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
揭开
“ 地狱门前僧道多 ”的
历史真相

地狱思想是人类宗教的共同信仰

地狱思想在释迦世尊出生以前的印度就有了,

而在佛教传入之前的中国
也已有了人死之后下黄泉的说法

西方的基督教也提到
关于世界末日之时不信基督
特别是不被基督宠爱的人
即入炼狱的情形,

可见地狱思想是人类宗教的共同信仰。

不过对于地狱的描述和看法,

因了地域、
时代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而颇不一致。

此由于各民族、
各宗教的信念互异,

所见地狱的景象也不一样,
在某一宗教认为可升天堂的人,

在另一宗教竟又是要把他们收到地狱里去。

印度佛经里所说的地狱,

有八寒地狱、
八热地狱,

各有十六游增地狱。

八寒、
八热为根本地狱,

十六游增称为近边地狱。

尚有处于山间、
树下、
空中的孤独地狱,

另有十八地狱之名。

佛教对于地狱的描述,
初见于
《 杂阿含经 》卷四十八,
谓有大火赤红的地狱。

其详细的分别叙述,
乃见于
《 长阿含经 》(第十九)
《 立世阿毗昙论 》
《 杂阿毗昙心论 》
《 大毗婆沙论 》
《 俱舍论 》
《 涅槃经 》
《 瑜伽师地论 》
《 大智度论 》等。

由于各民族、
各宗教的信念互异,

所见地狱的景象也不一样

由于时、地、风俗、信仰的不同,

所见地狱也不同中国民间相信人死之后,
经过十殿阎王的审理问案,

每一殿都设置不同的地狱和刑罚
此在印度传来的佛经中并无根据,

而是出于中国民间传说的
《 十王经 》,

据说是由成都大圣慈寺的藏川传出;

道教也传有十殿之说,
并有一百三十八所地狱。

类此信仰的源流,

总不外乎出于
感梦、
扶乩、
降灵、
死而复活者等所辗转流布,

其阎王之名虽渊源于早期印度的梨俱吠陀,
但他是住于天上,
是司理死亡的神,
渐渐地阎王降住地府。

至于衍生出十殿之说,
乃是后期中国人的信仰了,

此与君主时代的司法程式有关,
各级首长兼理各级法院的职责,
十殿阎王问案,

一如人间的知县、
知府、
尚书乃至皇上亲审。

所见地狱景象也以各人所熟悉的人间环境为样本,

中国古人所知的地狱中
没有非洲的黑人及欧美的白人。

由于时、地、风俗、信仰的不同,

所见地狱也不同,

佛说:
“ 万法唯识,
三界唯心。”

地狱在众生心内实有其事,
又不必尽同,
既不可否定地狱的存在,

也不必拘泥、
执著于诸种有关地狱传说的必然。

佛经中叙述到堕地狱的例子也不少,

早期是指犯了
杀父、
杀母、
杀阿罗汉、
出佛身血、
破和合僧的五逆罪者会堕地狱,

例如佛的堂弟提婆达多及其伴党堕入地狱,

渐渐演变成为凡是做错了事、
不论轻重都要下地狱之说。

而在比丘及比丘尼律所见犯戒、
破戒的过失,

仅有数条极重过失为不可悔。

所谓不可悔,

是指失去戒体而被逐出僧团、
再受国法死刑的制裁者;

可悔,
则有对众人、
对数人、
对一人忏悔及对自己良心的责心忏悔。

而僧尼律中处处都说
“ 犯过者当忏悔,
忏悔则安乐 ”,

又有说
“ 有戒可破是菩萨,
无戒可犯是外道 ”,

并没有强调凡是破戒便入地狱的观念。

罪过又可分成戒罪和性罪 :
所谓性罪是指造恶行为的本身就是罪,
不论受戒不受戒,
犯了过必须受报;

戒罪则是在受戒之后,
增加持戒功德,
倘若犯戒,
便在性罪之外另加戒罪。

所谓戒罪者,
是指持戒有功德,

犯戒有罪报 :
持戒是对一切众生,
所以功德无量;

犯戒只能对少数众生,
所以破戒的罪过再大,
也不及持戒的功德之多。

受戒有约束的功能,
悔过有洗心的功能。

罪有轻重,
犯了极重的戒罪及性罪者下地狱,
其他的轻罪则随类受报,

生于人、鬼、异类群中,

都有受报的机会。

由此可知,
作恶、
犯戒,

未必全下地狱。

虽有一部晚出的
《 目连问经 》,

强调事事都可能下地狱,

这在早期的
《 阿含经 》
及律中尚没有见过,
否则易于使人误会:

不信佛不学佛还不至于下地狱,
信佛学佛后反而容易下地狱,

那还有多少人敢来信仰佛教而学佛修行呢?

