些我们都可以用 “ 修行 ” 来祈祷,使我们的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是我们报答国家恩的方法。
  
第三种是 “ 父母恩 ” 父母有现世父母和过去世的父母。

过去世的父母,我们无法知道,

但现世的人,纵使是孤儿,也由父母所生,并有人将其扶养长大。

所以,还是要报父母恩。
  
普通人只在父母去世後,才遗憾父母在世时未能尽孝;

能够於父母健在时,即已思及父母年迈,来日无多,必须好好照顾和孝顺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所以 “ 清明报恩佛七 ”,除了超度过去世的父母外,也要为现世的父母祈求健康。

我们可用三宝和共修的力量为父母祈福,这是办得到的。
  
个人修行犹如一根纱,很容易被扯断,如果许多人一起修行,就像许多纱结合在一起,变成坚韧的绳索,那力量就很大了。

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因此得整体的力量。

因此,我们为报父母恩,还是以 “ 共修 ” 的方式,功德最为殊胜。
  
第四种是 “ 众生恩 ” “ 众生 ” 是什麽人?

可能是你的儿女、亲友、部属,甚至冤家以及其他的人;

凡是对我们的生命过程有过帮助的都是。

我们常听人说:“ 遇到贵人。”

而 “ 贵人 ” 往往只是普通的人,只要他曾替你解决问题,启示过你,以致转变了你的命运,他就是你的贵人。

因此,我们要报 “ 众生恩 ”,必须将所有的人,都视为恩人。
  
想想我们从小到大,不知接受过多少人的恩惠;

佛法说:“ 众缘和合所生。”

任何事的完成,都是集合了许多人的力量,个人所能提供的,实在很有限。

所以,在寺院用斋後,都要感谢所有布施的施主,并祝福他们 “ 有愿必成 ”。
  
至於在家居士是否也有施主呢?

或许有人认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用钱买的,但是人类社会是一个互助的环境,虽然是用自己的钱买的,也还是要有感谢心;

若是别人不卖东西给你,你有钱又如何呢?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对自己所得的存有感谢心,则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善人和菩萨。

因此,报 “ 众生恩 ” 时,眼中无一是仇人或坏人。

世上只有坏事,没有坏人。

人做了坏事,只要以後不再犯,仍然是好人。

因此,佛法对任何一个人都不失望,这就是将所有众生都视为 “ 恩人 ” 的缘故。
  
最後要说 “ 佛七 ” 的意义:

为什麽要用 “ 七天 ” 的时间呢?

这和整个天体宇宙的运行有关,从古至今,无论东西方,
都以 “ 七天 ” 为宇宙运行之一循环。

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活动都是配合整个宇宙的运行而运动,所以用七天的时间来修行最恰当,

犹如我们以自己身心的小宇宙来配合大宇宙而修行念佛法门,

如果七天不够,还可再增加至十四天、二十一天,甚至四十九天。
  
参加精进组的,必须在此修行七天;

随喜的则可来一天、两天,甚至只参加一支香或几支香,都比自己在家修行的好。

佛法说:“ 人生即是苦报。”
  
