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表证
生地黄性寒养阴,用于外感表证中,如《此事难知》九味羌活汤在除湿解表剂中佐以生地黄,以制约诸药之燥性,使其发表而不伤津;《外台秘要》七味葱白饮为典型的养血解表代表方剂,用生地黄养血滋阴配合葱白一解表邪一滋阴血,共为主药,用于治疗表证而兼血虚之证。一般用量为10~15g。
2.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证
生地黄甘润苦泄,入心、肝血分,为清热凉血要药。治温热病热入营分,身热夜甚、口干、舌红无苔,常与清营透热之品配伍,如《温病条辨》清营汤,以之与玄参、金银花、竹叶等同用。
如温热病热入血分,神昏舌降、斑疹紫暗,常以之与清热凉血药物及活血化瘀药配伍,如《备急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以之与犀角、赤芍、牡丹皮等同用。
若治热病后期,余热未清,阴分已伤,夜热早凉,则常与清虚热药及养阴药配伍,如《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以之与青蒿、知母、鳖甲等同用。一般用量为10~30g。
3.用于养阴生津
生地黄气轻质润,能清胃热、养胃阴、益胃气、生津液、补五脏、通血脉,用于热邪渐减,胃阴虚亏所致的口干、口渴者,以之清热养阴,常与沙参、麦冬、玉竹、冰糖合用,如《温病条辨》益胃汤;
若暑热灼肾阴,肾水不能上济而口渴不止者,借其甘润而滋液,与黄连、乌梅、阿胶合用,有苦甘结合,泻火以育阴,酸甘结合,滋阴而上承之功,如《温病条辨》连梅汤;
若肺热炽盛、烦渴多饮者,取其养阴滋液,与天花粉、黄连、藕汁伍用,以助清热除烦、生津滋液之功,可与麦冬、天冬、黄芩并用,其效益彰,如《丹溪心法》消渴方。一般用量为10~30g。
4.用于阴虚咳嗽
生地黄以其滋阴润肺、凉血清热之功能,在治疗肺脏疾病中被广泛应用。
如《证治准绳》白艾枇杷丸、《医学心悟》月华丸均为治疗阴虚内热、咯血之方,两方均用生地黄滋阴养血、凉血止血,被后世广泛用于肺结核咯血的治疗;
而《医方集解》百合固金汤则为金水并调、肺肾同滋之方,用于肺肾阴虚久咳,方中生地黄滋补肺肾之阴,实乃治本之妙法。一般用量为10~30g。
5.用于心阴虚证
生地黄性寒滋润养阴,用于心阴亏虚诸证颇为适宜。如《摄生秘剖》补心丹、《古今医统》养心汤、《兰室秘藏》朱砂安神丸均为养心宁神之剂,方中均用生地黄养心阴、补心血以宁心神;
《伤寒论》一百三十方,唯炙甘草汤用生地黄配合他药养心阴、补心阳,用于治疗“心动悸”“脉结代”。
临床常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这亦说明生地黄在补养心阴方面的重要作用。临床用之,多能取得良效。一般用量为10~30g。
6.用于阴亏便秘
生地黄滋阴寒润,能滋阴增液,治疗阴虚津亏便秘者较为适宜。常与玄参、麦冬等滋阴润肠药合用,如《温病条辨》增液汤;
对于阴枯津乏而阳明里热大便不通者,方如《金匮要略》新加黄龙汤、《沈氏尊生书》润肠丸等,方中均重用生地黄以清热养阴、润肠通便,起“增水行舟”之作用。一般用量为10~30g。
7.用于小便不通
心火亢盛、小肠瘀结不利者,用生地黄上清下导,常与清热利尿之竹叶、木通、甘草梢同用,如《小儿药证直决》导赤散;
若水亏阴涸、小便癃闭者,多与黄柏、知母、熟地黄配伍,共奏滋阴泻火、利尿开窍之功,如《成方切用》化阴煎。一般用量为10~30g。
8.用于牙龈出血、溃疡等口腔疾病
生地黄在脾胃系疾病中的应用,上达口齿,下至肛肠,无所不及,贵在辨证准确,选方精良,乃有奇效。
