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来也不去》
有人曾引用三处来解读这首歌:
《金刚经》—威仪寂静分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史铁生: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它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它们确定我的位置;我爱着她,爱着你,其实只不过借助别人实现了我的爱欲。

正觉之音|虚空生命

净慧长老 赵州茶馆 2021-09-18

      禅堂里的柱子上贴了四句话,中心内容是讲,在此学无为法,要让此心空掉,然后就成佛。“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心空了,选佛就能及第;心不空,就落榜而归。古人又说,如何是佛?心即是佛,即心即佛。心空了,心就是佛;心不空,心就不是佛。心不空,就是众生;心空了,就是佛。

      在这个“空”字上,怎么去理解它,怎么去接触它,怎么直接去接触这个空的境界?此空,不是一无所有的空;此空,不是空无的空;此空不是没有了。这个空,是消融了万事万物的对立面所显示的心之本体、心之完整状态。有对立面,就有分别,就有执著,就不是佛。佛是绝对平等、绝对清净、绝对圆满,没有任何局限。

      佛教一个“空”字,往往使人产生许多误解。我们用功夫,有时会在片刻间体会到空的境界。说到究竟处,空不是指消除了一切事物,不是指消除了万事万物的现象。

      佛教所说的空,是精神层面的精神境界,是指突破了执障所显示的空慧。空,不是指把碗打碎了,碗就空了。实际上,碗打碎了,瓦片还在,也空不了。世界上万事万物,没有一件是空得掉的。为什么呢?碗没有了,还有碗的碎片;碎片再砸碎了,还有粉末;粉末还可以再分。世间从来不会增加一法,也不会减少一法,原原本本,永远是这个样子,只是在现象上不断地转化,不断地转变。

      好像演戏一样,一个戏班子,十个八个人,今天演这出戏,是这几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明天演另外一出戏,还是这几个人,又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角色在变,扮演的人还是那几个。一切诸法亦复如是。

      碗没有成形之前是泥土,碗没有烧之前是坯子,烧成了才是碗。盛饭的是饭碗,盛汤的是汤碗,喝茶的是茶碗,碗打碎了是瓷瓦片。角色不断地在转变,本质的东西还是那个。

      由此可知,世间一切事物要想空掉它,那是绝对办不到的。空什么呢?空我们精神上、思想上那些对立的东西——分别、执著、妄想。把那些对立面都消融了,然后所获得的那种精神境界,那就是空。有时是用空字来表示成佛的境界,有时是用菩提来表示,或者用涅槃来表示,用真如来表示。最简单的时候,一句话都不说,那也是一种表达的方式。

      我们在修行的时候,能够进入这种境界,修行就真正上路了。这种空的境界涵融万物,这种空的境界就是大自在。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各种学说,真正接触到生命本质时,都是追求的这种境界。这种境界是一个,由于追求的人所见到层次的不同,有的见到一部分,有的尝到一点点,只有佛才完整地进入了这个境界。佛与空的境界完全打成一片了,所以能够完整地把空的含义,用各种语言的方式、行为的方式,乃至语默动静的各种方式,把这种绝对的空义显示出来。

      空,在宗门有时候是叫做“无”。“无”是绝对的。无,在宗门是一关——无门关。参透无门关,才可以真正地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无”字也不是相对的有无的无,“无”是绝对的,与空的含义一个样,没有办法来表示,只有用“无”来表示。用“无”来表示,可以排除一切分别执著。

      有时候,学人在“空”字上、“无”字上,也会产生执著,那就用种种行为的方式来表示,比如说天龙和尚的一指禅。有人来向天龙和尚问佛法,他就竖起一个指头来。竖起一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不说破。说破了就没意思了,就让参学的人去参。往往这一个指头竖起来,能够使得很多人进入到空的境界,无的境界,禅的境界。天龙和尚有一位侍者,一个小沙弥。有一天天龙和尚出门了,就只小和尚在家。这一天也有人来请问佛法,小沙弥也学着师父的样子,把手指头一竖,来的人也得到受用了。照猫画虎,也很灵。参学的人走了,老和尚回来了,侍者就向老和尚说这一段经过。老和尚说,好啊,你把手指头再竖一次看看!小和尚真的把手指头竖起来。天龙和尚一刀子下去,把小和尚的手指头砍掉了!小和尚哭啊,疼啊,就在这疼的当下,小和尚才明白了竖起指头是怎么回事。

      古人在修行上,在见到这个空、见到这个无的时候,直接地进入其中,有种种的方式,是活泼泼的。佛法没有死法与人,禅宗更是没有死法与人,都是活的。因为每个人的根机不同,禅宗的教材就是一本活的教材。一切的教科书不过是教条而已。只有禅宗这本教科书,禅堂这本教科书,是没有本本的教科书,没有文字的教科书。所谓一千七百则葛藤,一千七百则公案,自古以来随时运用,随时为学人解决问题。“即心即佛”可以解决问题,“非心非佛”也可以解决问题,“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同样可以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来者的疑惑在什么地方。一切法都是针对学人的问题而施设的,没有固定的模式。

