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看点##财经##今日看盘##股票##投资##A股##今日关注#

【折叠屏转折之年:谁夺C位?】

机构预计2022年折叠屏手机出货规模约达1440万部,同比上涨约99.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 深圳报道

深圳南山区的热门商圈内,华为、荣耀、小米、OPPO等门店一字排开,2021年开始高端品牌之战迭起,折叠屏成为柜台主角。

一位手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华为新机(P50 Pocket)上市后不久,白色款要加1000元才有货,金色要加4000元。更早的时候,华为前一代折叠屏手机新出阶段,有人愿意加价20000多,我当时高价卖出6台。”

在折叠屏手机基数尚小的情况下,“一机难求”、“预售已满”成为销售前端的普遍现状。尽管在全球手机销量中占比不到1%,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折叠屏手机作为高端手机物种,正迅速进入人群。

群智咨询副总经理兼首席分析师陈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最新调查数据,2021年全球可折叠智能手机出货规模约为721万部,同比增长约171.9%,预计2022年全球可折叠智能手机出货规模约达1440万部,同比上涨约99.6%,预计2025年将突破7000万部。

千万量级的出货数量门槛已经近在眼前,并且市场还在高速增长。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各家密集推出折叠屏新品,更是将2022年推向规模化的关键时刻,不少业内人士认为,2022年有机会迎来折叠屏手机的转折点。

眼下,不论是头部品牌还是核心供应链,都在折叠屏上继续加大投资。

TCL华星先行产品开发处副总监李先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谈道:“2022年各手机厂商,包括联想、OPPO、vivo、荣耀等都会继续积极布局折叠产品,2022年底OPPO可能会推出首款Slidable滑卷产品,三星规划最快在2023年推出滑卷产品和三折产品,短期内左右和上下单折仍是折叠产品主流,TCL华星也在同步开发多形态折叠产品。预测2023-2024年苹果折叠手机会面世,有望掀起浪潮,引起折叠屏的更广泛普及。”

虽然折叠屏手机的体验上仍有瑕疵,销量能否实现快速上升、产品线能否得到持续支撑,也有待考量。但是,随着整体供应链的成熟、成本的下降,折叠屏的生态也将进入2.0版本,进一步走向大众。

争夺折叠屏C位

在刚过去的MWC上,折叠屏手机仍是巨头们的重要竞技场,华为、三星、OPPO、荣耀等品牌均展示了最新发布的产品。今年,折叠屏的争霸赛将愈演愈烈,谁夺得C位,也意味着高端形象的进阶。

从目前的出货量来看,全球市场上,三星和华为占据着折叠屏市场的主要份额。根据群智咨询的统计,2021年三星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为580万部,市占率为81%;华为出货量为100万部,占比13.9%;小米出货量为20万部,占比2.7%。

而随着荣耀、OPPO等国产厂商的入局,2022年的格局还将发生变化,在接下来的2-3年内,苹果的抉择也会成为风向标和重要变量。

陈军告诉记者:“苹果确实在评估及研究折叠产品,不过由于苹果对折叠产品的技术工艺有特别诉求,目前产业链仍需要时间进一步升级改良,基于此,群智咨询认为,苹果发布折叠产品的时间大概在2025年左右,首款产品目前仍然未确定,具体是手机或者笔电均在测试预研中。”

如果说两年前,手机品牌商对于折叠屏的态度还有所分歧,如今,对折叠屏手机的投入已经成为共同的方向。近期,荣耀CEO赵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折叠屏将是一个新的增长领域,荣耀必须为未来投资,“普通手机和折叠屏都会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发布荣耀Magic V时也宣布了我们的战略,就是要让折叠屏成为主力机。 一直到今天Magic V都是处于卖断货的状态,必须要等15到30天才能拿到它。我们看到了用户的潜在痛点,那就是我们需要把折叠屏做得更轻、更薄、电池寿命更长等等。”

对于品牌而言,折叠屏已经成为高端的必备要素,短期内无法盈利,也必须展现技术和产品实力,在高端化、规模化中寻得新增长点。

一方面,从手机产业的趋势来看,高端化已经成为手机市场的新动力。3月3日,GFK的最新报告指出,质量好、反应快、功能强大的机型已成为想购买新智能手机的消费者的首选,这一趋势导致去年智能手机的均价上涨至368美元(2020年为318美元)。受高端化效应的影响(即尽管销量下降,但销售价格上升),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销售额保持了增长态势,并且这种趋势还在持续。在2021年10月至12月期间,智能手机的均价再度上升,达到392美元,与2021年相比高出了6.5%。