所谓 “ 业不重不生婆娑,障不重不为凡夫 ”。

平常我们很少感到自己的业重,只有在修行的时候,才会生出 “ 切肤之痛 ”,而深刻地感觉到生命就是 “ 苦果 ”。

唯有 “ 知苦 ”,才会发出真正的道心,因为生而为人已是这样的苦,那麽三恶道的众生则更加痛苦。

我们 “ 知苦 ”,所以要好好地念佛修行,以求 “ 离苦得乐 ”,因为能知道 “ 苦 ”,才会同情其他更苦的众生。

因此,想要产生慈悲心,一定要先吃苦。

吃苦、知苦,并且切实地修行,才会发出真正的慈悲心。

清明报恩佛七开示。

【志不坚怎可生死】
“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宣化上人提出这些,就是要守志。如果你能够守志,就会念念趋向菩提。怎么样守志?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如果我们能够不去化缘,从来不为自己去着想,就能够守志。
1,特别是化缘,这个很重要,现在很多人都提倡化缘,说出家人应该化缘,出家的目的也是为了化缘,他不是为了了生死,他为了去化缘。他说什么呢?他说化了自己过去所欠的缘。他不知道要从内去化,而上外面去化,跟人要钱去了。要完钱,不但原先的缘没化了,又结了一个新的缘,又欠了一笔新债回来,越化越重。所以说,化缘最叫人瞧不起,作为一个出家人应该守贫。
2,为什么要守贫呢?
弟子:只有贫才能了道。
弟子:虽然贫但还有道。
弟子:为了去掉贪嗔痴。
弟子:去掉贪心。
弟子:这个守贫就是守道。
守道人?道就是贫?
弟子:道不贫。
那怎么守贫就是守道?
弟子:这个贫不是指世间上的贫,而是去掉那些贪嗔痴。
这个贫不是世间的贫,是出世间的贫。
弟子:少欲知足为贫。
3,为什么要守贫呢?这个贫不是真贫,是真富。怎么去守?要少欲知足,不能贪。别一天老贪,一天老换衣服,都没完没了,那不行,不能贪,要少欲知足。因为啥?你不知道,你这面贪了,心里就少了,它俩是一回事。你要是算不开账,就是个傻子。你本来有个无价之宝,这个东西才是无价之宝呢,它可以帮你了道、了生死,能够让你脱离痛苦。你有这么一个无价之宝,如果你去贪一下子,起了贪心;起了贪心,你就会把这个无价之宝卖出去。就像用一个无价的珍珠换了一个糖吃,换个糖豆吃,为了一点的甜,把你最好的东西卖出去了。
4,你只要外面一多,里面就少,它俩是一个,是你拿那宝贝去换的。说:“不是,我没看着啊,我也没拿什么东西,我只是张口要一要就完事了。”你不知道,你这个心能变化无穷,想要啥有啥。如果你忘了,只要是一起贪心,一起心动念,物质是有了,心就被污染了,所以你就把那宝贝失去了。你说你划算吗?
5,有时候白给都不要。给我,我也不要。要完,我那东西少了。说:“我没起贪心,它能少吗?”一样,你没起贪心,别人主动给你,它也是你的东西。为什么有这东西?这东西就是你心里化的,是不是?这东西无缘无故就现前了?那是你心化来的。你觉得你没要,给你了,那也不行啊。你要了那玩意,就等于出卖你的宝贝一样。
6,就像一个骗子,他想骗你的宝贝,“给你!你看这东西好不好?”你寻思:好。就收下了。妥了,你收了他东西,吃人家的嘴短,用人家的手短,人家要你最好的宝贝,你就得给人家,就这么样。所以说,千万要算好这笔账,不能吃这亏,精打细算,聪明人不干那傻事,是不是?千万不要去贪,一贪就坏了,贪了就失去宝贝,就这么厉害。
7,人能不能没有贪心呢?不可能一点没有,但你一定要控制。怎么控制?要少欲知足:行了!这东西我能生活就行了,能穿暖就行了,能吃口饭养个肚子就行了,剩下的我就修道,我可不要那些东西。要那个东西,就把我修行的这点东西全卖了,我不能换那些垃圾回来。这里要是堆一大堆,那就坏了!
8,我要是看那东西堆了一大堆,我就知道,那是自己产生的垃圾。所以千万不能攒东西。攒了,以为便宜。你看这白给我,那也白给我;这个也结缘,那个也结缘,都结缘给你了,你扛回家去了。说:“这和我没关系,都是他的,不是我的。”实际上,那就是你的东西,都是因为你心里有了贪心,使这个宝贝产生变化。你若把那玩意弄过来可就坏了,那真是动你血本(指清净道心)。所以说,应该守贫。
9 守贫就是守道,外贫心不贫,不要外富心贫。你看东西越多,一大堆东西,满床全是那些乱七八糟的,坏了!这说明你的心没在道上,大部分都在玩上了。这一本书、那一本书,这东西也多、那东西也多……可不能干那种傻事。
10,所以说不化缘、不攀缘。为什么不攀缘呢?化缘,我们都知道了,那不合适,化缘等于出卖自己一样,所以我们不去化缘。那为什么不攀缘呢?因为一切众生皆因攀缘而流落生死。为什么有六根呢?就是因为你对尘发生了想法;你发生了想法,六根就生出来了;六根生出来了,就对六尘采取了喜欢、爱、取,由爱发生取,由取变生,有生就有死,生死的忧悲苦恼就上来了。你刚开始只是动想法,然后就要动行为,行为的最后结果是什么结果?就产生了生死,有生死就有忧悲苦恼,生死轮回就是这么点事。
11,你有六根,外边就有六尘,它都是你的灰尘变化的,相对的变化。有了六尘就会产生六根,有了六根就会对六尘进行吸取,所以六根就越来越大,就又变成了六尘。它俩本来都是你那个心,但是由于你的攀缘心,就变成六根和六尘,所以就产生了六道轮回。
___《佛说四十二章讲记》上妙下祥法师