《兰室秘藏》清胃散为清泻胃火、凉血养阴之方,方中用生地黄凉血养阴,用治牙龈出血等病,疗效卓著,后世多用本方治疗牙周炎、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一般用量为10~30g。
9.用于吐血、衄血、便血
生地黄清热凉血,可用于肺胃积热,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者,用此清热凉血,常与生荷叶、生侧柏叶、生艾叶合用,如《妇人大全良方》四生丸;
若虚劳吐血不止者,与黄芩、阿胶、白芍、当归、伏龙肝(灶心土)合用,如《圣济总录》地黄散;
对于湿热下注大肠,热伤血络便血者,用于凉血养血,与黄芩、地榆、乌梅、槐花等合用,如《成方切用》约营煎。一般用量为10~30g。
10.用于月经过多、崩漏
肝藏血,体阴而用阳,生地黄养血柔肝、凉血止血,能养血调经,如《金匮要略》胶艾汤为补血调肝、活血止血之方,方中用生地黄养血调肝,用于治疗妇女冲任虚损,崩中漏下等证;
又如《圣济总录》地黄汤,生地黄与黄芩、当归、艾叶、侧柏叶合用益冲任、摄经止血。一般用量为10~30g。
11.用于皮肤瘙痒
生地黄“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古今中医学者用生地黄治疗顽固皮肤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医宗金鉴》消风散依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中医理论,在大量祛风、除湿、止痒药中加入生地黄、当归,凉血、养血、活血,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后世治疗风疹湿疹等皮肤疾病的基础良方。
冯先波治疗血热皮肤瘙痒常予犀角地黄汤,其中重用生地黄20~30g以凉血、养血,收效甚佳。
中医皮肤科专家朱仁康治疗皮肤瘙痒亦善用生地黄。朱老因考虑皮肤病血热所致者颇多,故喜用生地黄作为凉血清热的主药,药量既大(多30g以上),使用范围亦广,常与牡丹皮、赤芍配伍,收效满意。
12.用于痹证
生地黄用于痹证的经验,中医学家姜春华教授最为善用。姜老治疗痹证,注重以肾为本,善用大剂量生地黄于温散蠲痹、祛风通络药之中,以凉血清营、养血补肾、滋阴通络,用其治疗反复发作的顽痹,每获良效。
姜老以补肾为主治疗各种痹证,并结合科研试验研究,自创的乌蠲痹汤治疗风痹、寒痹、湿痹、热痹均有佳效。方中大剂量生地黄为君,生地黄具有滋阴通络、凉血清营、补益肝肾之功,《神农本草经》曰其:“逐血痹”“除寒热积聚”“除痹”。
姜老用生地黄治疗顽痹一般用量在60~90g,最多可用至150g。
其用意有三:第一,生地黄甘寒,入肝肾经,可滋阴养血、补肝益肾,得酸平之怀牛膝、辛温之五加皮协助,共同发挥补益肝肾、扶助正气的作用;
第二,风、寒、湿三痹中寒痹和湿痹均需辛温或燥烈之品方可消除,然辛温燥烈之品无不有伤阴耗血之弊。方中川乌、蚕沙、威灵仙、独活便是此类药物,得大剂量之生地黄,可缓和它们的燥烈之性,双向调节,取利去弊;
第三,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地黄有除痹作用,生者尤良,风、寒、湿三痹中行痹(风痹)需以散风为主,佐以驱寒利湿,但古有“治风先治血,风行血自灭”的理论,更需参以补血之剂,血不足者痹着不行,生地黄补血养血,补养充足,自然流通洋溢而痹行矣。
该方以生地黄为君,组方严谨,配伍精当,用于临床确有良效。

