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献的“夏”与《史记》的“夏”真的相同吗?】
《夏本纪》以大禹开篇,并称大禹在舜崩三年后“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1]《史记》的这一说法成为当今学者理解夏王朝世系及其时空位置的基础。徐兴海先生指出:

司马迁之前文献记载的中国不是按照朝代的,如《尚书》、《左传》以帝王为线索,如《国语》以国别记述事件,而朝代的概念自《夏本纪》开始,标志着关于中国历史记述的新体例、新篇章,这是司马迁独立思考的新成果。[2]

那么,司马迁这种“独立思考的新成果”是否符合先秦人的观念呢?在《清华简〈楚居〉横空出世,〈史记〉三代框架成疑》这篇文章中,笔者谈到清华简《楚居》、郭店简《穷达以时》以及《帝系》反映出来的历史观念是“夏商并行”。现在,我们进一步来看看《尚书》、《墨子》、《竹书纪年》等先秦文献所理解的“夏”又是否与《史记》一书相符合。

一、《尚书》与《史记》之“夏”的年代学差异
从被先秦文献大量引用的《尚书》来看,被后人称为《虞书》或《唐虞书》的篇章大多被先秦人称为《夏书》。比如,今传本《尧典》本为伏生所传《尚书》二十八篇之一,后被离析为《尧典》和《舜典》两篇。《尧典》的名称,在早期文献引用时并不稳定,如《孟子·万章上》称作《尧典》,《左传·文公十八年》称作《虞书》,《礼记·大学》称为《帝典》,而更多的文献在引用时则称《夏书》。如《左传·昭公十四年》:

(1)《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

这条材料可以对应今本《尧典》中皋陶的“作士,五刑有服”。又比如《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2)《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这条材料在今本《尧典》中作:“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由此可见,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观念中,《尧典》被相当部分人视为夏代作品,而不是“五帝”时期作品。《左传》还引用了大量《夏书》佚文。比如:

(3)《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左传·庄公八年》引)

(4)《夏书》曰:“地平天成。”(《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引)

(5)《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左传·文公七年》引)

(6)《夏书》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引)

(7)《夏书》曰:“念兹在兹。”(《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引)

(8)《夏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引)

(9)《夏书》曰:“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纳,乃灭而亡。”又曰:“允出兹在兹,由己率常可矣。”(《左传·哀公六年》引)

(10)《夏书》曰:“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龟。”(《左传·哀公六年》引)

以上各条,除第九条的“惟彼陶唐”部分见于古文《尚书》的《胤征》,其他全部见于古文《大禹谟》。此外,古文《大禹谟》中还有几条材料曾被其他先秦文献中所引用,我们也列之如下:

(11)《夏书》有之曰:“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无与守邦。”(《国语·周语上》)

(12)且不唯《泰誓》为然,虽《禹誓》即亦犹是也。禹曰:“济济有从,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以征有苗。”(《墨子·兼爱下》)

(13)《书》曰:“洚水警余。”(《孟子·滕文公下》)

(14)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孟子·万章上》)

(15)《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孟子·万章上》)

今传古文《尚书》中有一部分材料确有较早的史源,但总体上系后人伪作,这是当今学术界的普遍看法。上面第12条为《墨子》提到的《禹誓》,也被收入古文《大禹谟》。从《墨子》自身记载看,《墨子》所称的《禹誓》可能是今文《尚书》的《甘誓》别本。如《墨子·明鬼下》所引《禹誓》即与今本《甘誓》基本一致。

按《史记》的三代历史年代框架来说,“禹征三苗”属夏代建立前的历史事件,故《十三经》本《尚书》将古文《大禹谟》列入《虞书》,而这些内容均被《左传》视为出自《夏书》。由此可以证明,《左传》或者说《尚书》最早的版本均把尧、舜、禹视为夏代历史人物。如果这点被确认,就意味着《史记》的三代年代框架并不可用,而这无疑将对我国的夏文化探索带来重大变化。

二、《墨子》与《史记》之“夏”的年代学差异
先秦文献多有将“虞、夏、商、周”并称的例子。如《国语·郑语》太史伯说:

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周弃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人者也。其后皆为王公侯伯。[3]

又如《国语·鲁语上》展禽云:

幕,能率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率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商人报焉。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4]