另一方面,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折叠屏技术是安卓和iOS阵营在高端市场上的新竞争点,也有助于国内厂商和苹果的直接竞争。折叠屏手机作为新的品类,既是机械结构的升级,也强化了手机的生产力工具属性。除了硬件层面的创新,在应用生态的重构上,安卓智能手机厂商们也有本地化的机遇。

在陈军看来,2022年折叠屏手机依旧处于上升期,折叠机的产业链仍然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各家发布的折叠屏手机还定位于超旗舰机型,市场定价普遍偏高,同时产品的应用场景还处于前期的探索尝鲜阶段。不过随着厂商加速布局,折叠屏手机的定位会逐步从旗舰走向主流市场。

供应链摩拳擦掌

李先杰向记者表示:“国内外多家高端品牌客户陆续推出折叠屏手机,丰富了品牌手机产品类型,有利于折叠屏软/硬件生态逐渐完善。随着众多品牌进入折叠机市场,2022年折叠机的量会进一步增加,但基于目前折叠产品的成本较高和技术不完善(屏幕折痕、脆弱,整机厚重等),不少消费者仍然处于观望状态。”

当前,产业链还处在合力培育折叠市场、做大蛋糕的阶段,技术和产业化都等待成熟。其中,屏幕技术、铰链技术、UTG盖板技术是被提及最多的关键技术,也占据了主要成本。

比如,“影响形态创新的核心技术难点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屏幕,二是机械结构设计。折叠形态的拓展依赖屏幕的可靠性和盖板技术的升级;铰链等机械结构影响折叠屏手机的开合及折痕控制。”陈军介绍道。

从OLED屏幕来看,柔性、可折叠一直是产业期待的趋势,而目前中小屏OLED产能处于过剩状态,面板厂商们也需要更多的出海口,折叠屏被视为重要方向,京东方、TCL华星、维信诺等国内厂商都在加速创新。

李先杰介绍道,TCL华星重点打造无折痕等技术,“我们上下内折产品,折叠平展之后是没有折痕的,也是业界首次采用无折痕的技术。另外搭配折叠屏,我们还去掉偏光片,还有LTPO的低频省功耗的技术。在手机端,折叠屏对功耗也是重要的考量点,所以我们针对无折痕和省功耗的技术会进一步布局。”

近期,京东方发布了f-OLED柔性“N”形折叠显示技术,支持在一块屏幕上既能实现内折,又能实现外折。可见,各家都在屏幕痛点和外形上做更多探索,但是目前折叠屏的良率仍然较低,也导致成本较高,屏幕厂商们也在和上下游产业链做更多打通。

“折叠屏手机要降价,作为整机上成本最高的硬件,折叠屏首当其冲要进行成本管控。目前折叠屏结构复杂、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产品良率仍有上升空间,”李先杰说道,“近年来,TCL华星在折叠类产品上保持高强度投入,在控制成本上,主要做了三个方面深耕。第一是产品结构创新,第二是在产品工艺和设计上突破技术难点,并通过产线优化,进一步提升良率;第三是加大与国内供应商合作,材料国产化率得到显著提升,使得原材价格继续下探。”

除了屏幕国产化程度提高,铰链和UTG等供应链的国产能力也在加强,折叠屏手机的上量已经带动了柔性产业链上游材料、工艺的演进。陈军向记者表示,目前铰链的主流海外供应商包括安费诺(Amphenol)、凯赫威(KH Vatec)、奇鋐科技(AVC)等。UTG海外供应商主要围绕三星的韩系厂商为主,包括国内的凯胜科技、赛德半导体等新兴公司目前成长较快,预计很快能形成品牌交付。