尸婆罗尊者本缘
过去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城中有一位月光长者,饶财多宝,象马七珍、金银宝器不可称计。遗憾地,月光长者没有子息,他常求祷于天神,以及一切天地鬼王、梵天、山神、树神、五道之神、鬼子母等,无不奉祀祭祷,恳求得赐一子。
不久后,月光长者的夫人有孕,长者十分欢喜,给与夫人敷设软好床座,甘美佳馔,着好衣裳。经过了八、九月,夫人生了一男孩,面如桃华之色,颜貌端正,世间希有。这小儿一出生,两手捉执无价摩尼珠,开口说偈道:“此家颇有财,宝物及谷食,我今欲惠施,使贫无有乏。若此无物者,财宝及谷食,今有无价珠,常用惠施人。”
家人们听到出生的小婴儿,竟然开口讲话,无不吓得东奔西跑而惊呼:“怎么生出这种鬼怪呢?”唯有父母爱愍幼儿,没有逃走,夫人向儿轻声问道:“你是天神吗?还是鬼魅或罗刹?可不可以告诉我,你是谁?”小婴儿对母亲说:“我不是天神,也不是鬼魅罗刹,我是父母所生,是人,不用怀疑。”夫人非常地欢喜,于是向月光长者述说。
长者心想:“这是什么因缘?我应该去问尼犍子。”长者于是抱着小孩至尼犍子处,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向尼犍子具说此事。尼犍子听后告诉长者:“此儿为福薄之人,留之无益,应该要杀除。如果不杀他,则门户衰耗,全家皆死。”
长者思惟:“我一直没有子息,为此恳天求地,无处不祷,历经这么多年,才生下这个儿子,今日怎么忍心杀儿子呢?我应该再去问问其他的沙门、婆罗门,来解除心中疑惑。”
当时如来成佛未久,一般人尊称其为“大沙门”。月光长者想:“我可以去向那位‘大沙门’请教!”于是长者起身,便抱着此儿前往拜见世尊。可是走到半路又犹豫了起来,心想:“长老梵志年过耆艾,聪明黠慧,众人恭敬,而此沙门瞿昙,年少学道未久,岂能知道此事的因缘?恐怕他也无法解开我的疑惑,算了!我还是回家好了。”
这时有位天神,是长者昔日旧交,遥知长者心念,便在虚空中告诉他:“长者,你应当前去不要踌躇,一定能获得利益、得大果报,而且能到达甘露之处。如来出世甚难遭遇,如来能降法雨甘露,令诸有情时时得受滋养。长者!有四事虽小确不可轻慢。哪四事呢?国王虽小不可轻;火苗虽小不可轻;龙子虽小不可轻;学道之人虽然年少不可轻。长者应知!有此四事最不可生起轻慢之心。”
天神便说偈言:“国王虽复小,斩害由其法,小火虽未炽,焚烧山草木。神龙虽现小,降雨随时宜,学者年幼稚,度人无有量。”月光长者闻此心开意解,十分欢喜。随即来到世尊的住处,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告知世尊事情原委。
世尊对长者说:“这孩子有极大的福德!将来长大以后,会带着五百徒众,到我座下出家学道,并证得阿罗汉果,此儿在我声闻弟子中福德第一,无人能及。”长者听了,踊跃欢喜向世尊说:“当如世尊所教,绝非如尼犍子所言。”这时长者又对佛陀说:“唯愿如来悲愍小儿,与比丘僧众共同接受我的供养。”世尊默然受请。长者见世尊默然应允,即从座起,头面礼足而退。随即回家备妥种种甘馔饮食,敷好坐具,次日清晨便自语:“时已到,唯愿世尊慈悲应供。”