《左传》也有这种“虞、夏、商、周”并称的现象,如庄公三十二年内史过说:

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又如成公十三年晋侯使吕相绝秦云: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左传·成公十三年》)

基于这些记载,杨向奎教授曾提出有虞氏的历史地位问题[5],甚至还有学者因此尝试对虞世系进行编制。[6]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左传》、《孟子》、《礼记》等文献里大多都只提“三代”,极少见提“四代”的提法(早期仅见《大戴礼记·四代》等少数文献)[7]。更值得注意的是,《墨子》往往均把尧舜归入三代,这与《尚书》把有关尧、舜的记载称为《夏书》非常相似。如:

(1)故唯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亦其法已。(《尚贤中》,《墨子校注》,第75页)[8]

(2)然则富贵为贤以得其赏者,谁也?曰:“若昔者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尚贤中》,《墨子校注》,第78页)

(3)夫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者,谁也?曰:“若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天志中》,《墨子校注》,第306页)

(4)何以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吾以昔者三代之圣王知之。故昔也三代之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兼爱天下也,从而利之,移其百姓之意焉,率以敬上帝山川鬼神。(《天志下》,《墨子校注》,第320页)

(4)惟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木之修茂者,立以为位菆必。(《明鬼下》,《墨子校注》,第340页)

(5)凡言、凡动,合于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为之;凡言、凡动,合于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者舍之。(《贵义》,《墨子校注》,第686页)

杨宽认为,《墨子》把虞、夏、商、周四代称为“三代”,是“因为三代这一个名词用得太熟了”,“一时改不过口头,所以糊里糊涂的混乱四代为三代”。[9]如果《史记》的古史年代框架确然可信,杨宽所论固然可一说。然而,单就《墨子》一书的内证而言,在《墨子》作者的意识中,似虞夏本就是一代。因此,刘起釪说:

《墨子·明鬼》云:“上者《夏书》,其次商、周之《书》。”《墨子》的《尚贤》、《天志》、《明鬼》、《贵义》诸篇都称尧、舜、禹、汤为三代圣王,把尧舜列在夏代,所以有关尧、舜、禹的篇章都称《夏书》。[10]

三、《竹书纪年》与《史记》的“夏”代时空差异
《竹书纪年》出自战国魏墓,史料价值极高。《史记》有关战国部分的记载问题极大,“清代以来,很多学者利用古本《纪年》校记《史记》战国部分的内容,成效卓著。现在可以说,已经没有人墨守《史记·六国年表》了”。[11]对于夏商历史部分的研究,《竹书纪年》的价值同样不可低估。然而,由于该书原本散失,此后各家整理所得的辑本无不遵从《史记》的三代结构进行所谓“夏代“纪年排列,因此很容易让人误以为《竹书纪年》记载的夏与《史记》一致。然而,检视《竹书纪年》相关记录,可以发现这种预设需要商榷。《史记·殷本纪·集解》引《竹书纪年》说:

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也。[12]

又《夏本纪·集解》引《竹书纪年》说:

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13]

按照《史记》记载的夏商体系来理解《竹书纪年》,则商代积年多于夏代积年。然而,《晋书·束晳传》引《竹书纪年》却说:“夏年多殷。”[14]这说明要么是《竹书纪年》自相矛盾,要么就是《史记》的记载不可信。李学勤教授曾揣测“夏年代殷”有可能是在整理《竹书纪年》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看法,而不认为是本文,但事实恐怕并非这么简单[15]。《史记·魏世家·集解》引荀勖语:

和峤云:“《纪年》起自黄帝,终于魏之今王。”[16]

而杜预《左传·后序》言:

《纪年篇》起自夏、殷、周,皆三代王事。[17]

又《晋书·束皙传》云:

《纪年》十三篇,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18]

可见,《竹书纪年》所称的夏代纪年是以黄帝为开端的,这与《史记》记录的以禹为开端的夏代大不相同。又《路史·发挥》卷三引《竹书纪年》云:“黄帝至禹,为世三十。”[19]《说文·卅部》有“三十年为一世”之说[20],可见,就《竹书纪年》的内证而言,“夏年多殷”之说是可以成立的。《竹书纪年》多记有昌意、颛顼、尧、舜等事。如《山海经·海内经》郭璞注:

《竹书》云:“昌意降居若水,产帝乾荒。”[21]

