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成化18年(1482年),山东滕县富户沈仁的独子沈时彦天不亮出门收租,深夜未归。沈时彦年方18,刚刚迎娶了临县富户王财主的女儿,接掌了家业,正是人生得意时,新人在家,却不回来,不是有事业心,就是出事了。

果然第二天上午,沈仁正在吃早饭。里正便来通知贵府公子被人砍死在半山亭,不知何人所为?

听到这话时,沈仁两眼一黑,顿时把碗丢在了地上,一下子昏厥过去。家人赶忙掐人中,挽手臂,好不容易将其救醒,然后带他去案发现场。

沈仁等人到了半山亭之后,但见沈时彦倒在血泊之中,头颅有明显的斧劈痕迹。并发现有十几个血脚印向山下村落方向延伸过去。但是血脚印越来越浅,越来越模糊,最终不知道往哪家去了。

这就很头疼了,线索断了。但沈仁到底是做生意出身的,脑子很活,有斧子的人家虽不少,但靠的最近的当属木匠徐荣。

于是一行人便往徐荣家赶,结果就在徐荣家的门槛上,有一道淡淡的血痕,闯进徐荣家后,发现徐荣在家,而且所穿的鞋子鞋底上寖满了血渍。由不得徐荣分辩,便被抓起来押送官府。

徐荣死活不承认自己杀人。但是也的确无法解释,自己脚底下的这个血迹从何而来?在沈家人和群众们的眼里,徐荣杀人,这叫铁证如山。

但是滕县知县刘缨,进士出身,是一个仔细人,他又去复勘了一遍现场。心里虽然也觉得徐荣嫌疑最大,但却发现徐荣的斧子上,并无半丝血迹。还是让仵作连同斧柄,用明矾浸了,结果并没有半点遗迹。这就说明,徐荣的这把斧子,的确不是杀害沈时彦的那把。然而也不是没收获,在徐荣家里收出来2两整银子,这理论不是徐荣家自己的东西。

徐荣交代自己那2两银子,是临县的大户给自己做家私的定金。因为材料要木匠自备,所以早早出门去了山上伐木,看到半山亭有具尸体,觉得晦气,便回家去了。

所以案子到了这,刘知县也为难了。你说徐荣是凶手吧,没有直接证据,只有间接证据;你说徐荣不是凶手吧,那鞋子上的血迹和2两银子解释得过于牵强。

需要时间验证不说,《大明律》规定,发现尸体不报告,杖责40,徐荣这是明知道触犯刑律。

而徐荣解释之所以见尸体未报官,是因为自己前天算了一个命,说今天不利伐木、造作,但是自己为了银子还是出了门,怕有报应,准备等隔天再去报案。

这种解释在沈仁的眼里解释就是掩饰。而沈仁等不及了,要为儿子报仇,多次找刘知县,要求判决徐荣。

而刘知县一面顶着压力,一面派人顺着银子来路查起。刘知县派了两波人,一波人去了临县,一波人去了沈时彦去收租的地方。

结果承租沈家田地的农户,说一共17两碎银子,还有3贯铜钱,没有整银子。隔天临县的也汇报,那2两银子定金也属实。

难题交给刘知县了,眼看徐荣的嫌疑一点点洗清,那真正的凶手又是谁呢?一点头绪都没有。

刘知县只能将徐荣收押在监,不过刘知县交代,这些天有人给徐荣送饭,但凡有询问案情的或者串供的,一定记得及时来报我。

刘知县的这个做法最终见效了。前两天给徐荣送饭的是他的老婆,就知道哭,也不存在串供。

但是过了几天之后,突然有一个小男孩六七岁年纪,来给徐荣去送饭,狱卒们以为这是徐荣的儿子,但却不曾想这个小孩并不认识徐荣,问哪一个才是徐荣?还问徐荣认罪了没有?

刘知县见了这个孩子,并询问了,是谁让你来送牢饭的?