北京同仁堂著名针灸专家王红伟教授——谈名医治疗皮肤病经验用药

名医朱仁康应用生地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朱仁康老先生治皮肤病,惯用生地,药量大(多在30克以上),使用范围亦广,常为同道们所瞩目。

对话,是朱老与后学者传授关于自己运用大剂量生地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问: 生地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甘苦而寒,有清热凉血、养阴润燥作用,历代沿用至今。您善用此药治疗皮肤病,其理何在?其经验可授之乎?

答: 因考虑到疮疡皮肤病血热所致者颇多,故喜用生地作为凉血清热的主药。临床上凡遇血热证者,除重用生地外,常与丹皮、赤芍二药配伍,收效颇为满意。”

问: 配丹皮、赤芍又有何妙用哉?

答: 有热当清乃为常法,但热与营血交结,情况就复杂了。

虽然《素问·调经论》有“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之论,但是热乃温之甚,血遇热失其度而妄行,或邪热煎熬营血而滞涩,故在重用生地的同时,配丹皮、赤芍既可加强凉血清热的作用,又能活血散血,以防火热煎熬,营血瘀滞。

此即取叶天士热入血分“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之意。

在临床上常见因某些药物而引起的药疹,周身泛起弥漫性大片红斑,中医称为中药毒。此系内中药毒,毒入营血,血热沸腾,外走肌腠所致。

余常用自拟的皮炎汤(生地、丹皮、赤芍、知母、生石膏、银花、连翘、竹叶、生甘草)治之,多能应手而愈。

另外,由于心经有火、血热生风引起的皮肤痛痒症、皮肤划痕症等病,每以《金鉴》消风散化裁治之,但常加大生地的用量,以增强凉血清热作用,往往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问: 您用生地治疗其他皮肤病前经验如何?”

答: 据有关文献记载生地尚有“润皮肤燥、去诸湿热”(《医学启源》),“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本经逢源》)等功能,所以也用生地与相应的药物相配治疗湿疹、银屑病以及剥脱性皮炎等病。

例如,中药毒重证,由于毒热内炽,伤阴耗血,肌肤失养引起的剥脱性皮炎;银屑病由于外用药不当引起的红皮症,皮肤层层剥脱或皮肤大片潮红层层脱屑,皆系血热生风,风燥伤阴之证,余拟增液解毒汤治之。

方中重用生地,并与元参、麦冬、花粉、石斛、沙参等药配伍,此处生地的作用,在于滋阴润燥。

又如,湿疹渗水日久,伤阴耗血,而湿性粘腻难除,往往使病情缠绵不愈,出现舌红绛、苔根部稍腻等症,余拟滋阴除湿汤治之。

方中生地、元参、当归、丹参滋阴养血,配合茯苓、泽泻淡渗利湿,此处重用生地,其作用在于滋阴而兼能除湿。

以上所举,足可见吾用生地之大概也。

问:人参和黄芪,当归与地黄,这两组药有什么异同点呢?

答:人体的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所以治病的原则,就是利用药物的阴阳性能的作用,来调整人体阴阳的偏衰或偏亢,以达阴阳协调,疾病消失的目的。

气与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属阳,血属阴,二者相互依存。阴血的化生,赖阳气的功能;而阳气的功能,又必须依附阴血的物质来供养。

参、芪、归、地,益气养血是它的主要性能,为临床常用的药物。

四者各有专长,黄芪补气中之阳,人参补气中之阴,当归补血中之阳,地黄补血中之阴。在临床上往往是相互配伍,以取得综合的疗效。

1、黄芪补气中之阳

黄芪性微温,味甘,为补药之长,故尊之曰“芪”。(《说文》:芪母也。)

《金匮》黄芪建中汤治虚劳里急,用黄芪温和中阳。

李东垣著《脾胃论》进一步阐发“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的观点,主张“益气升阳”,用黄芪以促进脾胃阳气的升发。

《世医得效方》又宗仲景黄芪主治表阳虚之旨,创立玉屏风散以固表阳。

《本经》谓主大风者,因它可深入骨谷之中,驱逐风邪的外达。谓主痈疽,久败疮者,以其升发之力,排脓生肌。

表阳虚者,助阳固表;表水浸留者,温阳行水;气虚下陷者,升阳固脱,皆显示出它对脏腑之气的衰减现象,起到焕发、激进、升提、增强等作用。所以说,黄芪能补气中之阳。

2、人参补气中之阴

古所用之人参,即今之党参。党参性平,味甘。

《本经》谓其主五脏,李东垣常云,血虚以人参补之。

在补气生血的方剂中,常以人参、黄芪等药相配伍。黄芪在补气中能发挥其升阳、补中、生发(逐邪、内托)、固表等性能,而人参在补气中能发挥其滋阴、润燥、生血、止汗等性能。

气虚者,补其不足,因而仲景治表虚则用黄芪,治里虚则用人参。

张寿甫曾治胸中大气下陷二则,“因一当外感之余,津液铄耗,人参兼能滋津液,一当久病之余,元气亏损,人参兼能固元气也”。

可知人参能益气滋阴,而黄芪能益气升阳。同属补气之药,而又有专主阴阳之别,互相配伍,则其效益彰。

3、当归补血中之阳

当归味甘,微辛,性温,为生血、活血的主药。

张寿甫依其性能,辨知“其力能升能降,内润脏腑,外达肌表”。味辛性温故言能升,所以有破瘀生新以及外达肌表通行经脉的性能,因其液浓而味甘,故有内润脏腑的功效。

当归在血证中,虚者可补,实者可破,因其具备能升能降之长,所以说,当归能补血中之阳。

《金匮》当归芍药散、当归生姜羊肉汤,后世的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等,俱用当归补脾生血;

