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三皈依”和“常住”吗?

原创 慧日 佛教慧日 2022-03-19

“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不可消伏,甚奇甚特!若有闻者,闻已信受,能信如来是常住法,如是之人甚为希有如优昙华。”“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应于如来生常住心,无有变易,正法不断,僧宝不灭。”

“常住之法无名无色,虚空常故无名无色,如来亦尔,无名无色,是故为常。常住之法无因无果,虚空常故无因无果,如来亦尔,无因无果,是故为常。常住之法,三世不摄,如来亦尔,三世不摄,是故为常。”

——以上经文摘自《大般涅槃经》

佛教里有一句话: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这是很敏感的生命才会有的体会。面对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我们真的要去思考,思考了,你才会知道我学佛法学的是什么

作为佛弟子,在常住之法、不生灭中,于佛大般涅槃的极乐世界中而得涅槃,这就叫往生极乐世界。我师父以前常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是涅槃,即是不生不灭法。”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所谓无量,不是有限,不是生灭,这个光就是涅槃之光。

大般涅槃,这是没有阴影的光明,是没有苦的快乐。佛教为什么具有终极性?因为佛教的圆满没有副作用。大般涅槃更是彻底表现了这一点,所以佛陀在经中一遍又一遍地说明。但至于我们能不能听懂,能不能明白佛陀的这份情怀,那就不一定了。

其实我们说,当下这一切就是一种陪伴。当我们按照佛陀的戒律,有序地生活在道的状态里,这就是活在佛陀的陪伴里。纵使三千年过去了,但我们在寺院里,我们有三宝,我们读了《涅槃经》,我们知道了自己是有皈依处的——佛陀是常住的,法是常住的,僧是常住的,三宝是常住的。

对于“常住”二字,我师父曾说:“常住之法是不生不灭法。”《大般涅槃经》里着重就讲这个“常”,若有众生听闻“常住”二字,不堕落三恶道。对于“常住”二字的理解,对于“将三宝作为我们皈依处”的理解,这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认为佛陀涅槃了,涅槃了就是不存在了,那就连三皈依都没有了。

法性常住,这个法性到底是什么?作为僧的体又是以什么形成?请问一个僧身上有没有戒体、有没有定力、有没有智慧?我们一个普通的僧,身上的戒定慧都是有佛陀法性的流露的呀。如果能这样来理解三宝,我们的三皈依体才会形成。像我们天天在法堂听法,实际上始终是围绕着三皈依这个主题的。

这次我们读的《大般涅槃经》和《法华经》是属于同一时的,在天台宗里都叫法华涅槃时,都属于醍醐部。所以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佛陀不仅仅讲了事相,讲了祂一生所显现的事迹,同时也给我们讲解了祂为什么要这样示现,其中甚深的含义又是什么。

所以读《大般涅槃经》,对我们的大脑是有挑战性的,这部经极其辩证。一方面佛陀要讲出需要表达的真实义,同时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我们听众的劣根。听众、看经人的思维角度不同,所领会的也不一样。

佛陀为了让我们理解真实义,还是给出了好几块垫脚石。比如经中当不同的菩萨、不同的人出来问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问出我们还不明确的问题,在拉近我们跟佛之间的距离。有时候问题出来了,我们就觉得“是啊,是啊,我也是这个迷惑”;有时候我们连这个迷惑都没有,经他一问,觉得有道理,然后引发我们更多的问题,更多的思考。

我师父也跟我说过,“佛法就在一问一答间。”我那时候听了:哦,一问一答就形成佛法了。现在领会的才更深入,这种问答其实就是觉性摩擦的火花,通过对事物认知深度的展示来表现佛陀的圆满智慧。

佛陀在引领我们、对我们讲述的时候,实际上就是“醍醐灌顶”。让我们从不知到知,由不知道而启问,到“是呀,这也是个问题啊,我却不知道”,在这种落差中,更加坚固自己的信。

佛法是需要以信仰为前提的,仰之弥高,对三宝生起真实的皈依心,我们才有机会跟佛陀的圆满相应。否则我们连怀疑、提问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不具足提出疑惑的智慧。