小孩子天真烂漫,所以根本不会撒谎。他说他本来在街上玩耍,酒店里面有两个人吃酒,便喊住了他,说给个大子儿给他,劳烦他到狱中送个囚饭,且给了他一盒饭食。说你若问得,徐荣是否招供,回来再赏你一枚大子儿。

刘知县立刻派了衙役跟随小孩去了酒店,起获了二人。

刘知县立马升堂,此二人,名叫姚升,姚礼,是亲兄弟,靠砍柴为生,家道清贫,却在酒店大鱼大肉下酒,本身就非常值得怀疑。两人见了刘知县,还在那边大喊冤枉。

刘知县立马让小孩和他们对质。两人不得已交代了实情,原来兄弟二人,曾经是和沈仁一起做生意的,从山东贩运干果到苏州做蜜饯,再从苏州把丝绸贩到山东。后来沈仁发财了,而两兄弟做生意赔了,他俩就想去问沈仁借钱,想东山再起。结果被沈仁拒绝,还羞辱了他们,导致了他们彻底翻盘无望。

两兄弟这天被几个无赖“买”了柴不给钱。气无处撒时,正好在半山亭遇到收租回来的沈时彦。顿时火起,让你这个吝啬鬼沈仁,宁可断交也不舍钱,我就让你断后,看你钱财留给谁?

恶向胆边生,姚升拿起砍柴的斧子,就照沈时彦的脑袋上,劈了过去。俩人搜摸了沈时彦身上的钱财,逃跑了。被抓时还剩16两多的碎银子,和2贯多铜钱。

兄弟两躲了两天后,听说徐木匠当天就被抓起来了。于是两人想起来让小孩去打探情况,心想不暴露自己,还能掌握动向。

结果按《大明律》,姚升、姚礼杀人得财,不分主从,皆斩;木匠徐荣见尸不报,杖40;沈仁诬告木匠徐荣死罪未决,原本应该杖100,流3000里,但是鉴于沈仁遭遇,以及不明真相,予以薄惩,罚银10两给徐荣。

[鲜花]天台宗第十八代祖师临海市东掖山白莲讲寺神照本如大师略传

神照本如大师(981或982年~1050或1051年),族姓林氏,乃四明句章(今宁波慈溪)人。
初受业剃度于本郡国宁寺(今宁波鄞州区国宁寺),后依止天台宗十七祖四明知礼法智大师座下,为知礼大师座下三位最出色弟子之一,修为高深,敏慧博知,不仅广受世人称颂,也普受同门的尊重。《佛祖统纪·本如传》赞其“初依法智,于千众中,有少俊声,史典词翰有法则,为世所爱。”
据《释门正统》所载,本如大师初依止知礼大师时,曾向知礼大师“请益经王义”,知礼大师回答说:“为我作三年监院,却向汝道。”本如大师即谨遵知礼大师旨意,勤勤恳恳履行职责,一心一意服务常住。
待三年期满,又向其师请益,其时知礼大师厉声一喝,复呼云:本如。师豁然有悟,即说颂曰:“处处逢归路,头头复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知礼大师直下印可说:“向来若为汝说,岂有今日?”
本如大师虽是天台宗僧人,属于教下,然考本如大师悟道的经历,则其悟处实与禅宗门下,别无二致,这完全可以从他的这首悟道偈中看得出来。

北宋宋真宗祥符四年(1011 年),遵式大师应杭州刺史薛颜之命,入主灵山精庐(古天竺寺)。不久灵山忏讲不绝,法务繁忙,四远来归的繁荣境况,使他再无暇旁顾东掖山弘法事务,故遵式大师专程赴知礼大师会下,求其举荐才俊,继席东掖。
关于此一求荐情节,《佛祖统纪》记载云:“祥符四年(1011 年),慈云(遵式大师)迁灵山,亲往法智(知礼大师)会下,求可为继。法智(知礼大师)曰:当于众中自择之。慈云(遵式大师)阅视至师(本如大师),即云:斯人可也。”
本如大师旋即被遵式大师“授以东山学者”。自始本如大师即在东掖山能仁寺大开法筵,历三十年,众常五六百。在此期间,先后宣说《妙法莲华经》、《涅槃经》、《金光明经》、《观无量寿经》、《请观音经》、《摩诃止观》、《观心论》、《金刚錍》、《观音别行玄记》等经论,皆讲解了六、七遍。
本如大师勤于讲说的同时,还非常注重修忏,尝集百僧修法华忏,长达一年,瑞验屡见,北宋庆历二年(1042)七月,驸马李遵勗(xù)奏请朝廷,宋仁宗感念其德,赐“神照法师”之号及紫衣袈裟,并智者之教文四千五百卷,以资讲说。
本如大师除讲忏之外,其晚年则专行净土,慕庐山之风,与丞相章郇公及诸贤于能仁寺西南隅,结白莲社,一心念佛,宋仁宗钦其道,遂赐“白莲庵院”匾额。
白莲庵院始由本如大师结屋为庵,仅六七年遂成巨剎。后乃以能仁(寺)山林三分其一,指岭为界,以供白莲庵院樵薪。据《佛祖统纪》云:“(本如大师)尝于寺西南隅,见一虎睡,以杖击之曰:此非汝睡处。虎俛(fǔ俯)首而去,后于虎卧处结屋为菴,归闲其中。”
关于白莲庵院,除为虎卧奇特之地外,另尚别有神奇故事。据《佛祖统纪》云:“先是有五通神居于此,师每禅坐,必连床升行空中,师未尝问。一日,五神请曰:师既踞吾居,乞于此向山冈,建祠塑像,已备泥在山矣。师往视冈上,有新泥一垛,以之塑像无所余。”

