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典:《论语.述而》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现代翻译:夫(fú)。孔子对颜渊说:“如果用我,就去积极行动;如果不用我,就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子路说:“如果让您率领三军,您愿找谁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大河,即使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与他共事的。我所要找的共事的人,一定是遇事谨慎小心,善于谋划而且能完成任务的人。”
 
三国魏何晏等《论语集解》:孔安国曰:言可行则行,可止则止,唯我与颜渊同耳。大国三军。(天子六军,大国三军,小国一军,军万二千五百人也。)子路见孔子独美颜渊,以为己有勇,至於夫子为三军将,亦当唯与己俱,故发此问也。暴虎,徒搏也。冯河,徒涉也。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此明顔、孔于事等于行藏也。用者,谓时世宜可行之事也。藏者,谓时世不宜行之事。尔,汝也。自降圣以下而贤人能得,故可行用,则顔孔所同,故云用行舍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孙绰曰:圣人徳合于天地,用契于四时,不自昬于盛明,不独曜于幽夜。顔齐其度,故动止无违,所以影附日月,絶尘于游塲也。一云:与,许也。唯我许汝如此也。子路闻孔子论行藏而独美顔渊,然若行三军,必当与已,已有勇故也,故问则谁与之。孔子闻子路之衒(xuàn夸耀)勇,故抑之也。空手搏虎为暴虎,无舟渡河为凭河。言挌虎须杖,渡河须舟,然后身命可全,若无杖而搏虎,无舟而涉河,必致伤溺。若为此勇,则我行三军,所不与也。以斥子路之勇,必不得其死然也。缪播曰:圣教轨物,各应其求,随长短以抑引,随志分以诱导,使归于会通,合乎道中,以故刚勇者屈以优柔,俭弱者励以求及。由也,以勇为累,常恐有失其分,觅功衒长,故因题目于回,举三军以致问,将以仰叩道训,陶染情性,故夫子应以笃诲,以示厥中也。孔子既抑子路,而又云:我所以与者,政欲须临事而惧,又好为谋事而必成者也。沈居士曰:若子路不平与顔渊而尚其勇。鄙昧也已甚,孔子以之比暴虎凭河,陷之于恶,实为太深。余以为子路闻孔子许顔之逺,悦而慕之,自恨己才之近,唯强而已,故问曰子行三军则谁与,言必与许已也,言许己以麤(cū同粗)近也。故夫子因慰而广之,言若在三军,如暴虎凭河,则可贱而不敢取,谓世之麤勇也;若惧而能谋,抑亦仁贤之次流,谓子路也。如此,三军则不独麤近也。
 
宋朱熹《论语集注》:尹氏曰:“用舍无与于己,行藏安于所遇,命不足道也。颜子几于圣人,故亦能之。”子路见孔子独美颜渊,自负其勇,意夫子若行三军,必与己同。暴虎,徒搏。冯河,徒涉。惧,谓敬其事。成,谓成其谋。言此皆以抑其勇而教之,然行师之要实不外此,子路盖不知也。谢氏曰:“圣人于行藏之间,无意无必。其行非贪位,其藏非独善也。若有欲心,则不用而求行,舍之而不藏矣,是以惟颜子为可以与于此。子路虽非有欲心者,然未能无固必也,至以行三军为问,则其论益卑矣。夫子之言,盖因其失而救之。夫不谋无成,不惧必败,小事尚然,而况于行三军乎?”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新语慎微篇引此文说之云:“言颜渊道施于世,而莫之用。”是行、藏皆指道言。孟子谓“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又云:“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即此此义。案:下篇夫子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此明人出处之法。若此云“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但言用之,舍之,不复计及有道、无道者,正是维世之意,欲易无道为有道也。此惟时中之圣能之。孟子称孔子“可以仕则仕”,谓用之即可以仕也。“可以止则止”,谓舍之即可以止也。颜子合符圣德,故夫子言我与尔有是”矣。“好谋”者,好犹善也。左襄四年传:“咨难为谋。”说文:“虑难为谋。”焦氏循补疏:“‘好谋而成’,成犹定也,定即决也。 好谋而成,即是好谋而能决也。”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孔子多次表达了这种意思:“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泰伯》)“邦有道则任,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卫灵公》)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所有这些说法,其实都是意思相近。藏并不是隐藏,隐遁,隐居,其是相对于“行”“仕”而言,是不卑己而求,不显彰于功,顺道而为之,无争故无不争。智、仁、勇三个字是相连的,而且,真正的大勇,孔子认为,一定是有智有仁;真正的仁,则一定有智有勇;真正的智,也一定有仁有勇,三者不能分开的。由也,以勇为累,常恐有失其分,孔子随志分以诱导,使归于会通,合乎道中,以故刚勇者屈以优柔,孔子既抑子路,而又教之云:临事而惧,好谋而成。遇事谨慎戒惧,要有“临渊而惧”“如履薄冰”之意识,做事要分析、考虑,谋划得充分才能决断。好谋的实质是一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好,把事情办成。

《印光法师念佛问答600问》
   卷四 净土法门与修行利益

【147】念佛能治好遗传病吗?

遗传之病,亦宿业所感。当至诚恳切念佛及观音圣号,当可即愈,而不复遗传矣。所言解脱之门,唯有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此系仗佛力了生死法门,即生可以做到。若不专修此法,修其他种种法门者,非博地凡夫一生两生所做得到。吾人从无始来,至今尚在生死轮回中者,皆因其中未遇净土法门,或遇而不修所致也。今幸遇之,切勿错过。今为汝取法名为宗信。以信愿行三法,为净土正宗。第一要有真信。有真信,必定有真愿真行。否则不名真信。念佛一法,尚能超凡入圣,况遗传病有不即愈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774页 复琳圃居士书)

悦读笔记

在某种情况下,忠诚是对爱情本身的一种报复、讹诈和惩罚的形式……忠诚并不是爱情。

在这种没有爱的从属关系中却有着某种悲怆感人的东西,某种痛苦的成分,就像对人许下愿要一生忠贞不渝,当保持忠贞的理由不复存在时,仍然还保持忠贞一样。

当今的世界就是如此,人们往往不能干自己想干的工作,只能干别人想干的工作……因为这里面总是牵涉金钱的问题,我们干什么工作,我们做什么人,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事业,我们最美好的愿望,甚至我们与所爱的人的关系,都牵涉钱的问题。

看书过程中,傻乎乎被男主人公牵着走,和他一样百思不得其解。直到看到梁永安教授的解读:“男性的局限是在于看不见女性的价值。”顿觉惭愧,何止男性看不见,女性自己也未必看见,或只看见自己的痛苦而不知原由,也无力改变。

《鄙视》(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