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章三十八章上德不德
自三十八章開始,是《老子》下篇,又名“下經”,整個連起來,上經講“道”,勉強給它一個範圍,是講“道之體”,講“道”的根本。下經講“德”,“德”是講用,在古代文學上解釋“德”為“得”,好像一個東西得到手裡,所以是“德者得也”。現代的名詞是說其成果、效用。

下經開始講“德”,就是講“道”的用,以及它的現象。下面很多的話,看起來是一樣,仔細研究起來,有很大的差別。因為上經講“體”,下經講“用”。舊的觀念說,上經講“道”,下經講“德”。所以,同樣的字句,從“道”的角度看,與“德”的角度看是不同的。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礼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上德下德 上仁上義上礼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真正上品的道德,以現在觀念而言,就是說一個真正有道德的人,一個大善人,並不以為善是了不起的好事,他做善事,只是他的普通行為,表面看不出是在做善事。如果讓人看得出他是“善人”,是在做道德的事,這已經差太遠了。

上古的文化,對於道德的行為,始終注重四個字,就是“陰功積德”。主張做好事要“陰”的一面,不是“陽”的一面,要使人看不見;為別人做了好事,別人並不知道,幫助了別人,受幫助的人也不知道。這就是陰德,這也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以老子的觀念來看,所謂 “下德”,是不上品的道德。“不失德”就是已經被人看出來 的德行,那是著了相,所以是“下德”。依佛家來講,“著 相”就不高明了,《金剛經》也是叫我們不著相。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這句話是解釋上品的道德行為,是說做了善事,看不出來他在做善事。“上德無為”是說上 德的作用,是合於形而上的道體;“而無以為”是說他在作 用的時候,是自然的,不會給人看出來,沒有一個目標,也是很輕松地把一件事做了。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等而下的“下德”,就差一點了,是有所作而有所為的,看起來孜孜為善,人人知道他是好人,又做好事。這是劃分“上德”與“下德”的原則標準。

下面解釋“德”字的無為,繼續說到“仁”。“上仁為之而無以為”,這個“仁”字的說法,與“德”字一樣,如果重複起來,亦有四句,這就不重複了。“仁”字之後就是“義”,“上義為之,而有以為”,解釋這句話,與前面相同:上品的仁義,是看不出仁義,看得出來所做是仁義的事,已經差得多了,所以那是假貨,伪造的假藥。

“上礼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仁”、“義”過了就是“礼”,真正的“礼”並不是代表礼貌,礼貌是中國文化“礼”的一種,“礼”字是我們國家民族文化的根本之一。中華民族被稱為“礼義之邦”,並不是說中國人看到人就作揖叩頭才叫作礼,那只是礼仪、礼貌。真正的“礼”是高度的文化,以現在的觀念而言,文化包括一切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歷史文化,乃至個人做人做事的原則規律等等,所謂政治、軍事、教育、經濟、社會等等一切都包括在內,這都是“礼”。

老子說,“上礼為之”,真正的“大礼”,所注重的文化究竟是什麼?那是形而上的基礎,那個最高處“而莫之應”,那是看不出形態的。所以,我們中國自己認為文化衰微的時候,會給自己粉飾門面,去把老子這句話解釋成我們的文化沒有衰微,“莫之應”,只是你們看不出來而已!

其實,真正的“礼”,看不出“礼”的作用,普通的人更是不懂,所以“攘臂而扔之”,膀子一舉就把它丟掉了。大礼看起來好像是礼一樣,其實真正的礼貌,在鄉下偏僻的地方可以看到,人們表示歡迎的方法,不懂得叩頭作揖,更不懂得握手鞠躬,只要一看到人就叫:“哦!客人來了!”這就是礼。可是我們都市中講究礼貌的人,看到這種礼“攘臂而扔之”,揮手丟之,認為鄉下人沒有受過教育,不懂礼貌。其實,那才是對的,那是至誠自然的礼。甚至他只說一聲:“嘿!你來了!”真不曉得有多麼親切!那是真正的礼。只不過我們在都市社會搞慣了,看到這個情境“攘臂而扔之”,覺得自己倒霉,碰到這個沒有教養的人。這都是因為我們不真正懂得礼的原故。

這一篇文字雖然很淺,意義卻頗深,因為老子講到了道、德、仁、義、礼等五個階段。上經已經講過了“道”,這裡不再講了。這一篇他究竟說些什麼呢?這與《易經》的《係傳》一樣,就是一篇人類文化進化史的描述,也可以說是對人類文化進化史的感叹。嚴格地說,他是感叹人類文化的退步。站在東方道德文化的立場來看,乃至以西方宗教文化的道德角度來看,人類沒有進步,只有退步;也就是,物質文明是越來越進步,精神道德的文明越來越退步,越衰弱。假使我們不仔細留意去讀,會覺得老子這些文章沒有什麼道理,何必啰唆!實際上,這裡《老子》所說的,等於《礼運·大同篇》孔子感叹人類文明的退化一樣。