本如大师也圆寂辞世于白莲庵院,但关于其辞世具体年份,宋代天台宗学者所作史籍记载却存有异说。其中,南宋宗鉴法师编撰的《释门正统》卷六,认为本如大师圆寂于皇祐二年(1050年);成书稍晚,由南宋志磬法师编撰的《佛祖统纪》卷十二,则认为是皇祐三年(1051年),两者相较仅差一年。虽成书较早的《释门正统》所载似更为可靠,但也不足以证明《佛祖统纪》的记载有误,所以本如大师圆寂于公元1050年或公元1051年似皆有可能。
若按《佛祖统纪》记载,本如大师逝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及世寿70岁来推算,其应出生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而若按《释门正统》所载,其寂于皇祐二年来推算,则其当生于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至于二书皆谓大师“腊五十三”,到底是僧腊,还是戒腊,则难以判定。
本如大师圆寂前后,曾出现诸多祥瑞异象,据《佛祖统纪》云:“皇祐三年(1051年),五月十八日微疾,即升座说法,与众诀别。其夕,法堂藏阁、方丈栋梁皆折,锺鼓击之无声。江上渔人见云端有僧,西向而去。诘旦,右脇安庠而逝,时天气盛热,异香非常。明年(1052年)三月,塔全身于寺北,门人启钥,视尊容如生,爪发俱长,有大莲华,产于塔前。”故后天台宗诗僧梵才大师祭文有“圆寂经岁,肉体如生”语。
《释门正统》云:“师轻乐财施,弘教为己任,敝衾坏衲,裕然以老。”仅此一言,可说是对本如大师一生最为客观的评价了。

本如大师著有《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义疏》二卷及《仁王忏仪》,后者今已不存。《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义疏》则注释至十种境界时停笔,后由其高弟处咸大师续而全之,镂版施印达万卷,此书现存于《卍续藏》第35卷之中。
本如大师一生嗣法弟子甚多,著名者如法真处咸、神悟处谦、楂庵有严、天台元璪、承天择仁、永嘉元掺、天台宝织、杭州义全、台州怀雅、承天法宝等诸师。
本如大师一生另尚显有诸多神异境界,如据《佛祖统纪》所载:“师尝于天台邑中,为众施戒,方秉羯磨,忽有光明,自智者塔、国清寺、赤城山,交射于法座之上。”“又因供千佛、饭一千贫人,置华于席下,佛座华应不萎而反萎,贫人座华应萎而反不萎,举众为之叹异。”
  
附 记:
问宣子记曰:(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春,住山鉴堂谓:师塔当方丈后,狃(niǔ)于风水非宜之说,将迁之。破土数寸,香气袭人,棺上产莲华一茎,光明奕奕。暨发函,慈颜俨然,须发长垂,衣被不坏,舍利满龛,一众惊叹,于是亟掩藏之。
镜菴论之曰:法师血肉之身,衣被之饰,在土二百年而不坏,非夫戒定慧三昧之力所持,畴能若是。人或以轻发祖塔,咎鉴堂者,非夫假此日之启视之,曷足以知法师正报亲依、坚固不坏之瑞?为此举者,其祖冥使之乎(《观经疏》以华座观为亲依,今以衣被例之)。