《涅槃经》的智慧是大智慧,可以促使我们审视自己的生命:我们这一生如果觉悟,我们生生世世的有缘都有救;我们如果还是轮回,那就由轮回制造着轮回。

生命将毫无意义。所以我们读经,就要多思维佛陀所讲的智慧。多思维,你就是在靠近佛陀;能安住,你就是在佛光之中



——三参法师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佛教诸乘诸宗,
都以忏悔业障为佛弟子修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列为修行者的日课之一。

忏悔又分事忏、
理忏。
  
事忏,
是在众僧或佛像或自己伤害的人之前,

诚恳坦白发露过错,
表示悔过,

“ 所未作者,
更不敢作,
已作之业,
不敢覆藏。”

(《 金光明经 》卷二 )。
  
大乘《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说
观想专表忏悔灭罪的普贤菩萨而忏悔之法。

汉传佛教界依经编有多种忏悔的仪轨,

如《 法华忏法 》、
《 金光明忏法 》、
《 药师忏法 》、
《 华严忏法 》、
《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 》、
《 梁皇宝忏 》、
《 慈悲水忏 》、
《 大悲忏 》等,

以供佛弟子依法修忏悔。

密乘则主要观想密法总管、
普贤菩萨的秘密身金刚萨多,

诵念其
“ 百字名 ”
( 咒语 )
而忏悔,

这被列为密乘修行者必修的
“ 四加行 ”之一。

事忏忏至罪障消除,
有严格标志,
称“ 见罪净相 ”。

依《 准提陀罗尼经 》所说,

见罪净相有看见或梦见佛菩萨、
光明,

或梦见听闻佛法,
吐恶食,
或吐或饮乳及酪,

或梦见日月、
空行母、
猛火、
水牛、
黑色人、
僧尼、
乳树、
象、
牛王、
山、
狮子座、
微妙宫殿及飞行上升等。
  
理忏,
又名“ 实相忏悔 ”、
“ 无相忏悔 ”,

即依佛法真理,
观业从心起,
由自心妄想而生,
妄想依缘而生,

即生即灭,
无实自性,
本来是空,
如空中风,
无所依止。

《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偈云 :
  
“ 一切业障海,
皆从妄想生,
若欲忏悔者,
端坐念实相,
众罪如霜露,
慧日能消除。”
  
这种理忏,
因与绝对真理 ——

本来空性相契合,
故消灭罪障恶业的力量比事忏更大。
  
2 、对治现行力。

即修佛教所说种种能对治业障的法门,
如读诵大乘经,

观空、
无我,

持诵有消业力用的真言密咒,

及以虔敬心、
忏悔心塑画佛像、
供养佛和佛塔,

礼佛、
持念佛菩萨名号等。
  
多种大乘、
密乘经典中,

都盛说此类修行能消业灭罪。

如《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说
若昼夜六时礼十方佛,

诵大乘经、
思第一义甚深空法,

“ 一弹指顷,
除却百万亿阿僧祗劫生死之罪。”
  
《 金刚经 》说
诵持该经能转后世重罪为现世受人轻贱的轻报。

《 观无量寿经 》说
临终者至心称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名号一声,

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观想佛的形相、
净土等也皆灭罪无量。

《 大悲心陀罗尼经 》说
供养观世音菩萨并专称其名号,

“ 得无量福,
灭无量罪,
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

持诵此菩萨
“ 大悲咒 ”,
一宿满七遍,

“ 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 ”,

甚至接触从虔诵此咒者身边吹过的风,


“ 一切重障恶业,
并皆灭尽,
更不受三恶道报,
常生佛前 ”,

然“ 唯除一事 :
于咒生疑者 ”。
  
密乘经典中此类说法比比皆是,
多数佛菩萨真言皆被说为有消罪灭障之效。

这类灭罪法门的神力,

来自佛菩萨与真实相应的誓愿和历劫修行所成就的功德,

与众生虔诚敬仰心、
忏悔心的清净心力之因缘和合。
  
3 、遮止力。

指严格遵守以
“ 防非止恶 ”
为旨的佛教戒律,

谨言慎行,
不作诸恶,
奉行诸善,

以实际行动证明已痛改前非,
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4 、依止力。

指皈依佛法僧三宝,

发普度、
普利一切众生的
“ 菩提心 ”,

依靠三宝的巨大法力和菩提心的强大愿力为殊胜增上缘,

自能起到消罪灭障的作用。
  
虽说恶业罪障可以依以上种种法门,

随心转、
消,

但是否转、
消,

须具严格条件。

如前所述,
事忏须修到
“ 见相 ”,
方算见效;

