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看过的宝藏好书《天真的人类学家》。
一开始有些担忧在我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范畴里接触人类学是不是难度过大,但这本书完全没有我想象中的晦涩难懂,我觉得更像是人类田野观察笔记和旅行日记,非常的好看和有趣!它让我知道了非洲大陆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不为人所熟知的山地民族多瓦悠兰,有着原始传统的仪式,他们的生活是我没有见过的另一个世界,这里发生的所有事在现代人眼中都是新奇的体验,作者虽以轻松又无奈的写作手法记录他在非洲的种种不顺,但也处处可见人类学家在田野工作中的吃了不小的苦头,还有日复一日的枯燥,是怀着极大的热忱才能将坚持人类学研究下去的。

很喜欢多瓦悠人的问候方式:
“今日,你的天空可清朗”
“非常清朗,你的呢”
“我的天空也很清朗”

和好朋友重逢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以至于已经过了两天了,想起来还是很喜悦。一起聊聊各自的近期情况,“胡乱地”给对方出谋划策,畅享一下未来,给紧张又枯燥的生活带来了一丝轻松。看到小爱出嫁,为她开心(眼泪哗哗滴)。好爱我的室友们,希望远在非洲的宝宝注意安全,快点回来和我们重聚,希望我们都能如愿以偿,幸福快乐![心]

【一生粉丝无数,却在93岁拍了一部最“心碎”的片子[心]】他出生在另一个时代。在跨越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之旅中,他历经传奇,目睹过自然世界中最壮丽的奇景和最扣人心弦的戏剧性时刻。

2019年,93岁的他拍了一部纪录片,时隔一年,又写了一本书,它们有同一个名字——《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这段旅程,记录了这个时代的悲剧——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螺旋式下滑。因为遥远,绝大多数人并不能真切地感知到自然世界的衰退,唯有他积累了厚厚的“证据”,因为这一切就发生在他的一生当中。

“若是我明明看到了危险却一声不响,我会非常内疚。”有生之年,他剩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向世人发出一份自救倡议书。

这位现年95岁高龄的老人就是大卫·爱登堡,这颗星球上的生物最年长的挚友。

因为看见 所以悲伤

爱登堡的一生,都行走在荒野中,他几乎踏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除了出于从小的爱好,他还把这一切归功于自己的好运气。

26岁那年,他给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广播节目投去简历,被拒绝了。不过,有人看到他那份落选的申请信,邀他到BBC电视台工作,他选择了尝试。

那是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他幸运地搭上了全球航空业起飞的顺风车,才可能去到那些隐世之地,从此享受来自大自然生命的馈赠,60年不曾间断。

很多人知晓爱登堡的名字,是因为他拍摄了许许多多享誉世界的自然纪录片。

《生命的进化》《活力星球》《生命之源》《植物的私生活》《蓝色星球》《冰冻星球》《地球脉动》……通过这些纪录片,很多人才真正认识了大自然。

在他非同寻常的职业生涯里,他始终保持着幽默,充满活力,从未有隐退之意。

可就在《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的镜头面前,那张熟悉的脸因为衰老而“下沉”,他的眼睛不时时地离开镜头,不发一言,他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悲伤之中。

这部纪录片和同名著作与他此前所有的作品都不同,这是他经过深刻地审视,把那些“最美纪录片”背后,来自自然的哀吟,以及他所亲眼目睹的拍摄对象发生的命运变迁,说给人们听。

“现在回看我早年拍摄的影片时,我认识到,虽然当时我自觉身处荒野之中,徜徉于一个原始的自然世界,但那其实是我的幻觉。即使在那时,很多大型动物就已经非常稀少。”爱登堡在书中写道。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爱登堡都在环游世界,拍摄一部梦想已久的纪录片《生命的进化》。摄制组前往39个国家,拍摄了650个物种,走过了约250万公里。而他们明显地意识到,有些动物变得越来越难找了。