血府逐瘀汤,仙方活命饮、补阳还五汤等用当归活血、化瘀,因其能滋生阴血,又能活血开痹。

举凡妇科的通经活血、补血、润燥以及外科疮痈诸证,无不应手奏效。

4、地黄补血中之阴

地黄性寒,微苦微甘,有益阴、清火、凉血、生血的性能。《本经》谓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

当归、地黄同属补血之要药。因当归专于补血中之阳,故具有血虚者能生,血瘀者能活,血寒者能温,血燥者能润等功效。

二者虽同有生血、润燥的作用,但又有活瘀与止血,温寒与清热之别。故常在补益阴血与活血去瘀的方剂中,当归配伍地黄,阴阳相系相资,血虚者易于滋生,血瘀者能去瘀生新。

气血在生理上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它运行于全身,在各个组织与脏腑之间起到推动与濡养的作用。

气中有阳有阴,血中有阳有阴,这是物体中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必然规律,它在气血的功能中保持着相对的平衡,推动着机体的生长与发育。

若阴阳失调,失去平衡,产生偏盛偏衰,也就是疾病发生的基础。

黄芪补气中之阳,能益气升阳;人参补气中之阴,能益气滋阴;当归补血中之阳,能生血活血;地黄补血中之阴,能生血益阴。四者所主,各有专长,药与症合,使阴阳得以协调,故其效方著。