德仁義礼失後該若何
“故失道而後德”,上古的人個個有道,只要講到道,大家都是有道之士。時代嚮前,“道”漸行消失,才產生了“德”,用“德”作為行為的標準。“失德而後仁”,時代更嚮前走,到孔子的階段,拼命提倡“仁”。到了孟子戰國時代,“仁”又靠不住了,又提倡“義”。每個時代產生的思想主張,所表達、號召的都不同,所以說,“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礼”。到了“礼”這個階段,包括有了法制,“礼”與“法”是連在一起的,因為社會人心壞了,所以在文化教養方面,希望個個有“礼”。

“礼”是屬於教化方面的,教育亦難成功,人長大後進入社會,競爭使彼此相互傷害。所以,只好構成法律,就是“礼”而後有“法”,“法”沒有效用之後而有“刑”,不守法的人,只好把他抓來用刑了。若連刑都不起警嚇作用時,那就無法講了。所以說,老子這裡是一種感叹。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在老子的時代,社會已經退步到提倡“礼”的階段。我們要如何讀老子的書呢?我們看人類社會,整個世界科學文明的發展,在工商業發達的國家,教育跟著也普及了。照說,教育越普及,人應該越好啊!可是,事實上天下思想反而越亂,社會的犯罪行為越多。反轉來看鄉野的地方,鄉野之人沒有受過教育,他卻不敢犯罪,行為比較朴實。所以說,人類缺乏忠信才需要“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一生從事教育的,深深感覺到所謂教育,不知究竟是過還是功,教育的確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人讀書是為了多得知識,不過,是有知識好呢?還是沒有知識好?在我個人來說,現在深深感到,當年如果不讀書,現在不曉得多舒服!很後悔自己年少的時候,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不去學耕田?春天種田多舒服啊!知識越多痛苦越深,學問越渊博煩恼越大。所以很多人對道德學問的觀念極為擔忧,不但忧國忧民,學了佛的人,還要擔忧眾生。你說,這個知識對我們有好處嗎?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前識”就是預知,等於西方宗教說的“先知”,東方稱之謂“神通”,也就是未卜先知。一個人坐在那裡打坐,希望能曉得明天的事,曉得前世的事,可是老子說:“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有了神通的人,最後家也丟了,都變成了精神病。不要以為有神通就有好處,其實有了神通,智慧越大,痛苦越大;沒有智慧的人,還只是擔忧明天怎麼吃飯;有了智慧的人,要擔忧未來的世界怎麼變,又要忧愁社會怎麼變,也就是擔心這芸芸眾生要怎麼變。自己肚子都度不了,還要度眾生,這就是“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從老子這個論點看來,他好像是一個笨人,而且越來越笨。但是,不必驟下斷語,再看他下面的說法。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老子說真正的大丈夫,走實在的路子,只有修道。道是什麼?無為。依照佛家來講,就是“萬缘放下”,大丈夫不走微末的路子,要走實在的路子。“道”就是把所有的知識,一切統統丟開了,聪明智慧都丟掉,回歸到朴實無華。“去彼取此”,去掉那些外表的華丽知識,找回自己生命本來的朴實。老子的榜樣是什麼呢?就是“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回歸到在媽媽懷抱時期那個狀態,什麼都不知道。你罵他時是笑笑,那多好啊!罵與贊揚都差不多,沒有分別。牛奶與剩菜混在一起,他也不分別,那都是“朴”,回到那個朴實的身心。

《遍地皆狼烟皆狼烟》——文艺批判是一剂警世良药不可少!

一个社会如果批判精神缺位就会如坠机般狼烟四起!作为当代中国的文艺及教育圈的文艺批判精神丧失则酿至伪学术泛滥成灾!就拿绘画界来说吧,一类是官方美术院校的教授专家,一类是职业画家构成中国绘画界的两大组成部分,官方美术院校的教授专家某种程度上是代表学术的权威,但位高权重时切不可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不能因为你的胃被美味佳肴琼浆玉液所裹挟就可以对天下人不负责,说违心话说吹捧词,这是对学术的亵渎,这跟法官的胃如若被裹挟忒弥斯正义之神便坍塌于瞬间同理!身在高处切莫以为天下人皆是美盲,昨晚抖音平台就显现这一幕,一帮子位高权重的学术大咖对一个画家的画大肆吹捧,但画作连起码的视觉协调都难尽人意,充其量就是炫技而已,这些大咖是受人邀约喝人美酒难却人情?记住了,本人是国内第一个一眼断定拍了7.5亿美元的油画《救世主》是一张假画的人,这些大咖你觉得可以肆意忽悠天下都是美盲?一直以来本人一直以为就本人单位的一群教师群体是无才无德丧失底线的钻地鼠混江湖,没想北京某些大咖亦如此,天下乌鸦一般黑?学术被金钱,利益和关系所捆缚时则遍地皆是狼烟!重拾文艺批判精神是文化复兴的当务之急!