理忏则须修至明心见性,
与空性真实相契,

《 永嘉证道歌 》曰 :
  
“ 了则业障本来空,
未了应须还宿债。”
  
了,
指明了自心佛性,
证见空的本面,
其境界相当高深,
非可轻易达到。

若不能
“ 了 ”,
那就还得受因果律制约,
偿还宿世所欠的债。

可消可转之业,

主要指非决定心作、
作已有悔的
“ 不定业 ”。

《 优婆塞戒经.业品 》说 :
  
“ 若时不定果报不定,
是业可转,
或果报定应后受者,
是业可转现在受之。”
  
没有说过重大定业可以不受。

佛典中说,
以佛力之大,
亦难卒灭定业,

但也非绝对不可灭,
只不过消灭转移的因缘难具罢了。

智者大师
《 法华文句 》卷十说 :

“ 若其机感厚,
定业亦能转。”

肯定深厚的非常机缘和大感应,

可以转、
消定业。
  
至于佛教所设各种忏悔灭罪法,
虽可奏效,

但经论中还是强调作了恶业之后忏悔而净,
与注意防护不作恶业之清净,
两者大有区别。
  
《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 》说,

若破犯杀、盗、淫、妄( 语 )的
“ 根本戒 ”
( 性戒 ),

虽然可以通过深重忏悔灭罪后,
重新受戒,
但障碍现生证入菩萨初地。
  
只有皈依佛教、
受佛教戒以前所造的重大恶业能忏悔而净,

皈依受戒后所造的重业难以忏除。

僧尼戒条规定,
同性恋等重大恶业是不可忏悔

( 僧团不接受其悔,
非驱逐不可 )的。

这就避免了业可转消说可能产生的

“ 今天先尽情作恶,
明天再忏悔念经持咒以消灭恶报 ”
等副作用。

附 :

野孤禅 ”公案
  
中国禅宗门下,
流传着一则著名的
“ 野孤禅 ”公案
( 参禅故事 ),

讲的便是业报是否转可消的教理。

故事说 :
禅宗六祖慧能三传弟子百丈怀海禅师,

每日上堂,
见常有一不认识的老人听他说法,
听毕随众僧散去。

有一天,
众僧散去后,
老人独自留下来,

百丈乃问 :
“ 站在那里还不走的是什么人?”

老人回答 :
“ 我于过去迦叶佛出世时,
曾住此山为大禅师,

有学禅者请教 :

‘ 大修行的人还会落于因果
( 被因果律束缚 )吗?’

我答 :
‘ 不落因果。’

因为答错,
遭受恶报,
堕为野狐,
已经五百生,
今请大和尚代作一正确答案。”

百丈说 :
“ 你只管问。”

老人便问 :
“ 大修行的人还落因也未?”

百丈答 :
“ 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

告辞说 :
“ 金也脱野狐身,
住在山后,
请求能按葬送亡僧的仪式烧送。”

百丈乃命维那师
( 掌管僧众秩序的僧职 )
敲钟召集僧众,

斋饭后率大家去后山葬送亡僧,
果然在后山发现一只死狐狸
( 见《古尊宿语录》卷一等 )。
  
迦叶佛
( 释伽牟尼以前出世的佛 )时的一位大禅师,

因为答徒众所问,
一字之差,
修行一世,

竟然落得个百生堕为野狐的下场,
此事的确发人深省。

这禅师答错的,
正是佛法中关于业报因果的重大理论问题 :

依佛法修行,
究竟能否超越因果律,

不受业力果报的束缚?