《大荒西经》郭璞注:

《竹书》曰:“颛顼产伯鲧,是维若阳,居天穆之阳。”[22]

《海内南经》郭璞注:

《竹书》亦曰:“后稷放帝朱于丹水。” [23]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括地志》:

《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24]

五帝被《竹书纪年》视为夏代人物

同书又说:

《竹书》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25]

《广弘明集》卷十一:

《汲冢竹书》云:“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26]

《北堂书钞》卷十七:

《纪年》云:命咎陶作刑。[27]

上引诸条均为唐代及其以前文献提到的《竹书纪年》遗文。根据这些材料可以发现,《竹书纪年》和《尚书》、《左传》、《墨子》等先秦文献一样,均把尧、舜、禹甚至黄帝视为夏代人物,换句话说,先秦人观念中的夏与司马迁观念中的“夏”存在极大差异。按先秦人的眼光来看,夏的年代应以黄帝为开端,至于其结尾在哪里,我们且留到讨论《史记·夏本纪》为什么不记载“后羿代夏”这一重大事件时来分析。
#这就是中国风##出道吧新星#

中庸之道在书法领域的精神回归和全新阐释
——对魏启后先生书法的认识

.
我感到自己有时候非常矛盾。

在书法上,受魏启后先生影响的,我怕是比较多的一位。魏老去世的时候,我在外地,我本该尽快赶回济南和众人一起送魏老最后一程,但我却选择了独自一人的默默思念。直到第三天才写了篇文字——《魏启后不死》,算是给自己有了个交代。

我是不喜欢在热闹场合凑热闹的,因而才有了这种情感上的矛盾。

还有就是艺术上的矛盾。魏老那么多的书画作品,没有不想看的理由,但是,看多了又怕自己不能自拔。有朋友说:面对着魏老的五指关,且留意砚庄怎样去跳(孙悟空不就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嘛)。好歹,这几年我算是有了点自信心。这点自信心,是建立在个人对魏老书法艺术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个人有那么一点点不同于魏老的艺术追求的基础之上的。

师从魏老后,我是充分认识了魏老的这样一个观点,亦即——

一、王羲之以后的书法从“中庸”走向了两个极端

一是所谓的“正格”,一是所谓的“破格”。

“正格”更多的是法度,个人情性受到抑制,帖派书法多有此弊。康有为说“后人取法二王,仅成院体,虽欲稍变,其与几何,岂能复追踪古人哉”,又说唐楷“专讲结构,几若算子”、“浇淳散朴、古意已漓”。因此,他推崇南北朝之碑,说“南北朝之碑,无体不备,唐人名家,皆从此出。”甚至推崇民间造像墓志书法。

但“破格”的书法往往任意夸张、扭曲,是一种逆反心理的表现,碑派书法多有此弊。实则“正格”和“破格”两者都是心灵的扭曲。

理想状态还是以二王为代表的书法,这种状态最理想的描述词汇还应该是“中庸”,这个“中庸”不是世俗的“中庸”,而是“尽万物之理而不过”的“中庸”。王羲之为“中庸之道”在书法领域提供了一个典型阐释。

好像人性从此就完全分裂了,再也回归不到“中庸”的理想状态了。

王羲之后的书法——

一是向法度与放达两极冲闯。

唐楷较之魏晋楷书更加收敛,馆阁体是其极端。明代大字书法更多的是情感宣泄。

二是向时间与空间两极冲闯。

王献之更多地注重笔画时间上的因果关系,唐代怀素推向极端。黄庭坚以及八大、金农、伊秉绶等清代碑派书法更倾向于拓展空间美感。

三是向雅化和丑化两极冲闯。

赵孟頫、董其昌是典型的雅化的代表。而傅山、八大、蒲华,还有更多的画家,他们的书法完全不在乎二王一系的典型运笔和结体。

四是出现碑帖之争。

碑帖之争的原由既有审美方面深化的需要,也有获得正确笔法的需要。

如果把上述四个方面看作矛盾的双方,那么,在王羲之以后,似乎很少出现矛盾双方新的调和。当然,调和不是回到王羲之的调和,而是在于矛盾冲突达到异常激烈状态下的新的平衡。