所谓
“ 地狱门前僧道多 ”
这句话,

既非佛家语,
也非道家语,
而是在明朝之后,

从一些斋教的乩坛、
灵媒的口中传出

斋教徒众都是在家人,

他们剽窃儒、释、道三家的若干名词和观念,

似是而非地组成新兴宗教和秘密结社之民间信仰,

因为他们是在家人的宗教组织,
所以在排斥他教及吸收信徒的利益冲突之下,

不得不跟出家的僧侣及道士采取敌视对立的态度,

因而传出
“ 道降火宅 ”的口号,
鼓吹俗人修行容易生天得道,

渲染捏造出家修道者的
困难、
黑暗、
腐败,

宣扬僧道都下地狱的观念。

他们在通过市井间的口耳相传,

便成了一句
“ 地狱门前僧道多 ”的流行语,

既可丑化僧道的形象,
也可吓阻优秀的俗人出家为僧道。

然其既非出于佛经,
自可不必介意。

不过必须指出,
这句口号乃是出于斋教徒的杜撰故事,
目的是为了侮辱佛道二教。

须知凡有人事就有弊端,

僧中难保没有破戒、
犯戒的人,

释迦制戒就是为了
防范、
制裁、
处理这些事件。

儒家说 :
“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出家的凡夫在未修成圣贤之前的修学阶段,
因为不清净所以要求戒,

受戒是修行的起点,
跌倒了再爬起来,
犯了戒再忏悔,
乃是正常的事。

斋教徒们自己不愿受出家戒的约束,
反而诋毁出家人持戒不严,

并且夸张出家人的犯戒罪行,
其存心显而易见。

( 圣严法师 )

慈诚罗珠堪布: 《佛说阿弥陀经》是往生净土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其中讲了往生极乐世界需要远离两个违缘,具足四个因素。

需要远离的两个违缘是什么呢?《佛说阿弥陀经》中讲到:第一是五无间罪;第二是谤法、舍法罪。除了这两种罪业以外,其他如杀、盗、淫、妄等等所有罪业,都不会障碍往生极乐世界。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罪业虽然也很严重,但我们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和对极乐世界的向往之心,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功德,以此功德就能消除这些罪障;而上面所说的两个违缘却是极其严重的罪业,必须通过其他方法才能忏悔清净。

一个违缘是谤法或舍法罪。它有很多种,其中最严重的,是指妄说不存在因果、轮回,无所谓善恶报应,也没有西方极乐世界等等。

简单地说,就是认为佛教所讲的都是虚假的、欺骗人的。若这样想就是舍法,这样说就是谤法,这是最严重的。假如我们曾经有过这种想法或说法,就一定要励力忏悔,使其清净。

另外一个违缘是五无间罪。五无间罪虽然有五种,但其中恶意出佛身血与破僧和合这两种,现在不会发生了。当前有可能违犯的,是弑父、弑母与杀死阿罗汉这三种罪业。

一般的人都很清楚,自己有没有故意杀死亲生父母。至于杀死阿罗汉的罪业,我们也可以通过推理得知:因为阿罗汉是人或天人的身份,如果没有杀死过人,就不可能杀死阿罗汉。

以前法王如意宝广弘净土修法的时候,首先就要求我们通过简单的金刚萨埵修法——念诵十万遍的百字明,或念诵四十万遍的金刚萨埵心咒来断除这些违缘。

断除这两个违缘是第一步,然后在违缘消失的前提下,再创造四个因素,即四个顺缘。

"不染六尘即护法”。尘是什么呢?尘就是外境——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六根和六尘是相对应的,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等就是六根,然后眼耳鼻舌身所接收到的外面的这些信息,眼睛可以看到的光,耳朵能够听到的声波,这一类的东西叫作尘。

不染六尘是什么意思呢?怎么不染呢?比如说,当看到某一个东西的时候,如果他是一个证悟的人,那么他看到了、听到了,这个外面的东西不会给他留下任何的痕迹。

普通的人、还没有证悟的人,看到任何一个东西的时候,这个东西会给我们留下一些痕迹。在我们的阿赖耶识当中,对有些东西,我们就不喜欢、恨、生气;对有些东西,我们有执著、有喜欢;有些东西,我们既不恨也不喜欢,但是认为这是真实的,虽然没有嗔和贪,但是有了无明,它也会留下痕迹。这些痕迹都叫作染。