禅师的答案,
究竟错在哪里?

如果说他答错了,

那么慧能高徒永嘉玄觉禅师说

“ 证实相,
无人法,
刹那灭却阿鼻业 ”,

岂非更错?
  
依佛法义理,
因果律,
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
是铁的自然规律,

只能从遵遁中获得自由,
不得随意超越。

经传载释迦牟尼在成佛后,
还曾因过去世的宿世,

受“ 金枪马麦 ”

( 被木片伤足、
施主忘记供食而屈尊食用马料 )之报,

佛神通第一的高足摩诃目犍连和禅宗西天第二十四祖狮子尊者等,

尽管已证阿罗汉,
仍因酬偿宿世所欠人命,

被人打死、
杀死。

说明业报不是那么好超越。

《 优婆塞戒经 》说,

依佛法修行,
只有修到阿那含果
( 第三果 )

和阿罗汉果,
才能转应后世重受的欲界重业果报,

在现世提前受报或从轻受报,
轻业不受,

不是一修行便可转、
消业报。

说大修行人不落因果,
笼统肯定因果律可超越,

忽略了可转、
消宿业的条件,

未能将真、
俗二谛统一

( 依业空故必有因果报应 ),

堕于
“ 恶取空 ”的边见、
断见,

会起使人纵心放任、
不勤苦修行的负面教化作用,

令学人智眼不明,
造下了宣扬邪见的恶业,
因此应堕于畜生道,
受痴暗无智之报。

然毕竟善根不浅,
五百世后,
得遇百丈禅师说法,
当下解脱。

百丈回答
“ 不昧因果 ”,

与“ 不落因果 ”
虽然只一字之差,

但这个“ 昧 ”字非常关键,
肯定因果律不可超越,
只能如实认识,

“ 不昧 ”,
与常人的
“ 不明 ”有别,

意谓对前因后果及因果本空的性质看得清清楚楚,

如大珠慧海禅师所说,

“ 现前心通,
前后生事犹如对见 ”

(《 传灯录 》卷二八 )。

据说摩诃目犍连、
狮子尊者,

不是不知宿业果报,
而是以神通智慧看清楚了,
才主动找上宿世怨家债主的门,
去痛痛快快地接受被杀之报。
  
至于永嘉玄觉禅师
《 证道歌 》所说的

“ 刹那灭去阿鼻业 ”、
“ 了则业障本来空 ”,

是从真谛的角度,

肯定证会实相
( 空性 )
有消灭阿鼻地狱重业的巨大力量,

这完全符合佛教教义。

按大小乘所说修道阶位,
修行者观修实相,
当达见道前
“ 四加行位 ”的第二位
“ 忍位 ”时,

便已转、
消重业,

不堕恶道,
继而入见道位以上,
便永断恶道之因,
再也不会堕入地狱等恶道了。

禅宗说的
“ 证实相 ”与
“ 了 ”,

一般指见道,
那当然已消灭了阿鼻地狱重业,
若未达“ 了 ”,

对不起,
那还是得遵循因果律安排,
去偿还宿债。

( 小乘以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为见道,
因十六心是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

大乘的菩萨,
则于初僧祇之终,
终四善根之加行,
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

檀香木,
又名旃檀,
能作香料焚烧,
亦可入药。

如《 一切经音义 》中注释说 :