二、魏启后书法的形式分析

粗略说来,魏老深受汉简以及王羲之、米芾书法的影响。但这些影响是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来的。总地来说,汉简书法对魏老影响的是它的开放性,对魏老书法的总体气象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米芾书法给魏老的启示主要是在笔画的丰富性和节奏感,它决定了书写过程的快感;如果说汉简和米芾书法给魏老提供的是一种精神和意志,是一种推动性的能量,那么王羲之书法则是提供了约束性的力量,使得运笔和结体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1、运笔的开放性使得作品更具宏伟的气象

不同于二王以及二王以后的书法笔画两端大多往字内收敛,汉简书法,由于常常将很多笔画向外延伸,因而在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上,汉简书法具有开放性。在汉简书法里,我们能感受到这些笔画具有一种召唤力和感应力,它们时时都在发送某种信号等待对方的接受,同时也在接受对方发出的信号。所以,在汉简书法的字外空间里,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场的存在。静静地注视着它们,你能听到一种声音,它们超越二维空间的形式,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价值。

吸收汉简书法这种开放性运笔,使得魏老不仅写大字书法时能有一种势的驱动力,而且,就是他的小字放大了,也同样气象宏伟。

2、主笔画和笔势对字形空间的调整起着关键作用

和汉简书法一样,魏老书法中多数字里都出现一个或两个主笔画。主笔画的出现,使得单字内部出现结构疏密(开合)的明显变化,或者说,单字内部易出现一个甚至多个较大的空白。由于主笔画的安排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空白在单字内部的位置也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有利于整幅作品样式的调整。

魏老一方面借鉴汉简的笔势与空间关系处理手法,另一方面借鉴米芾的运笔节奏与空间关系处理手法。

这样,魏老书法字形外廓是多样性的,没有什么方块的约束。内部空间性状对比强烈,随机应变。

这样的书法的个体特征更强,这需要我们具有更高的智慧才能驾驭。驾驭得好,使得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笔画都表现得异常出色,更重要的是,所创造的意象能较二王为代表的传统书法更加鲜明、生动、感人!

如果说魏老书法有时代精神的话,那么,这应归功于他那化汉简和米芾书法的“腐朽”为“神奇”的高超手段。无疑,现代人的空间审美需求较古人更为强烈。

3、边走边转的运笔使得笔画更加丰富而有质感

汉简书法、楼兰残纸书法、王羲之书法(唐摹本诸帖)、孙过庭书法、颜真卿行书,以及米芾书法,它们的运笔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我个人称之为“边走边转”,魏老也是这种运笔。

这种运笔主要是针对笔画中段而言的,不是指笔画的两端或起落转折处。所谓转,是指笔毫相对于笔管的角度在行笔过程中的变化,笔毫整体转动造成笔画出现的形态特征是,笔画弯曲、粗细有变化、两边边缘线不对称。

相对于边走边转的运笔方式是两种,一种是中锋直行或中锋转笔;一种是侧锋直行。一般而言,侧锋转笔,再加上笔杆作垂直于纸面方向的起落,就是边走边转的运笔。

这种边走边转的运笔过程具有很强的不可逆性和随机性,其笔画关系也是机动性的。

中锋直行、中锋转笔和侧锋直行的书法,总的感觉比较直白、浅显、单调,而边走边转的书法,笔画更加丰富而富有质感。

4、运笔过程的合理性

康有为为了寻求正确的笔法,把目光投向了墓志、造像、摩崖等石刻书法。

魏老无疑比康有为幸运,他接触到了汉简、残纸等墨迹书法,把它们与王羲之、米芾等名家书法相结合,从狼毫硬笔运转的合理性出发,完成了向羊毫软笔的合理性运笔的转化。这样,运笔的自由度加大了,但运转的合理性又得到了继承。

如果没有这种运笔的合理性(因笔势造空间),那就是纯粹的安排了,过了份,就是造作。

5、书法作品的整体协调性

魏老书法作品整体协调性同样来自其对二王一脉书风的正确理解和继承发扬。

这样,运笔的天真浪漫和婀娜多姿丝毫没有成为一种炫耀,丝毫没有变得过分甚至多余。相反,在整体气息上,魏老的书法却表现出一种“老鱼跳波瘦蛟舞”的美感。

相比而言,汉简书法虽然在单字的笔势与空间上往往有奇特之处,但整幅作品的协调性较差。

三、“中庸之道”的精神回归和全新阐释

总而言之,魏启后先生正确地继承了魏晋精神,因而它的哲学指归是“中庸”;