2021年度工作总结,送给忙碌了一年的自己[呲牙],愿2022更美好[烟花][烟花][烟花]

光阴荏苒,日月轮回,回首匆匆,感慨万千。余自入田园已十余载。凭窗俯首,寄情遐思,户牗之外,万物生机,恍恍然犹如昨日。

及至此,受惠于诸位领导、同仁,诸位拓我之胸襟,博我之寡陋,弥我之瑕疵,助我之急难,消我之块垒。

忆当初,惶惶乎似惊弓之鸟,耻无相关知识之累积,何等惶恐;期间唯有勤勤恳恳,博采众长,潜心求教,循序渐进;如今方于混沌之中领略一二,诚惶诚恐以叩诸位之德。
  余常思,三人行必有我师。遂多思多想,细心求教方为上策。昔朱子言: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吾谨记于心,深入乡野户家,观察耕织饲养于甚微,问询之完全,勾勒问题之缘由,思索解决之良策。余虽愚钝,尚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唯有勤恳方为上策。忆一夜,百思不得其解之时,辗转反侧,至三更方有眉目。是时,吾暗下决心定当庶竭驽钝,以完所托。

吾自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党之建设,虽务虚之作也,但“品牌”创建不可或缺,吾倍感压力之大。虽有鸿鹄之志,却只能望而兴叹。吾等只能站于前人之肩,总结各位仁贤之德,以此略长绵薄见识。愿此等浅学能叩开思想朱门,方不枉此念。
  吾虽无才无德,但亦有不怯之心。一日,受邀共话“两委”换届之经验,虽有怯场之心和无才之实。但亦想:事若求全何所乐,人非有品不能闲。于是斗胆献言,及至台下,乃自嘲曰:稚口小儿,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及地厚。
  吾立于世三十有八载,韶华易逝,青春不再,萍踪浪迹。蒙先生之谬爱,赖同僚之弼佐,踏上仕途。吾本感激,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虽不求建功立传,但自问无愧于本职。奉献岗位,业务尚可。政治有度,德操可诩。
  岁尾打烊,回眸思忖,碌碌十几载,乏善可陈。提笔素描,感叹良深,愈描愈拙,未敢自矜。无功即过,惶遽吾心,愆尤不赦,反省吾身。然人无完人,瑕疵自度颇多。如惰如躁,是为大病。日后,定然自持自律,涅盘图新,求先求进,奋力劳作,以不负广武所冀望也。

值此岁尾,苟作陋文,不知所云,权为总结。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揭发带零食反被罚 不冤枉
  • 【明星娱乐】熊黛林挺孕肚看雪景 网友看“鼻子”猜:怀男孩
  • 女高管被老公家暴||家暴该怎么办
  • 科大讯飞“高管男”合肥高铁上暴打孩子母亲?公司回应:普通员工,将严肃处理!
  • 重庆彩色s型公路通车 市民排队加入限速5公里“贪吃蛇”大战
  • 德国禁止儿童手表:儿童手表引发对个人隐私的担忧
  • 中国地表最强两栖战车
  • 《龙珠》布尔玛声优鹤弘美去世
  • 李敏镐分手后首现身 粉丝夹道上演“釜山行”
  • #新郎伴娘抱挤气球##水果姐被拒维密秀##李敏镐分手首现身#
  • 六名游客在哈萨克斯坦穿比基尼上街被捕
  • 保价20万燕窝寄碎,被判全额赔偿后,快递不服!
  • BBC快报|英国两架飞机在半空中相撞
  • 油价迎年内第7次上调,每升油涨7分!
  • 超值 | ¥3499起即可乘暑假黄金航次,享奢华邮轮,还能游台湾、日本!
  • 曾为《七龙珠》配音,著名声优鹤弘美去世
  • 维密秀前大反转!Gigi被拒水果姐被刷,这次请了哪些大咖?
  • 幸存者佘子清离世 见证日本南京屠杀者仅剩99人
  • 张雨绮喜得龙凤胎,是基因强大,还是……
  • 倪妮、奶茶妹妹、海清……哪个才是你心中的南京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