证悟的人,他可以看得到,他可以听得到,一切都跟正常人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他没有执著,所以六根和六尘中间,他已经做了一个切割,这样以后六尘就不会对他的心产生什么影响,所以这就叫作不染。

大家要知道,实际上并不是六尘染我们心,而是我们心染六尘。意思就是说,我们看到了某个东西的时候,我们是去执著。如果我们不执著的话,这个我们看到的东西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一点都不会有关系。

但是我们看到东西的时候,要不就是执著,要不就是恨,要不就是喜欢,认为这是真实的。这样子以后,我们心就去污染尘,污染了以后,回过头来,尘又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心,所以就叫作染。

不染六尘名护法。“护法”,保护佛法。什么是佛法呢?佛法就是我们心的本性。我们不是保护了外在的佛法,是保护了我们自己心的本性,这个就是法。

“出离生死名出家”。什么叫出家呢?剃个光头,穿一身的袈裟,是不是叫作出家?待在寺庙里面是不是出家呢?不是。真正的出家是什么呢?就是出离生死。这个就是大乘佛教的观点。

大乘佛教的观点就是:你没有自私,离开了自私,然后离开了生死,那这样子才叫作出家。那么这种出家,它有可能形象上是一个有家庭的,是一个在家人。这种在家人,怎么可能是出家人呢?因为这个标准是不一样的。

所以,虽然他的身份看起来是一个有家庭的在家人,但是因为他超越了生死,所以就是出家。就像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他们都不是小乘佛教的这种出家人的形象,他们都是在家人的形象,但是他们都已经超越了生死,所以他们就是出家。

“不受后有名得道”,“有”是什么呢?就是轮回。“后有”就是我们的下一世。如果你这一生当中修行,证悟了空性,断除了下一世,不需要再以烦恼轮回,这个就叫作得道。如果下一世还需要用业力和烦恼来轮回,那就是还没有得什么道。

“不生妄想名涅槃”,“妄想”是什么呢?妄想就是执著。所有的执著,善的执著,恶的执著,无记——不善不恶的这些执著,在这个地方都叫作妄想。那么不生妄想的话,那就是涅槃。涅槃这两个字,是印度梵文的音,意思就是断除了所有的痛苦。

如果我们心里把所有的这些执著、妄想全部断掉了,那怎么可能有痛苦呢?痛苦是不会有的。因为我们各种各样的痛苦,都是来自于我们的执著,来自于各种各样的这些观念。所以,现在不生执著,不生这些妄想,自然这些痛苦都会停止,不会存在的。

如何善巧方便地去修?如何迅速地用最小的力气去积累最大的福报?也是要有智慧,要知道抉择。

(一) 由福田门故力大

第一个是由福田门故力大。你种的田是什么田,同样是稻谷的种子,你种在那个贫瘠的土壤里面,结的稻谷很少;种在最肥沃的土壤里面,结的稻谷很多。同样的种子,果实相差很远,对不对?所以说我们要会种福田。

什么福田?我们说悲田、恩田、敬田。你看到这些凡夫众生,有病或者年老,或者是弱势群体,我们有悲心去帮助他,这是众生缘慈。这个是福田,但是比较贫瘠一点。

肥沃一点的是什么福田?是父母亲。我们孝顺父母积累的福报很大,所以一定要孝顺父母。然后受戒的比丘、比丘尼,如法修行的法师,我们去以清净心供养,这个样子福报更大。再往上是真正的菩萨,现在家相的菩萨;再往上是现出家相的菩萨;再往上是佛陀。

有一个果报说白衣比丘尼的故事。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尼,她随佛出家,这个人她很有一点福报,什么福报?她不用花钱买衣服,自然就有衣服披在身上,很奇怪。

那是什么果报呢?因为拘那含牟尼佛时候,这个白衣比丘尼是一个很贫穷的女子,就夫妻两个,很苦了,没有衣服,只有一条破毯子。家里很穷,被子也没有,夫妻两个睡在稻草上面。因为很穷,夫妻两个就只有一条毯子,晚上就拿这个毯子做被子盖。白天就只能够一个人出去干活,不能两个人出去,哪个出去,哪个就用毯子把自己身体裹起来。

大家看到过印度人没有,穿那个纱丽,知道吗?一块布把自己身体围起来,就是纱丽。

然后这个男的出去,女的就躲在稻草里面;女的出去,男的就坐在家里面不动。后面听说佛陀来了,这个女子的心很好,对佛很信,她就在门缝里面跟那个比丘说:“法师请你过来,我有一点很微薄的东西要供养佛陀。”