在空间造型上有独到之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小字展为大字,既没有时人写大字造作的弊病,又与现代精神相合拍;

对于墨迹书法特别是汉简书法有超前意识,并成功运用。

我认为,魏启后书法提供了一个较为成功的尝试。在法度与放达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之间、在雅化与丑化之间、在碑和帖之间,把矛盾突出出来,而不是回避,并使之在冲突过程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表面上是空间的、视觉的,实质上是时间的、听觉的。这是“中庸之道”在书法领域的精神回归和全新阐释。

所以,需要说明的是,我的分析虽然是静态的、形式的、技巧的,但归结到魏老书法的指向却是运动的、精神的,是哲学层面的。#弘耑纪录#

#漫威电影#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漫威电影?
漫威电影的艺术性近日备受热议,然而漫威电影在技术上的突破与商业性上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

在业内,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一般是三元分立的:艺术性,商业性,技术性。

上一个将三者完美结合的还是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卡梅隆之前少有,卡梅隆之后也罕见。

而漫威系列作品,则是为数不多能够将商业性与技术性都做到极高水准的作品。

1、好莱坞电影工业头一号

随着《复联4》与《蜘蛛侠:英雄远征》的热映之后,漫威系列作品的全球总票房早已经超过200亿美元,充分证明了“漫威大片模式”的商业号召力。

更难得的是,漫威电影宇宙虽然数量很多,但几乎没有烂片,在烂番茄上没有一部漫威电影的新鲜度低于66%,最高的9部新鲜度都在89%以上。

用 NewYork Times 专栏作家 Peter Suderman 的话说,漫威的电影都是“pretty good”。

可以说漫威用他独特的体系,重塑了整个好莱坞的电影生态,在某种程度上,漫威就是过去10年好莱坞商业电影的代名词。

好莱坞的研究者们曾经研究过从99年到04年,超过10亿电影,发现这些超级卖座电影有非常多共同点:

改编自童话、漫画或小说;

以儿童或少年为主角;

没有裸露或交欢场景;

都有长相怪异的配角适合做成玩具;

有大的动作场面,但不血腥;

大团圆结局;

采用身价未到一线的演员等。

这些元素相加,几乎就是一部十亿美元电影。后来业内把这个法则叫做“米达斯公式”。

今天的漫威模式实际上就是“米达斯公式”法则的加强版。

比起十几年前那一波商业大作,漫威把主角的年龄从儿童、青少年扩展到了更广的范围,能笼络更多受众,还利用了IP数量上的优势让超级英雄们的故事在大荧幕上互相串联。

领先全球的电影技术,无比周密的计划,极致的工匠精神,这就是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可怕之处!漫威系列更是好莱坞电影工业头一号。

2、技术前沿的领头羊

从默片到有声电影,再到彩色电影,技术一直推动着电影产业发展,而电影的许多瓶颈也催促着技术的提高。

在技术与电影产业的相互促进中,爆米花电影所能够代表的就是观众主流的需求,代表了当下最流行最时尚的文化。

21世纪,商业电影可以是在AI时代观众对自己的想象,以及对宇宙的探索。与其说超级英雄电影很像游戏,不如说超级英雄电影实现了很多人的梦想。

所以,漫威等超级英雄电影的成功绝非仅仅有超级英雄,而是对当下时代最准确的书写和表达。

漫威电影代表了当下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平,上天入地、人机结合、时空穿梭、外星探险等都因为电影特技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准,可以把这些展现出来。

从这一角度来讲,漫威电影是电影工业中的重要一环。

电影从诞生以来,一直都是艺术与商业共同的产物。好莱坞的崛起本身就建筑于流水线一样的制片厂制度之上。

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引领了3D与IMAX浪潮,并不是因为这项技术多么新(3D技术早已发明了)或者电影本身拍的多么多么厉害(当然电影确实很厉害),而关键是它拿到了白花花的27亿票房。

推动电影技术进步的最大力量是什么?是观众的需求,是市场。

体现在数据上就是票房。

商业电影需要适应市场需求,也会对市场方向进行探索。

然而,让电影对市场进行引导之前,市场对电影的“容纳度”就很重要。

无法生存下来的电影,当然谈不上引导市场。

正如《阿凡达》引领的3D与IMAX浪潮,漫威电影在电影技术的突破性上也一直处于前沿。

《惊奇队长》中,神盾局长尼克·弗瑞的返老还童让人眼前一亮。

独眼的尼克局长不以双眼示人,还恢复了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而曾经发际线感人的科尔森特工也变成了帅帅的模样。