南岳下二世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者,福州长乐人也。姓王氏。丱岁离尘,三学该练。属大寂阐化江西,乃倾心依附,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号入室。时三大士为角立焉。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甚么?”师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也?”师曰:“飞过去也。”祖遂把师鼻扭,负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师于言下有省。却归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问曰:  “汝忆父母邪?”师曰:“无。”曰:“被人骂邪?”师曰:“无。”曰:“哭作甚么?”师曰:“我鼻孔被大师扭得痛不彻。”同事曰:“有甚因缘不契?”师曰:“汝问取和尚去。”同事问大师曰:“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为某甲说。”大师曰:“是伊会也。汝自问取他。”同事归寮曰:“和尚道汝会也,教我自问汝。”师乃呵呵大笑。同事曰:“适来哭,如今为甚却笑?”师曰:“适来哭,如今笑。”同事罔然。次日,马祖升堂,众才集,师出卷却席。祖便下座。师随至方丈。祖曰:“我适来未曾说话,汝为甚便卷却席?”师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头痛。”祖曰:“汝昨日向甚处留心?”师曰:“鼻头今日又不痛也。”祖曰:“汝深明昨日事。”师作礼而退。师再参,侍立次。祖目视绳床角拂子。师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曰:“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师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师挂拂子于旧处。祖振威一喝,师直得三日耳聋。自此雷音将震,檀信,请于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以居处。岩峦峻极,故号百丈。既处之,未期月,参玄之宾,四方麇至。沩山黄檗当其首。一日,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闻举,不觉吐舌。师曰:“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檗便礼拜。﹝沩山问仰山:“百丈再参马祖因缘,此二尊宿意旨如何?”仰云:“此是显大机大用。”沩云:“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识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仰云:“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尽是唱导之师。”沩云:“如是,如是。”﹞有僧哭入法堂来。师曰:“作么?”曰:“父母俱丧,请师选日。”师曰:“明日来,一时埋却。”  沩山、五峰、云岩侍立次,师问沩山:“并却咽喉唇吻,作么生道?”山曰:“却请和尚道。”师曰:“不辞向汝道,恐已后丧我儿孙。”又问五峰。峰曰:“和尚也须并却。”师曰:“无人处斫额望汝。”又问云岩。岩曰:“和尚有也未?”师曰:“丧我儿孙。”师谓众曰:“我要一人,传语西堂,阿谁去得?”五峰曰:“某甲去。”师曰:“汝作么生传语?”峰曰:“待见西堂,即道。”师曰:“见后道甚么?”峰曰:“却来说似和尚。”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津送。”  师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是?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祗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甚么?”师曰:“近前来!向汝道。”檗近前,打师一掌。师拍手笑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沩山举问仰山,仰曰:“黄檗常用此机。”沩曰:“汝道天生得,从人得。”仰曰:“亦是禀受师承,亦是自性宗通。”沩曰:“如是,如是。”﹞时沩山在会下作典座。司马头陀举野狐话问典座:“作么生?”座撼门扇三下。司马曰:“太生。”座曰:“佛法不是这个道理。”问:“如何是奇特事?”师曰:
“独坐大雄峰。”僧礼拜,师便打。上堂:“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问:“如何是佛?”师曰:“汝是阿谁?”曰:“某甲。”师曰:“汝识某甲否?”曰:“分明个。”师乃举起拂子曰:  “汝还见么?”曰:“见。”师乃不语。普请钁地次,忽有一僧闻鼓鸣,举起钁头,大笑便归。师曰:“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师归院,乃唤其僧问:“适来见甚么道理,便恁么?”曰:“适来肚饥,闻鼓声,归吃饭。”师乃笑。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时如何?”师曰:“固守动静,三世佛冤。  此外别求,即同魔说。”因僧问西堂:“有问有答即且置,无问无答时如何?”堂曰:“怕烂却那。”师闻举,乃曰:“从来疑这个老兄。”曰:“请和尚道。”师曰:“一合相不可得。”师谓众曰:“有一人长不吃饭不道饥,有一人终日吃饭不道饱。”众无对。云岩问:“和尚每日区区为阿谁?”师曰:“有一人要。”岩曰:  “因甚么不教伊自作。”师曰:“他无家活。”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但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所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解脱人。对一切境,心无静乱,不摄不散,透过一切声色,无有滞碍,名为道人。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见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问:“对一切境,如何得心如木石去?”师曰:“一切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人自虚妄计著,作若干种解会,起若干种知见,生若干种爱畏。但了诸法不自生,皆从自己一念,妄想颠倒,取相而有知。心与境本不相到,当处解脱,一一诸法当处寂灭,当处道场。又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来不是凡不是圣,不是垢净,亦非空有,亦非善恶,与诸染法相应,名人天二乘界。若垢净心尽,不住系缚,不住解脱,无一切有为无为缚脱心量处,于生死其心自在,毕竟不与诸妄虚幻、尘劳蕴界、生死诸入和合,迥然无寄,一切不拘,去留无碍。往来生死,如门开相似。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名闻利养衣食,不贪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平怀,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稍有相应分。若于心中广学知解,求福求智,皆是生死,于理无益,却被知解境风之所漂溺,还归生死海里。佛是无求人,求之即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著无求,复同于有求。若著无为,复同于有为。故经云:不取于法,不取非法,不取非非法。””又云:“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若能一生心如木石相似,不被阴界五欲八风之所漂溺,即生死因断,去住自由。不为一切有为因界所缚,不被有漏所拘。他时还以无因缚为因,同事利益。以无著心应一切物,以无碍慧解一切缚。亦云应病与药。”问:“如今受戒,身口清净,已具诸善,得解脱否?”师曰:“少分解脱,未得心解脱,亦未得一切处解脱。”曰:“如何是心解脱及一切处解脱?”师曰:“不求佛法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欣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汝莫言有少分戒,身口意净,便以为了。不知河沙戒定慧门、无漏解脱,都未涉一毫在。努力向前,须猛究取,莫待耳聋眼暗,面皱发白,老苦及身,悲爱缠绵,眼中流泪,心里慞惶,一无所据,不知去处。到恁么时节,整理手脚不得也。纵有福智、名闻、利养,都不相救。为心眼未开,唯念诸境,不知返照,复不见佛道。一生所有善恶业缘,悉现于前,或忻或怖,六道五蕴,俱时现前。尽敷严好舍宅,舟船车轝,光明显赫,皆从自心贪爱所现。一切恶境,皆变成殊胜之境。但随贪爱重处,业识所引,随著受生,都无自由分。龙畜良贱,亦未定。”问:“如何得自由分?”师曰:“如今得即得。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悭嫉贪爱,我所情尽,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心如木石,念念如救头。然亦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夫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祇明如今鉴觉自性,但不被一切有无诸境转,是汝导师。能照破一切有无诸境,是金刚慧。即有自由独立分。若不能恁么会得,纵然诵得十二韦陀典,祇成增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但离一切声色,亦不住于离,亦不住于知解,是修行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事,若向明理人边数,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但是三乘教,皆治贪瞋等病,祇如今念念若有贪瞋等病,先须治之,不用求觅义句知解。知解属贪,贪变成病。祇如今但离一切有无诸法,亦离于离,透过三句外,自然与佛无差。既自是佛,何虑佛不解语。祇恐不是佛,被有无诸法缚,不得自由。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被福智载去,如贱使贵。不如先立理,后有福智。若要福智,临时作得。