那法师说:“你出来嘛。”

她说:“我不方便出来。”

这个法师还是恒顺众生,就走到她家里去。她把这个门打开一点点,用手把这条毯子递出去,把门关起来。这个比丘觉得很奇怪,但是,还是拿了这条毯子去供养拘那含牟尼佛,一条很脏的毯子。

当时还有很多国王献供养,但是佛陀怎么样?佛陀说:“把那条毯子拿来。”什么东西都没有要,说把那个毯子拿来。

很奇怪,然后大家就请问说:“佛陀为什么会特别喜欢那条毯子?那么脏。”

佛陀说:“我不是喜欢这条毯子,要知道这个供养的心是最难得的。”

为什么最难得?你想一想,她没有顾一切,她什么都不想,她就只有一条毯子,她供养佛陀了。她夫妻两个都没东西穿,不敢出去了,那不是要饿死吗?是不是?什么都不想,供养佛陀,佛陀就讲了这个情况。

那么这个比丘尼得到的现法果是很多的国王送给他们夫妻两个很多的财富。异熟果是生生世世一生下来自然就有衣服披在她身上,身体长大了,又有新的衣服披过来。她随佛出家,佛陀说:“善来比丘尼。”自然地就有比丘尼的服饰到她身上来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供养佛的功德最大,对不对?要会种福田,我们要知道,后者依次比前者的力大。

(二) 由所依门故力大

第二是由所依门故力大。比方说明天我想供斋,最好你头一天就受八关斋戒,然后供斋的那一天,最好也是受八关斋戒。为什么?以这个戒法摄持去做功德,功德要殊胜很多倍,要增长很多倍。出家人也是这个样子的,你受戒以后修持,受了三坛大戒以后修持,比你做一个形同沙弥,这个功德要大。同样的修持功夫,但是功德会殊胜很多,这个力量会大很多。

但是要注意,你种福是如此,反过来说怎么样?如果你受了戒,你再去造罪犯戒,这个麻烦了。你受了五戒,不杀生,你回头又去杀生,或者说过生日,这个儿孙孝顺我,要到酒楼去办,要吃活的,你也去恒顺,这个糟糕了。为你而杀呀!你这个五戒受到哪里去了?那你这个罪比以前更大,有一个杀生的罪,有一个犯戒的罪。

有一些人听说:“噢!这个样子,我不受五戒了。我专门受八关斋戒,我受一天一夜就舍掉它,我这个最方便了。”

是不是这样?那你错了。要知道,如果我们受了戒以后不杀生,我们受了不杀生的戒,同样是不杀生,比方说我不受戒,我也不杀生;我受戒,我也不杀生,怎么样?你不受戒,你不杀生,只有遇到那个环境,遇到那个杀生的环境,然后你不杀生,你才有功德,平时你是没有功德的。但是你受了戒以后,你没有遇到那个杀生的环境,你这个功德也在好像滚雪球一样,不断不断地增长,乃至于你睡觉,你的功德都会长。所以说受了戒,你去睡觉,你的功德都会增长,好不好啊?所以要赶快受戒,是不是?善根日日增长。

所以《入中论》上面说:“增上生及决定胜,其因除戒定无余。”增上生是什么?人天福报。决定胜是什么?究竟涅槃了,毕竟成就,都以戒为基础,以戒为庄严。

(三) 由事物门故力大

第三种修福报、修功德的善巧方便是什么?由事物门故力大。修布施度,法布施的功德比财布施的功德要殊胜,不要说我不能修法布施,不是的。智慧德相,你能够作为大家的榜样就是在说法,大家生信心,众生看到你生恭敬。诸天卫护,你不要花钱请保镖,很多保镖跟着你走,而且昼夜都不离开。

(四) 由意乐门故力大

第四个是由意乐门故力大。你很欢喜去做这个事情,你以菩提心去做这个事情,所以说我们用菩提心供一盏灯胜过不用菩提心摄持供十万盏、百万盏、千万盏灯。所以为什么每次我们闻法之前,我都希望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来闻法。同样是闻法的功德,以菩提心摄持的功德无量无边。