1978年,他去拍摄山地大猩猩,在非洲中部森林深处,这种动物只剩下300只。当时,小猩猩的市场需求量高,非法捕猎者为了捕捉一只小猩猩,会不惜杀死数十只成年大猩猩。

爱登堡第一次见识到生态灭迹的情景是在东南亚。1950年代,婆罗洲有3/4的土地是雨林,能看到很多红毛猩猩。但到了20世纪末,婆罗州雨林面积已经少了一半,另一半变成了单种栽培的油棕园地,那是个已死的生态系统。

他从60年前第一次见到红毛猩猩起,婆罗州的砍伐作业已将他们的数量缩减了2/3。

1990年代后期,爱登堡制作纪录片《蓝色星球》,海洋生态是它的主题。可自1950年代,大型商业渔船开始进入国际水域,捕捞世界各地的海产,到了20世纪末,渔船已捞走了大海中90%的大型鱼类。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开始消失,浅水区的海洋生态也渐渐消失。

1998年,摄制组无意间发现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珊瑚礁白化现象。“期初我们觉得漂亮,后来才猛然惊觉,此景是个悲剧,因为眼前所见其实是一副副白骨。”珊瑚白化的原因是个谜,后来科学家发现,在多数发生珊瑚白化事件的地点中,都是海洋迅速变暖的地方。

2011年,爱登堡制作《冰冻星球》,那一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他出生那年高出了0.8摄氏度,这一变化速度超过了地球过去1万年中任何时候的气温变化速度。

过去30年,北极夏季的海冰减少了30%,地球上的冰盖越来越少。

也是在那时候,爱登堡在沿俄罗斯的北冰洋海岸目睹了令他心碎的一幕:

海象的主要食物是生长在北冰洋海底几个特定地点的蛤蜊。在潜水觅食的间隙中,海象会爬到海冰上休息。

可是,现在供它们休息的海冰都融化了,结果它们只得游往远处的海滩。合适的休息地点寥寥可数。

于是,占太平洋海象总数2/3的数万头海象只能挤在同一片海滩上。密密麻麻的海象挤得喘不过气来,有些海象只得顺着岩坡爬到悬崖顶上。

离开海水的海象视力很弱,但悬崖下方大海的气味是清楚无误的,所以它们就试图抄近路进入大海。一头3吨重的海象从悬崖上翻滚下来摔死的景象令人难以忘怀……

从爱登堡1950年代拍摄纪录片至今,世界上野生动物数量平均减少了一半,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当初的野性。

“这就是我的证词,这是我这一生经历过的地球退化的过程,但故事还没有结束,要是我们再不停下来,下一个时代出现的环境毁坏,将比我这一生所经历的更加严重。”

如何感知人类以外的生命

虽然爱登堡在全世界有无数的粉丝,很多人甚至是看着他的纪录片长大的,但也许鲜有人能真正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爱登堡的独特,是来自他孤独和心碎的一面。”资深纪录片爱好者、青年作家邓安庆告诉《中国科学报》,“因为他比我们地球上绝大多数人都活得更久,经历得更多。”

“爱登堡开始认知的世界还没有这么大规模的生态破坏,他最初选择从事自然纪录片工作,是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想要去探索。然后通过镜头告诉人们,这个星球是多么的多元,多么的壮美。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亲眼见证了曾经的伊甸园一点一点崩塌,他视为珍宝的东西一点一点破碎,那种心痛是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

在观看、阅读爱登堡的作品过程中,邓安庆意识到他的生命已经和自然融为了一体,“他对自然理解和思考的深刻性,远非我们这些后来者能够触达的,这是有很高门槛的。”

爱登堡在他自传的结语中写道:“我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且不愿停下制作节目的脚步,最根本的原因只是,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凝望自然世界并尝试去理解它,更为深刻的快乐。”