旃檀,
谓白檀能治热病,
赤檀能去风肿,

皆是除疾安身之药,
故名与乐。

时至今日,
用来制造佛珠的檀木,
以黄檀和紫檀居多。

尤其是紫檀,
因其木材坚实,
纹理细密,
色泽紫红,

加之有馥郁的香气,
被列为佛教五香

( 沈水香、
白檀香、
紫檀香、
娑罗香、
天木香 )之一,

更为人们所钟爱。

( 五 ) 其它种类

这一项的涵盖面非常广泛。

可以说,
除了上述的珍宝类、
菩提类、
宝玉石类、
果实 ( 核 ) 类、
竹木类之外,

皆应属于此项。

牛角、
牛骨、
犀角、
象牙等由于律制所限,

一向被汉传佛教所排斥,
却深受藏传佛教的喜爱,

藏传佛教甚至还有用人头骨来制造佛珠的,
佩带或持用这些佛珠,
也就更能使人了知生死的本来。

同时,
还会使人感受到一些神秘的宗教气氛。

除此之外,
还有用陶瓷、
紫砂、
雕漆等质料做成的佛珠,

这些形态各异的佛珠,
也同样会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思。

五 、加功用行 ——
佛珠的持用方法

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
所以历来大德高僧莫不巧用佛珠。

在经典当中特别强调,
持用不同质料的佛珠,

其念诵的功德利益,
也有胜劣的差异。

如《 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 》中,
佛告大众言 :

汝等善听,
我今演说受持数珠校量功德获益差别。

若有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
为欲自利及护他人,
速求诸法得成验者,

其数珠法应有如是,
须当受持 :

若用铁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五倍;

若用赤铜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十倍;

若用真珠、
珊瑚等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百倍;

若用木槵子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千倍,

若求往生诸佛净土及天宫者,
应受此珠;

若用莲子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万倍;

若用因陀罗佉叉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百万倍;

若用乌卢陀罗佉叉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千万倍;

若用水精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万万倍;

若用菩提子为数珠者,
或用掐念,
或但手持,

数诵一遍其福无量,
不可算数,
难可校量。

此外,
在《 摄真实经·建立道场发愿品 》卷下、
《 守护经 》、
《 瑜伽念珠经 》中,

均以菩提子珠的功德最为殊胜。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 :

为什么菩提子珠具有如此大的功德呢?

在《 曼殊室利咒藏校量数珠功德经 》里边,

文殊菩萨为大众讲述了佛陀往昔因地当中的一段故事,

以释群疑 :

以何因缘我今偏赞用菩提子获益最胜?

曼殊室利菩萨言 :

乃往过去有佛出世,
在此树下成等正觉。

时一外道,
邪见坏心,
毁谤三宝。

彼有一男,
忽被非人之所打杀。

外道念言 :

我今邪见,
未审诸佛有何神力。

如来今既在此树下成等正觉,
若其实圣,
树应有感。

即将亡子卧菩提树下,
作如是言 :

佛树若圣,
我子应苏。

以经七日,
诵念佛名,
子乃重苏。

外道欢喜赞言 :

诸佛有大神力我未曾见,
佛成道树现此希奇甚大威德,
难可思议。

时诸外道闻此事已,
舍邪归正,
发大菩提心,
信佛神力不可思议。

以此因缘,
世人皆号为延命树。

其菩提树遂有二名 :

一名菩提树,
二名延命树。

不管怎样说,
选择一串菩提子的佛珠,

在心中念诵经文、
咒语或佛菩萨的圣号,

可以驱除烦恼,
消除报障,
增加智慧,
利己护人,
对于帮助我们修行实在是大有裨益。

前面讲过,
佛珠可分为三个种类,

即持珠、
佩珠、
挂珠,

而一般的念佛者,
大多选用持珠。

持珠的姿势,
亦可分为二种,
单手持珠与双手持。

单手持珠,
大多用于站立、
经行的时候;

而双手持珠则是打坐时经常采用的姿势。

其方法是将佛珠置于两手之间,
呈交叉状,
把母珠放在一侧,
掐捻一周,
回至原处即可。

其实,
根据《 佛像图鉴 》一书记载,

历来大德高僧手持佛珠的姿势皆无定法,

左手、
右手、
单手、
双手、
提高、
垂下、
平胸、
齐膝,

各种动作都有,
但求其
“ 方便 ”而已,
所以我们也就不必强求特定的持珠方法了。

在持珠的过程中,
经常有人会遇到要不要跨过
“ 佛头 ”
( 母珠 )
这类问题。

因为在经典中曾有 :