所以我希望大家要知道这些善巧方便。

通过这么四个方面,我们就知道了要善巧,对于业果要善巧。业果如理取舍要知道善巧,我们就可以用最小的、很小的力气积累很广大的福德智慧资粮,培很广大的善根功德,而且把那个不善业的造作降到最低。这样子是我们知道如何去运用智慧来转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要记住,人遇到的任何事情,都有其原因和意义的,它们都是为你而来,都是你人生的伏笔和铺垫,也全部都有迹可循。只是大部分人在还没遇到事之前,是不懂也不相信的,所以对
  • 唉,对父母,真的好心凉,怎么能那么对待自己的孩子,虽然我知道,他们是爱我们的,但是他们的方法真的错了,大错特错旧曾经,青春年少爱造梦,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觉得
  • #长立风采# 春暖花开,生机勃勃,3月5日,第二固井工程项目部以“学雷锋树新风、学铁人立新功”为主题开展了学雷锋活动,组织团员青年为项目部开心菜园施肥、松土等,
  • #上海领养[超话]# 我有一只小狗,1岁8个月,母,中华田园犬(串串)因工作繁忙,经常出差,难以陪伴,所以想找个爱狗人士领养。初始,为引种名狗计,众皆非名狗不养
  • 那这种学校的学生还没等毕业就会接offer接到手软,因为太优秀了,知名企业都会抢着要……:好吧……妈妈,但你说的究竟谁呀?还有人不知道“潘周耽29岁”什么梗吗?
  • #上海疫情##东方卫视抗疫特别节目#悄悄取消,说明,宣传部门再用那种强制式宣传的老方法来麻醉人民的心理,人民群众已经不接受。当然,当局能够虚心听取人民的呼声,快
  • Hi,各位宝子们,之前一直给大家分享好剧,现在决定给大家分享我的日常啦!▪️经过沟通让小姐姐找一个最深刻的纪念的事来作为此次刺青的主题▪️不问不知道 一问才知道
  • 埃德蒙顿附近既没有像迪士尼、环球影城那样的超大游乐园,也没有一天之内可以往返的像 Banff那样的美景。就在 SylvanLake!图 1⃣️-图6⃣️ 都是S
  • “你们的问题”日本《读卖新闻》报道称,即使在乌克兰局势等地缘政治风险增加的情况下,日元也没有升值,这意味着外汇市场的结构发生变化。在当时担忧日元快速升值的日本,
  • 委屈爆哭: 我要买豪宅!》一位亚裔大妈,17岁时移民加拿大,和丈夫生活在一间小公寓里,每天早出晚归地打Labour工,辛苦操劳40年,从花季少女熬成了孩儿他妈,
  • 光看外表,都让人把持不住了呢~[兔子]美图官网: 【美图M8s高清图集】全新美图M8s,四大动漫联名,限量版自拍神器。[心]Hello Kitty、美少女战士、
  • 因为这回没人给钱了[doge]梦女疑似精分出来碰瓷林俊杰,和之前的谢mh,打人歌手陈某套路如出一辙,找个精神不太正常的,泼林俊杰一身脏水,然后收买媒体营销号舆论
  • 时间来到了下午的四点零五分,貌似浮漂有了一点动静,因为双钩都是玉米,不存在小鱼闹窝,于是乎,精神高度集中了起来,当又是一个连续的顿口时,我起,哈哈,有点手感,知
  • 无生无灭,乃为此我 惟此我于十法界能出能入 惟见此我 惟应此我 心相应【会】得此无生之我 只可会,只可应,也只须会,只须应《心灯录》当下明此我 【觉观之前】
  • 但我不知道,原本应该非常严肃的“上海网络辟谣”为什么盯上了“外滩长不长草”这样的边角料事情?我反倒希望外滩地面的砖缝里长草不是谣言,因为这佐证了上海封城足不出户
  • 吃好喝好休息好[送花花][心]配套火炮雷达的火炮报警系统当敌人的火炮向我方重要目标发射过来的时候,我们现在基本是没有办法的。但是这里还是有一个问题,就是首先我方
  • ”” 这时候按照道理就应该有笑声和掌声了,所以路明非说到这里的时候特别顿了顿,拿开讲稿对着全校小伙伴们露出讨好的微笑……这时那味素以学究气出名的副校长低沉的咳嗽
  • 【98.9】冰丝套装短袖T恤中老年妈妈装夏季新款40岁券 ?福姐推荐测评? 二十、总有那么一天,你会不需要轰烈烈的爱情,你想要的只是一个不会离开你的人,冷的时
  • ” #平凡的岗位上是不平凡的奋斗者# (记者 何伶凌)正如焰火和流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不象海市蜃楼是幻化出来的一样,我知道这样平静的生活很短暂,虽然最终我没有
  • 年纪上去后,我觉得那种洗过之后如同搓盘子的嘎吱嘎吱的洁净感洁面真的low,真正上乘感的清洁产品真的是疗愈,放松,清洁感兼具的。(xx届的爱马仕这个称呼真的很烂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