“与此同时,他发自内心地觉得,如果人类再不努力,地球真的要走向危险了。而他自己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更想争分夺秒地去工作。”邓安庆说道。

难就难在,荒野对大众来说,太遥远了。爱登堡曾在《关于自然历史电影如何激励人们》中说过:“人们不愿意去拯救他们一无所知的东西。”

所以他一辈子的事业,就是用纪录片的方式进行科普教育。把科学家研究成果中的客观数字可视化,并最大程度地去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

可即便如此,也未必人人都能感受得到。邓安庆的体会是,要真正与人类以外的生命产生心灵上的连接,最终要靠人们走进自然界,拉近物理距离,产生直接的接触。

不必是遥远的荒野,城郊的一片田、一座山、一条河足矣,前提是要学着观察、了解那里的一草一木,那里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迁徙……当人们在现实世界产生了疑问,反过来再从更多的纪录片、书本中去寻找答案,这样不断循环往复,与自然的连接才会变得牢固,并且无论走到哪里,这个世界都是不枯燥的。

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

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研讨会、201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201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近年来,年过九旬的爱登堡带着他的纪录片出现在各种国际会议上,他发表演讲,参与电视访谈,为人类挽救自己的最后机会奔走呼告。

爱登堡说,他用一辈子探索生物世界,终于确定了一件事,“重点不是拯救地球,而是拯救我们自己。”

当他站在30年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废墟上时,他惊奇地看到森林取代了城市,野生动植物接管了那里的一切。

“这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无论人类有过多大的失误,大自然最终都能克服一切,生物世界会顽强地活下去,人类却不能。”

那么,人类究竟应当如何自救?希望并非渺茫。爱登堡在纪录片和书的最后提出了重新野化世界、保持万物可持续性的观点,并针对国家和个人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他引用了研究地球系统的顶级科学家约翰·罗克斯特伦和威尔·斯特芬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探索出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内部运作和固有弱点,发现了9条“星球界限”,包括了生物多样性损失、空气污染、臭氧层浩劫、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化学污染、化肥使用、淡水取水量、土地流转。如果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超过这些界限,生存就是可持续的。

如果人类欲壑难填,突破其中任何一条界限,就可能动摇生命支持系统,给大自然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针对这些生态界限,爱登堡提出要转向清洁能源,科学地管理渔业、设立海洋保护区网,退耕还林,发展垂直农业,倡导更节制、更平衡的生活方式等等,而能真正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人类要超越自身对“增长”的执念。

不过,爱登堡勾勒的并非是一个“生态乌托邦”世界。因为他清楚地知晓,人类社会内部,依然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世界。

他特别提到,最近的一次研究估计,人类对生命世界的冲击几乎有一半是由最富有的16%的人造成的。最富有的人在地球上惯常的生活方式是完全不可持续的。

“我们必须不仅学会在地球有限资源的范围内生活,还要学会如何更均衡地分享这些资源。”

他解释,具体而言,在筹划通往可持续未来的路径时,必须要考虑人类福祉的最起码要求,包括体面住房、医疗服务、清洁饮水、安全食品、能源使用、良好教育、足够收入、政治声音和公平正义。