鲜地黄
【别名】
生地黄(《本草经集注》),鲜生地(《本草便读》)。
【性味归经】
性味甘苦,寒。
①《别录》:"大寒。"
②《药性论》:"甘,平,无毒。"
③《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无毒。"
归经入心、肝、肾经。
①《本草通玄》:"入心、肾二经。"
②《本草新编》:"入足少阴及足太阴。"
③《本经逢原》:"入手足少阴、厥阴,兼行足太阴、手太阳。"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生津。治温病伤阴,大热烦渴,舌绛,神昏,斑疹,吐血,衄血,虚劳骨蒸,咳血,消渴,便秘,血崩。
①《别录》:"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腕折,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捣饮之。"
②《药性论》:"解诸热,破血,通利月水闭绝,亦利水道,捣薄心腹,能消瘀血。病人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③《食疗本草》:"主齿痛,吐血,折伤。"
④《四声本草》:"黑须发。"
⑤《医学启源》:"凉血,(润)皮肤燥,去诸湿。酒浸上行。"
⑥《药类法象》:"凉血,补血,补肾水真阴不足。"
⑦《本草从新》:"消小肠火,清燥金,平诸血逆,消瘀通经。治吐衄崩中,热毒痢疾,肠胃如焚,伤寒瘟疫痘证,诸大热、大渴引饮,折跌绝筋,利大小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4~1两;捣汁或熬膏。外用:捣敷。
【注意】
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②《药性论》:"忌三白。"
③《品汇精要》:"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相关论述】
1.《汤液本草》:生地黄,钱仲阳泻小肠火与木通同用,以导赤也,请经之血热,与他药相随,亦能治之,溺血便血亦治之。
2.《本草汇言》:生地,为补肾要药,益阴上品,故凉血补血有功,血得补,则筋受荣,肾得之而骨强力壮。又治胎产劳伤,皆血之愆,血得其养,则胎产获安。又肾开窍于二阴,而血主濡之,二便所以润也。
3.《本草新编》:生地,凉头面之火,清肺肝之热,热血妄行,或吐血,或衄血,或下血,宜用之为主,而加入荆芥,以归其经,加入三七根末,以止其络。然而此味可多用而不可频用,可暂用而不可久用也。当血之来也,其势甚急,不得已重用生地,以凉血而止血,若血一止,即宜改用温补之剂,不当仍以生地再进也。如日日煎服,久则脾胃大凉,必至泄泻,元气困乏,而血又重来。
4.《本经逢原》:生地黄,《别录》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胎动下血,鼻衄吐血,皆捣汁饮之,以其能散血消瘀解烦也。其治跌扑损伤,面目青肿,以生地黄捣烂罨之即消,此即《本经》治伤中血痹,折跌筋伤等证之义。盖肝藏血而主筋,肝无留滞,则营血伤中自愈,筋无邪着,则三气通而血痹自除。作汤除寒热积聚者,血和则结散,而诸证平矣,其曰填骨髓,长肌肉者,邪无着而形神自复也。按生地黄与干地黄,功用不同,岂可混论。徐之才《别录》云,生地黄乃新掘之鲜者,为散血之专药,观《本经》主治,皆指鲜者而言,祗缘诸家本草从未明言,且产处辽远,药肆仅有干者,鲜者绝不可得,是不能无混用之失。曷知干地黄既经炙焙,力能止血,安有伤中血痹,折跌筋伤等治乎。至于伤中日久,积聚内形,寒热外显,并宜鲜者作汤,统领他药,共襄破宿生新之功。设混用干者,则瘀伤愈结,安望其有髓充肉长之绩乎。予尝综览诸方,凡药之未经火者,性皆行散,已经炙焙,性皆守中,不独地黄为然也。
5.《得配本草》:世人动云生地妨胃,其能开胃,人实不晓,惟胃中阳气不足者,服之则胃气不远而饮食减,若胃阴虚,而胃土干燥,致胃气不远者,生地滋其阴,以清其火,而胃气从此运行,饮食自然渐进。至时行热症,生地尤为切要,阴汁上充,则汗涌于肌表而经邪解;阴血下润,则秽泄于二便而腑邪出,故火邪溢于阳明经,冲生地汁于白虎汤中,战汗而顿解;邪热入于阳明腑,冲生地汁于陷胸汤中,便通而自退;更有火生痰,痰生火,交结于中,和生地汁于竹油、姜汁中则谵语直视等症即除。如无生地,可用干地黄,滚水浸透,绞汁冲服,防其泥滞,加枳壳或川贝疏之。且气道通,邪气外达,而病自霍然。近人多以生地为补剂,又疑妨胃,畏不敢用,即用之,亦一、二钱而止,五、六钱而止。入诸药同煎,半成熟地,使邪滞于内而莫出,泥于膈而胃闭,遂视此为害人之品,禁不入方,致令胃阴枯涸,多有不可救药者,亦由用之不善也。
6.《本草正义》:《别录》生地黄一条,云大寒,则以新采得者而言,故结以'皆捣饮之'四字,谓捣饮其自然汁也。较之干者已经日曝,自有不同。其治鼻衄吐血者,指气火升腾,挟血上逆,妄行汹涌而言,如大吐大脑之属于气火有余者,是宜以大寒直折其逆上之势,而下血溺血之实症火症,亦同此例。若云血已多,火焰已减,即非所宜;而所失太多,气营两惫者,更无您用大寒之理。又谓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则血崩一症,多属冲任无权,下元失其固摄之力,虚症极多,实火绝少,必无纯事寒凉,可以止崩之法。盖请失血之宜于甘寒清火者,惟阴虚火动,邪焰鸱张,而正气未衰,脉洪神旺之时,可以寒凉灌溉,先去其凭依之势;一至所失不少,纵有余火未熄,总之形神已馁,脉象已虚,即非一味清凉,所可奏绩。若更形消色夺,气怯神疲,则虚惫之余,固摄扶元,犹惧不逮,又安可寒凉无忌,更其正。况乎大寒止血,更必有血凝积瘀之害。虽曰地黄散瘀,是其特长,或尚不至积寒生痰;然大寒之性,必非通治诸股失血,无往不宜,《别录》所言,似嫌呆板,必不可泥。乃更以主治产后血上薄心闷绝,则气逆上冲,法宜降逆逐瘀,亦非甘寒所宜;纵曰此物果能破疯,而'大寒'二字,终非新产通用之品,亦当存疑,未敢轻信。又主胎动下血,则症与崩中近是,亦难泛用,又接以胎不落三字,则指胎元已坏,欲堕未堕者言。以为破血下胎之用,盖古入固以鲜地为逐瘀破导品也。又主堕坠折,瘀血留血,是亦古人用以破瘀之常;北齐徐氏之才,亦有鲜生地散血之说。颐谓伤瘀发肿发热,用以外治,清热定痛,散瘀之功,固不可没;若内伤有瘀,则恐非大寒之性,所能破导者也。