世尊知时已到,便带领比丘众,前后围绕入舍卫城长者家中。长者见佛与比丘僧众,次第安详坐定后,即亲手斟酌种种饮食,以欢喜心循序斋僧;等僧众们食毕,又为除去钵器,行清净水。之后,更取小座,恭敬地坐在如来面前,一心渴仰佛说妙法。此时长者禀白世尊:“我今所有居家田业,将全数给予此小儿,唯愿世尊慈悲,为儿立名。”世尊说:“此儿生时,人皆东西驰走大叫,以为是尸婆罗鬼,今日就为他立字‘尸婆罗’。”
世尊接着为长者夫妇演说妙法,从布施、持戒、修福生天等渐次增进,又说欲为有漏不净的过患,出离烦恼之胜妙。夫妇闻法后,心开意解,生起净信而不再疑惑。世尊见二人根机成熟,又为开示诸佛所说之常法——苦、集、灭、道四圣谛,令发欢喜增上道心。长者夫妇当下尘垢皆尽,得法眼净,犹如新白之毡易染为色。二人因见法性,能分别诸法,尽除心中之疑,得无所畏,体解如来深奥微妙之法,随即受持五戒。
世尊便为夫妇说此偈:“祠祀火为上,诸论颂为首,王为人中尊,海为众流源,月为星中明,日为众明最。八方及上下,所生万品物,欲求其福者,三佛最为尊。”世尊说完此偈,即从座起领众而去。
后来长者广求五百童子,侍卫、陪伴尸婆罗。等到快满二十岁时,尸婆罗来到父母跟前,禀白父母:“唯愿二慈尊,听许出家学道。”双亲即便应允。
尸婆罗及五百童子,顶礼父母双足,告退而去,到世尊处,头面礼足,站在一旁。尸婆罗禀白世尊:“唯愿听许出家学道。”世尊便听许尸婆罗出家,未经几日即证阿罗汉,六根清彻通达,成就八解脱。五百童子也同时求出家,未经几日也各个成就罗汉果位。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五·五王品第三十三(二)》
省思:
如是因,如是果。富贵,从布施、持戒中来。尸婆罗尊者生于豪富之家,出生不但有双手执珠之瑞相,还普告一切:“今有无价珠,常用惠施人”,无非过去生以来,常怀慈心布施众生,因累世善愿相继、跬步积行所感得的胜报;反观人人心中都有颗“无价宝珠”,发心行菩萨道,恒思利他,与乐拔苦,精进不懈广行饶益,如此这颗宝珠便能光照十方! https://t.cn/RDnEUn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好吧,老板还慷慨地表示我可以住在他这里,以身,不,以劳动力抵房租,直到我查明真相或者恢复记忆为止。于是乎,我与一个神秘儒雅且爱撸猫的咖啡店老板、一个有着悲伤过
  • 其实妹妹刚学的时候,有段时间也很抗拒下水,为了鼓励她,那就和她一起学……后来变成了我们三个结伴同游,这种陪伴我很喜欢他们说只剩蝶泳不会了,希望可以快点学会,有了
  • “翡翠之光,东方之霞,美玉吐瑞,一生吉祥”翡翠隐于粗粝玉璞中,却流淌出最宁静温润之美,它含蓄深沉、恒久致远……!在我这总有一块绿与你有缘[心]喜欢的朋友可关注V
  • 更多夏日惊喜,尽在 #武汉·武汉K11购物艺术中心[地点]##武汉K11|ANTONIA# #K11# #ANTONIA# #武汉K11# #夏日穿搭# #钩针
  • …… 02《医目了然》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一样,不论中医西医都会有自己擅长的用药和侧重,懒兔子编写了这本家庭常见病用药指南,希望我们在生病之初首先能了解自己的