在他看来,这些社会条件和之前的9条生态界限一样重要,只有同时满足了,人类才能真正维持一个稳定安全的地球。只讲生态界限,是没有意义的。

这是一位悲天悯人的老人给予这个时代最深切的叮嘱,让人无法不动容。#读书# https://t.cn/A6M2udpA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的梦想是什么,完成一场马拉松,还是创造自己的个人记录? 最后,给你提供两招有奇效的挽回方式,第一,找他帮忙,第二,给他保护你的机会,找他负起一些小责任,会促
  • 来了两次西安,每次遇到的人都那么好,他乡遇温暖,喜欢西安❤️ 当春带着她特有的新绿,海一样地漫来时,真能让人心醉;当春携着她特有的温煦,潮一样地涌来时,也能让人
  • (中国基金报)【科创板融券业务火爆 年化费率15%-18%】科创板日报讯,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两周以来,券商科创板融券业务非常火爆,一端连接着公募等券源,另一端对
  • 陶弘景曾经梦见佛授他菩提记名叫胜力菩萨,于是到鄮县(今浙江省鄞县东)阿育王塔自誓受持五戒。陶弘景曾经梦见佛授他菩提记名叫胜力菩萨,于是到鄮县(今浙江省鄞县东)阿
  • #怎么挽回婚姻##分手了怎么挽回前任#治愈系棒棒哒#失恋后怎么挽回前任#分手挽回爱情#情感##如何挽回异地恋异国恋前男友前女友##婚姻#有时候为了证明自己不是
  • 每天在外面逛吃逛吃12个小时[挤眼]machi machi奶茶真的挺好喝的,今天一共喝了三杯[嘻嘻]三种口味哒,第一步喝奶盖,第二步喝茶,第三步一起喝[哈哈]也
  • ……难道不可以让生命中的某一刻就是一片留白 ……鸡肉丸有配了香浓的酱汁,鸡皮考到焦脆出油,鸡胗和软骨 … 最后还上了口点燃的牛肠锅 ……犹豫了一下没敢点太认真的
  • “安贫乐道”的“道”其实是一个人的信仰、理念,具体说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乃至宇宙观。因此,乐道,乃是快乐地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人穷志不穷,那是你真正的价值所
  • 《简媜:相忘于江湖》,快来听一听吧! 隔一程山水,你是我不能回去的原乡,与我坐望于光阴的两岸。   彼处桃花盛开,绚烂如满天凄艳的红霞,你笑得从容,而我却仍
  • (照片圈的是实际的窗户,右侧邻居的窗户为销售时的宣传窗户))#獐子岛两次扇贝逃跑亲历者辞职#【历经两次扇贝“逃跑”事件 獐子岛7年董秘辞职】11月1日,上市公司
  • 大半夜睡不着 开始研究我到底适合啥妆容 然后看到这几张照片 我更睡不着了对天发誓真没瘦脸没瘦身 原图直出 所以我还能瘦回去吗 讲真 其实我还蛮适合浓妆的 只是我
  •   b.实地考察投资者到总部所在地进行实地项目考察,并与总部工作人员进行业务交流。#coco奶茶# #网红奶茶# [给力] 项目资料》》coco奶茶加盟 Coc
  • 这不正​是‎丙‎火​所‎喜‎欢的么​,至‎于‎说​地支的​亥水‎七​杀‎到​底​有‎多​可​怕,只要​没有‎根​在地支受制于太岁,都不​用担心,地支再牛​,那也
  • 雨飘渺,倦红尘,还君明珠,秋水浮萍。雨飘渺,倦红尘,还君明珠,秋水浮萍。
  • !如今成了一名金融农民工!
  • !#朱一龙[超话]# 从仙剑三开始就一直喜欢霍建华 喜欢到他结婚 朱一龙出现 喜欢华哥的原因很简单 一是长的好看 也是标准的大眼睛睫毛精了 素颜也耐打(以前很多
  • #济南红娘[超话]# 女嘉宾推荐‼️‼️‼️有意向的私信我哦 ,女 1989年 162 白羊座 本科 编制高中教师 临沂人在临沂 可以到济南发展兴趣爱好:旅游
  • 我的源儿十九岁了 宝贝生日快乐 @TFBOYS-王源 以前老是希望你能取得好的成绩可以有特别好的发展要成为巨星 要站在巅峰而现在更希望你能永远平安顺遂如果可以的
  • 乐只君子,德音是茂。乐只君子,德音是茂。
  • 但是,由于浮游生物的时间和位置会有所不同,因此这并不是真正固定的。实际上,只要满足适当的条件,整个马尔代夫的其他1200个岛屿都可能会给您带来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