珠表菩萨之胜果,
于中间绝为断漏。

绳线贯串表观音,
母珠以表无量寿。

慎莫蓦过越法罪,
皆由念珠积功德。

经有记载,
故而才有此一说。

假如念诵者,
纯以佛珠作为记数的工具,
则不必把母珠和隔珠计算在内,
念诵时轻轻捻过便是。

如是念诵的人,

除了把佛珠当作精进、
记数的工具外,

还希望藉着它来体悟更多佛理的话,
当手捏到隔珠的时候,

可用 “ 佛、法、僧 ” 三宝,

或 “ 戒、定、慧 ”
三学来观想,

当手掐到母珠的时候,
也同样可以观想佛的相好光明,

同时再逆时针朝相反方向捏念,
即可解决此类问题了。

佛珠除了拿在手中起念诵记数的作用以外,
还可以挂在颈部充当挂珠,
或缠绕在手臂上起到佩珠的作用,

这些都是具有深刻含义的 :

二手持珠当心上,
静虑离念心专注,
本尊瑜伽心一境,
皆得成就理事法。

设安顶髻或挂身,
或安颈上及安臂,
所说言论成念诵,
以此念诵净三业。

由安顶髻净无间,
由带颈上净四重,
手持臂上除众罪,
能令行人速清净。

若修真言陀罗尼,
念诸如来菩萨名,
当获无量胜功德,
所求胜愿皆成就。

再者,
密教中由于三部
( 胎藏界 )、

五部
( 金刚界 )
修法之不同,

对于佛珠也有着特殊的要求,
与平时常用的佛珠相比,
是有所不同的。

据《 苏悉地羯罗经 》说 :

“ 佛部用菩提子珠,
观音部用莲花子珠,
金刚部用噜椰罗叉子珠。”

又据《 守护经 》及
《 瑜伽念珠经 》说 :

“ 佛部用菩提子珠,
金刚部用金刚子珠,
宝部用金等诸宝珠,
莲花部用莲花子珠,
羯磨部用种种和合珠。”

又近人金安一居士所著
《 密宗辑要 》一文说 :

“ 修增法用琥珀珠,
修息法用水晶珠,
修坏法及长寿法用珊瑚珠,
修诛法用人头骨珠,
修观音法用菩提子珠,
修一切法均可用凤眼菩提子珠。”

另外,
密教的经典对掐捻佛珠的指法也有详细规定。

从五部而言,
《 摄真实经 》中记载 :

佛部以右手拇指与食指掐之,
金刚部以右手拇指与中指,
宝部以右手拇指与无名指,
莲花部以右手拇指与小指,
羯磨部以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合捻之。

从三部而言,
《 苏悉地经 》中记载 :

佛部以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的指尖相合,
中指与小指直立,
食指略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掐之;

莲花部以拇指与中指指尖相合,
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

金刚部以拇指与食指指尖相合,
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

结束语

佛珠本是作为僧众道具出现并被保存至今的,

如《 释氏要览 》卷中
“ 道具篇 ”引
《 中阿含经 》云 :

“ 所蓄物,
可资身进道者,
即是增长善法之具。”

可是随着年湮代远、
律制久芜,

许多道具已经名实俱废了,

如齿木、
滤水囊等即属此例。

而佛珠不但未被废置,
反而更加承顺世间,

可以说早已成为那些
“ 与佛有缘 ”众生
“ 有善根 ”的表征了。

正因如此,
我才在几十种法具中,
选择了
“ 佛珠 ”
一项加以详细介绍。

这篇文章对于佛珠的种类、
数目、
质料等,

就自己所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能够了知这诸多的
“ 相状 ”。

《 金刚经 》说 :