7.《别录》: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碗折,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捣饮之。
8.《药性论》:解诸热,破血,通利月水闭绝,亦利水道,捣薄心腹,能消瘀血。病人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9.《食疗本草》:主齿痛,吐血,折伤。
10.《四声本草》:黑须发。
11.《医学启源》:凉血,(润)皮肤燥,去诸湿。酒浸上行。
12.《药类法象》:凉血,补血,补肾水真阴不足。
13.《本草从新》:泻小肠火,清燥金,平诸血逆,消瘀通经。治吐衄崩中,热毒痢疾,肠胃如焚,伤寒瘟疫痘证,诸大热、大渴引饮,折跌绝筋,利大小便。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腾讯提交的申请人在岗时长统计表,是基于腾讯伪造的每天8小时的工位监控视频统计,只要申请人离开座位,就算脱岗,这种基于伪造的监控视频证据而单方制作的相关证据,申请
  • 搜索了整整两年之后,我彻底放弃了,毕竟,一部电影,没有名字,剧情也很简单,就连网页上的识图功能都用了,部分截图发到tw和fb上完全是石沉大海。#肖钱[超话]#
  • 太开心了!今天特别想玩儿游戏,想起多年前玩儿过一部分的一款游戏,甚至忘了游戏名字,去知乎搜了一大圈终于认出来是奇异人生,可是现在已经下架不能下载了。
  • 前面问题比较大并且涉及到我的,我竟傻乎乎连自己前面和前车后屁股照片都没拍[笑cry]为啥每次都是事后诸葛and如果每次battle都可以加个微信打字(毕竟微信上
  • 今天给刘大能订了POLO,这么多年可能最辛苦的就是她了,冬天又到,终于可以不再寒风中骑车绕城飞奔了![二哈]上次去是八年以前了,那时多么期待五年以前能再次去圆个
  • !!
  • 经过慢慢的接触,郭晶晶才发现了霍启刚身上的闪光点,虽然他是大富豪,但是为人踏实低调,而且情感经历很干净,几乎没有桃色绯闻,所以郭晶晶最终也被感动了,接受了他的请
  • ”——————Jean-Charles de Castelbajac将这份美好的回忆赋予米奇角色的身上,为他设计了充满复古的色彩与拼色元素,在法国雕塑工作室Le
  • 村里的人们是非常珍惜早晨这宝贵的时光的,一大早就起来了。村里的人们是非常珍惜早晨这宝贵的时光的,一大早就起来了。
  • 局主要领导亲自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安排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印发关于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通知,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社会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明确工作任务
  • 这次的101801的大衣是羊毛、羊驼毛、马海毛等混纺的(有质检报告加持)这个成份优秀了,颜色也非常独特,大家买彩色大衣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处于我衣柜里都是驼色、黑
  • 词穷也好无语也罢,八月的我们什么时候才会真的好起来。总之,我一直都在。
  • 即使对于中重度牙周病,口腔内围绕牙齿的牙周袋内存在着近似于手掌面积大小的发炎溃疡面,患者可能也没有疼痛难忍的自觉症状。一“齿”不治,全身不适龋齿和牙周病这两大常
  • 但是为了我们却舍弃了很多属于自己自由的时间,为了我们糙了双手,白了头发,脸上也有了岁月的痕迹,此刻只想让时光慢一点,多陪在妈妈的身边,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美的妈妈
  • 谁看射手都是挺得瑟的一孩子,生活永远充满阳光的味道。[酷炫街舞给手][可爱][太阳]看了高彦的社交软件留下的痕迹 微信名字 微博内容 微博签名 还有抖音账号我觉
  • 如兰一天一天长大,大娘子的委屈成了她的委屈,大娘子的性子成了她的性子,大娘子的行止做派成了她的行止做派,于是如兰活脱脱的成了翻版的大娘子。如兰一天一天长大,大娘
  • 拒绝了年薪22万~28万起步的工作……希望我的狂妄自大 能够让我拿到更合适的offer以及今天下午拔牙了全程没什么感觉 打了麻醉后面麻醉退了很疼 但是比不上来姨
  • )[害羞][害羞][害羞][害羞][害羞] 然后感谢超话,年龄大了,只能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心情,感谢大家的支持理解,我不能分享她们的日常给大家,只能磕大家发的
  • #情侣头像##可爱头像##动漫头像##对象不是人系列情头#虽然吧,老公确实有一些缺点,但是,谁都不是完美的啊~纵观自己也是这样的啊,可他好像从来都不会吐槽抱怨我
  • 对此有部分网友评论道:孩子只是把实话说了出来,妈妈确实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也有人认为:孩子这番“训斥”一定是奶奶的教唆,孩子不懂得体谅妈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