撮土成金,撮金为土,变海水为酥酪,破须弥为微尘,摄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于一义作无量义,于无量义作一义。伏惟珍重。”  师有时说法竟,大众下堂,乃召之。大众回首,师曰:“是甚么?”﹝药山目之为百丈下堂句。﹞师儿时随母入寺拜佛,指佛像问母:“此是何物?”母曰:“是佛。”师曰:“形容似人无异,我后亦当作焉。”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主者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师曰:“吾无德,争合劳于人?”既遍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餐。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矣。唐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归寂,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心经可以帮你相当大的忙,你可以三遍心经21遍心咒(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反复的求观世音菩萨帮你达成你心中的好的愿望!心静的时候可以看看观自在菩萨
  • 而那些在想:我找不到值得爱的人,就在于我不够优秀,外形,沟通舒适度等吸引力还不够,我先把自己变好,这种叫做“悟”是为了“明性”让自己清澈。”丁元英是随心随性之人
  • 如果你恰好是一个有创意有思想的人,顺应时代,尝试突破和改变,那下一个时代就是你的时代[老师好]#星盘##水逆退散#星座|论风象星座的“反骨”不少月风象或风象重的
  • #太古食品##我的美食日记#旋转女孩的万花筒跃入绿野,释放甜味多巴胺本期#乐町小彩条# 系列,我们用充满甜味的彩条元素,送给甜美且鬼马的#LEDiNGirl
  • 骗子假模假式的教,傻子像模像样的听,都不知道是哪里批发来的『干货』受限于自己的认知和经历,胡言乱语。一些海外视频里经常会出现一些危险的场景,而博主本人却没有意识
  • 配自己照片嘎嘎温柔的文案 原图在主页置顶❤️❤️ 1.今天仍然是自己喜欢的样子 2.女孩子的自拍憋着不发会过期 3.最近在忙在开心在找更好的自己 4.一没病
  • 有人已经结婚生子,有人还在母胎单身,有人已经买车买房、学业事业有成,有人已经成资深打工社畜、企业中层小管理,有人却还在象牙塔里读研读博当学生,也有人还浑浑噩噩、
  • 5、fs他是对的,明眼人一看那照片就知道是鬼厕了,他自己也道歉了,这事已经实锤了,他不违法但失德,伤害了民族情感。她写出来这些的原因,并不是她觉得他可以指导中年
  • #吴露可逃[超话]# [毛球]#吴露可逃# ll岂有此理最后介绍了本期的5个BGM但其实里面包含了6部片子 都值得品1部纪录片 2部电视剧 3部电影 其中隐藏的
  • 这些小段落所传达的态度、观点、方法可以激励你、为你赋能,并使你开始关注自己的思维模式,信念,敦促你去探索自己的信念,探究你所塑造的那个“自我”并学会信任真正的自
  • 4. 绵九高速,木皮站入口(绵阳至九寨沟方向)因排查落石收费站关闭;5. 宜叙高速,龙头站出口(叙永至宜宾方向)因配合叙威高速施工收费站关闭(2023年8月24
  • 同时,《方案》立足当前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需求,着眼于今后及远期技术需求,既明确了到2025年的主要目标,也提出了到2030年的长远目标,增强相关企业开展绿色低碳先
  • P1 宿舍楼下新开的餐车,还没有去过,计划明天打卡P2 逃了半节民法课,代课老师讲的着实无趣又浪费时间,期待我们老师早点回来新技能 幕布APPget,整理了民诉
  • 在燃爆村BA的现场感受这股热浪,为新的一周补充能量吧;今年是许淬砺成为成都博物馆讲解志愿者的第7年,让我们跟随校媒记者听听她这7年的故事吧;跑步进阶训练需要循序
  • 【放眼当代】——更街头、更放荡不羁的领巾,则系在了Saint Laurent的Teddyboys脖子上,设计师HediSlimane把上世纪50年代的伦敦小混
  • 源 我现在已经坐在回家的车上了 不出我所料 你还是没能来见我 虽然我想到了 但是心里还是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滋味 通过这几天 我以为我快要把你放下了 可是我 还是想
  • ”从业者刘健(化名)告诉雪豹财经社,在今年下半年乃至更长远的时间里,不仅供应商会关注城市NOA解决方案的降本情况,车企也会关注,因为只有把成本降下来,价格才能打
  • #邴伟清[超话]#佛说:菩提树下的轮回,是几世遗留的姻缘,等你来度我;石桥下等你来过,岁月的蹉跎让我犯了错,回首前尘,只愿涅盘成佛。 时有风吹裙动,一僧曰风动,
  • 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结合本馆特色开设党建、业务工作动态专栏,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定期推出的音频小百科、馆藏标本精品介绍、科普微视频等让
  • ”谈庭赋因为她这话,心脏再次酸涩不已:“不,我的绮颜必须拥有这世上最好看的衣服,等明天我就让人给你配备最新的高定,以后你想怎么穿,咱们就怎么穿!”谈庭赋因为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