“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说明众生修行,

无论诵经、
念佛、
拜佛,

都不要
“ 执相 ”,

而佛珠也是作为
“ 相 ”之一种而存在的。

所以当我们在使用佛珠时,

不要过分地计较它的构造、
颗数和质料才好。

只要我们能做到
“ 静虑离妄念,
持珠当心上 ”,

也就可以早证菩提、
成就涅盘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鹿饭,也就是本命鹿晗的意思。以前见过有人说自己又是绵羊粉又是芦苇,真的挺尴尬的对此,如果你在例如写有芦苇的群里看到了除鹿晗外还有其他偶像的人,那么大抵就是没
  • 她现在的内心很脆弱,也很敏感,你要做的,就是不经意的关心,以及感性带领她,切记,不要暴露什么需求感,暂时就处于一个朋友的身份就好。忙得不甘愿的人,必然是他没有从
  • “姥姥,自从您不在之后,小彬子感觉再没过过春节一样,近2年也是有些中度强迫症和抑郁症,导致脾气会临时暴躁,但我控制不住,我只想活的简单点” ​​​图片里是您的外
  • 喜欢健身运动的,不喜欢肥胖的,家庭简单和睦,顺眼聊得来,三观正,有上进心、责任心、孝心但拒绝妈宝男,拒绝邋遢不修边幅,不沉迷游戏,不嗜烟酒,不接受离异。你看生活
  • 我出发啦~今天也要元气满满~ #宏翔#ar 3月号.今日も楽しかった~!这个麦当劳的炖牛肉派真是好吃疯了!
  • 午后的阳光肆意流淌把坚挺的花瓣照得有点妩媚想起你向我走来的那时不急不躁 阳光 自信 乐观 帅气你说 在我面前你就做小女孩吧果真每次做饭你说厨房是我的禁地看着厨房
  • 我看过春风十里,见过夏至未至,试过秋光潋滟,爱过冬日暖阳,全都抵不过你一句,我想见你#大理婚纱照# #大理婚纱摄影# #大理旅拍#『花语』蒲公英和风的嬉戏,让人
  • 让我们把真诚与至理的生活观统一,贯穿于思想之中,待人以真诚,还归心海于辽阔无际吧。诚信是一颗珍贵的钻石,是和谐之美的结晶。
  • !一分钟让干枯头发回春!
  • 我睡不着,我真的睡不着……” 再晚一点等他睡着了我打开小灯,看到他眼角还挂着未干的泪痕,其实现在我基本很少有机会再抱他了,孩子大了我也抱不动了,他也活跃得很一天
  • 席勒将自我作为绘画的表现主题——这些痛苦的图像展示着佝偻病似地蜷曲的消瘦身体,四肢如遭痉挛——以及扮演成贫苦的斗士或有远见卓识的人,但这并非个人疾病或社会苦难的
  • 总结而言:因为对方动动嘴皮子说爱你而结婚的,婚后有很大的后悔几率——你不知道哪一天睡醒后,他就会收回对你的喜欢,因为成本太低了,完全就是情绪游戏;而因为对方真的
  • 所谓顺其自然,并非代表我们可以不努力,而是在努力之后,你有勇气接受一切,年轻是一种资本,认真修炼好自己,才有跟整个世界叫板的底气。 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决
  • 姥爷,给了作者幸福的童年,姥爷的爱也会继续“守护”她的一生。《姥爷我们天上见》书里回忆了作者和90岁的姥爷相伴生活的点点滴滴,是那种特别中国式“亲情”的感情。
  • 一个人为了你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为了你离开他所在的城市,为了你不惜跟父母决裂,是不是爱你的表现,是,但这同样代表他对你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很少有人能有“我为了你选
  • 长大后我离开了老村求学工作,每年回去脑海里抹不去的就是那棵树的印记,现在村里人都住在了宽敞明亮的房子里,硬化路都修到了门口,自来水进了院里,旧村里实施了改造,一
  • 表现的是大时代的“小生活”在大时代的幕布上,努力要呈现的是历史(时代)之外的另处一种“生活”与“人生”。《#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 》是朱文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小
  • 安徽省2022农民春晚开启乡村振兴新画卷】1月13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在希望的田野上——安徽省2022农民春晚”成功录制,生动展现安徽
  • 小凤本人 诚信微商[赞]实名认证[给力]从事减肥行业三年 亲身验证 瘦身成功❗️ 担心效果的宝宝可以试吃,省钱又防骗! 艾拉本人 诚信微商[赞]实名认证[给
  • 从全球范围雪上项目举办情况看,为了保障比赛用雪质量,国际上的重大赛事基本上都采用人工造雪。用这种设备设施和智能化系统,节水率达到了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