  • 希望我们的六月,诸事顺利目之所及,皆为欢心[心]六月,是繁华盛景,万物峥嵘是阳光透过树叶撒下的剪影是仿佛永不会停歇的蝉鸣六月,是临窗听雨,檐下听风是溪畔观荷,花
  • 所以不能陪伴16岁的小宋老师前96天的时光了...不过还是会陪着小宋老师一起长大和小海螺们一起变优秀[心][音乐]宋亚轩生日倒计时3天[音乐]#四年前的今天发
  • (每当她带书去幼儿园的时候我都会提前和老师说:在班级小朋友面前夸她带书去学校和小朋友分享,让她更爱惜书籍)我们家书不一定是在书架上的,随处都有书,所以她想看随时
  • 明日五‮能行‬量穿‮分衣‬享​‎ ͏ 2022年6月16日 农‮五历‬月十八(庚子日) 星期四本日属马 的‮心小‬行事本日幸运‮相属‬:牛龙猴 1️⃣大吉‮绿
  • 我生完了!!!!!我经历了没生过孩子的人不能体会的历程;这次是选择水中生产,希望一切的环节都是自然,所以没打无痛分娩、没打点滴、没有催生,希望玉米的一切也都能很
  • 官媒发声背后,汪涵何炅等人为何也被牵连有网友扒出小艺参加的是2019年1月1日那一期的节目,而且小艺疑曾是王思聪旗下的主播,当初小艺表示她找到当晚的司机 ,司机
  • 在未来之日谁会相信我的诗文, 即使通篇都是对你优点的赞歌? 唯有上天还知道它是一座坟茔, 埋着你的生命,难显你的本色。 因为包裹着你的那全部的美, 不过是我这颗
  • 我会想,彼时的你会和跑步坚持不下去时的我一样难捱吗,我会想去年,去年的今天你是以什么样的心情看到成绩,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发出那条微博的,你看到网络上的嘲讽会是什
  • 现在评论席还在帮说话,别洗了别洗了……上赛季展现期望太高失望就就真越低 主要是我每次一点开超话就是这条微博真的要被气死[悲伤][悲伤]#情侣头像# #情感语录#
  • 我厌恶这对父女,也就一点,凭什么打人?我厌恶这对父女,也就一点,凭什么打人?
  • #喵星人[超话]##布偶猫[超话]##喵星人##猫##布偶猫找家[超话]##布偶猫舍[超话]##我爱布偶猫[超话]##大连布偶猫舍##宠物烘焙##宠物零食##猫
  • 10.喜欢拍晚霞的人一定是很温柔的人吧,比如我!11.就在一次次日落月底里,再爱一次人间 。21.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胜过一切的诗。
  • 农牧户可以在政府引进的现代农牧业企业里做选择题,托管代养模式 ,放母收羔、养管收销模式, 合资建场模式,技术服务模式,实现“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联合体发
  • 我今年30岁在一家企业做秘书,没结婚,没存款,月薪没上一万,家里人都说我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我妈没少为我这事操心,总是担心自己老了还不能抱上孙子,过年那会为了
  • 《十二》涤俗赖诗书,古贤曾道,不读语言无趣味;食粗疏酒肉,寒士何忧,因怀梦想有追求。《三》胸无奢念存,温饱有余心即乐,潇洒人间歌舞伴;室有书香绕,薰陶无止性趋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