这项“返老还童”技术在《双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关注,然而在漫威中已经几乎算是“常见”的做法。

在电影《美国队长3》中,漫威就帮助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回到了17岁。

《蚁人1》中也用在皮姆博士身上,将七十多岁的演员麦克道格拉斯变成了三四十岁的样子。

《银河护卫队》中,星爵之父伊戈也曾经“年轻”乐三十多岁,蓬松茂密的头发,英俊的脸庞。

甚至在科技前瞻性,漫威系列电影也从未放弃充分发散想象力。

小说,漫画以及电影对于前沿科技的想象,能够对现实科学技术的推进起到启迪作用,这并不罕见。

正如同在黑洞照片出现之前,观众无法想象真正的黑洞可能跟《星际穿越》中的“卡冈图雅”黑洞几乎一样。

漫威电影一定程度上,也在努力尝试突破科技的“想象力边界”。

如x战警系列、奇异博士、雷神系列都可以当作“超级科学电影”看,对刺激想象力很有帮助。

3、地位超然的“剪辑师”

漫威电影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剪辑师功不可没。

好莱坞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工业流程,在制作商业大片环节中,大导演才有剪辑权,中小导演的责任只是负责把剧本转化为影像素材。

吴宇森当初去好莱坞,也只是一名新兵,第一部动作片是《终极标靶》,被制片方剥夺了剪辑权。

剪辑水平的高低,会呈现出完全不同样貌的影片。

而漫威系列作品的剪辑一直受到业内的统一认可。

就连马丁批评漫威的时候说的也是“真正的电影,最后经过时间的淬炼,留给人们的,是故事内核的痛苦和情感,而不是一些系列优雅的构图和剪辑。”

从侧面上也肯定了漫威电影中构图与剪辑的优秀。

《美队3》的机场打斗剪辑,《复联3》的泰坦星打斗里的剪辑都十分出色,往往是粉丝混剪“漫威精彩片段”必选片段,而《蚁人》在变大缩小之间的剪辑尤为出彩,甚至被粉丝评为“漫威最佳剪辑”。