      一个修行的法门,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了,这个法门也就程式化、教条化了,就死掉了。今天的禅宗为什么这么衰败,就是不能真正针对学人的问题指点迷津;今天的佛法为什么这么衰微,就是没有人真正想要进入空的境界、无的境界、涅槃的境界。把涅槃看得很遥远,把空看得很消极,把无看得很飘渺,这实际上都是学佛走到了误区,没有真正理解佛法的含义是什么。

      佛法的含义是“不坏世间相”,“即世间而出世间”。在安立世间的同时,又要跳出世间的缠绕。跳出缠绕是什么呢?就是不被世间的一切尘劳所纠缠。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事情要去做,不要把所做的事据为己有。有所为,有所不为,为而不有。这样的精神也很了不起,这些话,也能帮助我们理解佛法如何破除执著。破除执著,又要做事,就是为而不有。在修行的过程中,把心空掉,把心里面的城墙壁垒拆掉,把内心的千军万马解散掉,我们这方寸之地就会天下太平。方寸之地太平了,就是现法涅槃。



2007年12月28日上午

净慧长老于黄梅四祖寺第五届禅七法会开示

昭明太子研究金刚经并且分了三十二品

第一,法会因由分。如经所云,佛于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此正说明本经述说释迦文佛住世教化之时,行极平实,更无奇特。一如常人穿衣吃饭,洗足敷座。并非云生足下,顶现圆光。
第二,善现起请分。正当佛自安座事了,时有长老须菩提(华言译其名字,另一意义为善现。)即从大众中起而问法。问云: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若使有善男信女,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者,应该如何住在此一初发自觉清净之正信心境中,应该如何降伏一切妄想烦恼之心。而本经所记佛之答语,极其有味,异常巧妙,但重名须菩提之问语云: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初无加上许多说法。及须菩提长者唠叨不休,继续而说:唯然!世尊,愿乐欲闻。方引出以后若干经文,横说竖说,刹说众生说矣。其实,本经全部重心,在于善护念三字。无论圣人与凡夫,但能善护初心一念清净,则初发心即成正觉。苟善护此一清净正念,则往后文长,皆成剩语矣。
第三,大乘正宗分。正以凡夫众生,不能善护其善念,学佛中人,不能放下我证涅槃佛果,我在度人之相。则等同世间凡人,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样样不能放下,同为大病。若放却此世出世间诸相,岂非是一个无事凡夫,逍遥自在,快乐无忧,行同诸佛。
第四,妙行无住分。故佛于放下四相之后,乃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令此心犹如虚空。所谓布施者,内舍放诸缘之相,法施众生,外施舍身心财物,以济众生是也。功高万世,不住功相。德侔天地,不着德相。方为真布施也。
第五,如理实见分。到此又说,不可以身相见如来。故佛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无奈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殊堪一叹。
第六,正信希有分。因此再三叮咛,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能生信心,以此为实。诚为希有之正信也。
第七,无得无说分。继而说明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第八,依法出生分。于是提出持经说法之福德,无有自性之相可着,其广博犹如虚空。故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第九,一相无相分。不但福德功勋,犹如幻化。即如四果声闻,亦不能着意圆成。但了无相、无着、无愿之旨,可以当下释然一切经论教义之旨矣。
第十,庄严净土分。但应如此生清净心,如经所云: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可谓明白晓畅之至。
第十一,无为福胜分。到此又复重申无为福胜,凡有为者,皆是世间尘滓之事,岂不当下爽然若失矣!
第十二,尊重正教分。义如品名,不必拈提。
第十三,如法受持分。乃知般若无知,法身无相,然后可以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事矣。
第十四,离相寂灭分。于是重申玄旨,乃言: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又说: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实相即是非相。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云云。
第十五,持经功德分。义如品名,不必拈提。
第十六,能净业障分。义如品名,不必拈提。
第十七,究竟无我分。经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毕竟还是要人自无我相,方与佛法相应。
第十八,一体同观分。经云: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第十九,法界通化分。莫以世间求福德之心而求佛法,是为至要。