随着国内供应链的进阶,折叠屏手机成本将进一步下探,促进产品普及。除了折叠手机之外,折叠类的PC产品也将逐步推出,在可折叠的趋势下,各类终端产品也将持续进化。

【开局十四五 | 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杨海全 马俊玮 庞淼

编审:张伟 王文伟

视频:马俊玮

【开局十四五】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

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黑龙江以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著称(央广网发 于国军 摄)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丹顶鹤恣意翱翔,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央广网发 杨海全 摄)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近年来,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田间“黑科技”越来越多,农民种地越来越省力(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喜迎丰收(央广网发 崔伦震 摄)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牡佳高铁开通运营,首批乘客用手机记录下难忘瞬间(央广网发 原勇 摄)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哈尔滨新区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央广网发 资料图)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https://t.cn/A6JUDTUQ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果你的心绪不佳或混乱,如果你感到烦躁不安,如果你与每个人都不和,如果一些小事情就使你气恼不已,那么,你就应该多想一想那些美好的、和谐的事儿,多想一想那些令人高
  • 身边朋友的感叹 我们不是很年轻 就什么都不懂哪句话是真,哪句话是假,取决于听它的人的感受,当你抱着我的酒精灯时,那个笑容刺痛了我,我把你当成最照顾我的那个人
  • (二)征集要求1. LOGO名称共征集LOGO一项,其名称为:山东南四湖自然保护区LOGO2. 具体要求①LOGO作品能以“山东南四湖自然保护区”为主题,图案中
  • 3.想坐在深夜便利店里写故事,给每一个面带疲倦的顾客安排一个美好结局。#angelababy[超话]##Angelababy的crush便利贴##angelab
  • 育碧的高级企业公关经理Jessica Roache说道:“尽管Stadia将于2023年1月18日关闭,但我们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目前正在致力于通过Ubiso
  • 我第一次在外面租房,而且还是合租,也有过忐忑…昨晚这个室友突然加了我vx,一聊才知道都是同一批进单位的同事,凉山的,缘份啊[可爱]之后就开始了各种相互投食[笑c
  • 2.如果捐棺材,幫助死去的人,可以幫助身體健康延年益壽,升官發財3.如果捐衣服,你的下輩子將不愁衣服穿也會有好的膚質。 相信熟識泰國的人都會知道泰國的自來水,即
  • 其实保险很简单,当我向你推销的时候你可以说不要但你要对你自己负责任,你也可以说要这就是你对自己的经济的规划,同样的事当你现在说不需要的时候不会强求你,当你以后
  • 4年前,经过朋友介绍,他从安徽购买了“台湾软枝大红”品种的火龙果枝条,开始试种。因火龙果花在夜间开花,他和妻子晚上还要对花朵进行人工授粉。
  • ok决定做回读书博主,又菜又爱讲的读书博主,微博可以肆无忌惮的讲乱七八糟的话,因为这里都是陌生人和爱我的人[嘻嘻][嘻嘻][嘻嘻]#skins##皮囊skins
  • 如果你总觉得,必须如何,当你做不到的时候,就会痛苦,让自己失去了生活的力量。如果你总觉得,必须如何,当你做不到的时候,就会痛苦,让自己失去了生活的力量。
  • 时光⾛过,岁⽉静好,万物都会改,但宋亚轩⼀直会是宋亚轩。“是喜欢的⼈,是爱的⼈,是想嫁的⼈,具体点他是宋亚轩”“爱没有⽅向,阿宋在哪⼉,我的爱就在哪⼉”“我不会
  • 一一罗曼·罗兰不会有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愿去做窃夺别人劳动果实的盗贼,更不会在享用"脏物"的时候,反而感到幸福。一一列夫·托尔斯泰对于丑恶没有
  • 威慑鬼神,护身辟邪!道教《金光神咒》修炼法! 八大神咒,是道教入门的必修之学,应用极广。举凡诵经、禳解、临坛、书符、行法等都需要念这八个咒语,它也是修炼符咒法术
  • ”印度和巴基斯坦与我国接壤,且更靠近曾经出现过沙漠蝗足迹的西藏,“可由于青藏高原阻隔,想从青藏高原进到内陆是很难的,概率很小。张泽华表示,目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 每一次排放升级,欧马可都走在行业前列,实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针对大吨小标整治,欧马可以领先轻量化技术率先发布超级轻量化产品;如今蓝牌法规即将实施,欧马可积
  • [心]来源:太行日报 被治愈了❤️ 有人情味的好剧“救护工作,讲求刻不容缓的救治、默默无声的守护,时日会告诉你,风雨过后能见到天晴;冬天之后,春暖花会开;伤心会
  • 摄影:贴近生活的细腻光影像电影一样的拍 拍的像电影一样见熊摄影&SEEBEAR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
  • 2:哪怕分开,也希望女人记得自己的“好”拥有时不懂珍惜、失去时又开始念念不忘,这是男人在面对感情时最常见的状态。但是,一种没有变换的持续力道,终究让男人倍感乏味
  • #就这一刻# 小朋友能有多懂事呢,闺蜜的宝宝,现在不到一岁半,昨天闺蜜有事儿我替她看了会儿,小朋友乖乖的,也不言语,比小时候认生了,感觉小心翼翼,也不理我,就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