火车、地铁上的打斗在超级英雄电影中屡见不鲜,但像《蚁人》这样把决战场景集中在卧室里的玩具火车上还是头一遭。

“蚁人”作为超级英雄最厉害的攻击力,就在适时变大和变小的转换过程中。

微观世界镜头与现实世界镜头的交错、混搭,在这部超级英雄作中体现地极其明显,通过剪辑塑造视觉上的多样性所带来的愉悦,在其他漫威超级英雄作中很难找到。

在拍摄该场景时,特效团队先是用CG建模模拟出特定镜头的基本构图,将其当做一场发生在真实大小的火车上的动作戏,航拍、移动摄影、手持拍摄全都用上。

如此一来,微观世界中的打斗会因为镜头的多变产生大片才有的紧迫感,而一旦镜头切换到正常人视角,观众下一秒才看到只不过是玩具火车脱轨。

剪辑所带出的强烈反差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这就是影迷所说的“反差萌”。

看过《热血警探》的影迷肯定对以下这组镜头印象深刻。

这种类似PPT短镜头的不连贯镜头剪辑法,是埃德加·赖特所独有的秘技。在《蚁人》中,成为了“抢戏王”迈克尔·佩纳的出彩工具。

这种剪辑法+类似小咖秀的神同步,让镜头面前的故事产生了魔性一样的喜感。

在剪辑中,剪辑师需要考量观众酝酿情绪的时间,这一点漫威电影也做得十分到位。

当我们能和荧幕上的人物产生共鸣,是因为我们有时间能在他们说话之前看到他们的脸,以及感受之后所发生的事。而剪辑师要决定的是,要给主人公的情绪多久时间。

《蚁人》在这个场景里史考特失败的场景只用了30帧,直观的让观众带入史考特那种焦躁与不理解的心情,甚至吐槽一句“哪有这么快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许蕾笑,「你还别说,我哥似乎对你挺感兴趣的,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他主动约女生。」许蕾似乎有些惊讶,看了她哥一眼,忙不迭地替我应了下来,「行行行,正好她一会也没什么
  • 受害者原帖:骑士团微博挂人贴(已控评): 骑士团泥潭挂人贴:2022.10.24 DAY2第二天,还是一个蛋感觉这一次鸟妈妈经常出来有时候吃东西、有时候伸懒腰、
  • (谁让他背着倒兄弟们姐妹们吃好的)哪晓得总费用4.5万自费居然才0.5万?不过,那天回家路过某大南天门看到垃圾欠费名单人数不少尽是知名叫什么兽的就明白了?
  • 11月17日 切勿不惜舍此要。 既然如此,这样的要义就如同有求必应的如意宝一般,一定要加以爱惜,千万不要因进行修持,而不需要它,而舍弃它。此甚深之窍诀就如同
  • 」诸法本自寂灭,就是绝待圆融,没有办法用言语形容;但是佛说:「以方便力故。不可思、不可议,是用言语达不到,契入不了,要去猜测佛的境界,不用猜;要去想净土宗是什么
  • 就是此人已經不再能飽足元神以維護自己的身軀,也無有心志再辦理要事,因此,情緒即刻不穩,辦事力量隨之頓減,甚至呈顛倒的亂象,其損害誠是莫大於此者。师: 时间会证明
  • 在过江前车上有两个乘客吵的特别凶 战况激烈就差动手了[单身青蛙][单身青蛙]我心里特别紧张 无数次的反问自己 为什么都走进地铁站了还要出来坐公交车 坐公交车看
  • 侯磊是老北京的后代,他在一系列的回忆中,记叙了胡同人生、街面儿江湖、古都掌故,展现了一位80后青年作家眼中北京市井的人间烟火。在这里也发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历史故
  •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 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 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 弦断有谁听 梦里披荆斩棘铮铮之铁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及提升和打通学校的安全放学路,由宁波市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建设,在东胜街道樱花社区的协助协调下,乘暑期学生放假两个月时间,7月4日
  • 全方位细节拿捏住了~正pin呢,xs买了银色,s买了白色整个包的细节真的多到我头痛偷偷和你们说做到全部细节都对版可能只有我们一家每一个五金每一个细节都要开发到一
  • ❌不要冲动离婚老公出轨后,没搞清楚家里的财产情况、孩子的抚养权等问题就冲动离婚是不可取的,千万不要一时冲动,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周女士老公这些年一直出轨,外
  • 我喜欢肖战 ⭐ 我喜欢李宁代言人肖战我喜欢百事可乐代言人肖战我喜欢NARS代言人肖战我喜欢九阳代言人肖战[心]我喜欢真力时代言人肖战我喜欢滴露代言人肖战我喜欢欧
  • 可时间过去了好些天,他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尸体,情急之下,他想到了黄松斌,这个靠一辆面包车四处拉货的人,想着黄松斌也干过“运尸”的行当,说不定他有办法。当初,黄培青
  • 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使得孔子也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小儿辩日的寓言告诉我们,不能偏向一个你认为聪明的小孩(例如外资机构)的结论就
  • #风雅骚热扑峰起##青天明爱##轮回路上时相逢##生命本源##正才烧火旺##正义之斩风云##有道而行有益于身心健康##有道而行有益于身心健康##感谢天地自然真#
  • AZP:“2002年,我会和家人一起看比赛,西班牙在一场有争议的比赛中被韩国淘汰,我记忆特别清晰。比如我们西班牙,在赢得两届欧洲杯和一届世界杯后,我们在2014
  • 我不知道那个偷别人东西的人是个什么心态 气死我了 你能想像吗 满树的橘子都黄的差不多了就昨天没有去看 等我今天去看的时候 都给我揪秃了 自家菜园种的
  • ”第一炉香开头这样写到,很久之前读到这里的时候只觉词藻华丽,绚烂至极,对张爱玲的文笔心生敬意,直到今晚,在知道故事结局的情况下重读才明白也许张爱玲这里并不只是在
  • 真的没忍住又吃了板栗 热乎乎刚出炉的板栗真的冬日必备好嘛 就是剥板栗真的有点费手 希望可以发明一个剥完完整整热乎乎板栗的机器 能喂到我嘴里就更好了 为什么这个熊