第二十,离色离相分。经云: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第二十一,非说所说分。经云: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第二十二,无法可得分。经云: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二十三,净心行善分。义如品名,不必拈提。
第二十四,福智无比分。义如品名,不必拈提。
第二十五,化无所化分。义如品名,不必拈提。
第二十六,法身非相分。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第二十七,无断无灭分。经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第二十八,不受不贪分。经云: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第二十九,威仪寂静分。经云: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第三十,一合理相分。经云: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第三十一,知见不生分。义如品名,不必拈提。
第三十二,应化非真分。经云: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栖居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状态,从中寻找有趣的空间灵魂则是设计者的心之所趋。设计与艺术于空间而言有着永恒的魅力,让梦想照进现实,在人与空间自在而悠扬的对话中开启一段传
  • 这就像有人给你点亮了指路明灯,但是路还得靠你自己去走,如果你只知道该如何走,但脚不移步,终究无法达到目的地。这就像有人给你点亮了指路明灯,但是路还得靠你自己去走
  • 另外面板厂还就此机会迅速引入更先进的掩膜板技术,通过改良掩膜板的设计与加工,来实现提升生产自动化与降本增效,主要涉及的中多色调或多灰级掩膜板技术(Multi-
  • 这样的场景,忧伤了⽣命中的缱倦,我独⾃站在寂寥的花海中,吟唱那份属于⾃⼰的孤单。这样的场景,忧伤了⽣命中的缱倦,我独⾃站在寂寥的花海中,吟唱那份属于⾃⼰的孤单。
  • 后来,左某洛也加入了这个案子,但是因为左某洛忙于其他事情,商事仲裁的事情他Ji少过问,只是有时候和我一起到中.农.富.通去一趟,左某洛一直承诺,由他负责选的仲裁
  • 入职两个月后又来预测结果,目前状态和自我认知与我解读的相差不大,现在还在试用期,已经感觉到了重重障碍。【工作预测及反馈】#算命八字占卜合婚##算卦##反馈# 年
  • 静心十四天生命力如流水潺潺灵动而清幽缓缓蔓延着流淌在心间静静地倾听着是内心的喜悦是 由心的快乐时而波澜壮阔时而平静和谐打开这生命之道一呼一吸由内而外连通着大自然
  • 从圣陶沙岛出来回到昨天的克拉码头新加坡的交通真的很发达只要住在地铁附近 所有景点都是地铁可直达来到美食推荐第一的珍宝海鲜足足排了一个小时的队 但很人性化排队的时
  • 讲真的她是不是未成年我还真不确定也不太相信,毕竟上号时间信用放在那里,我寻思着,ip湖北的,也没上网课吧,没开学吗。❗️❗️❗️浅挂一个在播音台粉见内容下发表如
  • 如果穴位认不清的话,可以通过在网络上搜索正确的穴位图。①用双手十指自前发髻向后发髻,做梳理头发的动作20次。
  • 该观景台位于岛的东北部,在去国家公园的路上时,你将会看到落日西山(落在西班牙的最高峰泰德)这样德美景很难比较,因为你每天都能观测到不同的落日,每天都能让你看到霞
  • 我查了查这部《雄狮少年》的主创团队,原来编剧就来自佛山,而佛山可是狮艺之乡,是南狮的发源地,电影的舞狮元素给得如此饱满,细节如此考究,一看就知道对舞狮文化有深入
  • #上饶爆料#【#玉山至上饶上跨沪昆铁路桥运行#】8月11日,由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承建的G320沪瑞线玉山上跨沪昆铁路桥正式开通运行。【G320“玉山-上饶”快速通
  • D277#脑洞君阅读同义替换—聚沙成塔#第十二更:滥用⑴abuse, a啊,b 不,use 用。⑶insult:本意是,侮辱。
  • 艺术家打破了人们的惯势阅读,将红尘芳菲与隐士幽弥等置放一起,显现出无分别的意识。她从早期的感性、知性表达,透过对生命的感悟,逐渐进入智性空间,在灵性与哲思中游弋
  • 傍晚活动结束时,许多人都不愿意离去,一位老阿姨拉着我们工作人员的手高兴地说:“医院对我们这些离退休职工照顾得很周到,每年都组织好多活动,我们即便坐着看大家耍都很
  • 德国代购儿童牙膏系列 图1⃣️:宝宝dontodent牙膏可吞咽食用草莓味1-6岁100ml ;图2⃣️:elmex儿童牙膏 可食用吞咽牙膏 乳牙专用0-6岁
  • 孩子据理力争,我近视又不是因为看手机,而且我同学1000度都做了手术了,我怎么知道我会这样……我觉得这样的家长还是有点让人窒息,一出问题就开始责怪孩子。可是,天
  • #生活小常识# [给力]垃圾食品吃太多,这些解药管用:1.烧烤,解药:烤白薯;2.油条, 解药:豆浆;3.酸菜鱼,解药:猕猴桃;4.火锅,解药:柚子;5.皮蛋,
  • ​​​​#U先试用[超话]#姐妹们我有个小烦恼,你们帮我出出主意吧~我欠了一个同事的小人情,想给她拿个小礼物,然后我就给她了一瓶海飞丝那个头皮焕活乳,就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